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五四制)第二学期:1.2 地球的自转 学案

合集下载

沪教版-六年级地理-第二学期-1.2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

沪教版-六年级地理-第二学期-1.2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

预习 地理书第7页
时差的产生
同一根纬线上的各地, 越东边的地方越早看到 日出,越早到达正午。
同一根经线上的各地没有 时间上的差异。比如: 东经120°经线上的各地 同时看到日出。


北极
南极
西 针
东 ►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
➢ 正因为地球周期性的昼夜交替,才使 得地球表面温度不致于过低也不致 于过高,为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 昼夜交替的周期变化,给动物的休养 生息提供方便,给整个地球上的绿色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贮存养分带来了 可能。
1.2 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看视频:初识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 方向是自西向东
右手法则:巧记地球自转的方向

伸出右手,大拇指向上, 四指弯曲。
将大拇指看作地轴,
四指弯曲方向,
西

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
右手法则:巧记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转引发的生活现象
太阳的东升西落 台风中心的旋转方向 公路的磨损程度 ……
巩固练习
从“北极”上空俯视,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 针方向。
地理书第6页
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所以太阳总是从东方 升起。
假如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 与现在的情况相反,太阳 就不会从东方升起了。

识记重点
作业

《地球的自转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沪教版上海》

《地球的自转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沪教版上海》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地球的自转。

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地球自转这个观点,但是你知道地球的自转是什么意思吗?它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二、观点诠释1.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盘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运动之一,也是地球的重要特征之一。

2.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每小时约1670公里,所以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3.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说太阳看起来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三、地球自转的影响1. 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地球的自转使得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当地球自转使得太阳照射到地球的一侧时,这一侧就是白昼,而另一侧则是黑夜。

2. 自然现象的产生:地球的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气候、季节和潮汐等自然现象的产生。

例如,地球自转造成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别,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

3. 时间的划分: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时间的划分,我们根据地球自转的时间制定了24小时一天的时间制度。

四、实践探究1. 请观察日出和日落的方向,你能看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什么吗?2. 用一个水果或其他物体模拟地球自转的运动,观察物体旋转的方向和速度。

3. 通过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变化,你能发现地球自转对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吗?五、拓展延伸1. 了解地球自转的速度为什么是每小时1670公里。

2. 钻研地球自转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3. 探讨地球自转的不同地区对气候和季节的影响。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盘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探索地球运动的奥秘,更加热爱地球这个美丽的故里。

让我们一起珍爱地球,共同守护我们的故里!感谢大家的参与,谢谢!。

1.2地球自转(第1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沪教版·上海)

1.2地球自转(第1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沪教版·上海)

1.2地球自转(第1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沪教版·上海)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自转的概念和规律。

2.了解地球自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概念和规律。

2.通过实验感受地球自转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规律。

2.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地球自转的影响。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讲解法3.实验法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1.观察照片,调查学生对地球的认识,了解学生对地球的共同看法。

2.学生回答问题:你知道地球是如何转动的吗?3.引出本次课的话题:地球自转的概念。

二、讲解(10分钟)1.在黑板上画一个圆球,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图像。

2.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规律。

3.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自转的过程和规律。

三、实验操作(10分钟)1.教师将实验器材分发给每个小组。

2.让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指导,进行学习。

3.观察比较实验结果,让学生得出结论。

四、分析与讲解(10分钟)1.实验结果分析。

2.让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3.讲解地球自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五、小结(5分钟)1.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体验中存在的问题。

3.可以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疑问,以便在后续的课程中一起解决。

六、作业(5分钟)1.让学生回家抄写本节课学的地球自转的概念和规律。

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写下地球自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讲解法和实验法结合,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了地球自转带来的影响,培养了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对地球自转这一概念的理解。

不过,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本节课的实验操作可能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

沪教版-六年级地理-第二学期-1.2地球的自转(时区和区时)

沪教版-六年级地理-第二学期-1.2地球的自转(时区和区时)

每相差1°经度,相差4分钟。
如果把太阳升到一天之中天空最高位置的时刻定为正午12点, 这样确定的时间叫做地方时。 那么不同经度的地点,时间都不相同。
这种时间上的差异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或旅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为此,人们用划分时区、制定区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24小时 360°÷ 24=15 °(一个时区)
上待用。 (2) 将区时盘(大盘)沿图剪下,贴在硬卡纸
上待用。 (3)再将时区盘(小盘)叠置其上,将两盘圆心
对准,用鱼眼钉钉住,但要保证时区盘 (小盘)能够灵活转动。
作业:
1. 练习册第3页第三大题 2. 区时换算盘的制作与使用
拓展作业
拓展作业
+4
+7
上海 东8区 1月1日 7:00
悉尼 东10区 1月1日 9:00
纽约 西5区 12月31日 18:00 上海——纽约 向东相差11个时区
7+11=18:00 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地球的自转核心知识和能力
1.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住在东边的人要比西边的人先看到日出。 2. 同一根经线上的各地,没有时间上的先后差异;
同一根纬线的各地,越东边的地方,越早看到日出,越早到达正午。 3.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为15°。
相差一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规则是:东加西减。 我国使用的是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 4. 计算时差口诀: ① 定时区、画简图(通过补全经线法画时区简图) ② 大减小、算差值(东时区用正数表示,西时区用负数表示) ③ 东加西减、画箭头 (从已知地点所在时区向未知时间的地点方向画箭头,判读东加西减)
2. 制作过程

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五四制)第二学期:1.1 地球概述 教案

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五四制)第二学期:1.1 地球概述  教案
古代的建筑体现了“天圆地方”这样一种思想,我们现代的有些建筑也处处透着一种返古的味道,比如我们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博物馆一直给大家庄严、肃静的感觉,上海博物馆的建筑,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博物馆建筑是上圆下方的造型,寓意中国的传统说法“天圆地方”。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是与北京、南京、西安齐名的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
到1521年3月,船队到达了菲律宾群岛,这个时候,麦哲伦已经知道他的环球航行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因为,他一直向西方走,但是走到了东方。
在这里,麦哲伦和当地土著发生了纠纷,而身亡了,之后他的助手带着剩余的船员继续向西走,绕过非洲南部的好望角,最后回到西班牙,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
这次航行是人类首次用实际行动亲身感受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五、地球的大小
人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终于认识到自己居住的大地是一个球体,并称之为“地球”。这是一张通过人造卫星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人们从宇宙中看到的地球非常漂亮,你能看出这种图中哪里是陆地吗?蓝色的部分是海洋,白色的是天空中的云,除去蓝色和白色的部分就是陆地。
通过人类多年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我们把书翻到第四页,我们看到从地球的地心到赤道的这条线段我们称为赤道半径,从地心南北极的长度我们称为极半径。如果地球是一个正球体的话,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长度应该相等,那么我们刚才所讲的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意思则是赤道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稍长。
首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有关我们地球的知识。
提问:我们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呢?(圆球形的)
但是人类并不是从古至今都这样认为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人类的科学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对于地球是什么样的,有很多种不一样的回答。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下第一单元1.2《地球的自转》PPT教学课件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下第一单元1.2《地球的自转》PPT教学课件
(所以当北京已是晚上时,而位于北京西部的 纽约还是当 日的早上。)
1、如果地球不自转会有什么反常 现象?
2、如果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东向 西,会有什么特殊现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火眼金睛:看看你的本事
• • • • 1.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自然现象是() A.昼夜现象 B季节变化现象 C.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D.昼夜更替现象 2.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 地点() 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C.时刻晚D.时刻相同 3.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这是因为( ) A.太阳和星星围绕着地球转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D.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 参考答案:C A B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
1.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产生昼夜现象
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活动三:同学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美国的 纽约,演示观察当北京是傍晚时,纽约是什 么时间?
(当北京是傍晚时,美国 的纽约是白天。 ) • 思考:课本第十页:“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 在同一时刻,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
姨妈,晚上好!
北京
畅畅,早上好!
纽约
中国北京
美国纽约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二)
小结:由于地球自转,经度不同的地方, 时刻是不同的,于是便产生了地方时差
• 活动:请同学列举自己所遇见到的关于时 差问题的例子?
归纳:地球24小时转动360度,因此每 相差经度 15度,时间上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 • • • •
小结:自转规律
内容 自转 地球绕着地轴旋转
从赤道上空看 自西向东 S 顺时针 N 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 从北极上空看
绕转轴心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一章:地球的自转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1.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2.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地球的公转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2.2 教学内容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2.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2. 讲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球仪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仪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3.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2. 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地球仪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仪的概念、作用、使用方法和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四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球仪(续)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了解地球的五带划分4.2 教学内容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地球的五带划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划分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4.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2. 讲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的五带划分,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划分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五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续)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5.2 教学内容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生物的影响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5.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气候和生物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生物第六章:地球的运动与日常生活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6.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2. 讲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理解3. 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七章:地球的运动与导航技术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7.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实践操作法:进行导航技术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7.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重要性2. 讲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和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八章:地球的运动与天文观测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8.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的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实践操作法:进行天文观测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8.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作用2. 讲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九章:地球的运动与人类文明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9.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9.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2. 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以及如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地球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10.2 教学内容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学会将地球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球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10.4 教学步骤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2.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球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和周期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需要重点关注。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详案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详案

以“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详案”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速度。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计算及地理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地球仪3.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2)引导学生回答:地球有两种运动,一种是自转,另一种是公转。

2.地球自转(1)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2)展示地球自转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3)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讲解地球自转的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线速度因纬度而异。

(5)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区差异。

3.地球公转(1)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叫做地球公转。

(2)展示地球公转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的方向。

(3)讲解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也就是一年。

(4)讲解地球公转的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约为30千米/秒。

(5)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4.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它们共同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季节等地理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5.课堂小结(1)回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速度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6.课后作业(1)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

(2)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速度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使学生掌握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中,我注重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动画,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时间。

2.明白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学习重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由于地球是个________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为______,背对太阳的一半为______。

这样地球上就有_______之分。

2.随着地球不停地_______,地球表面便产生了___________现象。

3.地球绕着______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方向是自___向___。

4.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的_________,就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5.地球自转一周为_____小时,也就是_____。

6.北极为中心的自转方向___(逆、顺)时针方向,南极为中心的自转方_____(逆、顺)向时针方向
7.产生的现象_:当地球自转时同一地方产生_______,不同地方产生_______
8.由于地球自转,我们看到太阳从______升起,自_____落下。

所以,在同纬度地区,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

二、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点中,位于晨线上的是_____,位于昏线上的是______。

(2)6小时以后,A,B两点中处于黑夜的是____。

三、当堂检测
1.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1年 D.36小时
2.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都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3.地球上,太阳之所以东升西落,是由于()
A.地球自转运动所致 B.地球公转运动所致
C.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相互垂直 D.地球形状不是一个正球体
4.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 D.四季变化
5.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
6.地球自转的现象是()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昼夜交替 D.五带的划分
7.随着地球的自转,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间为()A.一天 B.区时 C.地方时 D.北京时间
8.“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日”是指()
A.15小时 B.20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