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8 手电筒的秘密
《手电筒的秘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手电筒的奥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引言手电筒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小工具,但你是否知道它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同砚通过实际操作和试验,了解手电筒的工作原理,培育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 能够简易描述手电筒的发光原理;3. 能够通过试验验证手电筒的工作原理;4. 培育同砚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内容1. 手电筒的结构和组成部分;2. 手电筒的发光原理;3. 手电筒的电路毗连;4. 试验操作:制作简易手电筒。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手电筒的外观和结构,引发同砚对手电筒的爱好。
2. 理论讲解:简要介绍手电筒的结构和发光原理,让同砚了解手电筒是如何发光的。
3. 试验操作:组织同砚试验,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简易手电筒,体验手电筒的工作原理。
4. 试验分析:引导同砚谈论试验结果,总结手电筒的工作原理,并比照试验中的现象和理论知识。
5. 实践应用:让同砚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手电筒,展示他们的创设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试验报告:要求同砚写出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标、操作步骤、试验结果和结论。
2. 试验表现:评估同砚在试验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试验设计能力。
3. 进修反馈:收集同砚对本次试验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进修体会和收获。
六、拓展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科普机构进行讲解,进一步深度了解手电筒的原理和应用;2. 组织同砚参与手电筒制作竞争,激发同砚的创设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同砚不仅可以了解手电筒的工作原理,还可以培育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为他们将来的进修和进步打下结壮的基础。
期望同砚在实践中不息探究,发现科学的玄妙,呈现自己的潜力和才华。
愿他们在将来的道路上越走越遥,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同砚了解手电筒的原理和结构;2. 培育同砚动手能力,通过试验操作精通手电筒的应用方法;3. 提高同砚的观察力和试验设计能力;4. 培育同砚的团队合作认识。
《手电筒的秘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手电筒的秘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手电筒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能够掌握手电筒的应用方法。
3. 能够了解手电筒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途景。
4. 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手电筒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手电筒的应用方法。
3. 手电筒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途景。
三、教学准备1. 手电筒若干。
2. 实验器械:电池、灯泡、导线等。
3. 实验台。
4. 展示图片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手电筒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手电筒的作用和原理。
2. 进修手电筒的结构和原理:讲解手电筒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分析手电筒是如何发光的。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手电筒,拆解手电筒,观察手电筒内部结构,了解手电筒的组成部分。
4.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手电筒的发光原理,让学生自己组装手电筒并测试其发光效果。
5. 应用拓展:让学生分享手电筒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途景,如夜间露营、断电时的应急照明等。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思考手电筒的作用和意义。
五、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手电筒实验报告,包括手电筒的结构、原理、实验过程和心得体会。
2. 实际操作:评判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教室讨论和展示环节的表现和参与度。
六、延伸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或爱好者进行讲解,深入探讨手电筒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2. 组织学生参观手电筒生产厂家或科技展览,了解最新的手电筒技术和产品。
3. 开展手电筒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出奇特的手电筒作品。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手电筒的秘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进修。
同时,也能够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认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科学(人教版)】手电筒的秘密1-3学习任务单

课前学习任务
准备实验探究材料:
科学记录本
结构简单,可以正常发光的手电筒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通过拆开观察一个正在发光的手电筒,了解它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分别是什么材料的,仔细观察它各个部分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并进行记录。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三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手电筒的秘密》(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拆解观察手电筒,知道手电筒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手电筒中的灯泡是如何点亮的。
2.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手电筒的连接方法进行记录。
【学习任务二】通过观察电池和小灯泡,了解电池和小灯泡的结构。
【学习任务三】再次观察手电筒,发现手电筒的小灯泡与电池等材料的连接方法。
【学习任务四】尝试点亮小灯泡。准备两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电池盒、灯泡座、科学记录本
科学 学生活动手册
人教版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第1课《手电筒的秘密》教案

7.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阅读和欣赏,例如阅读科学杂志、科普书籍,观看科普视频等,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和知识面。
8. 鼓励学生参加科学俱乐部或科学竞赛,与其他对科学有兴趣的学生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竞争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手电筒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手电筒的制作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手电筒的制作步骤和电路原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电流流动:电池产生电流,通过电路连接线流经灯泡。
- 灯泡发光:电流流经灯泡,灯泡内的灯丝发热发光,照亮周围环境。
④电路的基本原理
- 电路组成: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等组成。
- 电流流动:电流从电源流出,通过导线流经用电器,回到电源。
- 电路控制:通过开关控制电流的流动,实现电路的开启和关闭。
⑤手电筒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课后的拓展应用环节,我布置了适量的课后作业,并提供了一些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们在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宽知识视野。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这让我认识到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手电筒的秘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手电筒的秘密》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了解手电筒的原理和结构,掌握手电筒的应用方法,并了解手电筒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导入1. 引入话题:你们有没有想过手电筒是如何发光的呢?它的原理又是什么呢?2. 激发兴趣:让学生分享自己应用手电筒的经验,或者手电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进修内容1. 手电筒的原理:手电筒是通过电池提供电能,再经过导线传递到灯泡,使灯泡发光。
学生了解电能的传递原理。
2. 手电筒的结构:手电筒一般由外壳、电池、电路板、开关、灯泡等组成。
学生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3. 手电筒的应用方法:学生学会如何正确打开手电筒、更换电池、开关灯光等操作。
三、实践操作1. 实验:老师为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电路实验器械,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一个简单的手电筒电路,体验手电筒的原理。
2. 操作练习:老师准备几只手电筒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让他们掌握手电筒的应用方法。
四、知识拓展1. 手电筒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手电筒在野外探险、停电时、夜间救援等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对手电筒的重要性的认识。
2. 拓展进修:学生可以自行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手电筒的知识,比如LED手电筒、太阳能充电手电筒等。
五、教室总结1. 总结进修内容: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进修到的关于手电筒的知识。
2. 反馈: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手电筒的新认识或者有关手电筒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手电筒的原理和结构的绘画作业。
2. 撰写一篇关于手电筒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手电筒的认识和感受。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手电筒的原理和应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认识到手电筒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
希望同砚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利用手电筒带来的便利和安全。
《手电筒的秘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手电筒的秘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和原理,掌握手电筒的应用方法;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探究手电筒的结构和原理;2. 理解手电筒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手电筒的光源原理;2. 掌握手电筒的应用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手电筒若干;2. 电池若干;3. 实验用具:玻璃片、凸透镜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手电筒,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手电筒的秘密”。
通过引发学生对手电筒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2. 探究手电筒的结构和原理(20分钟):a. 学生分组,观察手电筒的外观和结构,讨论手电筒的主要部件;b. 学生自行拆解手电筒,探究手电筒内部结构;c. 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总结手电筒的光源原理。
3. 理解手电筒的应用方法(20分钟):a. 学生进修如何正确安装电池和开启手电筒;b.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手电筒的光线照射效果;c. 学生探讨手电筒的应用技巧,如如何调节光线亮度和焦距。
4. 实验设计(3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有关手电筒的实验项目,并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可以包括:手电筒的照明距离、光线亮度与电池电量的干系等。
5. 总结(10分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结合实验数据,总结手电筒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判和点评。
六、作业安置:1. 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手电筒的应用方法和原理的实验报告;2.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手电筒的改进方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手电筒的结构和原理,还培养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增强了对科学的认识和兴趣,为未来的进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手电筒的秘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手电筒的秘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电筒的原理和结构;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手电筒的原理和结构;2. 手电筒的应用方法;3. 手电筒的维护和保养。
三、教学重点:1. 手电筒的原理和结构;2. 手电筒的应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学生对手电筒原理的理解;2. 学生对手电筒结构的掌握。
五、教学准备:1. 手电筒模型;2. 电池、灯泡等实验用具;3. 实验记录表;4. 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手电筒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手电筒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理论讲解:介绍手电筒的原理和结构,让学生了解手电筒是如何发光的。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组装手电筒模型,实践手电筒的原理。
4. 讨论分享:让学生展示他们组装的手电筒模型,分享操作心得和体会。
5. 拓展应用: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探讨手电筒的其他应用途景。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思考手电筒的应用方法及维护保养。
七、作业安置:1.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手电筒的原理、结构、应用方法等内容;2. 制作手电筒应用和维护的PPT,展示给全班同砚。
八、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的完成度和准确性;2. PPT制作的质量和展示效果;3. 参与教室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和表现。
九、拓展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手电筒的实际维修操作;2. 安排实地考察,探讨手电筒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十、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对手电筒的原理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践操作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人教小学科学3.2手电筒的秘密

导线
看一看電池、電線和燈泡的外形。
正
灯丝
铜线
极
塑胶皮
负 极
手电筒里的电路
同学们发现手电筒里有这么多东西呀? 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
返回目录
点击视频播放
注意:
可千万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起来。
简单的电路元件符号 电源
灯泡(用电器) 闭合的开关 断开的开关
画一个正确、美观的电路图的基本要求
导入
手电筒的秘密
简单电路 电的应用
知识拓展
返回目录
手电筒的秘密
对于灯泡亮起来,你想知道什么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小建议
①要注意安全 ②要注意按顺序摆放拆下来的器件。 ③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写在记录卡上,看哪个小 组发现的秘密多。 ④观察完之后,再按顺序组装好。
灯泡
1 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 2 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3 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 4 导线要横平竖直。
(点击开始播放视频)
回 路
小 灯 泡
亮
了
短
路
小
灯
泡
为
什
么
不
亮
断
小
路
灯
泡
为
什
么
不
亮
一个完整的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
关、导线四部分组成。
返回目录
干电池
风 力 发 电
核 能 发 电
蓄电池
锂电池 水 力 发 电 太 阳 能 发 电
电池的发明
点 击 开 始 播 放 视 频
返回目录
这样的小灯泡也会亮吗?
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