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类型与分布

合集下载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一、引言土壤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广袤的国土,土壤的分类及分布情况多种多样。

本文将对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进行详细介绍。

二、中国土壤的分类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等因素,中国土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红壤红壤是中国南方常见的一类土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份。

红壤呈红色或棕红色,富含氧化铁、铝和有机质,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常用于农田耕作。

2. 黄壤黄壤是中国北方常见的一类土壤,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如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份。

黄壤呈黄色或浅黄色,富含砂粒和粘粒,透水性较好,但肥力较低,需要施加大量的有机肥料来改良土壤。

3. 黑土黑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有土壤,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黑土呈黑色,富含有机质和养分,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种植大豆、小麦等作物。

4. 沼泽土沼泽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湿地地区,如长江流域、东北平原等地。

沼泽土富含腐殖质和有机质,湿度高,适宜水生植物的生长,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5. 砂土砂土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一类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江苏等省份。

砂土颗粒较大,透水性好,但肥力较低,需要施加大量的有机肥料和水分来改良土壤。

三、中国土壤的分布根据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形成过程,土壤在国土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分布特点:1. 南方地区中国南方地区主要分布着红壤和沼泽土。

红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呈现出条带状分布的特点。

沼泽土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湿地地区,如江苏的洪泽湖、江西的鄱阳湖等。

2. 北方地区中国北方地区主要分布着黄壤和黑土。

黄壤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呈现出块状分布的特点。

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呈现出带状分布的特点。

3. 沿海地区中国沿海地区主要分布着砂土和盐碱土。

砂土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等省份的沿海平原地区,呈现出带状分布的特点。

中国的土壤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土壤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土壤类型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多样的国家,土壤类型丰富多样,分布广泛。

本文将对中国的土壤类型进行基本介绍,并探讨其分布特点。

一、黄土土壤黄土是中国土壤中最为广泛分布的一种类型。

中国黄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地区。

它的颜色呈黄褐色或暗棕色,质地疏松,富含粘土颗粒和砂粒,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黄土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常常需要进行施肥和改良。

二、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如江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台湾等地。

红壤的颜色呈红褐色,质地较重,富含铁氧化物。

红壤属于酸性土壤,适宜种植酸性作物如茶叶、柑橘等。

然而,红壤同时也面临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土壤贫瘠等问题,需要适当的保护与管理。

三、盐渍土盐渍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如新疆、甘肃等。

盐渍土的主要特点是含盐量较高,对植物生长不利。

这种土壤类型常常需要进行排盐和淋洗等处理措施,方便农作物的种植。

此外,盐渍土的形成与水分蒸发和排水不畅有关,因此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对改良盐渍土具有重要作用。

四、沼泽土沼泽土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等湿润地带,如黑龙江、云南等。

沼泽土是一种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湿润的环境有利于植物残酷物的分解和富集。

沼泽土常常被用作农田的有机肥料,同时也是某些特殊农作物(如水稻)的理想生长环境。

五、中性土中性土是中国土壤类型中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如华中平原、华北平原等。

中性土的酸碱度适中,质地较好,富含养分,是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

中国的主要农业地区多数是中性土分布区,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六、其他土壤类型除了上述提到的土壤类型之外,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的土壤类型,如砂壤、粘壤、石砾土等。

这些土壤类型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分布范围。

总结起来,中国的土壤类型丰富多样,分布广泛。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不同的农作物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根据土壤类型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合理的耕作措施。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土壤修复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土壤修复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土壤修复目录1.土壤分类 (2)2.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3)3.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 (4)3.1.破红壤 (4)3.2.赤红壤 (4)3.3.红壤和黄壤 (5)3.4.黄棕壤 (5)3.5.棕壤 (5)3.6. 6.暗棕壤 (6)3.7.寒棕壤(漂灰土) (6)3.8.褐土 (6)3.9.黑钙土 (7)3.10.栗钙土 (7)3.11.棕钙土 (7)3.12.黑坤土 (8)3.13.荒漠土 (8)3.14.高山草甸 (8)3.15.高山漠土 (9)重点关注土壤退化 (9)5.土壤问题“八大怪”: (9)5.1.板:土壤板结,越种越硬 (9)5. 1.1.主要原因 (10)6. 1.2.主要危害 (10)5.2.馋:矿质营养比例失衡,越种越馋 (10)5.2. 1.主要表现 (10)5.2.2.主要危害 (10)5.3.贫:有机质含量低,越种越贫 (10)5.3. 1.主要问题: (10)5.3.2.主要危害: (10)5.4.浅:耕作层变浅,越种越浅 (11)5.5.酸:土壤酸化,越种越酸 (11)5.5. 1.主要原因 (11)5.5.2.主要危害 (11)5.6.咸:土壤盐渍化,越种越咸 (11)5.6. 1.主要原因 (12)5.6.2.主要危害 (12)5.7.脏:土壤污染,越种越脏 (12)5.7.1.主要原因 (12)6.7.2.主要危害 (12)5.8.杂:重茬障碍,越种越杂 (13)5.8.1.主要原因 (13)6.改良土壤从这三处入手 (13)6.1.物理结构改良 (13)6.2.化学性状改良 (13)6.2.1,生物性状改良 (13)1.土壤分类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铝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大约有15种主要的土壤类型,分别是:破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始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

14种土壤类型及特点

14种土壤类型及特点

14种土壤类型及特点土壤是地壳表面形成的一种自然资源,根据其形成过程、物质组成和特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14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及其特点。

1.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呈红色或棕红色。

其富含铁氧化物,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2. 黄壤:黄壤呈黄色或棕黄色,常见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适合农作物种植,但排水性较差。

3. 赤壤:赤壤呈红褐色,常见于亚热带地区。

它富含铁氧化物和富集的黏粒矿物质,适合种植茶叶、竹子等作物。

4. 黑土:黑土色泽深黑,富含有机质,并富含氮、磷、钾等养分。

黑土蓄水性和保肥性良好,适宜粮食作物的种植。

5. 棕壤:棕壤呈棕色,常见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排水性,适宜果树和作物的种植。

6. 硅质土:硅质土主要由含硅骨骼的植物遗骸和硅质矿物质组成。

它贫瘠但保水性好,通常用于盆栽和花卉种植。

7. 盐渍土:盐渍土富含盐分,常见于干旱地区和盐碱地。

它的含盐量高,对大多数作物不适宜,但适合盐生植物的生长。

8. 砂土:砂土颗粒较大,通常粘性较差。

砂土排水性良好,但肥力较低,不适合种植需肥沃土壤的作物。

9. 粘土:粘土颗粒较细,粘性强。

粘土富含养分,但排水性差,容易发生涝灾,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后才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10. 沼泽土:沼泽土主要由腐殖质和残体组成,多见于湿地和沼泽地区。

它富含有机质,但肥力较低,多被用于湿地保护和水生植物的栽培。

11. 塔顶土:塔顶土是在石炭期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

它通常浅薄且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适宜苔藓和高山植物的生长。

12. 碱土:碱土富含碱性盐分,多见于盐碱地和干旱地区。

它对大多数作物不适宜,但适合耐盐碱植物的生长。

13. 砾石土:砾石土中含有较多的砾石颗粒,排水性良好但肥力较低,多用于建设和园林绿化。

14. 枯水土:枯水土是在干旱地区形成的一种土壤类型。

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29页)

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29页)
灰暗 化棕 土壤
西
垂直地带性
土壤垂直地带性就是指所着山体高度的增加,土壤类型呈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土壤垂直带与水平带的相关性示意图
红壤: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作用下形成的地带性铁铝土 。土壤红色或棕红色,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核块状结构。
上图为红壤景观
上图为红壤剖面
土地利用:代表性天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农业利用以稻麦棉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并广泛栽培有毛竹、油茶、油桐、柑桔等人工林,是重要的粮、棉、油、茶、柑枯和蚕丝的生产基地。
开发利用:植树造林,保持水 土的同时,可以修建石坎梯田,种植经济林木。上图为石灰(岩)土剖面
上图为石灰(岩)土景观
沼泽土:是指地表长期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地下水位高(在1m 以上),具有明显的生草层或泥炭层和潜育层,但厚度不足50cm ,且全剖面均有潜育特征的土壤。
上图为沼泽土剖面
上图为沼泽土景观
土地利用:种植水稻,结合渔业与畜牧业生产,开发旅游资源。
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
黄壤
黄 棕 暗 灰棕 壤 棕 化壤 壤 土

(2)经度地带性:指随着经度的变化,土壤类型呈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我国西北受干旱内陆性气候影响,所以我国西北部土壤具有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东向西的主要土壤类型为:
灰色森林土
黑钙土
栗钙土
棕 灰 灰 棕灰钙 钙 漠 漠棕土 土 土 土漠土
盐土:大陆季风型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土壤蒸发蒸腾量大于降水量,使得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含量高到使作物不能生长的土壤。可溶盐在土壤中的分布呈表聚型。
盐土的利用:农林牧综合发展,耐盐作物,种稻改盐。
上图为盐土剖面
上图为盐土景观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一)、砖红壤Ⅰ、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Ⅱ、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二)、赤红壤Ⅰ、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Ⅱ、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三)、红壤和黄壤Ⅰ、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Ⅱ、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Ⅲ、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四)、黄棕壤Ⅰ、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Ⅱ、形成条件→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Ⅲ、一般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五)、棕壤Ⅰ、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Ⅱ、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世界的土壤类型与分布

世界的土壤类型与分布

世界的土壤类型与分布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资源,对于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的土壤类型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

本文将以地理学的角度,介绍世界各地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一、热带雨林地区土壤类型与分布热带雨林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红壤、黄壤、沼泽和泥炭土等。

由于热带雨林地区气温高,降水充沛,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和土壤形成。

红壤分布广泛,主要位于南美亚马逊、非洲刚果盆地和东南亚地区。

黄壤常见于亚马逊流域和东南亚地区,其肥力较高,适宜农业发展。

沼泽和泥炭土则是热带雨林地区湿地特有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和东南亚岛屿。

二、草原地区土壤类型与分布草原地区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在土壤类型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北美大草原地区的土壤多为黑土,该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较少,黑土富含有机质,能够保持土壤湿润。

南美大草原地区的土壤主要分为棕壤和红壤,其中棕壤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较广泛。

非洲草原地区的土壤多为红壤和风沙土,肥力较低,需要施加大量的肥料才能进行农业生产。

三、沙漠地区土壤类型与分布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土壤类型主要为沙质土壤和盐碱土。

沙质土壤的颗粒较大,通透性强,容易干燥。

盐碱土则是因为沙漠地区蒸发速度快、水分紧缺的原因导致土壤中的盐分堆积。

世界上较著名的沙漠地区有撒哈拉沙漠、蒙古戈壁等,这些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沙质土壤。

四、高山地区土壤类型与分布高山地区的土壤受到气候和地形的双重影响,土壤类型较为复杂。

高山地区土壤类型主要包括山地棕土、山地黄土以及山地湿地等。

山地棕土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和土壤形成。

山地黄土则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等地,气候干燥,有机物质贫乏,土壤肥力较低。

山地湿地包括高山湖泊周围的湿地和冰川沉积物,土壤类型多样,肥力较高。

综上所述,世界的土壤类型与分布受到地形、气候、植被和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初中地理课程:土壤类型和植被分布

初中地理课程:土壤类型和植被分布

初中地理课程:土壤类型和植被分布1. 土壤类型1.1 概述土壤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天然资源,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组成。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特征各异,对于植被的分布和生长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1.2 主要土壤类型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种土壤类型:1.2.1 红壤•特征:颜色较红,适合农业生产,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如江南、华南等。

1.2.2 黄土•特征:颜色呈黄色或棕黄色,贫瘠但富含养分。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如黄河中游、陕西关中平原等。

1.2.3 森林土•特征:富含腐殖质,具有良好的肥力和透水性。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森林覆盖较多的地区,如亚马逊雨林、东南亚等。

1.2.4 沙质土•特征:颗粒粗大,排水性好但保水能力差。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沙漠和沿海地区,如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等。

2. 植被分布2.1 概述植被是指地表覆盖的各种植物群落,在地理学中起到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作用。

不同土壤类型对植被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2.2 主要植被类型初中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几种主要的植被类型:2.2.1 高山草甸和苔原•特征:位于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植物以苔藓和一些耐寒的矮小草本为主。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北极圈等地。

2.2.2 温带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特征:气候温和湿润,植物主要为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东亚等地。

2.2.3 热带雨林•特征:位于热带地区,气候湿润,植被丰富多样,包括高大的乔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等。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亚马逊盆地、刚果盆地等地。

2.2.4 荒漠植被•特征:由于干旱和缺水条件限制,植物稀疏,以耐旱性强的灌木和多肉植物为主。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蒙古戈壁等地。

以上是初中地理课程中关于土壤类型和植被分布的一些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土壤类型对于植被的影响,并进一步认识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土壤的分布规律
(一)水平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二)垂直地带性
热带森林土壤 -橡胶林
赤红壤--热 带季雨林土壤
赤红壤上种植的菠萝
亚热带土壤 --红壤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下发 育,整个土 体呈红色
红壤网纹层
红壤上的柑橘林
江南红壤上的油茶林
色的钙积层。 分类: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棕钙土、黑
垆土等,黑垆土分布较南,其它几种逐渐干旱。
盐成土
分布: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及滨海地 带。
环境:滨海或年降水量很少,蒸发量很 大;低平地、洼地、沿海低地。
成土过程:盐化和碱化
潮湿土
分布:寒冷湿润、地势低平地区。 环境:地势低平、排水不良及地下水位较高 成土过程:有机质累积、潜育化过程、氧化还
分类:主要有灰色森林土、褐土、灰褐土和燥 红土。
利用:缺水
淋溶土
分布:温带、暖温带及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地区。我国分布在辽东、山东至大巴山、长江 沿岸的广大地区。
环境:自然植被自北至南分别以针阔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
成土过程:石灰质充分淋溶,有明显的粘化过 程。
特性:淡灰色 或暗灰色的表层和棕色淀积层。 分类:常见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等。
发生学系统 诊断学系统 分七级: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
属、土种、变种
土壤分类简表
土纲 冰沼土 灰化土 弱淋溶土 淋溶土 铁铝土 钙积干旱土
石膏盐层土(荒漠土) 盐成土 潮湿土
初育土
人为土
高山土
土类
灰色森林土、褐土、灰褐土、燥红土等 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等 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等 黑钙土、栗钙土、黑垆土、棕钙土、灰 钙土等 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等 盐土、碱土等 沼泽土、草甸土、潮土、黑土等
热带雨林
南亚热带季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寒带针叶林
苔原
经度地带性
其实质是干温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在温带、暖温带表现最明显。
森林地区淋溶土-林灌地区弱淋溶土-草原 地区的钙积土-干旱地区的荒漠土
温带土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
落叶阔叶林 旱生森林 半湿润草原 半干旱草原 干旱草原 荒漠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黄壤
红、黄壤基本在一 个气候带,黄壤带 气温略低而湿度稍 大。
羊艾茶场
我国黄壤分布很广,山地以发 展林业为主,主要造林树种有 马尾松、杉木,还可发展毛竹、 茶叶等。
黄棕壤
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下发育,森林中杂有 常绿阔叶林树种。是 黄、红壤向棕壤过渡 的类型。
南京紫金山
黄棕壤在江苏、安徽的长 江两岸分布较集中,在南 京常见。
棕壤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 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 土壤。
针阔混交林
暖温带的针阔混交林,其下常发育 棕壤。
灰化土
寒带针叶林地区的土壤, 我国大兴安岭寒温带针 叶林下的漂灰土,不是 典型的灰化土。
练习
森林与苔原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气候带
土类 成土过程
棕壤、暗棕壤 褐土、灰色森林土 黑垆土、黑钙土 黑垆土、栗钙土 灰钙土、棕钙土 荒漠土、荒漠土
垂直地带性
海拔高度的变化导致水热条件的重新分 配,使土壤类型和性质有规律地更替。
垂直带性的具体表现因山体的大小、纬 度、地形等因素而不同,十分复杂多样。
利用:肥力较高,注意淋溶土保持,发展灌溉, 增施有机肥和绿肥。
铁铝土
分布: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环境: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季雨林
和热带雨林。 成土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明显。 特征:土壤厚,层次不明显,质地粘重,有暗
红至黄棕色的铁铝层。 分类: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 利用:重要的林木、果树、粮食作物生产基地。
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克服土壤瘦、酸、粘等障 碍。
钙积干旱土
分布:欧亚大陆从黑海以西向东延伸至我国东 北西部,关注也有广泛分布。我国东北至内蒙 古、宁夏、甘肃、新疆一带。
环境: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气候;草原、干 草原至荒漠草原。
成土过程:腐殖质积累与钙的积淀过程。 特点:腐殖质层灰黑色至淡棕色,下部为灰白
石质土、粗骨土、黄绵土、风少土、紫 色土、火山灰土等 水稻土、绿洲土等
山地草甸土、亚高山国土、高山草甸土 等
冰沼土
分布: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我国 青藏高原高山地区。
环境:苔原气候区 成土过程:冰冻物理风化为主
灰化土
分布:多在北纬50以北,我国面积仅分 布在大兴安岭北端及青藏高原某些高山 地区。
成土环境:寒温带半湿润针叶林气候区。 特征:有典型的灰化过程,剖面分层明
显。 利用:我国重要林业基地,开发利用时
应避免水土流失和肥力降低。
弱淋溶土
分布: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我国分布在东北、 华北和西北。
特征:A层灰褐或褐色,B层为不明显粘化层, 一定深处有钙层。
成土过程:比淋溶土较弱的淋溶过程和比干旱 土较弱的钙化过程。
原过程。 特点: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质地粘重,潜
育层呈灰蓝色或浅灰色。 分类:沼泽土、草甸土、潮土、黑土。其中,
黑土是我国肥力最高的土壤,仅见黑吉两省。 利用:治涝、盐碱
岩成土
由于岩石的性质对土壤形成趣了很大的 延缓作用使土壤较多地保持岩石的某种 特性,与环境条件不完全一致。
分类:紫色土、石灰土、火山灰土等
土壤的类型与分布
一、主要的土壤类型 二、土壤分布的规律
土壤分类简介
土壤发生学分类
强调土壤与其它自然因素的关系,以成土因 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为主要依据,结合成土 过程和土壤属性。
土壤诊断学分类
强调土壤本身的属性和特征,以土壤具有的 一些可直接感知、量测和分析的具体指标为 依据。
中国土壤分类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