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阳性菌

合集下载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可自我复制,稳定遗传。对生存不是必 要 的。复制与染色体分开,但同步进行。 不同质粒携带不同遗传信息。 无质粒细菌可通过接合、转化、转导等 方 式获得,不能自发产生。 例:细菌抗药性因子、大肠杆菌F因子。 质 粒应用:基因工程,体外重组。
4、核糖体: 是分散在细胞质中的颗粒状结构,由核糖体核酸 (占60%)和蛋白质(占
芽孢的特性 ➢具有很强的抗热、抗干燥、抗辐射、抗化学药物能力。 ➢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通透性差,不易着色。 ➢新陈代谢几乎停止,处于休眠状态。 ➢一个芽孢萌发产生一个个体。 芽孢的抗热机制
目前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如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芽孢中的 酶分子量小,比较耐热。过去认为芽孢抗热与DPA有关,现在已否认了这种假设。
细胞壁的基本骨架——肽聚糖
革兰氏阳性细菌肽聚糖单体
革兰氏阴性细菌肽聚糖单体
细胞壁的基本骨架——肽聚糖
肽聚糖网格状结构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
❖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磷壁酸:占40%。G+ 菌所特有,其主链由数 十个磷酸甘油或磷酸 核糖醇组成,有的还有 由D-Ala和还原糖组 成的侧链。
肽聚糖:
占30-70% ,不同菌种中 肽 聚糖(肽链)组分不同
(三)细菌的繁殖
一般为无性繁殖,二分裂法。(裂殖) 同形裂殖:裂殖后形成的子细胞大小相 等。 异形裂殖:分裂产生两个大小不等的子 细胞。 细菌分裂过程: ①核分裂 ②形成横隔壁 ③子细胞分离 芽殖
二、细菌的群体形态
1. 固体培养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核心的一堆肉眼可 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比较
成分
肽聚糖 磷壁酸 类脂质 蛋白质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等微生物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等微生物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链球菌(Streptococcus)、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及霍乱弧菌等。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为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

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

一般呈球状或杆状,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有的会通过蚤、虱、蜱、螨传入人体、如斑疹伤寒、战壕热。

支原体是在1898年发现的,又称人形支原体,是一种简单的原核生物。

其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衣原体为革兰氏阴性病原体,有细胞壁,它是一种比病毒大、比细菌小的原核微生物,呈球形,直径只有O.3-0.5微米,螺旋体(Spirochaeta)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的运动活泼的单细胞原核生物。

全长3~500微米,具有细菌细胞的所有内部结构。

在生物学上的位置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螺旋体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和动物体内。

原虫yuánchóng[protozoon] 单细胞的真核生物,最原始最简单的动物,大多营自生生活或腐生生活,部分原虫营寄生生活。

生活在水中或其他生物体内,大都是单细胞动物,有的由多数个体组成群体生活,部分可致病。

重要的致病原虫有:疟原虫,阿米巴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弓形虫。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

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

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所以叫做内毒素。

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

内毒素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于细胞壁的黏肽上。

各种细菌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较弱,大致相同,可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内毒素耐热而稳定,抗原性弱。

双硫仑:(disulfiram)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而达到戒酒的目的。

第一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

第一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

毒力因子主要包括酶和毒素,可引起两类疾病:

化脓性疾病: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通过各种途径
侵入机体,导致皮肤或器官的多种感染,甚至败血症。

毒素性疾病:由葡萄球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
1. 溶血素(Haemolysin)
包括α ,β ,δ ,γ 溶血素。不耐热蛋白质。损伤细胞膜的毒 素, 对多种哺乳动物红细胞有溶血作用,对白细胞、血小板、 肝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均有损伤作用。
(二)根据溶血现象分类
⑴ α型溶血性链球菌
不完全溶血,半溶或草绿色溶血。
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 色 溶血环。多为条件性致病菌。
⑵ β型溶血性链球菌
完全溶血,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
无色的溶血环。致病力强。
⑶ γ型链球菌
菌。无致病性。
不溶血,菌落周围无溶血环,也称为不溶血性链球
4.耐热核酸酶 、纤维蛋白溶酶、透明质酸酶等
利于细菌扩散。扩散因子。
五、微生物学诊断

标本的采集 不同病型采取不同的标本。化脓性病灶采
取脓汁、渗出液,败血症采取血液,脑膜炎采取脑脊液; 食物中毒则分别采集剩余的食物、呕吐物和粪便。

直接涂片检查

分离培养 普通平板培养、血液琼脂平板、高盐培养基。

第二节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
链球菌属细菌是化脓性
球菌中的另一大类常见细菌,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多数不 致病,有些可导致人或动物 各种化脓性炎症、肺炎、乳 腺炎、败血症。
一、分类
(一)根据抗原结构分
1.属特异性抗原(P抗原):核蛋白抗原
2.群特异性抗原(C抗原):多糖抗原,兰氏 (Lancefield)分类的基础,将链球菌分为20个血清 群(A-V,缺I和J)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3.型特异性抗原:蛋白质抗原,多与菌体毒力与免疫力 有关。

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

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

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在生活当中比较常见,对于身体的健康危害比较大,革兰氏阳性球菌属于比较广泛的一个菌种,这其中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化脓链球菌等等都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范围之内,当身体免疫力变差,就有可能导致发病的情况,对于人的健康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葡萄球菌属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空气、水、饲料、地表物体表面.人及畜禽的皮肤、粘膜、肠道、呼吸道、乳腺中也有寄生,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故名。

多为非致病菌,少数可导致化脓性疾病、败血症、脓毒败血症、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

★链球菌属链球菌属是链球菌科的成员之一,为圆形或卵圆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成舣或成链排列;一般无芽孢,无鞭毛.有的可产生荚膜,过氧化氢酶阴性,接触酶阴性;营养要求较高,发酵糖类产酸不产气;DNA的G+C含量为33%~42%。

★化脓链球菌化脓链球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

可存在于人畜的皮肤、黏膜及毛发上,遇到适当机会侵入体内而引起创伤感染及多种疾患。

化脓链球菌主要是人的病原体.常引起人的化脓性炎症、扁桃体炎、猩红热等。

在家畜中主要引起牛的乳房炎。

某些菌株对家兔和小自鼠有致病性。

★球菌定义
球菌是细菌中的一大类,对动物和人类有致病性的病原性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亦称为化脓性球菌,按染色特征分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

兽医临床上重要的是革兰氏阳性球菌。

革兰氏阳性菌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细菌的分类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李式杆菌属、丹毒丝菌属、肾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梭菌属、分歧杆菌属、放线菌属、奴卡菌属、棒状杆菌属、红球菌属、丹毒杆菌、气肿疽杆菌、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布式杆菌、流感副流感杆菌、卡他杆菌、不动杆菌属、耶尔森菌属、嗜肺军团菌、绿脓杆菌、(副)百日咳杆菌、志贺菌属、巴斯德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杆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

G+ 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属)、乙型溶血性链球(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链球菌属)G—球菌: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奈瑟菌属)G+ 杆菌:白喉杆菌(棒状杆菌属)、结核杆菌(分歧杆菌属)抗酸菌麻风杆菌(分歧杆菌属)抗酸菌G—杆菌:大肠杆菌(埃希菌属)、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志贺痢疾杆菌、福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志贺菌属)、百日咳杆菌(包特菌属)、肠炎杆菌(沙门菌属)、绿脓杆菌(假单胞菌属)、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青霉素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而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

所以首先区分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在选择抗生素方面意义重大。

附: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感染可选药物清单一、革兰氏阳性细菌1.主要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与抗菌药青霉素类:青霉素G,青霉素V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唑西林,邻氯西林,二氯西林,氟氯西林,甲氧西林,萘夫西林等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等大环内酯类:一代:红霉素,柱晶白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地红霉素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链阳霉素类: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糖肽类: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嗯唑烷酮类:利奈唑酮其他:利福平,夫西地酸,杆菌肽2.具有良好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的广谱抗生素与抗菌药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第一、二、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亚胺培南,培尼培南,美洛培南青霉烯:法罗培南氨基糖苷: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阿贝卡星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其他类抗生素:氯霉素,甲砜霉素,磷霉素氟喹诺酮: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托氟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磺胺类: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SMZ/TMP)3.抗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嚓酰胺,对氨基水杨酸4.抗革兰氏阳性厌氧菌的药物抗生素:青霉素,大环内酯,克林霉素,多西环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硝基咪唑类药物:甲硝唑,替硝唑难辩梭菌:甲硝唑(口服),万古霉素(口服),杆菌肽(口服)5.抗放线菌的药物青霉素,大环内酯,克林霉素,多西环素二、革兰氏阴性细菌1.具有良好抗革兰氏阴性细菌作用的广谱抗生素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的广谱青霉素类:羧苄西林,磺苄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阿帕西林,天冬西林头孢菌素类:第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头孢米诺,头孢拉腙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阿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洛培南,比阿培南青霉烯类:呋罗培南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小诺霉素,西索米星,福提霉素,大观霉素,依替米星,阿贝卡星四环素类: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其他类抗生素:氯霉素,甲砜霉素,磷霉素2.具有良好抗革兰氏阴性细菌作用的广谱抗菌药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磺胺与甲氧苄啶类:SIZ,SMZ,SD,SMD,SASP,SMZ/TMP,溴莫普林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呋喃西林3.主要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与抗菌药脂酰化环肽类:多粘菌素,多粘菌素脒型与甲氧基型青霉素类:匹美西林,巴美西林,替莫西林专抗铜绿假单胞菌的头孢菌素类:头孢磺啶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4.抗革兰氏阴性厌氧菌的药物抗生素类:多西环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革兰氏阳性菌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革兰氏阳性菌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革兰氏阳性菌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包括许多种类,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以细菌的结构特征来分,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是指在革兰染色法中呈现阳性反应的细菌,包括许多人体和环境中广泛存在的细菌。

而革兰氏阳性菌在人体中的作用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人们发现,革兰氏阳性菌不仅能够引起疾病,还有一定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

一、革兰氏阳性菌介导的免疫系统调节免疫系统是机体对抗外来物质的保护体系。

它由体弱者消除有害微生物,细胞修复和许多其他细胞和分子组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营养,心理因素和微生物等。

实际上,许多人体机能障碍和疾病都有微生物的参与。

革兰氏阳性菌是其中一种参与调节免疫系统的微生物。

革兰氏阳性菌可以用来调节免疫反应。

通过模拟和测量免疫反应后,研究人员发现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菌群,特别是革兰氏阳性菌群。

革兰氏阳性菌群可以调节自然免疫系统的多个方面,包括白细胞的分化,某些基因的表达以及免疫补体系统的激活等。

这些效应有可能通过多种机制进行。

首先,革兰氏阳性菌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

免疫系统的一部分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例如,白细胞。

其中,T细胞和B细胞是两个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亚群。

研究表明,革兰氏阳性菌可以通过与T细胞和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它们的分化和功能。

具体的作用可能包括增强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其对有害微生物的杀伤作用,缩小炎症反应等。

其次,革兰氏阳性菌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基因表达。

细胞可以控制未翻译的基因信息到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此过程可能是被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影响。

这些菌能够模拟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促进它们表达一些重要的免疫刺激因子。

这些刺激因子不仅可以协助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也能够协调和增强免疫反应的总体效果。

最后,革兰氏阳性菌可以激活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是一组可溶性蛋白质,可以识别并消灭某些外来物质,包括病原体和衰老细胞。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其特点是在革兰染色法中呈现阳性反应。

革兰氏阳性菌可以分为多个属,包括但不限于厌氧菌属、产酸杆菌属、芽孢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等。

本文将从革兰氏阳性菌的基本特性、分类、生态角色、致病性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部分:革兰氏阳性菌的基本特性】一、细胞结构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结构为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和核物质等组成。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主要由多糖类物质(如肽聚糖、磷酸乙酰胆碱等)构成。

二、代谢方式革兰氏阳性菌可以采取不同的代谢方式,包括厌氧代谢、好气代谢和兼性厌氧代谢等。

不同的代谢方式会使其在不同环境下具有适应性。

三、形态特征革兰氏阳性菌的形态有很大的差异,可以是球形、杆状、弧形等。

其中一些菌株会形成孢子以对抗恶劣环境。

四、生存环境革兰氏阳性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口腔、皮肤等多种环境中。

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极端耐受性,能够生长和繁殖在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

【第二部分:革兰氏阳性菌的分类】革兰氏阳性菌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属:一、厌氧菌属厌氧菌属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能够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生长和繁殖。

其主要代表菌株有肠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等。

二、产酸杆菌属产酸杆菌属是一类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能够产生大量的有机酸。

其代表菌株有糖尿杆菌、乳酸杆菌等。

三、芽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是一类能够形成孢子的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极高的耐受性。

其代表菌株包括炭疽杆菌、枯草杆菌等。

四、乳酸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主要存在于发酵食品中。

其能够产生乳酸以促进食品的发酵过程。

【第三部分:革兰氏阳性菌的生态角色】革兰氏阳性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

首先,它们参与了土壤和水体中的营养循环,如有机物分解、氮循环等。

其次,革兰氏阳性菌在土壤中通过分泌酶类参与了植物养分的供给过程。

此外,一些革兰氏阳性菌还与其他微生物形成复杂的协同关系,共同构建了生态系统。

革兰氏阳性菌PPT幻灯片课件

革兰氏阳性菌PPT幻灯片课件
20
细胞壁的基本骨架——肽聚糖
革兰氏阳性细菌肽聚糖单体
革兰氏阴性细菌肽聚糖单体
21
细胞壁的基本骨架——肽聚糖
肽聚糖网格状结构
22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
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磷壁酸:占40%。G+ 菌所特有,其主链由数 十个磷酸甘油或磷酸 核糖醇组成,有的还有 由D-Ala和还原糖组 成的侧链。
肽聚糖:
32
3、拟核(或核质体、核区) 由大型环状双链DNA纤丝不规则地折叠或缠绕而构成
的无核膜、核仁的区域。
细菌DNA:长度一般为1~3mm
例:大肠杆菌的DNA长约1mm。
生长迅速的细菌在核分裂之后细胞往
往来不及分裂,所以细胞中常有2~4个
核,而生长缓慢的细菌细胞中一般只
有1~2个核。
拟核
功能:负载遗传信息。
鞭毛的观察: 电镜 特殊鞭毛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半固体穿刺培养 从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判断 一般情况下: 菌落形状大,薄且不规则,边缘极不平整,可能有鞭毛。 菌落十分圆滑,边缘平整且相对较厚,可能没有鞭毛。
46
3 纤毛(或线毛、菌毛、伞毛) 某些菌体表面存在的短而多的附属物。 纤毛比鞭毛更短、更细,且又直又硬。数量很多,不具有运 动功能,但与菌的致病性.吸附等有关。
11
细菌的染色
12
13
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细胞的复合染色法,由丹麦 医生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立。
基本步骤: 涂片固定→ 结晶紫初染1min →碘液媒染1min
→95%乙醇脱色0.5min →沙黄复染1min 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红色。
4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实验原理:
1、无菌操作技术:
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因为在微生物的转接 过程中,一般在火焰旁进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种环, 以达到灭菌的目的,但一定要保证其冷却后方可进行转 接,以免烫死微生物。
2、细菌制片:
涂片法:
涂抹——细胞个体在载玻片上均匀分布,避免菌体堆 积而无法观察个体形态。 加热——固定使细胞质凝固,使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 这种加热处理还可以杀死大多数细菌而且不破坏细胞 形态。
脱色剂——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壁厚且类脂质
含量低,乙醇处理可以使肽聚糖所具有的网状结构收缩使碘— 结晶紫复合物滞留在细胞壁,菌体持原有的蓝紫色;革兰氏阴 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低,交联度低,壁薄且类脂质含量高, 乙醇处理时,脂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 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菌体变为无色,用复染剂复染后, 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染色 (1) 初染:滴加结晶紫染液数滴 于涂片上1 分钟,水洗; (2) 媒染:滴加碘液媒染1 分钟,水洗; (3) 脱色:滴加95 %酒精,轻轻不断摇动 玻片,使染液尽可能脱去,持续20~30s, 水洗; (4) 复染:滴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染液数 滴于涂片上复染1 分钟,水洗。吸水纸 吸干,油镜观察。
四、实验方法
涂片
干燥
固定
染色
水洗
镜检
干燥
革兰氏染色法
涂片
干燥
固定
初染
1min
复染
水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镜检
水洗
水洗
0.5min
脱色
水洗
1min
媒染
涂片:取干净的载玻片于实验台上, 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无菌蒸馏水, 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红,待冷却后从 斜面挑取少量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 或大肠杆菌)与玻片上的水滴混匀后, 在载玻片上涂布成一均匀的薄层,涂 布面不宜过大。
3、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是丹麦医生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发明的 一种鉴别不同类型细菌的染色方法。
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结构和组 分的差异所决定的。
初染——所有细菌都被染成结晶紫的蓝紫色。 碘——媒染剂,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增强染
料在菌体中的滞留能力。
细菌呈现第一次染色的 效果紫色,革兰氏阳性 菌(紫阳G+)
呈现第二次染色的效果 红色;称革兰氏阴性菌 (红阴G -)
G+ 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甲型和乙型链球菌、枯草杆菌 G- 菌: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 卡他双球菌、淋球菌等
四、注意事项:
1、选用培养18~24小时菌龄的细菌为宜,若细菌太老, 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 2、加热固定时要使用载玻片夹子,以免烫伤。不要将 载玻片在火焰上烧烤时间过长,以免载玻片破裂。 3、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脱色时间,如脱色过度, 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革兰氏阴性菌;如 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 性菌。因此必须 严格把握脱色时间。 4、使用染料时注意避免沾到衣物上,乙醇脱色时勿靠 近火焰。
实验四 革兰氏染色法
一 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 3、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器材: 1.菌种: 大肠杆菌16h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物、金黄色葡萄球菌 16h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物。 2.溶液或试剂: 革兰氏染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lugol碘液,95%乙醇,番红 复染液等。 3.仪器或其他用品: 酒精灯、载玻片、显微镜、双层瓶、擦镜纸、接种环、试管架, 镊子,载玻片夹子,滤纸、滴管和无菌生理盐水等。
干燥:涂片最好在室温下使其自然干燥, 有时为了使之干得更快些,可将标本面向 上,手持载玻片一端的两侧,小心地在酒 精灯上高处微微加热,使水分蒸发,但切 勿紧靠火焰或加热时间过长,以防标本烤 枯而变形。
固定:固定常常利用高温,手持载玻片 的一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外层 尽快的来回通过2~3次,共约2~3秒钟, 并不时以载玻片背面加热触及皮肤,不 觉过烫为宜(不超过60℃),放置待冷后, 进行染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