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过关检测练习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质量检测练习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质量检测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如图所示是正常眼睛看近处物体光路图,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关于眼睛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远离眼睛,晶状体变薄,视网膜上能形成物体的像B.物体远离眼睛,晶状体变厚,视网膜上能形成物体的像C.物体靠近眼睛,像远离晶状体,物体的像变大D.物体靠近眼睛,像靠近晶状体,物体的像变大2 . 以下四图,能表示近视眼成像模糊及其矫正做法的是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3 . 如下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B.C.D.4 . 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在导体B的两端加上2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B的电流为0.2AB.将A、B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2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6AC.导体A的电阻小于导体B的电阻。
D.导体B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5 . 下图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A.近视眼镜B.远视眼镜C.凹镜D.凸镜6 .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a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c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B.图b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d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C.图a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c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D.图b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d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7 . 下列各物体的尺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地球、太阳、银河系B.银河系、太阳、地球C.银河系、地球、太阳D.太阳、银河系、地球8 .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A.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D.共享单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9 . 晶状体本身就是一个可变焦距的凸透镜,它的焦距的变化主要是通过什么的调节来完成的()A.角膜B.睫状体C.瞳孔D.虹膜10 . 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质量检测练习题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质量检测练习题选择题如图所示,是李奶奶的眼睛看物体时成像的情况,则她的眼睛类型及矫正时所需佩戴的眼镜分别是A. 远视眼凸透镜B. 远视眼凹透镜C. 近视眼凸透镜D. 近视眼凹透镜【答案】A【解析】远视眼: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外界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佩戴凸透镜,使进入眼睛的光线会聚一些后再通过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由图可知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此时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该使原来的光线会聚,应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A。
选择题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 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 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 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 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答案】B【解析】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故A. C. D错误。
故选B.选择题对下图所示的眼睛判断和纠正正确的是()A. (1)是近视眼,配凹透镜B. (1)是远视眼,配凸透镜C. (2)是近视眼,配凸透镜D. (2)是远视眼,配凹透镜【答案】A【解析】解答:(1)图中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属于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
(2)图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属于远视眼,需戴凸透镜矫正。
选择题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A.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 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C. 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答案】B【解析】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微型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无论是近处还是远处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都是大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实像,故只有B正确,故选B。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练习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人们带来了许多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乙B.甲丁C.丙乙D.丙丁2.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显微镜是由2个凸透镜组成的B.望远镜是由2个凹透镜组成的C.天文望远镜常用凹面镜作物镜D.视角越大,越能看清物体4.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远视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是近视眼,则下例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凹透镜做的B.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爷爷的老花镜度数比爸爸的大C.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爷爷的老花镜度数比爸爸的小D.小明妈妈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5.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醇丙烯酸羟(HEMA)制成,边缘厚度0.05mm,近视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中心厚度()A.小于0.05mm B.等于0.05mm C.大于0.05mm D.任意值二.填空题6.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控”无处不在,他们一有时间就低头玩手机。
(1)在黑暗的环境中看手机,屏幕的强光会使瞳孔缩小,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叫。
(2)有关资料表明,长期用手机看文字或图片,会使光线通过眼球的折光系统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造成近视,应佩戴(填“凹”或“凸”)透镜矫正。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胶片,通过晶状体的调节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图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变大/变小/不变)。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和光学仪器同步测试(含解析)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测试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1.在图所示的示意图中,所属视力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是()A. 远视眼,凹透镜B. 远视眼,凸透镜C. 近视眼,凹透镜D. 近视眼,凸透镜2.如图所示是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现要进行视力矫正,则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A. 甲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B. 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C. 甲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D. 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3.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A. 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近B. 小明和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 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远D. 小明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远4.若要使眼睛看见一个物体,则()A. 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B. 物体上肯定有光线进入眼睛C. 物体和眼睛必须在一条直线上D. 眼睛能发光5.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 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6.近期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
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A. 增大像距B. 增大取景范围C. 增大人像的大小D. 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7.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走”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以下操作中可以实现的是()A. 在保持光屏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B. 在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 在保持光屏和蜡烛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透镜适当远离光屏D. 在保持光屏和蜡烛位置不变的条件下,适当增加凸透镜的曲度8.摄像师给站立不动的人拍摄了一张全身像后,又要用同一个焦距不变的相机为这个人拍摄一张半身像,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 摄像师向前移,并将镜头向内缩B. 摄影师向前移,并将镜头向外推C. 摄影师向厝移,并将镜头向内缩D. 摄影师向后移,并将镜头向外推9.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使用此模型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看到远处景物的像是虚像B. 如果看远处是很清晰,那么看近景时,应把内纸筒向外拉一些C. 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D. 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10.如图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关于它们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长沙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质量检测练习题(II)卷

长沙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质量检测练习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关于透镜的应用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放大作用2 . 人眼能够看见物体是因为A.物体一定是光源B.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表面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里C.物体和人的眼睛在一条直线上D.以上说法都正确3 . 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B.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C.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D.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4 . 下列图属于凹透镜的是A.B.C.D.5 . 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6 . 远处的物体在望远镜中成的像为什么在其焦点附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物镜的焦距太大B.因为物镜的焦距太小C.物体离物镜太远D.物体离物镜太近7 . 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平面镜成像时,物体远离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大小不变C.眼睛近视了看不清书本上的字,应该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可以起到放大作用D.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8 . 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说明远视眼的患者需要佩戴凹透镜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 .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使两盏灯都有电流流过的操作是A.开关S1、S2、S3都闭B.只闭合开关S2、S3 C.只闭合开关Sl D.只闭合开关S2合10 . 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应将蜡烛靠近透镜,同时光屏远离透镜C.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为使烛焰的像依然位于光屏中央,应将透镜向下移动D.若实验中撤去光屏,人眼就无法观察到蜡烛的像11 .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日光灯的额定电压为40V12 . 如题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入O处光学仪器后聚于主光轴的S点, 取走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则该镜一定是A.凸镜B.凹镜C.凸透镜D.凹透镜13 . 下列关于远视眼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患远视眼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长期看远处的物体造成B.远视眼应用凸透镜来矫正的C.患远视眼的人无法看清近处的任何物体D.远视眼的睫状体一直处于收缩状态14 . 人类制造的一种望远镜,能使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它是A.伽利略望远镜B.开普勒望远镜C.显微镜D.哈勃空间望远镜15 . 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A.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B.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C.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D.若镜头的焦距为10 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 cm二、填空题16 . 近视眼的角膜,晶状体比正常眼的更加凸起,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角膜,晶状体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______(选填“前”或“后”)方,用__________镜矫正。
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质量检测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质量检测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如图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2 .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不慎将透镜上沿弄掉了一块,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烛焰通过此凸透镜在屏上成的像是残破的B.烛焰根本不可能在此凸透镜上成像C.烛焰通过此凸透镜在屏上成的像不受任何影响D.烛焰通过此凸透镜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的亮度会有所减弱3 . 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光线进入眼睛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4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B.照相机拍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D.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5 . 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家庭电路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大B.家庭电路中总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一定是由于电路中用电器过多,实际功率过大引起的C.用电器使用三线插头,是为了防止漏电而采取的保护措施D.保险丝一般选用电阻比较小,熔点比较低的合金制作而成6 . 如图是人的眼睛结构示意图,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但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这部相机出问题,下列关于眼睛与视力矫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B.眼睛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C.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视力D.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不发生变化7 . 如图所示的“眼睛”及矫正的示意图中,与矫正远视眼相符的是()A.B.C.D.8 . 如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C.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9 . 用质地密实的薄纸做成一个纸锅,在纸锅中盛有适量的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A.纸的散热性能很好B.纸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的温度C.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D.水的沸点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10 . 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用手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C.拿着镜片看字,能把字放大的是远视镜D.两种镜片都是通过光的折射矫正视力的11 . 在如图的四个图中,相关作图正确的是【】A.投出去的篮球B.通过透镜的光线C.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D.杠杆的力和力臂12 . 如图所示的光学器材不是应用凸透镜成像的是()A.照相机B.望远镜C.自行车尾灯D.放大镜13 . 下列生括中的物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矫正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使用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时,一般要接三孔插座C.秋天早晨出现的雾,这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都是可再生资源14 . 如图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C.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D.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15 . 下列关于视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视角越大,我们看到的物体越清晰B.视角越小,我们看到的物体越清晰C.视角过大或过小,我们都无法看清物体D.视角的大小与我们能否看清物体无关二、填空题16 . 在下图中,________图(填“甲”或“乙”)表示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远视眼应配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远视眼明视距离________25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 . 次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1)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纸板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至纸板上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测得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2)将该透镜和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这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倒立、____的像(填“放大”或“缩小”),利用透镜的这一成像特点,人们制成了__________.18 . 李东同学在桌面上的近视眼镜上看到自己身后同一个窗户的两个像,如图.这两个像是______ 像(填“实”、“虚”),是______ 面镜(填“平”、“凸”、“凹”)所成的像.其中较大的像是镜片上离李东较______ 的玻璃面(填“近”、“远”)所成的.19 . 一般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有限,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________.这种仪器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透镜.20 . 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关于眼睛,请你填写下面的问题:(1)如图所示,___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将光线___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_.(2)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像.眼睛与普通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 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选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
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测试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7319

3.7眼睛与光学仪器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图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A. 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 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C. 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 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2.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目镜和物镜位置可以交换 B. 目镜的焦距比物镜的焦距大C. 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焦距大 D. 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大3.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 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 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 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4.如图甲是来自远处的光线经某人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
下列关于该人远、近视眼的判断及矫正所需配戴的眼镜镜片的选择正确的是()A. 近视眼;乙B. 远视眼;乙 C. 近视眼;丙 D. 远视眼;丙5.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显微镜要比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低B. 当室内光线较暗时,要用反光镜的凹面镜C.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之和D.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成放大的虚像6.对于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来说,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分别是()A. 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B. 缩小的实像,缩小的虚像C. 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D. 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7.在生物实验课上,小明想详细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请你为他选择一种合适的观察仪器()A. 平面镜B. 放大镜 C. 望远镜 D. 显微镜8.小风矫正了近视眼后看书轻松多了,心想也该帮爷爷矫正老花眼,下图中是用来表示老花眼的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①C.②④D.③④9.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的目镜的成像原理及其作用类似于()A. 一个放大镜B. 投影仪镜头 C. 照相机镜头 D. 一个平面镜二、填空题10.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________ 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________ (选填:“平面镜”、“凹面镜”).11.人眼看物体时,当物距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会改变晶体的弯曲程度,使物体的像总能落在视网膜上,当晶状体变得最________时,眼睛能看清最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________,当晶状体变得最________时,眼睛能看清最近点.12.如图,________图(填“甲”或“乙”)表示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远视眼应配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透镜(填“凸”或“凹”).13.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________ (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________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三、解答题14.实验探究:1609年,荷兰一家眼镜店老板的儿子在玩镜片时,小孩无意间一只手拿起一个近视片,另一只手拿起一个老花镜,把它们放在一前一后的位置,眼睛对着镜片向远处看.他突然惊叫到:“教堂的塔尖变近了.”根据这个办法,利佩尔席做成了第一架望远镜.今天我们在这里也来模仿一下他们的做法,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没有?再想一想如果我们用两个同焦距的凸透镜来做实验,又会如何?四、实验探究题15.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 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1)测得焦距小于10 cm的是图____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____.(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________图.(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16.如图: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清晰的像变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光屏上又能看到烛焰清晰的像.②将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1)甲乙两眼镜中,________ 是凸透镜.(2)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__ ,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__ .(填写实验现象序号)五、综合题17.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人类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缩小的实像,如图17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________.(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_______ 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______使像变得清晰.(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填以下选项).A. 0~10cmB. 10cm~25cm C. 10cm~极远处 D. 0~25cm(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当把眼睛片靠近眼睛时,发现眼睛被放大,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故选B.【分析】解决此题可以首先判断该镜片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然后结合近视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远视要用凸透镜来矫正.此题既考查了对两种透镜的判断,又考查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新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质量检测练习题(II)卷

新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质量检测练习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65cm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B.若将凸透镜像左移,将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像C.将近视镜片放在图中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D.实验中蜡烛越烧约短,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下移2 . 1610年,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观察太阳系,并进行了研究.下列太阳系示意图中表示地球的是()A.A B.B C.C D.D3 .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A.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B.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C.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D.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用凸透镜制作B.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C.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D.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均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5 .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断定A.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D.甲带正电,乙带负电6 . 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C.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D.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7 . 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B.任何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都能会聚于一点C.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有发散作用D.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8 . 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或反射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9 .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若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则正确的说法是A.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B.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C.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D.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10 . 2013 年 6 月 20 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为我们上了一节充满奇幻色彩的太空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过关检测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经常用眼睛长时间盯着近处的手机屏幕看,容易导致的后果是()A.晶状体变厚,看不清近处的物体B.晶状体变薄,看不清近处的物体C.晶状体变薄,看不清远处的物体D.晶状体变厚,看不清远处的物体2 . 要想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较暗的星,可行的办法是A.增大目镜的焦距B.增大物镜的焦距C.增大目镜的直径D.增大物镜的直径3 . 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它的目镜和显微镜的目镜作用相同4 . 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放大镜,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像,应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B.使用投影仪,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C.摄像头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D.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视力5 . 下面列举的四个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屏幕上的手影B.山在水中的倒影C.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D.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6 .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山的“倒影”B.日食C.汽车观后镜D.雨后彩虹7 .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了凹透镜的会聚的作用C.图丙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8 . 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日食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A.B.C.D.9 . 保护视力,养成正确的读书与写字的好习惯,需要坚持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拳、一寸”,其中一尺指书本与眼睛保持一尺左右(30-35厘米).如果患上近视眼疾,必须到专业眼镜店配近视眼镜,关于配戴了近视眼镜能正常阅读的同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同学的眼睛不再是近视眼了B.戴上近视眼镜后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C.戴上近视眼镜后像仍然成在视网膜的前方D.近视眼镜对光有发散作用10 . 显微镜镜筒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目镜和物镜的作用分别相当于A.凸透镜凸透镜B.凸透镜凹透镜C.凹透镜凹透镜D.凹透镜凸透镜二、填空题11 . 如图所示,显微镜镜筒两端的两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成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选填“实”或“虚”像);目镜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________镜.12 . 小明同学参加了学校生物标本制作小组和天文观测兴趣小组,使用简易的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有物镜和目镜.显微镜的物镜是_____透镜,望远镜的目镜是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13 . 放映电影时,为了在屏上得到清晰的更大的像,应将电影放映机__________屏幕,同时将镜头__________移动.14 . 显微镜结构: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_______,每一组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靠近眼睛的叫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_____.成像特点: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_____的______像,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______的________像.注意:通过显微镜,我们观察到的物体的像与物体上下颠倒,左右互换.如果我们将物体向左移动,则像向右移动.说明:反光镜的作用是增加光的强度,便于观察物体.15 .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是属于__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矫正应配戴__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16 . 小明的身高l60cm,他站在平面镜前0.5m,他在镜中的像高________cm,像和他的距离是______ ,他逐渐离开平面镜,镜中的像将____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17 . 万州第五届“体彩杯”冬季横渡长江游泳邀请赛于2019年12月7日开赛。
随着发令枪响,冬泳爱好者们一路劈波斩浪,向着长江北岸进发,声势浩大。
游泳健将们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前进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 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你认为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可能大于/等于/一定小于)距离L.然后小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白纸,如果光斑先变小后变大,则凸透镜的焦距f一定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刚才测得的距离L.19 . 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个点.(_____)三、实验题20 .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
(2)调整后,,已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再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甲),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倒立__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如图乙,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的a点,移动光屏找到像;接着光屏和凸透镜不动,把蜡烛从a点移到b点,要使烛焰像还成在光屏上,则需在凸透镜和蜡烛间再加一个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1 . 小雪和同学们去实验室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像未画出);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到某一位置,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cm<f<15cm。
(2)一位同学把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的某一位置,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向_____(填“左”或“右”)适当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此时把眼镜和凸透镜取走,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在原凸透镜位置换一个焦距更_____(填“大”或“小”)的凸透镜,也可以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四、计算题22 . 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
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___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___。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____________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
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_______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_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五、简答题23 . 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用硬纸板、一只透镜、半透明纸、剪刀等按照课本的指导做了一个模拟照相机,看到半透明纸上倒立物体的像,小明心里很高兴,可是他要想在半透明纸观察到正立的物体的像,又找来一个小平面镜、利用剩下的硬纸板等材料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请说明他是如何做的.说明做法、结构、使用(提示:参照投影仪成像原理配图说明)做法:______结构:______24 .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常见的视力缺陷为近视眼和远视眼。
如图所示的某人眼睛成像原理图,请简要分析说明该人的眼睛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
并说明应该利用什么透镜进行矫正(写出透镜类型及其对光的作用)。
六、综合题25 . 防盗门的猫眼防盗门上要装一个猫眼。
猫眼是由两块透镜组合而成。
当我们从门内向外看时,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
物镜的焦距极短,它将室外的人或物成一缩得很小的正立虚像,此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之内,目镜起着放大镜的作用,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此像恰成在人眼的明视距离附近,被人看到。
从门外向门里看(倒看)时,却什么也见不着。
为什么呢?倒看时,凹透镜变成了目镜,凸透镜则成了物镜,室内的景物,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但在尚未成像之前就落到了凹透镜上,凹透镜的焦距极短,最后成正立虚像,距目镜很近,只有2~3cm,又由于门镜的孔径很小,室外的人必须贴近目镜察看,这样人眼与像之间的距离,也只不过2~3cm,这个距离远小于正常人眼的近视点(大约10㎝),则室外窥视者,对室内的一切就会“视而不见”。
(1)防盗门的猫眼由透镜组成,内侧是________透镜,外侧是________透镜。
(2)从门向门外看,物镜成_____________像,目镜成________________像。
(3)门外看门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看不见门内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