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

摘要:

宋词的繁荣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继唐诗后出现的又另一个文学高峰。李清照的词在当时文学词坛上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她的词是以南渡作为分界线,她前期词和后期词从内容到风格都有显著的区别。前期词主要反映她少女、少妇时的幸福生活,内容上有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抒发自己壮志理想的。在艺术上大胆独创、不落樊篱;后期词主要是抒发她国破家亡的的不幸际遇以及悼亡的情感,间接反映了黎民百姓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当亡国奴的苦痛。她的风格婉约纤细,深情缠绵,艺术手法上善于借景抒情,工于使用叠声字。其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关键词:李清照易安词词风格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底蕴浑厚,向称诗歌的王国。在很大程度上,如果说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伟大成就的标志的话,那么,宋词的繁荣就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在诗国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闪烁。其中有位才华横溢的宋代女词人早在她少年时代,便已众身于这繁星之群,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这就是我们要论述的主人公——李清照。

一、李清照生平介绍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婉约词的代表词人。她的一生可谓是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其号易安居士,生于北宋中叶(公元1084年),原籍山东济南,是宋代南渡前后的重要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由于家庭,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并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来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接着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对她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却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李

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

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国破家亡,离乡南渡,珍藏被焚,中年丧夫,一连串的打击使她直接接触了残酷的社会现实,把个人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从而她的词中对国家、民族危亡的关切以及沦陷后怅然失

意的心情便成了这一时期作品的主题。

二、李清照前期幸福生活的词。

李清照多才多艺,既能诗词,又能文赋,还能书画,但擅长的还是词。她创作的前期是从她出生到1127年南渡以前这段时间,即北宋时期。这期间她的生活总的来说是幸福美满的、闲适宁静的,因为在这一时期,李清照主要生活在父母和丈夫的庇荫之下。当然其间也免不了与丈夫有过短期的别离,使她愁绪满怀,只好借助于词来抒发自己的离愁。因此,她的词主要是抒发自己对自然、对青春、对爱情的美好感受及对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委婉细腻的风格,色彩较为明朗。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思想内容

1、热爱大自然,歌咏大自然的词

李清照年轻时性格比较开朗活泼,喜欢外出活动,有时在水中荡舟,有时去郊外游玩。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对自然景物观察得很细,并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和志趣。她善于捕捉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画面。用清新活泼的笔触,细腻贴切的词句表现出活泼率真,朝气蓬勃的女主人公形象。

例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这是一幅大自然的美丽图画,描绘姑娘一天去溪亭游览,饮酒观景,直至日暮才兴尽而归。词人并不直写醉态,而是以轻灵地一“误入藕花深处”来点染,写得精练有味,极有意趣。词境是宁静的,可结尾却故意打破这种宁静。在莲花丛中到处寻路的急态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来巧妙地揭示,从而为词境增添一幅水鸟惊飞的动态图。人与自然和谐的交融在一起,使少女的活泼、自由、尽情尽兴的性格跃然在纸上。整个画面散发出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这首词是最能表现少女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了,充满了对自然、对青春、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朝气蓬勃,扬扬洒洒。此外还有她的另一首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也表现得较为委婉曲折。

2、大胆率真,深沉惆怅的爱情词

爱情词在李清照前期的词中占的数量最多,其思想艺术价值更高。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女子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她们一直深受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束缚,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有很大的依赖性,在爱情上更甚。她们总希望在爱情上找到精神的寄托,寻找满足和安慰。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爱情的要求总不能得到满足,女子往往逃不脱悲剧的命运。因此,爱情便成了她们生命意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无数文人写下了闺怨离愁的诗词篇章,但都是为女主人公代言。尽管抒写她们悲欢离合的感情是真实的,但是她们都无法深入女主人公的内心深处,了解她们对爱情的真切感受。何况这些文人笔下的女主人公大都是歌儿舞伎,居于被侮辱的社会地位,所以这些作品许多都掺杂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作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虽有压倒须眉的才华,但这种具有民族意识积淀性的女性意识也很自然地构成她创作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她敢于对爱情勇敢表露,大胆追求,热烈歌颂。在她的爱情词中,女主人公形象不是歌伎而是贵族世家闺的她自己,不是男作家的妇女代言,而是女词人为自己写心。

这类的作品例如有:《点绛唇》(寂寞深闺),此诗开篇即将把满腔的柔情愁思尽行倾出。柔情与愁思本是心中看不到摸不着的无形之物,可在女词人笔子里却具有长度(肉肠一寸)与形状(“愁千缕”)。这缕字诗人产生了愁思缠结的联想。在诗的末句才点出思念之情。“盼望心上人的归来”。这样的笔调是含蓄委婉但却塑造出一位日夜思念情人的女子形象。

3、追求理想世界的人生道路的词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意识无情地窒息了女性世界的自由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女性的“自我”只能命定地满足于社会结构中预先规定好的地位与权益。然而李清照渴望着打破这种封闭式的精神束缚,她博览群书、关心时事、务求高远,她对那个时代压抑妇女情感的封建礼教深怀不满,她要追求她的理想世界。如《渔家傲》,在与大帝的对话中叙述了自己上下求索,恐无所成的焦虑,苦心为诗而又于事无补的遗憾。表达了渴望鲲鹏展翅,直飞理想世界的热烈向往。

如上所述,李清照前期词的思想内容比较单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诗庄词媚”的传统论调。这种保守的观点也就束缚了女词人的手脚,使她未能打破词的樊篱,以至她的心境未能更充分地呈现出来。

(二)、李清照前期词的风格。

李清照开创了被后人称之为“易安体”的一代词风。其风格是以委婉著称。尽管她的词中表现出离别的伤情、暮春的惆怅、深闺的寂寞,在词作的

字里行间淡淡地萦绕着一层伤感和哀怨,以空灵飞动的女性笔触自写闺阁心情,为传统的抒情词吹进了清新的空气。总的来说是细腻优美,明快活泼的。1.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李清照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善于用朴素、清新的语言表现她对事物的感触和刻画细腻的内心感受,而不追求词藻华丽,很少使用典故,写得既鲜明生动,又富于感情。她善于用寻常言语入词,好像是在与人叙述家常。如《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叫郎比并看。”其他如《一剪梅》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如梦令》中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临江仙》中的“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及《声声慢》中的“守着窗儿,独自怎声得黑”等名篇名句,无不具有口语化的特征。这些语言,含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显得格外亲切。张端义《贵耳集》卷上谓李清照词“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以明白如话的浅俗之语入词,而能发清新之思是李清照词最大特点之一。不过,李清照用的这种“寻常语”,并非只是从日常用语中随手拈来,也不是柳永“词语尘下”的俚言俗语,而是从口语中提炼的、明白易晓、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李清照正是用这样的寻常语创造出了不寻常的意境,这是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2、委婉含蓄

词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抒情诗,通常需“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字面不涉及本题,正意却要溢于字里行间,即“只见眼前景,口头语”,却有“弦外音,味中味”。她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等,都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委婉而含蓄地表达了闺中的寂寞与离情。她的《凤凰台上忆吹萧》(“香冷金猊”)也是这方面体裁的一篇佳作。上片实写别前的心情,但不是正面写出离别的愁苦,而是通过“香冷”、“被翻”、“慵自梳头”、“宝奁闲掩”等细节来刻划一位被离情别绪困绕着的女性形象。词人“生怕闲愁暗恨”,故“欲说还休”,但这种克制丝毫不能减轻内心的苦痛,依旧是“新来瘦”,这就生动细致而又委婉含蓄地描绘出别离时的心理。下片想象自己别后的情状,与前片虚实相对,相互渲染。“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实乃痴情之语,无情流水倘能念我,那么有情离人更当如何?从而婉转曲折地表达出词人内心深深的眷念。

3.以强烈、真实的感情为自己写心

在李清照词中所出现的主人公形象,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的,她的才

华出众,文采风流,学识渊博,性格豪爽,感情热烈,无不在词中得到展现,她的闺阁生活,夫妇爱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无不反映在其前期的词中,读她的词,即能想见其人,理解其性格,领会其精神的理想,使读者深入她那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她的词是其心血的结晶,感情的花朵,有着永久的艺术魅力。

李清照的前期词通过闺中生活的写照,揭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词里表现出的主人公几乎等于她自己,表现出她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及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她利用词作为抒情工具,冲破封建思想禁区,勇敢而热烈地为自己追求幸福美满的爱情谱写心曲。畅叙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不论就题材的选择还是由此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独树一帜,给当时的词坛带来一股清风。

三、李清照后期的潦倒生活的词

自“靖康之变”后,金兵攻下青州,李清照夫妇苦心收藏的十余箱书籍什物,全部毁于战火之中。再之,1129年,李清照的丈夫——明诚病故,从此,李清照被迫走上了流亡逃徙的道路,她承受着国破家亡的痛苦,流落到江南,开始了凄苦孤寂的晚年生活。所以,后期,李清照词的词风有由绮罗香泽转变为缠绵哀婉、沉郁悲伤,演绎了她后半生孤苦。孀居的凄凉生活——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后期可以说是对她饱经风霜的低叹和忧伤。

(一)、李清照后期词的思想内容

1、反映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

李清照后期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国破家亡、流离颠沛、病贫孤苦、漂泊失所、受欺凌、遭诬陷,这些她都有最深切而具体的感受。因此,她后期的词作中的悲鸣与倾述,交织着个人的血和泪,同时也反映了那个动乱悲剧时代的面貌,而作为一个孤苦年老妇女,那动乱生活的凄凉与沉痛的内心感受也最有典型意义,最能引起世世代代读者的同情与感动。

作者四十三岁时,金兵铁骑南下,平静的书斋生活结束了。从此“飘流遂与流人伍”,开始了她艰难的后半生。著名的《声声慢》就是她南渡不久以后写的“秋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赋秋就是赋愁,这首词写的愁就不是《如梦令》《醉花荫》那种轻倩幽淡的愁怨离愁可比了。靖康之变把李清照个人生活同民族灾难连接在一起。故乡沦陷,青州的老家付之一炬;南渡后第二年丈夫赵明诚犯暑病亡;接着金兵南下,浙中

大乱,她又孤苦一人,流离道路,奔走逃难。在这场浩劫般的大难中,一切珍贵心爱的东西,统统失去了。她痛定思痛,怎能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细致地描绘了她的这种心理过程。她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可寻觅,唯一占据她身心的就是对往昔的回忆,而往事如丝如烟,又如消逝了的残梦,只能在记忆的角落里苦心地寻觅。这种寻觅,只能使她更感到现实景况的孤苦,于是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了愁境。但全词除了结句一语道破心中的“愁”字外,都没有直说,而是从刻画冷清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戚的心境。无论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催愁、添愁的,简直是触处成愁,成了愁的世界了。词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曲折复杂的内心世界,抒发了她饱经忧愁后的那种强烈的无法摆脱的愁绪。

2、反映悼亡的情感。

北宋朝廷为了粉饰天下,表示与民同乐,每年正月十五要做盛大灯会,闺中妇女也可在这一夜上街看灯,因而这个节日对妇女有更多的纪念意义。破国以后的南渡词人往往追怀灯节盛况以寄托其亡国之思。《永遇乐》元宵词亦作于晚年: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首词写节根本不是为了应景,而是难以抑制家园变故的悲痛。作者追怀中州盛日的元宵佳节的盛况,有感于国破家亡的元宵,追昔抚今,流露出对故国的眷恋之情。“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语极平常,而极其生动,其中不知蕴藏着多少“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愁绪。国破家亡,旁人笑语,自己消沉,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李清照后期词的风格

李清照词的风格婉转纤细,深情缠绵,被人们公认为婉约正宗词人,只有《渔家傲》一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显示独特不凡的毫迈气概。她的后期词的艺术性很强。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李清照作为封建时代的贵族女子,其生活主要是闺阁和庭院,所以易安词大多取材于日常的闺阁物事、庭院景色和生活场景。虽然在取材上多有局限,但她既能寄情于物,移情于景,做到意物相随,情景交融,又能做到以情率物、情胜于景。而远不仅仅是托物表意、借景抒情。这在下面几首词中

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作家通过“薄雾浓云”叙说阴沉的天气,“愁永昼”则自然的把阴沉的天气和主人公的失意联系起来,重阳佳节,本应亲人团聚,可主人公却“半夜凉初透”。说明其孤寂思亲。最后写“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情景交融,使人倍觉心境之凄凉。真是独辟蹊径,妙手天成。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鸣。”(《好事近》)作家看到帘外暮春花落,感时伤春,却又忆及“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两种印象叠加在一起,更添感伤的气氛。而转到帘内,也是曲终人散,青灯将灭,一片萧索,这就强烈的表达出作者那种孤寂零落的情感。作者层层推进,把那种伤感,凄清的心情表达到了极致。通篇写景,极尽铺陈之能事,最后一句点出“幽怨”,真是景致背后蕴含着多少悲情与痛苦。

又如(《怨王孙》),词中通过“愁浓酒恼”、“宝枕生寒”写人的愁怨,“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描写景的凄凉,而这凄凉的景色更渲染出愁苦哀怨的心情。下片点明主人公孤寂难挨,思绪难遣的心情,源自于丈夫“忍把归期负”。这里的情与景合而为一,是作家本人的心情的真实写照。

在李词中,这样情景交融的例子比比皆是,真正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在词中,我们已分不清哪里是写景,哪里是抒情,而只能感受到作者倾注于内的炽烈的情感,震撼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使每一个人都不得不为之动容。这也是易安词能在词坛占有一席之地,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的主要原因。2、叠声字的运用

李清照后半期的代表作是《声声慢》。开篇词人连用十四个叠字,分三个层次描写了自己的孤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历经战乱和家人故去之苦的李清照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美好的青春、闲适的生活、美满的婚姻、亲爱的丈夫……她极力在往事的回忆中获得一点点心灵的慰籍,而现实却是冷清凄戚的.从前3句中便可感受到词人无法派遣的愁苦,以及在绝望中痛苦的挣扎,奠定了整个词的情感基调。声音抑扬顿挫,透过乐音可以感受到词人如泣如诉。欲断还流,心中堆积的郁闷。难以言传的情感,情声和谐,千回百转,幽咽难渲;意境上清冷异常。下面的,乍寒乍暖的天气,堆积满地的黄花,院外凄厉的细雨……景物逐渐凄惨,反映了词人度日如年的境况。无奈,只能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哀婉

的结束了全篇,身世之感,沦落之感尽显词中。正如郑振铎所说:“其真为诚实的诗人,真有通欲吐出的情续而写于纸上,千百人中,不过三四而已,李清照便是这少数的真诗人之一。”

综上所述,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词的大家,她的一生经历了表面繁荣平和的北宋初年,以及动乱不安的南宋初年,她的一生由美满幸福转变为流离凄苦,由于生活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她的前后期词作在内容.艺术风格以及词的思想内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1.词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由于在封建制度的桎梏下,李清照的早期词作较为单调,内容单一。词是多描写闺中生活的,还有抒发“离愁别绪”的佳作。如前文提到的《如梦令》,就是以词人少女生活为题材的和《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后期,由于异族入侵,在激烈的民族斗争中,李清照的生活发生很大的改观,优越的词人被迫推出深闺,卷入了社会的动荡。因此,忧国感时的主题多了起来,较以前期,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深刻。如《永遇乐·落日熔金》。例外,如《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中的:“空梦长安,认取长薄春安道”。可见,后期的创作题材更为广阔。

2.艺术风格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李清照早期词作主张“词别是一家”,要求音韵和谐,文笔典雅﹑庄重,运用典故,词的风格清新秀美﹑含蓄动人;“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也仓皇出逃,多年收藏的金石书画损失了一半,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逝,这一变故对李清照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生活辗转飘零,早期争强好胜的性格有所改变。创作上,不再要求在字句上创造奇迹,惊险句变为平易近人,归于平淡;风格上,直抒胸臆;语言上,通俗易懂;情感上,更加悲怆忧郁。

3.由于时代的巨变,使得她的词前后期产生了不同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初登文坛的李清照是一个具有文化修养,但缺乏政治思想的上层女性。她的生活美满,词作多以“离愁别绪”为主,另外还有一些描写自然景物和少女生活的,都属于个人情感抒发之作,就其社会意义和时代精神较为薄弱。南渡以后,她的贵妇人角色已变为“飘零遂与流人任”的寡妇。在民族受辱,国家危亡之时,她与人民一起逃亡,因而也有了共同的愿望和命运,也发出了共同的哀叹,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荣辱紧紧相连,抒发出怀念故国旧家的情意,表现了词人爱国主义的精神。如《永遇乐·落日熔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都反映了这样的精神,也有“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气概。较之前期,社会价值和思想内涵深刻了起来。

总之,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卓越的女词人,在寂若星辰的女作家之中,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文成一格,别是一家,赢得后人的好评,她的词成了婉约的高峰,在整个古典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不仅源于她自身的优越的文化修养,才华本领,还与她生活的特殊年代和所经历的时代变迁血肉相连,李清照用她敏感的心灵,真挚的情怀,抒发了她传奇一生的爱恨情愁,其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

参考文献:

1、济南社科所编,《李清照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1984年5月第1版。

2、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1月第1版

3、齐鲁书社编·李清照词鉴赏

4、李月张敏鹏编校《李清照词集》

5、陈美祖著《李清照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李清照前后期词浅析

李清照前后期词浅析 宋词的繁荣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继唐诗后出现的又一个高峰。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作为分界线,她前期词和后期词从内容到风格都有显著的区别。前期词主要反映她少女、少妇时的生活,有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抒发自己壮志理想的。在艺术上大胆独创、不落樊篱;后期词主要是抒发她国破家亡的的不幸际遇以及悼亡的情感,间接反映了黎民百姓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当亡国奴的苦痛,风格婉约纤细,深情缠绵,善于借景抒情,工于使用叠声字,具有很高的艺术手法。清照的词为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中国向称诗歌的王国,在很大程度上,如果说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伟大成就的标志的话,那么,宋词的繁荣就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在诗国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闪烁。才华横溢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在少年时代,便已侧身于这繁星之群,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于北宋中叶(公元1084年),原籍山东济南,是宋代南渡前后的重要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她出身于仕宦家庭,家中经济比较富裕,又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她的父亲是曾为苏轼所赏识的李格非,这是一位苦心工于文章的文学家,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同样“工文章”。清照从小就受父母良好的文化教养与熏陶。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婚后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她与明诚才学相当,志同道合,他们常常一起或鉴赏金石、整理古籍著作,或写诗填词,切磋才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结下深厚的夫妻情谊。但这对伉俪相得的夫妻常有离时,爱得愈深,别时愈痛,即使短时分手,也会给女词人心中罩上一层阴霾,只身一人度日,愁云永日不开。 北宋末年,金统治者占领了北宋王朝,统治了北方广大地区,造成了我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的严重分裂。在这种形势下,清照的生活也随即发生了很大变化。国破家亡,离乡南渡,珍藏被焚,中年丧夫,一连串的打击使她直接接触了残酷的社会现实,把个人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从而她的词中对国家、民族危亡的关切以及沦陷后怅然失意的心情便成了这一时期作品的主题。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修订稿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浅谈人生经历对李清照词风的影响摘要:文学创作的一个最表层的来源就是现实生活,离开现实生活,作家就不可能写出作品,因为无从下笔。而作品能够反映作家的个人气质、人格追求,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宋词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继唐诗后又一个高峰,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在其中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李清照的作品的创作风格,创作内容与她的生活经历忧戚相关。本文将对她不同时期的代表词作分别进行品读赏析,以分析其人生遭遇对她心境、写作题材以及词风的影响。 关键词:李清照词风遭遇转变 李清照,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亲藏书甚富,由于家庭的原因,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词。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无论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包涵着她真挚的感情。或者是表现真挚的夫妻之爱,或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一腔爱国主义情怀。

一、李清照前期幸福美满生活中的词 易安前期作品多写其少女时代和初为人妻的悠闲生活,描绘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李清照置身于文化气氛浓厚的书香门第,耳濡目染父母的人格教育与开明教育,使得她幼年起就活泼自由、率真坚强。她并不像一般大家闺秀那样勤于女红、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是遨游在书海中,不仅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基底,而且培养了自身的修养和气度。 比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短短三十三个字,讲述词人回忆起那次去溪亭玩的经历。那天玩得太高兴了,大家都喝醉了,等兴头过去,才发现天色已晚。急忙把船往回划,谁知却认错路了。船被划到了密密层层开满藕花的水面深处。大家着急着把船划得飞快,想赶快回去,结果惊飞了一滩鸥鹭。这是她自由烂漫的闺中生活的描述,展现了她活泼洒脱的形象。 《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风变化

目录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异同 (1)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李清照前期的词 (2) 二、李清照南渡后的词风 (3) 三、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共同特点 (4) 总结语 (5) 参考文献 (5)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异同 [摘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宋代文人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式样,使他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提到宋代的词,人们就会想到一位杰出地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她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人的正宗,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的词,是她感情生活的生动反映,她的资质聪明,博学多能,生活洒脱。前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最能表达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真实的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南渡后,李清照用词诉说迭遭丧乱,受尽磨难以后的凄惨心境,倾吐哀愁凄苦的内心感受,带有深沉的感伤情绪。 关键词;李清照词南渡 文学作品反映着时代的特征。李清照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和词风上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期。李清照的词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次所少有的贞刚之气。这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使其词别出与一般意义的婉约词而独标一格。李清照的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理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在一起,既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又具有凄壮悲怆的格调,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

一、李清照前期的词 李清照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她演绎了一个古代知识女性的传奇故事。俗话说:任何一个故事都不是开天辟地的,它和周围的一切有着不可切割的关系。李清照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著名才女,与她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在家庭的耳濡目染及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李清照三岁就能将歌吟熟因谙在心;四五岁就能读书认字,念念有词;六七岁就博览诸子百家唐诗宋韵。就这样,李清照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她的名字成为聪颖智慧的代名词。长大后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不愧为一代才女,而其气质清新秀丽,活波乐观,又成为大家闺秀的风流典范。读她的作品也可以看出她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家境殷实,有着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除得力于家学外,夫婿赵明诚也极为重要。众所周知,宋代的婚姻制度是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然而十八岁的才女遇到了赵明诚,两人彼此欣赏。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起来慵自梳头”(《凤凰台上忆吹萧》)也正是爱情真实表现。 南渡以前,李清照过的是上层封建贵族的享乐生活,前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最能表达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比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反映了她对远离的丈夫的思念。写得很精致,特别是那句“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实在是很细致入微而又不乏情感。 在李清照前期的词中,还表现了自己的理想追求。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我报路长接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中大鹏高飞的宏伟志向,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跨海浪、渡银河、归帝宫、住三山的非凡壮举,都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作为一个女词人,有如此豪迈气概,在那个时代是非常罕见的。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转变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转变 李清照是我国两宋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甚至很多杰出男词人的词作与之相比也比不上她。 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之难举家南渡为界形成鲜明对照。南渡以前,李清照过的是上层封建贵族的享乐生活,富足而又美满。而南渡后,李清照举家南渡,而丈夫也在乱世中去死,生活的各种不顺,使她饱尝了人世间的种种辛酸,痛苦而又辛劳。而生活上的巨大变化也必然使她的词的风格也跟着发生巨大的变化。 首先,从词的内容来看,前期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人通过对鸥鹭的描写,将自己当时愉快的心情明显表现出来,并把一幅无忧无虑的生活图景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生动活泼,富有生机。而后期李清照多描写自己长期流亡漂泊生活的感受,同时这一时期的词也流露着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即自己的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将难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通过对晚风、淡酒、雁、黄花等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凄凉冷清的景象,咏叹了个人的不幸遭遇和自己内心苦

闷,同时,通过比兴的手法,流露出她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国家战乱的仇恨,含蓄而又悠长。 其次,从词的语言来看,前期李清照的语言清新自然,清丽明快,偶尔有闲愁点缀。如《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劲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用“红”、“青”等鲜艳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初夏风光美景图,在轻快的节拍中表达了自己愉快的心情也表现了她愿意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作为一个女词人,在这首词中抒发了爱情的无限向往,想要早日找到自己的归宿。而后期李清照的语言则以压抑低沉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先比沉重了许多。如《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用“千千”、“潇潇”这一系列的叠词来加强语气,表达自己为挽留丈夫心的坚决,而“湿”、“断”、“孤”这一系列的字眼则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担忧与伤心,可谓是字字发自内府,十分令人动容。 南渡之后,使李清照的词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词风的改变也使她更加善于抒发自己的感情,所写的词也更加耐人寻味,诗人回味无穷。词的艺术成就也更上一层楼。 尽管李清照前后时期的词内容与语言上都有很大的转变,但不论前期还是后期,李清照的词风总以婉约深微见长,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在感情抒发上都具有强烈奔放的特点,尤其是她后期的词;她的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08 春汉本 学号:081160379 姓名:岳梅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清新明丽哀怨淡雅 (2) 沉郁感伤凄凉哀婉 (5) 参考文献 (11)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内容提要】: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是首屈一指的,她的一生以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词风清新明丽;后期多伤时感世之作,词风沉郁感伤,凄凉哀婉,这一切都与其个人遭遇有关。 【关键词】:词风明丽沉郁遭遇 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算是一个相当突出的文人,除了她的女性身份外,在她的作品中,有着与一般文人不同的特色。古代女性文人不多,能够在文坛上留名又是屈指可数,李清照 以一个女性,能够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扬名立传,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事,这也证明了她不仅有着不亚于当代文人的才华,更有着过人的文学才气,明代杨慎说她:“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①,李清照不但是宋代词坛中首屈一指的女性词人,就算比起当代的男性作家,也毫不逊色。 李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着。南渡前,其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词风清新明丽,意境优美,略带哀婉淡雅的相思;南渡后,伤于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故而其伤时感世,悼亡思乡,风格“沉郁感伤”②,然而不论是清丽明快亦或沉重忧虑,这都与其身世遭遇及个人的性格命运有关。

一、清新明丽‘哀怨淡雅’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生活比较优裕,那时正值北宋后期,虽然社会潜伏着危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还有一抹回光返照,是暴风雨到来之前宁静的黄昏。女词人常常流连于山川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秀美的大自然陶冶了这位女词人的情操,赋于了她灵气。因此李清照在这期间的词轻快活泼,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感受。且看下面的一首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③” 词人当时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一幅无忧无虑的生活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李清照是热爱大自然的,这首词是最好不过的证明。当不知归路时,词人竟发起争渡的雅兴。 李清照少女时代生活在历城,大明湖的美丽秋景,不禁使李清照感受到“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情感单纯明快,年轻女词人的心灵敏感于大自然,心有灵犀;词活泼向上,又如“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表现少女的天真活泼,极有情趣。 然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好景不长,这位天真烂漫的少女便拥有了爱情,爱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 [摘要]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的还是词。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写词人少女、少妇的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写国破家亡之痛,风格凄楚。其词在表现形式或语言上都独具特色。本文抓住这一特点论述了其前后期的创作风格异同。[关键词]李清照前后期风格异同 在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文人较少,而能够在创造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的更少之又少,李清照则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因为这位巾帼词人的横空出世,使南渡词坛放出奇异的光彩。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可以说,李清照是出生在一家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的家庭里。李清照自少便有诗名,她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双方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或鉴赏书画鼎彝,生活比较美满。靖康二年后,她和赵明诚相继逃兵江南,丧失了向来珍藏的大部分书画。后来赵明诚又病死健康,她就展转流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颇有成就,但最突出的还是词。她早年写的《词论》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一系列作家。她认为“词别是一家”,在艺术上有它的特点,要求协音律、有情致,这是对的。问题在于她看不到欧阳修、苏轼等在词创作上的革新精神,这就未免太保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的创作成就。 李清照在宋代刊行的《漱玉词》已经失传。现在辑录的只有七十多首,其中还有些不可靠。她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二期。前期词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我们知道李清照出身于门第很高的宦官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兼散文家,母亲也工文章,家庭的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而且李清照婚姻幸福、伉俪相得,夫唱妇和,生活安静舒适。这样的环境,把年轻时候的李清照培养成一个才华焕发、有抱负、有理想、有豪爽和纯真性格的女子。可是她又是生活在封建社会里,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处于无权的地位,因此被剥夺参与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同时,她那个时代,恰是宋代理学家们变本加厉地提倡封建礼教以控制女性的年代。她在有文化的家庭里所培养起来的卓越才能,比较健全的性格以及豪迈的抱负和理想,不仅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力量的压制和束缚,以至于李清照虽不安于“寂寞深闺”的狭小樊笼,要求有更广阔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而不可能得到实现。这就给她带来了封建时代的妇女所不能避免的苦闷,也使得她把生活和精神的活动局限于对爱情和对自然的喜爱上。所以,她前期词的主要内容也只有这两个方面,描写面较狭窄,但其创作风格、思想内容还是表现突出。 李清照的爱情之歌是纯洁而生动的,请看她的《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倚宝鸭衬香胆,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的娇柔神态和恋爱心理。这在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里,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得自由恋爱的社会里,可以说是大胆至极。她的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追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李清照甜蜜宁静的心弦于是弹奏出一首首略带苦涩和幽怨的望夫词: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期和后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前期作品风格细腻婉转,后期作品风格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 1、李清照南渡前的个人生活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年间。她的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她的成长受家庭影响较大,良好的创作基础也由此奠定。少女时代的她生活得无忧无虑,于是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由此形成。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为夫妻,期间,她与丈夫共研金石书画,一度生活幸福美好。 2、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前,李清照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偶尔的“愁”也只是强说的“闲愁”,所以她前期词风多为:清新自然,细腻婉转,色调明快。前期词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赞颂自然青春;二是惜春和伤春;三是对爱情的自我独白。 (1)赞颂自然青春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约写作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当时她刚来汴京不久。词里,她回忆昔日游玩溪亭的情景:天色将晚,在溪亭尽情游玩喝酒,直到沉醉不醒,于是也就忘了回家。以至于后来玩得尽兴了,酒也醒了,天色也已晚,匆忙返回。不经意,竟又把小船划进藕花丛中,迷了路。焦急彷徨之际,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了。透过词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游玩的画面跃然于纸上,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少女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和自由。 (2)伤春情怀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首词作表达的是少女伤春的情怀。惜花伤春常成为历代作家的一种思想寄托,也总是孕育着作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整首词描写的是女主人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 摘要: 宋词的繁荣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继唐诗后出现的又另一个文学高峰。李清照的词在当时文学词坛上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她的词是以南渡作为分界线,她前期词和后期词从内容到风格都有显著的区别。前期词主要反映她少女、少妇时的幸福生活,内容上有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抒发自己壮志理想的。在艺术上大胆独创、不落樊篱;后期词主要是抒发她国破家亡的的不幸际遇以及悼亡的情感,间接反映了黎民百姓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当亡国奴的苦痛。她的风格婉约纤细,深情缠绵,艺术手法上善于借景抒情,工于使用叠声字。其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关键词:李清照易安词词风格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底蕴浑厚,向称诗歌的王国。在很大程度上,如果说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伟大成就的标志的话,那么,宋词的繁荣就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在诗国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闪烁。其中有位才华横溢的宋代女词人早在她少年时代,便已众身于这繁星之群,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这就是我们要论述的主人公——李清照。 一、李清照生平介绍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婉约词的代表词人。她的一生可谓是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其号易安居士,生于北宋中叶(公元1084年),原籍山东济南,是宋代南渡前后的重要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由于家庭,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并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来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接着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对她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却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李

李清照前后期词作风格的区别

李清照前后期词作风格的区别 在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文人较少,而能够在创造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的更少之又少,李清照则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因为这位巾帼词人的横空出世,使南渡词坛放出奇异的光彩。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可以说,李清照是出生在一家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的家庭里。李清照自少便有诗名,她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双方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或鉴赏书画鼎彝,生活比较美满。靖康二年后,她和赵明诚相继逃兵江南,丧失了向来珍藏的大部分书画。后来赵明诚又病死健康,她就展转流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颇有成就,但最突出的还是词。她早年写的《词论》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一系列作家。她认为“词别是一家”,在艺术上有它的特点,要求协音律、有情致,这是对的。问题在于她看不到欧阳修、苏轼等在词创作上的革新精神,这就未免太保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的创作成就。 李清照在宋代刊行的《漱玉词》已经失传。现在辑录的只有七十多首,其中还有些不可靠。她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二期。前期词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我们知道李清照出身于门第很高的宦官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兼散文家,母亲也工文章,家庭的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而且李清照婚姻幸福、伉俪相得,夫唱妇和,生活安静舒适。这样的环境,把年轻时候的李清照培养成一个才华焕发、有抱负、有理想、有豪爽和纯真性格的女子。可是她又是生活在封建社会里,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处于无权的地位,因此被剥夺参与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同时,她那个时代,恰是宋代理学家们变本加厉地提倡封建礼教以控制女性的年代。她在有文化的家庭里所培养起来的卓越才能,比较健全的性格以及豪迈的抱负和理想,不仅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力量的压制和束缚,以至于李清照虽不安于“寂寞深闺”的狭小樊笼,要求有更广阔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而不可能得到实现。这就给她带来了封建时代的妇女所不能避免的苦闷,也使得她把生活和精神的活动局限于对爱情和对自然的喜爱上。所以,她前期词的主要内容也只有这两个方面,描写面较狭窄,但其创作风格、思想内容还是表现突出。 李清照的爱情之歌是纯洁而生动的,请看她的《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倚宝鸭衬香胆,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的娇柔神态和恋爱心理。这在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里,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得自由恋爱的社会里,可以说是大胆至极。她的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追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李清照甜蜜宁静的心弦于是弹奏出一首首略带苦涩和幽怨的望夫词: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这些轻盈精妙的相思曲铭刻着女词人的情感历程。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既有婚姻来

论李清照前后词风

浅论李清照前后词风 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一位女作家,但是她最擅长的还是词,其词被称为“易安体”,她的词不仅是中国女性文学艺术的高峰,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占有杰出位置。李清照人生历程的转换也深深地影响着她的心理历程,她所经历的不同时期使她产生了别具风格的词风和情感,故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关键词:易安体风格人生历程南渡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1084~1155)山东济南人,有一代词宗之称,李清照独有那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更使其词别出一般,精妙婉约而别具一格,李清照的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里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在一起,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所少有的豪迈之气。词艺的“精妙”与“别是一家”的追求,更是她以为数不多的词篇登上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巅峰。她的词不仅仅是中国女性文学艺术的高峰,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占有杰出位置,在以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女人处于社会最底层,突然间,李清照作为一位女性不仅闯入了被男性长期垄断的文坛,并且登上与男性名家平起平坐的位置。无怪历代文人作家对此惊诧赞叹并刮目相待了。杨慎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易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于闺阁也。”①陈廷焯说:“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②谭玉生在《论易安词》绝句中说:“若并诗中论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莲。”他认为李清照的创作成就如同辉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李白一样,璀璨而显赫。李清照的词以金兵攻占汴京为分界线,约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 一、前期的懵懂少女和多情的少妇生活 (一)春愁难释,感时伤春的少女 南渡前,济南才女李清照生活的十分惬意。其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是苏东坡的学生,进士出身,在朝为官;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博雅能文,温婉贤惠。受这样文学官宦家庭的熏陶,能够使她更细微的体验生活,不仅给了她渊博的学识,同时也培育出作为一个大词人所必需的艺术才能,使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李清照不像其他大家闺秀一样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常常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果把李清照前期作品拿出来品,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主要有孤独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独特的喜爱之情更加体现出李清照对生活的热爱,只因她热爱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情趣从而使她对大自然产生了无尽的热爱,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 内容提要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词人,她被誉为“婉约之宗”,现在存词近50首,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风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南渡前的李清照,基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天地,词的内容不过是伤春别恨,没有什么创新。但她大胆地表现了一个贵族少女、少妇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风雅情调,以及对丈夫的思念。南渡后,国破家亡,多年惨淡经营所积存的金石书画也毁于一旦,接二连三的打击,颠沛流离的痛苦,因此词风突变。哀怨、悲愤之情渲染强烈,作品中蕴涵着深刻的故国情思。李清照无论是南渡前还是南渡后,她的词都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至性的感情代代流传。她的词擅长白描,在用事、构思、炼字酌句上都有独立性,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李清照是北宋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成长的词作家,所以她的词别具特色,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关键词:李清照;前后词风;不同点;相同点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光芒。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化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她的词①,既沿袭了婉约派的传统,又兼取豪放派之长,极富生活气息,语言朴素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质在两宋词坛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一、前后期词风的不同点 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这种风格上的变化与她的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坎坷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所以,我们从三个时期加以分析。 1、贵族少女天真快乐的生活 她生长在一个文学气氛很浓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个散文家和学者,母亲王氏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在这种学术空气很浓的家庭里受到极好的熏陶,对于她后来的文学成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的词生动地描写了贵族少女无忧无虑的游乐生活和惜花饮酒的闲情雅趣,基调开朗、乐观,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爱情的渴望。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美表达作者赞美高洁,具有唤起人们追求自然美的巨大作用。《如梦令》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李清照早期作品,描写了日暮归舟所见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词仅33个字,却写了场景,写了人物,写得曲折起伏,生动活泼,情深味浓,新奇可喜。开头“常记”二字,说明写的是往事的回忆。一个“常”字暗示这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不可磨灭难以忘怀,值得回味。而难以忘怀的情景,没有直接写出,而用“沉醉”到“不知归路”凝练地反映了一天的快乐,并把笔墨集中在描写归路的情景上面。从“日暮”到“晚”时间又推移了,直到兴尽才归。在“沉醉”之中,小船竟走错了路,直到荷塘深处方始发觉,这里荷花亭亭玉立,荷叶摇曳多姿,荷香沁人心脾。几声焦急的“争渡,争渡”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在美丽的荷塘里,人声、鸟声和水声交响起来。小船鸥鹭纷乱起来。大自然的诗情画意和勃勃生气,给人以清新的美丽的享受。 这首词将事、景、情三者融为一体,意境开阔,形象生动,显示了词的笔墨集中,善于剪裁的工夫,以及托情于事,寓情于景的创造才能,在词人眼里,整个世界都是那样的生气勃勃,也激起读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诗人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给大自然景象添加生气,李清照在这首词中正是以对大自然的赞美,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的心理特征, 在《庆清朝慢》这首词中,她那无拘无束,活泼开朗的性格再次生动地表现出来:春天牡丹盛开时节,她随着香轮竞走的游园行列,前去赏花。她陶醉于明媚的春光和盛开的鲜花之中,快乐得如痴如狂,饮酒赏花直至深夜。李清照词中所表现的她早年的这种生活,虽然多少带有贵族少女的闲情逸致,但是,作品中洋溢着的蓬勃朝气和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班级:2014级秘书学班学号:140154020 姓名:栗玉贞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内容摘要】李清照,后人眼中的“婉约之宗”,其创作成就仅在辛弃疾之下, 为古今第二词人。综观李清照的作品,题材并非单一,体裁更为丰富。欢愉与悲苦、闺情与伤国,每一种风格都有很多佳作。而李清照的一生,以南渡为风水岭,前后两个时期的生活大相径庭,所创作的诗歌风格也发生巨大变化。在先后经历亡国丧夫之痛后,其诗词中的闺阁之音渐淡,男子般的气概与意境增多。正如王国维所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易安词最能代表宋一代之文学,李清照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词人”。 【关键词】婉约派闺阁之音夫妻伉俪分居悲叹南渡爱国情怀 【正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江》一般我们很难想象这两首风格差异迥大的诗词是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但它们又确实是同出自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之手。两首诗词分别创作于新婚初期与靖康之难后,从起初的闺中小儿女心态到之后的忧国情怀,李清照用她的作品诉说着生平所历。 一、待字、初嫁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亦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其母王氏出身名门,文学修养极高。父母家学渊源,为李清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她幼年丧母,在父亲擢至汴京时,她跟随其他亲人在明水长大,生活的无拘无束养成了她“倜傥有丈夫气”的爽朗性格,明水的秀美风景也为她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最初的素材。李清照的《如梦令》虽只用了三十三字,却为后人留下了别具一格的、豪迈倜傥的小令。人称“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李清照的词风总的虽属婉约派,但她的作品中却没有过多的脂粉气,有些尚可归为豪放一列。恰如她的小舟驶入“藕花深处”而“惊起一滩鸥鹭”一般,她的出现也在当时的文坛中荡起一层涟漪。云英未嫁时她的诗词中无不洋溢着少女的烂漫与恣意。“知否,知否?因是绿肥红瘦”这种恣意的慵懒也只有李清照能准确的表达了。“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仅仅十二字就将调皮小儿女的心态清晰展现,没了大家闺秀的架子,却多了些真实的欢愉。 如果说待字是的易安是颗青梅,那初嫁后的她便如蜜枣一般了。与赵明诚新婚之处的岁月可谓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兼具了。《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淡淡的羞涩之意,浓浓的呢喃之音,而“徒要教郎比并看”更是将夫妻间的撒娇昵意表露无遗。 二、党争、分别;重聚、初叹 在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的第二年,“元祐奸党”四字将一切的美满打破,因为李清照父亲李格非被编入“元祐党”,李清照不得不被迫“归宁”。“云中谁寄锦书来”将对丈夫的思念与期盼和盘托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转变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转变 赵蓉 【内容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处在一个风云不定的时代,南渡前的短暂安定生活,金兵南下的动荡岁月,都在作者的词作中得到体现;前后期作者生活的巨大转折是作者词风前后迥异的客观原因。从她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作者生活的大动乱的年代,而这样的艰难岁月也必然影响作者词风的改变。 【关键词】:李清照、前期、轻盈清婉、后期、沉痛哀伤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是颇具影响的大词家之一。她的诗、词、文、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个女性的真挚情怀,凭借一支笔,“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1]据记载,李清照本有《漱玉词》 6 卷(或作三卷),但已经散失,后经人重新编辑,得词约八十首,但其中也夹杂了他人的作品,目前可以确认是李清照所写的有四十余首。李清照以女子敏感细腻的心,感悟着生命流逝的无奈,体味着人生的离愁别恨,承受着乱世的黍离之苦,并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化愁为美,创造出了流传千古的词作珍品。解读她的词作,品味她的愁绪,我们感受到了一代词女的一片柔肠和一腔热血。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前半生为喜,后半生为悲,南渡像一条分水岭将其生活轨迹划得清晰如水。她的词也应以她南渡的这条人生轨迹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而安定,词作多描写闺情,流露出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展现出女词人多愁善感的个性和真挚细腻的情感。在李清照前期描写男女相思离别之情的词中,表露出的女性情感往往热烈而恬静,微妙而直率,朴素而深刻,而这些离愁别怨的苦涩中又夹杂着一丝思念的甜蜜,体现出一种细腻的儿女柔情。所以,词中透露出的愁是清新凄婉,朦胧淡约的。李清照后期的词多写晚年孤苦无依的凄凉情境,词风由前期的轻盈清婉转向了沉痛哀伤,词中的愁也由前期的闲愁升华到更高的一个层面,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刻的内容,儿女情长的闲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丧失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的失望破灭等交织而成的愁,这种愁是复杂的,是沉痛凄厉、深刻感人的。本文拟对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转变进行深入分析。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

浅谈人生经历对李清照词风的影响 摘要:文学创作的一个最表层的来源就是现实生活,离开现实生活,作家就不可能写出作品,因为无从下笔。而作品能够反映作家的个人气质、人格追求,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宋词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继唐诗后又一个高峰,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在其中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李清照的作品的创作风格,创作内容与她的生活经历忧戚相关。本文将对她不同时期的代表词作分别进行品读赏析,以分析其人生遭遇对她心境、写作题材以及词风的影响。 关键词:李清照词风遭遇转变 李清照,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亲李格非藏书甚富,由于家庭的原因,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词。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无论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包涵着她真挚的感情。或者是表现真挚的夫妻之爱,或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一腔爱国主义情怀。 一、李清照前期幸福美满生活中的词 易安前期作品多写其少女时代和初为人妻的悠闲生活,描绘爱情生

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李清照置身于文化气氛浓厚的书香门第,耳濡目染父母的人格教育与开明教育,使得她幼年起就活泼自由、率真坚强。她并不像一般大家闺秀那样勤于女红、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是遨游在书海中,不仅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基底,而且培养了自身的修养和气度。 比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短短三十三个字,讲述词人回忆起那次去溪亭玩的经历。那天玩得太高兴了,大家都喝醉了,等兴头过去,才发现天色已晚。急忙把船往回划,谁知却认错路了。船被划到了密密层层开满藕花的水面深处。大家着急着把船划得飞快,想赶快回去,结果惊飞了一滩鸥鹭。这是她自由烂漫的闺中生活的描述,展现了她活泼洒脱的形象。 《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又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轻视的一面,这源于她相对自由的成长环境。

李清照词词风转变

李清照词词风转变:靖康之难之前李清照的词中苦涩的离愁中含有夫妻双方心心相印和彼此眷恋的幸福感,她的情感世界分为两半,一半是对丈夫的钟情,另一半是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靖康之难以后女词人的心境和词境发生了变化,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语言特色:无论是从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李清照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主张,内容 易安体, “别是一家”和“自是一家”的比较:苏轼的“自是一家”追求壮美的风格和扩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是从诗词同源的渊源论角度提高词体的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李清照的“别是一家”指出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她着重强调“诗”“词”的不同,是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欧阳修文学主张: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倡导诗文革新,反对西昆体和太学体。主张文道并重。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在理论上既纠正了刘开、石介的偏颇,有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种缺点。 散文内容:1、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为而作,有感而发。记叙文言之有物 2、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诗歌革新及其主张:提出“诗穷而后作”的诗歌理论重视生活内容的精神。诗歌以社会现实为题材,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以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的手法和议论入诗。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学李白,语言清新流畅与欧阳修特有的委婉平易相结合,便形成了流丽婉转的风格。 ☆周邦彦词的贡献:1、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语言美,音律美 2、讲究“章法”即整篇结构,时空回环。能精心的把词写得有张有弛、曲折回环 3、重视语言锤炼,叙述手法层层铺叙,浑然天成又精致工巧 4、善于化用典故和前人词句、天衣无缝,不留痕迹 5、运用典雅语言的同时也善于运用浅俗的口语和民间俚语,且能够化俗为雅 6、语言表现力很强,对事物观察很细腻,对意象选择很讲究

李清照前后期词作风格的区别

xx前后期词作风格的区别 在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文人较少,而能够在创造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的更少之又少,李清照则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因为这位巾帼词人的横空出世,使南渡词坛放出奇异的光彩。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可以说,李清照是出生在一家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的家庭里。 李清照自少便有诗名,她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双方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或鉴赏书画鼎彝,生活比较美满。靖康二年后,她和赵明诚相继逃兵江南,丧失了向来珍藏的大部分书画。后来赵明诚又病死健康,她就展转流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颇有成就,但最突出的还是词。她早年写的《词论》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一系列作家。她认为“词别是一家”,在艺术上有它的特点,要求协音律、有情致,这是对的。问题在于她看不到欧阳修、苏轼等在词创作上的革新精神,这就未免太保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的创作成就。 李清照在宋代刊行的《漱玉词》已经失传。现在辑录的只有七十多首,其中还有些不可靠。她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二期。前期词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我们知道李清照出身于门第很高的宦官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兼散文家,母亲也工文章,家庭的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而且李清照婚姻幸福、伉俪相得,夫唱妇和,生活安静舒适。这样的环境,把年轻时候的李清照培养成一个才华焕发、有抱负、有理想、有豪爽和纯真性格的女子。可是她又是生活在封建社会里,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处于无权的地位,因此被剥夺参与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同时,她那个时代,恰是宋代理学家们变本加厉地提倡封建礼教以控制女性的年代。她在有文化的家庭里所培养起来的卓越才能,比较健全的性格以及豪迈的抱负和理想,不仅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力量的压制和束缚,以至于李清照虽不安于“寂寞深闺”的狭小樊笼,要求有更广阔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而不可能得到实现。这就给她带来了封建时代的妇女所不能避免的苦闷,也使得她把生活和精神的活动局限于对爱情和对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