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类型
中国土壤分级标准

中国土壤分级标准土壤分级是指按照土壤属性的差异,对土壤进行分类和区分。
在中国,土壤分级标准是由中国国家农业部制定的,它基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以下是对中国土壤分级标准的详细介绍:一、土壤分类系统中国的土壤分类系统是基于土壤发生学原则和生态地理原则的,它强调土壤形成过程中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该分类系统将土壤分为五个主要类型:1. 棕壤:棕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如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排水性,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
2. 黄壤:黄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如浙江、福建和湖南。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酸性和有机质含量,适合种植茶叶、柑橘等作物。
3.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如江西、广东和广西。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酸性和有机质含量,适合种植果树和蔬菜。
4. 黑土:黑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和吉林。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排水性,适合种植大豆、小麦等作物。
5. 钙质土:钙质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如新疆、甘肃和青海。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钙质含量和良好的保水性,适合种植牧草和其他耐旱作物。
二、土壤级别的划分在中国,土壤级别的划分是基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根据中国国家农业部的规定,土壤级别分为以下五个等级:1. 一级土壤:一级土壤是质量最好的土壤之一,它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良好的排水性和适宜的酸碱度。
这种土壤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如水稻、小麦和玉米等。
2. 二级土壤:二级土壤的质量稍逊于一级土壤,但仍然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
它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适合种植各种果树、蔬菜和牧草等。
3. 三级土壤:三级土壤的质量相对较差,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
这种土壤的排水性和保水性稍差,适合种植耐旱作物,如豆类、花生等。
4. 四级土壤:四级土壤的质量最差,它的生产能力较低。
我国土壤类别

我国土壤类别
我国土壤类型丰富多样,主要有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等。
其中,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都是中国的主要土壤类型。
此外,中国六大土壤类型自南而北有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或褐土)、暗棕壤,自东而西有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以至灰漠土和灰棕漠土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可查阅关于我国土壤类别的研究文献或咨询专业的地理学家。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一、引言土壤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广袤的国土,土壤的分类及分布情况多种多样。
本文将对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进行详细介绍。
二、中国土壤的分类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等因素,中国土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红壤红壤是中国南方常见的一类土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份。
红壤呈红色或棕红色,富含氧化铁、铝和有机质,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常用于农田耕作。
2. 黄壤黄壤是中国北方常见的一类土壤,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如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份。
黄壤呈黄色或浅黄色,富含砂粒和粘粒,透水性较好,但肥力较低,需要施加大量的有机肥料来改良土壤。
3. 黑土黑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有土壤,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黑土呈黑色,富含有机质和养分,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种植大豆、小麦等作物。
4. 沼泽土沼泽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湿地地区,如长江流域、东北平原等地。
沼泽土富含腐殖质和有机质,湿度高,适宜水生植物的生长,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5. 砂土砂土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一类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江苏等省份。
砂土颗粒较大,透水性好,但肥力较低,需要施加大量的有机肥料和水分来改良土壤。
三、中国土壤的分布根据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形成过程,土壤在国土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分布特点:1. 南方地区中国南方地区主要分布着红壤和沼泽土。
红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呈现出条带状分布的特点。
沼泽土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湿地地区,如江苏的洪泽湖、江西的鄱阳湖等。
2. 北方地区中国北方地区主要分布着黄壤和黑土。
黄壤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呈现出块状分布的特点。
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呈现出带状分布的特点。
3. 沿海地区中国沿海地区主要分布着砂土和盐碱土。
砂土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等省份的沿海平原地区,呈现出带状分布的特点。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及景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
地带性土壤——灰化土
地带性土壤——暗棕壤
地带性土壤——棕壤
地带性土壤——褐土
地带性土壤——黄棕壤
地带性土壤——红壤
地带性土壤——黄壤
地带性土壤——砖红壤
地带性土壤——黑土
地带性土壤——黑钙土
地带性土壤——栗钙土
地带性土壤——灰钙土
人工土壤——水稻土(红壤)
人工土壤——潮土
人工土壤——灌淤土
人工土壤——黑垆土
人工土壤——黄绵土
地带性土壤——棕漠土
地带性土壤——石膏盐盘棕漠土
Hale Waihona Puke 非地带性土壤——滨海盐土非地带性土壤——干旱区盐土
非地带性土壤——龟裂土
非地带性土壤——紫色土
非地带性土壤——石灰(岩)土
非地带性土壤——磷质石灰土
非地带性土壤——湿成土
非地带性土壤——高山草甸土
非地带性土壤——高山草原土
人工土壤——水稻土(下蜀黄土)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中国的土壤类型主要有:砂质土壤、粉质土壤、壤质土壤、黏质土壤、壤砂质土壤、淤泥状粉质土壤、钙质土壤等六种。
(1)砂质土壤:又称砂土,是指含砂砾粒,粒度大,呈多孔状的土壤,且砾粒总体来看砂砾有类近统一性;土壤质量低,水分较容易流失,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也较少,供氮素有限,生长期受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2)粉质土壤:又称沙质土壤,是以砂砾微细粒及黏粉分散在空心结构中的一种土壤类型,含有硅质及黏粒质,颗粒粒度小,具有优良的润湿性,土层较薄;肥力较低而且木根较深,土属酸性,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覆盖率较小。
(3)壤质土壤:又称壤状土壤,是一种特殊的壤土类型,是通过火山爆发、断层运动和海侵作用等地质深动过程形成的,是以大量的黏粉成分及碎石组成的;其水分和空气的分布特性有利于植物生长。
(4)黏质土壤:又称膨土或淤土,是以膨胀层状的黏土为主的土壤,含有大量的黏性物质,其空间结构特点除有一定的孔隙性外,通量性、亲水性及团粒结构稳定性也很高,即使在长时间内也能保持一定的物理结构和水分状态。
(5)壤砂质土壤:是以砂和壤混合在一起而成的,其土壤由粗粒和细粒混合而成,且细粒含量较高;水分相对保湿,但可能随季节变化而有较大变化;空气密度较低,有利于植物生长。
优点是通量性好,有利于土壤水分的流动,而且其结构节点与研究能保持一定的坚固状态。
(6)淤泥状粉质土壤:属于泥质土壤,是淤泥状粉质土壤及黏质土壤混合而成,具有黏粒和砂砾混合特征;土壤水分较足,放射率也很高;土壤结构牢固,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形成。
优点是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气孔、水孔较多,有利于水分和叶绿素的交换,结构稳定。
(7)钙质土壤:又称碱土、硫酸盐土,是以钙碳酸盐和硫酸盐为主型的复杂性土壤,通常分布在高尔夫碱重熔融滩及碳酸盐熔融滩带内;土壤质地细,水分较多,有利于植物生长。
缺点是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钙盐,在温度变化后水溶性有机物会减少,使植物生长受到限制,而且土壤松质性也差,容易形成土质改性。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土壤类型特征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苏联的土壤发生学分类对我国土壤学发展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缺乏定量标准。
从2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广为应用的土壤系统分类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
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
首先是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
我,国有机土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盆地及祁连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
通常所在地形为相对低洼、地表潴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滩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碛洼地。
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多数地区为高寒沼泽化草甸,生长耐寒湿,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80%~95%以上。
有机土发育地区年平均气温-2~-5℃,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年降水量400~600mm,蒸发量小,湿度大。
2.成土过程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1)泥炭积累过程。
有机土发育于潮湿环境中,植物生长繁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每年有大量有机残体补给土壤,在长期低温和季节性冻结过湿条件下,增强了厌氧还原过程的作用土壤中几乎缺少纤维分解细菌,使不同时期产生的有机残体以未分解、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积累于土体表层,形成暗色调的泥炭层。
有机质含量200~500g/kg,泥炭层厚50~200cm。
(2)潜育化过程。
有机土As层之下,长期渍水处于厌氧环境,土壤中高价铁、锰的氧化物还原为低价形态,溶解度较大,可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并参与某些次生矿物的形成,生成蓝铁矿[Fe3(PO4)4·2H2O],硫铁矿(FeS2)、菱铁矿(FeCO3)、菱锰矿(MnCO3)等,土壤由黄棕转变为青灰,蓝灰、灰黑色,称潜育层。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土壤修复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土壤修复目录1.土壤分类 (2)2.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3)3.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 (4)3.1.破红壤 (4)3.2.赤红壤 (4)3.3.红壤和黄壤 (5)3.4.黄棕壤 (5)3.5.棕壤 (5)3.6. 6.暗棕壤 (6)3.7.寒棕壤(漂灰土) (6)3.8.褐土 (6)3.9.黑钙土 (7)3.10.栗钙土 (7)3.11.棕钙土 (7)3.12.黑坤土 (8)3.13.荒漠土 (8)3.14.高山草甸 (8)3.15.高山漠土 (9)重点关注土壤退化 (9)5.土壤问题“八大怪”: (9)5.1.板:土壤板结,越种越硬 (9)5. 1.1.主要原因 (10)6. 1.2.主要危害 (10)5.2.馋:矿质营养比例失衡,越种越馋 (10)5.2. 1.主要表现 (10)5.2.2.主要危害 (10)5.3.贫:有机质含量低,越种越贫 (10)5.3. 1.主要问题: (10)5.3.2.主要危害: (10)5.4.浅:耕作层变浅,越种越浅 (11)5.5.酸:土壤酸化,越种越酸 (11)5.5. 1.主要原因 (11)5.5.2.主要危害 (11)5.6.咸:土壤盐渍化,越种越咸 (11)5.6. 1.主要原因 (12)5.6.2.主要危害 (12)5.7.脏:土壤污染,越种越脏 (12)5.7.1.主要原因 (12)6.7.2.主要危害 (12)5.8.杂:重茬障碍,越种越杂 (13)5.8.1.主要原因 (13)6.改良土壤从这三处入手 (13)6.1.物理结构改良 (13)6.2.化学性状改良 (13)6.2.1,生物性状改良 (13)1.土壤分类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铝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大约有15种主要的土壤类型,分别是:破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始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一)、砖红壤Ⅰ、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Ⅱ、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二)、赤红壤Ⅰ、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Ⅱ、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三)、红壤和黄壤Ⅰ、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Ⅱ、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Ⅲ、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四)、黄棕壤Ⅰ、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Ⅱ、形成条件→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Ⅲ、一般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五)、棕壤Ⅰ、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Ⅱ、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棕壤
图片介绍: 图片介绍: 这是南京附近下蜀黄土母质上的黄棕壤剖 面,土层深厚,90 厘米以下呈棱块状结构, 粘粒胶膜淀积明显。 它是黄壤与棕壤的过渡类 型,集中分布于长江两岸的北亚热带地区。 土壤性状描述: 土壤性状描述: 黄棕壤是北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地带性土壤, 是北亚热带湿润地区弱度富铝风化和强烈粘 化的土壤。 表层暗黄棕或暗棕灰色, 腐殖质累 积明显,有机质含量因植被不同而有较大变 异,心土层黄棕色,多为核块状,粘化明显, 结构面被覆铁锰胶膜。酸性-徽酸性,盐基不 饱和。 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地、 江淮丘陵和宁镇 丘陵,中亚热带山地的垂直带土也有零星分 布。 黄棕壤是一种弱度富铝风化和粘化特征明 显的土壤, 粘聚层一般较薄, 层结构体表面 B 被覆暗棕色铁锰胶膜, 粘土矿物中已有高岭石 出现。土壤酸性,pH 值 5.0-6.7,盐基饱和度 50%左右。本土类分为三个亚类,黄棕壤亚类 具土类典型特征; 暗黄棕壤亚类出现于山地垂 直带上,土层较薄,但多有 Ao 层出现,有机 质含量高,酸度较强,pH 值一般 5.0-5.6;黄 棕壤性土亚类为弱发育的 A-(B)-C 型土壤。 黄棕壤归属下的土种: 黄棕壤归属下的土种: 黄岗土 岭黄土 暗岭黄土 鸡公山麻黄棕 土 麻砂黄棕土 麻砂黄棕泥 严桥黄砂土 黄 硅砂泥土 万源泡土 天全泡土 当涂黄棕 泥 独山黄棕泥 应城黄土 勉县灰黄泥 黄泡 土 武都黄棕土 灰泡大泥 灰泡大土 棕红大 土 杂砂暗黄棕土 暗马肝灰泡土 马肝灰泡 土 麻灰泡泥 砂泥暗黄棕土 华坪灰泡砂 土 砂灰泡土 暗细渣土 泥黄棕土 灰泡泥 土 厚大灰泡泥 棕灰泡泥 棕灰泡土 紫灰泡 土 砾黄泥砂土 暗黄筋砾土 薄黄硅渣土 黄 砾泥土。
黄 壤
图片介绍: 图片介绍: 这是贵州省修文县的黄壤剖面,母质 为页岩风化物。 它与红壤同处一个地带, 多分布于阴坡或山丘上部。雾日多,湿 度大,土体中游离氧化铁水化,使剖面 呈现黄色或蜡黄色。这类土壤主要分布 在川、黔、湘、闽山丘地区,适种杉木、 茶、天麻等经济植物。 土壤性状描述: 土壤性状描述: 黄壤是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发育的富含 水合氧化铁(针铁矿)的黄色土壤。分 布于本区东部和北部的贵州高原,是我 国最主要的黄壤分布区。黄壤是亚热带 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富含水合氧化铁 (针铁矿)的黄色土壤,与红壤分布于 同一气候类型区,但其分布区年均温稍 低而年雨量稍高。黄壤的土壤富铝化程 度低于红壤,而酸度通常略大于红壤。 正常发育的黄壤,腐殖质含量较高,但 本区植被破坏较为严重,已成为我国生 态问题突出的贫困地区之一。黄壤土类 划分 4 个亚类,本区分布有 3 个。黄壤 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漂洗黄壤亚类为 具侧向漂洗层的黄壤,A-E-B-C 构型; 黄壤性土亚类为具 A-(B)-C 构型的弱 发育土壤。 黄壤归属下的土种: 黄壤归属下的土种: 杂砂黄壤土 琼麻黄泥 南平黄泥砂 土 山黄砂泥 暗黄砂泥 薄砂黄土 厚砂 黄土 遵义黄砂土 灰泡砂 面黄泥土 湄 潭黄粘泥 平坝黄粘泥土 昭通黄泥 山 黄粘泥 水城桔黄泥 桔灰泡泥 黄大土 等等。
红壤
图片介绍: 图片介绍: 这是摄于江西泰和县母质为第四纪红色 粘土的红壤剖面,上部呈鲜艳的棕红色, 底土为红白相间的网纹层,有的还有褐色 坚硬的铁磐, 土质粘重, 胶体硅铝率 2.0-2.5 之间,粘土矿物以高岭为主,并含水云母。 是我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条件下形成的 土壤,分布在江南各省,大体位于北纬 25 度-31 度之间,适宜油茶、柑桔等多种亚热 带经济果木生长。 土壤性状描述: 土壤性状描述: 红壤是我国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 带性土壤,属中度脱硅富铝化的铁铝土。 红壤通常具深厚红色土层,网纹层发育明 显,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酸性,盐基 饱和度低。红壤土类划分 5 个亚类,本区 分布有 3 个亚类。红壤亚类具土类典型特 征,分布面积最大;黄红壤亚类为向黄壤 过渡类型,在本区均分布于山地垂直带, 下接红壤亚类,上接黄壤土类;红壤性土 亚类是剖面发育较差的红壤类型,主要分 布于土壤侵蚀强烈的丘陵山区,江西兴国 一带和福建东南部有较多分布。 红壤归属下的土种: 红壤归属下的土种: 油红大土 泥红土 砂红泥 红松泥 砂粘 红泥 建瓯红泥土 崇安红泥土 赤水黄红 泥土 麻砂红泥 褐斑黄筋泥 网纹粘红 土 邵武红泥土 灰黄泥 厚灰黄泥 红黄 泥 粘底红黄泥 死红土 熟红土 等等。
燥红土
图片介绍: 图片介绍: 这是燥红土剖面,摄于云南的元江河 谷。这种土壤虽然也处于砖红壤地带,但 由于受高山屏障、 河谷深切形成的干热焚 风效应,使得土体干燥,植被稀疏。故燥 红土地矿物风化程度较弱, 脱硅富铝化作 用很不明显,一般呈中性或微酸性反应。 剖面中部看到的孔洞是白蚁巢穴, 下部的 白色斑点是挖破的花岗片麻岩质。 土壤性状描述: 土壤性状描述: 燥红土是热带、 亚热带干热条件下形成 的盐基饱和的红色土壤, 本区的金沙江河 谷、怒江河谷是其主要分布区之一。云南 高原的深切河谷与海南岛西部是我国燥 红土的两大分布区, 燥红土是在气候干热 的稀树草原植被下形成的, 土壤剖面分化 较差,脱硅富铝化作用不明显,淋溶作用 也不强,属半淋溶土壤。燥红土土类划分 3 个亚类,本区分布有燥红土和褐红土 2 个亚类。燥红土亚类分布区热量较高,具 土类典型特征; 褐红土亚类分布区则更为 干旱,剖面下部可出现石灰反应。 燥红土归属下的土种: 燥红土归属下的土种: 麻褐燥土 淡麻褐燥土 泥砂褐燥土 淡 泥砂褐燥土 新街泥砂褐燥土 燥红泥砂 土 厚层燥红泥土 厚燥土 厚褐红土 砾 质褐红大土 麻燥土 新平砂燥土 乐东砂 燥土 罗带砂燥土 泥燥土
棕壤
图片介绍: 图片介绍: 这是摄于山东邹县的棕壤剖面, 母质为花岗岩坡积物,耕种多年。 这类土壤集中分布于山东半岛和 辽东半岛沿海一带暖温带湿润地 区,剖面呈鲜艳的棕色,心土粘粒 聚集明显, 棱块结构面上多铁锰胶 膜,呈中性,肥力较高,是我国重 要的旱作农业基地, 山区多生长果 木。 土壤性状描述: 土壤性状描述: 棕壤发育于暖温带湿满气候区 的草叶阔叶林下, 以山东半岛和辽 东半岛面积最大,亚热带、暖温带 的一些山地垂直带中也有分布, 本 区的棕壤即分布于褐土或黄棕壤 之上,暗棕壤之下的垂直带中。棕 壤的淋溶作用强, 盐基已遭淋失井 有游离铁锰形成和粘粒淋溶, 土壤 pH 值 5.0-6.5。林地的棕壤具 Ao 层,其下 A 层较厚,B 层为棕色 粘化层, 结构体表面具铁质肢膜与 粘粒胶膜。棕壤土类划分 4 个亚 类,本区分布有 3 个亚类。棕壤亚 类具土类典型特征; 白浆化棕壤亚 类在粘化层之上出现白浆化土层; 棕壤性土亚类为薄层弱发育土壤, 通常含较多石砾。 棕壤归属下的土种: 棕壤归属下的土种: 沁源棕黄土 赤峰棕黄土 老黄 土 板棕黄土 粘棕黄土 灰棕黄 土 乌棕黄土 黄蒜瓣土 黄粘 土 文县棕黄土 黄僵泥土 面砂棕 土 棕砾黄土 乌棕砾黄土 棕砂黄 土 棕粘黄土 坡棕黄土 僵心棕黄 土 新宾暗黄土 等等。
砖红壤
图片介绍: 图片介绍: 这是砖红壤剖面,摄于海南岛福山县,母岩 为玄武岩。成土风华作用非常强烈,原生矿物 几乎分解殆尽, 铁铝大量富集, 土层深厚粘重。 粘粒硅铝率 1.5 左右,粘土矿物以高岭、三水 铝石、赤铁矿为主。是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海 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西南角地区热带雨林条 件下形成的土壤,适宜橡胶、椰子、胡椒等生 长,是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 土壤性状描述: 土壤性状描述: 砖红壤是热带雨林、季雨林下生成的强烈脱 硅富铝化的深厚红色土壤,在本区分布于雷州 半岛和钦州湾北岸,分布区年降雨量 1400mm 以土,≥10℃积温 7500℃以上。砖红壤风化淋 溶系数<0.1,盐基饱和度<15%。本区由于冬 季偶有寒潮侵袭,对发展橡胶、咖啡等热带林 木不利,现仍以南亚热带的荔枝、香蕉等果木 为主。砖红壤土类划分砖红壤和黄色砖红壤两 个亚类,前者具土类典型特征,后者具黄化特 征,本区均有分布。 砖红壤归属下的土种: 砖红壤归属下的土种: 景洪砖红土 淡粘砖土 砖土 砂泥 土 砂砖红土 砂砖土 粘砖土 泥 黄 淡 泥砂砖土
褐土
图片介绍: 图片介绍: 这是山东济南市郊区黄土性母质发育的褐土剖面,褐 色粘化层很明显,特别醒目的是底土 1 米 附近有大量 白色碳酸钙假菌丝淀积。这类土壤主要分布于晋南、豫 西、关中盆地及燕山、太行山、吕梁山等地的半湿润半 干旱丘陵低山地区,中性至微碱性,适种性广,也是我 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基地,同时适种多种干果。 土壤性状描述: 土壤性状描述: 褐土是在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的旱生 森林和灌丛草地植被下发育的一种半 淋溶土,具粘化和碳酸钙淋移淀积特 征,盐基饱和,土层分化明显。褐土共 划分 7 个亚类,本区分布有 5 个亚类。 褐土亚类为典型亚类,碳酸钙明显向下 淋洗;石灰性褐土亚类全剖面强石灰反 应,粘化层发育差;淋溶褐土亚类碳酸 钙强烈淋溶,钙积层不发育,全剖面无 石灰反应或 C 层有石灰反应;燥褐土亚 类是褐土土类中仅分布于横断山谷地 的一种特殊类型,金沙江和澜沧江河谷 有燥褐土的分布,关中盆地、徽成盆地 和青藏高原边缘山地的河谷是褐土的 重要分布区之一。燥褐土分布区雨量仅 300-500mm,植被为次生旱生灌丛与散 生乔木, 覆盖度 30-50%, 比典型褐土区 更为干燥,因而石灰反应强,心土层钙 积极为明显, 土体厚度一般<5Ocm, 质 地偏轻, 砾质, 石灰反应强, 值>8.O; pH 褐土性土亚类为弱发育的 A-(B)-C 型 土壤。 褐土归属下的土种: 褐土归属下的土种: 老黄白土 薄黄白土 砂黄白土 坡黄白土 老坡黄白 土 薄坡黄白土 淡黄土 面土 料姜白面土 灰卧黄土 料 姜卧黄土 易县立黄土 屯留绵垆土 垣绵垆土 等等。
黑 土
图片介绍: 图片介绍: 这是哈尔滨附近黄土性母质发育的黑土 剖面,黑色粒状结构的腐殖质层厚 50-60 厘米,呈舌状下伸到灰褐色胶膜明显的核 粒状淀积层中,全剖面都可见到不同数量 的硅粉和球状小铁子,微酸性, pH5.5-6.5 。 这类土壤主要分布在东北中温 带湿润的漫岗平原地区。 土壤性状描述: 土壤性状描述: 黑土 是 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化草甸植 被下发育的具深厚均腐殖质层的黑色土 壤。母质多为黄土状粘质沉积物,通体无 石灰反应。黑土土层深厚,黑灰色腐殖质 层 厚 30-100cm , 表 土 有 机 质 含 量 一 般 3-6%, 高者 10%以上, 屑粒至团粒状结构。 剖面中无钙积层,但可见小铁锰结核与灰 白色硅粉。土壤交换总量和盐基饱和度均 高,是一种高肥力土壤,现大多已垦为农 地。 黑土土类划分 4 个亚类, 本区分布有 3 个亚类。黑土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草甸 黑土亚类为向草甸土过渡类型,心土层以 下有明显锈色斑纹;白浆化黑土亚类为向 白浆土过渡类型,剖面中上部出现白浆化 土层。 黑土归属下的土种: 黑土归属下的土种: 破皮大黑土 粘砾黑土 泥砂土 棕泥砂 土 砾黑土 棕砾黑土 红松洼暗黑土 黄甸 黑土 宜里黄甸黑土 二洼黑土 平西二洼 黑土 二洼瘦黑土 大杨树黄黑土 黄黑 土 暗黄黑土 肥黑土 油黑土 破皮黄 土 大黑土 长春二黄土 油黄黑土 水岗黑 土 油黄土 讷河破皮黄土 宕昌大黑土 岷 县大黑土 二洼油黑土 锈黄黑土 粘锈黄 黑土 双城油黑土 锈黑土 甸黑土 泥砂甸 黑土 黑油砂土 白馅黄黑土 油白馅黄黑 土 粘白馅黄黑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