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材料成型复习题思考及答案

材料成型复习题思考及答案《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复习思考题第⼀篇铸造1.何谓液态合⾦的充型能⼒?充型能⼒不⾜,铸件易产⽣的主要缺陷有哪些?充型能⼒:液态⾦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尺⼨精确、轮廓清晰铸件的能⼒。
充型能⼒不⾜,会产⽣浇不⾜、冷隔、⽓孔、夹渣等缺陷。
提⾼充型能⼒的⽅法:1)选择凝固温度范围⼩的合⾦;2)适当提⾼浇注温度、充型压⼒;4)合理设计浇注系统结构;4)铸型预热,合理的铸型蓄热系数和铸型发⽓量;5)合理设计铸件结构。
2.影响液态合⾦充型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液态合⾦充型能⼒的主要因素有:流动性、铸型条件、浇注条件和铸件结构等。
3.浇注温度过⾼或过低,对铸件质量有何影响?浇注温度过低,会产⽣浇不⾜、冷隔、⽓孔、夹渣等缺陷。
浇注温度过⾼,液态合⾦的收缩增⼤,吸⽓量增加,氧化严重,容易导致产⽣缩孔、缩松、⽓孔、粘砂、粗晶等缺陷。
可见,浇注温度过⾼或过低,都会产⽣⽓孔。
4.如何实现同时凝固?⽬的是什么?该原则适⽤于何种形状特征的铸件?铸件薄璧部位设置在浇、冒⼝附近,⽽厚璧部位⽤冷铁加快冷却,使各部位的冷却速度趋于⼀致,从⽽实现同时凝固。
⽬的:防⽌热应⼒和变形。
该原则适⽤于壁厚均匀的铸件。
注意:壁厚均匀,并⾮要求壁厚完全相同,⽽是铸件各部位的冷却速度相近。
5.试述产⽣缩孔、缩松的机理。
凝固温度范围⼤的合⾦,其缩孔倾向⼤还是缩松倾向⼤?与铸铁相⽐较,铸钢的缩孔、缩松倾向如何?产⽣缩孔、缩松的机理:物理机制是因为液态收缩量+凝固收缩量>固态收缩量(或写为:体收缩量>线收缩量);⼯艺原因则是由于补缩不⾜。
凝固温度范围⼤的合⾦,其缩松倾向⼤。
与铸铁相⽐较,铸钢的缩孔、缩松倾向⼤。
6.试述冒⼝与冷铁的作⽤。
冒⼝:补缩、排⽓。
冷铁:调整冷却速度。
7.⼀批铸钢棒料(Φ200×L mm )加⼯:(1)沿其轴线,在⼼部钻Φ80mm 棒料长度为L 1; (2)将其车为Φ80mm L2。
试分析L 、L1、L2是否相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0 绪论
1、胶凝材料及水泥的定义与分类
2、玻璃的定义、分类与通性
3、陶瓷的定义与分类
1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原理
1.1 原料及其预处理
1、钙质原料在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陶瓷、玻璃)生产中的作用
2、粘土类原料的三种矿物组成
3、粘土的工艺性质,如粘土可塑性、粘土触变性
4、石英类原料在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陶瓷、玻璃)生产中的作用
5、玻璃澄清剂的定义
6、生产中预烧工业氧化铝的作用
1.2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成及配料计算
一、水泥熟料的组成与配料计算
1、水泥熟料四种熟料矿物的水化特性
2、阿利特、贝利特、才利特定义
3、游离氧化钙的定义与危害
4、石灰饱和系数KH的公式推导过程、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5、硅率、铝率的计算公式与物理意义
6、熟料组成的选择及影响因素
7、影响生料易烧性的因素
二、陶瓷的组成设计及配料计算
1、陶瓷的组成:结晶物质、玻璃态物质、气孔
2、陶瓷配料的四种表示方法
3、确定陶瓷配方应注意的问题
4、根据化学组成计算瓷坯的实验式
三、水泥生料粉磨
1、立式磨的优点
四、陶瓷坯料制备
1、陶瓷坯料的分类及对不同坯料的质量要求
2、喷雾干燥造粒过程的四个影响因素
3、常用于调整陶瓷坯料性能的三种添加剂,以及对添加剂的要求
五、陶瓷坯体成型与干燥
1、陶瓷成型的定义,及选择成型方法的依据
2、逐渐成型、可塑成型与压制成型的定义与原理
3、等静压成型的定义
4、干燥过程的四个阶段。
材料成型工艺学一复习思考题

材料成型工艺学(一)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砂型的紧实度?紧实度对铸件的质量有什么影响?紧实度:也就是砂型的密度。
1)紧实度不足则砂型松软,金属液易渗入型砂的空隙,造成铸件表面粘砂、表面粗糙、砂型的变形或胀大,而且铸件易产生缩松和缩孔。
2)紧实度大则型砂的退让性不好,透气性差,铸件易产生裂纹和气孔等缺陷。
通常用湿型进行大量、成批生产的条件下,液态金属的静压力大多低于1kpa。
因此,一般将湿型的紧实度控制在1.6g/cm3左右是合适的。
2.什么叫粘砂,什么是机械粘砂?什么是化学粘砂?粘砂:是一种铸造缺陷,它表现为铸件部分或整个表面上夹持有型砂或者粘附有一层难于清除的含砂物质。
分为机械粘砂和化学粘砂机械粘砂:是金属液渗入到型砂的孔隙中形成的机械混合物,是一种铸造缺陷。
当金属渗入深度大于砂粒半径时则形成粘砂。
化学粘砂:金属氧化物(主要是氧化铁-FeO)与造型材料相互作用的产物为化学粘砂。
(金属-铸型界面产生的氧化性气氛将导致金属形成氧化物。
)3.什么是气孔?气孔的分类?对铸件质量的影响?气孔:出现在铸件内部或表层,截面形状呈圆形、椭圆形、腰圆形、梨形或针头状,孤立存在和成群分布的孔洞。
形状如针头的气孔称为针孔,一般分散分布在铸件内部或成群分布在铸件表层。
气孔通常与夹杂物和缩松同时存在,是铸件中最常见的而且对铸件性能危害最大的缺陷。
气孔分类:1)卷入气孔:在浇注、充型过程中因气体卷入金属液中而在铸件内形成的气孔。
卷入气孔一般为孤立的大气孔,圆形或者椭圆形,位置不定,一般在铸件的上部。
2)侵入气孔:由型、芯、涂料、芯撑、冷铁产生的气体侵入铸件而形成的气孔。
侵入气孔多呈梨形或椭圆形,位于铸件表层或近表层,尺寸较大,孔壁光滑,表面常有氧化色。
3)反应气孔:由金属液与砂型、砂芯在界面上,或由金属液内部某些成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成群分布的气孔。
反应气孔分内生式和外生式两种。
内生式:金属元素与金属液中化合物或化合物之间反应产生的气孔:[C]+FeO—[Fe]+CO [C]+[O]—CO FeO+C—CO+Fe外生式:金属与型砂、砂芯、冷铁等外部因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形成气泡而产生的气孔。
材料工艺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材料工艺学课后思考题-答案(总3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概述1.什么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如何分类?答: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无机非金属材料品种和名目极其繁多,用途各异。
因此,还没有一个统一而完善的分类方法。
通常把它分为普通的(传统的)和先进的(新型的)无机非金属两大类。
其中传统可分为:水泥,陶瓷,耐火材料,玻璃,搪瓷磨料等。
而新型的有:先进陶瓷,非晶态材料,人工晶体,无机涂层,无机纤维等。
第二章:原料和燃料1.钙质原料主要有那些分类有何品质要求常见钙质原料有石灰石、泥灰岩、白垩、硅灰石。
钙质原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杂质含量对水泥生料粉磨和熟料的煅烧质量都有很大影响。
例如,未消除方镁石膨胀造成的水泥安定性不良,要求熟料中氧化镁的含量小于%,在生产过程中则必须控制石灰石的氧化镁含量小于%。
同样,对石灰石原料中的碱的含量等也有相应的限制。
2.黏土类原料如何分类?按成因可分为两类:1.原生黏土,是母岩风化崩解后在原地残留下来的黏土。
特征:质地较纯,耐火度较高,可塑性较差。
2.次生黏土:由风化、经自然力作用沉积下来的黏土层。
特征:质地不纯,可塑性较好,耐火度较差,呈色3.什么是黏土的可塑性、离子交换性、触变性、膨化性、耐火度和烧结温度范围?可塑性是指黏土与适量水混合后形成的泥团,在外力作用下可塑造乘各种形状而不开裂,当外力去除后,仍能保持该形状不变的性能。
离子交换性是指能够吸附溶液中的异性离子,这些被吸附的离子又可被其他离子所置换,这种性质成为黏土的离子交换性。
触变性是指若此时收到搅拌或者振动,则可使其黏度降低而流动性增加,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又能恢复原来的状态,这种性质成为触变性。
膨化性是指黏土加水后发生体积膨胀的性质称之为膨化性。
材料工艺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材料工艺学课后思考题-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第一章:概述1.什么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如何分类?答: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无机非金属材料品种和名目极其繁多,用途各异。
因此,还没有一个统一而完善的分类方法。
通常把它分为普通的(传统的)和先进的(新型的)无机非金属两大类。
其中传统可分为:水泥,陶瓷,耐火材料,玻璃,搪瓷磨料等。
而新型的有:先进陶瓷,非晶态材料,人工晶体,无机涂层,无机纤维等。
第二章:原料和燃料1.钙质原料主要有那些分类有何品质要求常见钙质原料有石灰石、泥灰岩、白垩、硅灰石。
钙质原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杂质含量对水泥生料粉磨和熟料的煅烧质量都有很大影响。
例如,未消除方镁石膨胀造成的水泥安定性不良,要求熟料中氧化镁的含量小于5.0%,在生产过程中则必须控制石灰石的氧化镁含量小于3.0%。
同样,对石灰石原料中的碱的含量等也有相应的限制。
2.黏土类原料如何分类?按成因可分为两类:1.原生黏土,是母岩风化崩解后在原地残留下来的黏土。
特征:质地较纯,耐火度较高,可塑性较差。
2.次生黏土:由风化、经自然力作用沉积下来的黏土层。
特征:质地不纯,可塑性较好,耐火度较差,呈色3.什么是黏土的可塑性、离子交换性、触变性、膨化性、耐火度和烧结温度范围?可塑性是指黏土与适量水混合后形成的泥团,在外力作用下可塑造乘各种形状而不开裂,当外力去除后,仍能保持该形状不变的性能。
离子交换性是指能够吸附溶液中的异性离子,这些被吸附的离子又可被其他离子所置换,这种性质成为黏土的离子交换性。
触变性是指若此时收到搅拌或者振动,则可使其黏度降低而流动性增加,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又能恢复原来的状态,这种性质成为触变性。
膨化性是指黏土加水后发生体积膨胀的性质称之为膨化性。
《高分子材料成形工艺学》各章复习思考题汇总

绪论1.简述塑料、化学纤维和橡胶的分类和主要品种。
2.简述塑料、化学纤维和橡胶所涉及的主要特异性品质指标名称。
3.简要说明化学纤维的线密度和相对强度概念。
4.简述超细纤维的特点和复合纺丝制造方法。
5.简要说明高分子材料成形基本过程和成形过程中的变化。
6.成形制品时选择材料及其成形工艺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并简要说明。
第一篇高分子成形基础理论第一章高分子材料的成形品质1. 高分子的可挤出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通常如何评价高分子的可挤出性?2. 挤出细流类型有哪些类型?什么类型是正常纺丝的细流类型?如何实现?3. 可纺性与哪些因素相关?如何相关?4. 可纺性理论包括哪两种断裂机理?请简要说明。
5. 什么是模塑性?试画图并说明高分子的最佳模塑区域。
6. 评价模塑性通常采用什么方法?请简要说明方法原理。
7. 聚合物的拉伸曲线有哪三种基本类型?哪两种拉伸曲线具有可延性?如何获得该两种拉伸曲线?8. 什么是可延性?高分子为什么具有可延性?如何评价可延性?9. 可延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10. 试分析高分子成形过程中应如何对待高分子的粘弹性。
11. 试说明高分子成形过程中应如何利用高分子的松弛特性?12. 高分子应变硬化的物理基础是什么?高分子成形中哪些工艺利用了应变硬化?13. 合成纤维的成形中经常采用多级拉伸,试问有什么意义?多级拉伸应如何实施?14. 高分子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表现出什么样的规律?15. 简要说明高分子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关系?16. 为什么非晶聚合物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在玻璃态和高弹态不同?第二章高分子成形流变学基础1. 区别三组概念:①剪切流动和拉伸流动;②稳态流动与非稳态流动;③等温流动与非等温流动。
2. 非牛顿流体有几种类型?分别表现出怎样的流动行为?3. 高分子流体在宽剪切速率范围内为什么往往会出现第一牛顿区、非牛顿区和第二牛顿区三个区域的流变特征?4. 什么是宾汉流体?有什么样的流动特征?为什么表现出那样的流动特征?5. 什么是幂律方程?幂律方程的K 和n 有什么特征?6. 时间依赖性流体有哪两种?它们为什么会出现时间依赖性?7. 测得一种热塑性聚合物熔体在注射成形条件下的流体稠度K=64,n=0.65,该熔体通过直径4mm 、长75mm 圆形等截面喷孔时的体积流率为5×10-5m 3·s -1,试计算管壁处的剪应力、剪切速率和整个圆管中的流速分布函数。
材料工艺学复习题

材料工艺学复习题材料工艺学复习题材料工艺学是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材料的选择、加工和性能等方面。
在工程实践中,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对于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复习材料工艺学,下面将给出一些复习题,帮助大家巩固知识。
1. 什么是材料工艺学?材料工艺学是研究材料的制备、加工和性能等方面的学科。
它包括材料的选择、加工工艺的设计和优化,以及材料性能的测试和评估等内容。
2. 材料的选择是什么意思?材料的选择是指根据产品的需求和使用环境,从各种材料中选择出最适合的材料。
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机械性能、耐久性等因素。
3. 材料的加工工艺有哪些?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锻造、铸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材料和产品需要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以达到所需的形状、尺寸和性能。
4. 什么是热处理?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式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淬火、回火等。
热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5. 为什么要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为了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增加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装饰性。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电镀、喷涂、阳极氧化等。
6. 什么是材料的性能测试?材料的性能测试是通过实验和测试方法来评估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能等。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测试等。
7. 为什么要对材料的性能进行评估?材料的性能评估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材料,确保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评估材料的性能还可以为材料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8. 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对产品有什么影响?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产品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能;合理的加工工艺可以保证产品的尺寸和形状的精度。
9. 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材料需要考虑产品的使用环境、功能要求和经济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比较。
无机材料工艺学习题参考答案

复习与思考一1.材料的定义?材料是能够用以加工有用物质的物质。
2.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和非氧化物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3.无机非金属材料与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区别?⑴一般来说,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化学组成以及化学键上与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明显不同。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化学组成主要为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和非氧化物等物质,其化学键主要为离子键或离子-共价混合键;金属材料的化学组成为单质金属元素或一种金属元素与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其化学键为金属键;有机高分子材料是以 C、H、O 为主要元素和其他元素组成的聚合物其化学键为共价键。
⑵从力学性能上,金属材料有延展性,有机高分子材料有弹性,而大多数无机非金属材料却没有;从电学性能上,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而无机非金属绝大多数是绝缘体;从结构上,金属材料有自由电子而无机非金属材料没有自由电子且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金属材料抗拉强度高,而无机非金属材料抗拉强度低。
(以第一点为主)4.无机非金属的特性?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没有自由电子(石墨除外);高硬度;高熔点;较好的耐化学腐蚀能力;绝大多数是绝缘体;制成薄膜时大多是透明的;一般具有低导热性;大多数情况下变形微笑。
5.为什么金属材料有延展性,有机高分子材料有弹性,而大多数无机非金属材料却没有?金属材料有延展性是因为其含有自由电子,可以移动;有机高分子材料有弹性是因为高分子材料多为链状,可以扭曲;大多数无机非金属材料却没有是因为其化学键主要为离子键或离子 -共价混合键,而共价键有方向性。
6.为什么绝大多数原料都需要破碎?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所用的主要原料,绝大多数是质地坚硬的大块状物料。
为了均化、烘干、配料等工艺过程的需要进行破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1.有一碳钢制支架刚性不足,有人要用热处理强化方法:有人要另选合金钢;有人要改变零件的截面形状来解决。
哪种方法合理?为什么?
2.有一载重汽车载重小于规定载重量板簧即被压成水平状态,但卸货后能恢复原状;另一汽车板簧不超过规定载重量,板簧使用不久,发生变形失去原状。
试分析上述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3.晶体缺陷有那些?对材料性能有哪些影响?
4.凝固和结晶是不是一回事?影响凝固的因素有哪些?
5.仓库内存放的45和T8两种棒材发生了混淆,试提出两种以上的方法来鉴别它们。
6.如果其它条件相同,比较下列条件下铸件晶粒的大小。
(1)金属模浇注与砂模浇注;
(2)高温浇注与低温浇注;
(3)薄铸件与厚铸件。
7.二元合金相图表达了合金的哪些关系?各有哪些实际意义?·
8.二元相图在三相平衡反应过程中,能否应用杠杆定律?为什么?
9.试分析共晶反应、包晶反应和共析反应的异同点。
10、0.01%C、0.45%C、0.8%C、1.2%C和3.0%C的Fe一C合金缓慢冷却到室温时的显微组织示意图。
11、Fe一C合金中的渗碳体有哪五种?它们各是怎样形成的?形态特点?它们在Fe一C合金中的最大量可达多少(%)?
12.什么是合金钢?与碳钢相比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合金钢的热处理变形小?为什么合金工具钢的耐磨性、热硬性比碳钢高?
13.指出共析钢“C”曲线和冷却曲线图中各点处的组织。
14.“马氏体硬而脆”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15.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有哪些?
16.对一批45钢零件进行热处理,不慎将淬火件与调质件弄混,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将它们区分开?为什么?
17.用20钢进行表面淬火和用45钢进行渗碳处理是否合适,为什么?
18.分析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大于Vk时,则冷却速度越快,冷却后钢的硬度越高;
(2)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越高,淬火后的硬度也越高;
(3)本质细晶粒钢加热后的实际晶粒一定比本质粗晶粒钢的细。
(4)同一钢材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总是水冷比油冷的淬透性好;小件比大件的淬透性好。
19.现有低碳钢齿轮和中碳钢齿轮各一只,为了使齿轮表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问各应怎样热处理?
20.钢经表面淬火或经渗碳热处理后,表层或渗碳层的应力是拉应力还是压应力?为什么?对零件的性能有何影响?
21.用45钢制造机床齿轮,其工艺路线为:锻造—正火—粗加工一调质一精加工—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一低温回火—磨加工。
说明各热处理工序的目的及使用状态下的组织。
22.钢中常存的杂质有哪些?硫、磷对钢的性能有哪些有害和有利影响?
23.常的合金元素有哪些?其中非碳化物形成元素有一一一:碳化物形成元素有一一一;扩大A区元素有——;缩小A区元素在一一。
24.试比较20CrMnTi与T12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
25.判断下列材料的种类、成分、常用热处理方法及用途举例:
Q235、20、45、T12A、16Mn、40Cr、20CrMnTi、4Crl3、GCrl5、60Si2Mn、QT600-3、YT15、YG6、38CrMoAi、9SiCr、HT200,Wl8Cr4V、CrwMn、ICrl8Ni9Ti、ZGMn13、ZL110、H65、ZSnSb11Cu6。
26.材料库中存有:42CrMo、GCr15、T13、45。
现要制作锉刀、机床齿轮、连杆螺栓、滚动轴承,试选用材料,并说明应采用何种热处理方法及使用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7.有一Q215材料制支架刚度不足,有人要用热处理强化方法:有人要另选合金钢;有人要改变零件的截面形状来解决。
哪种方法合理?为什么?
28.指出下列碳钢的预备热处理。
碳钢号为20、40、60、65、T8、T10、T12。
29.对一批45钢零件进行热处理,不慎将退火件与正火件弄混,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将它们区分开?为什么?
30.铝合金可以像钢一样进行马氏体相变强化吗?可以通过渗碳、氮化方式表面强化吗?为什么?
31.名词解释:
珠光体(P)、马氏体、组织、相、相图、合金、铁素体、固溶体、化学热处理、石墨化、淬透性、过冷、调质、正火、变质处理、淬火、水韧处理、渗碳、氰化、
位错、淬硬性。
31.某二元合金的相图为匀晶相图,试问此合金能否通过淬火进行强化,为什么?
32.为了改善切削加工性为什么高碳钢要采用退火、而低碳钢要采用正火?
33.滑动轴承的组织要求是什么?
34.钢在加热过程中有哪些缺陷?
35.消除枝晶偏析的热处理方法是什么?,而降低硬度的热处理方法什么?
36.灰口铸铁溶化出炉时往铁水中加入小颗粒硅铁合金即加入人工晶核,其目
的是什么?
37.获得细晶粒有哪些好处和方法?
38.回火的种类有哪些、分别的到何种组织?
39.简述渗碳体的性能特点及对铁碳合金的性能有何影响?
40.什么是相?什么是组织?有何区别与联系?
41.淬火后回火的作用是什么?
42、碳钢在锻造温度范围内变形时是否有加工硬化,为什么?
43、渗碳体有哪5种?
44、试分析共晶相图中共晶、亚共晶、过共晶的结晶过程。
45、铸铁的种类有哪几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46、已知如下材料,ZGMn13、16Mn、45、20CrMnTi、
GCr15,TI2,W18Cr4V2,YT15,65Mn,QT600-3请将材料填入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