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技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信息化技术

以有线电视利用为中心的地域农业信息系统,通过有线电视播放、自由播放、村内电话、调频广播等方式传播农业信息,并以计算机和多功能传真等作为补充,传递农户和农协之间的发货和销售信息;

农产品电子商务由企业运作,形式多种多样,有利用大型综合网上交易市场和综合性网上超市的规模、品牌优势销售农产品的,也有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的农产品电子交易所和农产品网上商店。

六韩国韩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信息系统。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为农民和公众提供新的农业技术信息。农业土壤环境信息系统为农民提供详细的原始土壤图的制备、土壤详图数据库、稻田和早地土样分析等信息。农场信息技术系统主要向农场主、农户发布作物生长条件、农场全方位技术、害虫预测信息、农业标准设备的设计规划、特殊地点农户实用技术和农村生活等信息。农场生产环境信息系统提供实时天气预报信息。牲畜出口产品管理系统提供畜产品价格动态分析信息。农民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开发和提供农业管理项目。此外,韩国农业电子商务也极为发达。

第二节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起步、普及、发展和提高阶段。

起步阶段(1979-1985):解决农业领域中的科学计算和数学规划问题。1981年,建立了第一个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

普及阶段(1986-1990):主要以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信息管理为主,农业专家系统成为热点,农业模拟研究相继开始。

发展阶段(1991-1995):农业专家系统等农业信息技术列入863计划的重点课题,专家系统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获得应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益。

提高与综合应用阶段(1996年以后):信息资源共享、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很快,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专家系统、精准农业与3s技术、农业虚拟技术等正逐步得到应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突出表现在组织体系得到基本完善,基础平台初具规模,决策支持能力显著增强,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电子政务凸显成效等六个方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将彻底改变传统农业时空变异大、可控性差、稳定性和定量化程度低等弱质局面,必将带来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因此,推进农业信息化,已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二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建立专门的农业信息系统,必须由政府支持启动,这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建立这一系统应包括如下内容: 1·覆盖全国县市和乡镇,以保证信息的系统性,同时满足全国农户与乡镇决策的需要。

2·乡镇设立专门的计算机网点,县城设立专门的集中信息网站,并有专门的信息员,负责录入信息和提供信息咨询。

3·每村固定兼职信息员,负责统计与上报等工作。

4·信息系统以服务为宗旨,并由政府直接管理,以保证运作的规范性、真实性和服务性。

5·为保证信息的系统性与高效性,政府应对与国民经济和城乡居民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产品制定大类和细类,将这些产品的拟种植面积与待收获的产量和相应的市场价格及供求行情作出预测,在规定的6·其他信息,诸如国际市场相关行情的信息等等。

三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1农业数据库方面当前我国比较有影响的几种农业系统的数据库有:

(1).中国农业科技文献信息数据库(2).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目前拥有180种作物、37万份种质信息、2000兆字节,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遗传资源信息系统之一。

(3).其他专业性数据库等陕西省棉花气象数据库、象山县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山东果树数据库、湖北省土壤系统分类数据库系统、检疫性植物种传病毒数据库、青海省农作物品种管理数据库系统、昆虫标本数据库管理系统、小麦遗传资源数据库、水稻褐稻虱数据库管理系统、台湾农业数据库、小麦抗条锈病数据库、肥料试验数据库、黑龙江省高梁育种基础材料数据库、花生优异种质资源数据库、生态高效农业产业化风险数据库、农田虫情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水稻品种抗瘟性数据库管理系统、野生植物资源信息检索数据库、向日葵有害生物数据库。

2农业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农业管理信息系统是收集和加工农业系统管理过程中的有关信息,为管理决策过程提供帮助的信息处理系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包括作物生产管理、灌溉管理、农业环境监测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家禽养殖管理等不同领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数字化发展。

199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发的棉花生产管理系统,将播种期、密度、施肥量、化学调控结合起来,可以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提出不同的棉花生产优化方案,在山东、河南等地示范推广3.5万多hm,每公顷增产皮棉125kg。

1988年,四川省开发的农业管理信息系统,收集了全省1949——1987年主要农业生产数据,具有全省粮食总产量预测、农村产业结构动态评估和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模型。

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机中心为我国广大农村研制开发了一套集成化管理软件“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由帐务管理子系统、农经指标统计汇总子系统和经营管理子系统组成。目前该系统已经在江苏、山东、北京等地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1999年,浙江大学农业遥感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和杭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在市环保局的支持下,利用GIS技术、RS技术,开发了“杭州地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3农业专家系统方面专家系统在各示范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安徽省水稻主要病虫害诊治专家系统,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开发出粘虫测报专家系统。正在研制的有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预测专家系统、麦蚜测报专家系统等。“八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所开发出虫害预报专家系统FIP、北京农业大学开发出作物病虫预测专家系统、宁夏农林科学院等应用(VP—EXPERT)开发出冬小麦条锈病预测专家系统。

我国专家系统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3年,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合作,研制了“砂姜黑土小麦施肥专家咨询系统”。

90年代,国际上举办了多次有关农业专家系统的会议,我国专家系统的研究更是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农业专家系统。如小麦高产技术专家系统(余华等, 1996),水果果形判别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刘禾等, 1996),基于规则和图形的苹果、梨病虫害诊断及防治专家系统(王爱茹等, 1999),以及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专家系统的设计(李道亮, 1999)、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效益评估的专家系统(范大路, 1999)、基于作物生长特征的作物栽培专家系统(柴毅, 1999)、基于生长模型的小麦管理专家系统(曹卫星等, 1999)等,这些农业专家系统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我国“863”支持下研发的农业专家系统统计:

甘肃示范区:小麦、玉米、马铃薯、黄瓜、茄子、番茄、西瓜、辣椒、百合、特菜、葡萄、病虫害预测预报、植保、养猪、农业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4农业决策支持系统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最早在1988年研究开发了我国农业领域第一个“中国食物供需平衡决策支持系统”,对于研究我国中长期事物发展战略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持,其中的数据库、模型库和方法库在大量数据和复杂关系的处理与运算过程中显著提高了整体项目的研究效率。

我国已开发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ES)有:中国农电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县(市)农业规划预测系统、小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