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欣赏)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试题:4 柳永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宋词4 柳永词两首一、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莎衣①杨朴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②紫绶金章③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农夫、渔夫用以避雨。
②直饶:犹纵使,即使。
③紫绶金章:紫色的绶带和黄金印章,代指高贵的官爵。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达了诗人对蓑衣的喜爱之情,有浪迹江湖、远离官场之真情流露。
B.二、三联景静人动,两相对照,诗人对渔人生活的由衷深爱披沥无遗。
C.尾联是本诗主旨所在,不愿将蓑衣换做官服,表现了诗人的爱憎与情操的高贵。
D.本诗明写渔人,实写自己。
不着力于“人”而专意于“衣”,构思新巧。
解析:B 颔联是人静景动,颈联是景静人动。
2.这首诗的尾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此题,根据具体诗句分析,《莎衣》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尾联两句抒情言志。
答题时应先回答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再结合诗句回答其象征意义,以及诗人寄寓的思想情感。
答案:在表现手法上,尾联运用了对比(或衬托)和象征手法。
诗人将“紫绶金章”和“莎衣”对比,莫说紫绶金章多么高贵,也不肯轻易将莎衣与之交换;以“紫绶金章”象征荣华富贵,以“莎衣”象征平淡自由的生活。
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飘然物外、视官爵如敝屣的思想情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虞美人周邦彦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
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两句描绘了细雨蒙蒙、洒满池塘、点落在萍面上的迷人春景,一个“看”字,把人与细雨、浮萍联系起来,以乐景反衬主人公内心的愁苦。
B.“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一句,表面点明已是黄昏时分,也暗含了光阴飞快、即将别离的深层意蕴。
C.“相将羁思乱如云”一句,直言行人心烦意乱,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羁思烦乱的无端无序勾画出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鉴赏单元测评B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测评B(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宋词的文化品格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
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是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是就其形式立名。
至于“曲子词”“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
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
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
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
”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
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
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
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
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
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之说的由来。
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
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
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
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欣赏)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doc

第二单元(宋词欣赏)检测题(时间120分钟)(姓名班级分数)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三百余年。
这段时期的文学以词为极盛,其艺术成就亦最突出,因而被誉为“时代文学”。
词调今存八百余调,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宋人创制和使用的。
宋代词人一千四百余家,词存两万余首。
宋词的作家作品的数目与唐诗相比约少一半,若与宋诗相比则少得更多。
这是因为词体文学样式的“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法严而义备”,故创作起来比诗困难得多。
它是倚声而作的,要求作者精通音律,否则便可能遭到“不当行”之讥,而那种不谐音律的作品就被视为“句读不葺之诗”了。
所以像词这样精巧严密的古典格律诗体能有如此众多的作家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属罕见的文学现象。
词之为时代文学,虽然因体性的局限,不可能像宋诗那样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而获得重大的意义,但仍有不少言志遣怀、登临怀古、感时伤世或歌颂升平的题材,也有表达林泉逸兴、善良祝愿、情操高尚、人格伟大的作品,尤其当汉民族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词人发出了悲壮激烈的时代强音,汇为一股振奋人心的爱国思想的潮流。
凡此种种,我们都易于认识,亦易于见到它们深刻的意义。
在宋词里,估计最少有百分之六十的作品都属艳科,即涉及恋情的。
我们对于这部分作品应当怎样认识呢?我以为应从文化的意义去理解。
爱情是文学中的永恒主题,各个时代的人们却赋予它特定的内容与色彩,因此我们可以从中见到那个时代人们情感的一般历史,还可以见到一种很真实的时代精神。
宋人相信“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时常流露“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的想念,表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流连“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情致,当壮志未酬而期待“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自然,宋人多在词里赞赏女性的形态之美,大胆地描述男欢女爱,表现心灵的颤动,歌颂甜蜜的幸福。
正因宋人在词里写出了个体生命的真实,服从了新的规律,词才成为时代文学的。
高中语文必修4人教版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宋词流韵 学业水平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

学业水平检测题(二)(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宫书画的鉴藏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
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宫廷对书画作品的收藏随之发展。
南朝政权更迭迅速,宫廷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
隋唐时期国家一统,加上帝王的喜好,天下书画名品源源进入皇家“秘府”,然而“安史之乱”则使自太宗朝积累起来的唐内府书画藏品“耗散颇多”。
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佚。
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
明代宣宗、宪宗、孝宗三朝的书画收藏之盛甚至不亚于宋代宣和与绍兴两朝,但松懈的管理使藏品不断流失,后期更将书画作为发给官吏的薪金,即所谓的“折俸”。
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即皇家内府与民间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
清代皇室书画收藏不仅远胜于私家收藏,而且为前朝各代所不及。
明末清初之际,流散在各地的书画已有一部分为清室所收集,后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等许多著名私人鉴藏家的藏品亦陆续归入内府。
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
逢年过节、万寿大典或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贡献,其中又以进书画、文玩较为讨喜。
清自入关后经四代积累,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
在清宫书画收藏中,“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王羲之的名迹《快雪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此为皇帝之正式寝宫。
王献之的《中秋帖》则置于御书房。
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得到王珣的《伯远帖》后,遂在自己办理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居所中辟专室存放这三件晋人名迹,并名之为“三希堂”。
他为此写有《三希堂记》,认为这三件书迹不仅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而且是历经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内府秘籍”,三帖的重聚因此就有了非凡的意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同步练习题: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Word版缺答案

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编者:刘宏霞审核人:方晓利一、课内巩固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堑.(qiàn) 羌.笛(qiān) 奢侈.(chí) 因噎.废食(yē)B.参差.(cī) 珠玑.(jī) 畸.形(jī)掎.角之势(jǐ)C.老叟.(sǒu) 须臾.(yú) 绮.罗(qǐ) 暴风骤.雨(zhòu)D.嘉.奖(jiā) 吟.诵(yín) 堤.坝(dī) 嬉.笑怒骂(xī)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D.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
3.选出下面对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D.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4.下面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竟无语凝噎..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B.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
C.东南形胜..形胜:地理形势极佳之处。
D.羌管弄.晴弄:吹奏。
5.下列各项修辞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反问)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拟人)C.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夸张)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比喻)6.下列诗句所用表现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离别意。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声色之盛。
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专题02宋词欣赏(B卷)-高一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4)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四第二单元双基双测AB卷能力提升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姓名分数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
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
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壮行、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
这种意象的扩大,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使人自然而然地对苏词产生出“曲子中缚不住”的感想来。
②同词体的解放相配合,苏轼雄驰的感情与健拔的笔力,也一新天下耳目。
我们拿“大江东去”(《念奴娇》)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相比,就很容易看出在宣泄力度上的不同;而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等都不止是寻常的夸张,而是奇情豪气的自然发露;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印象,即在于此。
③豪放词是苏词最为人瞩目之所在,但在其词作中,仅占很小的比重,也就是说,苏轼在词体的创作中也是全能的。
他有大量的婉约词,格调却显得高远典雅,真诚健康,起到了将以浓艳为主的婉约调领挈至向上一路的积极作用。
更有大量的作品不易简单归类,其间或清丽,或韶秀,或清空,或旷达,常能“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刘熙载《艺概》)东坡以其传世的三百余首词作,为宋代词坛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全方位的表率和借鉴。
④苏轼对于宋词体制的贡献也值得一提。
唐五代词多为小令,而苏轼是宋初大量制作长调的先行者之一,后世甚而将《贺新郎》、《戚氏》等词牌的创制权寄于其名下。
长调在篇章结构、摘词敷采上需要更多的手法与技巧,而苏轼则往往能自如地将诗、文、论、赋的匠法运用其中。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习题: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

其次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想起柳永就会想起夏雨秋荷云淡风轻,想起江水烟波断桥幽径;就会想起一个唇红齿白的青年如玉树临风,翩然吟哦在江南水乡楼阁,桨声灯影之中。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栏久。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一生写了多少词,谁也说不清,但柳永独特的人生经受和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对世人影响深远至今。
美字体红颜知己泪眼凄凄执手告别,风流才子含情脉脉无语凝噎。
赏美文翻开宋词读柳永在文学绚如夏花的今日,坐在书桌前,翻开一本厚厚的宋词,怀念一个叫柳永的人,好像有些不合时宜。
可是柳永总是不经意地从我打开的书页里走出来,一手挽起宽大的衣袖,一手泼墨挥毫,把天地间的灵气凝成珠玑,一颗颗镶进我的梦里,挥之不去。
柳永的幸运在于他生对了时代,诗歌走到宋朝,已经像一件被女人们穿腻的华丽衣裳,不复有盛唐时的喧嚣了。
读者需要变换一下口味,能够拎起笔吟咏几句的文人们,也需要转变一下观念,转变一下文风。
词的韵律比劳神费思的诗要强些吧,而且也适合于吟唱,事实上它也就是为吟唱而诞生的。
感谢宋仁宗,没有能够让柳永这位才情并茂的小文人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才得以让我们今日有幸读上《雨霖铃》和《八声甘州》。
一千年前的柳永当然不会想到失意之下的涂鸦会为他带来盛名,他只是不停地咏叹着小市民的生活,兼而为自己不幸的仕途发发牢骚,如此而已。
这样的咏叹和牢骚被谱上曲,被歌女们弹唱,谁知道就这么流行呢?不靠包装,不靠吹捧,靠着肚子里的墨水,点灯熬油一个字一个字地埋头苦干,赢得“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待遇,柳永真的值得我们这些现代人好好学习。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走到十里长亭,拉着恋人的手,哭得一声声凝噎。
醉身儿女情长,很不丈夫气概,是不是?可谁又知道这不是柳永的触景生情?哭几声也罢,在皇帝老儿主宰一切、百姓有口难辩的封建王朝,你能期望全部的文人都能像辛弃疾一样一手握着笔,一手挥着战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有人这样评价柳永的词:“其词格固不高,但论音律谐婉,语意稳妥,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无出其右者。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宋词知识点测试卷

第二单元测试卷宋词(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6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的文化品格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
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
至于“曲子词”、“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
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
词在初期就是与音乐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
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
词打破了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
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
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
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
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它除可供文人案头欣赏外,宛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也是一种普遍的方式。
词演唱时的听众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市井中人,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
当然,除字句易于听懂而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
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的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
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宋词欣赏)检测题(时间120分钟)(姓名班级分数)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三百余年。
这段时期的文学以词为极盛,其艺术成就亦最突出,因而被誉为“时代文学”。
词调今存八百余调,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宋人创制和使用的。
宋代词人一千四百余家,词存两万余首。
宋词的作家作品的数目与唐诗相比约少一半,若与宋诗相比则少得更多。
这是因为词体文学样式的“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法严而义备”,故创作起来比诗困难得多。
它是倚声而作的,要求作者精通音律,否则便可能遭到“不当行”之讥,而那种不谐音律的作品就被视为“句读不葺之诗”了。
所以像词这样精巧严密的古典格律诗体能有如此众多的作家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属罕见的文学现象。
词之为时代文学,虽然因体性的局限,不可能像宋诗那样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而获得重大的意义,但仍有不少言志遣怀、登临怀古、感时伤世或歌颂升平的题材,也有表达林泉逸兴、善良祝愿、情操高尚、人格伟大的作品,尤其当汉民族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词人发出了悲壮激烈的时代强音,汇为一股振奋人心的爱国思想的潮流。
凡此种种,我们都易于认识,亦易于见到它们深刻的意义。
在宋词里,估计最少有百分之六十的作品都属艳科,即涉及恋情的。
我们对于这部分作品应当怎样认识呢?我以为应从文化的意义去理解。
爱情是文学中的永恒主题,各个时代的人们却赋予它特定的内容与色彩,因此我们可以从中见到那个时代人们情感的一般历史,还可以见到一种很真实的时代精神。
宋人相信“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时常流露“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的想念,表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流连“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情致,当壮志未酬而期待“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自然,宋人多在词里赞赏女性的形态之美,大胆地描述男欢女爱,表现心灵的颤动,歌颂甜蜜的幸福。
正因宋人在词里写出了个体生命的真实,服从了新的规律,词才成为时代文学的。
在艳科题材里,作者流露了真实情感,于是往往不自觉地表现了主体的精神品格。
因此这类作品就其品格而言,是存在各种等级的。
宋人许多春愁闺怨与离别相思之作,虽然表现了蔑视礼法,冲破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争取爱情自由,敢于向阻碍获取幸福的社会因素斗争的反抗精神,但他们并不坚决,没有付出最大的代价,结成的是苦涩的果实,留下了永生的遗憾。
他们幽会时总是“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他们注定缘悭分浅,“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他们魂牵梦绕,再见无期,“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只得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作为慰藉;他们往往辛酸地饮下人生这杯苦酒,“到头难灭景中情”,未了今生,亦不希望于来生,因为“欲将恩爱结来生,只恐来生缘又短”。
从这里可见到我们民族曾经遭受过的精神生活的压抑与不幸。
因社会性的制约势力过于强大,宋代词人是不能充分展示个人的本质力量而高唱胜利之歌的。
词为艳科,这是由词体文学产生的社会环境与传播的文化条件所决定的,表明它就体性而言最适于表达爱情题材,而且概括了宋词题材内容的基本情形。
宋人思想的活跃与欲望的增强,尤其受到新兴市民思潮的影响而具有鲜明的个体生命意识,这在词体文学里表现得鲜明而深刻。
(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6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宋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宋词是宋朝最为兴盛的文学样式,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非常丰富,对后世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唐诗和宋诗。
B.作为精巧严密的古典格律诗体,宋词拥有众多的作家作品,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文学现象。
C.在宋词里,有相当一部分作品都属艳科,即涉及男女恋情的,这是由词产生的社会环境和传播的文化条件所决定的。
D.因为受自身体性的局限,宋词没有出现像宋诗那样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
2.下列不属于宋词“被誉为‘时代文学’”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词在宋代发展到了顶峰,其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现存的八百余种词调,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宋人创制和使用的。
B.当汉民族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词人能发出悲壮激烈的时代强音,汇聚成振奋人心的爱国思想潮流。
C.宋词描绘出了那个时代人们情感的一般历史,体现出很真实的时代精神,也反映了民族遭受过的精神压抑与不幸。
D.爱情是文学中的永恒主题,而在宋词里,最少有百分之六十的作品都涉及恋情。
但就其品格而言,是存在各种等级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词音韵格律苛严,创作起来比较困难,但仍出现了多样化的题材,反映出人们的不同愿望,并产生了情操高尚、人格伟大的作品。
B.因为宋词是当时的“时代文学”,所以宋人敢于在词里赞赏女性的形态之美,敢于大胆地描述男欢女爱,从而写出了个体生命的真实。
C.宋词表现了蔑视礼法,冲破传统道德观念束缚的愿望,但因为社会性的制约势力过于强大,词人写下的多为哀怨缠绵之曲,无法高唱胜利之歌。
D.宋人思想活跃,欲望增强,受到新兴市民思潮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个体生命意识,这些在宋词中都有鲜明而深刻的表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
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②,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③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献俘行在④,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
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
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
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
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诏奖谕之。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注】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
②坎、离:均为卦名。
③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
④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弃疾间与之游.游:交往。
B.京令弃疾奉.表归宋奉:呈献。
C.召见,嘉.纳之嘉:高兴。
D.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辟:征召。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辛弃疾“有大略”的一项是()(3分)①劝京决策南向②弃疾间与之游③弃疾斩其首归报④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⑤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辛弃疾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他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于是决定南归。
B.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义端,是在辛弃疾劝说下才投靠耿京的,所以耿京迁怒于辛弃疾,辛弃疾斩其首归报,耿京的队伍就更加壮大了。
C.辛弃疾写《美芹十论》的起因是孝宗帝在恢复中原的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因为朝廷与金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被实行。
D.盗贼连起,辛弃疾在全部铲平了盗匪之后,上书朝廷,分析盗贼起因,因此受到了皇帝的褒奖。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5分)(2)民不为盗,去将安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11分)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①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②,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③凝愁!【注】①苒苒:渐渐,慢慢。
②颙望:抬头远望。
③恁:如此。
8.上片重点写景,请简要说明上片写景的特点。
苏轼对“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有“不减唐人高处”的赞叹,试做分析。
(5分)9.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在下片中,词人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表达情感的?(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风波》)(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回家皮特·哈米尔几年前,我在纽约格林威治村遇到一个姑娘,就是从她那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也许是一个神秘的民间传说,每隔几年重复出现,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重新流传。
然而我仍然愿意相信它确实在某时某地发生过。
他们要到劳德戴尔要塞去——共三个小伙子和三个姑娘——上公共汽车时,他们拎着纸袋,里面装有三明治和葡萄酒,梦想见到金色的沙滩和大海的潮汐。
这时,纽约灰暗而寒冷的春天已经在他们身后消失。
公共汽车驶过新泽西州时,他们开始注意到文戈。
文戈坐在他们前面,衣着简朴,但不很合身。
他坐在那里,从来没有动一下,满是灰尘的脸上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
他一直咬着嘴唇,表情冷漠,一语不发。
深夜,汽车抵达华盛顿郊外,在霍华德·约翰逊饭店停下。
大家都下了车,只有文戈坐在座位上像生了根似的一动也不动。
几个小伙子感到奇怪,试图猜想他的身世:也许他是一个船长,也许是抛下妻子,离家出走的人,也许是一个回家的老兵。
他们回到车上时,一个姑娘坐在他身边,作了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