【春节】腊月二十四的年风俗
山东滕州过年风俗

山东滕州过年风俗如下: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日家家户户送“灶王爷上天”。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
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
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
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
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
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
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
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
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
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
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
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
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
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
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
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
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到正月十六,年才算过完了。
湖南春节风俗简介

湖南春节风俗简介湖南的春节,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从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开始,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历时二十三天,天天都有新花样,让人应接不暇。
腊月二十四,湖南人称之为“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会搞大扫除,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俗称“洗尘日”。
大伙儿都希望把旧年的尘埃和霉运都扫走,好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天晚上,还得祭灶神,拿糖把灶王爷的嘴粘上,盼着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民谣里唱:“辞了灶,年来到,妹子要花,伢子要炮,娭毑要新衣,爹爹要新帽。
”家家户户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
到了大年三十,那更是不得了。
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都会早早地起来准备团年饭。
团年饭可是湖南春节的重头戏,丰盛得不得了,鸡鸭鱼肉样样俱全,还有湖南特色的剁椒鱼头、蒸臭豆腐、口味虾,光是想想就让人流口水。
大伙儿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饭,一边聊着天,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吃完团年饭,大伙儿就开始守岁,等着新年的到来。
这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燃起火炉,里面烧着枫树蔸或者松、栗等树蔸,叫“年财佬”,寓意着来年财源滚滚。
到了大年初一,那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天还没亮,家家户户就争先恐后地燃放鞭炮,叫做“开门炮”,象征着送旧迎新,迎接新年的到来。
放完鞭炮,大伙儿就开始穿上新衣裳,拎着礼物,走家串户去拜年。
在湖南,拜年可不只是一种礼节,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交流,能让家庭关系、友情还有邻里关系变得更紧密、更稳固。
拜年的时候,长辈们都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着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除了拜年,湖南人还有一项特别的传统活动,那就是舞龙舞狮。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到处都可以看到舞龙舞狮的身影。
龙和狮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可是吉祥物,大伙儿觉得它们的舞蹈能带来好运,还能赶走邪灵。
大伙儿围着看,还鼓掌,一起分享节日的欢乐。
当然啦,湖南的春节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比如吃萝卜、赶早吃年夜饭、祭土地神等等。
在娄底一带,过年一定要吃萝卜,寓意着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
(知识积累)关于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那么关于春节的习俗有哪些呢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春节的风俗有哪些,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春节习俗-祭灶
灶神是民间家家灶房供奉的菩萨,被尊称为“灶君司命〞。早在夏代,他就是民间尊奉的一位大神。据占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或说钻木取火的“燧人氏〞,神农氏(炎帝)的“火官〞,黄帝作灶的“苏吉利〞为灶神,是五皇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间的所作所为,上告天帝,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尊敬。灶王龛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的神像,或将神像贴在墙上,上书“东主〞、“人间监察神〞等文字,两旁的对联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保佑一家老小的平安。
随着时代的开展,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结合三教九流、七十二行的特点,更赋予了强烈的时代性。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广阔群众创作了许多富有生气的春联,如2021年(鸡年)春节,一位老先生拟的春联:“春之华,迎春归,春暖花繁,唤醒金鸡驱魍魉;民为本,顺民意,民殷国富,莫使墨吏误苍生〞,横额为:“公正和谐〞。此联对仗工稳,富有反腐倡廉、以民为本的强烈的时代精神。联有关的,还有倒贴“福〞字,这一风俗人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春牌〞就是写福〞者,福气、福运、幸福之谓也。“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愿。民间为了更好地表达这层意思,干脆将“福〞字倒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福〞字倒贴,民间还有一那么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一个“福〞字。这样,朱元璋就不好杀人了。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倒贴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成心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中国春节习俗1小年(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 祭灶(又称祭旺火)趣闻灶糖2腊月二十四扫尘史料3腊月二十五做豆腐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千灯节4腊月二十六5腊月二十七6腊月二十八7腊月二十九祭祖小除夕8腊月三十除夕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跳钟馗、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唐代以后,又有画钟馗故里赐福镇宅圣君钟馗门神,猛将秦琼、尉迟敬德(尉迟恭)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
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
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
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
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
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象的。
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象,两个敷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
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的意思,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所以才有那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最后简化为直接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
逯欣心:腊月二十四:扫房就是扫心——传统背后的深意

逯欣心:腊月二十四:扫房就是扫心——传统背后的深意【腊月二十四,扫房习俗】“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日”——中国民间的传统是要在这一天“扫房”。
这个传统由来已久。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就是:因灰尘的“尘”与陈旧的“陈”谐音,所以新春之际的扫尘也就具有了“除陈迎新”的美好涵义,其用意就是要把一切“负荷”、“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中,也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整洁,是心灵有了余力】当一个人的心有足够的力量时,心会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了;而当我们的心处于黑暗、蒙蔽中,心的力量不足时,我们自然无力去照顾自己、照顾好周围的环境和身边的人,更不要提实现理想、完成使命了。
所以,整洁不是一种习惯,而是心灵力量的体现——整洁,说明我们的心有了余力。
有句话说得好:“扫干净人舒服,心干净神相通”。
干净的环境会给我们带来强大的生命加持力。
整洁明亮的家、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所带来的洁净无垢,是对生命的尊重与重建!我们的心喜欢干净的地方,若想扫除心地上贪嗔痴慢的垃圾与障碍,那就从整理家庭和工作环境开始吧,扫房扫心,将给我们带来身体的清爽、关系的通达以及能量的升华。
这里的“神”不是拟人化的人格神,而是我们自己的心神!神清才能气爽,心悦才能神怡——我们的心灵拥有强大的力量,让心舒服,让心清净,让心通透,我们自己就会安定自在。
外在环境的杂乱无序,其实就是我们内心杂乱的显现;在人前把自己整理得漂漂亮亮,而人后放任自己处于脏乱的环境中,这样我们的心也会很纠结,也会很不舒服。
我们又怎么能在这种状态下,过得越来越好呢?历史上有个故事,说东汉有个少年叫陈蕃,独居一室,可屋内却龌龊不堪、让人无法踏足。
当他父亲的老朋友薛勤劝告他时,他却慷概激昂地说:“大丈夫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薛勤说得对啊,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大丈夫的志向再高远,但如果连小事都做不好,那所谓的理想也不过就是沙上堆塔、水中捞月,最后都是一场空。
北京春节的习俗

北京春节的习俗1、腊月二十三:祭灶灶神,俗称“灶王爷”。
祭灶是旧历到来的信号,老北京人称“过小年”。
童谣传:“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人们会为贴在厨房的灶王爷、灶王奶奶供上糖瓜,希望把他们的嘴粘住,免得上天瞎汇报。
然后,把灶王爷、灶王奶奶烧掉,送灶神上天。
2、腊月二十四:扫房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
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
按早年间民间的传说,“尘”与陈旧的“陈”是谐音。
在农历正月新年前,扫去家中的一切尘土,意味着去除旧一年的陈旧东西,把不好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
3、腊月二十五:做豆腐俗语说“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但是为什么是做“豆腐”呢?就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类不错的选择,在过去,穷苦的人们总是盼望着在新年吃上一顿好的。
豆腐是介于肉与蔬菜之间的食品,可以制作不同的菜式,而取代肉类。
当然,“做豆腐”也有象征性的意义。
中文“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也就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4、腊月二十六:去割肉民间谚语:“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民间传统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5、腊月二十七:宰年鸡到了腊月二十七,春节的脚步是越走越近,近的我们仿佛都听见了除夕的钟声。
家家户户,大街上全都热闹了起来。
在昨天吃过了美味的炖大肉以后,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宰鸡”。
民谣中“腊月二十七,宰年鸡”,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6、腊月二十九:蒸馒首“二十九,蒸馒头。
”在我国春节的民俗中,在这天要把腊月二十八已经发好的白面蒸成馒头,谁家的馒头蒸得大、蒸得好,在新的一年里,谁家就会蒸蒸日上,讨个好彩头。
农历腊月廿四

农历腊月廿四,一般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俗称小年夜。
明嘉靖《香山县志》载:“小年夜,十二月二十四日之夕也,家各祀灶,妇女不至,次日关仓,忌用财物求假。
”又载:“腊月念四日小年祀灶。
”古代人们认为小年标志着旧岁新年的更易,是“交年”,这天晚上有祭送灶神爷上天言好事的风俗。
唐罗隐有:“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的诗句。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黄帝、炎帝“死作灶君”司职人间善恶。
因此祭灶君是防止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告人间之状。
因此在腊月二十四日,灶君上天之前要祭祀。
其实,送灶君在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便开始了。
每年到这一天,欠债被催债,从这天起至除夕夜三更止,就要还清所欠的债务。
以免压债过年。
但过去穷苦人欠债且无能力还债的,便远走他乡去躲债了。
而离家躲债者,多在送灶之日起,陆续走避债主逼债。
现今八、九十岁的老者,恐怕还记得流行在石岐一带,在送灶君前后几天,有人在街上高喊“卖灶疏,还钱罗……”的旧谚语吧。
而城乡的药材铺,更是从送灶日起,在药店门口洒些许钱币,意即关铺休市,开始放假,如有人急需执药,则包药的白纸、杂色纸,也换成红纸,以讨吉利。
过年后(指春节),要等其他“铺头”(商店)开门营业后,才能开门做生意。
但此种习俗今已不流行了。
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有这么一首诗:“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中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见送灶,其实是一种民间的传说而已,是汉族的传统习俗之一。
据中山多个镇区的民间相传,各家各户供奉的灶君是天上玉皇派来人间的,是监督人间善恶之神,而每年的腊月廿四日均要返天宫向玉帝禀告人间之事,而人间的凡人便在灶君上天之日,设宴送行,所谓“鸡肶打人牙臼软”,意即要灶君“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但这不过是民间的传说而已。
所以,过去中山多有在腊月二十四日用煮熟的麦牙糖、糯米糕等胶性食品祭灶君的,寓意封住灶君的口,使他不能乱讲话;也有用酒糟涂抹灶台灶门,使灶君醉了不能讲话。
四川的春节风俗详细介绍

四川的春节风俗详细介绍
大扫除。
腊月二十四开始,四川人家会进行一年一度的彻底打扫,包括屋内屋外的清洁,还要清洗天花板、屋檐等不易触及的地方。
准备年货。
四川人会准备各种腊肉和腌肉,如腊猪耳、腊猪舌、腊猪蹄、腊猪尾巴等,还会准备腊鸡、腊鸭、腊鱼、腊兔等。
装饰和贴春联。
家家户户会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和家禽家畜圈上贴吉祥的语言,以祈求丰收和吉祥。
舞龙舞狮和灯会。
四川有耍灯舞的习俗,包括龙灯、狮灯、蚌灯等,尤其在正月到二月期间,会有大型庆典活动,如舞龙和灯会。
团圆饭和拜年。
除夕夜,全家人会一起享用丰盛的团年饭,通常包括腊肉、香肠、凉拌鸡块、粉蒸肉等美食。
初一早上,家人会吃汤圆,然后开始走亲访友,拜年和送祝福。
祭祖和烧子时香。
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会祭祖,摆上香炉和供品,安放供桌,还会在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烧香拜佛。
特殊活动。
如新年撞钟、烧子时香、大庙会、游喜神方、人日游草堂、耍狮子、舞龙灯、元宵观灯等。
这些风俗体现了四川人对团圆、吉祥、富裕和欢乐的追求,以及对祖先和自然的敬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腊月二十四的年风俗
腊月二十四,除陈布新日。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
在严冬腊月二十四“扫房”,开展全民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的大清理,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即是保护了民族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中华先民智慧和进步的标志。
关于扫房除尘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个颇为诡异的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
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民间描述的丑陋不堪。
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
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
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查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渎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并让蜘蛛张网遮掩。
玉皇大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着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
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官斩尽杀绝。
正当三尸神在作恶之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
经过一番讨论,灶王爷们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命令人们于腊月二十三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的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
于是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弹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的焕然一新。
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
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
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
为了感谢灶王爷为人间除难消灾、赐福张祥,避免灶王爷离开后再遭恶神算计,所以民间在送灶后的“腊月二十四”总要进行一次大扫除,久而成为习。
另外,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前大扫除本身也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即把一切“穷鬼”、“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