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距与视角的关系

合集下载

镜头焦距短而使用底片尺寸大 镜头视角和摄影范围会如何变化

镜头焦距短而使用底片尺寸大  镜头视角和摄影范围会如何变化

换算焦距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感光面尺寸的长宽比例为3:2,也就是与135 相机的感光面的长宽比例相同的数码相机。这一类相机都是一些单反可交换镜头的相机(除了Canon EOS 300D外,基本上都是专业相机) 。另一类是针对感光面尺寸的长宽比例为4:3,和计算机显示器屏幕长宽比例相同的数码相机。这类相机大部份是民用相机(也有极少数是单反的专业相机,比如 Olympus E-1)。
显然按第一种换算得到的等效焦距f的值要小些,即视角要大些,但差不了太多。例如Nikon coolpix 5700 其CCD的感光面尺寸为8.8×6.6mm,它的镜头的焦距为8.9~71.2mm,则d1=11mm,按第一种换算法,等效焦距为35~280mm,和厂家给出的等效焦距一致。若按第二种换算法,等效焦距为36~290mm,两者差不太多。有些人会说280mm和290mm的镜头差了10mm应该很多了,但用过这种焦距的人都知道,这两种焦距的效果差别非常小。
标准镜头是指焦距大约等于感光面(底片,CCD或CMOS) 的对角线长度的镜头。其“看”(拍摄)对象的视角和人眼的视角(当然不能把人眼的余光也考虑进去)非常相近。对135相机而言,其感光面尺寸为 36×24mm,对角线长度为43mm。因此43mm左右焦距的镜头就是标准镜头,习惯上取50mm左右的镜头为标准镜头。对120中幅相机,其感光面尺寸有三种:45×60mm、60×60mm和90×60mm,因此其标准镜头的焦距范围为75~110mm。焦距小于标准镜头的称广角镜头,而大于标准镜头的称远摄镜头。50mm标准镜头的视角(感光面对角线两端点到镜头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度)为47度,显然广角镜头的视角比标准镜头的大,能拍摄更大的范围,远摄镜头的视角比标准镜头的小,拍摄的范围也小。一个简单的法则就是,焦距越大视角越小,焦距越小视角越大。

关于照相机镜头的焦距、广角、望远的关系

关于照相机镜头的焦距、广角、望远的关系

关于照相机镜头的焦距、广角、望远的关系关于照相机镜头的焦距、广角、望远的关系木头我们平时拍照时会遇到这种现象:要想拍一个几十人的合影照片,或拍一个大型建筑物的时候,有的相机能一下就把选中的画面揽入视窗,而有的相机却怎么也装不下,只有拍摄者往后退;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各种相机的镜头不同所致。

购买数码相机时,除了机型、价格等因素之外,还要考虑镜头的有关参数;有的是想要拍出的照片视野大些,拍出大的场面;有的是想把远处的景物拉近,使影像放大,看得更加清晰些;这都与相机的镜头有关;而镜头的这些性质,是由镜头的焦距所决定的。

现在先来说说镜头的焦距是怎这回事儿。

我们拍照片的时候,景物从镜头进入相机,经过聚焦,把景物影像清晰地显示在胶片上,(对数码相机则是相当于光学相机里的胶片的感光元件),这就是“感光”;经过感光,胶片(或感光元件)就记录了要拍摄的景物影像。

所谓“焦距”,系指镜头的镜片到感光元件的距离,焦距越长,视角越窄,聚焦在感光元件上的影像就越大,就是说,镜头看到的画面很窄(把镜头比作眼睛),但看到的影像却较大,就像把远处的目标拉近了,放大了,就如望远镜的效果,所以,能把远处景物拉近的镜头,又叫“长焦镜头”和“望远镜头”。

相反,焦距越短,镜头的视野就越大(场面大),但看到整个画面中的“目标影像”却很小(注意:不是两者画面大小不同,而是画面中的“目标”大小不同,画面大小是由所设的像素大小决定的)。

大多数相机的镜头是“标准镜头”,就是镜头的视野属于中等,拍出的目标景物也是属于中等大小。

现在也有的相机设计偏于广角或偏于望远,这就是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你要是想拍大场面的话,就选择广角镜头的相机;你要是想把远处目标放大,就选择望远镜头。

当然,相机也可以更换镜头,就是在标准镜头上加上广角镜或望远镜头,以适应自己的拍摄需要,当然不断更换附加镜头,给拍摄者带来不便,于是现在有些高档相机就采用“变焦镜头”,若变焦的范围很大,就完全能够满足拍摄需要。

焦距与视角的换算

焦距与视角的换算

焦距与视角的换算焦距与视角换算焦距视角杂谈原文自:從薄透鏡成像談起:焦距與視角的換算假设各位了解视角的定义、焦长的定义、凸透镜成像原理,以及它们的变化对成像画面有何影响,这里只是单纯的提供视角与焦长的转换原则,简单的说:影响视角的因素,包括焦长及底片(或感光元件)的片幅大小。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常将镜头视为一等效的薄凸透镜,此举可忽略很多光学设计上的细节与考量,但观念方面则是相符的。

这张图片定义了镜心(或称光心)的位置O,焦点的位置F等,其中OF线段即焦距(focal length),而OF线段的延长线称为光轴(optical axis)。

在此例中,光线由左而右穿过镜片。

回忆老师说过,平行光轴的光线将汇聚于镜后焦点,即F的位置,如下图所示:然而,底片(或感光元件)是一个平面,并不是一个点而已。

其中A与B分别表示底片(或感光元件)两个端点在此侧面图的位置。

光线是四面八方而来的,图中的A、B两个位置也会被照顾到:最后,我们整理出底下这张图片,其中CW线段与DZ线段(透镜左方的两条红线)所围出来的角度便是取景范围,即所谓视角(Angel of View)。

公式推演接下来是公式的推演,根据上图:∵CW线段与OX线段平行,且DZ线段与OY线段平行∴「CW线段与DZ线段的夹角」即「OX线段与线段OY」的夹角,亦等于「OA 线段与OB线段」的夹角。

让我们将夹角称为θ,OF长度(焦距)称为f,将AB的长度(片幅)称为L。

■若已知焦距,片幅,欲计算视角:∵tan(θ/2)=(L/2)/f∴θ=2*atan((L/2)/f)■若已知视角,片幅,欲计算焦距:∵tan(θ/2)=(L/2)/f∴f=(L/2)/tan(θ/2)以上公式都是利用已知的两项条件,去计算第三项数据这里补充对L(片幅)的说明,以135相机的片幅为例:虽然可以代入36mm与24mm而分别计算水平视角或垂直视角,但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我们通常以最大视角为准,即代入对焦线长度43.27mm。

8m相机焦距

8m相机焦距

8m相机焦距相机的焦距是指通过调节镜头距离物体的大小和位置来控制图像的清晰度和视角的变化。

在数字相机或摄像机中,焦距通常用毫米(mm)来表示,而在其他相机(例如35mm胶片相机)中,焦距则用千米(cm)来表示。

不同的焦距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角和景深效果,从而影响最终的摄影效果。

焦距与视角焦距直接影响图像的视角。

较短的焦距可以拍摄到更宽广的场景,同时较长的焦距则可以将目标物体放大。

例如,广角镜头通常具有较短的焦距(例如14mm至24mm),适合拍摄广阔的景观或室内场景。

与之相对,望远镜头具有较长的焦距(例如200mm至600mm),适合拍摄远距离的物体,例如体育比赛或野生动物。

焦距与景深焦距还可以影响图像的景深效果。

景深是指图像中始终保持清晰焦点的范围。

较短的焦距(例如24mm到35mm)可以产生较大的景深,即在更大的距离范围内保持清晰焦点。

相比之下,较长的焦距(例如100mm至200mm)将产生较小的景深,可能导致背景模糊或前景物体失焦,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主题上。

焦距与透视焦距还可以影响图像中物体的透视效果。

较短的焦距(例如24mm至35mm)可以使远近物体之间的距离显得更远,给人一种扩大的感觉,这被称为广角透视。

与之相反,较长的焦距(例如100mm至200mm)将缩小远近物体之间的距离,给人一种压缩的感觉,这被称为望远透视。

透视的变化可以为图像增加立体感,并改变观看者对物体之间距离和关系的感知。

对于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来说,了解焦距的作用和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选择适当的焦距,摄影师可以更好地控制拍摄的场景、视角和效果。

无论是拍摄广角风景、远距离的运动活动还是肖像照片,适当选择焦距可以使摄影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不同的焦距选择会产生不同的视角、景深和透视效果,因此摄影师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创意来选择适合的焦距。

总之,焦距是相机镜头的一个重要参数,影响着图像的视角、景深和透视效果。

熟悉并熟练掌握不同焦距的特点和应用,将有助于摄影师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将场景准确地传达给观众。

镜头焦距与成像效果怎么样

镜头焦距与成像效果怎么样

第一章一镜头焦距与成像效果怎么样?(1)焦距与视角成反比:焦距长,视角小;焦距短,视角大。

视角小意味着能远距离摄取较大的影像比率;视角大能近距离摄取范围较广的景物。

(2)焦距与景深成反比: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景深大小涉及纵深景物的影像清晰度,它是摄影中最重要的实践与理论问题。

二镜头有哪些种类?各自的含义是什么?(1)标准镜头:指焦距长度接近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2)广角与超广角镜头:广角与超广角镜头的焦距短于、视角大于标准镜头。

对135相机来说,焦距在30mm左右、视角在70°左右称为广角镜头;焦距在22mm左右、视角在90°左右称为超广角镜头。

“(3)远摄与超远摄镜头:远摄与超远摄镜头的焦距长于、视角小于标准镜头。

对135相机来说,焦距在20mm左右、视角在12°左右的称为远摄镜头;焦距在300mm以上、视角在8°以下的称为超远摄镜头。

(4)鱼眼镜头与反射式镜头:鱼眼镜头似乎是一种极端的超广角镜头,它利用镜头的畸变获取极大的视角,视角在180°左右,因其巨大的视角类似鱼眼视角而名。

反射式镜头又称折反射式镜头,实际上是一种超远摄镜头,外观特征是短而胖,比相同焦距的远摄镜头短一半左右,重量也较轻,因而手持相机拍摄显得灵活、方便。

(5)变焦镜头:焦距有一定变化范围,它的镜头焦距可在较大的幅度内自由调节,起到了若干只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的作用。

(6)微距镜头、透视调整镜头与皮腔镜头:微距镜头又称巨像镜头,是能产生巨像效果的一种镜头。

透视调整镜头又称移轴镜头,是用于调整影像透视效果或景深效果的特殊镜头。

皮腔镜头是指采用软管式皮腔连接135相机的镜头。

(7)柔焦镜头、散焦镜头与变焦距附加镜。

柔焦镜头又称软胶点镜头、柔光镜头,是一种能使影像产生轻度虚化的镜头,主要用于人像摄影与风景摄影。

散焦镜头是一种利用光的散射原理,对前景、背景进行虚化,而焦点中心成像保持清晰的特殊效果镜头。

焦距和视角的关系公式

焦距和视角的关系公式

焦距和视角的关系公式
焦距和视角是摄影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公式。

这个公式可以表示为:焦距 = 画幅宽度÷ (2 × tan(视角÷ 2)),其中“焦距”表示镜头的焦距,即镜头与成像平面之间的距离;“画幅宽度”表示相机成像平面的横向长度;“视角”表示镜头的视
场角,即镜头能够拍摄到的范围。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在选择不同
焦距的镜头时,在保持想要的视角的同时,计算出合适的焦距值。

同时,这个公式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焦距和视角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
摄影中的构图和透视等概念有很大帮助。

焦距与视角的关系

焦距与视角的关系

焦距与视角的关系全画幅相机,所谓全画幅是针对传统135胶卷的尺寸来说的。

传统的照相机胶卷尺寸为35mm,35mm为胶卷的宽度(包括齿孔部分),35mm胶卷的感光面积为36 x 24mm。

换算到数码相机,对角线长度越接近43.2mm的,CCD/CMOS 尺寸越大。

在单反数码相机中,很多都拥有接近35mm胶卷感光的CCD/CMOS尺寸,例如尼康的D100,CCD/CMOS 尺寸面积达到23.7 x 15.6,比起消费级数码相机要大很多,而佳能的EOS-1Ds的CMOS尺寸为36 x 24mm,达到了35mm的面积,所以成像也相对较好。

我们就叫他们是全画幅。

在数码相机性能规格表中用英寸表示并不是CCD的真实尺寸,但可以使用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求得CCD的真实尺寸。

镜头的真实焦距与相当(等效)焦距在数码相机或使用说明书上一般都会列出,而相当于35mm照相机的焦距与真实焦距之比,即为35mm照相机的画幅对角线尺寸与CCD的实际对角线长度比,由此可以方便计算出CCD的真实尺寸。

举例说明,松下LX2(有效像素1020万)轻便数码相机使用1/1.65英寸CCD,镜头的相当焦距为28-112mm,真实焦距为6.3-25.2mm,两者的比例4.44,35mm照相机的画幅尺寸为24x36mm,对角线长43.2mm,43.2/4.44=9.72mm,这就是1/1.65英寸CCD有效对角线长度,换算成画幅横纵比4/3,可求得真实尺寸为7.78x5.83mm。

松下LX2相机CCD有效感光成像面积仅为全幅尺寸的二十分之一,为APS—C画幅尺寸的九分之一。

∙人的自然视角约在 50 度左右。

∙焦距 50 mm 的镜头,视角 = 53 度(就135系统而言),称为标准镜头。

(一说焦距 45 ~ 55mm 或35 ~ 70 mm 为标准镜头)∙焦距<50 mm 的镜头,视角>53 度,大于人的自然视角,观景范围较为宽广,称为广角镜头。

镜头焦距、视角和景深的关系

镜头焦距、视角和景深的关系

镜头焦距、视角和景深的关系1. 镜头焦距是一个固定的物理尺寸,是多少毫米,就是多少毫米,100mm就是100mm,不会变成150mm,不会随着相机的画幅不同而改变;2. 相同焦距的镜头放在不同画幅的相机上,画幅越大,视角越大,画幅越小,视角越小;3. 相同画幅的机身,如果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或者说越深、越长)。

要搞明白这些道理,首先要搞懂基本概念。

【下面先说说焦距、视角和画幅】通俗地说,镜头焦距是指从镜头光心(单片镜头的中心或多片镜头的成像中心)到焦平面的距离。

焦平面是相机里的成像面或感光面。

这个感光面从早期使用的干板式玻璃片式的底板,到后来的软片式的胶片底板,一直发展到现在数码相机所使用的CCD、超级CCD或CMOS等感光器件。

这个成像面的尺寸规格就是我们所说的画幅。

通过上面的定义不难看出,镜头焦距实际上是一段距离长度,而且是一个不会改变的固定长度,是一个物理尺寸。

不论你的105mm镜头放在DX画幅的D300上,还是放在FX全画幅的D3上,这段物理距离都是固定的,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发生改变的只是你的相机焦平面(即CMOS)的大小而已。

这个焦平面越大,视角也越大,也就是说所能容纳的拍摄场景越大,反之视角越小,容纳的场景越小。

换一句话说,同样的拍摄对象,使用同样焦距的镜头,当焦平面是全画幅时,感光面积大,所得到的拍摄对象就更全面一些,如果是DX画幅,感光面积小了,拍摄对象的四周的一部分被剪裁到画面外,因此得到的成像则就更局部一些了。

这是从相同焦距的镜头放在不同画幅相机的角度上说的。

下面我们换一种方法,看看用相同画幅的相机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是什么结果。

如果我们使用相同画幅的相机,不论是D3还是D300,在同样的拍摄距离,用100mm的镜头拍摄之后再用150mm的镜头拍摄。

我们会发现用150mm镜头拍摄时,只能拍到100mm镜头画面中的一部分。

结果和上面使用不同画幅相机一样,视角小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距与视角的关系全画幅相机,所谓全画幅是针对传统135胶卷的尺寸来说的。

传统的照相机胶卷尺寸为35mm,35mm为胶卷的宽度(包括齿孔部分),35mm胶卷的感光面积为36 x 24mm。

换算到数码相机,对角线长度越接近43.2mm的,CCD/CMOS 尺寸越大。

在单反数码相机中,很多都拥有接近35mm胶卷感光的CCD/CMOS尺寸,例如尼康的D100,CCD/CMOS 尺寸面积达到23.7 x 15.6,比起消费级数码相机要大很多,而佳能的EOS-1Ds的CMOS尺寸为36 x 24mm,达到了35mm的面积,所以成像也相对较好。

我们就叫他们是全画幅。

在数码相机性能规格表中用英寸表示并不是CCD的真实尺寸,但可以使用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求得CCD的真实尺寸。

镜头的真实焦距与相当(等效)焦距在数码相机或使用说明书上一般都会列出,而相当于35mm照相机的焦距与真实焦距之比,即为35mm照相机的画幅对角线尺寸与CCD的实际对角线长度比,由此可以方便计算出CCD的真实尺寸。

举例说明,松下LX2(有效像素1020万)轻便数码相机使用1/1.65英寸CCD,镜头的相当焦距为28-112mm,真实焦距为6.3-25.2mm,两者的比例4.44,35mm照相机的画幅尺寸为24x36mm,对角线长43.2mm,43.2/4.44=9.72mm,这就是1/1.65英寸CCD有效对角线长度,换算成画幅横纵比4/3,可求得真实尺寸为7.78x5.83mm。

松下LX2相机CCD有效感光成像面积仅为全幅尺寸的二十分之一,为APS—C画幅尺寸的九分之一。

∙人的自然视角约在 50 度左右。

∙焦距 50 mm 的镜头,视角 = 53 度(就135系统而言),称为标准镜头。

(一说焦距 45 ~ 55mm 或35 ~ 70 mm 为标准镜头)∙焦距<50 mm 的镜头,视角>53 度,大于人的自然视角,观景范围较为宽广,称为广角镜头。

∙焦距>50 mm 的镜头,视角<53 度,小于人的自然视角,可将被摄物拉近,称为长焦镜头。

∙焦距<24 mm 的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将有明显的大量变形,甚至到达扭曲的程度。

(尤其是边缘)∙焦距>200 mm 的长焦镜头,将被摄物拉近的程度颇为可观,一称“大炮”(拍摄时切忌震动)。

∙焦距 = 135 mm 的长焦镜头,拍摄人像时感觉不到鼻子会变大,一称“人像专用镜头”。

焦距是不变的。

但随着画幅的变化,我们的在同样焦距镜头下所看到的视角也发生着变化。

这里画了2张图。

解释一下视角、焦距和感光幅面的关系!本文要点:镜头的焦距是不变的,而随着感光元件幅面的增大可视角度也随之变化,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在标准的35mm胶片上,50mm标准镜头的可视角度约为46度。

在APS-C画幅的数码单反上,可视角度约为31度,而在中画幅的哈苏数码后背上,可视角度就变成大约60度的样子。

我们常说的等效35mm焦距就是从对角线可视角度来定义的。

这并不是说35mm胶片机上的50mm的焦距变成了APS-C画幅的75mm或者变成了中画幅的38mm!而是变成了相当于APS-C画幅75mm焦距的可视角度和中画幅38mm的可视角度而已。

镜头视角:镜头中心点到成像平面对角线两端所形成的夹角就是镜头视角。

OpenGL视角视线与显示的垂直方向所成的角度。

以135片幅规格,部分焦距的视角:焦长(mm)视角(度)12.00121.965718814.00114.182131415.00110.5270374 18.00100.475681720.0094.4932135221.0091.70210518 25.0081.74138908 28.0075.3806496230.0071.5915198331.0069.81841782 35.0063.439966640.0056.8119437643.0053.4139531645.0051.3509264350.0046.7930033455.0042.9426903158.0040.9098299660.0039.6540573170.0034.3472407377.0031.3856331380.0030.2636135785.0028.5583222590.0027.03156212100.0024.41373028135.0018.20811949180.0013.70644967200.0012.3469684300.008.24903628400.00 6.191454161500.00 4.954898587注: (1)135 片幅:大小为36*24mm:等效即为标示。

①Canon: 1Ds、5D系列;②Nikon: D3、D700;③Sony: A900。

(2)APS-H 片幅:大小为27*18mm:等效焦距*1.3。

①Canon: 1D系列;②Leica: M8。

(3)APS-C 片幅:大小为23.6*15.8mm:等效焦距*1.5。

①Nikon: D300、D90、D60;②Pentax: K20D、K200D、K-m;③Sony: A700、A350APS-C 片幅:大小为22.8*14.8mm:等效焦距*1.6。

①Canon: 40D、450D、1000D。

Sigma 片幅:大小为20.7*13.8mm:等效焦距*1.7。

①Sigma: SD14、DP1。

(4)4/3 片幅:大小为18*13.5mm:等效焦距*2。

①Leica: Digilux 3;②Olympus: E-3、E-520、E-420;③Panasonic: G1、L10。

镜头有各自固有的焦距,焦距不同拍摄范围也相应地有很大变化。

变焦镜头也是同样,当变焦到一定焦距时的固定视角与该焦距定焦镜头是相同的。

下面将说明镜头所具有的焦距与视角的关系,同时学习因视角变化所导致的照片效果变化。

视角根据镜头焦距长短变化而同时发生变化。

焦距变长时视角变狭窄(远摄侧),与之相反,当焦距变短时视角变得更宽广(广角侧)。

在实际拍摄时,同时考虑与被摄体的距离因素的话,照片的风格会发生很大变化,但焦距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并未发生改变。

当被摄体与相机的位置一定时,采用远摄区域可以使被摄体放大,而广角区域则使被摄体缩小,这正是由于视角随焦距变化而出现改变所导致的。

图像感应器尺寸所引起的视角变化镜头所具有的固有焦距总是保持不变的,而图像感应器的大小对视角的影响如图所示。

不同图像感应器尺寸下,镜头焦距如下图所示有一个转换倍率(镜头焦距转换系数),与全画幅相机相比,使用APS-H和APS-C尺寸相机时,在相同焦距下的远摄效果更强一些。

全画幅图像感应器镜头焦距35mmAPS-H尺寸图像感应器镜头焦距35mm镜头焦距转换系数,相当于全画幅相机的1.3倍APS-C尺寸图像感应器镜头焦距35mm镜头焦距转换系数,相当于全画幅相机的1.6倍虽然镜头的焦距一定但图像感应器尺寸不同会导致视角变化焦距与视角的相关性因图像成像面(图像感应器)面积大小而发生变化。

不管使用何种相机,只要是采用同一镜头,焦距本身就总是一定的。

但图像感应器尺寸越小,实际视角就会随之变得更加狭窄。

因此,当图像感应器尺寸变小时,为了获得与35mm胶片等同的视角,就需要将镜头向广角范围调节。

相反,在远摄范围时,图像感应器尺寸越小则视角越狭窄,因此它可提高远摄效果。

以视角为中心来考虑其与焦距的关系会因为所使用机身不同而产生很大变化。

因此需要根据图像感应器的尺寸来选择镜头。

根据焦距、视角以及图像感应器尺寸这三者的关系选择镜头数码单反相机根据焦距与图像感应器尺寸确定视角焦距与视角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焦距越偏向广角时视角越宽,采用35mm全画幅相机时,14mm镜头的视角甚至达到了114度。

相反,300mm镜头的视角仅为8度15分,非常狭窄,可对被摄体的一部分进行放大成像。

当图像感应器尺寸变小时,视角自动变窄。

因此,为了获得50mm镜头在35mm全画幅图像感应器条件下所得到的46度视角,APS-C尺寸相机必须使用焦距为33mm左右的镜头。

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时,16mm焦距已经属于超广角镜头的范围了,但在使用APS-C尺寸相机时,焦距将导致1.6倍左右的视角变化,镜头只相当于约为25mm焦距的标准广角镜头。

在远摄一侧,全画幅下300mm焦距的镜头安装于APS-C尺寸相机时,视角相当于480mm的超远摄镜头。

理解了这一关系后,就能够体会到焦距、视角以及图像感应器的不同所带来的差异,能够更好地运用镜头。

市售产品已经有APS-C尺寸相机专用的超广角镜头,可以得到相当于全画幅相机下16mm镜头的广阔视角。

消除了从视角这个方面考虑时可能出现的广角焦距不足现象。

∙■焦距表示从镜头的“主点(第2)”到像方焦平面距离的数值。

单位为mm(毫米),不过以前也曾经使用过cm(厘米)单位。

之所以通常用50mm作为标准镜头,是因为其视野与人的肉眼视野接近。

■APS-C、APS-H现在成为了表示图像感应器尺寸的标记之一。

起源于APS胶片相机,由于与曾经使用的16.7×23.4mm(APS-C)胶片尺寸和16.7×30.2mm (APS-H)胶片尺寸相近,故此得名。

各厂商使用的尺寸均有细微差异,即使同厂商各机型之间也存在大小差异。

∙实际拍摄时焦距与对角线视角的变化注:均以35mm全画幅相机进行拍摄15mm(180°)14mm(114°)35mm(63°)50mm(46°)85mm(28°30')100mm(24°)135mm(18°)200mm(12°)300mm(8°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