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7 澳大利亚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8.7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7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7课《澳大利亚》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动物种类、经济产业和文化特色,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大洲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课文和参与讨论等方式,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动物种类、经济产业和文化特色,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课文和参与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内容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动物种类、经济产业和文化特色。
2.难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动物种类的分布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景观、动物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理解。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澳大利亚的自然景观、动物图片等教学素材。
2.准备澳大利亚的相关地图,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和分析。
3.准备澳大利亚的相关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澳大利亚的自然景观、动物图片等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澳大利亚的学习兴趣。
湘教版地理七下8.7《澳大利亚》 教案设计

澳大利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人口和城市分布。
2.了解澳大利亚对比明显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动植物和自然景观。
3. 掌握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4.通过阅读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图,能够对图中信息进行总结。
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布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对人口、城市、动植物资源的影响2.教学难点:通过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澳大利亚动植物的有关资料板书设计:一、古老的动植物“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二、唯一的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三、主要城市和人口的分布四、气候特征五、地形特征六、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今天我们跟随一些古老的而特有的物种去认识这个国家课件展示袋鼠、考拉、鸭嘴兽、鸸鹋的图片问题:为什么说他们是古老的解答:从哺乳动物的进化规律来看,有袋类出现的比较早,没有胎盘,是进化不完全的哺乳动物,所以说是古老的,这些古老的物种都来自澳大利亚板书课题:《澳大利亚》展示关于澳大利亚的动植物资源统计资料板书一、古老的动植物“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问题: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古老的动物呢?学生活动:从大陆漂移说来解释结论:长期孤立,环境单一,没有大型的食肉动物,进化缓慢,物种古老学生活动:指认孤立的澳大利亚大陆板书:二、唯一的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提问:1、能否把大陆改成大洲?2、这块大陆所属的大洲学生活动:1、区分大洲和大陆的概念,不能改成独占大洲2、这块大陆属于大洋洲,该国领土范围还包括塔斯马尼亚岛知识延伸、学生活动:该大陆的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承接:因为孤立,最初英国殖民者把这块陆地作为流放罪犯使用,后来随着大量自由民的加入,使最初登陆的东海岸人口迅速增长,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悉尼板书:三、主要城市和人口1、最大城市-----悉尼2、课件展示两国国旗,体现两国传统关系3、澳大利亚人口信息:⑴90﹪为白种人,大多是英国移民的后裔⑵通用语言为英语4、其他主要城市:堪培拉(首都)、墨尔本学生活动:从课件展示的人口密度图得出人口主要分布范围是东南沿海地带板书: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承接:从学习经验得知,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于自然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板书:四、气候特征展示:澳大利亚的气候图学生活动:查找穿过澳大利亚的特殊纬线问题:从这些特殊纬线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结论:(1)、赤道,赤道以南,南半球,和北半球季节相反(2)、南回归线,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学生活动:观察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有哪些气候类型的分布,并熟悉这些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结论:东南沿海气候温暖舒适,是为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的主要原因学生活动:观察该国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结论:呈半环状分布板书:1、气候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2、呈半环状分布承接:自然环境除了气候特征,还有地形特征板书:五、地形特征1、三大地形区学生活动: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墨累河的发源地和流向教师阐述:东部大分水岭,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所以发源于大分水岭的墨累河向西流入印度洋拓展延伸:课件展示美国高低高三大纵列地形剖面图和该国剖面图比较,得出其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学生活动:阅读大自流盆地的文字介绍教师简介:世界最大的自流盆地,课件展示其受地形影响的成因,其为该国的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承接:最初英国的殖民者随船从西班牙带来了20多只绵羊,没想到澳大利亚草原多,污染少,天敌少,适合羊的生长,使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养绵羊数量和产羊毛最多的国家板书:六、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1、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手持麦穗的国家”2、工矿业“坐在矿车里的国家”3服务业七、自习词条:1、艾尔斯巨石2、大堡礁八、随堂练习详见课件九、课后练习:填充图册36/37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7《澳大利亚》教案

澳大利亚导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水文、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条件;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规律;了解“坐在矿车上”和“骑在羊背上”的含义。
2.通过阅读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图,农牧业分布图,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澳大利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的道理,加强对学生的人地观教育。
重点1.从地形和气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
2.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难点1.澳大利亚多特有古生物的原因分析。
2.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导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我的反思教学设计课时安排 2课时板书设计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1.世界第一“羊”业大国2.发达的农牧业生产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1.丰富的矿产资源2.迅速发展的服务业3.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视频播放录像:袋鼠。
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动物?是哪个国家特有的吗?生: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袋鼠。
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澳大利亚.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引导读图: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并闪烁澳大利亚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其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2)海陆位置(3)纬度位置生:(略)。
第17周至18周2课时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师: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是一个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澳大利亚大陆分布着丰富的古老生物物种。
(播放“澳大利亚动物园”视频资料)其中有:腹部有口袋以保存幼兽的大袋鼠;形似驼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憨实可爱的考拉等等。
七年级地理下册《 8.7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7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7澳大利亚》一课,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大洲和国家的基本概念等知识。
但对于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了解还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澳大利亚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地球仪等工具,观察、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地球仪等工具,观察、分析、归纳澳大利亚的地理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以及人类活动。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澳大利亚地理案例,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澳大利亚的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问题。
3.准备好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七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七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七节《澳大利亚》介绍了澳大利亚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资源、经济、文化和历史等方面。
本节内容是对澳大利亚的全面介绍,使学生对澳大利亚有更全面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大洲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大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对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澳大利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资源、经济、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全球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资源、经济、文化和历史。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气候、资源和文化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教学问题,准备好案例。
3.准备好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澳大利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地球仪等工具,展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资源等,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澳大利亚的资源、经济和文化特点。
8.7 澳大利亚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8.7 澳大利亚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读图、作图等手段,使学生知道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主要城市。
2、通过读图(地形图),使学生明确澳大利亚的地势特点,和北美洲对比,知道澳大利亚东西排列的三大地形区的分布。
3、通过读图,了解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理解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
并根据纬度位置分析澳大利亚主要的气候类型。
4.通过阅读景观图,识别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分析这些动物唯独存在于澳大利亚的原因。
5.通过读图,理解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以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地图、景观图和示意图,进行详细和有深度的探究,使主要知识点都能够落实到地图上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澳大利亚渡头动物存在的原因作出解释,初步树立生物物种演化方面的科学观念重难点:理解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谈到澳大利亚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2000年的奥运会曾在这个国家举行。
而且现在又有许多的人到澳大利亚留学,所以同学们应该对澳大利亚多少有些了解。
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知道学生观察图8-62并回答问题1、澳大利亚是由哪几部分组成?频临哪些海域?它是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一些岛屿组成。
东频临太平洋,西南频临印度洋。
2、观察地图,我们会发现澳大利亚大陆上只有一个国家,这一点与其它大陆不同,也就是说,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
3、能从这幅地图上准确的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主要城市悉尼、墨尔本的位置吗?讨论:澳大利亚的语言为什么使用英语的原因。
4、学生阅读“澳大利亚地形分布图”(1)在图上找出大风水岭、澳大利亚大盆地、西部高原、墨累河、大堡礁、大沙沙漠、维多利亚大沙漠(2)描述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归纳: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起伏和缓,自西向东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7 澳大利亚 优质教案

澳大利亚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广人稀的国家;(二)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与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关系,以及气候对人口分布、植被、农牧业发展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农牧业发展与自然条件关系的分析能力和比较法的运用。
通过读图、填图、讨论分析等手段,使学生记住澳大利亚领土组成、地形特征,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自然条件的基本特征,现代化的工矿业与农牧业(二)教学难点人口分布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第1课时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八、教学步骤(一)复习提问:(二)新课导入:录像片《古老的动物》:袋鼠、鸭嘴兽、鸸鹋等动物的生活情景。
问:这些古老的动物生活在哪个国家呢?澳大利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国家。
【板书】第七节澳大利亚(三)学习新课一、板书:“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设置悬念:澳大利亚盛产羊和羊毛,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
然而①澳大利亚是从何时开始发展养羊业?②又是谁最先把羊这种澳大利亚大陆原本没有的动物引入这块乐土的?板书:发展历史学生活动:学生朗读课本76页阅读材料澳大利亚的养羊业,解答以上问题并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
过渡:从阅读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养羊业之所以在澳大利亚得到迅速发展,是得益于这里的自然条件适于绵羊的生长和繁殖。
那我们来了解一下当地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条件?二、板书:自然条件电脑展示:课本75页图8.38澳大利亚的地形学生活动:①学生先在课本图8.38上找大分水岭、墨累河、澳大利亚大盆地和北艾尔湖,然后叫四名同学上讲台在投影上分别指认以上地理事物。
②引导读图:让学生根据图例(陆高海深表)阅读图中颜色的变化,来了解澳大利亚地形特点。
学生回答:澳大利亚地形东部、中部、西部各异,东部是海拔较高的大分水岭,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西部是海拔不足1000米的广阔的低高原。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7《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7《澳大利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7《澳大利亚》是关于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上主要大洲的位置、特点等知识。
但对于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补充和丰富。
同时,学生对于遥远的国家总是充满好奇,因此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较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等方面的知识,认识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等图片,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等实例,使学生掌握澳大利亚的地理情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等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澳大利亚的地图,供学生观察和学习。
3.准备与澳大利亚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等,引导学生关注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点。
同时,简要介绍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情况,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大利亚【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作图等手段,使学生知道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主要城市。
2.通过读图(地形图),使学生明确澳大利亚的地势特点,和北美洲对比,知道澳大利亚东西排列的三大地形区的分布。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通过读图,了解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理解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
并根据纬度位置分析澳大利亚主要的气候类型。
21·世纪*教育网4.通过阅读景观图,识别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分析这些动物唯独存在于澳大利亚的原因。
5.通过读图,理解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以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6.了解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别称的由来。
教学重难点理解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南半球蔚蓝的海水中有一个金锁形状的大陆,它的名字就叫做澳大利亚。
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个国家,看一看它有何魅力![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国旗”[提问] 你们曾经见过这样的一面国旗吗?知道它属于那个国家的吗?[学生] 澳大利亚[讲述] 谈到澳大利亚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2000年的奥运会曾在这个国家举行。
而且现在又有许多的人到澳大利亚留学,所以同学们应该对澳大利亚多少有些了解。
下面就请在座的同学谈谈你所了解的澳大利亚。
[学生]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承转]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点评。
看来,同学们知道有关澳大利亚的东西确实不少,我想通过下面的学习你会更加了解澳大利亚。
二、讲授新课拥有一个大陆[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轮廓图[提问] 澳大利亚是由哪几部分组成?濒临哪些海域?[学生] 它是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一些岛屿组成。
东濒临太平洋,西南濒临印度洋。
[提问] 仔细观察,说一说澳大利亚大部分位于赤道的什么方向?它属于那个半球?[学生] 澳大利亚位于赤道以南,大致位于南纬10º——南纬40º,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是南半球的国家。
[做一做] 1.你能将澳大利亚的轮廓在已有的经纬网上画出来吗?2.请在已做好的澳大利亚轮廓图上标注: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太平洋、印度洋。
[小结]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点评。
[投影] 展示“澳大利亚”轮廓图[讲述] 观察地图,我们会发现澳大利亚大陆上只有一个国家,这一点与其它大陆不同,也就是说,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
[承转] 澳大利亚的国土总面积约有774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
[提问] 你能回答出国土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吗?[学生]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
[投影] 展示图表“国土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名城及其国土面积”[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人口与城市分布”图[讲述]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大,但人口密度仅为2.4人/平方千米,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且人口分布极不均匀。
[提问] 读图,你会发现澳大利亚人口多集中于哪一地区?由于那里的人口集中,因此何种聚落多分布于此?[学生] 人口多分布于东南沿海,故城市多分布于此。
[讲述] 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主要城市悉尼、墨尔本都分布在这里。
[投影] 展示一幅空白的“澳大利亚政区”图[试一试]1.你能从这幅地图上准确的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主要城市悉尼、墨尔本的位置吗?2.你能说说你所认识的城市堪培拉、悉尼、墨尔本吗?3.澳大利亚的语言为什么使用英语的原因。
[承转] 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多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他们的分布与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有关系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低平的地形[投影] 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分布图”[提问] 读图,在澳大利亚东部有一列南北走向的山脉,请你说出它的名称?[学生] 大分水岭[讲述] 根据高度表可以看出,它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上,较高处可达1000米。
[提问] 在此山西部发源了一条河,名称是什么?[学生] 墨累河[归纳] 墨累河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它自东部向西南流淌,最终注入印度洋。
[提问] 澳大利亚中部是什么地形?海拔多少?[学生] 澳大利亚盆地(大自流盆地),海拔不足200米。
[归纳] 大自流盆地内部较为平坦,其中一处湖泊叫艾尔湖,是澳大利亚最低处,湖面海拔低于海平面16米,盆地内河流很少,仅有的几条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但是地下水却很丰富。
在中部平原地势低洼处凿井,地下水可自动流出地面,叫自流井,因此人们把这里叫做大自流盆地。
但是,这里的自流井水盐度、水温较高,不宜直接用来灌溉农田,也不适宜人类饮用,一般去用需要先通过明沟降温,从能供牲畜饮用。
——这对本地发展畜牧业很有利。
[投影] 展示图片“自流井结构示意图”,并演示地下水自动流出地面的过程。
帮助学生认识一下自流井的形成原因。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地形图”[提问] 澳大利亚西部是什么地形?海拔在什么范围之内?[学生] 广阔低矮的高原,平均海拔在200——500米,面积广大,占了全国面积的一半。
[提问] 经过分析,你能总结出澳大利亚的地形分布有何特点吗[学生] 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稍加讨论,后总结回答。
[归纳] 澳大利亚地势东、西两边高(东边略高),中间低,且东西方向并列分布。
[投影] 展示图片“艾尔斯巨石”、“大堡礁”。
让学生稍作休息,领略一下澳大利亚的独特风景。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地形图”[提问] 仔细观察,澳大利亚西部高原有何地貌?[学生] 沙漠广布[承转] 这里形成面积如此辽阔的大沙漠,是与这里的气候有密切联系的。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图”[提问] 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气候类型?[学生] 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归纳] 在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气候比较干旱。
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分布着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因此这部分地区的气候偏于湿润。
[承转] 通过对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的学习,我们应该能很好的解释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分布与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的关系了吧?[学生] 回答略(此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小结] 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于东南部沿海的原因是:那里属于温带和亚热带温暖湿润的草原和森林地带,气候适宜,港口优良,交通便利,,经济比较发达。
古老的动物[投影] 展示图片“袋鼠”、“树袋熊”、“鸭嘴兽”、“鸸鹋”、“针鼹”……并做一定的文字说明。
[提问] 你们曾见过这些动物吗?你们知道他们存在于那个国家吗?[学生] 见过[提问] 同学们在《生物学》课上已经了解了袋鼠、树袋熊都属于有袋类哺乳动物;鸭嘴兽、针鼹属于卵生哺乳动物,他们在哺乳动物里都是比较低等的动物,这些动物是澳大利亚独有的。
你们能说出这其中的原因来吗?[学生] 分小组讨论,组长报告讨论结果。
[小结] 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的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中。
长期以来,这里的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的演化十分缓慢,所以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物种。
[读一读] 文字材料:澳大利亚袋鼠。
(说明:将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和生物科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体现地理与生物之间的联系。
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学好每一课都是必要的,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讲述] 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发展较早。
二战前,主要以农牧产品为主,特别是以出口小麦和羊毛著名世界。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小麦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因为澳大利亚的绵羊特别多,羊毛产量和出口量约占世界第一位,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的绵羊交易”。
[想一想]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为什么它的养羊业会如此发达呢?它在自然条件上有哪些有利的方面?[学生] 小组讨论,派代表总结讨论结果,向全班汇告。
[归纳] 澳大利亚气候比较热,草原面积广大,大自流盆地提供水源。
所以澳大利亚的养羊业会如此的发达。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的美利奴绵羊”[讲述] 澳大利亚的美利奴绵羊不仅毛长,毛质好,而且产量也高。
澳大利亚有一首民歌《剪羊毛》就是来歌唱美利奴绵羊的。
[提问] 是否有同学会唱着首歌呢?你能现场表演一下吗?[学生] 略[承转] 以前一直讲澳大利亚是一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现在看来还得填一句“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因为进来发现在澳大利亚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由于本国消费有限,所以大量出口。
目前澳大利亚的矿产品出口已超过农畜产品出口,成为外汇主要来源。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主要矿产分布图”[提问] 你们知道澳大利亚那种矿产资源最出名吗?[学生] 煤、铁、铝土矿……[讲述] 澳大利亚矿产丰富,矿产主要有煤、铁、石油、锰、镍、铝土、铜、铅、锌、金和多种稀有金属,因此,又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美称。
在澳大利亚众多的矿产资源中以煤和铁最为主要,尤其是铁。
澳大利亚的铁矿含铁量高,储量也大,且容易开采。
所以一直以来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日本和中国等国,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
比如,上海宝钢所用的铁矿石就是从澳大利亚运进来的。
现在,中澳建设的铁矿已经投产。
预计,向中国出口的铁矿石将逐步增多。
(说明:澳大利亚的经济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教师有必要在学生的理解过程中作一定的解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小结以上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通过学习,我想同学们已经对澳大利亚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下面我想考一下大家对澳大利亚的新认识,请每一位同学准备一下,争取用一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澳大利亚。
(每组一位,共四位,评出优胜)(发言结束,指出不足,稍加点评)[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
运用探究模式教学,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独立归纳结论、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注意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