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地理高考试题命制趋势研究汇总

合集下载

新高考(全国Ⅰ卷)地理考试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

新高考(全国Ⅰ卷)地理考试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

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地理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由于新高考不再进行文理分科,考试的模式由原来的文科综合考试变成了单科考试。

新高考地理试卷与过去的全国卷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高考地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目前安排在第四天(10号)15:30-17:00(新高考全国Ⅰ卷)。

新高考地理试卷整体结构(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选择题题型分析: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选择题考点分析:选择题总体分析:①从选择题题型上来看上看,自然地理有关试题共有8道,人文地理有关试题共有7道。

从占比来看,新高考与过去全国卷相比(自然地理6道选择题,人文地理5道选择题,总共11道选择题【大致每年这样分布,可能小有差异】),基本上保持一致。

15道选择题中有13道是中国地理试题,2道世界地理试题,显然,中国地理占比较大,这一点与过去全国卷基本保持一致,中国地理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一个重中之重。

②从考点上来看,涉及到的自然地理知识有地质构造、水文特征、自然带、时差计算、地形剖面图,这与过去全国Ⅰ卷基本保持一致。

这两年减少了对太阳运动和大气运动的考察,对于水文地理,地质构造,自然带等知识加大了考察力度,难度上有所降低。

③人文地理考察的是三大核心主干知识,城市化、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从考题设置上,题目比较常规,主要是农业与工业发展的条件与区位因素的考察,与过去全国卷相比基本上保持一致,这也体现了高考试卷的稳定性。

④总体来看,选择题部分在题量上与过去相比有所增加,但是在考点上基本保持稳定,考试内容仍然避开了较为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有利于考生的稳定发挥。

同时,新高考除了第二组选择题,其他题目均配有相关地图,图文材料题与过去相比有所增加,需要学生能够从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这一点在平时训练中也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非选择题题型分析: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非选择题考点分析:非选择题总体分析:①从题型来看,自然地理有3道大题,人文地理有1道大题,显然自然地理的占比更大,而自然地理中水文地理占据了2道大题,锋面与气候占据了1道大题。

高中新课程地理高考试题命制趋势研究

高中新课程地理高考试题命制趋势研究

高中新课程地理高考试题命制趋势研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研究高考地理的命题发展趋势对于地理教学和引导学生正确复习应考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截止到 2010 年除广西外,全国其他地区均已进入新课程(见表 1 ), 2011 年到 2013 年全国有 30 各省区参加新课程高考。

(见表 2 )表 2地理新课程高考和大纲卷的省份变化年份新课程高考地区 大纲卷地区 2011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北京、黑龙江、吉林、河北、湖北、云南、内蒙古、四川、重庆、贵州、青海、西藏、甘肃、陕西、湖南、山西、江西、河南、新疆、上海广西2012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山西、江西、河南、新疆、上海、 河北、湖北、云南、内蒙古四川、重庆、贵州、青海、西藏、甘肃、广西2013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山西、江西、河南、新疆、上海、河北、湖北、云南、内蒙古、 四川、重庆、贵州、青海、西藏、甘肃广西注:粗体字为当年新加入地区一、高考命题发展趋势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从高考的性质看高考命题发展趋势的研究地理高考作为高校入学的选拔性考试,试题的命制要体现地理学科特点,考查应用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考题目的命制既要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又要符合高校对学生地理能力考查的需求,同时,在试题的命制中又要不断发展和变化,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有效区分学生水平。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高考试题的命制不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而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的前提下,重在考查学科和一定的跨科学习方法和能力。

分析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命制

分析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命制

分析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命制摘要:2017年教育部重新修订了高中地理的课程标准,这也为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命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主要分析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并针对地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命制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命制地理学科也是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作为必考的科目,最主要目的就是审查高中生的课程学习水平,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新课程目标的基本标准。

一、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命制原则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中,要以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要求为基础,严格按照高中地理的课程标准来进行,从知识掌握和学习技能、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情感体验这三个层面具体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基本知识原理的掌握与应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个方面[1]。

同时还需要结合地理各个模块的具体教学特点,命制的试题难易程度要具合理性,既要减轻高中生的考试压力,还要能体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促进高中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实现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试题命制时,首先要深入地研究课程的标准,对于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也要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在遵循下列原则的基础上命制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1.科学性命题组在命制地理试题时,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在观点的表达方面要确保准确性。

在具体实践中,试题的整体语言要删繁就简并且规范化;选择的试题材料也要源自于学生的实践生活,并且能经过理论的严谨验证;在设置题目问题时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不以人为的力量添加其他的障碍;试题的参考答案需要具有灵活性特点,答案内容要准确全面[2]。

另外相关的命题人员也要增加部分的原创性试题,可以为这部分题目设置新的题目情境,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但是基本的知识点以及知识技能的考察还是要以教材为标准,难易程度要保持在一致,这样才能让学生活学活用,将地理知识内化。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命题浅析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命题浅析

題题研究屮壬々理教学参考65■■■■■■■2019年第12期•下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命题浅析□谢小區/广东塔珠海市片门区第一中榜摘要:试题命制是中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文章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命题依据,从情境、立意、设问与作答四要素入手提出命题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命题;情境;立意命题是中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学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

通过命制试题,教师可以反过来找到地理教学的“源头活水”。

在试题命制过程中,必然要关注试题的情境、立意、设问与作答四个要素。

一、吃透命题要求,搭建命题框架吃透命题要求是命好试题的第一步,如果命题要求提交题型为情境化单项选择题组题(每个题组包含3个小题)和情境化综合题(共24分,包含3~4个小题),命题时就要按要求进行。

命题方向和难度要求充分体现地理核心素养,如以近几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地理试题为参考,则命制试题就不能过于简单。

同时要制定双向细目表,它是命题工作的依据,保证了考题对要考查内容有较宽的覆盖面,使考试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二、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命题依据,从四要素入手命制试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目标已经从最初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三维目标到现在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转变,地理试题命题立意也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转变到现在强调素养立意。

美国哲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从心理上的认知(深层结构)演化成具体的语言形式(表层结构),要经过一个投射、衍生的变化过程(转换)。

试题在结构上也可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包括试题中的素材、设问、作答等图文表达,深层结构包括反映课程、学科主要思想方法与知识扩展等的主题、角度与线索。

文化思考和现实评判是试题深层结构的两个极点,深层结构是面向教师的,是命题者与教学者的专业对话,它也决定着试题的质量和难度。

因此,试题包含深层的立意、情境、设问和作答四个要素,它们分别有不同的设计要求。

(1)立意:考查目标、学科内容与能力(素养)要求(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2)情境:包含问题的典型化真实事象(不拘泥于教材案例,但要同质等深);(3)设问:由行为动词指引任务表述(行为动词源自课程标准,任务范围依据考试说明);(4)作答:设定被测群体可能出现的正确答案及评分标准(教材表述和教学实际水平)。

浅谈地理原创试题的命制

浅谈地理原创试题的命制

浅谈地理原创试题的命制——以山西省2014年适应性考试试题的命制为例孝义三中??白瑞生从字面含义看,原创试题至少包含“自编、创新”两层基本要求。

“原”即作者首创,非抄袭他人;“创”即创新,新颖独到。

笔者有幸参加了2014年3月山西省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的命题工作,从前期的个人命题到后期的集体磨题,在前后近1个月的时间内,大运动量的思维活动无疑让自己经历了一次次的头脑风暴,获益匪浅,收获颇多。

本文谈谈笔者对原创试题命制的一些看法和命制更是学随着简洁、考查。

?②试卷的内容和设问。

无论是时事新闻,还是生活百科,都要从正面、积极向上的意义出发,让学生从试卷的内容上有所得,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展示一些国家的动态时事及相关的新闻;让学生在做题时体会全卷的思想内涵。

要根据学生思维的步骤来编制综合题中各小题的顺序,一般综合题设问的顺序是:是什么;有什么特征;该因素与其他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该因素对其他地理事物有什么影响,即存在的问题和评价以及怎么解决问题。

要遵循着“理解”的思路,即借助概念,通过分析、比较、概括以及联想、直觉等逻辑或非逻辑的思维方式,考查学生领会和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及其规律的程度和水平。

2.试题要关注时代热点地理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各类时事地理热点材料均可成为原创地理试题的命题素材。

有机结合时事地理热点素材命制试题,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热点和焦点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

但在试题命题过程中必须要避免“为了热点而热点”,要找准热点问题与考查内容的衔接点,加强试题背景材料与所考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高起点,低落点”。

3.试题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生产、生活,地理学科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尤为紧密。

紧密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命制试题,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主流趋势。

高中地理原创试题命制技巧与题型例举

高中地理原创试题命制技巧与题型例举
置多少个题目,试卷考查的重点是什么,难易系数是多
少,所有这些问题, 双向细目表都作出了通盘的安排。
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
不会超出命题范围
二、命题的流程
1、编写命题双向细目表
二、命题的流程
1、编写命题双向细目表
二、命题的流程
1、编写命题双向细目表
二、命题的流程
2、收集整理所需背景材料
分训练,使探索性与接受性学习并
行,为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
交流的学习方式提供活跃的生存空
间。
高中地理命题研究

命题研究
•掌握命题规则和方法,学会命题
•理解命题意图和方向,指导解题
一、地理命题的基本技术要求
以高考题题型为例(选择题、综合题)
能力立意——测量目标
测量哪一方面的行为,涉及到那些知识内容。(这
6 .对背景材料的修改应该以正确、简明、与测量目标相
关性更大为原则。
题型技术要点:选择题——题干
1、每一道试题必须涉及一定的内容领域和单一的
认知行为,该认知行为必须与考试规范确定的测量目
标和行为一致。【题干本身应具有意义】
题干材料是刺激情景,选项是考生经过刺激后
可能的反应,如果题干涉及的不是单一的认知行为,
【题例7】 2012年2月,浙江、安徽在街口镇建立新安江水质
自动监测站,并达成协议:三年后新安江水质若变好,浙江补偿
安徽1亿元,否则安徽给浙江1亿元补偿。这场博弈中你认为哪
个省的压力更大,为什么?(10分)
开放性作答的好题!
二、命题的流程
1、编写命题双向细目表
2、收集整理所需背景材料
3、命题初稿
选择信息
(1)收集信息

2024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卷解析

2024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卷解析
购物中心分布的变化特点。(6分)
5
都市圈演变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答东案京:都高市速圈铁包路括和东轨京道中交心通城的区建及设外,围提地高区了。外2围0世地纪区7交0年通代可以达后性,,日为本大政型府购 推物行中疏心解在政外策围,地城区市扩功展能提和供人条口件从;东促京使中大心型城购区物向中外心围沿地着区交分通散线。形2成00环0年形,放 颁在下改射源购布东降善式;模相京。基分 便 式关都为础布于转法市了设格货型规圈扭施局物。,外转、;集进围这减提散一地种少高,步区趋土了降促开势地出低使设,利行进大,东用效货型然京限率成商而通制,本业由过等加;设于大完施经了善( 济大配大长型送型期购条购低物件物迷中,中,心利心东的于和京辐大网中射型购心范购物城围物流区,中中的扩心心活大向等力客网) 措施,促进大型购物中心在中心城区 再集聚,如图示意2019年东京都市圈 大型商业设施的分布。 (2)说明交通布局对东京都市圈大型
件产业园和机械装备产业园,故选C。
4. 如图所示的各产业园中,规划容积
率最高和最低的可能是( C )
A. Ⅲ和I
B. IV和I
C. II和III D. IV和II
知识链接
住宅楼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与地 块面积的比值
各楼层面积 之和为总建
筑面积
单一楼层 建筑面积
厂房或办公楼
地块面积
地块面积固定的情况下,容积率越大表面楼层越高,或建筑面积较
D. 波动最大
4
水循环
降雨情景相同,土壤质地相同,在30°的 坡地上设置覆盖石子、裸地两种情况,土壤 体积含水率的测量深度分别为 30 厘米、60 厘米和 100 厘米。
10. 图b中曲线Ⅱ和Ⅲ没有明显变化,表明

高考试卷中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策略研究

高考试卷中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策略研究

摘要当前新课程的改革已经引起了各个领域的关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创新,因而引起了教学领域的改革,尤其高考试题内容的改革,新课程改革后的地理学科命题相比以前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目前,对于高考地理试题部分的研究主要在试题命题特点及趋势分析、知识内容的分析、试卷的整体结构分析和考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分析研究等。

本文以2010年至2015年九套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卷中地理试题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法,查阅本文要研究的相关自资料,并认真分析近六年的高考新课标地理试题,了解了新课标卷在这几年新课改实施之后的变化。

其次运用文本研究法,对2010年—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地理试题部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总结高考新课标地理试题的六大特点,并对其试题所考查的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汇总。

再次,着重分析了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地理试题部分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到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

最后,采用实验研究法和归纳法总结了以下内容:关于提高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策略,以及对其进行实际的实验研究,以探究这些方法策略是否真实有效。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学科素养,顺利通过高考。

关键词:高考新课标,地理试卷,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AbstractNow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various field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the new curriculum is constantly innovating which caused the field of education reform, 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nt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 and propositional geography pays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academic literacy when after reformed. Currently, the study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geography mainly in the proposi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intellectual content,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papers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literacy on other subjects.This article was written from 2010 to 2015,which makes geography test in nine of the matriculation comprehensive ability pape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First , author read numerous literatures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s for this article to study and carefully analyze the new standard of geography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learn the changes of the new standard of geography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the past few year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Second,using the text study method,do lots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geography test of New Curriculum entrance volume deeply from 2010 to 2015 to Summarize six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y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analyze the content of test st,using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the inductive method to summarize below:the aim which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interpre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strategy as well as its practical experimental study is to test whether thes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are real and effective or not.We hope this study can help students to learn more geographical knowledge, improve learning ability, access to disciplinary literacy and pass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entrance, Geographic paper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ccess and interpretation 第一章前言1.1研究背景(1)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考考察目标与要求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地理大纲的考察目标与要求,给出了四项高考考生必须具备和掌握的技能,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地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各类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和“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而且把“获取和解读各种地理信息”放在四项基本能力的首位,说明这项能力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新课程地理高考试题命制趋势研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研究高考地理的命题发展趋势对于地理教学和引导学生正确复习应考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截止到 2010 年除广西外,全国其他地区均已进入新课程(见表 1 ), 2011 年到 2013 年全国有 30 各省区参加新课程高考。

(见表 2 )表 2地理新课程高考和大纲卷的省份变化年份新课程高考地区大纲卷地区2011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山西、江西、河南、新疆、上海河北、湖北、云南、内蒙古、四川、重庆、贵州、青海、西藏、甘肃、广西2012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山西、江西、河南、新疆、上海、河北、湖北、云南、内蒙古四川、重庆、贵州、青海、西藏、甘肃、广西2013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广西天津、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山西、江西、河南、新疆、上海、河北、湖北、云南、内蒙古、四川、重庆、贵州、青海、西藏、甘肃注:粗体字为当年新加入地区一、高考命题发展趋势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从高考的性质看高考命题发展趋势的研究地理高考作为高校入学的选拔性考试,试题的命制要体现地理学科特点,考查应用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考题目的命制既要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又要符合高校对学生地理能力考查的需求,同时,在试题的命制中又要不断发展和变化,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有效区分学生水平。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高考试题的命制不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而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的前提下,重在考查学科和一定的跨科学习方法和能力。

由此可见对高考试题和试题命制发展趋势的研究,有助于明确地理学科的性质和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从而提高教学的目的性、有效性和针对性。

2.从中学地理教学的要求看高考命题发展趋势的研究高考的考查重点与中学地理课程的目标完全一致。

在新课程中,中学地理新课程的性质已经从以记忆大量记忆地理资料和地理常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强调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转变为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整体认识地理环境,运用地理学习和研究方法,分析和研究人类生存、发展中的生产与生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最终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三教学很大程度上是高考前的复习和提升,同时更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收官阶段。

一方面是新课程推进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在教学中继续保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为让学生达到课程目标完成基本的教学和复习任务;另一方面,担负着在学科基本内容学习后,进一步梳理、归纳所学的内容,整合必修与选修知识,落实学科要求,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学科能力的重任。

因此在高三新课程教学中,研究高考命题发展趋势对于教师准确理解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全面落实课程标准,保证正确的学科教学方向,保证有效提升学生学科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考命题发展趋势研究的主要方面和研究内容从近年新课程高考地理学科的命题来看,各地高考命题逐步向新课程要求靠拢,充分体现出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显著特点。

因此,研究高考地理的命题发展趋势就要从地理新课程的要求和高考命题的考查特点出发进行研究。

1. 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高考的考试内容《 2011 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明确指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地理学科考试内容。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地理高考命题的最终依据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因此在研究高考命题时首先明确,题目的命制如何体现课标要求是研究高考命题的出发点。

2. 研究《考试大纲(说明)》,把握高考的变化(1)考核目标与要求保持原有的要求,突出以能力立意,体现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体现考查身边的地理。

表 3 高考考查的目标和要求目标 \要求ⅠⅡⅢ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文综)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地理科考试的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旨在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即考生对所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能力层次的要求始终没有变化,但是要注意理解到位。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第一,信息的获取建立在学习基础上,在考试中信息蕴含在:题干、材料、图像、设问之中。

阅读这些内容抓住关键词是重点。

第二,建立关键词和所学知识要点的联系,即将所学知识和方法与关键词对应,是考试中考查的重要方式。

第三,题目设置问题严谨、辩证、准确,特别是术语表述的考查突出地理学科要求。

比如描述特点(时空分布)、分析成因(自然、人为)评价(优劣)等。

例 1 :37. ( 37 分)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2009 福建)图 9 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

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 GDP 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 2006 年 8 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

( 1 )分别说出 A 、 B 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 4 分)( 2 )描述 H 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 10 分)从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到题目通过地形图、降水柱状图和文字材料提供信息,分别对图示地区的地形、河流特征进行设问。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用知识、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在作答时需要读图并将图中信息与所学的地形类型、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思路,区域的基本特点(即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对应,进而用相关术语进行准确表述,这一考查过程很好地体现了《高考大纲》中的考查目标和要求。

(2)考试内容上充分体现课程标准要求在新课程高考大纲中考试内容的表述与原来大纲要求有了较大的调整,考试内容要求均已课标要求为基础。

因此在高考题目命制中不再拘泥于某一版本教材,而着重于针对课标要求考查地理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 2010 年北京市高考说明为例:① 宏观层面的变化及启示变化:知识体系内容有两处调整,“地球、地图”调整为“地球、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区域地理”调整为“区域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选修模块和义务教育阶段内容均列入知识体系中。

在知识内容表述中,把教育部考试中心《考试大纲》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内容归于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部分,把北京市选修模块《旅游地理》和《自然灾害与防治》内容归于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

启示:这一宏观层面的变化一是突出了“地球、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工具性在地理课程学习和高考考查地位;二是更加突出了分析地理问题时以区域为载体突出人与环境协调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思维主线。

② 微观层面的变化及启示变化:•对原考试大纲表述形式进行了调整。

如:“大气环境保护: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与防治”改为“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等。

•对课标表述进行了轻微的调整。

如:如“地壳内部物质循环”,改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改为“ 全球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表述更加简练,涵盖内容多。

如“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周期及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改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细化部分要求。

如“城市区位因素”改为“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等。

启示:•考试说明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特别明确考查课标要求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

•将原有的二级考查内容的表述形式换为一级表述,一方面弱化了对具体知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考查时,学生运用不通过程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留下了更多的思维空间。

•充分体现高考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针对现行课标中表述不够严谨的地方进行了调整。

•在内容表述中更加突出考查时对地理问题分析的方法和过程的重点要求。

(3)从题型示例看高考命题变化的趋势在具体高考大纲的要求下,各地根据本地情况拟定的考试说明中往往有一些题型示例,这些题型示例多为近年来的高考真题,虽然与当年高考的内容无关,但这些典型例题中体现的高考命题的考查重点、基本思路却对高考复习作用至关重要。

同时分析这些典型试题还能看到高考试题命制在思路上变化的脉络。

3. 进行近年来各地高考题目的对比分析在对各地高考题的对比分析中我们主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研究:第一,研究新高考命题指导思想 , 从宏观上了解高考命题动态、了解试题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了解文综试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二,研究高考题目的立意、题目的设计(情境、设问、题型、题量、内容等)明确所考查知识与能力的深度与广度,了解试题是如何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是如何体现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又是如何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