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的生物体》word版 公开课获奖教案 (3)

合集下载

《单细胞的生物体》教案设计

《单细胞的生物体》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单细胞的生物体》教案设计学科领域:生物学年级:七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单细胞生物的概念,认识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如草履虫的纤毛、眼点等。

(3)了解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功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及其生活环境。

(2)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难点:(1)单细胞生物的生理功能。

(2)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单细胞生物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展示单细胞生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3.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单细胞生物的形态和功能。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特点?(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生物都是单细胞的,它们生活在水中。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单细胞生物的概念。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

(2)教师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的生理功能。

4. 实验操作:(1)教师演示单细胞生物的观察实验。

(2)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单细胞生物的形态和功能。

5.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单细胞的生物体》参考教案

《单细胞的生物体》参考教案

第3节单细胞的生物体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能够说出几种单细胞生物以及酵母菌,草履虫的构成。

2.通过观看课件、阅读文本、观察图片,能够理解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教学重点】
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稀释酒酿液、池塘水或河沟水、草履虫培养液、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滴管、显微镜等;讲课PPT、视频、图片等。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练习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3节单细胞的生物体
一、酵母菌
1.形态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无叶绿体)
2.生活方式:腐生
3.呼吸方式: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
二、水中的小生物
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三、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2.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四、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单细胞的生物体》教案设计

《单细胞的生物体》教案设计

《单细胞的生物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3. 能够识别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1. 单细胞生物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 常见单细胞生物的识别。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实验材料和器材,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学生准备:1. 预习教材,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基本概念。

2.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单细胞生物的生态环境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单细胞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讲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

4. 观察与实验: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单细胞生物的切片,了解其内部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如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收获,探讨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 拓展延伸:教师展示单细胞生物应用的实例,如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观察、实验和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8.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苏科版生物七下《单细胞的生物体》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3)

苏科版生物七下《单细胞的生物体》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3)

9.3 单细胞的生物体教案1 课题上课时间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说出单细胞生物的构成.②、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过程与方法①、熟练使用显微镜.②、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图文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③、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观察水中的小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②、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剌激作出反应”实验帮助学生体会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剌激作出反应”实验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课前准备ppt教具Ppt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导入1、简述酵母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2、人们是如何利用酵母菌来酿酒和制作馒头的?3、提出问题: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吗?教学过程:二、介绍其它的单细胞生物1、衣藻2、眼虫3、变形虫4、草履虫三、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1、动画演示:草履虫的结构2、观察图9-31和阅读信息库相关内容:了解草履虫各部分结构的作用收集管和伸缩泡: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出细胞外.纤毛:依靠纤毛运动.表膜(细胞膜):通过表膜进行呼吸. (草履虫没有细胞壁)口沟:食物通过口沟进入细胞内食物泡:食物在食物泡内消化胞肛:排出食物残渣3、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①、动画演示②、讨论:草履虫对环境刺激会作出怎样的反应?回答要点: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图片分析: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4、动画演示:草履虫的分裂生殖5、思考: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吗?举例说明.回答要点: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例:如单细胞的酵母菌可以独立完成营养、生殖等生命活动;单细胞的草履虫可以独立完成运动、呼吸、生殖,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生命活动.四、DIY:课后从互联网上搜索有关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的信息,把你收集到的信息与班上其他同学交流.五课堂总结:1、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2、单细胞生物的构成,区别小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3、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1、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作业布置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第3节单细胞的生物体二观察水中的小生物三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映四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后记实验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占了主要地位,通过三个实验解决了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生命活动特点等问题.实验的过程中,就是学生展开科学探究的过程.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二、预习导学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鸵鸟袋鼠蛇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 .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蛙, .三、课堂检测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A.飞行B.蠕动C.奔跑D. 行走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6.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A.增大浮力B.减少阻力C.减少浮力D.增大阻力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表有大量纤毛,该特征有利于它在水中A、爬行B、飞行C、游泳D、奔跑。

《单细胞生物》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人教版

《单细胞生物》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人教版

第三节单细胞生物1.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学生会应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3.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和实验,提高自身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4.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5.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体验生命存在的美。

创新点和实践点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电脑网络等工具自主学习。

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难点: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课前准备教师:自制校园网网页、演示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材料、幻灯机、投影仪。

说明:演示实验材料装置为:取一段软胶管作为支架,用50╳50╳2〔mm〕的玻璃板将软胶管压紧后用透明胶带将四周黏牢,即为扁平水槽。

将草履虫培养液滴入水槽。

将水槽插入幻灯机的插片架上进行演示。

那么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清晰可见。

学生:自编的小品、计算机操作能力。

说明:小品的内容最好是人得了某些由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的疾病。

他到医院就诊时发生了……。

例如:疟疾。

〔教师提前布置〕。

最后提出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组织教学,情境教学设计一、导入表演小品;在小品的最后提出问题;操作电脑到校园网上查找、学习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常识,从而解决问题。

与学生一起欣赏小品;并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引导、帮助学生使用电脑;解决问题。

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观察教师演示的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提出问题。

演示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A.草履虫的结构;B.草履虫的生活。

实验操作,观察显微镜下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操作电脑查找和学习有关草履虫生活方面的知识,交流汇报。

讲述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引导、鼓励学生利用实验仪器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利用电脑网络解决问题。

三、小结稳固新知调控第六章保护植被,绿化祖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3节 单细胞的生物体【市一等奖】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3节 单细胞的生物体【市一等奖】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9章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第3节单细胞的生物体一、教学目标1、说出单细胞生物体的构成;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体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能利用显微镜进行草履虫的观察;初步具有收集、整合和利用课内外(互联网)有关单细胞生物体的资料以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3、通过单细胞生物的探究与应用,体会生物学对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实验,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课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9章第3节《单细胞的生物体》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体的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这是对多细胞生物体组成的探究之后又进一步对一些特殊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探究,由复杂到简单,由一般到特殊对生物体的结构组成进行系统学习。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能自己熟练使用希沃白板软件、显微镜进行装片的观察、网络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同时结合前两节的内容,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探究方法,并且能自主探寻课本中资源进行学习,同时和同伴之间进行讨论与合作探究。

在自学、网络调查和小组合作过程中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能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归纳,这些能力的具备为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起到很好的作用。

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能力,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明显体现出来,教师只是作为教学环节的引导者。

学生能在本节知识的学习中再次掌握一定的方法,也为后续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学习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将前后知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三、教学重点: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四、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提高小组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进一步熟练显微镜的操作;提高网络资源的收集和处理能力。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网络调查等。

六、教学准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资源包,白板课件,iPad(平板电脑),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数码显微镜),酵母菌培养液,草履虫培养液以及一些刺激物。

《单细胞生物》word版 公开课获奖教案 (3)

《单细胞生物》word版 公开课获奖教案 (3)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

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

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

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

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

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组织的概念,能概述构成人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切片。

4.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和难点重点:1.学生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形成完整认识。

难点:学生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难以理解(因这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学生由于缺乏感性知识,认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课前准备教师:大屏幕投影、电脑、显微镜、四种组织永久切片。

学生:教材、笔记本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听小夜曲,观看大屏幕上的各种动物和小孩的图片、文字,从而明确本节课的主题,立刻融入本课的学习氛围之中。

创设情境:放小夜曲,同时大屏幕展示图片、文字及本章题目。

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通过回忆以前的知识迅速思考回答。

复习导入:动物和人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评价并引导:动物和人都由许多细胞构成,但亿万个细胞简单地堆在一起是不能成为生物体的,所以,它有严格的结构。

它们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呢?预习提纲1.动物和人的生长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它将怎样变化成为一群细胞?2.什么是组织?是怎样形成的?人有哪四种组织,功能如何?3.什么是器官?认真思索老师的问题,激起自己去探索奥秘的愿望。

苏科版生物七下《单细胞的生物体》word学案

苏科版生物七下《单细胞的生物体》word学案

第3节单细胞的生物体
备课时间:2010.3.17
主备人:童强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学生会应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3.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和实验,提高自身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4.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学习重点: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学习难点: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

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2010.3.17
主备人:童强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点,说出他们的生活习性,能够识别一些典型的植物。

2.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能够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异同。

3.以贯众和葫芦癣为例,知道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4.通过描述和计较各种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思维能力。

5.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地面上植物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了解主要植物类群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特征。

学习难点: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

课时安排:2课时
(1)填写下列标号所指的结构名称。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⑨⑩
第1节地面上的植物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2010.3.17
主备人:童强
使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

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

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

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

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

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9.3 单细胞的生物体教案1
课题
上课时间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说出单细胞生物的构成。

②、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过程与方法
①、熟练使用显微镜。

②、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图文
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

③、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作出
假设、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水中的小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自我保
健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②、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剌激作出反应”实验帮助
学生体会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剌激作出反应”实验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
课前准备ppt
教具Ppt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导入
1、简述酵母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

2、人们是如何利用酵母菌来酿酒和制作馒头的?
3、提出问题: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吗?
教学过程:
二、介绍其它的单细胞生物
1、衣藻
2、眼虫
3、变形虫
4、草履虫
三、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1、动画演示:草履虫的结构
2、观察图9-31和阅读信息库相关内容:了解草履虫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收集管和伸缩泡: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出细胞外。

纤毛:依靠纤毛运动。

表膜(细胞膜):通过表膜进行呼吸。

(草履虫没有细胞壁)
口沟:食物通过口沟进入细胞内
食物泡:食物在食物泡内消化
胞肛:排出食物残渣
3、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①、动画演示
②、讨论:草履虫对环境刺激会作出怎样的反应?
回答要点: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图片分析: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
4、动画演示:草履虫的分裂生殖
5、思考: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吗?举例说明。

回答要点: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例:如单细胞的酵母菌可以独立完成营养、生殖等生命活动;单细胞的草履虫
可以独立完成运动、呼吸、生殖,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生命活动。

四、DIY:课后从互联网上搜索有关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的信息,把你收集到的信息与班上
其他同学交流。

五课堂总结:
1、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2、单细胞生物的构成,区别小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

3、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1、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作业布置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第3节单细胞的生物体二观察水中的小生物
三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映
四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
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