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合集下载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法学专业代码030201授予学位法学学士(从2020级本科生开始执行)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政治学与行政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专业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具体专业培养目标:(1)熟练掌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政治和法律素养,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2)具备较强的政治思维与分析能力以及行政工作能力;(3)具备在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组织中沟通、交流与协作的能力;(4)具备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的综合能力。

二、毕业生能力要求通过在校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毕业时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基本素质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公共精神和人文情怀,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2.基本知识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外语、写作等一般知识,掌握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掌握行政管理学、国际政治学、公共经济学、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等方面的专业知识;3.基本技能要求:通过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本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理论思辨和逻辑思维能力、政治认知和分析能力,具备进行社会调查与分析的基本能力,能掌握文献检索与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外语和计算机操作等基本技能。

三、支撑学科一级学科:政治学、公共管理二级学科: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行政管理四、毕业学分要求通识教育层面军事、体育类8大学外语类10大学数学类4大学计算机类4通识教育选修课程99专业教育层面学科基础课程3310102.5专业知识课程2112工作技能课程23.53总计119.534153.5五、专业核心课程1.政治学原理(64课时/4学分) 6.中国政治制度史(64课时/4学分)2.公共行政学(64课时/4学分)7.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48课时/3学分)3.公共经济学(48课时/3学分)8.比较政治制度(48课时/3学分)4.中国政治思想史(64课时/4学分)9.社会科学研究方法(32课时/2学分)5.西方政治思想史(64课时/4学分)10.国际政治学(48课时/3学分)六、专业特色课程1.海洋政治概论(32课时/2学分)2.政治过程模拟(48课时/2学分)七、实践环节(一)必修实践环节1.军事训练(2周/2学分)2.毕业实习(4周/4学分)3.毕业论文(8周/8学分)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部分)(64课时/2学分)5.创新创业教育(4学分)6.政治过程模拟(32课时/1学分)7.英语(160课时/5学分)8.大学计算机基础(32课时/1学分)9.体育(128课时/4学分)10.科研选题与论文写作(16课时/0.5学分)11.政治学专题讲座(16课时/0.5学分)12.电子政务(16课时/0.5学分)1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16课时/0.5学分)(二)选修实践环节1.政治学前沿讲座(16课时/0.5学分) 4.政治学学术能力进阶(16课时/0.5学分)2.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实践部分)(16课时/0.5学分)5.SPSS统计应用(实践部分)(16课时/0.5学分)3.公文写作(实践部分)(16课时/0.5学分) 6.职业能力拓展(16课时/0.5学分)八、课程设置及修读计划(一)公共基础及通识教育层面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最低要求42学分其中:必修42学分注:“推荐学期”,一、二、三、四指大学本科学年数(以四年学制计),下同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最低要求9学分通识教育课按照科学与技术、文学与艺术、哲学与人生、社会与文化、历史与文明五个模块进行设置。

河北大学2014版本科政治学与行政学人才培养方案

河北大学2014版本科政治学与行政学人才培养方案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30201)一、专业介绍政治学是人类生活中最古老的学问之一,也是当今知识体系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社会科学门类之一。

本专业始建于1984年(政治学专科),在我国高校中是较早恢复政治学专业的院校,1994年开始招收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生。

30多年来,本专业为国家和我省培养了1000多名急需的专业人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本专业教育在不断增强学生宽广且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强调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学生不仅能够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的知识积累做出贡献,也能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做出贡献。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

基本形成了梯队建设合理、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政治学原理是河北省精品课。

本专业现有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同时还与校内其他学院合办公共管理硕士(MPA)。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中国政府体制、运作机制及其政策法规,具有较强政治思维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胜任党政机关、新闻文化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掌握调查研究、政策分析和组织协调方法、具备从事政治学和行政学的科研、教学工作能力的高级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具有丰富的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素质结构要求: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历史,了解世界,适应社会发展与进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熟悉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对专业理论及现实问题具有敏感性和洞察力,并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实现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心理。

2.能力结构要求: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方案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方案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和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行政学理论与方法、中国政治分析、比较政治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学、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或技术;. 具有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熟悉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过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政治学、行政学及法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行政学概论、管理学概论、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公共政策概论、行政法、社会调查与统计等。

四、学制、总学分及授予学位标准学制年,学生可在年完成学业。

学生需完成专业课程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方可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五、各类课程结构比例六、教学计划表七、修读要求或说明. 本专业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课程三大类。

. 本科生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课程的学分不能互相替代。

. 公共选修课程设置个学分,可在学校开设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和其他学院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中修读。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Public Administration一、培养目标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本专业培养具有政治学、公共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电子政务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了解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涉外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部门从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is program intends to cultivate students with basic theories and expertise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relevant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in electronic government,fundamentals and methods in moder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d abilities in English speaking、listening、writing and reading to take a job in Party and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s involving foreign countries or nationals business and facilitie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二、基本规格要求Ⅱ.Skills Profile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电子政务、社会调查和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调查研究、分析判断以及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教学计划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教学计划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教学计划【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学制四年起用年级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政治学和行政管理理论人才和应用人才。

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理论功底,熟练掌握现代化政治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较强的行政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到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政策研究、形势分析、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并可继续攻读政治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打好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

要求学生毕业时具有两方面能力:运用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原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科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基本理论和现代政治分析方法。

、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较强的行政能力。

、具有政策研究、形势分析和行政事务处理能力。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主干学科:政治学原理主要课程:哲学原理、法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社会学概论、心理学概论、逻辑学概论、伦理学概论、国际政治学概论、行政管理学概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比较政治制度、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社会政治分析、西方文官制度、政治学专业外语、比较政治学、政党学、电子政务、公共关系、公共政策分析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社会实践、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或哲学学士一、教学计划总体安排表二、毕业生学分要求三、专业教学计划四、专业教学计划说明、本专业分为个专业方向:“政治理论与政府治理”(简称“一”)、“行政管理与电子政务”(简称“二”)。

、理论课教学总学分,总学时,其中课程教学含实验、实践学时,每学时学分,分为个模块:(1)校级必修课门,学时,学分;()专业必修课门,学时,学分;()专业方向限选课门,学时,学分;() 校、院系任意选修课学时,学分(其中自然科学学分)。

宁波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等从事党务、政务、公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当掌握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一般管理方法、调查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具有规划、协调和决策等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本专业的学位课程为行政学原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所有学位课程达到75分是获取学士学位的必备条件之一。

2.主要课程:政治学与宪法学、行政学原理、中国政治制度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思想史、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中国社会政治分析、比较政党制度、市政学、公共政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调查与统计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学制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 16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符合宁波大学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本专业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构成。

本专业设政治学、行政学等2个专业方向模块。

任意选修课程(8学分)指除必修课以外的任何课程。

创新创业学分(4学分)以相应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衡量,相关学分计算依照《宁波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方案》。

2.学分分配汇总表3.实践性教学学分分配一览七、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课程设置总表注:1.带“★”号课程为学位课程,共3门。

2.带“◆”号课程为双语教学课程,共2门。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系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系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系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序号:030201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政治学、行政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熟悉现代政务和行政管理技能,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政策研究或宣传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学生应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了解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和技术;3.具有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4.了解有关政治体制、决策过程以及党政管理的有关法律、制度、方针、政策;5.了解政治学及行政学、法学、国际政治学和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

三、人才培养模式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采用“2+1+1+(1)”人才培养模式。

“2+1+1”是指前两学年完成通识教育与学科教育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进行专业方向分流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了实践性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有机衔接。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军事训练军事理论与训练是学校统一组织。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方案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方案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30201专业名称:政治学与行政学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정치학과행정학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系统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政治思维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遵守宪法和国家的其他法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和人文素质。

2.熟悉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4.掌握政治学与现代行政管理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政治学、行政管理理论研究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5.具备政治思维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特别是各类行政机关实务的管理能力、策划能力和开拓能力。

6.了解政治学、行政学、法学及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7.具有一定的方法论基础知识,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8.掌握公文写作、现代化办公、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外语知识,达到国家公职人员的基本条件。

三、主干学科:政治学四、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行政学概论、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公共政策概论、行政法、社会调查与统计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综合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五、修业年限:基本学制四年六、授予学位:法学学士七、毕业条件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和实践环节,总学分达到151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26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67学分、专业选修课36学分;实践教学环节10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一、培养目标
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
本专业培养具有政治学、公共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电子政务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了解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国际化视野,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非政府组织等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is program intends to cultivate students with basic theories and expertise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levant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in electronic government, fundamentals
and methods in moder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vision. Being senior
specialists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graduates can hold posts in Party and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enterprises, public facilities, and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etc.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Skills Profile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电子政务、社会调查和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调查研究、分析判断以及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2)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具备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能力;
(3)了解有关政治体制、决策过程、执行过程以及党政管理法律、制度、方针、政策;
(4)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Students in this major study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 of political science、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economics, receive basic train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policy analysis, e-government, social research and statistics and cultivate basic abilities of investigation, research, analysis, judgement,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
Graduates in this major should acquire knowledge and capabilities as follows:
(1) Understand basic theories of political science,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economics;
(2) Master basic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of e-government, as well as analytical skills of systems, statistics and investigation;
(3) Understand political system, policy decision process, executive process as well as party and government management laws, institution, general and specific policies;
(4) Master basic methods and means of document reference and data inquiring.
三、培养特色
Ⅲ.Program Features
1.重视文理交叉和学科融合。

Emphasize on the interse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social science the natural science.
要求学生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数理知识、经济学、管理学和电子政务知识,对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理论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并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This program requires students to master scientific knowledge related to the major courses, such as mathematics,economics , management and electronic government,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theory
and knowled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deeply, and keep abreast of discipline frontier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2.以电子政务为培养特色。

Take e-government as feature.
注重信息技术的训练和公共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从事电子政务工作的素质与能力,包括电子政务基本理论、电子政务技术、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电子政务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This program emphasizes on training information technical skills and practical capabiliti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requires students to gain qualities and abilities to take a career in e-government, including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 of e-government, e-government technology, e-government solutions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四、主干学科
Ⅳ.Major Discipline
政治学与行政学Political Science & Public Administration
五、学制与学位
Ⅴ.Length of Schooling and Degree
修业年限:四年
Duration:4 years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Degrees Conferred: Bachelor of Law
六、学时与学分
Ⅵ.Hours/Credits
完成学业最低学分(含课程体系与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要求:193.5
Minimum Credits of Curricular (Comprising course system and intensified internship practical training):193.5
完成学业最低课外学分要求:5
Minimum Extracurricular Credits:5
1.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