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
骨肿瘤的诊断

骨肿瘤的诊断
介绍
骨肿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通常发生在骨骼中,可能是恶性的或良性的。
及早发现和诊断骨肿瘤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骨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流程。
临床表现
骨肿瘤的临床表现各异,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类型、位置和病程。
常见的症状包
括疼痛、肿块、骨折、活动障碍等。
如果患者有这些症状,应尽快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射线
–CT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MRI)
2.生物化学检查
–血液检查:测定骨肿瘤标志物如碱性磷酸酶、钙等
–骨髓穿刺:获取骨髓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
3.活检检查
–穿刺活检:通过穿刺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
–手术活检:直接切除部分或全部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诊断流程
1.临床症状观察: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初步判断是否疑似骨肿瘤
2.影像学检查:进行X射线、CT或MRI等检查确认病变的位置、大小
和范围
3.生物化学检查:进行血液检查和有需要时的骨髓穿刺
4.活检检查: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活检方式进行确诊
鉴别诊断
骨肿瘤的诊断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如骨折、骨结核、骨髓瘤等。
细致的临床
表现和辅助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结论
骨肿瘤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作,需要医生患者密切配合,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手段才能达到准确诊断。
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治疗和康复具有关键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骨肿瘤的诊断的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这几种常见的骨肿瘤,你了解多少

这几种常见的骨肿瘤,你了解多少作者:蔡维泺严望军来源:《科学之友》2024年第01期骨肿瘤处于早期时,疼痛为主要症状,具有间歇性特点。
在病情的逐渐进展中疼痛会有所加剧,甚至呈现持续性疼痛。
一些患者会出现夜间疼痛加剧的情况,严重影响睡眠。
有时患者身体上可能会出现肿块,或者是感觉肿胀。
一般来讲,浅表肿瘤尤其是骨膜下肿瘤的症状会出现得比较早。
在肿瘤穿透至骨外时,会形成固定肿块,可能会表现得凹凸不平,也可能会表现得比较光滑。
如果肿瘤向鼻腔或者是颅腔生长,会对鼻子、脑部产生压迫,引发呼吸不畅或者是颅脑受压的症状。
骨肿瘤处于后期阶段时,在肿胀、疼痛的影响下,患者往往会出现功能障碍。
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的骨肿瘤包括骨肉瘤、骨巨细胞瘤、软骨肉瘤、骨尤文肉瘤和骨髓瘤等。
骨肉瘤骨肉瘤在儿童和20岁以下的青少年中比较常见,属于骨恶性肿瘤,为间质细胞系发展而来,肿瘤生长比较迅速。
这主要是由于肿瘤经软骨阶段,会通过间接或者直接方式产生肿瘤性骨样组织。
典型的骨肉瘤来源于骨内,还有一种比较不典型的类型为与骨皮质并行的骨肉瘤,来源于骨外膜以及周围结缔组织。
骨肉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疼痛、局部肿块、跛行和全身状况不佳。
患者肿瘤的位置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产生的原因是在膨胀肿瘤组织的影响下,骨皮质受到了破坏,骨膜神经末梢受到了刺激。
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大部分属于良性肿瘤,小部分属于恶性及中间性肿瘤,在20~25岁这一年龄段中比较常见。
瘤组织质软而脆,具有丰富的血供,存在出血区和纤维机化区。
骨巨细胞瘤可以根据良恶程度分成三度。
一度属于良性,细胞分裂少,巨细胞多。
三度属于恶性,形态和肉瘤相似,巨细胞少且小,并且核数目少,细胞分裂较多。
二度处于良恶之间,巨细胞和一度相比更少,间质细胞比较多。
骨巨细胞瘤临床表現还是以疼痛为主,常出现钝痛或者是酸痛,偶尔会出现夜间痛,甚至剧痛。
一些患者会出现局部肿胀,这种情况和骨性膨胀相关。
在病变穿破骨皮质并对软组织造成侵袭时,局部则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包块,常常会产生压痛感,或者是感觉皮温升高,和病变位置距离较近的关节会出现活动受限问题。
骨肿瘤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CT和MRI检查
ECT检查
DSA检查
其他
2.病理学检查与生化测定
病理组织学检查 • 是骨肿瘤确诊的唯一可靠检查 • 分为穿刺活检和切开活检
生化测定 • 碱性磷酸酶反映成骨活动 • 广泛骨质破坏血钙可升高
四、外科分期
骨肿瘤分期 外科分级(grade,G)
肿瘤解剖定位(territory,T)
良性骨肿瘤的治疗依据
六、外科治疗
分期 1 2 3
分级 G0 G0 G0
分期 ⅠA ⅠB ⅡA ⅡB ⅢA ⅢB
分级 G1 G1 G2 G2 G1~2 G1~2
部位 T1 T2 T1 T2 T1 T2
表 70-2 良性骨肿瘤的治疗依据
部位
转移
治疗要求
T0
M0囊内手术T1来自M0边缘或囊内手术+有效辅助治疗
根治手术 正常组织-间室外
正常组织
根治整块切除 根治解脱
七、综合治疗
化学治疗
放射治疗
其他治疗
Thanks
T2
M0
广泛或边缘手术+有效辅助治疗
表 70-3 恶性骨肿瘤的治疗依据
转移
治疗要求
M0 广泛手术:广泛局部切除 M0 广泛手术:截肢 M0 根治手术:根治性整块切除加其他治疗 M0 根治手术:根治性截肢加其他治疗 M1 肺转移灶切除,根治性切除或姑息手术加其他治疗 M1 肺转移灶切除,根治性解脱或姑息手术加其他治疗
六、外科治疗
骨肿瘤的治疗应以外科分期为指导,手术治疗应按外科分期来选择手术界限和方法,尽
量达到既切除肿瘤,又可保全肢体。
骨肿瘤的手术方法
类型 切除范围
镜下所见达到要求
骨肿瘤分类

骨肿瘤分类骨肿瘤是指发生在骨骼系统中的肿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
骨肿瘤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如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方面,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介绍骨肿瘤的分类。
一、病因分类根据骨肿瘤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原发性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是指肿瘤起源于骨骼系统的组织,包括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
(1)良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是指生长缓慢、不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不发生转移的肿瘤。
根据病理学特征,良性骨肿瘤可分为骨膜瘤、软骨瘤、骨纤维瘤、骨巨细胞瘤、纤维母细胞瘤等。
(2)恶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是指生长迅速、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能发生转移的肿瘤。
常见的恶性骨肿瘤有骨肉瘤、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2、继发性骨肿瘤继发性骨肿瘤是指肿瘤起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在发生转移时侵犯到骨骼系统。
常见的继发性骨肿瘤有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
二、病理分类根据骨肿瘤的病理形态和组织学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1、骨肉瘤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骨肿瘤,常见于10-25岁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
病理学上表现为骨细胞分化不良,呈现出高度异型性和增殖活跃性。
骨肉瘤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常伴有局部压痛和活动受限。
2、软骨肉瘤软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软骨组织肿瘤,常见于30-60岁的成人。
病理学上表现为软骨细胞异型性和异形增生,同时伴有坏死和出血。
软骨肉瘤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常伴有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
3、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良性的骨肿瘤,常见于20-40岁的年轻人。
病理学上表现为多核巨细胞增生和骨吸收。
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常伴有关节活动度减少。
4、骨纤维瘤骨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的骨肿瘤,常见于10-30岁的年轻人。
病理学上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和骨母细胞的增生。
骨纤维瘤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常伴有关节活动度减少。
5、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的骨髓增生性肿瘤,常见于50-70岁的成人。
骨肿瘤

骨肿瘤的范围和分类
2、继发性骨肿瘤: 恶性肿瘤的骨转移瘤 恶性肿瘤的骨侵犯 骨良性病变的恶变
骨肿瘤的范围和分类
3、骨肿瘤样病变----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 与骨肿瘤相似而并非真性肿瘤,但也具有骨肿 瘤的某些特征(如复发和恶变)的一类疾病: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非骨化纤维瘤、 动脉瘤样骨囊 肿、骨囊肿、 骨嗜酸性肉芽肿,等
临床表现
2.局部肿块和肿胀:
如生长迅速则多为恶性 肿瘤的表现。同时还表 现为局部血管怒张。
临床表现
3.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 4.病理性骨折:
诊断
诊断
骨肿瘤的诊断必须是临床、影象学、 病理学三结合。生化检测可以作为辅 助手段。
影象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
1.x-ray检查:
是骨肿瘤诊断过程中最 重要的手段之一。往往 能反映骨与软组织的基 本病变。骨肿瘤在x-ray 中的表现有溶骨型破坏 、成骨型破坏或两者兼 而有之。
WHO骨肿瘤分类(2002)
WHO骨肿瘤的分类
良性
成骨性肿瘤
骨瘤 骨样骨瘤和骨母细胞瘤
中间性
侵袭性骨母细胞瘤
恶性
骨肉瘤 中心型骨肉瘤 普通性中心型骨肉瘤 毛细血管扩张性中心型骨肉瘤 骨内高分化骨肉瘤 圆形细胞骨肉瘤 表面骨肉瘤 骨旁骨肉瘤 骨膜骨肉瘤 高度恶性骨膜骨肉瘤 软骨肉瘤 近皮质(骨膜)软骨肉瘤 间叶性软骨肉瘤 去分化软骨肉瘤 透明细胞软骨肉瘤 恶性软骨母细胞瘤
影像学检查
2.计算机断层摄影(CT) 和磁共振成像(MRI):
可以确定骨肿瘤的性质, 更准确的描绘骨肿瘤的范 围,识别骨肿瘤侵袭骨髓 和软组织的程度。
影像学检查
3.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可以较 早提示骨肿瘤的转移。还能早期发现 可疑的骨转移灶。
骨肿瘤 检查标准

骨肿瘤检查标准
骨肿瘤的检查标准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判读。
1. 体格检查:主要通过观察肿块的部位、大小、硬度、活动度、波动感,边界是否清楚,肿瘤表面的皮肤是否水肿或溃疡,静脉是否怒张,有无出现血管性搏动或震颤。
同时了解局部及肢体远端神经血管受累情况以及局部和全身淋巴结是否肿大。
2. 实验室检查:对于骨肿瘤患者,实验室检查的指标包括血液、尿液和骨髓检查。
如碱性磷酸酶在骨肉瘤、成骨性转移瘤中的数值可能增高。
如果尿液中VMA(香草扁桃酸)升高,要考虑神经母细胞瘤或嗜铬细胞瘤骨转移。
在恶性骨肿瘤的晚期,可能出现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和贫血的情况。
3. 影像判读:X线检查是诊断骨肿瘤的重要手段,其检查结果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请注意,这些检查标准只是对骨肿瘤进行初步判断的参考,最终的诊断还需要通过病理活检来确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任何健康疑虑或症状,应及时向医疗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骨肿瘤的诊断

骨肿瘤的诊断骨肿瘤是一种常见但复杂的疾病,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并且可能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准确的骨肿瘤诊断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骨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技术。
首先,骨肿瘤的诊断需要一系列的评估工具。
其中最常用的是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
X射线可以提供骨骼的整体结构,并显示任何可疑的异常。
然而,X射线只能提供二维图像,对于复杂的骨肿瘤可能无法准确诊断。
因此,MRI和CT常常与X射线配合使用,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MRI可以检测软组织肿块和血管情况,而CT则可以提供更清晰的骨骼图像。
除了影像学检查,还可以通过活检来确定骨肿瘤的性质。
活检是指通过取样并鉴定病理学特征来确定肿瘤类型的过程。
常用的活检方法包括穿刺活检、骨髓活检和手术切除活检。
穿刺活检是最常见的方式,通过使用针头在病灶中取样,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骨髓活检则是通过在骨髓中取样,可以确定骨髓内的恶性病变。
手术切除活检是一种侵入性的方法,适用于较大的肿瘤。
通过手术切除整个肿瘤,并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测。
在进行活检之前,还可以使用一些辅助诊断技术来指导活检过程。
其中包括针刺活检导航、骨髓穿刺导航和超声引导活检等。
这些技术使用实时图像导航,可以减少操作风险,并提高活检的准确性。
除了上述传统的骨肿瘤诊断方法,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
例如,基因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分析肿瘤细胞的DNA来确定特定基因的突变情况。
这些基因突变可能与特定类型的骨肿瘤相关联,因此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类型和预后。
此外,蛋白质组学技术也可以通过分析肿瘤细胞中的蛋白质组成来识别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并用于诊断和预后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骨肿瘤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方法和技术的综合应用。
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结果和病理学特征。
此外,骨肿瘤的诊断也需要与其他类似病症进行区分,如骨骼良性肿瘤、骨结核和骨转移等。
骨肿瘤

许多脏器恶性肿瘤的远位转移中,骨转移占第一位,在女 性骨转移中,70%来自乳腺癌,其余30%为肾癌、甲状腺 癌及其它肿瘤;男性骨转移中,前列腺癌及肺癌占80%。 骨恶性肿瘤总的预后不佳。诊断后不经治疗的自然生存期 为数月至1年。 良性肿瘤以骨软骨瘤、软骨瘤多见;恶性骨肿瘤以骨肉瘤 、软骨肉瘤和纤维肉瘤多见。
七、护理问题
忧郁、恐惧 与肢体功能丧失或对预后的担 心有关。 疼痛 与肿瘤压迫神经、手术创伤有关。 自我形象紊乱 与肢体功能丧失有关。 躯体移动障碍 与疼痛或肢体功能受损有关 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及 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知识。 潜在并发症 出血
八、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1)真诚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信赖关 系。 (2)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方法、预后及 成功病例,以增强信心。 (3)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以减轻不适感 ,使病人尽快适应住院环境。 (4)分散病人注意力,如听音乐,学习或与 病人沟通等。
(7)全身症状:骨肿瘤在早期时一般无明 显的全身症状,后期由于肿瘤的消耗、毒 素的刺激和痛苦的折磨,因而可出现一系 列全身症状,如失眠烦躁,食欲不振,精 神萎靡,面色常苍白,进行性消瘦、贫血 、恶病质等。
五、骨肿瘤的诊断
临床表现 放射学检查 X线检查对明确骨肿瘤性质、种类、范围及决 定治疗方针都能提供有价值的骨肿瘤资料,然而 X线片仅是骨肿瘤的投影,骨肿瘤的X线表现不恒 定,需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才能作出 准确诊断。 组织学检查 骨肿瘤最终诊断的完成有赖于组织学检查,通 常经常活检术获取组织标本。
(5)凡四肢软组织中出现肿胀、局部肿块、疼痛,并在腱 膜、筋膜及关节邻近处有压痛时,首先应考虑滑膜肉瘤的 可能,不要轻易误以为是关节炎、囊肿、纤维瘤等良性病 变。此外,脊柱的肿瘤还可能导致麻木等神经症状甚至瘫 痪。 在早期发现以上症状,特别是在15—24岁的男性、5—14 岁的女性或老年人有以上的症状时,要警惕骨肿瘤的发生 并及时到骨肿瘤治疗经验丰富的大医院就诊,进行系统的 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线
/和成骨性骨破坏, 溶骨明显可致病理性 骨折。
长骨干骺端溶骨性或
Variable with combination of bone destruction and bone formation Joint space rarely involved 25% Lytic 35% Sclerotic 40% Mixed
Enneking外科分期
外科区域(territory, T):是指
肿瘤侵袭范围,以肿瘤囊和间室为 分界。 T0:囊内 T1:囊外、间室内 T2:囊外、间室外
Enneking外科分期
区域性或远处转移(metastasis,
M): M0:无转移 M1:转 移
外科GTM分期的意义
建立一个肿瘤分期体系以利于判断预后
治 疗
对放疗极为敏感、预后差;截肢或保
肢手术效果也不理想;化疗也很有效,
能延缓转移。现采用放疗加化疗和手术
的综合治疗
Osteosarcoma showing foci of both bone and cartilage matrix differentiation (H&E, x 25 obj.).
诊断——影像学检查
平片:正、侧位片,
胸片。 核素扫描:明确病 变范围及转移灶。
Classical osteosarcoma with sunray spicules (sunburst) & Codman's triangle
根据不同分期合理选择外科手术方案
提出辅助性治疗意建
治
疗
明确诊断
良性:手术治疗(刮除植骨 外生性
肿瘤的切除) 慎用放疗 恶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病理性骨折:现主张手术治疗。
恶性骨肿瘤的外科治疗
(1).保肢治疗 关键 :合理外科边界 截骨平面:肿瘤边缘以外5厘米 软组织切除范围:反应区外1-5厘米 保肢手术适应证:①病骨已发育成熟②期
骨 肿 瘤
定
义
凡发生在骨内或起 源于骨各种组织成 分的肿瘤。包括原 发、继发、转移。
分
类
基于细胞来源,特 别是根据肿瘤细胞 所显示的分化类型 及所产生的细胞间 物质类型。如骨母 细胞,成骨性;软 骨母细胞,成软骨 性。
分
类
WHO骨肿瘤分类(1972);英、美、 法、日、德等各自分类。 CHINA骨肿瘤分类(1983): 将骨肿瘤划分为良性、中间性、恶 性三类; 将GCT归纳于组织细胞来源内; 采用临床、X线、病理三结合的规律 进行分类。
Family & Friends Health Professionals
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和肿块:良
性,坚实而无压痛; 恶性,弥漫伴压痛。 肿瘤血管丰富,可使 局部皮肤发热,浅静 脉怒张
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
关节,脊髓。 病理性骨折
诊
断
骨肿瘤的诊断必须 是临床、影像、病 理三结合。
表
现
疼痛、肿胀,或兼
有。局部包块压之 有乒乓球样感觉. 病理性骨折:首发。 如侵及关节软骨, 则影响关节功能。
X
线
(长骨)骨端, 偏心存在,膨 胀性溶骨破坏, 其内可有间隔, 少见骨膜反应; 如骨皮质破坏, 可见软组织肿 块。
溶骨性 偏心性 膨胀性 皂性改变
诊断要点
1.年龄:20-40岁的成年人。性别差别不大
截肢术
化学治疗 放射疗法
其他治疗:血管栓塞治疗
软骨瘤
以透明软骨为主要病变
好发于手和足的管状骨
1.内生软骨瘤 最为常见 2.骨膜下(皮质旁)软骨瘤 较少见
临床表现
软骨瘤多见于青少年
发病缓慢,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 无痛性肿胀
指(趾)部畸形及伴有酸胀感。
根据GTM分期选择相应手术
对恶性程度较低的早期病例,可作保 肢手 术(瘤段切除)。
对恶性程度较高的晚期骨肉瘤,应 作截肢 术或关节离断术。
骨髓瘤
起源于造血组织,以
浆细胞为主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于40岁以上,男 性, 部位:脊椎、肋骨、 颅骨、胸骨
骨髓瘤
背痛为首发症状,伴有
肿瘤或对化疗敏感的期肿瘤③血管神经 束未受累,肿瘤能完整切除④术后局部复 发率和转移率不高于截肢,术后肢体功能 优于义肢⑤病人要求保肢.
保肢手术禁忌证:①肿瘤周围的主要神经
血管受侵犯②在根治手术前或在术前化 疗期间发生病理性骨折③肿瘤周围软组 织条件不好④不正确的切开活检,污染周 围正常组织或使切口周围皮肤瘢痕化,弹 性差,血运不好. 重建方法:①瘤骨骨壳灭活再植 ②异体骨半关节移植 ③人工假体置换
“mixed" appearance with both osteoblastic and osteolytic (radioluscent) areas.
X
线
可见Codman三角、
日光放射现象、骨膜 反应、软组织肿块等。 现代影像学:平片、 CT、MRI、ECT、 DSA等。
治
贫血和恶病质 X线为多个溶骨性破坏和 广泛骨质疏松 骨穿找到大量异常浆细 胞可确诊。 尿Bence-Jones蛋白阳性。 血清蛋白高,A/G倒置。 蛋白电泳异常。
骨髓瘤
以化疗和放疗为主 脊柱骨折引起脊髓压
迫者,可做椎板减压; 病理性骨折时可做内 固定。 预后差
尤文氏瘤
1、特点:生长迅速的恶性肿瘤, 2、病理: * 起源于骨髓内原始细胞,多见儿童,多见于 股骨,胫骨,尺骨,跖骨。 *早期向肺部转移。 3、临床:进行性疼痛,逐步加重,夜间重,伴发烧。 局部胀块可有压痛。. 4、诊断: X线表现为病灶区呈葱皮样的反应性骨增生。 活检可确诊。
有其自己骺板,可随正常骨生长而生长。
表
现
其结构包括正常骨
(小梁、皮质)及 软骨帽,骨组织由 表面生长的软骨帽 逐渐骨化而成。
表
现
带蒂型和宽基底型
1%单纯骨软骨瘤可恶变;
恶变,多发>单发。 骨软骨瘤本身无症状; 无意中发现无痛性肿块, 或肿瘤压迫周围组织 (肌腱、神经、血管等) 而影响功能,方来就诊。
常规化验:血、尿常规,
肝、肾功 能等。 血钙:骨破坏迅速,提示 溶骨转移。 血清AKP:反映成骨活 动,OS。 酸性磷酸酶:提示转移 癌来自前列腺。 尿本-周氏蛋白:提示浆 细胞骨髓瘤。
诊断——病理检查
切开活检:
切取、切除 法。 穿刺活检: 脊柱、四肢 溶骨性病变。
发病机制与X线特性的关系
发病情况
1.年龄:发病年龄很有意义 2.性别:男稍多于女 3.部位:多见于长骨的干骺 端,骨骺很少受影响 4.性质:恶性以骨肉瘤、软
骨肉瘤和纤维肉瘤多见;
良性以骨软骨瘤、软骨 瘤多见
临床表现
损伤:损伤本身不
会引起肿瘤 疼痛和压痛:生长 迅速肿瘤最显著; 疼痛并不一定是恶 性;进行性加重, 恶性;突然发作, 骨折。
股骨下端最多见, 其次为胫骨上端及 挠骨下端, 三处占 全部骨巨细胞瘤的 60—70%
病理分级
I级:基质细胞少,大量多核巨细胞。
II级:基质细胞多,多核巨细胞少。
III级:基质细胞为主,多核巨细胞锐减。
虽然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良恶性并不 完全与病理分级一致,但分级对肿瘤 属性和程度的确定,以及治疗方案的 制订有意义。
Tumor is resected
骨巨细胞瘤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骨巨细胞瘤
GCT很可能起源于 骨髓结缔组织间充 质细胞,是一种潜 在恶性或介于良、 恶性之间的溶骨性 肿瘤。镜下主要由 基质细胞和多核巨 细胞组成。
20—40成人(3/
4),10岁以下儿童 罕见
骨肿瘤的发病机理往往反映于骨与
软组织的X线表现。 有些肿瘤表现为骨的沉积(反应 骨),这种肿瘤细胞产生类骨(肿 瘤骨)。 有些肿瘤表现为骨的破坏或吸收。 有些肿瘤表现为兼而有之。
发病机制与X线特性的关系
膨胀性骨病损
Codman三角 “葱皮样”骨膜反应 “日光射线”形态 骨转移(溶骨性、成骨性) 病理性骨折
X线征象
治疗
位于手、足部的软骨瘤,可行彻底刮除,
50%氯化锌烧灼骨壁,并用松质骨碎骨 片填充植骨 位于躯干和四肢长骨者,一般认为宜采 用局部整块切除和植骨术。
骨软骨瘤
Osteochondroma
骨软骨瘤
实质上是骨生长方 向的异常和长骨 干骺端再塑型的错 误。
表
现
年轻病人,可至成年发现或发病;长骨干骺端。 往往向靠近最近骺板的方向生长;生长年龄内
Enneking外科分期
用外科分期指导骨肿瘤治疗,合理
而有效。 治疗方案的制定常规地按照外科分 期执行。 按G、T、M所组成的外科分期系统, 可以分出良、恶性骨肿瘤的不同程 度,指导治疗。
Enneking外科分期
外科分级(grade, G):组织学、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线、临床特征。 G0:良性 G1:低度恶性 G2:高度恶性
Male 23 years old, with a history of increasing pain in the left shoulder, relieved by aspirin
诊断——影像学检查
CT:确定瘤骨及软
组织病变范围。 MRI:软组织受损、 脊髓情况等。
诊断——生化测定
2.部位:多见长管骨的骨端, 好发于股骨下端和胫 骨上端 3.按分化程度分为三级:Ⅰ级偏良性,Ⅱ级为侵 袭性,Ⅲ级为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