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2015版高考化学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七 氮及其化合物(近3年真题+模拟)
高考化学考点分类汇编(近3年真题+模拟)专题十七 氮及

专题十七氮及其化合物高考试题考点一氮及其氧化物1.(双选题)(2013年上海化学,21,4分)一定条件下,将0.1 L CO、0.2 L CO2、0.1 L NO、0.2 L NO2和0.2 L NH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
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A.可能是单一气体B.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C.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D.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解析:洗气瓶排列顺序有6种,若第一个洗气瓶装氢氧化钠溶液,则发生反应:CO2+2NaOH Na2CO3+H2O,NO2+NO+2NaOH2NaNO2+H2O,2NO2+2NaOH NaNO2+H2O+NaNO3,这时出来的气体有CO、NH3,后面的2个洗气瓶无论顺序怎样,最后的气体为CO;若第一个洗气瓶装水,则这时出来的气体有CO、CO2、NO,后面的2个洗气瓶无论顺序怎样,最后的气体为CO、NO;若第一个洗气瓶装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则这时出来的气体有CO、CO2、NO,后面的2个洗气瓶无论顺序怎样,最后的气体为CO、NO。
综上所述,A、C项正确,B、D项错误。
答案:AC2.(2010年上海化学,13,3分)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B.CO2通入CaCl2溶液中C.NH3通入AlCl3溶液中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解析:A项,NO2通入FeSO4溶液中生成HNO3会把Fe2+氧化为Fe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B 项,CO2与CaCl2溶液不反应,无现象;C项,NH3通入AlCl3溶液中生成 Al(OH)3白色沉淀;D 项,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会生成BaSO4白色沉淀,故选B。
答案:B3.(2009年宁夏理综,7,6分)22.4 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1.2 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NO2B.N2O2C.N2OD.N2O4解析:可以假定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 x O y,根据2N x O y+2yCu2yCuO+xN2,以及题中数据可知:反应后气体体积为反应前气体体积的一半,可以得到x=1,因此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完整版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及练习题

完整版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一、选择题1.将足量的 SO2气体通入 BaCl2溶液中,未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当通入下列气体后,仍然观察不到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A.Cl2B.CO2C.NO2D.NH3【答案】B【详解】A.Cl2具有氧化性,在溶液中将SO2氧化为SO42-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BaSO4,选项A不符合;B.亚硫酸、碳酸的酸性都比盐酸弱,根据强酸制备弱酸规律可知,SO2与CO2都不与BaCl2反应,都不会生成沉淀,选项B符合;C.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将SO2氧化为SO42-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BaSO4,选项C不符合;D.氨气具有碱性,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与钡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选项D不符合;答案选B。
2.X、Y、Z、W 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 X、W可能的组合有( )①C、O2②Na、O2③Fe、HNO3④S、O2 ⑤N2、O2 ⑥H2S、O2 ⑦NH3、O2A.四项B.五项C.六项D.七项【答案】A【详解】①氧气不足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①符合;②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时氧化钠可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②符合;③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硝酸亚铁与稀硝酸反应转化为硝酸铁,铁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③符合;④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硫与氧气不能直接反应生成三氧化硫,④不符合;⑤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氮气与氧气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⑤不符合;⑥氧气不足时,硫化氢燃烧生成硫,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化氢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⑥符合;⑦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氨气与氧气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⑦不符合;所以,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有:①②③⑥,故答案为:A。
2015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N单元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高考题分类目录N单元物质结构与性质N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31.N1、N2、N3、N4、N5[2015·福建卷]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科学家正在研究温室气体CH4和CO2的转化和利用。
(1)CH4和CO2所含的三种元素电负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CH4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固态CO2属于分子晶体b. CH4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是极性分子c.因为碳氢键键能小于碳氧键,所以CH4熔点低于CO2d. CH4和CO2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别是sp3和sp(3)在Ni基催化剂作用下,CH4和CO2反应可获得化工原料CO和H2。
①基态N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__族。
②Ni能与CO形成正四面体形的配合物Ni(CO)4,1 mol Ni(CO)4中含有________mol σ键。
(4)一定条件下,CH4、CO2都能与H2O形成笼状结构(如图所示)的水合物晶体,其相关参数见下表。
CH4与H2O形成的水合物晶体俗称“可燃冰”。
图0①“可燃冰”中分子间存在的2种作用力是________。
②为开采深海海底的“可燃冰”,有科学家提出用CO2置换CH4的设想。
已知上图中笼状结构的空腔直径为0.586 nm,根据上述图表,从物质结构及性质的角度分析,该设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H、C、O(2)a、d(3)①1s22s22p63s23p63d84s2或[Ar]3d84s2Ⅷ②8(4)①氢键、范德华力②CO2的分子直径小于笼状结构空腔直径,且与H2O的结合能大于CH4 [解析] (1)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故三种元素中氧的电负性最大,氢的电负性最小,因此电负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H、C、O。
【五年高考真题】专题:氮及其化合物

专题13 氮及其化合物(满分60分时间25分钟)姓名:班级:得分:1.【2015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历史背景下的化学知识,核心考点为元素化合物知识。
难度为容易等级2.【2015北京理综化学】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人工固氮中氮气转化为氨气,是N2转化为NH3的过程,N化合价由0→-3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A错误; B.工业合成氨是典型的人工固氮方法,故B正确;C.根据自然界中氮循环图知,通过生物体可以将铵盐和蛋白质相互转化,实现了含氮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转化,故C正确;D.生物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也有碳、氢、氧元素的参与,故D选项正确。
考点:非金属元素氮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涉及氮的固定、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3.【2015上海化学】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A.HClO B.NH4Cl C.HNO3D.AgNO3【答案】B考点:考查物质的稳定性与反应条件的关系的知识。
4.【2013年高考江苏卷第4题】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正确。
B项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但却与氢氟酸反应,而且是唯一的一种酸,石英器皿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所以不能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C项生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会与氯气反应,所以不能干燥氯气。
D项电解铝应该用氧化铝而不是氯化铝。
全国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

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某同学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 转化规律,绘制出如下转化关系图,图中A 、B 、C 、D 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
请回答:(1)若A 为单质,其焰色反应为黄色,C 为淡黄色固体。
则组成A 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C 的电子式为__。
(2)若A 为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 为红棕色气体。
①A→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过量的A 的水溶液与AlCl 3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
②A 与C 反应生成E 和水,E 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当生成19.6gE 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mol 。
(3)若B 为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刺激性的气体,B→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B 与KMnO 4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
【答案】第三周期第IA 族 4NH 3+5O 2=4NO+6H 2OAl 3++3NH 3·H 2O=Al(OH)3↓+3NH 4+ 2.4 2SO 2+O 2−−−→←−−−催化剂=2SO 3 5SO 2+2MnO 42-+2H 2O=5SO 42-+2Mn 2++4H +【解析】【分析】(1)若A 为单质,其焰色反应为黄色,C 为淡黄色固体,则A 为Na ,B 为Na 2O ,C 为Na 2O 2,D 为NaOH ;(2)若A 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 是红棕色气体,则A 为NH 3,B 为NO ,C 为NO 2,D 为HNO 3;(3) 若B 为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刺激性的气体,B 为SO 2,C 为SO 3,D 为H 2SO 4,以此解答。
【详解】(1)若A 为单质,其焰色反应为黄色,C 为淡黄色固体,则A 为Na ,B 为Na 2O ,C 为Na 2O 2,D 为NaOH ,A 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IA 族,Na 2O 2的电子式为:;(2)若A 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 是红棕色气体,则A 为NH 3,B 为NO ,C 为NO 2,D 为HNO 3;①A→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H 3+5O 2=4NO+6H 2O ;过量的NH 3的水溶液与AlCl 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离子方程式为:Al 3++3NH 3·H 2O=Al(OH)3↓+3NH 4+; ②A 与C 反应生成E 和水,E 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 2,化学方程式为:8NH 3+6NO 2一定条件=7N 2+12H 2O ,19.6g N 2的物质的量为19.6g 28g/mol=0.7mol ,则消耗NH 3的物质的量为0.8mol ,NH 3中N 的化合价从-3价上升到0价转移3个电子,共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8mol ⨯3=2.4mol ;(3) 若B 为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刺激性的气体,B 为SO 2,C 为SO 3,D 为H 2SO 4,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 2+O 2−−−→←−−−催化剂2SO 3;SO 2与KMnO 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离子方程式为:5SO 2+2MnO 42-+2H 2O=5SO 42-+2Mn 2++4H +。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化学汇编专题:专题十七 氮及其化合物(A组 三年高考真题)(含解析)

A 组 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1.(2015·北京理综,8,6分)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氮元素均被氧化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2.(2015·安徽理综,12,6分)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 4Cl 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3.(2015·课标全国卷Ⅰ,7,6分)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 ) A .氨水 B. 硝酸C .醋D .卤水4.(2014·山东理综,9,5分)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NO 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FeO B.Fe2O3C.FeSO4D.Fe3O45.(2014·福建理综,9,6分)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6.(2014·课标全国卷Ⅰ,8,6分)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7.(2016·新课标全国Ⅰ,26,14分)氮的氧化物(NO 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 x还原生成N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的制备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全国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含答案解析

全国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含答案解析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1)实验室欲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氨气。
①请在图中烧瓶内绘出导管所缺部分______________。
②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吸收多余的氨气,烧杯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氨有很多重要性质。
①将酚酞溶液滴加到氨水中溶液呈红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管道工人曾经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如出现白烟,说明有氯气泄露,同时还有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气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氨的两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水(或稀盐酸、硫酸等) 氨水显碱性 8NH3+3Cl2===N2+6NH4Cl 作制冷剂、制化肥等【解析】【分析】(1)①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且氨气和氧气不反应,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只能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②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据此写出该反应方程式;③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也极易溶于酸,据此分析氨气的吸收方法;(2) ①氨水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存在氢氧根离子大于氢离子浓度,据此进行分析;②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原子守恒规律,推断出氨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详解】(1)①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且氨气和氧气不反应,所以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即导气管应该“短进长出”,如图所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②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一、选择题1.列关于氯气的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①: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B.图②:除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C.图③:收集氯气D.图④:氯气的尾气处理【答案】C【详解】A. 实验室制备氯气,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图示装置没有加热装置(酒精灯),故A错误;B. 除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需将气体通入盛有饱和氯化钠的洗气瓶,且进气方式为“长管进短管出”,故B错误;C. 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氯气需用向上排空气法,图示装置符合规范操作,故C正确;D. 氯气极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其尾气吸收装置中应盛有氢氧化钠溶液,而不是饱和氯化钠溶液,故D错误;答案选C。
2.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有( )A.浓硫酸B.碱石灰C.氯化钙D.五氧化二磷【答案】B【详解】因为氨气可以和酸反应,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和五氧化二磷等酸性干燥剂干燥;氯化钙可以吸收氨气生成八氨合氯化钙,所以也不能用氯化钙干燥氨气。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组成的混合物,可以干燥氨气,所以本题选B。
3.除去铝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宜选用的试剂是()A.稀盐酸B.氯化钠溶液C.水D.浓硝酸【答案】D【详解】室温下,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而溶解,铝在冷的浓硝酸中钝化而不溶解,因此除去铝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宜选用的试剂是浓硝酸,故D正确;答案选D。
4.某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 )A.N2O B.NOC.NO2D.N2O5【答案】B【详解】设氮的氧化物化学式为N x O y,则N x O y+2CO→N2+2CO2,则x :y=1∶1,即为NO,应选B。
5.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A.SO2与O2B.NO2与NO C.O2与N2D.NO与O2【答案】D【分析】常温常压下,气体之间不能共存说明气体之间能发生反应,根据气体的性质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七氮及其化合物高考试题考点一氮及其氧化物1.(双选题)(2013年上海化学,21,4分)一定条件下,将0.1 L CO、0.2 L CO2、0.1 L NO、0.2 L NO2和0.2 L NH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
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A.可能是单一气体B.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C.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D.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解析:洗气瓶排列顺序有6种,若第一个洗气瓶装氢氧化钠溶液,则发生反应:CO 2+2NaOH Na2CO3+H2O,NO 2+NO+2NaOH2NaNO2+H2O,2NO 2+2NaOH NaNO2+H2O+NaNO3,这时出来的气体有CO、NH3,后面的2个洗气瓶无论顺序怎样,最后的气体为CO;若第一个洗气瓶装水,则这时出来的气体有CO、CO2、NO,后面的2个洗气瓶无论顺序怎样,最后的气体为CO、NO;若第一个洗气瓶装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则这时出来的气体有CO、CO2、NO,后面的2个洗气瓶无论顺序怎样,最后的气体为CO、NO。
综上所述,A、C项正确,B、D项错误。
答案:AC2.(2010年上海化学,13,3分)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B.CO2通入CaCl2溶液中C.NH3通入AlCl3溶液中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解析:A项,NO2通入FeSO4溶液中生成HNO3会把Fe2+氧化为Fe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B项,CO2与CaCl2溶液不反应,无现象;C项,NH3通入AlCl3溶液中生成 Al(OH)3白色沉淀;D项,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会生成BaSO4白色沉淀,故选B。
答案:B3.(2009年宁夏理综,7,6分)22.4 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1.2 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NO2B.N2O2C.N2OD.N2O4解析:可以假定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 x O y,根据2N x O y+2yCu2yCuO+xN2,以及题中数据可知:反应后气体体积为反应前气体体积的一半,可以得到x=1,因此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A4.(2013年北京理综,26,14分)NO 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NO 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
(2)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2和O2反应,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①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是。
(3)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 x的排放。
①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 x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
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②当尾气中空气过量时,催化转化器中的金属氧化物吸收NO x生成盐。
其吸收能力顺序如下:12MgO<20CaO<38SrO<56BaO。
原因是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氧化物对NO x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
(4)通过NO x传感器可监测NO 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①Pt电极上发生的是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写出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解析:(1)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 2+H2O2HNO3+NO。
(2)①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可知,反应物1 mol N2(g)和1 mol O2(g)键能总和为(945+498) kJ·mol-1,生成物2 mol NO(g)键能总和为2×630 kJ·mol-1,再根据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 ΔH=+183 kJ·mol-1。
②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3)①空气不足,尾气中NO被CO还原成N2,则CO被氧化生成CO2,2NO+2CO N2+2CO2。
②金属氧化物吸收NO x生成盐的能力不同,本质原因是金属性不同。
12Mg、20Ca、38Sr、56Ba属于第ⅡA族元素,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碱性增强,吸收非金属氧化物生成盐的能力增强。
(4)①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所以NiO电极为负极,Pt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②NiO电极上反应:NO-2e-+O2-NO 2。
答案:(1)3NO 2+H2O2HNO3+NO(2)①N2(g)+O2(g)2NO(g) ΔH=+183 kJ·mol-1②增大(3)①2CO+2NO N2+2CO2②Mg、Ca、Sr、Ba为第ⅡA族元素,按从上到下顺序,原子半径逐渐增大(4)①还原②NO+O2--2e-NO 25.(2012年江苏化学,16,12分)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1)一定条件下,NO与NO2存在下列反应:NO(g)+NO2(g)N2O3(g),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上述工艺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部进入,石灰乳从吸收塔顶部喷淋),其目的是; 滤渣可循环利用,滤渣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3)该工艺需控制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
若n(NO)∶n(NO2)>1∶1,则会导致 ; 若n(NO)∶n(NO2)<1∶1,则会导致。
(4)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Ca(NO2)2会发生分解,产物之一是NO,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2)气液逆流接触可以使气体与吸收液充分接触,吸收更加完全。
因为用的是石灰乳,反应后经过滤会得到未溶解的Ca(OH)2,可循环使用。
(3)NO+NO 2+Ca(OH)2Ca(NO 2)2+H 2O,若n(NO)∶n(NO 2)>1∶1,NO 不能被完全吸收,排放的气体会污染大气;若n(NO)∶n(NO 2)<1∶1,NO 2过量则会发生反应:4NO 2+2Ca(OH)2Ca(NO 3)2+Ca(NO 2)2+2H 2O,导致产品中混有较多的Ca(NO 3)2。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另一种产物应该是氮元素价态升高的物质,只能是N 3O -,则离子方程式为:3N 2O -+2H +N 3O -+2NO ↑+H 2O 。
答案:(1)()()()232N O NO NO c c c ⋅(2)使尾气中的NO 、NO 2被充分吸收 Ca(OH)2(3)排放气体中NO 含量升高 产品Ca(NO 2)2中的Ca(NO 3)2 含量升高 (4)3N 2O -+2H+N 3O -+2NO ↑+H 2O考点二 氨、硝酸1.(2013年四川理综,7,6分)1.52 g 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 mL 密度为1.40 g/mL 、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 2和N 2O 4的混合气体1 120 mL (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 mol/L NaOH 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 g 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B.该浓硝酸中HNO 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ol/L C.NO 2和N 2O 4 的混合气体中,NO 2的体积分数是80% D.得到2.54 g 沉淀时,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是600 mL解析:密度为1.40 g/mL 、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物质的量浓度c(HNO 3)=1 000 1.406363⨯⨯%mol/L=14.0 mol/L,B 正确;50 mL 这种硝酸物质的量为n(HNO 3)=50×10-3L ×14.0 mol/L=0.70 mol,Gu Mg1.52 g、Cu 2+、Mg 2+、H+()()22Gu OH Mg OH 2.54 g↓↓、沉淀Cu 2+、Mg 2+消耗的NaOH 为n(NaOH)=n(OH -)=()2.54 1.52 g 17 g/mol-=0.06 mol,则合金物质的量n(Cu)+n(Mg)=n[Cu(OH)2]+n[Mg(OH)2]=12n(OH -)=0.03 mol, 设合金中有x mol Cu 、y mol Mg,0.036424 1.52x y x y +=⎧⎨+=⎩⇒0.02,0.01x y =⎧⎨=⎩ x ∶y=2∶1,A 正确;设混合气体中有NO 2 a mol 、N 2O 4 b mol,则由气体体积和电子守恒有0.0520.032a b a b +=⎧⎨+=⨯⎩⇒0.040.01a b =⎧⎨=⎩ϕ(NO 2)=0.040.040.01+×100%=80%,C 正确;当加入的NaOH 与显酸性的HNO 3及剩余HNO 3物质的量之和相等时金属离子全部沉淀,得到2.54 g 沉淀, V[NaOH(aq)]=()()()()3242HNO 2N O NO NaOH n n n c --×103mL/L=0.720.010.041.0-⨯-×103mL=640 mL,D 错误。
答案:D2.(2012年福建理综,11,6分)下列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的溶液能与NH 4Cl 反应生成NH 3的是( ) A.二氧化氮B.钠C.硫酸镁D.二氧化硅解析:能与NH 4Cl 反应生成NH 3的应为强碱,而与H 2O 反应能生成强碱的为Na 。
答案:B3.(2012年山东理综,12,4分)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Cl 2、SO 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 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 24O -C.Fe 与稀HNO 3、稀H 2SO 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 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D.分别充满HCl 、NH 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解析: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SO 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能说明SO 2具有氧化性,A 错误;当溶液中含有S 23O -时,加入酸化的Ba(NO 3)2溶液时,也会产生白色沉淀(S 23O -被H +、N 3O -氧化为S 24O -),B错误;Fe 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4HNO 3(稀)Fe(NO 3)3+NO ↑+2H 2O,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C 错误;因为HCl 、NH 3极易溶于水,当将充满HCl 、NH 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时,气体溶于水,导致液面迅速上升,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