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阳性菌

合集下载

感染科常见病原菌及抗生素

感染科常见病原菌及抗生素

感染科常见病原菌及抗生素感染科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研究各种感染疾病的病原菌和相应的治疗方法。

在感染科的工作中,常见的病原菌种类繁多,而抗生素则是治疗感染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感染科常见的病原菌及其对应的抗生素。

一、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类细菌,其细胞壁含有大量的革兰染色阳性物质。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链球菌等。

这些菌种引起的感染疾病多种多样,而对这些病原菌的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1. β-内酰胺类药物: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菌体合成细胞壁的酶来杀灭细菌。

2. 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和克林霉素。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

3. 糖肽类药物:如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

这类药物通过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来阻断蛋白质合成。

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是指染色时不显示革兰染色阳性物质的一类细菌。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

这些菌种引起的感染常见于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等部位,抗生素治疗对这些病原菌也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抗生素有:1. 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

这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特别对抗革兰氏阴性菌。

2. 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

3. 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

这类药物能抑制革兰氏阴性菌DNA酶的活性,从而杀灭细菌。

三、真菌感染除了细菌感染外,感染科也要处理真菌感染的问题。

常见的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等。

治疗真菌感染时,抗生素无法发挥作用,而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

1. 多粘菌素类药物:如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和膜的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

2. 阿莫尔菲尼(5-氟胞嘧啶):这是一种干扰真菌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对真菌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综上所述,感染科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某些真菌。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等微生物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等微生物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链球菌(Streptococcus)、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及霍乱弧菌等。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为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

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

一般呈球状或杆状,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有的会通过蚤、虱、蜱、螨传入人体、如斑疹伤寒、战壕热。

支原体是在1898年发现的,又称人形支原体,是一种简单的原核生物。

其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衣原体为革兰氏阴性病原体,有细胞壁,它是一种比病毒大、比细菌小的原核微生物,呈球形,直径只有O.3-0.5微米,螺旋体(Spirochaeta)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的运动活泼的单细胞原核生物。

全长3~500微米,具有细菌细胞的所有内部结构。

在生物学上的位置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螺旋体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和动物体内。

原虫yuánchóng[protozoon] 单细胞的真核生物,最原始最简单的动物,大多营自生生活或腐生生活,部分原虫营寄生生活。

生活在水中或其他生物体内,大都是单细胞动物,有的由多数个体组成群体生活,部分可致病。

重要的致病原虫有:疟原虫,阿米巴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弓形虫。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

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

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所以叫做内毒素。

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

内毒素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于细胞壁的黏肽上。

各种细菌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较弱,大致相同,可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内毒素耐热而稳定,抗原性弱。

双硫仑:(disulfiram)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而达到戒酒的目的。

第一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

第一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

毒力因子主要包括酶和毒素,可引起两类疾病:

化脓性疾病: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通过各种途径
侵入机体,导致皮肤或器官的多种感染,甚至败血症。

毒素性疾病:由葡萄球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
1. 溶血素(Haemolysin)
包括α ,β ,δ ,γ 溶血素。不耐热蛋白质。损伤细胞膜的毒 素, 对多种哺乳动物红细胞有溶血作用,对白细胞、血小板、 肝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均有损伤作用。
(二)根据溶血现象分类
⑴ α型溶血性链球菌
不完全溶血,半溶或草绿色溶血。
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 色 溶血环。多为条件性致病菌。
⑵ β型溶血性链球菌
完全溶血,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
无色的溶血环。致病力强。
⑶ γ型链球菌
菌。无致病性。
不溶血,菌落周围无溶血环,也称为不溶血性链球
4.耐热核酸酶 、纤维蛋白溶酶、透明质酸酶等
利于细菌扩散。扩散因子。
五、微生物学诊断

标本的采集 不同病型采取不同的标本。化脓性病灶采
取脓汁、渗出液,败血症采取血液,脑膜炎采取脑脊液; 食物中毒则分别采集剩余的食物、呕吐物和粪便。

直接涂片检查

分离培养 普通平板培养、血液琼脂平板、高盐培养基。

第二节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
链球菌属细菌是化脓性
球菌中的另一大类常见细菌,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多数不 致病,有些可导致人或动物 各种化脓性炎症、肺炎、乳 腺炎、败血症。
一、分类
(一)根据抗原结构分
1.属特异性抗原(P抗原):核蛋白抗原
2.群特异性抗原(C抗原):多糖抗原,兰氏 (Lancefield)分类的基础,将链球菌分为20个血清 群(A-V,缺I和J)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3.型特异性抗原:蛋白质抗原,多与菌体毒力与免疫力 有关。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是细菌分类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革兰氏阴性菌一起构成了细菌的基本分类系统,为研究细菌的特性和对其进行分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方法。

在细菌学研究中,革兰氏阳性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生态具有重要的作用。

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类细胞壁结构特殊的细菌,其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胞外多聚糖组成。

与此相对应的是革兰氏阴性菌,其细胞壁结构则由肽聚糖和脂多糖构成。

这是两类菌的主要区别之一。

革兰氏阳性菌的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可以通过该方法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在革兰氏染色中,细菌首先用水洗净,并使用碘溶液进行固定,然后使用洗涤剂洗去细菌外侧的颜色,最后通过加甲醇进行脱色,再用碘溶液染色,最终观察细菌的着色情况。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差异,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厚的细胞壁,革兰氏阴性菌则细胞壁较薄。

因此,在染色过程中,革兰氏阳性菌会呈现出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出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包括很多种类的细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梭菌等等。

这些菌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同时也是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特别是存在于人体的皮肤和黏膜上。

这种细菌可以引起各种感染症状,如皮肤病、呼吸道感染、骨髓炎等。

革兰氏阳性菌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壁结构特殊: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胞外多聚糖组成,其厚度一般为革兰氏阴性菌的两倍以上。

这种特殊的细胞壁结构使得革兰氏阳性菌在抵抗外界环境压力和药物作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2. 革兰氏染色特性:革兰氏阳性菌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现为紫色,这是由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所决定的。

相比之下,革兰氏阴性菌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现为红色。

3. 代谢能力广泛: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广泛的代谢能力,能够利用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使得这类菌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都能存活和繁殖。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区别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区别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区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是细菌分类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方法,根据细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下面将详细介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区别。

1.细胞壁结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厚重的层状葡聚糖和肽聚糖组成。

这种细胞壁结构使得革兰氏阳性菌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现紫色或蓝色。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相对较薄,主要由肽聚糖和脂多糖组成。

这种细胞壁结构使得革兰氏阴性菌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现红色或粉红色。

2.染色效果–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现紫色或蓝色。

这是因为其细胞壁结构中的葡聚糖和肽聚糖与染料结合,使细菌细胞呈现出紫色或蓝色。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现红色或粉红色。

这是因为其细胞壁结构中的脂多糖会阻碍染料结合,使细菌细胞无法呈现出紫色或蓝色。

3.病原性–革兰氏阳性菌:许多革兰氏阳性菌是人类和动物的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这些阳性菌在感染机体时,通过产生毒素、侵袭组织等方式引发疾病。

–革兰氏阴性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也是常见的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这些阴性菌可以引发食物中毒、尿路感染等疾病。

此外,阴性菌的脂多糖结构还能激活宿主免疫系统,诱导炎症反应。

4.耐药性–革兰氏阳性菌: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对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这可能是由于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结构较厚,能够阻碍抗生素进入菌体内部的原因。

–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相比,许多革兰氏阴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更为普遍。

这是由于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相对较薄,抗生素易于通过细胞壁进入菌体内部的原因。

5.革兰氏染色方法诊断–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区别常常通过革兰氏染色方法进行快速诊断。

这一染色方法可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细胞颜色的变化,从而判断细菌属于哪一类别。

革兰氏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是细菌分类中的重要概念,两者在细胞壁结构、染色效果、病原性、耐药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性菌阳百科名片革兰氏性菌阳革兰氏染色法的意兰就在于兰兰兰菌~把多的兰菌分兰大兰~革兰氏性菌和革兰氏兰性菌。

大多众两阳数属阳它数属化兰性球菌都于革兰氏氏性菌~兰能兰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兰道菌多于革兰氏兰性菌~兰兰生毒素~毒素使人致病。

它内靠内目兰基本念概兰兰意兰兰特点构原理兰学基本念概兰兰意兰兰特点构原理兰学展兰兰兰本段基本念概自然界存在多兰多兰病菌~如何兰些将病菌加以兰兰、分兰革兰氏性菌阳~兰兰有效兰物兰行治兰兰是重要的兰兰。

并很革兰氏染色法~能兰把兰菌分兰大兰,采两用兰兰染色方法~是先用兰紫胆 ;亦兰晶紫,染兰菌~所有兰菌都染成了紫色称来~然后再以革兰氏液~加强染料菌的兰合~再用涂碘来与体95,的酒精色来脱20,30秒兰~有些兰菌不被色~仍保留紫色~有些兰菌被色兰成无色~最后再脱脱用番兰或沙兰染黄1分兰~兰果已被色的兰菌被染成兰色~未色的兰菌仍然保持脱脱紫色~不再着色~兰兰~凡被染成紫色的兰菌兰革兰氏性菌;称阳G兰菌,~染成兰色的兰称革兰氏兰性菌;Gˉ菌,。

兰兰本段兰兰意兰常兰的革兰氏性菌有,葡萄球菌、阳兰球菌、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白喉双杆菌、破兰兰杆菌等~常兰的革兰氏兰性菌有痢疾杆菌、兰寒杆菌、大兰杆菌、兰形杆菌、兰兰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及兰膜炎球菌等。

双在治兰上~大多革兰氏性菌都兰数阳青霉素敏感;兰核杆菌兰素不敏感,青霉~而革兰氏兰性菌兰兰素不敏感;但奈瑟氏菌中的青霉流行性兰膜炎双双球菌和淋病球菌兰素敏感,~而兰兰素、青霉霉兰素霉等敏感。

所以首先分病原菌是革兰氏区阳性菌兰是兰性菌~在兰兰抗生素方面意兰重大。

兰兰本段兰特点构革兰氏性菌阳兰胞壁兰厚~兰20,80nm。

兰聚糖含量富~有丰15,50兰~每兰厚度1nm,兰占兰胞干重的50,80%。

此外~有大量特殊兰尚份磷壁酸(teichoic acid)。

壁酸是由核糖醇磷(ribitol)或甘油(glyocerol)基兰由酸二兰互相兰残磷接而成的多聚物。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区别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区别

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阴性细菌的比较把细菌采用龙胆紫染色,涂碘加强染色。

然后用酒精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会被脱色呈现紫色,革兰氏阴性菌会被脱色呈现红色。

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青霉素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而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

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链球菌(Streptococcus)、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及霍乱弧菌等。

1.阳性的肽聚糖厚,阴性的肽聚糖薄,如下图:(3) W筆兰氏剧性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就在于鉴别细菌,把众多2•阳性菌有磷壁酸,阴性菌没有。

磷壁酸如下图:3•阳性菌无外膜,阴性菌有外膜,其图如下:昭址*-乙酰氨基暫翦趴附匕…―F 吐象蒂{ V形辰河状緖悔.I 5-乙 «««* 1G四k 链(第3值驶艮魏曲DAP 取代)1884年革兰氏染色法被发明,用于细菌的形态观察和分类, 根据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基本特征,细菌可以主要分为两大类:G 阳性(G +)和G 阴性(G -)。

前者经过染色后细菌细胞仍然保留初染结晶紫的蓝紫色,后者经过染色后 细菌细胞则先脱去了初染结晶紫的颜色,带上了复杂蕃红或沙黄的红色。

本文将从细胞形态和结构,生理特性以及在生产生活中不同的运用这三个 方面,来对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阴性细菌进行进一步比较。

一、细胞形态和结构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

原生质体位于细胞壁fA-乙酰氨基匍閒稱⑹j 形成坚醱的多层三维网狀结构G+ 菌四肽錐 ------ 肢桥交联内,包括细胞膜(细胞质膜)、细胞质、核质和内含物。

什么是革兰阳性球菌

什么是革兰阳性球菌

什么是革兰阳性球菌
一、什么是革兰阳性球菌二、革兰阳性球菌是怎么引起的三、如何防治链球菌
什么是革兰阳性球菌1、什么是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在生活当中比较常见,对于身体的健康危害比较大,革兰氏阳性球菌属于比较广泛的一个菌种,这其中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化脓链球菌等等都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范围之内,当身体免疫力变差,就有可能导致发病的情况,对于人的健康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空气、水、饲料、地表物体表面。

人及畜禽的皮肤、粘膜、肠道、呼吸道、乳腺中也有寄生,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

多为非致病菌,少数可导致化脓性疾病、败血症、脓毒败血症、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

链球菌是链球菌科的成员之一,为圆形或卵圆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成舣或成链排列;一般无芽孢,无鞭毛。

可存在于人畜的皮肤、黏膜及毛发上,遇到适当机会侵入体内而引起创伤感染及多种疾患。

化脓链球菌主要是人的病原体。

常引起人的化脓性炎症、扁桃体炎、猩红热等。

在家畜中主要引起牛的乳房炎。

2、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什么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大多数导致体表感染的菌都属于革兰氏阳性菌,这些导致体表感染的菌往往会产生外毒素引起致病。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大多数肠道致病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致病。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

3、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是否有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就在于鉴别细菌,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

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病菌,如何将这些病菌加以鉴别、分类,并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这是很
革兰氏阳性菌
重要的问题。

革兰氏染色法,能够把细菌分为两大类:采用这种染色方法,是先用龙胆紫(亦称结晶紫)来染细菌,所有细菌都染成了紫色,然后再涂以革兰氏碘液,来加强染料与菌体的结合,再用95%的酒精来脱色20~30秒钟,有些细菌不被脱色,仍保留紫色,有些细菌被脱色变成无色,最后再用番红或沙黄复染1分钟,结果已被脱色的细菌被染成红色,未脱色的细菌仍然保持紫色,不再着色,这样,凡被染成紫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阳性菌(G﹢菌);染成红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菌(Gˉ菌)。

实际意义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

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青霉素敏感(结核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但奈瑟氏菌中的流行性脑膜炎双球菌和淋病双球菌对青霉素敏感),而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

所以首先区分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在选择抗生素方面意义重大。

结构特点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约20~80nm。

肽聚糖含量丰富,有15~50层,每层厚度1nm,
约占细胞干重的50~80%。

此外,尚有大量特殊组份磷壁酸(teichoic acid)。

磷壁酸是由核糖醇(ribitol)或甘油(glyocerol)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

磷壁酸分壁磷壁酸(wall teichoic acid)和膜磷壁酸(membrane teichoic acid)两种,前者和细胞壁中肽聚糖的n-乙酰胞壁酸连结,膜磷壁酸又称脂磷壁酸(l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
ipteichoic acid)和细胞膜连结,另一端均游离于细胞壁外。

磷壁酸抗原性很强,是革兰氏阳性菌的重要表面抗原;在调节离子通过粘肽层中起作用;也可能与某些酶的活性有关;某些细菌的磷壁酸,能粘附在人类细胞表面,其作用类似菌毛,可能与致病性有关。

此外,某些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表面还有一些特殊的表面蛋白,如a蛋白等,都与致病有关。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显著不同,导致这两类细菌在染色性、抗原性、毒性、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很大差异。

革兰氏染色的结果取决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即革兰氏染色原理为:
G+菌细胞壁示意图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

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
复染后呈红色。

G-菌细胞壁示意图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有15-50层肽聚糖片层,含20-40%的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仅2-3层肽聚糖,另外还有脂多糖、细菌外膜和脂蛋白。

放线菌是另一大类革兰氏阳性菌,根据DNA中鸟嘌呤(G)和胞嘧啶(C)的含量,放线菌被称为高G+C革兰氏阳性菌,而厚壁菌被称为低G+C革兰氏阳性菌。

如果细胞的第二层膜是衍生特征,这两类革兰氏阳性菌可能是细菌基部的分支,否则它们可能组成关系相对较近的单系群。

它们被认为可能是古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祖先,因为它们都缺乏第二层膜,并且具有一些生化上的相似性,比如含有固醇类。

此外,尽管恐球菌-栖热菌(Deinococcus-Thermus)类细菌结
构上类似革兰氏阴性菌,但也可被染成革兰氏阳性
原理学说
革兰氏染色原理目前有三种观点:等电点学说、化学学说和渗透学说。

等电点学说
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在pH2-3,比阴性菌(pH4-5)低,加之碘为弱氧化剂,可降低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致使两类菌的等电点差异扩大,因此阳性菌和碱性染料的结合力比阴性菌更强。

化学学说
碘液在菌体内与结晶紫结合后又和菌体内核糖核酸镁盐-蛋白质复合物结合,此结合物不易被丙酮酒精脱掉,呈革兰氏染色阳性。

因革兰氏阴性菌缺乏核糖核酸镁盐,故对碘与结晶紫结合物摄取少,且不牢固,易被丙酮酒精脱色而呈革兰氏染色阴性。

渗透学说
乙醇使阳性菌所含粘肽多糖脱水而致细胞壁间隙缩小,通透性降低,在菌体内保留了染料-碘复合物,呈紫色。

阴性菌含粘肽少,细胞壁变化不大,通透性不受影响,菌体内的染料-碘复合物较易透出,失去紫色,被复染成为红色。

革兰氏阴性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

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可以选择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也可以选择大环内酯类比如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

革兰氏阳性菌,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可以选择青霉素族,头孢曲松钠等。

无论阳性菌还是阴性菌都有杆菌和球菌。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病原菌,葡萄球菌属于革兰阳性球菌,大肠杆菌属于革兰阴性菌中的肠杆菌科,除大肠杆菌以外,临床较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还有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属于假单胞菌,为非发酵菌,是临床常见的较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抗生素是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其代表药是红霉素、交沙霉素、利君沙、罗力得、罗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严迪等。

此类药品名称较为混乱,其实都是红霉素的衍生物,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的呼吸道、口腔、耳鼻喉、皮肤、泌尿生殖系统和骨感染,以及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对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有特殊的疗效。

此类药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肝功紊乱和皮肤过敏反应等,对大环内脂类药过敏者禁用。

抗生素是喹诺酮类抗生素,其代表药为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可乐必妥、泰利必妥、特美力等。

此类抗生素主要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的泌尿生殖系统、肠道及耳鼻喉感染,而且对耐药肠球菌有效,对淋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减量使用,对于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及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应避免使用。

口服抗生素的种类很多,消费者在挑选时应根据感染部位可能引起的细菌类型选择药品。

一般皮肤、耳鼻喉、口腔、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可用青霉素类和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胃肠道、胆
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可选用喹诺酮类或先锋霉素类抗生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