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_400万土壤类型分布图(1980s土壤普查成果).

合集下载

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

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

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是指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土壤资源的现状和分布特征,以及土壤对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的一项重要调查工作。

该规程旨在规范土壤普查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土壤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的制定,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土壤资源的质量与分布情况,为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土壤普查工作时,首先需要确定调查区域的范围和划分,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

然后,根据土壤类型和特征,确定取样点的位置和数量。

取样时,应注意避免人为干扰,确保取样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在取样点确定后,可以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采集时,应注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避免外界污染的影响。

采集的样品可以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方面的分析,以获取详细的土壤性质和特征数据。

土壤普查工作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根据采集的样品数据,可以进行土壤质量评价和土壤环境评估,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可以对土壤资源进行分类和编码,建立土壤数据库,为土地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在土壤普查工作中,应积极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还应加强对土壤普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各种仪器设备。

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调查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通过规范土壤普查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方法,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土壤资源的现状和分布特征,为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土壤分级标准

中国土壤分级标准

中国土壤分级标准土壤分级是指按照土壤属性的差异,对土壤进行分类和区分。

在中国,土壤分级标准是由中国国家农业部制定的,它基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以下是对中国土壤分级标准的详细介绍:一、土壤分类系统中国的土壤分类系统是基于土壤发生学原则和生态地理原则的,它强调土壤形成过程中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该分类系统将土壤分为五个主要类型:1. 棕壤:棕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如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排水性,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

2. 黄壤:黄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如浙江、福建和湖南。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酸性和有机质含量,适合种植茶叶、柑橘等作物。

3.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如江西、广东和广西。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酸性和有机质含量,适合种植果树和蔬菜。

4. 黑土:黑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和吉林。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排水性,适合种植大豆、小麦等作物。

5. 钙质土:钙质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如新疆、甘肃和青海。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钙质含量和良好的保水性,适合种植牧草和其他耐旱作物。

二、土壤级别的划分在中国,土壤级别的划分是基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根据中国国家农业部的规定,土壤级别分为以下五个等级:1. 一级土壤:一级土壤是质量最好的土壤之一,它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良好的排水性和适宜的酸碱度。

这种土壤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如水稻、小麦和玉米等。

2. 二级土壤:二级土壤的质量稍逊于一级土壤,但仍然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

它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适合种植各种果树、蔬菜和牧草等。

3. 三级土壤:三级土壤的质量相对较差,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

这种土壤的排水性和保水性稍差,适合种植耐旱作物,如豆类、花生等。

4. 四级土壤:四级土壤的质量最差,它的生产能力较低。

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研究分析报告

专题任务书编号:2001-BA608B-03-04 密级:公开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土壤数据库专题研究分析报告一、专题的目标、研究内容和实施计划总体目标按照已有的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标准和行政区划标准,在国家1:400万—1:100万基础地理数据库平台上,对中国1:100万土壤资源数据进行集成,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有机整合。

主要研究内容1、全国1:100万土壤类型空间数据集成;2、全国1:100万土壤理化性状数据集成;3、土壤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有机整合。

实施计划2001年度:根据总项目组拟定的规范和技术要求,完成制定本专题的技术及实施方案。

2002年度:1、整理不同资料的土壤类型数据,规范化现有的土壤数据库;2、按省(直辖市)集成全国1:100万土壤类型空间数据库;3、按省(直辖市)集成全国1:100万土壤理化性状数据库;4、研究土壤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对接方法。

2003年度:1、全国1:100万土壤与空间数据库的集成;2、实现土壤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有机整合;3、数据库的标准化,创建元数据库;4、研究分析报告。

二、工作进展与研究成果1、土壤类型名称规范与编码土壤分类至今为止国际上还没有统一分类,国内在各个历史时期分类也不统一。

目前我国是“发生分类”和“系统分类”并用,即使都是“发生分类”,不同时期也有区别。

后来我们以国家土壤类型划分标准为基础,确定土壤类型分类。

国家标准中的代码系统由于非常复杂,码位很长,字母和数字混用,不利于建库和检索。

我们收集了自70年代以来的所有分类系统,进行了综合整编,再与经验丰富的老土壤学家讨论,形成了一个土壤类型编码规范,并把它作为这个数据库标准编码。

根据项目组要求,对这一编码进行了标准化转换(附表1)。

2、土壤图件的数字化即空间数据库建立图1 标准分幅的土壤数字化地图土壤图的数字化工作前,首先用扫描仪将土壤图扫描成栅格图像,然后设定投影方式和参数,对栅格图像进行几何矫正,确保地图要素之间正确的空间关系。

土壤分区

土壤分区

土壤分区一三大土壤区域根据我国土壤和自然环境中最主要的地域差异,全国可以首先分为三大土壤区域,即东南部湿润土壤区域、中部干润土壤区域和西北干旱土壤区域,这是全国土壤分区的第一级。

兹简述如下:1、东部湿润土壤区域这是东亚及及南亚季风区的一部分。

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气候湿润,雨热同季,局部有旱涝,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但南北温度差异十分明显。

区域内大部分地面在海拔500m以下,并有广阔的堆积平原。

土壤多种多样,从南到北可分为7个随纬度变化的土壤组合类型,其中南方土壤呈酸性,北方多呈碱性,华北平原土壤有盐碱,东北松辽平原有土壤有机质较丰富。

这里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人口稠密,在占全国总面积41.6﹪的区域里,集中了78﹪以上的耕地,居住着85﹪以上的人口。

除少数地方外,人为活动的影响广泛而深刻。

凡可开垦的地方大部分已辟为农田,天然森林已很有限。

丘陵山区风化物质移动(水蚀、堆积和溶蚀)活跃;城郊附近水体和土壤化学污染及缺水问题日益突出。

图图例说明:Ⅰ东南部湿润土壤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1.6﹪)I1寒温带寒冻雏形土、正常灰土地区(1.2﹪)I1(1)大兴安岭北端寒冻雏形土、正常灰土、寒冻潜育土区(1.2﹪)I2中温带冷凉淋溶土、湿润均腐图地区(8.6﹪)I2(1)兴安岭-长白山冷凉淋溶土、湿润雏形土、治水潜育土地区(5.2﹪)I1(2)三江平原滞水潜育土、湿润雏形土、冷凉淋溶土区(0.4﹪)I2(3)松辽平原湿润均腐土、干润均腐土区(3.0﹪)I3暖温带湿润淋溶土、潮润雏形土地区(5.2﹪)I3(1)辽东山东半岛简育湿润淋溶土、简育湿润雏形土区(1.2﹪)I3(2)黄淮海平原潮湿雏形土、旱耕人为土、潮湿正常盐成土地区(4.0%)I4北亚热带湿润淋溶土、水耕人为土地区(4.3﹪)I4(1)长江中、下游水耕人为土、潮湿雏形土、铁质湿润雏形土区(2.3%)I4(2)汉江中、上游粘盘湿润林溶土、水耕人为土、湿润雏形土区(2.0%)I5中亚热带湿润富铁土、常湿雏形土区(17%)I5(1)鄱阳湖平原水耕人为土、粘化湿润富铁土区(0.2%)I5(2)洞庭湖平原水耕人为土、粘化湿润富铁土区(0.4%)I5(3)江南丘陵湿润富铁土、水耕人为土区(1.9%)I5(4)江南山地湿润富铁土、常湿淋溶土、常湿雏形土区(4.4%)I5(5)四川盆周山地、贵州高原常湿富铁区、常湿雏形土区(3.8%)I5(6)四川盆地紫色湿润雏形土、水耕人为土、紫色正常新成土区(1.5%)I5(7)云南高原湿润富铁区、湿润雏形土、水耕人为土区(2.2%)I5(8)察隅、墨脱湿润富铁、湿润林溶土、湿润雏形土区(0.9%)I5(9)桂林、黔南钙质湿润雏形土、钙质湿润淋溶土、红色正常新成土区(1.7%)I6南亚热带湿润富铁土、湿润铁铝土地区(4.3%)I6(1)台北、台中山地丘陵湿润富铁区、水耕人为土区(0.3%)I6(2)华南低山丘陵湿润富铁区、湿润铁铝区、水耕人为土区(2.0%)I6(3)珠江三角洲水耕人为土、湿润铁铝土、泥垫汉耕人为土区(0.3%)I6(4)文山、德堡岩溶山地钙质湿润雏形土、黑色岩性均腐土、红色正常新成土区(0.5%)I6(5)滇南山原湿润富铁土、干润雏形土、水耕人为土区(1.2%)I7热带湿润铁铝土、湿润富铁土地区(1.0%)I7(1)台南湿润铁铝土、湿润富铁土、水耕人为土区(0.2%)I7(2)琼北雷南湿润铁铝土、水耕人为土区(0.4%)I7(3)河口、西双版纳湿润铁铝土、水耕人为土区(0.1%)I7(4)琼南山地湿润富铁土、湿润铁铝土、湿润雏形土区(0.3%)I7(5)南海诸岛富磷岩性均腐土区(小面积)Ⅱ中部干润土壤区域(约占全国种面积的22.7%)Ⅱ1中温带干润均腐土、干润砂质新成土区(6.0%)Ⅱ1(1)内蒙古高原东部粘化干润均腐土、碱积盐成土、干润砂质新成土区(4.0%)Ⅱ1(2)内蒙古高原西部粘化干润均腐土、干润砂质新成土区(1.9%)Ⅱ1(3)河套、银川平原灌淤旱耕人为土、碱积盐成土区(0.1%)Ⅱ2温暖带干润、黄土正常新成土、干润淋溶土地区(6.2%)Ⅱ2(1)华北山地简育干润淋溶土、简育干润雏形土区(2.3%)Ⅱ2(2)黄土高原黄土正常新成土、石灰干润雏形土、简育干润雏形土区(3.0%)Ⅱ2(3)汾渭谷底土垫旱耕人为土、干润冲击新成土、石灰干润雏形土区(0.9%)Ⅱ3高原温带干润均腐土、干润雏形土地区(10.5%)Ⅱ3(1)川西、臧东简育均腐土、湿润淋溶土、草甸寒冻雏形土区(9.4%)Ⅱ3(2 )雅鲁赞布江中游石灰干润灌淤雏形土、草毡寒冻雏形土区(1.1%)Ⅲ西北部干旱土壤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5.7%)Ⅲ1中温带钙积正常干旱土、干旱砂质新成土区(8.0%)Ⅲ1(1)阿拉善高原钙积正常干旱土、干旱砂质新成土区(3.5%)Ⅲ1(2)准噶尔盆地干旱砂质新成土、钙质正常干旱土、干润均腐土区(2.0%)Ⅲ1(3)北疆山前粘化、钙积正常干旱土、灌淤旱耕人为土区(0.5%)Ⅲ1(4)伊犁河谷简育正常干旱土、简育干润均腐土区(0.4%)Ⅲ1(5)阿尔泰山干润均腐土、寒冻潜育土、草毡寒冻雏形土区(0.7%)Ⅲ1(6)准噶尔西部山地简育正常干旱土、干润均腐土区(0.5%)Ⅲ1(7)天山北坡简育正常干旱土、草毡寒冻雏形土区(0.7%)Ⅲ2 暖温带盐积、石膏正常干旱土、干旱正常盐成土区(12.4%)Ⅲ2(1)河西走廊简育、盐基正常干旱土、灌淤旱耕人为土区(0.8%)Ⅲ2(2)天山南坡钙积、简育正常干旱土、草毡寒冻雏形土区(1.9%)Ⅲ2(3)东疆及塔里木南缘正常干旱土、干旱正常盐成土、灌淤汉耕人为土区(3.0%)Ⅲ2(4)塔里木盆地石膏正常干旱土、干旱正常盐成土、干旱砂质新成土区(5.0%)Ⅲ2(5)昆仑山、祁连山北坡石膏正常干旱区、钙积干润均腐土、永冻寒冻雏形土区(1.7%)Ⅲ3高原温带正常干旱土、寒冻雏形土地区(5.0%)Ⅲ3 (1)青海高原东部正常干旱土、干润均腐土、寒冻雏形土区(1.0%)Ⅲ3 (2)柴达木盆地盐积正常干旱土、干旱正常盐成土、草毡寒冻雏形土区(4.0%)Ⅲ4高原温带粘化寒性干旱土、灌淤干润雏形土地区(2.0%)Ⅲ4(1)藏南粘化、钙积寒性干旱土、灌淤干润雏形土区(1.2%)Ⅲ4(2)雅鲁藏布江河源和玛法木错钙积寒性干旱土区(0.5%)Ⅲ4(3)臧西南石灰干润灌淤雏形土、钙积寒性干旱土区(0.3%)Ⅲ5高原亚寒带钙积、寒性干旱土区(5.3%)Ⅲ5(1)羌塘高原钙积寒性干旱土、永冻寒冻雏形土区(4.6%)Ⅲ5(2)藏西钙积寒性干旱土区(0.7%)Ⅲ6高原寒带钙积寒性干旱土、干旱正常盐成土地区(3.0%)Ⅲ6(1)昆仑山南侧钙积、简育寒性干旱土、干旱正常盐成土、永冻寒冻雏形土区(3.0%)2、西北干旱土壤地区这是广阔的欧亚大陆草原、荒漠区的一部分。

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中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1土壤地带性(soil zonality)分布规律1.1 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soil horizontal zonality)我国土壤的水平地带分布是由湿润海洋性逐步向干旱内陆性两个带谱演化而成的。

我国东南沿海属湿润海洋性地带谱,又称土壤的纬度地带性(见表4),其水平地带的分布大致是,随热量的递减由南向北分布着砖红壤(图1)、赤红壤(图2)、红壤(图3)、黄壤(图4)、黄棕壤(图5)、黄褐土、棕壤(图6)、暗棕壤(图7)及棕色针叶林土(图8)。

表4 中国湿润海洋性地带谱另一水平地带谱是干旱内陆性谱另一水平地带谱是干旱内陆性谱(又称土壤经度地带性)。

其排列顺序是从湿润温带森林下的暗棕壤开始,向西到松嫩平原大面积分布的黑土,再向西到大兴安岭一带的灰色森林土(图9),再依次向西分布的土壤类型为黑钙土(图10)、栗钙土(图11)、棕钙土、灰棕漠土(图12)。

中国土壤水平地带谱示意图这个问题在广泛啦,真不好回答,5是南方人,就只能说南方的主要作物吧:1、水稻:南方:早稻2—4月播种,中稻5—6月播种,晚稻7月播种,收获期分别为:7—8月,9-10月,11月;2、玉米:播种期2—4月、7-9月,收获期6—8月、10-11月。

3番茄:秋季:9-10月播种,收获期12-4月,11-12月播种,3—5月收获,3-4月播种,6-8月收获,5—6月播种,8—9月收获。

7小麦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8~12月播种,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长达300天左右。

所以说水坝是利一方害一方的东西枯水期蓄水是为了保证水坝附近的农业生产,这样其实是会影响到下游的生产的,所以这种蓄水水库要在农业区的末端建设,使它危害的下游没有农业区,全是工业区或入海口,这样收益较大损害减到最小汛期排水是为了减轻坝体的承受压力,其实排也排不到原有洪量之上,所以这个倒不会给下游带来更大的损害,无非是小洪可蓄大洪难保而已就是通过对水库的合理调度,每年6月—10月汛期把大量泥沙排放出去,每年11月—次年5月枯水期再把清水蓄在水库里。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试行)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试行)

附件1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试行)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2年7月目次1 土壤三普的目的与要求 (1)1.1普查目的 (1)1.2普查的思路与目标 (2)2 土壤三普的范围与任务 (2)2.1普查范围 (2)2.2普查内容 (2)2.3技术路线与方法 (3)2.4普查进度安排 (5)2.5普查工作流程 (5)2.6主要成果 (7)3 土壤三普的准备工作 (8)3.1制订全国工作方案与省级实施方案 (8)3.2制定技术规范 (8)3.2.1制定全国土壤三普专项技术规范 (8)3.2.2省级土壤普查操作规范 (9)3.3筹建三普技术专家组 (9)3.4编制土壤普查工作经费预算方案 (9)3.5筛选测试化验实验室 (10)3.5.1检测实验室 (10)3.5.2质量控制实验室 (10)3.6数据安全与保密规定 (11)4 构建土壤普查工作平台 (11)4.1制作土壤普查工作底图 (11)4.1.1图件等资料收集整理 (11)4.1.2生成工作底图 (11)4.2样点预布设 (12)4.2.1基本方法 (12)4.2.2预布设样点省级校核 (12)4.2.3样点编码 (13)4.2.4土壤类型编码 (13)4.2.5样点信息与任务赋值 (13)4.2.6样点信息加密分发 (14)4.2.7预布设样点省级调整 (14)4.3研发土壤普查工作平台系统 (14)5 组织开展土壤普查试点 (15)5.1试点区域选定 (15)5.2培训普查技术队伍 (16)5.3制定试点工作方案 (16)5.4开展试点 (16)6 外业调查采样 (17)6.1外业调查与采样技术规范 (17)6.2外业调查采样组织 (17)6.2.1人员组织 (17)6.2.2工具准备 (17)6.2.3培训与指导 (17)6.3外业调查采样任务 (18)6.3.1样点现场确认 (18)6.3.2样点调查信息与填报 (18)6.3.3样品采集 (18)6.3.4样品量 (18)6.3.5样品包装与运输 (19)6.4外业调查采样的质量控制 (19)7 内业测试化验 (19)7.1土样制备保存流转检测技术规范 (19)7.2样品制备与分发 (20)7.3土壤理化测试指标与方法 (20)7.4测试数据填报与审核 (20)7.5内业测试质量控制 (20)8 土壤生物调查 (21)8.1土壤生物调查任务 (21)8.2样点布设与采样测试 (21)8.3生物调查的成果汇总 (22)9 成果汇总 (22)9.1样品库建设 (22)9.1.1国家级土壤样品库 (22)9.1.2省级土壤样品库 (23)9.2数据汇交与数据库构建 (23)9.2.1数据填报与传输 (23)9.2.2数据审核 (23)9.2.3数据库构建 (24)9.3 土壤制图 (24)9.3.1 数据资料准备 (24)9.3.2 土壤类型制图与更新方法 (24)9.3.3 土壤属性图制作方法 (24)9.3.4 土壤专题图制作方法 (25)9.3.5 制图结果验证评价 (25)9.3.6 图件编制与出版 (25)9.4总结报告编写 (25)9.4.1土壤三普工作报告 (25)9.4.2土壤三普技术报告 (25)9.4.3土壤三普专题报告 (26)9.5土壤普查成果的验收 (26)9.5.1省级土壤普查成果验收 (26)9.5.2国家级土壤普查成果验收 (26)9.5.3土壤普查成果的发布 (26)附表 (27)附表1-1 外业调查指标 (27)附表1-2 剖面样点调查指标 (28)附表2-1 耕地园地土壤样品检测指标 (30)附表2-2 林地草地盐碱荒地土壤样品检测指标 (33)附表2-3 盐碱地水样检测指标 (33)本技术规程统一规范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的总体组织与任务要求,包括资料收集整理与准备工作、外业调查采样与内业测试化验等具体操作流程、质量控制体系、成果汇总与验收等。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流程图(1)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流程图(1)



作 土壤数据模块开发与存储备份:普查工作平台、购置地理信息处理 平 专业软件、数据存储管理、土壤数据库各功能模块开发、数据 台 安全等级保护认定、用户管理与服务。开发外业、内业、质控
APP。
操作流程
质量控制
开展试点
完善技术规程与工作平台,探索工作机制
具体 实施 流程
外业调查 与采样
样点确认与调整、信息调查与 填报、样品采集运输与保存 (含土壤生物调查)
电子围栏、样点 样品编码溯源、 采样质量抽核
技 技

室内测试 化验
样品制备与分发、土壤指标 测试化验、测试过程质量控 制、数据审核与上报
标样、盲样、飞 行检查等测试质 控;测试质量抽 核
培 训 与 指
数据核验 与分析
数据审核验收、数字土壤制 图模型研发、数据库功能应 用

指标阈值、巡回

检查、专家评估、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流程图
பைடு நூலகம்
普查 范围
全部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林地、草地中突出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 地,未利用地重点调查与可垦耕地潜力相关的土地,如盐碱地等。
前期 准备
普查技术规程编制:1 项技术规程与 9 项专题技术规范
工作底图制作与样点规划:土壤类型校核与完善、影像资料购买
与处理、底图制作与样点规划、软件研发与信息提取、终端配

数据质量校核
成果 汇总 与制 图
数据、数字化图件(包括土壤类型图、土壤属性图、农业区 划图、农产品区域布局图等)、文字报告、数据库、样品库

中国土壤类型分布图

中国土壤类型分布图

中国土壤类型分布图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生物气候条件深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土壤的水平分布既具有沿纬度方向,也有沿经度方向变化的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属湿润型土壤带,土壤分布基本上与纬度相符,由南而北有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或褐土)、暗棕壤、灰化土带。

但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分布基本上沿经度方向排列,自东而西有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以至灰漠土和灰棕漠土带。

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育水稻土
513
513
潜育水稻土
514
514
脱潜水稻土
515
515
漂洗水稻土
516
516
盐渍水稻土
517
517
咸酸水稻土
518
518
灌淤土
灌淤土
52
52
灌漠土
灌漠土
53
53
草毡土
草毡土
54
54
草毡土
541
541
薄草毡土
542
542
棕草毡土
543
543
湿草毡土
544
544
黑毡土
黑毡土
55
55
寒钙土
寒钙土
棕钙土
棕钙土
22
22
棕钙土
221
221
淡棕钙土
222
222
草甸棕钙土
223
223
盐化棕钙土
224
224
碱化棕钙土
225
225
灰钙土
灰钙土
23
23
灰钙土
231
231
淡灰钙土
232
232
草甸灰钙土
233
233
盐化灰钙土
234
234
灰漠土
灰漠土
24
24
灰漠土
241
241
钙质灰漠土
242
242
盐化灰漠土
244
56
56
寒钙土
561
561
暗寒钙土
562
562
淡寒钙土
563
563
盐化寒钙土
564
564
冷钙土
冷钙土
57
57
冷钙土
571
571
暗冷钙土
572
572
淡冷钙土
573
573
棕冷钙土
棕冷钙土
58
58
寒漠土
寒漠土
59
59
冷漠土
冷漠土
60
60
寒冻土
寒冻土
61
61
水库
9000
盐田、盐壳
9100
冰川雪被
9200
裸岩
932
棕红壤
033
933
山原红壤
034
934
红壤性土
035
935
黄壤
黄壤
04
94
黄壤
041
941
黄棕壤
黄棕壤
05
95
黄棕壤
051
951
暗黄棕壤
052
952
黄棕壤性土
053
953
黄褐土
黄褐土
06
96
黄褐土
061
961
粘盘黄褐土
062
962
白浆化黄褐土
063
963
棕壤
棕壤
07
97
棕壤
071
971
白浆化棕壤
072
972
潮棕壤
073
973
棕壤性土
074
974
暗棕壤
暗棕壤
08
98
暗棕壤
081
981
灰化暗棕壤
082
982
白浆化暗棕壤
083
983
草甸暗棕壤
084
984
潜育暗棕壤
085
985
暗棕壤性土
086
986
白浆土
白浆土
09
99
棕色针叶林土
棕色针叶林土
10
10
棕色针叶林土
101
101
灰化棕色针叶林土
102
102
47
47
滨海盐土
471
471
滨海沼泽盐土
472
472
滨海潮滩盐土
473
473
酸性硫酸盐土
酸性硫酸盐土
48
48
寒原盐土
寒原盐土
49
49
寒原盐土
491
491
寒原草甸盐土
493
493
碱土
草甸碱土
501
501
草原碱土
502
502
龟裂碱土
503
503
水稻土
水稻土
51
51
潴育水稻土
511
511
淹育水稻土
512
512
185
盐化黑钙土
186
186
栗钙土
栗钙土
19
19
暗栗钙土
191
191
栗钙土
192
192
淡栗钙土
193
193
草甸栗钙土
194
194
盐化栗钙土
195
195
碱化栗钙土
196
196
栗钙土性土
197
197
栗褐土
栗褐土
201
201
淡栗褐土
202
202
黑垆土
黑垆土
211
211
粘化黑垆土
212
212
黑麻土
214
214
全国1:400万土壤类型分布图(1980s土壤普查成果)
土壤类型代码标准
(1996年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编)
土类名称
亚类名称
图中代码
数字图编码
砖红壤
砖红壤
01
91
砖红壤
011
911
黄色砖红壤
012
912
赤红壤
赤红壤
02
92
赤红壤
021
921
黄色赤红壤
022
922
红壤
红壤
03
93
红壤
031
931
黄红壤
032
244
碱化灰漠土
245
245
灌耕灰漠土
246
246
灰棕漠土
灰棕漠土
25
25
灰棕漠土
251
251
石膏灰棕漠土
252
252
石膏盐盘灰棕漠土
253
253
棕漠土
棕漠土
26
26
棕漠土
261
261
盐化棕漠土
263
263
石膏棕漠土
264
264
石膏盐盘棕漠土
265
265
黄绵土
黄绵土
27
27
砂质黄绵土
27d
2704
壤质黄绵土
漂灰土
漂灰土
11
11
灰化土
灰化土
12
12
燥红土
燥红土
131
131
褐红土
133
133
褐土
褐土
14
14
褐土
141
141
石灰性褐土
142
142
淋溶褐土
143
143
潮褐土
144
144
塿土
145
145
褐土性土
147
147
灰褐土
灰褐土
15
15
灰褐土
151
151
暗灰褐土
152
152
淋溶灰褐土
153
153
石灰性灰褐土
973 0 372:潮棕壤(973)与中性粗骨土(372)的复合编码。
(1996西安地图出版社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编制)
9300
岛屿
9500
长江
9600
其中,复合图斑编码,采用复合编码方式。即:将复合区中包含土壤类型的编码联合,各类型编码之间以阿拉伯数字“0”来连接。
例:
31103 0 9100:流动荒漠风沙土(31103)与盐田、盐壳(9100)的复合编码;
311 0 9100:荒漠风沙土(311)与盐田、盐壳(9100)的复合编码;
154
154
灰褐土性土
155
155
黑土
黑土
16
16
黑土
161
161
草甸黑土
162
162
白浆化黑土
163
163
灰色森林土
灰色森林土
17
17
灰色森林土
171
171
暗灰色森林土
172
172
黑钙土
黑钙土
18
18
黑钙土
181
181
淋溶黑钙土
182
182
石灰性黑钙土
183
183
淡黑钙土
184
184
草甸黑钙土
185
砂姜黑土
39
39
砂姜黑土
391
391
石灰性砂姜黑土
392
392
黑粘土
395
395
山地草甸土
山地草甸土
401
401
山地草原草甸土
402
402
山地灌丛草甸土
403
403
林灌草甸土
林灌草甸土
41
41
林灌草甸土
411
411
盐化林灌草甸土
412
412
潮土
潮土
42
42
潮土
421
421
灰潮土
422
422
脱潮土
423
361
361
中性石质土
362
362
钙质石质土
363
363
含盐石质土
364
364
粗骨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