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和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与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这个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其发展趋势就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因素,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不可转移的、必要的”过渡形式。
它“就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特点: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其发展趋势就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因素,而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具体的说来:经济形态上,就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就是: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其中国营经济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合作社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就是个体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转变的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形态。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任务就是恢复与发展生产,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并逐步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削弱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基础。
在政治形态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就是多元的,它不就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就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同样也就是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并存,而社会主义因素(无产阶级的领导)占主导地位。
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就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两个阶段,也就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
从解放开始到1956年结束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党与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的政策。
如果我们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做一个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改造。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2023年学习资料

2.基本特征:->经济形态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在政治形态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 级的联-合专政。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并存,而社会主义因素(无产阶级的领导占主-导地位。-> 思想文化形态上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首先,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教育。-其次,本着“量才使用 适当照顾”的精神,给-以必要的工作安排。-·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
1952一一1956年国民经济的发展-粮食总产量1955年比1954年增长8.9%,-1956年比1955 增长4.4%。-工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了141%,-平均每年增长19.20-农业和家庭副业总 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2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957年比1952年增长-42.8o全国农民收入1 57年比1952年增长了-30%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与基本阶级力量-国营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工人阶级-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个 经济-农民阶级-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国家资本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两条道路: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两个阶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舞-中国 0年代为-中国社会向-什么选择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转变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第二,关于转变的 件-√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
1.提出的历史背景-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与巩固-必经济上:-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迅速发展的社会主 国营经济-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3新中国成立初期 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营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 资本主义形式-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基本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
通常情况下,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它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解读一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间跨度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这一社会形态不同于以往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独立的社会形态,它仍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那为什么这么说呢?具体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因素来分析:一、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虽然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但是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二、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建国初,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得到了苏联等国家的承认和支持,这些都决定了社会主义因为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收到限制和改造,新民主主义社会最终将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49年--1956年),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经济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从经济上看:从政治上看:结论: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1)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2)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毛泽东在1952年9月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大意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这三种基本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解决此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毛概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总结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主要内容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征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1956)第二,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关系:领导阶级——工人阶级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第三,在文化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土地改革的完成,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土地革命完成后的主要矛盾是:国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国外: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土地改革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任务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思考: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然而何时过渡?怎样过渡?(二)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特征第一,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20年考研政治复习: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及特点

2020年考研政治复习: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及特点一、重要必备考点就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的特点来说,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分别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有两种经济成分是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主要经济成分有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营经济居于主导地位,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就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上的特点来说,新民主主义的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阶级力量。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它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实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以解决当时国内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二、真题大盘点(2006年多选题第27题)2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答案】ABD(2006年多选题第21题)21.从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民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包括(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答案】ABCD。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并要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
它是近代中国由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中介和桥梁。
这种具有过渡性质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其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特征。
第一,经济方面,由于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的实施,封建地主阶
级的土地占有制度被彻底摧毁,官僚资本被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没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新型的新民
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即国营经济及其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
济制度。
第二,政治方面,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三,文化方面,
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
学的、大众的文化。
总之,新民主主义社会既然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自然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这两种因素
不断地碰撞、冲突和较量,其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因素不断被削弱、被限制。
最终,在条件具备后,新民主主
义社会就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第四章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形式。
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2.简述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建国初期,由于抗美援朝战争对军用物资的需求和土地改革后农民消费品的增加,资本主义工商业一度有较大的发展,然而,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也逐渐暴露出来。
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之间,资本主义企业内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都存在难以克服的矛盾,影响到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劳
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社会主义改造,作为新中国对于旧制度的否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经验:首先,它标志着公有制对于私有制的宣战,并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其次,他为广大的受压迫人民推翻了压在他们头上的精神枷锁,使他们不仅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政治上和精神上得到了解放!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也是人类进步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一页!第三,五十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向全世界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也使今天的中国人民具有了并从此具有了对于人生和美好社会前景的回忆和向往的内容!更为重要的经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为最广大的中国人民建立和打下了公而忘私和分辨是非的能力的雄厚的思想基础!总之,社会主义改造作为一种政治举措,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开创了崭新的一页,开创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美好的社会基础的开端,开创了中国人民展示自己最为美好和健康的人的本质的社会形态!也为目前的社会现状树立了一面镜子和标尺!
4.试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
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个长期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的国家。
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
一个人民备受欺凌压迫的国家,变成一个人民当家作主、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
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走向经济繁荣、全面进步的国家。
一个在世界上被人们看不起的国家,变成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和重视的国家。
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缺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料来源:/data/xd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