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的地理分布与成因类型

合集下载

湖泊的类型和成因

湖泊的类型和成因

湖泊的类型和成因
湖泊是森林、草原、荒野中罕有的奇妙自然美景。

此外,湖泊也是最受人类欢迎的水体,因为它们拥有各种有益物种和漂亮的水体景观。

植物和昆虫可能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种类,而水体也能帮助净化空气、抵消温室气体和增加有价值的食物供给。

一般来说,湖泊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坐落地下湖、洼地湖、山段湖和受冰川活动影响的湖泊。

他们的形成有多种众多的原因,其中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下面我们将对湖泊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进行详细的讨论。

1.地下湖:地下湖一般形成于活动断裂带中,当岩石破碎并滤清,水便可以从裂缝中流出深入到一个重力洼地,形成洼地湖。

地下湖也有可能是在山洼地中形成,当湖水在段山及山沟中部流淌而形成。

2.洼地湖:洼地湖内有很深的洼地,而洼地湖流量比较小。

他们一般形成于地表洼地内,由其自身重力而成,他们会因时而变化。

有时下雨时,水流不畅,洼地湖会由地表上形成;有时下雨会转变成从受控制性湖泊流入海洋。

3.山段湖:此类湖泊多半形成于较久的火山活动中,主要是由火山灰和芽孢砂砾形成的山段湖,他们成为天然的湖泊,随着时间的变化湖水量也会变化。

4.冰川湖:最后一种湖泊就是冰川湖,他们主要形成于冰川活动影响下,也是冰川退缩所致,这类湖泊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总体上会有一个稳定的状态。

综上所述,上述湖泊的形成都是由于自然的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所造成的,并且随着环境变化,湖泊的形成会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尊重自然,维护湖泊的生态平衡,以维护湖泊的完整。

常见湖泊及成因47340

常见湖泊及成因47340
1、北亚湖群:多冰蚀湖、沼泽湖及构造湖 贝加尔湖:
世界第一深湖和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 构造湖:地层断裂陷落而成。
A
4
贝加尔湖
A
5
一、常见湖泊及成因
2、中亚湖群:多为海迹湖 里海: 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内流湖) 海迹湖(地质时期曾与黑海及地中海相通) 咸海: 中亚最大湖泊(咸水湖、内流湖) 海迹湖
A
10
一、常见湖泊及成因
5、西亚湖群(亚美尼亚高原、安娜托利亚 高原和伊朗高原上的湖泊)
多构造湖和堰塞湖(河流被火山熔岩阻 塞而成) 死海: 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 世界湖面最低和含盐量最高的内陆湖泊 构造湖(东非大裂谷的延伸)
A
11
死海
A
12
一、常见湖泊及成因
(二)、欧洲湖泊 欧洲是小湖众多的大陆,多冰川作用形
自然地理专题
常见湖泊及成因
A
1
常见湖泊及成因
了解并识记世界著名湖泊及其成因 记忆湖泊的作用 通过图解能够判断内、外流湖泊
A
2
一、常见湖泊及成因
湖泊按成因可分为:构造湖、断层湖、堰 塞湖、河迹湖、海迹湖、岩溶湖、冰川湖、 火口湖等。
A
3
一、常见湖泊及成因
(一)、亚洲湖泊 数量上仅次于欧洲和北美洲
A
6
里海、咸海
A
7
里海、
咸海
A
8
一、常见湖泊及成因
3、青藏高原湖群: 世界最大高原湖群,强烈的构造运动和
冰川作用是湖泊形成的主要因素。 青海湖:
我国第一大湖泊及咸水湖、内流湖 构造湖:断层陷落而成
A
9
一、常见湖泊及成因
4、成江中下游湖群 包括洞庭湖、鄱阳湖等,多河迹湖、海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湖泊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湖泊
特征:岸线曲折、水深较浅、泥沙多
15 o 2 f2
图为长江荆江河段天鹅洲故道简图,表为天鹅洲故道湖底沉积物特征随深度变化情况表。 1972年前后
(1)根据沉积物特点推断天鹅洲完成裁弯取直的大致年份,并说明判断理 阶由段。一,沉积物颗粒粗,水流速度快,沉积速率慢,河流弯曲度不高;
阶段二,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流速下降,沉积速率较快,河流弯曲程度增大;
影响湖水盐度的因素???
①周期性的年变化:主要取决于湖水的补给 方式。 ②非周期性的变化:往往是因风力、气压、 暴雨等造成的。此外,由于地壳变动、湖口 河床下切和灌溉发电等人类活动也可使水位 发生较大变化。 ③与湖泊底部地形的关系:湖盆底部地形平 坦,湖水较浅的,水位变化大;湖水深,地 形坡度大的,水位变化小。
构造湖特征 ①多沿构造线发育,或沿 断裂带分布,呈长条形; ②湖岸陡峭,周边地形起 伏大,常有高大山脉; ③湖水较深,面积较大。
都属于断陷湖。
3 o2 f2
1、按湖盆成因划分
若已经在形成火口湖的基础上火山又一次进行喷发, 并且在原火口湖中间出现凸起的火山口,这种湖泊被
(2)火山湖:由火山作用形成的凹地中蓄称水为火所口成原,湖形。态繁多。
(2)指出荆江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荆江段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南北支流汇入多,汇水速度快;
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且荆江段河道弯 曲,排水不畅
19 o 2 f2
1、按湖盆成因划分
(7)堰塞湖(“堰”指的是挡水的建筑物,“塞”是堵住的意思)
堰塞湖的本质就是堆积物堵住了河水的去路,
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 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 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

北美五大湖

北美五大湖

苏必利尔湖
面积最大
休伦湖
密歇根湖
伊利湖
安大略湖
五大湖景观
苏 必 利 尔 湖
湖中主要岛屿有罗亚尔岛(美国国家公园之一)、 阿波斯特尔群岛、米奇皮科滕岛和圣伊尼亚斯岛。 沿湖多林地,风景秀丽,人口稀少。苏必利尔湖 水质清澈,湖面多风浪,湖区冬寒夏凉。季节性 渔猎和旅游为当地娱乐业主要项目。
休伦湖
东北部多岛屿。尤其是马尼图林岛,是世界上最 大的湖中之湖。湖岸有沙滩,砾石滩,悬崖绝壁 ,风景优美,是休养旅游胜地。湖区主要经济活 动有伐木业和渔业。
密歇根湖
密歇根湖的西岸与东岸的 北端是岩石构成的,而南 岸与东岸的大部分地区则 是由沙滩与沙丘所组成。 部分的原因是风势主要是 从西向东方吹拂,也导致 东岸在冬季时将会累积浓 重的一层降雪。
密歇根湖
沿湖岸边有湖波冲蚀而成的悬崖,东南岸多有沙 丘,尤以印第安纳国家湖滨区和州立公园的沙丘 最为著名。湖区气候温和,大部分湖岸为避暑地。
成因
•一般湖泊形成条件:陆地表面有洼地,即湖盆 湖盆中有一定积蓄的水体 •五大湖群是始于约100万年前冰川活动的最终产物 现在的五大湖是更新世后期该地区陆续形成许多湖泊的 最后阶段。
成因
成因类型:冰川湖
形成原因:冰川刨蚀 冰川来源:阿巴拉契亚山脉北部和 拉布拉多高原北部
过程:原为谷地构造,四周为终碛丘。
制作者:李梦琦、孔佳羚
目录
概况 地理分布 地学成因245660 平方公里,是 世界上最大的 淡水区域。也 是最大的淡水 湖群。她的形 成至今已有大 约1.2亿年的历 史。
北美五大湖群位于,在 加拿大和美国交界处; 大约W77°~W92°, N40°~N50°处
岛屿集中在湖的西端,以加拿大的皮利岛为最大。 西北岸有皮利角国家公园(加拿大)。主要港口有美 国的克利夫兰、阿什塔比拉等。

世界地理中的主要湖泊

世界地理中的主要湖泊

世界湖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水资源:湖泊是 重要的水资源来 源,为人类提供 饮用水、灌溉用 水和工业用水
渔业资源:湖泊 是鱼类和其他水 生生物的栖息地, 为人类提供丰富 的渔业资源
旅游观光:湖泊 是重要的旅游胜 地,为人类提供 休闲、观光和度 假的机会
环境保护:湖泊 在调节气候、净 化空气、保护生 物多样性等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美洲:亚马逊河、巴拉 圭河等
欧洲:贝加尔湖、伏尔加 河等
亚洲:贝加尔湖、长江、 黄河等
非洲:维多利亚湖、尼罗 河等
大洋洲:大堡礁、珊瑚海 等
世界湖泊的类型
淡水湖:湖水主要来自降水和河流,如北美的五大湖 咸水湖:湖水主要来自海水或地下水,如死海 冰川湖:由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如瑞士的日内瓦湖 火山湖: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湖泊,如印尼的多巴湖 喀斯特湖:由石灰岩溶蚀形成的湖泊,如中国的桂林山水 风成湖: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湖泊,如非洲的乍得湖
03
世界主要湖泊介绍
贝加尔湖
位置:位于俄罗 斯西伯利亚地区
面积:世界上最 大的淡水湖,占 全球淡水资源的 20%
深度:最深处达 1637米,平均 深度744.4米
生态:拥有丰富 的生物多样性, 包括各种鱼类、 鸟类和哺乳动物
苏必利尔湖
位置:美国和加 拿大交界处
面积:世界上最 大的淡水湖
深度:平均深度 147米,最大深 度406米
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后形 成的火山口湖
冰川作用:冰川侵蚀、堆 积形成的冰川湖
河流作用:河流改道、泛 滥、沉积形成的河流湖
人为因素:人工开挖、筑 坝形成的人工湖
05
世界湖泊对人类的影响
世界湖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提供水源:湖泊 是重要的水源地, 为人类提供饮用 水和灌溉用水

湖泊的成因及分类

湖泊的成因及分类

湖泊的大体湖泊是由陆地上凹地积水形成的,它水域比较宽广,而且换流迟缓。

在地壳结构运动、冰川作用、河流冲淤等地质作用下,地表形成很多凹地,积水成湖.湖泊与河流不一样,它的换流异样迟缓,又不一样于海,因为它与大洋不发生直接联系。

在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下.湖泊的湖盆、湖水和水中物质互相作用,互相限制,使湖泊不停演变。

比方按湖水排泄条件格外流湖和内地湖。

按湖盆成因湖泊可分为结构湖、火口湖和冰川湖、堰塞湖等。

按湖泊热情况分热带湖、温带湖、寒带湖。

按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分富营养湖、中营养湖和贫营养湖。

按湖水的含盐度分淡水湖,含盐度在0.1%以下;微咸水湖,含盐度在。

0.1%-2.47%之间;咸水湖,含盐度在2.44%一3.5%之间,盐水湖,含盐度大于3.5%。

中国的湖泊简介中国湖泊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

因为地壳运动惹起的地壳断陷、拗陷、沉陷所形成的结构盆地,经潴水而成为湖泊,往常称为结构湖。

结构湖在中国的散布很广,一些大中型湖泊多属于这一种类。

因为火山喷发,喷火口积水成湖,称为火山口湖,或因火山喷发的熔岩壅塞河床,抬高水位而成的湖泊,称为火山堰塞湖,此类湖泊在中国东北地域散布许多。

因为冰川的挖蚀作用和冰砾泥的聚积拥塞作用而形成的湖泊,称为冰川湖,主要散布在中国西南、西北冰川比较发育的高海拔地域。

由易溶性碳酸盐类岩层的溶蚀凹地积水而成的湖,叫喀斯特湖,在中国喀斯专门貌发育的西南地域比较常有。

荒漠地域的沙丘受定向风吹蚀成的丘间凹地,被潜水汇聚成的风成湖,多以小型季节湖的形式出现,集中散布在中国荒漠或沙地地域。

沿海平原凹地因为沿岸流所挟带的泥沙不停淤积,海湾被沙嘴关闭而形成的泻湖,多散布在中国沿海平原低地。

别的亦有因河流的横向摇动而残留的河迹湖,或随河流天然堤而伴生的堤间湖等,这种湖泊大多散布在中国大江大河沿岸排水不良的低地。

但是中国许多湖泊的成因拥有混成的特色。

比如长江中下游的五大淡水湖,其湖盆的形成与地质结构相关,但又与江河、海洋的作用有联系。

高中地理湖泊形成原因及类型

高中地理湖泊形成原因及类型

高中地理湖泊形成原因及类型常见湖泊分类及成因1、构造湖:是在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

其特点是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如云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和抚仙湖;青海湖、新疆喀纳斯湖等。

(再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沿线的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构造湖一般具有十分鲜明的形态特征,即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

同时,还经常出现一串依构造线排列的构造湖群。

2、火山口湖:系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如长白山天池深达373米,为中国第一深水湖泊。

3、堰塞湖: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如五大连池、镜泊湖等。

4、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而形成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塞,经汇水而形成的湖泊,如贵州省威宁县的草海。

威宁城郊建有观海楼,登楼眺望,只见湖中碧波万顷,秀色迷人;湖心岛上翠阁玲珑,花木扶疏,有水上公园之称。

5、冰川湖:是由冰川挖蚀形成的坑洼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

如新疆阜康天池,又称瑶池,相传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

北美五大湖、芬兰、瑞典的许多湖泊等。

6、风成湖:沙漠中低于潜水面的丘间洼地,经其四周沙丘渗流汇集而成的湖泊,如敦煌附近的月牙湖,四周被沙山环绕,水面酷似一弯新月,湖水清澈如翡翠。

7、河成湖:由于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

它又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河流摆动,其天然堤堵塞支流而潴水成湖。

如鄱阳湖、洞庭湖、江汉湖群(云梦泽一带)、太湖等。

二是由于河流本身被外来泥沙壅塞,水流宣泄不畅,潴水成湖。

如苏鲁边境的南四湖等。

三是河流截湾取直后废弃的河段形成牛轭湖。

如内蒙古的乌梁素海。

8、海成湖:由于泥沙沉积使得部分海湾与海洋分割而成,通常称作泻湖,如里海、杭州西湖、宁波的东钱湖。

约在数千年以前,西湖还是一片浅海海湾,以后由于海潮和钱塘江挟带的泥沙不断在湾口附近沉积,使湾内海水与海洋完全分离,海水经逐渐淡化才形成今日的西湖。

湖泊的高考知识点

湖泊的高考知识点

湖泊的高考知识点湖泊作为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自然地理现象,经常会在高考中成为考察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湖泊的形成、分类、地理特征等几个方面,介绍湖泊的高考知识点。

一、湖泊的形成湖泊是由各种各样的地质、气候和地下水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常见的湖泊形成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 正构造湖: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形抬升或坳陷而形成的湖泊,比如我国的青海湖就是正构造湖的典型代表。

2. 异构造湖:由地质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壳变动导致断层形成,断层堵塞湖泊水流而形成的,如洞庭湖。

3. 冰碛湖:又称冰川湖,冰川融化后形成的湖泊,常见于寒冷地区,如我国的额尔齐斯湖。

4. 火山湖:火山口喷发后形成的湖泊,火山湖呈现出较深的水域和陡峭的湖滨地形,如巴尔喀什湖。

二、湖泊的分类根据湖泊的地理特征和形成方式,可以将湖泊进行分类。

常见的湖泊分类有以下几种:1. 按湖泊的形状分类:湖泊的形状多样,可以分为圆形湖、锥形湖、线形湖等。

2. 按湖泊的来源分类:湖泊的形成来源不同,可分为河湖、冰湖、砂湖等。

3. 按湖泊的成因分类:湖泊的成因有多种,可以分为断层湖、火山湖、冰碛湖等。

4. 按湖泊的水源分类:湖泊的水源来自于地表径流、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不同途径。

三、湖泊的地理特征湖泊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地理特征:1. 湖泊水域面积大小:湖泊的大小可以从面积上来衡量,如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面积达到了3585平方千米。

2. 湖泊的咸淡特征:湖泊的水质有淡水湖和咸水湖之分,咸水湖通常受到海水入侵等因素影响,如中国的青海湖是淡水湖,而以色列的死海则是典型的咸水湖。

3. 湖泊的湖滨地形:湖泊的周围地形多样,有平原型、山地型、峡谷型等。

4. 湖泊的资源和环境:湖泊周围的资源和环境对当地的经济、生态环境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场,而伊甸湖则因其美丽的景色而成为旅游胜地。

四、湖泊的意义与保护湖泊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泊的地理分布与成因类型发布方:北岭星空浏览数:1536 发布时间:2007-7-6湖泊的地理分布与成因类型(一)地理分布亚洲湖泊很多,分布很广,根据其地理位置,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湖群:1.北亚湖群北亚湖群位于西伯利亚北部,湖泊面积不大,但数量很多,成因复杂。

例如太梅尔湖和普托拉那山脉(г.Путорана)附近的湖泊,多为冰蚀湖;在勒拿-维柳伊(Лена-Вилюй)低地和北西伯利亚平原的永冻凹地区多为冻融作用形成的热融湖;在鄂毕河中、下游,还有许多因河水泛滥和冷湿气候而形成的许多沼泽;南部的贝加尔湖则为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构造湖。

2.中亚湖群中亚湖群包括苏联中亚和蒙古高原的湖群,前者多为大型的海迹湖,例如里海和咸海;后者都是构造湖,例如库苏泊和乌布苏诺尔湖等。

在帕米尔高原上,还有1911年因沉陷而成的沙力兹湖。

⒊青藏高原湖群本湖群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群,多为冰蚀湖和冰碛湖,迄今高山上仍有很多山地冰川。

青海湖则由断层陷落而成。

⒋长江中、下游湖群本湖群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它们有的是古代大泽,后经泥沙沉积而成大小不一的湖泊,有的原是浅海湾,后来被沿岸沙堤包围而成潟湖,有的是河流下游泄水不畅,洪流汇聚而成。

⒌西亚湖群本湖群包括亚美尼亚火山高原、小亚细亚半岛和伊朗高原的湖泊,主要是构造湖,如雷札耶湖等。

(二)湖泊的成因类型湖盆和水量是构成湖泊的要素,因此研究亚洲湖泊的成因类型,就要从这两方面去分析。

亚洲湖盆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湖(如贝加尔湖、库苏泊、死海等);海迹湖(如里海、咸海);冰川湖(如青藏高原上的多数湖泊);火山作用形成的湖泊(如白头山天池、镜泊湖等);风蚀洼地湖(如我国内蒙古、新疆干旱地区的一些湖泊)等等。

从湖泊水文和化学特性方面划分,亚洲湖泊的类型有:咸水湖(如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东部、死海等);淡水湖(如贝加尔湖、洞庭湖、兴凯湖等)。

气候条件对湖泊的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例如在潮湿气候区,多形成水量丰富的、河湖串通的淡水湖,在干燥气候区,多形成水浅的和无排水口的咸水湖。

(三)主要湖泊概述里海位于亚欧之间,是世界上最大湖泊。

由于它具有海的许多标志(例如:比一般湖泊面积大,湖水盐分高,多狂风巨浪,有典型的海洋生物),所以称此大咸水湖为里海。

里海南北长1200km,东西平均宽320km,面积(连同岛屿)在1929年为422000km2,但到1970年已经缩至371000km2。

里海湖面约低于外洋海面28m,湖水平均深180m,最深1025m。

湖水总容积为76000km3。

里海在成因上属于海迹湖,在曾有长达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里,里海、咸海与地中海、黑海和亚速海联在一起,并曾多次改变它们的轮廓、面积和深度。

里海湖盆地形,在西部和南部,是新褶皱山脉的前渊,故为深水湖底,而北部则为与大陆相连的湖棚,其平均深度为4m,最大深度为25m。

里海湖滨因大部为上升湖岸,故较平直单调,仅东部有曼格什拉克半岛突出,同时还有大潟湖卡腊-博加兹-哥耳湾。

在里海东岸有高出湖面26m、16m和11m的三级湖岸阶地。

今日里海水源补给70%来自伏尔加河,19%来自降水。

由于里海处于半荒漠和荒漠环境中,蒸发非常旺盛,故每年里海的进水量少于耗水量。

有这样的统计材料,每年由河流和地下水流入里海的径流量为271.4km3,湖面上的降水量为66.8km3,二者之和为338.2km3,即每年里海的进水总量。

但每年里海耗水量则为361.3km3(其中蒸发量为357.3km3,流入卡腊-博加兹-哥耳湾的径流为4km3)。

由此可知伏尔加河对于里海湖水的补给,具有重大意义。

里海北部湖水较浅,且有伏尔加河等大量淡水注入,因此北部湖水较淡,淡水鱼类很多。

东岸因与沙漠为邻,又无淡水注入,故湖水盐分很高,有大量石膏和食盐沉淀。

至于里海南部,已与黑海相似,比重较大,尤其在450m以下,氧气已很缺乏,除少数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外,生物已很贫乏。

里海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二者相差在中部和南部约为20—50cm,最大不过1.5m,但在北部则达2—3m。

里海水位的高低与风向也有关系,例如巴库当吹东北风时,即比吹西南风时水面可高出15cm。

里海的水温,北部1月最冷,平均温度-0.5℃,7月最热,和南部温度相同。

冬季北部浅水区约有3个月结冰期。

里海南部,2月温度最低,平均温度为8—10℃,8月温度最高,平均温度25—27℃。

里海有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沿岸有丰富的矿产(石油、盐类等),湖内有丰富的鱼类和海兽。

这里既具有导源于北冰洋的海豹、鲑鱼和若干种甲壳纲的动物,也具有地中海型的生物,如大叶藻类、乌蛤科软体动物、银汗鱼、杨枝鱼、虾虎鱼等。

伏尔加河三角洲沿岸最为富庶美丽,这里生长着里海莲花、栖息着白色仙鹤,今已开辟为渔场,海豹、鲟鱼、鲑鱼等为主要捕获对象,为了保护动物的繁殖,在这里还划有自然保护区。

贝加尔湖是世界第一深湖和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湖长636km,最宽处几乎达80km,面积为31500km2。

在湖盆成因上,贝加尔湖是一东北-西南向的断层地堑,湖面海拔为455m,湖水最深处1620m。

在湖中的奥尔杭岛(Olkhon),面积为722.4km2,是一断层地垒,它和围绕着贝加尔湖的山脉一样,由古老岩层构成。

由1861年贝加尔湖附近还曾发生过地震来推论,本区地壳仍不稳定。

贝加尔湖具有明显的水文特征。

由于有色楞格河等流入和安加拉河流出,它是一个外泄湖和淡水湖,并且矿化度很低,宜于饮用。

由于湖水面积广大,故沿岸具有显著的湖滨气候,8月表层水温最高,约为9—10℃,冬季有88—146天的结冰期。

贝加尔湖的湖水虽深,但透明度却较大,可达40m,湖水非常清澈。

贝加尔湖中的生物界具有多样性、特殊性和古老性,在湖内生活着约1800种生物,其中有1083种都是特有种,例如贝加尔湖海豹(湖中唯一的哺乳类动物)、81%的鱼类和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等,都是本湖的特产。

由于本湖未受到第四纪大冰川覆盖,故仍能保留着第三纪淡水动物,并发育成许多新种。

贝加尔湖是一个天然大水库,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生物资源,一向是苏联重要渔场之一。

死海是一个内陆咸湖,位于西南亚约旦河谷,湖面比地中海面低392m,是世界陆地最低的地方。

死海地沟是东非大断裂带延续部分。

死海东西两岸都是悬崖绝壁,东岸由色泽艳丽的砂岩组成,高750m,西岸由灰岩组成,高570m。

约旦河从北面注入,哈萨(Hasa)河从东南流进,河口都是一片泥泞沮洳之地。

死海南北长75km,东西最宽16km,面积1000km2。

每天由河流注入死海的水量有400—600×104m3,虽没有出口,但也不能使水面上升,因为这里气候干燥炎热,蒸发量异常巨大。

每年夏季由于降水少,蒸发大,死海水位要比冬季低3—5m。

据研究,在地质时期,死海水面比现在要高出220m,它的南北长度达320km以上。

后来由于蒸发大于降水,死海水量收支不平衡,水面才不断地缩小。

死海的水盐类含量很高,一般海水含盐量为35‰,而死海却高达250‰,死海湖面的水每公升含盐227—275g,越深含盐量越高,110m深处,达到327g。

水中盐类含量大比重也大。

死海的水比重为1.172—1.227,比人体比重(1.021—1.097)要大。

死海是个“大盐库”,其蕴藏的盐量据说足够40亿人食用2000年。

此外,水里还有几十亿吨的钾盐、硫酸镁、溴、碘和其他许多有用的化学元素。

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水资源,它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非常重要。

亚洲水资源分布也和世界水资源一样,在地区上和时间上都具有不平衡性。

有些地区很湿润,水分过剩,如西西伯利亚平原,仅沼泽化面积就达80×104km2,而且沼泽化还在继续扩大,大致每年增加100km2;但在苏联中亚和哈萨克斯坦,水资源却严重不足,在这里生产一吨谷物需耗水2000—2500m3。

又如我国地表水在地区上分布很不平衡,9/10的水集中在东南部外流区域,特别是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其中长江就独占我国总径流量将近4/10。

地表水分布不均,严重影响我国北方广大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全面开发。

亚洲农业用水较多的印度,其总用水量也仅占年径流量15—20%左右。

水资源在时间(季节)上分配不平衡,对农业生产等影响很大。

亚洲水资源的分布大致与降水分布相一致,靠近赤道地区,每年人均水资源可高达10000m3。

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每年人均河川径流量少于5000m3。

亚洲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不仅远远低于作物正常生长需水量,而且由于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和年内分配不均,水源很不可靠,但在这些地区有足够的热量,如有足够的水源,发展农业生产的潜力就很大。

为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和时间上分布的不平衡性,以适应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近年来跨流域、跨地区引水,将多水区的水引向缺水区,从而改变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性问题,已引起国际上的重视。

我国南水北调就是一个宏伟规划。

1958年我国提出了以南水北调为主的,将江、淮、河、汉、海各流域联系为统一水利系统的规划,同时也提出将松辽各流域联系为统一水利系统的规划。

古往今来,我国人民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方面,创建了许多著名的水力工程,如沟通五大水系的大运河、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的灵渠、成都平原水利工程都江堰、当代人造天河红旗渠以及雄伟壮丽的韶山灌区等都是我国人民利用改造大自然的宏伟业绩。

在苏联,有一个北水南调的计划。

苏联为了改造中亚荒漠地区和利用西伯利亚过多的水量,计划进行西伯利亚河流的改道,拟在鄂毕河的额尔齐斯河口处,建一拦水坝,形成一个25×104km2面积的巨大人造海,这样既可使鄂毕河水沿其支流托博尔河和额尔齐斯河向上游扩展,直达土尔盖谷地,然后再开凿一条长930km的运河,引鄂毕河水穿过这个谷地流入中亚的咸海。

除跨流域调水外,兴修水库以调蓄地面水和修造地下水库等也是开发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为了改变径流资源在年际和年内分配不均衡问题,兴修水库是有效的工程措施,通过水库削减洪峰,使径流稳定,从而可以扩大河川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修造地下水库,就是将洪水期的地表水、灌溉弃水及其他工农业回归水通过各种方法注入地下,从而增加地下水储量,以保证有稳定可靠的水源,解决枯水季节供水问题。

目前印度为解决水资源在时间上的不平衡,正设想在雨季来临前在各河流附近抽取大量地下水用于灌溉以降低地下水位,使雨季洪水渗透存入地下的措施。

中东沙漠地区,气温、日照、地形等方面都宜于发展农业,但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水源。

为解决水源问题,目前有人设想利用幼发拉底-底格里斯-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的无用河水,从阿拉伯河开渠向西引往埃及的西奈半岛和沙特阿拉伯,以发展那里的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