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货币、利息与收入
2022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十三章思维导图分享

【注意】税收的上述三大基本特征,决定了只有税收能够作为常规手段,以稳定地满足政府的资金需求。 不过,在现代民主制度下,上述三大基本特征不再是税收的绝对特征。
1、税收的职能的含义:税收的职能是指在一定社会制度下,税收这种分配关系本身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内在固有的基本功能,它是税收本质的具体表现。
(三)税收的职能
强制性缴款与税收的不同之处: ①如果规定的事件发生,强制性缴款的缴纳人和其他受益人有权获得某些社会福利, 但缴纳税收并不能使纳税人获得相同的权利; ②对于那些缴款额与报酬、工资或雇员数量无关,并专用于社会保障计划的强制性付 款,应视为税收,而不是社会缴款。
(3)赠与
含义:赠与是从其他政府或国际组织那里得到的非强制性的转移。它们是对一国政 府自由财政收入的补充,可以是现金或实物的形式。
4、供应学派的观点:增加税负、扩大财政支出和赤字累计导致了经济增长停止与通货膨胀并存,即出现“滞胀”,使需求管理陷入了恶性循环。 供应学派反其道而行之,主张解决“滞胀”问题应该着眼于供给方面,主要是改善劳动即资本供给的数量和质量。由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 全球掀起了降低税率、扩大税基的改革浪潮。
1、强制性
(1)强制性的含义: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制征收。 ①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即税收征收完全是凭借国家拥有的政治权力;
(2)强制性特征的体现 ②税收的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即如果出现了税收违法行为,国家可以依法进行处罚;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
含义:税收是政府从私人部门获得的强制性资金转移。
【注意】对于特定纳税人来说,并不附带价值上的对等回报, 这一特点将税收与强制性的社会缴款区分开来。
第十三章微观经济学习题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填空题1.宏观经济政策要实现的目标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一般说来,常用的政策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需求管理的主要政策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 在经济萧条时期,应运用_____________货币政策,即在公开市场上__________有价证券,___________贴现率,_________法定准备率等,这样可以__________货币供给量, _________利息率,____________总需求。
5.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6. 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越低,货币乘数则________________,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也就__________________。
7.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8.财政支出按支出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9.在经济萧条时期,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财政政策来刺激__________________,以实现充分就业;在经济繁荣时期,存在过度需求,会引起通货膨胀,政府则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财政政策,来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以实现物价稳定。
10.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章节习题精编详解-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圣才出品】

第11章货币、利息与收入一、判断题1.IS曲线代表的是产品市场的均衡,而LM曲线代表的是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答案】F【解析】IS曲线是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LM曲线是指将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
2.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将使LM曲线向右移动。
()【答案】T【解析】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使i下降,从而使投资需求增加,使得收入增加,于是LM曲线向右移动。
3.LM曲线不变,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会增加收入和降低利率。
()【答案】F【解析】LM曲线是右上方倾斜的,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右移,会增加收入,同时提高利率。
4.当物价下降时,LM曲线会向左上方移动。
()【答案】F【解析】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物价的下降将导致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LM 曲线向右上方平移。
5.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当利率水平低到一定程度后,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
()【答案】T【解析】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其中,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有利时机而在手边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不大可能继续下降,也就是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不太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这时流动性偏好趋于无穷大,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
6.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提高,会使LM 曲线变得更陡峭。
()【答案】F【解析】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h 越大,LM 曲线的斜率/k h越小,LM 曲线越平缓。
7.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可以通过价格水平的提高或者是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来达到。
()【答案】F【解析】实际货币供给/m M P ,这里M 是名义货币供给,M 增加时m 是增加的。
但是,当价格水平P 提高时,实际货币供给m 减少。
8.在IS -LM 模型中,IS 方程中的利率与LM 方程中的利率都是指名义利率。
第13章第4节现金流量表

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
(2) “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 反映企业收到返还的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关
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各种税费返还款。
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
(3)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反映企业经营租赁收到的租金等其他与经营活动有 关的现金流入,金额较大的应当单独列示。
可以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营业 外收入”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减少5 650
7.销售产品9 000元,增值税1 170元,价款收到 增加10 170 存入银行。
8.购进自用设备一台80 000元,增值税10 400元, 以银行存款。
减少90 400
9.出售专利权一项100 000元,增值税6 000元, 款存银行,该专利账面余额80 000元,累计摊销10 0 00元。
期
现金等价物
②流动性强:
③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
④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
通常包括三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 权益性投资不属于现金等价物
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
现金流量:某一期间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资产 现金项目 非现金项目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非现金项目
经济业务的类型: 1.现金项目之间: 2.非现金项目与非现金项目之间: 3.现金项目与非现金项目之间: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
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主要包括购建固定资产、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等流入和
流出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现 金流出
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案-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本章教学内容:宏观经济政策
本章教学重点:财政政策效应、货币政策效应
本章教学难点: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货币乘数
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掌握财政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
3.掌握功能财政思想,理解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原理;
4.掌握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
支撑课程目标
本章总课时:4
第十三章第一、二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
一、教学内容: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
二、教学重点:财政政策效应
三、教学难点: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四、教学目标:1.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掌握财政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
3.掌握功能财政思想,理解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原理;
五、学时分配: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十三章第三、四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分析和
协调
一、教学内容:货币政策、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二、教学重点:货币政策
三、教学难点:货币乘数
四、教学目标:1.理解货币乘数
2.理解货币政策效应
3.了解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五、学时分配:2
六、教学过程。
货币、利息与收入培训资料

货币、利息与收入培训资料1. 货币1.1 什么是货币货币是一种普遍被接受的交换媒介,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
它可以是纸币、硬币或数字形式。
货币的存在使得经济交易更加便利,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货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通用性:货币被广泛接受并在经济中使用。
•可替代性:货币的不同单位可以相互交换。
•可储存性:货币可以作为财富的储备。
•可度量性:货币的价值可以用来度量商品和服务。
1.2 货币的种类1.2.1 法定货币法定货币是由政府法律规定为法定支付手段的货币。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定货币,如人民币、美元、欧元等。
法定货币具有合法性和强制性。
1.2.2 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一种以电子方式存储和支付的货币形式。
它可以是数字货币、虚拟货币或加密货币。
电子货币的流通方式更加便捷,可以实现即时支付和全球交易。
1.2.3 虚拟货币虚拟货币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数字货币,通常使用加密技术进行安全交易。
虚拟货币的发行和管理不由中央机构控制,而是通过算法和网络共识进行。
1.3 货币的功能货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功能:1.3.1 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衡量商品和服务价值的一种尺度,可以帮助人们对不同物品进行比较和衡量。
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度量标准,使得交易更加有效。
1.3.2 储藏手段货币可以作为财富的储备,用来存储和保值。
人们可以将货币存放在银行账户中,或者投资于金融工具中,以获取利息和增值。
1.3.3 交易媒介货币作为一种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使得经济交易更加便利。
人们可以用货币购买商品和服务,而不需要进行物物交换或者直接交换。
2. 利息2.1 什么是利息利息是借贷资金所产生的补偿,也是一种时间价值的体现。
在借贷过程中,债务人向债权人支付一定比例的本金作为利息,作为对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带来的时间价值的报酬。
2.2 利息的计算方式利息的计算方式可以根据借贷合同和利率来确定。
以下是常见的利息计算方式:•简单利息:利息根据借款本金和利率计算,并且不考虑时间的影响。
第十三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学》PPT课件

Y
图13-1 LM曲线的三个区域
在LM曲线的不同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 性有着很大的不同。LM曲线可以呈现水平、递增和 垂直三种形式。据此,可以把LM曲线划分为凯恩斯 区域(萧条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主义区域
在凯恩斯区域,IS变动对国民收入影响最大,而LM 变动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因而财政政策有效,货币 政策无效;在古典主义区域,IS变动只影响利息率, 不影响均衡国民收入,而LM变动则对国民收入产生 最大影响,因而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在中 间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影响均衡国民收入和 利息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有效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13.2财政政策
13.2.1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宏观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实现政策目标最主要的政策工具之一。所谓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就是指政府为提高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采 取的税收、借债水平和政府支出的政策,即政府为了实现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其收入 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13.3货币政策
13.3.3财政—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
2)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经济萧条时
• 可以把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混合使用,这样能更有力地刺激经济。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增加但提高 了利率水平,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就可以抑制利率的上升,以消除或减少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使总需求增加。
经济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时
• 可实行“双紧”组合,即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来降低需求,控制通货膨涨。一方面采用紧缩性的财政 政策,从需求方面抑制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从货币供给量方面控制通货膨胀。
第十三章货币、利息与收入

———————————————————————————————— 作者:
———————————————————————————————— 日期:
第十三章 货币、利息与收入
一、选择题
1.政府支出增加1美元将
A.使意愿的支出曲线上移1美元;
B.使IS曲线向右移1/1-MPC个美元(MPC为边际消费倾向);
C.不会是LM曲线发生移动;
D.以上都正确
2.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得很敏感,则
A.IS曲线会变得更陡;
B.IS曲线会变得更平坦;
C.LM曲线会变得更陡;
D.LM曲线会变得更平坦;
3.下面关于LM曲线的说法,哪一个正确?
A.LM曲线向上倾斜,它是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得到的;
B.LM曲线向下倾斜,物价上涨将使曲线上移;
A.是总需求曲线右移;
B.是总需求曲线左移;
C.不影响总需求曲线;
D.增加税收收入。
25.古典模型和凯恩斯主义模型之间的一个重要不同在于在凯恩斯主义模型中
A.供给创造它自己的需求,而在古典模型中,需求创造它自己的供给;
B.总需求的变化主要导致价格变动,而在古典模型中,导致就业的变动;
C.总需求的变化主要导致就业的变动,而在古典模型中,导致价格的变动;曲线向右移?
A.政府支出增加;
B.转移支付减少;
C.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D.税收减少。
15.根据庇谷效应
A.对于给定的货币供给,物价水平的下降使LM曲线向外移,从而使收入水平上升;
B.由于消费者在商品价格下降时会购买更多的商品,所以在萧条时期实际产出会增加;
C.使IS曲线右移,提高收入水平但降低利率;
D.使LM曲线下移(右移),提高收入水平但降低利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货币、利息与收入一、选择题1.政府支出增加1美元将A.使意愿的支出曲线上移1美元;B.使IS曲线向右移1/1-MPC个美元(MPC为边际消费倾向);C.不会是LM曲线发生移动;D.以上都正确2.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得很敏感,则A.IS曲线会变得更陡;B.I S曲线会变得更平坦;C.L M曲线会变得更陡;D.LM曲线会变得更平坦;3.下面关于LM曲线的说法,哪一个正确?A.LM曲线向上倾斜,它是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得到的;B.L M曲线向下倾斜,物价上涨将使曲线上移;C.L M曲线向上倾斜,它是在实际货币的供给既定的条件下取得的;D.实际支出和意愿支出沿LM曲线处处相等。
4.货币供给的增加A.使LM曲线上移(向左);B.使LM曲线下移(向右);C.使IS曲线右移;D.使IS曲线左移。
5.若货币需求对利率很敏感,则A.货币需求曲线相对平坦;B.收入变化导致的货币需求饿变动只会使均衡利率水平发生较小的变化;C.LM曲线相对平坦;D.以上都正确。
6.在IS和LM曲线的交点处A.实际支出与意愿支出相等;B.实际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需求相等;C.收入和利率水平同时满足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D.以上都正确。
7.政府支出的增加将A.使IS曲线右移,并使利率和收入水平同时降低;B.使IS曲线右移,并使利率和收入水平同时提高;C.使IS曲线右移,提高收入水平但降低利率;D.使LM曲线下移(右移),提高收入水平但降低利率。
8.税收供给增加将A.使IS曲线左移,并使利率和收入水平同时降低;B.使IS曲线右移,并使利率和收入水平同时提高;C.使IS曲线右移,提高收入水平但降低利率;D.使LM曲线下移(右移),提高收入水平但降低利率。
9.货币供给增加将A.使IS曲线左移,并使利率和收入水平同时降低;B.使IS曲线右移,同时提高利率和收入水平;C.使IS曲线右移,提高收入水平但降低利率;D.使LM曲线下移(右移),提高收入水平但降低利率。
10.若随着政府支出增加,实际收入增长而利率下降,则A.IS曲线必然垂直;B.LM曲线必然垂直;C.中央银行必然同时增加了货币供应;D.中央银行必然同时减少了货币供应。
11.若中央银行在增税的同时减少了货币供给,则A.利率必然上升;B.利率必然下降;C.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上升;D.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下降。
12.如果人们突然在每一粒绿水平下更多地持有货币,则A.货币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B.LM曲线将向下(向左)移动;C.实际收入下降;D.以上都正确。
13.下面哪种说法正确解释了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A.物价水平的下降增加了实际余额。
因此,LM曲线下移(右移),收入水平提高;B.物价水平的下降迫使央行增加货币供给。
因此,LM曲线下移,收入水平提高;C.物价水平的下降诱使政府减税。
因此,IS曲线右移,收入水平提高;D.以上都正确。
14.下面哪一项不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A.政府支出增加;B.转移支付减少;C.名义货币供给增加;D.税收减少。
15.根据庇谷效应A.对于给定的货币供给,物价水平的下降使LM曲线向外移,从而使收入水平上升;B.由于消费者在商品价格下降时会购买更多的商品,所以在萧条时期实际产出会增加;C.随着物价下降和实际余额增加,消费者会感到更富有而增加消费;D.以上都正确。
16.总支出函数表明的是哪两者之间的关系A.实际支出和实际国民收入;B.意愿的实际支出和名义的国民收入;C.名义支出和名义国民收入D.意愿的实际支出和实际国民收入。
17.假定总供给曲线为水平,边际储蓄向为0.25,那么自主性支出增加10亿美元将使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上升A.25亿美元;B.10亿美元;C.250亿美元;D.40亿美元。
18.如果经济运行处于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部分,则总需求的增加会A.使物价水平上升,但不提高实际的国民收入;B.提高实际的国民收入,但不使物价水平上升;C.实际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都不会上升;D.实际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都会上升。
19.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表明A.价格水平和实际国民收入相联系;B.较高的价格水平和较高的国民收入相联系;C.最终产出的价格与投入的价格是负相关的;D.短期内,实际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无关。
20.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那么A.在未达到潜在的国民收入之前,产出的变化伴随着相对较小的价格水平的变化;B.在达到潜在的国民收入以后,实际收入的变化伴随着相对较小的价格水平的变化;C. 在未达到潜在的国民收入之前,实际收入的变化伴随着相对较大的价格水平的变化;D.以上均不对。
21.上升的物价水平和下降的实际国民收入是由以下哪一项引起的A.总需求曲线在给定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移动;B.通货紧缩的自动调节机制;C.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D.短期总供给曲线沿着不变的总需求曲线左移。
22.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如果价格可以充分调节,那么A.任何价格水平下,潜在的实际国民收入都是一致的;B.产出仅仅取决与总需求水平;C.均衡的实际国民收入不能确定;D.价格水平仅由总供给决定。
23.供给学派所主张税收激励的主要目的在于A.降低总需求;B.降低总供给;C.降低总需求和总供给;D.增加潜在的实际国民收入。
24.作为供给学派的衡量尺度的税率,其下降的最初效应将A.是总需求曲线右移;B.是总需求曲线左移;C.不影响总需求曲线;D.增加税收收入。
25.古典模型和凯恩斯主义模型之间的一个重要不同在于在凯恩斯主义模型中A.供给创造它自己的需求,而在古典模型中,需求创造它自己的供给;B.总需求的变化主要导致价格变动,而在古典模型中,导致就业的变动;C.总需求的变化主要导致就业的变动,而在古典模型中,导致价格的变动;D.价格是部分可变的,而在古典模型中,价格是完全可变的。
26.总供给曲线对一个经济的调节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因为A.它连接了货币需求与劳动力市场;B.它连接了利率与商品市场;C.它连接了商品市场与劳动力市场;D.它连接了宏观经济需求与价格水平。
27.根据商业周期理论,实际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这是因为A.技术的变化;B.劳动力的时间上的替代;C.实际货币余额的变化;D.价格和工资粘性。
28.技术的改进使得实际总供给曲线A.向右移,实际总需求曲线向右移;B.向右移,实际总需求曲线向左移;C.向右移,实际总需求曲线不变;D.向左移,实际总需求曲线向右移。
29.如果价格和工资短期中是固定的,在长期中是可变的话,那么A.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B.短期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C.货币供应的变化,在短期会影响产出,但在长期并不影响产出;D.以上都对。
二.是非题1.当不存在资源约束和物价水平可变时,IS和LM曲线决定产出水平。
2.IS曲线向右移动会增加总需求并降低利率。
3.汇率的变化对总需求没有影响,因为它们改变的只是进出口的商品的名义价值。
4.使IS或LM曲线发生移动的任何因素都将改变总需求。
5.若货币供给减少或利率上升,则LM曲线向左移动。
6.庇古认为:实际货币供给,即M/P,在物价水平下降时比在央行实行扩张货币政策时增加得更快。
7.在LM曲线不确定的情况下,将利率作为中间目标比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更能稳定总需求。
8.在古典模型中,需求并不影响就业水平和实际工资率。
9.在古典模型中,产出是又供给决定的,需求只在于适应产出的变化。
10.在古典模型中,劳动力需求仅仅取决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
11.实际工资率的提高将诱导工人延长工作时间并享受更多的空闲时间。
12.在古典模型中,所有的失业都是自愿的,因为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市场的工资水平。
13.凯恩斯认为,工资在上升或下降两个方向都是富有弹性的。
14.凯恩斯认为,工人们更容易接受由于价格水平上涨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减少,不易于接受由于名义工资的下降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减少。
15.在凯恩斯主义的非均衡模型中,所有的失业都是自愿的。
16.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由三部分组成;水平部分,向上倾斜部分以及几乎垂直的部分。
17.当工人们都能够正确预测价格水平时就业水平就是新古典模型中的自然就业水平。
18.根据新古典模型,如果工人们在价格预期方面是正确的,那么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19.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总产出水平和利率水平。
20.如果经济处在持续饿上升时期,那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将由于工资的上涨而向上移动。
21.在短期,工资基本上是给定的,这支持了凯恩斯主义关于工资刚性的论点;而在长期,工资是完全可变的,这又支持了古典学派的论点。
22.经济周期和失业的变化是由实际和潜在产出之间的缺口引起的,不断变化的缺口是因总供给波动引起的。
23.供给学派强调改变总供给而不是总需求,因此,主张大幅度减税。
三.论述题1.用IS-LM模模型分析下述情况对总需求的影响:(1)由于大量公司破产而引起的悲观情绪;(2)货币供应量的增加;(3)所得税的增加;(4)与本国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发生衰退;(5)边际消费倾向降低;(6)物价水平的上升。
2.假定两国只有边际消费倾斜不同,A国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B国具有较低的边际消(1)若两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供应都相等,简单画出该两国的IS和LM曲线,并比较和解释该两国IS和LM曲线的形状。
(2)在哪个国家货币供应的增长对改变实际产出更有效?用你在(1)中画的图来说明。
3.假设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突然增加,即在同样的收入和利率水平下,人们希望持有更多的货币,这时对货币需求曲线和LM曲线有什么影响?4.假定私人支出经常变动,这意味着IS曲线经常发生向左或向右的移动。
请回答:(1)如果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不变,用-LM模型分析实际国民收入在私人支出不稳定条件下如何变动。
(2)若中央银行不断调整实际货币供给使利率固定在起初的水平上,试用货币供给和需求曲线分析当国民收入增加时(由于IS曲线右移),中央银行应如何改变其实际货币供给?这对IS和LM曲线又有何影响?(4)如果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主要来自私人支出的波动。
根据以上分析,哪一种政策(保持实际货币供给不变和保持利率不变)能更好地使经济稳定(即尽可能减少实际国民收入的波动)?5.IS-LM模型表明支出的增加并不能象简单乘数公式1/1-b使总需求增加那么多。
试解释。
6.均衡的劳动力市场和非均衡的劳动力市场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7.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假设总供给是仅仅由就业水平所决定的,请简要说明下列事件是如何影响总供给的。
(1)如政府削减其预算赤字,中央银行提高货币供应增长率,执行扩张的货币政策。
(2)削减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
(3)通货膨胀率上升。
(4)劳动生产率提高。
8.(1)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在供给冲击情况下,为了把产出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处,中央银行该怎么办?(2)假定货币流通速度是不稳定的和不可预测的,在供给冲击情况下,为了保持经济稳定,中央银行有何麻烦?9.假设总供给曲线是非垂直的,据下列情况预测产出、价格和就业的变化:(1)为了平衡预算,政府削减支出;(2)为了平衡预算,政府提高税率;(3)某项新的减税计划使消费者增加储蓄;(4)某项进口税使人们购买国产车而不买进口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