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一历年试题
1999年-2013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基础真题

复旦大学新闻学研究生考试历年真题(-)2013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基础一,名词解释题(5′*7)1,解释性报道2,新闻法规3,网络虚拟社区4,内容分析法5,《遐迩贯珍》6,时务文体7,《劳动界》一,简答题(10′*4)1,简述受众的权利2,简述柏拉图的“洞穴之喻”3,简述内容分析法的功能和操作过程4,《大公报》何时何地创办?由何人创办?由新记公司接办后提出了什么办报方针?何时与国民党当局决裂?三,论述题(25′*3)1,请结合实例阐述自1978年以来中国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2,什么是刻板印象?早年哪一位知名传播学者对此有过评述?请结合媒介报道中对某些社会群体的再现,来谈谈相关的争议,并阐释你如何看待此类文本的传播效果。
3,试比较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和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异同。
2012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基础一、名词解释6分*5题1、郭士立2、《国闻报》3、《西行漫记》4、宣传5、受众二、简答10分*3题1、试简述于右任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所创办的宣传革命的报刊2、试简述革命战争时期出版的三份中共中央机关报3、试简述媒介霸权理论三、论述30分*3题1、试述《新青年》的发展历程2、试论述赫伯特。
奥斯楚尔归纳的三种报业模式及其区别与联系3、试以温州动车追尾事故、“郭美美”等热点事件中的报道和舆论为例,论述中共<国>社会中舆论监督的特点2011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基础新闻传播基础一、名词解释7*51、沉默的螺旋理论,2、知识沟假说,3、新闻专业理论,4、每周评论,5、时务体,6、中国报学史,7、洋旗报二、简答4*151 邹韬奋六刊一报2 简述媒介社会的受众的分割理论3 宣传的七种策略4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新闻统制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是什么三、论述3*251、以网络推手为例子,论述新闻炒作的原因、危害和如何防止炒作泛滥。
2、根据现在中国新闻媒介的新闻报道实际,谈谈你对拉斯维尔和赖特媒介功能理论的理解。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38新闻传播理论(含中国新闻传播史)历年真题(含部分答案)专业课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 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 2012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8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7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5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4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3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2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1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0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1999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2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1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0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1999年兰州大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第二部分 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13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 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13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12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08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07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05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04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3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含新闻史)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2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含新闻史)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1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含新闻史)考研真题(含答案) 2000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含新闻史)考研真题(含答案) 1999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含新闻史)考研真题(含答案)
2012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08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07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05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
2004年兰州大学新闻理论考研真题(含答案)
2012年中山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真题(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经验,考研复习规划

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7.15)科目名称:新闻传播学基础一、简答题:(从以下题目中选择3道来回答)(每题15分,共45分)1.你如何看待新闻的客观性?2.格伯纳“培养”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它是通过怎样的研究获得的?3.框架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并用其举例分析。
4.简述发展传播学的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A组题:请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来回答(35分)1.请联系实际简述新闻和宣传的异同。
2.请以《南方周末》、CCTV《焦点访谈》或其他媒体或栏目为例,谈谈舆论监督的内涵、功能,及其在当下中国的现实状况和局限。
B组题(每题35分,共70分)3.以传播政治经济学或批判文化研究学派为例,谈谈该学派主要关心什么问题?在今天中国的语境下,它可以帮助你提出哪些有意义的研究问题?4.关于互联网新媒体是否促进了民主,是今天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都非常关心的命题请结合相关理论和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中山大学传播学考研初试第一经验贴前序:虽然一战以几分差距惜败,但我并不气馁,抱着坚持不放弃的精神继续二战。
在个人不懈努力及育明教育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终于2015年以笔试第一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中山大学。
自己的努力能够开花结果感到非常惊喜,蓦然回首,发现自己一路跌跌撞撞,不知不觉间已经走了这么长的路也感触良多。
希望这些经验对2016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让大家能少走弯路,早日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 ^1.英语英语阅读要做到大量模拟练习+真题精读精炼。
我在整个考研的前期和中期坚持每天做四篇英语阅读,整个考研做了将近两千篇的阅读练习,长期坚持下来培养了良好的阅读语感。
张剑的黄宝书出版后就可以开始真题分析了,十年的真题一篇一篇,一段一段,一句一句,一个一个单词的分析,至少六遍以上,要知道选择某个答案的原因,错误选项的陷阱设在哪里,其中有些文章要达到背诵的效果,真题的阅读文章都是很经典很地道的英语,背诵下来可以为后面的作文写作积累素材,越是熟练真题文章就越能领悟出题老师的意思。
传播学概论(试题合集)

2007年4月传播学概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属于( )A自我传播B狭义的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广义的人际传播2.传播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3.在研究方法上,霍夫兰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A.实地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4.“二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 )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5.下述传播模式中属于传统线性模式的是( )A.德福勒模式B.申农—韦弗模式C.马莱茨克模式D.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6.申农和韦弗注意到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因此他们提出的传播模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环节,这个环节是( )A.噪音B.信号C.反馈D.信道7.“你认为本市报纸和电视的新闻是否及时?”这种提问违反了问卷设计的( )A.合理性原则B.艺术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准确性原则8.内容分析法的操作程序由若干步骤组成,其中第一个步骤是( ) A.制定分类标准B.实施统计分析C.确定分析单元D.抽取分析样本9.赖特认为传播除了具有拉斯韦尔提出的三种功能之外,还具有( )A.信息功能B.文化功能C.娱乐功能D.协调功能10.麦奎尔在分析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时增加了一种功能,即( )A.娱乐功能B.信息功能C.动员功能D.整合功能11.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认为,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和发展。
这个观点也被称为( )A.“天赋人权”B.“观点的自由市场”C.“第一自由”D.“真理的自我修正”12.以心理学“刺激—反应”模式为基础的受众理论是( )A.个人差异论B.社会分类论C.个人情绪论D.社会关系论13.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有若干“关卡”,其中“第一关”是( ) A.选择性记忆B.选择性注意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暴露14.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手法作了系统研究并写出《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15.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就竞选宣传对美国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作了一次调查。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1.拉斯韦尔2.个人差异论3.信息流程4.新媒介5.新闻专业主义二、简答题1.控制论模式的优势和缺点是什么?2.简述拉扎斯费尔德对传播学的形成所做的主要贡献。
3.简述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
三、论述题1.试论述信息的基本性质和传播特征。
2.试述中国受众调查的发展历程。
3.试述麦克卢汉的主要媒介理论观点并对其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拉斯韦尔答:拉斯韦尔是美国政治学家,一生都致力于政治传播的研究并取得重大成就,被称为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之一。
其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有:(1)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不仅首次较为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还首次较为完整地划分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确立了总体构架,开辟了广阔道路。
(2)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课题。
(3)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以其精确定量的特色,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而立下又一功勋。
2.个人差异论答:个人差异论由美国传播学者德弗勒在1975年出版的《大众传播理论》一书中提出。
该理论以“刺激—反应”论为基础,从行为主义的角度阐述受众特征,认为并不存在统一的大众传播的受众。
由于每个人身处的社会环境和经历不同,造成个人的种种差异,包括个人心理结构、先天禀赋、后天习性、态度、价值观、信仰、素质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信息有不同的选择和理解,进而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个人差异论”主要停留在假说阶段,但最有价值的是,它提出了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理解的观点,对受众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
3.信息流程答:信息流程也叫传播流程,指信息从传到受的流动过程,包括信息流动的状态、特征、方向、作用等。
信息流程研究经历了从“两级传播”模式到“多级传播”模式的变化。
该研究认为,大多数情况下,信息是通过媒介直接传送给受者,而影响是以人际传播为中介、间接传布的,即信息流是“一级”的,影响流是“多级”的。
传染病培训试题及答案

再也不会患上这种疾病,像水痘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不过还是有很多传染病并不是 依靠接种疫苗就可以避免,但是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力,控制疾病的流 行。
传染病培训试题及答案「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1、A 2、C 3、A 4、D 5、B 、6、C 7、D 8、A 9、 C 10、E
二、不定项选择题:1、AB 2、ABC 3、BCD 4、ABCDE 5、ABCD 6、 ABCD 7、ABD 8、ABCD 9、ABD 10、ABCD
11、SARS 临床诊断思维错误的是:( 3 )
A、不是“SARS”:进入正常医疗程序; B、不像“SARS”:医学观察;
C、疑似“SARS”:留院观察,双人间病房; D、临床诊断:定点医院,单人 单间病房。
12、SARS 使用糖皮质激素适应症错误的是:( 4 )
A、中毒症状严重的; B、48 小时内肺部阴影面积扩大超过 50%者;
三、填空题:1、特异性抗体检测、特异性抗原检测 2、喹诺酮类、氯霉素、头孢菌素类 3、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接触隔离、昆虫隔离 4、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 5、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6、青霉素、吡喹酮、甲硝唑 四、简答题:1、答: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区别在于具有下列四个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2)、有传染性;(3)、有流行病学特征; (4)、有感染后免疫。 2、答:细菌性痢疾是指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 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血便,并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的可有中毒 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下列临床类型: (1)、急性菌痢:普通型(典型)、轻型(非典型)、中毒型。 中毒型菌痢又可分为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脑型(呼吸衰竭型)及混合型。 (2)、慢性菌痢:是指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两个月病情未愈者。可分为慢性 迁延型、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型。
卖考研初试历年真题犯法吗

卖考研初试历年真题犯法吗考研初试真题作为国家教育考试的重要资料,其版权和使用权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未经授权擅自销售、传播考研初试真题,不仅侵犯了国家教育考试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侵犯了试题出题方的著作权,属于违法行为。
首先,考研初试真题的著作权属于国家教育考试机构或出题方。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作品的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自动产生,无需进行登记。
考研初试真题作为具有独创性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自然归属于出题方。
任何未经授权的使用、复制、发行、传播等行为,都可能构成对著作权的侵犯。
其次,考研初试真题的传播和销售可能涉及国家教育考试的机密。
考研初试作为选拔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环节,其试题的保密性对于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未经授权擅自传播、销售考研初试真题,不仅侵犯了试题的著作权,更可能泄露国家教育考试的机密,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
再次,考研初试真题的销售和传播可能助长考试作弊行为。
考研初试真题的泄露和传播,为一些不法商家和个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可能通过出售真题来谋取非法利益,同时也为考生提供了作弊的机会。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更对社会诚信体系造成了冲击。
此外,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非法获取、出售、传播国家秘密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构成犯罪。
考研初试真题作为国家教育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泄露和传播可能触犯刑法,受到法律的严惩。
因此,卖考研初试真题的行为是违法的,不仅侵犯了著作权,更可能触犯刑法,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
广大考生和社会各界应当提高法律意识,自觉抵制非法销售、传播考研初试真题的行为,共同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同时,国家教育考试机构也应当加强对考研初试真题的保护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试题的泄露和传播。
例如,可以加强对出题、印刷、运输等环节的监管,确保试题的保密性;加强对考试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加大对非法销售、传播考研初试真题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传播与策划考试试题答案

传播与策划考试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传播学的四大效果理论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B. 传播的流瀑效应C. 传播的强化效果D. 传播的扩散效果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有效的策划原则?A. 目标明确B. 资源优化C. 创新独特D. 随机应变答案:D3. 在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角色是什么?A. 被动接收者B. 主动参与者C. 内容创造者D. 仅作为信息的消费者答案:B4. 以下哪个不是新媒体传播的特点?A. 互动性强B. 信息传播速度快C. 信息传播成本高D. 信息量大答案:C5. 策划一个活动时,首要步骤应该是什么?A. 确定活动主题B. 制定预算C. 分析目标受众D. 选择活动日期答案:A二、简答题1. 请简述传播的定义及其功能。
答:传播是指通过符号、标志、语言、文字、图像等媒介,将信息、意见、情感等从一个个体或群体传递到另一个个体或群体的过程。
其功能主要包括信息传递、社会联系、文化传承、意见形成和行为影响等。
2. 描述SWOT分析在策划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SWOT分析是一种战略规划工具,用于评估项目或活动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在策划中,通过SWOT分析可以全面了解项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潜力,从而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策划方案,确保项目或活动的成功执行。
3. 请解释品牌传播的概念及其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答:品牌传播是指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和方式,将品牌的价值观、形象、个性等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以建立和强化品牌形象。
在市场营销中,品牌传播有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从而推动产品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三、论述题1. 论述数字化时代下,传播方式的变化及其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答:数字化时代极大地改变了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即时、互动和个性化。
社交媒体、移动应用和内容聚合平台的兴起,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参与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理论专业试题一、填空1、传播学四大先驱及成就施拉姆“社会雷达”赖特的“娱乐功能”鲍尔“固执的受众”2、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的功能3、麦克卢汉的“三论”4、李普曼的“拟态环境”(英文)二、名解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编码与解码沉默的螺旋使用与满足三、简答1、社会责任论与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的要点与区别2、传播直线模式的提出、内容、与缺陷3、国际传播新秩序论争的背景、焦点与实质四、论述1、全球信息化对人类社会的冲击2、研究传播学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北京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理论专业试题一、填空1.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时间活字印刷的发明时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时间2.URL的四个组成部分3.1958、1964年施拉姆的两本著作4.施拉姆所说的传播学的三个社会功能二、名词解释1.李普曼2.现代社会理论3.卢因4.批判学派5.WWW网站三、简答1.举例说明选择性接触2.简述知沟理论3.试述传播学的学术渊源(三个以上)四、论述1.试评价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理论?2.试述中国传媒产业化的趋势?北京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理论专业试题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1.法兰克福学派2.媒介教育3.哈钦斯委员会4.休眠效果5.德福勒模式6.认知结构二、简答题(60分,选做4题,每题15分)1.组织(如企业)进行对外宣传时,可利用的传播手段、技巧有哪些?2.什么是大众传播的“窄众化”?这一趋势是对“大众”这一概念的有效批评和实践上的更正吗?3.简述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研究与施拉姆“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各自的特点和异同。
4.简述传播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关注的问题。
5.简述霍尔关于阅读的理论。
三、论述题(60分,选做3题,每题20分)1.雪村的《东北人》绕过被音乐工业垄断的发行推广渠道,通过互联网和私人传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请从传播主体多样化的角度谈谈这一现象所揭示的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工业体制造成的冲击。
2.结合国内外实际,评传媒集团化趋势。
3.从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及政府此后的相关政策,谈一谈大众传媒与青少年问题。
4.试论如何测定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
北京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理论专业试题名词解释:1、《MAN MASSAGE MEDIA 》2、杰森、布莱尔3、冷媒介、热媒介4、大众社会理论5、“培养”理论6、大众社会理论二、简答题目(4*10)1、议题设置和舆论导向的异同?2、麦克鲁汉在《理解媒介》中引用庄子的一则寓言:“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要求分析说明了什么论点。
(古文啊,觉得有点难度~~~~~)3、创新与扩散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4、结合中国电视现状,分析媒体“社会公器”的作用。
论述(3*30)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媒体功能失衡的看法。
2、谈谈你对中国传播学(含新闻学)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的看法。
3、“有怎样的媒介文化就培育怎样的大众素质”和“怎样的大众素质就有怎样的大众文化”,有人说“媒体塑造大众”有人说“大众影响媒体”谈谈你对大众和媒体文化之间的关系。
理论联系实际!!北京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综合知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1、公共服务广播2、嵌入式报道3、blog4、横向兼并5、数字电视二、简答题(每题10分)1、传播学理论很多都是来自其他社会科学的成果,举两例,并简要说明之。
2、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很多国家都放松了对电子媒体的管制,简述这个现象背后的理念以及造成的后果。
3、指出下列媒体哪些是电子大众媒体,并解释理由。
中国电信(电话)、北京电视台、中国移动(手机)、新浪网站。
4、简述网络中的“把关人”机制。
三、论述(每题30分,前二题必做,后二题选做一道)1、就别斯兰人质事件,从大众传播功能的角度,评中国媒体(包括港澳台)的表现。
2、用经验学派的范式,说明何为定性研究。
3、从张艺谋的申奥8分钟片及电影,谈谈文化工业的问题(这题因为本人没选所以题目记得不是很清楚)4、谈谈网络媒体对传播理论的影响。
北京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理论专业试题一、名词解释 60分1.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2. 公共领域3. 两级传播4. 能指/所指5. 霸权6. 概念化7. 操作化8. 随机抽样9. 霍桑实验10. 培养理论二、简答题 60分1. 传播学定性研究中的深度访谈的主要特点2. 传播学研究性论文前一般要进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意义何在3. 简述席勒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主要观点4. 简述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早期发展的贡献5. 区分大众(mass)公众(the public)人群(crowd)和群体(group)概念的区别三、论述题 30分从方法论角度谈谈你对传播学研究范式的理解。
北京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理论专业试题一、名词解释5x81.大众2.民族志方法3.阿多诺4.焦点小组法5.流媒体6.麻醉效果7.第三者效应8.文化(产业)工业二、简答题10x51.简述概念在理论构建中的作用。
2.从权力角度谈谈传播学研究。
3.博客的传播学理论解读。
4.群体规范和群体思维对群体传播的作用。
5.内容分析的定义和特点。
三、论述题1.结合具体事例谈谈如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对传统“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边界模糊的影响。
40分(猜测,本题的出题背景与新传院06年10月28、29两天承办的“北京论坛”分论坛有直接联系,专题会上杨伯溆老师宣读论文《公共空间的私人化与私人空间的个体化:北京社会网络形成中移动电话的角色》,2.国务院授权新华社2006年9月10日发布《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管理办法》,具体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20分北京大学2008传播综合一一、名词解释(4*5)1.芝加哥社会学派2.信度和效度3.报网互动4.高语境和低语境(high context & low context)5.媒介融合二、简答(15*4)1.两级传播提出的背景和影响2.追求收视率体现怎样的受众观?3.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法案的内容与意义4.简要评析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抵制网络恶俗音乐这一事件三、论述(3选2,每题35分)1.国际组织对国际传播的影响2.新媒介不会取代旧媒介,旧媒介会继续演进和发展3.网络集体行动中的网民和大众社会理论中的大众的比较,大众社会理论能很好地解释网络集体行为吗?2009年北京大学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名词解释1.沉默的螺旋2.社会化媒体3.框架理论4.分层抽样5.重点访问简答题1.试从主动的受众到被动的受众的转变谈谈传播学的发展。
2.访问法和问卷法的区别和联系。
3.组织传播研究的几大流派。
4.结合四川地震中媒体的相关表现,谈谈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功能。
论述题1.传播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在实证范式中,(1)你认为,传播学应该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还是“应该如何”的问题?(2)传播学是否应该对价值观作判断?(3)你认为传播学研究与研究问题之间是什么关系?(4)你认为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之间是什么关系?(5)研究假设与文献综述之间有什么关系?2.请从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角度谈谈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北京大学2010传播学综合知识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观察研究法2、编码/解码理论3、公共领域4、“两级传播”模式5、移动媒体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效果研究的新进展。
2、分析组织传播中丰裕媒介(Rich Media)和匮乏媒介(Lean Media)的特性及使用策略。
3、受众的个人差异是影响媒介效果的重要因素。
请选取一个传播学理论并以其为例阐述个人差异的影响。
4、什么是采访?什么是深度访问?请从事前准备、访问过程、资料处理、分析过程几个角度谈谈采访与深度访问的差异。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请说明为什么在定量研究中要进行定类、定序、定距、定比等变量的区分?在传播学研究中,请举例说明抽样调查、内容分析的研究对象分别有哪些。
2、由于手机网络中**站泛滥,有关“手机色情”的话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09年11月16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针对一些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活动不断蔓延的情况,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就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活动进行专项治理。
请分析一下手机色情利益链条的基本构成,并用传播学理论分析监管手机信息传播的必要性及方法。
2011传播学专业一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控制实验方法——具体方法与技术特点,适用范围,优缺点,例证2、法兰克福学派学派——批判学派的源头,必会题归类,起源,发展,代表人物及代表观点、著作,影响(求点全,不求深)类似:文化研究学派、政治经济学派、芝加哥社会学派…….3、维基经济学新媒体——许静老师去年关于维基百科共享式写作的论文新媒体不仅跟政治相关(胡泳),还与社会(杨伯溆)、经济(创意产业)相关,从这三方面任一角度都可以切入。
4、结构功能主义三大流派——结构功能学派、技术批判学派、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陈卫星、陈力丹),考察对传播学根本的了解。
主义就是一群人对一件事的共同的看法,主张。
如果不会按照这个思路来答。
5、滚雪球抽样方法——具体方法与技术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比较传播学定量研究中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
要点:各自定义——异(内涵、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同(目的、作用)回归分析中用到的术语。
看到此题要想到不会是正常的,大多数人都是不会的。
当具体知识不会的时候,就要调动已有的知识框架了,在卷面上表现出来的也就是所谓的要点。
分析:各自的定义(从字面解释,调节就像催化剂,中介就像桥,催化剂可以没有,只不过没有它会减缓两者的反应速度,中介不能没有,没有桥过不了河。
这就是我当时最直观、最简单的了解,然后根据这个再延伸)当你发现一道题你根本没法入手,那就用最简单的常识去答,千万不要去想答案的对错,因为本来你就是一无所知,当你对自己足够自信,你将常理性的东西往自己的框架里一套。
2、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指出“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制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请谈谈这句话对传播学的意义。
要点:社会整合、社会资本、强弱关系、编码、共同意义空间解析:韦伯是在复习的过程中怎么也绕不过的一个人,如果你能够指出该句话的出去,首先就会给老师一个震撼(当然要写在醒目的位置上,不要被湮没在一片文字中让老师去找),如果不知道也没关系,可以提到他的其它著作,比如新教与资本主义伦理,里面也有社会整合的含义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