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融合急诊医学教学探索

合集下载

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整合的探索

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整合的探索

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整合的探索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整合的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急诊医学教学课程的发展正在推动医疗护理职业的变革,从而为社会健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是医院急诊室和医院急诊科室人员对病人提供全面、专业、安全的服务的基础。

急诊医学教学课程的整合,将有助于提高急诊护理职业的服务质量,以及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一、急诊医学教学课程背景急诊医学教学课程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一门以传播急诊服务理念、提高急诊护理职业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为目的的学科。

急诊医学教学课程的发展不仅是由医院急诊室和科室人员的进步所促进的,也是由病人对更优质、更可靠的服务所要求的。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改善,急诊医学教学课程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二、急诊医学教学课程内容急诊医学教学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其中包括:关于急诊室和急诊科室的机制设置,以及应对各类急救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关于各种常见急救情况的处理方法,以及应用新兴技术以及新药物的临床应用;关于急救中出现的各种危险情况,如危重病人、多重创伤、传染病等;关于急诊护理人员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安全性服务;以及关于如何进行有效通信、协作和团队工作。

三、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整合要有效地运用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来提高急诊护理职业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就必须对这些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

这样,才能将各个课程之间的内容相互衔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而完整的体系。

目前,已有许多大型医院正在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实施急诊医学教学课程。

四、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整合的方法(1)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

在实施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时,要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让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促进,从而将急诊教学内容做到有机统一。

(2)多元化学习方式。

在实施急诊医学教学课程时,应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通过讲座、实习、实践、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仿真操作等形式,将急诊理念和处理方法传播开来。

西学中中医急诊科临床实践个人小结

西学中中医急诊科临床实践个人小结

西学中中医急诊科临床实践个人小结一、背景介绍在医学领域中,西方医学和中医学各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西学中中医急诊科的临床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个人在西学中中医急诊科的临床实践经验,对该领域进行一番小结。

二、急诊科的特点1. 多样性:急诊科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急诊情况,从外伤、心脏病、中风到感冒、发烧等各种疾病。

2. 紧迫性:急诊科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做出诊断并进行治疗,因为一些疾病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必须迅速采取措施。

3. 复杂性:有些急诊病人的病情可能非常复杂,医生需要具备较高的临床经验和技能来进行处理。

三、西学中中医急诊科的现状1. 技术设备:西学中中医急诊科在技术设备方面不断更新升级,医院配备了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如CT、核磁共振等,提高了急诊科的诊断水平。

2. 人才需求:对于西学中中医急诊科的医生来说,需要具备西医基本知识的还要掌握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这对医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实践经验:在实践中,西学中中医急诊科医生需要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尤其是面对各种急症情况时,要善于抓住病情的关键,迅速做出判断。

四、个人实践体会1. 融合优势:在实践中,我发现西学中中医急诊科能够充分发挥西医的先进技术和中医的治疗优势,综合运用中西医学,对急诊病人进行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2. 诊疗思路:在处理急症病人时,需要快速作出判断,这就需要我们熟练掌握西医的诊断方法,同时也要灵活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因病制宜,对症施治。

3. 团队合作:在急诊科工作中,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医生、护士、检验科等多个科室之间要紧密合作,形成一个高效的急诊诊疗团队。

五、未来展望在未来,我相信西学中中医急诊科将继续取得更大的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中医治疗理念的不断传承发扬,西学中中医急诊科将在急诊医学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也需要不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整体的专业水平。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
中医急诊常用于治疗急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的疾病、重症疾病等。

在医学留学生的教学中,中医急诊教学应为重点。

这不仅有利于巩固中医基础知识,提高留学生的中医临床应用能力,也有利于促进留学生对中医药的认识与了解。

在组织中医急诊教学实践方面,可采取以下几点:
首先,通过经典方剂的讲解和案例分析,使留学生对常见病种的诊治有较为深刻的了解,从而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其次,可以设置模拟急诊情形,模拟真实病例,提高留学生解决急病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同时,针对留学生所学课程特点和难点,开展重点知识点补充讲解,使学生对中医临床应用能力更加熟练。

在实践环节中,要重视安全问题,进行安全培训和指导,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意外。

同时,要重视临床道德教育,让留学生养成正确的医德和业务素养,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忠诚敬业,尊重人权,维护医学伦理风尚。

在教学评价方面,建议采用多种形式,比如答辩、报告、实践考核等。

通过这种多维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留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并及时反馈留学生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总之,中医急诊教学实践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医学留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中医临床应用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安全教育和临床道德教育,注重实际操作和多维评价,为医学留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医学,中医学已经逐渐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备受重视的学科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医留学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作为中医留学生,在掌握中医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接受系统的急诊教学实践,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急诊教学是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提高医学生处理复杂病况的能力,加强临床实践经验。

与西医急诊医生不同,中医急诊医生需要掌握中医理论知识,理解“辨证施治”和“以病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思路,同时在对急病急救的处理方面也需要掌握一定的西医急诊学知识。

在实践教学方面,中医急诊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增强基础理论的掌握中医急诊教学需要重点注重基础理论的掌握。

如果理论水平不过硬,就很难在临床上运用自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帮助学生理解中医基本理论的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增强分析病因病机的能力。

二、强化病历的撰写和分析能力病历记录是急诊医生必备的技能。

中医急诊教学应该注重锻炼学生的病历撰写和分析能力,强化学生群体学习的效果。

在病历撰写中,应该注意描述病情的细节,注意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治疗方案的详细性。

在病历分析方面,应该帮助学生分析病因病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三、加强技能训练技能的训练是急诊医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在中医急诊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训练,如学会如何问诊、脉诊、舌诊以及堪察等。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应该注重强化学生应对实际情况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应用技能水平。

四、提高培训质量中医急诊教学应该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应该加强教学体系的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医学留学生学习的备案科目全面准确。

其次,应该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增加教材和软件等教学资源的投入,以确保教学的全面覆盖。

最后还需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建立考核孭度,制定课堂考勤制度等等。

以PBL为核心的《中西医急救医学》综合改革探索

以PBL为核心的《中西医急救医学》综合改革探索

以PBL为核心的《中西医急救医学》综合改革探索为提高中医院校急救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胜任能力,基于急救医学教学现状和PBL优势,我教研室对《中西医急救医学》课程开展以PBL为核心的综合改革的探索。

文章介绍了以PBL为核心改革的目标和主要手段,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注意点,最后对实施效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mergency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clinical competence,and based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emergency medicine teaching and average of PBL,our research group make a comprehensive reform exploration of the emergency medicine combin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s the core of PBL. The paper introduce the aim and main means of revolutions as the core of PBL,and give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attentions,finally make the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Key words:PBL didactics;Emergency medicine;Education revolution;Chinese medicine college急救医学是一门多专业的综合科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昏迷的临床疗效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昏迷的临床疗效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昏迷的临床疗效探讨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昏迷的临床疗效。

方法40例急诊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清醒时间(10.25±2.52)h短于对照组的(19.89±4.5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昏迷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急诊昏迷;临床疗效临床上,昏迷属于急性病症的一种,主要临床症状为严重意识混乱。

促使患者昏迷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了各个领域[1,2]。

及早对其进行诊断与救治十分必要,能够最大程度上将昏迷对患者各项身体器官造成的损伤减轻,将患者致死率与致残率降低[3-5]。

本研究中主要针对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急诊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

观察组平均年龄(48.21±8.26)岁,平均病程(25.22±8.57)h,男12例、女8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8.52±8.39)岁,平均病程(25.62±8.02)h,男13例、女7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1. 2. 1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①确保患者呼吸道保持在畅通状态,及时给氧,将患者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对其进行气管插管或者采用呼吸机来辅助呼吸。

②如果患者出现休克现象,则要对其血容量进行扩张,以此来对其体内血液循环功能进行有效维持,确保机体内的水电解质处于平衡状态。

③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④如果患者因为颅脑损伤而昏迷,则要对其进行头颅CT检查,并且通过脱水治疗来将颅内压降低。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

医学留学生中医急诊教学实践与探索随着中医药在国际范围内的逐渐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学习中医。

在医学教育中,急诊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临床技能和处理急危重症的方法。

然而,中医急诊教学在留学生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行实践和探索来解决。

问题一:诊断困难中医急诊与西医急诊不同,其诊断方法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运用中医诊断与治疗原则,同时根据具体情况施治。

然而,对于留学生而言,中医诊断方式与西医模式存在很大差异,需要时间和实践去学习掌握。

因此,在中医急诊教学中,需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包括中医病证辨析、中医诊断思路等方面。

同时,还需增加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如参加实际急诊环境下的临床实习和实际操作训练等。

问题二:治疗方法不统一对于同一病症,中医的治疗方法可以存在很大差异。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留学生了解常见疾病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要点,同时强调治疗原则的综合运用,以便学生能够处理复杂的疾病,同时保证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累积和有效性。

问题三:文化差异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加之中医的文化背景较为特殊,可能会对其理解和掌握中医知识造成困难。

因此,在中医急诊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异,避免出现不适当或误解的情况。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困难,同时尽量采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方法,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知识。

解决思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加学生的中医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急诊诊断和治疗方法。

2.增加实践经验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与训练,例如参与急诊科病房的临床实习,参加教学病例分析和讨论,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诊断和治疗技能。

3.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在中医急诊教学中,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教材,采用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和方法,以加强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医知识。

总之,在中医急诊教学中,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实践经验的积累、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中医急诊教育。

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带教体会

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带教体会
案例式教学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 强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可以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4-5]。 在临床带教中,我们引入案例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典型中 医急诊病例,要求学生根据患者情况辨证诊治,根据优势病 种诊疗方案进行处方,然后由上级医师进行修改,使学生能
doi :10.3969/j.issn.1008-9691.2014.05.022 基金项目:上海市第三批中医优势专科支撑项目(ZYSNXD-YLYSZK020) 通信作者:裴新军,Email :plgmyh1@
中医院校学生往往操作能力差,无法及时应对突发情 况,这就需要平时反复不断地进行练习。我科在教学中多次 组织实习学生进行急诊技能的培训。急救技术的熟练掌握 一方面要熟悉规范的标准化流程,还需要对解剖位置的准确 把握。我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熟记操作规程,鼓励学生反复 应用教学人体模型进行练习,同时提供多媒体材料供学生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4 年 9 月第 21 卷第 5 期 Chin J TCM WM Crit Care,September 2014,Vol.21,No.5
· 397 ·
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带教体会
·临床教学·
张连东,裴新军,谭美春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急诊 ICU,上海 201900)
急诊医学是医学中一门新兴的跨各临床专业的学科, 它既有本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各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紧密相 连,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特点和规律性。现代急诊医学是 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急诊病房于一体的综合 学科[1]。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作为急诊医学的组成部分,越 来越体现出其临床优势,中西医结合是 21 世纪中医急诊发 展的方向和必经之路[2]。如何培养合格的中西医结合急诊 人才是现阶段中医教育亟需考虑的重要问题。我院急诊科 是医院重点专科,也是上海市第三批中医优势专科,自 2011 年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以来,已连续带教学生 40 余名,对中西医结合急诊危重病的临床带教有了自己的体 会,现总结如下。 1 发挥中医特色,培养中医急诊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融合急诊医学教学探索
作者:钱义明钱风华张微微赵雷夏一春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急诊、急救、危重病、ICU医学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科交叉最多的综合学科[1]。

急危重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所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力量[2]。

中医急诊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救护措施的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临床学科,用以指导急危重症的中医临床救治与现代急危重症医学密不可分,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

根据急诊医学临床治疗的特点,如何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中西医急诊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够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技能解决急诊医学临床实际问题的实用型人才,是我们一直在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其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直接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院急诊医学教研室就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现总结如下。

1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我科承担了我院急诊医学教研室的工作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急诊医学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发现目前教学中明显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固守中医不能治疗急危重症的观念。

急诊医学是运用医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手段研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及救护措施的一门学科。

急救意识的强弱和急救能力的高低是医务人员、医疗机
构乃至某个地区医疗水平的重要体现和标志,而中医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被人误解为只能治疗慢性病,不能治疗急症、危重症,这样就限制了中医急救治疗的发展。

从临床教学角度看,如何培养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急诊思维、急危重症抢救能力、中西医救治能力是我们所面临的严峻问题[4]。

第二,中西医不同医学体系的混淆。

尽管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是“两个基础,一个临床”,但中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方法不同,讲授的重点也因此不同[5]。

每个疾病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大多是讲课的难点,学生容易将两个不同医学体系的发病机制相互混淆,甚至相互排斥。

如何将中西医教学内容整合,中西医知识融会贯通是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

2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教学的实施
2.1合理安排中西医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首先在学生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中医、西医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在认识上不能混淆;其次,根据临床经验,以中西医两个体系对疾病的疗效来分配内容和课时[5],旨在达到中西医之间的相互衔接、有机联系,使急诊医学成为中医、西医兼容结合和交叉渗透的课程体系,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内容与临床医疗实际结合。

例如,脓毒症的治疗就很具有代表意义,该病具有综合征的特点,其发生、发展与感染、免疫和凝血系统功能改变等因素有关,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而从中医角度分析,该病属于中医学“热病”范畴,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则属于“厥证”“脱证”,主要病机为阳气来复,邪热炽盛,正邪交争,阴津耗损;若进展至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阶段,正气严重耗损,
常表现为正虚邪盛。

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多脏器功能衰竭(MOF)与温病学说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关系归纳如下:前驱期(卫分证)-急性典型期(气分证)-各器官系统感染(各脏腑气分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营分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营分证、血分证)(炎症介质异常释放)-多器官功能衰竭(内闭外脱证)-炎症介质正常释放[6]。

这样培养学生逐步掌握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掌握西医的客观化指标和科学研究方法学的思路,将两者有机结合,在认知理念和研究方法上相互交叉渗透,由此形成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方式。

2.2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急诊思维方式急诊工作的首要原则是如何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解除患者病痛,而不能因为强求中医治疗却违背医学伦理道德,所以中医急诊阶段仍以中西医结合急诊学为方向。

例如,在抢救重症“中风”昏迷的患者时西药“甘露醇”的降颅压的作用优于中药,而中药“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的作用则优于西药,把两种药同时应用于同一患者时,既让学生看到了中药“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的很好的临床疗效,又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所以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急诊思维方式是培养临床急诊观念的重要方面[4]。

2.3加强临床见习、实习与病案讨论急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课程。

在中西医结合教学中,除中西医理论的结合外,更要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因此见习、实习尤为重要。

让学生自己接诊、问诊、查体、提出诊断、辨证以及治疗方案,同时书写病史,最后由带教医师进行示范和点评,这样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和
医生的使命感。

每两周一次的教学病例讨论,可使用PBL教学法,此法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借用到急诊医学可有良好效果[7]。

每次教学病例讨论,我们均事先告知学生,引导学生理解疾病的病因,再自行到图书馆或网络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待集中讨论时亦以学生为主体,带教医师在此过程中注重启发、引导思路,加强对中医经典文献的复习和应用,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结束后布置每位学生完成一份中医病案,并由带教医师进行点评。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4注重教学效果反馈,促进急诊医学学科建设在实施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临床教学、临床实习中均注意收集反馈意见,及时总结并改进。

要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急诊实际工作能力,同时拓宽教学内容,使原来单一的急诊西医教学转向中西医结合急诊教学。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急诊医学、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在进度计划、课堂教学、技能实训、临床见习、理论与技能考核等方面已形成了比较成熟、合理的教学方法,也促进了急诊医学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

今后我们将在临床教学改革、问题法教学、引导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面不断地探索、实践,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临床技能,以期培养更多急诊综合能力强的实用型医学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