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儿童1
儿童与儿童哲学

儿童与儿童哲学儿童与儿童哲学近年来,儿童哲学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些学者和教育家开始意识到,儿童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成人的教育和思想,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和哲学观念。
因此,儿童哲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儿童是否能够进行哲学思考?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人类对宇宙、人生、存在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的一种活动。
哲学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如真理、价值、自由、伦理等等。
传统上,人们认为哲学是成人的专属领域,因为它需要复杂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念的理解。
但是,儿童哲学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富有挑战的观点:儿童也能够进行哲学思考。
儿童哲学的出现并不是为了让儿童成为哲学家,而是为了鼓励儿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儿童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历了丰富多样的经验,他们会对一些问题产生好奇心,并寻找答案。
儿童哲学正是通过哲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帮助儿童理解复杂的问题,并解决它们。
儿童哲学的核心理念是启发儿童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环境中,儿童被引导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接受答案。
儿童哲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鼓励儿童提出问题,并尊重他们的问题。
通过与儿童一起探索问题的各个方面,促使他们思考和理解。
儿童将学会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
这种对话和交流的方式,将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儿童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儿童的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价值观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儿童哲学通过引导儿童探索和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能力。
例如,教育儿童如何分辨对错,如何尊重他人的观点,如何处理冲突等等。
这些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将有助于儿童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人。
儿童哲学教育并非只是简单地进行一些哲学思考的训练,而是在儿童日常生活中应用哲学的思维方式。
在学校教育中,儿童哲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融合,如语文、科学、数学等等。
通过追问“为什么”和“如何”,引导儿童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儿童哲学基础理论ppt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23
16
• 案例:推理1
• 命题(1):假使“罗慕路斯”是一个名字,那就存在着一个名 为“罗慕路斯”的实体。(“名字是归属于某些事物的命名, 否则就不能称为名字。”)
• 命题(2):“罗慕路斯”的实体是不存在的。
• 所以,
• 命题(3):“罗慕路斯”就不是名字。
•
• 推理2
• 命题(4)假使“上帝”是一个名字,就存在着一个名为“上帝” 的实体。
和个体系统
精选课件ppt
20
3 儿童的哲学发展
• 游戏(自发的概念游戏、哲学探究) • 教育(儿童哲学课程)
精选课件ppt
21
4 儿童哲学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 儿童期的哲学(偏重理 • 对成人:有助于认识哲
论研究,儿童学,
学史;童心可鉴。对儿
philosophy of childhood, 童:发展哲学思维。
• (三)驾驭无限(无限循环和无穷倒退)来自精选课件ppt18
2 儿童的哲学潜能(理论根据)
• 个体与类发生的一致性 • 朴素理论观与成熟制约观(遗传、阶段) • 人类的基因编码系统的特异性和开放性
精选课件ppt
19
2.1 个体与类发生的一致性
• 生物发生:海克尔的生物重演律 • 精神发生:霍尔的心理复演论等等 • 哲学发生:两个系统——人类种族系统
children’s philosophy)
• 儿童哲学课程(偏重实 践研究,思维训练,
philosophy for children,do philosophy
• 发展和训练儿童哲学思 维能力,帮助儿童独立
思考。
儿童哲学智慧书(1我是什么)

《儿童哲学智慧书(1):我是什么》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每一个孩子都充满了好奇。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个有趣的问题:我是什么?我是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内涵。
我是一个小小的生命体,有着独特的模样和性格。
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以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我有一对灵敏的耳朵,可以听到各种动听的声音;我还有一颗善良的心,懂得关爱他人。
在我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名叫“思想”的小精灵。
这个小精灵让我能够思考问题,探索未知。
当我问自己“我是什么”时,小精灵就会带领我踏上寻找答案的旅程。
我是什么呢?我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我。
我的指纹、我的笑容、我的声音,都是专属于我的。
这就意味着,我要珍惜自己,勇敢地做自己。
我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小树。
从出生到现在,我每天都在吸收知识的养分,努力向上生长。
我学会了走路、说话、写字,还学会了与别人分享快乐、分担痛苦。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
我是一个拥有梦想的探险家。
我的心中有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梦想,它们激励着我勇敢地追求,不断前行。
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坚持、勇敢和自信。
我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小宇宙。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探索、成长,用智慧和勇气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儿童哲学智慧书(1):我是什么》我,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标签,我还是一个故事的编织者。
在这个故事里,我是主角,也是导演,我用我的行动和选择,描绘出属于自己的画卷。
我是什么?我是情感的容器。
有时候,我会笑得像阳光一样灿烂,有时候,我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感到悲伤。
这些情感像彩虹一样,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
我学会了识别自己的情绪,也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和感受别人的心情。
我是什么?我是时间的旅行者。
每一天,我都在时间的长河中漫步,从过去走向未来。
我回顾昨天的自己,思考今天的收获,期待明天的挑战。
时间教会了我珍惜每一刻,因为它一旦流逝,就再也回不来了。
儿童哲学与教育第一章儿童观PPT课件

教育思想
• 种子说。他认为在人的身上自然地播有知识,道德和虔诚的 种子,通过教育便可以把他们发展出来。他还相信一切儿童 都可以造就成人。
• 反对儿童有罪。夸美纽斯尖锐地批评了旧学校的种种弊端, “学校变成了儿童的恐怖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
• 阶段论。提出了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要依据人的自 然本性,即儿童的天性和年龄特征。于是,他提出了划分儿 童年龄阶段的主张,把0一24岁划成四个阶段,即婴儿期、儿 童期、少年期和青春期,每期6年。
14
2.夸美纽斯的“种子说”
• 扬·阿姆斯·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纽斯Comenius, Johann Amos (1592-1670)
• 17世纪捷克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 基者,被 称为近代教育学之父。
• 泛智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 心,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 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 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全 面的发展。
22
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 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受 卢梭的教育思想影响,主张尊重儿 童自身存在的自然生命规律,并尊 重儿童天性。
23
• 儿童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首次明确提出使教育,教 学心理化的主张,认为教育应当与儿童心理特点和人性规 律相一致,使儿童在发展中处于主动地位。
• 强调后天教育作用。洛克把经验视作知识的唯一来源, 强调儿童的后天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一系列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 推动教育的世俗化。
18
4.卢梭的“自然论”的儿童观
• 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日),法国 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 教育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 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儿童的哲学与哲学教育

目录
• 儿童的哲学思考 • 儿童哲学教育的意义 • 儿童哲学教育的方法 • 儿童哲学教育的实践案例 • 儿童哲学教育的挑战与展望
01 儿童的哲学思考
儿童对世界的认知
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从最初的直观感知到逐渐形成抽 象思维。
儿童通过观察、触摸、听觉和视觉等方式来认识世界,并逐渐形成对事物的基本概 念和判断。
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驱使他们不断提问和思考,从而加深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儿童对道德的理解
儿童对道德的理解是一个逐渐形 成的过程,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理解并内 化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形成自
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儿童在同伴互动和家庭教育中不 断学习和模仿,逐渐形成对善良、 诚实、尊重和责任等道德价值的
在小学的语文、品德与社会等课程中,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 考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哲学问题。同时,可以通过组织辩论会、
研讨会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小学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分享、写作指导等形式,引导学生阅读哲学类 书籍,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 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思考社会问题。
认识。
儿童对未来的憧憬
儿童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想象, 他们渴望成长、学习和探索新 事物。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自 我意识和目标感,开始思考自 己的未来和职业规划。
儿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 中不断接受正面的教育和引导, 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02 儿童哲学教育的意义
培养儿童思考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
详细描述
利用游戏的形式,设计具有哲学内涵的游戏环节,让儿童在 游戏中思考哲学问题,体验哲学思想。游戏可以是角色扮演 、辩论、猜谜等形式,关键在于能够引发儿童的思考和讨论 。
儿童的哲学与哲学教育ppt课件

➢ 地球看我们房子,就像我们看原子一样。 ➢ 宇宙来的人看我们的地球,不是小得像一个弹子吗?
地球又大,又不大。
21
小结
▪ 世界上的事物都在变化并相互联系,儿 童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观察到这一点,这 并不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儿童思维 容易形成原始的辩证法。
后来吸引成星星。) ➢ 那很早很早很早很早很早很早……以前又是什么呢?
14
小结
▪ 儿童相信万物都有最初的起源,他们想把 这个源头找出来,就产生了关于事物起源 的诸多追问。
15
(2)关于天地形状的追问
▪ 一幼儿(4岁)夜晚散步时,看到星斗漫天,问 爸爸:
▪ 星星是什么做的? (是泥巴和石头做的。 ) ▪ (一个小时后,回到家中)为什么星星是石头做
➢ 会。 ➢ (为什么?) ➢ 我根据一天天的经验。 ➢ (经验可靠吗?) ➢ 可靠。 ➢ (为什么?) ➢ 因为太阳不会在一天内
毁灭。
▪ 儿童(9岁)认为人们 看不到的东西,就不会对 它就没有认识。
➢ (宇宙是不是有限的 ?)
➢ 永远不知道。
➢ (为什么?)
➢ 看不到我们怎么会知 道?我在廖明家的事 你知道吗?
19
幼儿有非常简朴的辩证法思想,能用联系的方法来思考问题
▪ 一一7父岁亲儿送童2提岁出儿了子一上个幼大儿胆园的时猜,想总:要抱着他 在每外一边个玩人一都会认,识摘所朵有花的给人他。,叫他给幼儿园的奶 奶看他。说到:了“幼有儿一园家,人他认果识然一不个哭人,,说这:个“人奶奶,奶 奶又,认花识。一”个而人且,还这跟个父人亲又说认再识见一。个人,那
宇宙是丌是有限的20幼儿有非常简朴的辩证法思想能用联系的方法来思考问题一父亲送2岁儿子上幼儿园时总要抱着他在外辪玩一会摘朵花给他叫他给幼儿园的奶奶看
教育哲学与儿童哲学

教育哲学与儿童哲学壹、教育哲学一、教育的本质内函1.教育的本质就是「教导从而启发至自动学习的历程,及潜能到成全的发展。
」2.人心灵上知识发展的成全过程,其成全过程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不成熟到成熟、由缺乏到齐(成)全,由潜能到实现的发展。
二、教育的目的由于教育的对象离不开「人」,故教育的范畴自应以「人生」为依归,而教育的目的更是可涵盖在「发展人性」、「培养人格」和「改进人生」之中。
三、教育的功能透过教育能开显人的知、情、意、行之生命特质的潜能。
贰、儿童哲学一、儿童哲学的起源1.创始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普曼(Matthew Lipman)教授。
2.目的:为推展思考教育。
李普曼主张教育应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引发学习者的思考。
3.思考教育不仅具学术意义,而且应做为处理生活经验的工具。
思考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应该以从事思考活动的初期即幼年开始,所以于一九七四年创立了「儿童哲学促进中心(Institut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philosophy for children,IAPC)推展儿童哲学的教材出版、教师、训练等工作。
二、儿童哲学的教材1.儿童阅读的课本:以日常语言进行对话之有角色,有剧情的小说。
2.教师手册:每一本教材都配备一份巨大的教师手册,手册中标示教材内所蕴含的主要概念,并设计了各种活动、游戏和讨论计画,用来练习操作所获得的概念和思考技巧,提供教师在引导讨论时使用。
三、儿童哲学的教室1.儿童哲学的教学方式特点在于强调形成一个哲学教室,这个教室就是「探究团体」(Community of Inquiry)。
2.在探究团体里,所有参与者形成一个圆形沟通网,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教室中的其它人,每个成员的发言权利和遵守规则的义务都是相同的,包含教师在内,所以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称之为「圆桌式讨论教学」。
四、探究团体1.探究: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C.S.Peirce)认为所谓「探究」就是:「由怀疑到相信的奋斗过程」,亦即「人类思维进而获致观念的过程」,而整个过程如下:不安→怀疑→寻求答案→形成假设→对照经验→消除怀疑→安定→再次不安→......故「探究的目的在使信念固定」。
儿童的哲学与哲学教育ppt课件

sophia
智慧 (名词)
原因、原理 或本原
6
哲学是如何产生的?
▪ 哲学产生于惊异。 ▪ 哲学是穷根究底的学问。哲学是人们对
周围世界和自己生活的本质与秘密所进行 的无穷无尽的追问。 ▪ 无论在哪个领域,只要不断追问下去, 最后就进入了哲学领域。 ▪ 因此哲学的好奇心比一般的好奇心更强 烈,总要把答案变成新的问题。
➢ 会。 ➢ (为什么?) ➢ 我根据一天天的经验。 ➢ (经验可靠吗?) ➢ 可靠。 ➢ (为什么?) ➢ 因为太阳不会在一天内
毁灭。
▪ 儿童(9岁)认为人们 看不到的东西,就不会对 它就没有认识。
➢ (宇宙是不是有限的 ?)
➢ 永远不知道。
➢ (为什么?)
➢ 看不到我们怎么会知 道?我在廖明家的事 你知道吗?
的,它不掉下来(是吸引力吸的。) ▪ 是不是地球把它弄上去的?(……) ▪ 你的本子上不是有吗? ▪ (后来吃桔子时,该幼儿说:星星是地球吸的,
慢慢慢慢地把泥巴石头吸到天上,就掉不下来了 。)
16
▪ 一幼儿(5岁)对大地的球形感到困惑,问: ▪ 为什么我们站在地球上,地是平的呢?(地球本
来是圆的,可是地球特别大,人在地球上就显得 特别小,那一点点小的地方,看起来它就是平的 了。) ▪ (该幼儿无法理解,就自己解释说)地球给土埋 起来了。(不是的。泥巴、土本身就是地球。) ▪ 那为什么人挖土,看不到地球呢 ▪ 地球底下是什么呀?(是人。)儿童的哲学想 ▪ 是人怎么不会压到他们?…… 象离不开直观
记教条,不是背格言。
29
三种哲学教育
▪ 作为思维训练的哲学教育; ▪ 作为智慧探求的哲学教育; ▪ 作为文化熏陶的哲学教育。
30
1、作为思维训练的哲学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儿童》模拟试卷二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作为思维训练的儿童哲学课程由美国哲学教授__李普曼_______创立,这门课程共分_个阶段。
其中学前阶段的学生用书是___《爱菲____,教师用书是___《一起获得思想》2、中国首批引进儿童哲学课程的小学校是__昆明铁路一小和__上海“六一”小学3、杨茂秀将儿童哲学课程引入台湾,并成立_“毛毛虫_儿童哲学基金会以发展儿童哲学。
4、上好儿童哲学课最关键的是要将___课堂_____变为___探究的群体5、5、马修斯认为,进行智能的探险,最好的材料就是___ 带有幻想性的童话故事二不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哲学的本义是(C )A 怀疑B 抽象思维C 爱智慧D 困惑2、哲学问题的核心是(C )A 宇宙之谜的最一般问题B 文化之谜的最一般问题C 人生之谜的最一般问题D 科学之谜的最一般问题3、国际儿童哲学促进中心开发的儿童哲学课程的英文全拼是(C )A Children’s philosophyB Philosophy for ChildrenC Do PhilosophyD Philosophy of Childhood4、《青蛙和癞蛤蟆》中的《小甜饼》的故事集中反映了什么哲学问题(C )A 甜饼的制作工艺B 财产的分配问题C 意志力的问题D 正义问题5、提出哲学问题的最重要条件是(AB )A 批判精神B 怀疑精神C 抽象思考能力D 丰富生活经验6、哲学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存在于哪些系统之中(CD)A 文明社会的官方文化系统B 文明社会的哲学家著作系统C 人类种族系统D 人类个体系统7、苏格拉底的辩证法通常包含哪些方面(ABCD)A 讥讽B 助产术C 归纳D 下定义8、最常见的哲学思维方法是(BCD)A 隐喻B 区别范畴C 处理矛盾D 驾驭无限9、《大熊,不对了》这个故事中渗透的哲学主题有(ABCD)A 梦与怀疑B 存在与不存在C 现象与实质D 认知的基础10、一般来说,成人和儿童进行哲学谈话需要(ABCD)A 普遍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念表达能力B 去掉“见多识广”的优越感C 摆脱自己全部的防御姿态D 更大的耐心和意志力去思考最简单和最基础的问题三简答(每题5分,共20分)1、儿童哲学课程对师资有什么要求?要利用哲学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对师资的知识素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求1、有一定的哲学素养并有参与哲学探索的意愿。
成人要在儿童和哲学之间建立起练习需要他对哲学问题有敏感性才能清理出儿童众多问题中的哲学内涵如果对哲学史有一定了解在哲学问题的把握方面可以相对驾轻就熟一些。
2、有一定的儿童文学素养并能从儿童生活中采撷生动故事资源将哲学问题融入故事之中使哲学探究生动具有吸引力和后续性。
尽量不要使用抽象而复杂的哲学术语用儿童的语言来探究儿童的哲学这样儿童才不会在哲学面前“望而却步”。
3、具备一定的儿童心理发展常识使哲学讨论的材料和议题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从而使讨论有效。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世界的关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超过他认知程度和范围的议题他是不感兴趣的讨论自然难以展开。
另外要建立和儿童之间良好的交流关系避免硬性灌输尊重儿童意见争取儿童信任也是儿童哲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师素质。
和儿童进行哲学讨论不是一般的提问也不是常见的对话形式而是谈话。
提问和对话时一方可以保持沉默往往会沦为单向度的灌输或演讲而谈话是必需两个人进行的它暗含了谈话双方地位的平等。
所以相当的技能技巧和机敏灵活的应变能力也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2研究儿童的哲学思想有何意义?发现儿童的哲学世界从他们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只言片语中整理出他们的哲学思考意义在于1、按照个体精神发展的复演论观点个体总是以凝缩的形式在生命周期中走完人类漫长的历史行程。
儿童的哲学也大致是人类儿童时代的哲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2、童心可鉴儿童是离最真实的物质世界最近的人群对生活有着最朴素和实在的感受。
虽然可能显得具体和粗浅但和大多数成人相比却更为真实和生动。
如同《皇帝的新衣》中的成人与小孩一样我们成人常常是由儿童对比出浅薄和虚伪的。
了解儿童的哲学世界可以给我们成人以启示和警醒。
3、了解儿童的哲学世界最终还是为了反馈于儿童为教育和引导儿童服务。
所以教育仍是研究儿童哲学最根本的落脚点。
所以儿童哲学的研究的另一重要内容便是在认识儿童的哲学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哲学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3.儿童哲学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儿童哲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哲学来训练儿童思维能力帮助儿童独立思考。
具体体现为1、提高儿童推理能力2、发展创造力3、个人的成长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4、增进对道德的理解5、培养获取生活经历的意义的能力4应如何看待哲学谈话的过程和结果?哲学对话的结果都是暂时性的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这些哲学问题将会不断地给以新的解答但哲学问题和哲学思维却是持续的。
对待儿童的哲学问题重要的不是给以一个确定的行动性的答案而是一个哲学谈话的探索过程。
儿童会在丰富的生活中不断地转移兴趣哲学问题没有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对他生活的延续并没有影响相反因为有了这个探索的过程他对生活的思索能力增强对生活的不定性才有了真切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判断力和选择力。
哲学谈话是游戏性的重要的是对儿童内在自由精神的培养哲学谈话是过程性的重要的是儿童自主地和我们一起关注生活。
四案例分析(每题8分,共24分)(一)蒂姆(大约6岁)忙于添锅子时,问道:“爸爸,我们怎么能知道一切不是一场梦呢?”蒂姆的父亲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他不知道。
同时问蒂姆他对这个无法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想的?他又添了几下锅子,回答说:“噢,我并不认为一切都是梦,因为人在梦里,不会追问这是不是梦的。
”1、蒂姆向他父亲的提问有何哲学内涵?蒂姆提出的是一个认识论方面的哲学问题如何分别清醒与做梦这两种状态2、蒂姆推理的过程大前提1如果万事都是梦人们就不会追问那是不是梦。
小前提2人们会追问那就不是梦。
所以结论3并非一切都是梦。
3、蒂姆的推理与笛卡尔的论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他在《方法论》中提出“我思故我在”。
这里的“思”与蒂姆的“追问”有异曲同工之妙2、请梳理蒂姆的推理过程。
3、蒂姆的推论与哲学史上那位哲学家关于此问题的论述有相似之处?他的结论是什么?(二)阅读材料:青蛙和癞蛤蟆开始吃癞蛤蟆烘制的小甜饼,他们吃呀吃的,直到青蛙塞满了一嘴,然后说:“我想我该打住了,不然我们会得病的。
”癞蛤蟆表示同意,不过希望能再吃一块;他们同意了,大家吃了最末的一块。
青蛙说他们需要的是意志力。
癞蛤蟆问:“什么是意志力,”青蛙回答说:“意志力就是硬着头皮不去做你心里想做的事。
”青蛙把剩下的小甜饼放进一个盒子,宣布他们再也不吃了。
癞蛤蟆说:“不过我们可以打开盒子。
”“那倒是真的,”青蛙承认,就拿来一把扶梯,把盒子放在高处的隔板上。
癞蛤蟆提醒道:“不过我们可以爬梯子。
”最后,青蛙无可奈何地把剩下的小甜饼全都拿出去喂了鸟。
“我们现在不再有小甜饼吃了,”癞蛤蟆伤心地说:“连一个都没有了。
”“是的,”青蛙说:“不过我们得到了许许多多的意志力。
”——转摘自《哲学与幼童》1、这个故事里涉及的哲学范畴有什么?2、请具体阐释青蛙和癞蛤蟆之间的分歧。
1、这个故事里涉及的哲学范畴有“如何协调意志和欲望”意志和意志力的联合观念2、青蛙说的那种意志力是“硬着头皮不去做你心里想做的事。
”青蛙所描绘的缺乏意志力开始被看成是一件关于欲望的矛盾冲突事件癞蛤蟆希望停止吃不过同时甚至更为强烈的希望能继续吃小甜饼。
在这一点上很容易想到癞蛤蟆作为欲望的体现包括希望停止吃小甜饼那时候这种欲望还不强烈到继续吃非常强烈。
假定那癞蛤蟆继续去吃小甜饼谁该受责备呢是否由于停止吃的欲望太软弱或者是否因为想继续吃的欲望过于强烈或者说由于为了欲望过于强烈的想法和过于软弱的缘故而受责备是否太傻了(三)、比较下面两个推理过程:推理1命题(1):假使“罗慕路斯”是一个名字,那就存在着一个名为“罗慕路斯”的实体。
(“名字是归属于某些事物的命名,否则就不能称为名字。
”)命题(2):“罗慕路斯”的实体是不存在的。
所以,命题(3):“罗慕路斯”就不是名字。
推理2命题(4)假使“上帝”是一个名字,就存在着一个名为“上帝”的实体。
命题(5)“上帝”是一个名字。
所以命题(6)就有一个名为“上帝”的实体。
问题:1、这两个推理过程符合形式逻辑吗?符合2、这两个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这两个论点都有确实的根据他们在形式上是正确的第一种论点的形式是传统上称之为“否定后件假定推理”那第二种则称之为“肯定前件假定推理”不管这些论点提供了怎样充分的理由要我们去接受他们的结论都依赖于他们前提的状况。
象人们所能想象的要证明1和4是正确的就需要极大的论争。
围绕着接受或反对这个原则就导致廿世纪哲学的丰硕成果和蓬勃发展。
五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1、结合你的工作及生活实践,谈谈你对儿童与哲学关系的认识。
3、请回顾你所做过的伦理探究活动,完成一个儿童伦理探究活动的整体方案。
要求包括十项内容:谈话主题、活动时间、准备材料、备选提问、应变策略、实际探究流程、分析探究过程、总结探究成果、反思不足与总结经验,活动评价。
谈话活动—丑小鸭●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从不同角度积极思考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与观点敢于辨析。
2、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理解并尊重他人意见分享不同的观点。
●活动准备1、故事课件。
2、幼儿围坐在教师跟前。
●活动过程一导入。
教师激起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二呈现故事。
教师使用课件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丑小鸭》。
把幼儿带入到故事的情景之中。
三对话交流。
教师用提问、追问、反问引发幼儿的思考引起幼儿与教师、同伴间的相互对话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真实想法并尝试进行辨析。
1、师“丑小鸭的妈妈那么爱它为什么它还要离家出走呢”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基于文学故事本身的问题它是我们在语言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提问的方式对幼儿的能力需要只是“背诵”。
作为第一个问题提出有助于帮助小朋友回忆故事中的情景深刻感受故事中语言表达的情绪和意义。
2、师“丑小鸭走后鸭妈妈会怎么样呢”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换位思考型的问题在整个作品中鸭妈妈只出现在文章的开头谁也没有想过鸭妈妈的感受因为它不是文章的主线也不涉及到文章“追寻美好理想”这一中心的表达。
这个提问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小朋友尝试着跳出自我的圈子从他人的角度去看待丑小鸭离家出走的这件事情用新的眼光去思考。
有了这样的铺垫孩子们还会像以前故事教学中那样认为丑小鸭的所有行为都是值得赞许的吗教师的这样的提问仿佛在提醒我们这是基于儿童哲学的故事活动而非一般的文学赏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