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解表剂》

《方剂学·解表剂》

各论的学习方法

组成:(剂量为参考剂量,三因思想,注意用量比例)

用法:

(直接影响疗效的服法是学习重点)

功用或治法★(与病机、主治密切相关)

方解:(病机分析、组方结构、配伍特点、类方比较)

运用:(辨证要点、随证加减、现代运用、使用注意)

最重要的是巧记

名老中医龚志贤对青年中医的要求

三得:记得,解得,用得

四戒:戒自高自大

戒弄虚作假

戒好体面,不接受病人意见

戒懒惰散漫

江而逊:“救治疑难重症先从自己身上取得经验最好,可惜我不能广患诸疾”

(余国俊《我的中医之路》)解表剂

概述

1.定义:以解表药为主,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的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

2.适应病证

表证

麻疹、水肿、疮疡、痢疾初起有恶寒发热表证

3、分类

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扶正解表

4、使用注意

(1)不宜久煎。

(2)温服,避风寒。

(3)勿发汗太过,以微汗为佳。

(4)忌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5)疮疡已破、虚性水肿、吐泻失水等勿用汗法。

清代程钟龄把“汗法”列入“八法”之首

病邪在表,及时治疗,治之愈早,疗效愈佳

邪不外解,深入于里,病情加重,或转为他患。

麻黄汤(Ⅰ类)

学习意义

典型的组方结构

外感风寒表实的基础方

主治:风寒表实证

方解

君:麻黄:散风寒、平喘

臣: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佐:杏仁:降肺气;通腑使:甘草:基本配伍组合

麻、桂相须麻、杏宣降

(气的运行正常,不仅要通畅,还要维持升降出入的平衡)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使用注意:

1、表虚、血虚、阳虚者、淋家、疮家禁用。

2、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3、麻黄的剂量

4、体质弱或咳喘甚,用蜜炙麻黄

5、高血压患者慎用

6、红汗

红汗可发生在服药前或服药后

1、服药前

47条: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为什么是鼻衄?

2、服麻黄汤后,未得汗出,发烦目眩,乃因阳气内扰,不得泄越所致。剧者则发生

鼻衄,邪可从衄而解。

新用:

风水(急性肾小球肾炎)

本方加五皮(生姜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桑白皮)

病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

某男,50岁,冬季出差,当晚发烧,T39℃,恶寒重,盖两床棉被仍冷得发抖,周身疼痛,咳嗽不止,苔薄白,脉浮紧。服用麻黄汤原方,1剂后,温覆衣被,遍身汗出而愈。

思考:为什么能用麻黄汤收效?

麻黄汤在外感高热中的应用要点

无汗或汗出不彻

恶寒重

口不渴或轻微口渴,饮水不多

病案

伤寒阳郁吐血

陶尚文治一人,伤寒四五日,吐血不止,医以犀角地黄汤等反剧。陶切其脉反浮而紧,若不汗出,邪何由解,遂用麻黄汤,一服汗出而愈。(戴佛延,1979,古方医案选编)

附方

附方

大青龙汤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

组成:麻黄汤倍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

三拗汤

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

组成:麻黄汤去桂枝

华盖散

组成:麻黄汤去桂枝,加茯苓、陈皮、苏子、桑白皮。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素体痰多,外感风寒证。

桂枝汤

Ⅰ类《伤寒论》

学习意义

风寒表虚证的代表方

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基础方

难点:卫强营弱阴(营)阳(卫)的关系《内经》(生理)“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病理)“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阳强(浮越于外)方解

君:桂枝助卫阳,祛风邪臣:芍药益阴,敛营佐:生姜散邪,止呕

大枣益气补中,滋脾生津使:甘草(是麻黄汤中甘草剂量的两倍)配伍结构

配伍特点:散中有收

邪正兼顾阴阳并调

思考:

本证已有汗出,为何发汗?

桂枝

芍药

生姜大枣

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补脾和胃、调和营卫

营卫同治,邪正兼顾

相辅相成,汗而有源,滋而能化

徐灵胎:“自汗与发汗迥别,自汗(病汗)乃营卫相离,发汗(药汗)使营卫相合,自汗伤正,发汗驱邪”

曹颖甫:病汗也,营卫不和卫阳不能固护

营阴也;药汗,调和营卫而解。

比较病汗与药汗

★比较:麻黄汤

相同点:风寒表证

不同点

1、病因

2、主治证

3、治法

4、用药及其特点

对“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的理解

1、本方通过配伍,可调理脏腑气血阴阳

如:小建中汤、炙甘草汤、当归四逆汤

2、无表证的自汗

伤寒论54条

病人脏无他病(排除脏腑其他疾患),时发热,自汗出不愈,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病自解,宜桂枝汤主之。

机理:卫阳郁于肌表,郁热迫津外泄,热随汗而解,须臾热积而热又作。

北京郝万山医案

某男,56岁,每日下午3时开始出现烘热,随后全身大汗,以致湿透两层衣服,病程三个月,前医用滋阴降火、清热降火、益气固表、收涩敛汗等方法,效果不显,特别是用收涩敛汗之后,汗虽不出,但烦热特甚,难以忍耐。

治疗:桂枝汤,嘱其下午一点半左右服药,每日只服一次,连服六剂而愈。三个月后,复发,再用六剂痊愈。

应用

1、桂枝、芍药的剂量比例

2、服用方法

服药后,饮热粥,以助药力

温覆,遍身微汗。

密切观察服药后的变化: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

忌口:高热量或难消化食物

辨证要点

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

使用注意:

1、表实无汗禁用。

2、忌食生冷、粘腻等物。

3、密切观察,适度而止。

正确看待参考书中医家的观点

《医林改错》:“发热有汗之症,从未见桂枝汤治愈一人。”

王孟英:“改错所云者,乃温热症也。若风寒伤卫,岂可不遵仲景之法而不用桂枝汤。” 透疹(湖南名老中医刘炳凡《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

一次出诊天心阁,一对姐妹,同时患麻疹。其姐发热面红,日赤畏光,苔黄纹紫,疹点已现而色红;其妹面白身冷,微微汗出,偎在母亲怀中,苔白纹青,疹点隐隐可见而色淡红。柳老师处方:姐姐用宣毒发表汤,妹妹用桂枝汤,并且再三叮嘱病家,只能煎服一次桂枝汤(恐续服伤阴助热)。次日姐妹俩均出齐疹子桂枝汤的应用概括1、调和营卫

风寒感冒,荨麻疹(遇风加重),过敏性鼻炎等 2、调和气血

风寒阻络,经络不通所致风湿痹痛等 3、调和阴阳

加龙骨、牡蛎用于阴阳俱虚,阳不固阴所致遗精、带下多、自汗、盗汗等附方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九味羌活汤

Ⅰ类

张元素方,录自元·王好古《此事难知》学习意义

1、以羌、防剂治疗外感风寒湿邪之代表方。

2、分经论治理论之代表方。

功用

发汗袪湿,兼清里热方解君:羌活

臣:防风苍术

佐:1. ★细辛白芷川芎

2. ★生地、黄芩

使:甘草

配伍特点

1、温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

2、分经论治

“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

太阳经:羌活

阳明经:白芷

少阳经:黄芩

太阴经:苍术

少阴经:细辛

厥阴经:川芎

防风为风中之润药,走十二经。

运用

1、要点: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

2、剂型

3、用法:寒邪较重,热服,服后饮热粥

寒邪较轻,温服,服后不必饮热粥。

随证加减:

兼湿较轻,肢酸不甚,去苍术、细辛;

痹痛甚剧,加独活、威灵仙;

湿重胸满,去生地,加枳壳、厚朴;

内热不著,生地、黄芩减量;

里热甚者,加石膏、知母。

外感发热误用九味羌活汤1例分析(中国中医急症2006年第9期)

2002年3月4日,家父友人之子16岁患疾,发热头痛、鼻塞、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因家父适逢外出,邀余往诊,辨风寒证,予九昧羌活汤。一夜后反身热更甚,咽痛甚,体温40℃。再邀家父往视,事毕返家陈述其情,言其有咽红肿痛之症,已予辛凉解表之银翘散加昧。服液后,两日热退.三日病愈。

总结:咽红而痛之风热外感,误用本方,导致助长热邪,身热更甚,教训尤深。

提示用九昧羌活汤必细察有无咽红而痛者

头痛病案(张德超治验)

李某,男,36岁,患阵发性头痛2年余,每于感寒或遇阴雨天加重,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西药疗效欠佳,中药迭用祛风清热、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等方法,效果不显,询其始病之由,乃冒雨当风受寒之后,头痛反复发作,伴头昏重,有紧束感,舌苔白稍腻,脉弦缓,予以九味羌活汤加藁本而愈。

使用注意

生地、黄芩用量不宜过大

根据病情轻重而选择急汗、缓汗

风寒表热及阴虚内热勿用

注意与大青龙汤比较

比较:大青龙汤和九味羌活汤

相同:表寒内热

不同

Ⅰ类《伤寒论》释名吴昆(明):“青龙者,东方木神,二方以发散为义,故名之” 张秉成(清):“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以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

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浴隐于波涛之耳”。

主治外寒内饮(肺脾虚弱)

具有内饮的望诊特点

水色:面部或下眼睑青黯水斑:面部对称性的色素沉重水气:面部虚浮,眼睑轻肿治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方解:

君:麻黄桂枝

臣:★干姜(生姜?)细辛佐:★五味子★白芍半夏

使:甘草配伍特点

散中有收运用

1、使用要点喘甚,加杏仁平喘,旋复花祛痰降逆

2、水肿加五皮饮

3、鼻炎 (小辛香) 使用注意

1、白芍、五味子用量不宜过大

2

、干姜、细辛、五味子是化饮平喘的重要结构,3、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不宜使用

小青龙汤去麻黄半夏平喘作用的实验研究,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8(2

)实验结果:小青龙汤去麻黄半夏的平喘作用与全方的平喘作用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比较: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

相同:痰饮停肺

姜佐景医案,治张明。暑天多水浴,因而致咳,诸药无效,遇寒则增剧,此为心

王文鼎治验

陈某,女,40岁,咳嗽7月,哮喘发作3月,近半月加重,病由反复咳嗽不已导致喘息不得卧,用抗生素、激素喘息未平,曾服小青龙、定喘等不应,请王文鼎老师会诊,曰:患者恶寒咳喘,汗出夜间为甚,多泡沫痰,痰稀,苔薄滑,边有齿印,此为寒饮,小青龙汤,2剂而愈

麻黄根 30g 桂枝9g 白芍18g 半夏12g 干姜、细辛、五味子各6g 甘草6g 已用小青龙无效,为何王老用之收效?

王老答曰:“初病表实用麻黄,后期喘而汗出用麻黄根,剂量可

用30克;初期桂枝、白芍宜等量,病久渐虚,须白芍倍桂枝,意在收敛”

止嗽散

《医学心悟》I 类

病机:风邪犯肺,肺气不宣

方义分析

君:百部、紫菀温而不燥,润而不腻臣:桔梗、白前一宣一降佐:荆芥疏散余邪陈皮理气化痰

佐使:甘草合桔梗利咽止咳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温而不燥,润而不腻,

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

理解《医学心悟》卷3:“治诸般咳嗽” 1、宣降肺气,止咳化痰为主 2、若有兼证,必须化裁

辨证要点:

咳嗽咽痒,微恶风发热,苔薄白使用注意

1、注意有无肺虚、肾虚兼证

2、注意活血药配伍(当归、桃仁、地龙)

3、干咳甚,加知母、贝母

4、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酌加乌梅、徐长卿等抗过敏

5、阴虚或肺热咳嗽不宜使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要点

1、以阵发性痉挛性干咳,无或伴有喘息及呼吸困难,常在夜间或晨起发作为特点;

表邪未尽微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咳嗽咽痒

2、多为过敏体质

3、西药消炎止咳无效,而应用氨茶碱和激素有效。病案

王某,男,12岁,学生,1985年5月10日初诊,2月前因外感起病,至今咳嗽不止,面色无华,脉细,苔薄白,用止嗽散5剂后,复诊,咳嗽已减大半,但精神不振,舌红少苔,脉细,加北沙参、麦冬、六味地黄丸,5剂后痊愈。(连建伟,1987,历代名方精编)复习

风热表证的特点

传变快

搏结气血,蕴结成毒耗伤津液

易夹秽浊之气

银翘散Ⅰ类《温病条辨》

此方的成药剂型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片银翘解毒颗粒银翘解毒胶囊

主治:温病初起,邪在肺卫

传变快: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不渴或口渴,苔白或黄,脉浮数热蕴成毒:口渴,咽痛(重要兼症咽红)肺失宣降:咳嗽(次要兼症)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方解

君:银花连翘★

臣:荆芥淡豆豉★薄荷

佐:桔梗牛蒡子:宣肺利咽

竹叶:除烦利尿

芦根:清热生津

使:甘草

配伍特点

1、辛凉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

2、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之品相配

辛温复辛凉

去性存用:在方剂配伍中,一味药物的药性被其他的药物所制约,但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阴阳对立制约,一分为二,合二为一

蒲辅周常在银翘散中加入葱白以透邪外出,见效更捷:“初起总以达邪外出为要,切勿过早使用寒凉,冰伏其邪,热不得外越而内陷。延长病程,甚则恶化”

辩证要点

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

使用注意

不宜久煎

银花、连翘重用;

荆芥、淡豆豉轻用

外感风寒及湿温病初起禁用

风寒与风热兼具,或不易分辨的症状

发热重恶寒轻,舌质红,但口不渴,无汗并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舌质淡润,但口渴

桑菊饮

Ⅰ类

《温病条辨》

主治:风热犯肺

热势轻浅:微热,微渴肺失宣降:咳嗽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解

君:桑叶菊花

臣:薄荷(小剂量)杏仁桔梗

佐:连翘(小剂量)芦根

使:甘草

配伍特点

疏散风热(辛凉)与宣降肺气(苦辛)结合

应用

辩证要点

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

比较:银翘散和桑菊饮

相同:身热,口渴,咳嗽,脉浮数

辛凉轻剂桑菊饮

辛凉重剂白虎汤

病案

女,43岁,工人。以头痛,干咳少痰半月

余为主诉。半个月前,患

者偶受风寒,症见头痛,

鼻塞流清涕,恶寒怕风,自服多种感

冒药及抗

生素(用药

不详

),鼻塞、流清涕消失。就诊时,症见头痛

,干咳无痰,舌边尖红,苔略白,

脉浮。证为寒邪郁久,化

热伤肺。当清热疏风,宣肺止咳。方予桑菊饮3剂后痊愈。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2月第16卷第1期

思考:

患者,男,3岁。发热,咳嗽,气促3天,住院治疗。现发热,体温39℃,汗出,咳嗽,气喘,鼻煽,小便短赤,唇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Ⅰ类《伤寒论》

传变快:

邪热壅肺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

治法:辛凉透表,清肺平喘

方解

君:★麻黄、石膏

臣:杏仁

使:甘草

配伍结构

1、麻黄石膏(1:2)

2、麻黄杏仁

讨论:

本方为解表剂还是清热剂?

比较:麻黄汤、麻杏石甘汤

发热,咳喘,苔薄黄,脉数

张琪病案

孙某,男,7岁,1993年11月5日初诊。患病7日.初起发热恶寒.后壮热无汗.体温39 .7℃,西医诊断为大叶性肺炎.用青链霉素、红霉素等,未见好转.体温40℃。张老会诊:痰粘稠不易咯出.舌尖红.发热无汗,脉浮数,以麻杏甘石汤加川贝母、白芥子、鱼腥草、桔梗水煎服服药3剂后汗出热退,痰易咯出咳喘大减,体温降至38.5℃,大便秘,上方加瓜蒌、大黄、半夏,以利肺泄痰浊,服3剂,大便通诸症悉退。继用滋阴润肺之剂以善其后。

扶正解表

适应证:表证而兼正气虚弱者

注意:配伍补益药的目的

①扶助正气以祛邪外出

②驱邪不伤正

败毒散Ⅰ类

释名毒的含义

“败毒散”又名“人参败毒散”

主治

气虚(体质):脉浮重取无力

外感风寒湿:憎寒发热,肢体酸痛

风寒犯肺:咳嗽,胸满

功用

散寒袪湿,益气解表

方解

君:羌活独活

臣:川芎柴胡

佐:桔梗枳壳

茯苓前胡

人参★助正驱邪

散中有补

使:生姜薄荷

清·张秉成:“羌活走表,以散游邪,独活行里,以宣伏邪”

难点:逆流挽舟

病邪从表陷入于肠而成痢疾者,治疗时当从里出表,如从逆水中挽船上行

患者赵小红,女,68岁,平素消化一直不佳。1998年8月6日,因感冒自服“银翘

片”等,发热未退,见腹痛腹泻如水,日行四、五次,自服“泻痢停”、“霍香正气水”后,腹泻次数增多,且泻下不爽,里急后重,呈粘冻样挟有少量脓血。家人邀余诊治,查体温38. 9`C 。病人神疲倦怠喜卧,院腹胀满、形寒肢冷、里急后重、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无力,余初诊为暑湿感冒合并寒湿痢疾,给予肌注“安痛定”、“黄连素”后,毫无改善,考虑用药有误,终以败毒散合葛根芩连汤化裁而愈。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

杜某,女性,22岁,2007年6月18日就诊,发热4天,因空调冷气,出现恶寒发

热,体温39℃反复发热不退,每6小时用1次退热西药,前医处方:炙麻黄9g ,香薷12g ,石膏30g ,荆芥12g ,防风12g ,白芷12g,紫苏叶10,黄芩10g ,苍耳子l0g ,连翘12g,薄荷6g ,甘草5g 。中成药上凉颗粒(金银花、菊花、香薷、芦根、桔梗);现患者体温38.4℃ ,体倦乏力,四肢困重,头昏沉痛,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浮数,触之无力,重按尤甚。面部微有红色丘疹,如粟粒大小。方用人参败毒散加味

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朱丹溪:“相火为天火,君火为人火,神志之火” 相火(热)君火(明)相火亏虚,君火失温,神衰欲寐方解

君:麻黄?

佐:细辛

辨证要点:

恶寒重,发热轻,神疲欲寐,脉沉。

使用注意:

若少阴阳虚而见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症,则应先温其里,后治其表。

病案1曾辅明医案

王某,女,57岁。2007年11月8日初诊。昨日感寒后,今声音嘶哑,咽干且痛,口鼻热,手心阵阵发热,背部冷,入夜更甚,舌质淡,边有齿痕,脉沉细。证属寒邪客于少阴,兼虚阳外越。处方:麻黄15g附子(先煎2h)70g 北细辛15g苡仁30g炮姜20g.炙甘草20g生黄柏5g西砂仁20g赤芍8g肉桂(冲)3g 3剂,嘱3h服1次。药后即感头痛,次日诸症减轻,头不痛,3剂后仅有腰部稍冷之感,改用肾着汤善后。

封髓丹(黄柏、砂仁、炙甘草)与肉桂引火归原

病案2 陕西,张学文,国医论坛,1987

患者王某,男,32岁。返家途遭雨淋,次日卧床不起,周身困重,恶寒不甚,反身热灼手,无汗,项背拘强,巅顶空痛,腰酸膝软。曾服感冒胶囊及A·P·C等药,病情有增无减。邀余诊之,见患者貌似壮实,但精神不振,面色少华,眼眶黑晕,舌黯淡,脉缓大而无力,尺部脉沉。据其妻云,患者平素体力健壮,很少患疾,余思其何以一遭雨淋便成是证?再三追问,方知患者是晚未节房事,临证之转机全在乎此。

病案3

唐步祺医案《郑钦安医书阐释》

教师陈某,患慢性咽炎数年,服用六神丸,注射青霉素、链霉素针剂无效,服用清热解毒剂百余剂,非但无效,反而声音嘶哑,讲课困难,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四剂后,症状大大减轻,面色萎黄无神,后因口干不思饮,以附子理中汤加肉苁蓉、补骨脂等数剂而愈。

病案4 陈达夫医案

宋某,年逾半百,素体阳虚,时值初冬而用冷水洗足,寒伤少阴,当晚遗精,次日目盲不能视物,就医于陈大夫老师,曰:“此为寒犯少阴所致”,予本方数服而愈。

治疗喷嚏不已(长期鼻流清涕,无外感者,乃肾络通于鼻)

腰痛难于转侧(加桂枝、干姜、延胡索、川乌)

周身皮肤浮肿,内冷身重

方剂学

方剂学 一、解表剂 1、辛温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又平喘。 桂枝汤 桂枝汤治风寒虚,芍药甘草姜枣同,发汗解肌调营卫。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解表蠲饮止咳喘。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苍朮,细芷川芩生地草,外感寒湿里蕴热,发汗祛湿清里热。香苏散 香苏散用陈皮草,理气和中散风寒。止嗽散 止嗽散中百部前,紫菀陈桔荆芥草,止咳化痰兼解表。 2、辛凉 银翘散 银翘散主风热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透表又解毒。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清肺热,辛凉宣泄平咳喘。桑菊饮 桑菊饮中杏桔翘,芦根甘草薄荷饶,疏风宣肺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扶正 败毒散 人参败毒羌独活,芎枳柴前桔苓草,气虚外感风寒湿,益气解表散风湿。参苏饮 参苏饮中葛夏前,陈桔枳苓草木香,气虚外感内有痰,益气化痰兼理气。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治少阴。 二、泻下剂 1、寒下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大黄,枳实厚朴加芒硝, 峻下热结治腑实。 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枳朴黄,轻下热结治腑实。 大黄牡丹汤 大黄牡丹用桃仁,冬瓜子内加芒硝, 肠痈初起脓未成,泻热破瘀散结肿。 2、温下 温脾汤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 温补脾阳攻冷积,冷积久痢自尔康。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痛莫当, 温阳散寒泻积滞,功在温下妙非常。 3、润下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 润肠泻热又行气,津伤便秘服之易。 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少肠中燥,温肾益精便自通。 4、逐水 十枣汤 十枣汤攻逐水饮,大戟芫花与甘遂, 咳唾引痛心下痞,实水身肿效无差。 三、和解剂 1、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方,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芍姜枣, 往来寒热心下满,和解泄热表里方。 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碧玉须,陈夏茯苓枳竹茹, 少阳热重痰挟湿,清胆利湿痰自除。 2、调和肝脾 四逆散 四逆散柴枳草药,透邪解郁理肝脾, 专治阳郁成厥逆。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朮甘草姜薄荷, 疏肝健脾和营血,肝郁血虚效验良。 痛泻要方 痛泻药朮防陈,补脾泻肝治泄泻。 3、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草枣与人参, 开结除痞又降逆,痞满吐利用此方。 四、清热剂 1、清气分热 白虎汤 白虎汤中石膏君,知母甘草加粳米, 热盛伤津口大渴,清热生津有奇功。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用人参,麦冬半夏甘草粳, 清热生津又益气,暑热烦渴脉虚寻。 夏门人竹石甘粳米 2、清营凉血 清营汤 清营汤中角地玄,丹麦银翘竹叶连, 邪热传营阴血伤,清营透热养阴血。 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芍药丹,解毒凉血又散瘀, 热入营血服之安。 3、清热解毒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煮, 升柴马勃连翘陈,薄荷僵蚕大头瘟。 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陈当草芍加, 贝母花粉加乳没,山甲皂刺酒煎佳, 消肿溃坚治痈疡。 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芩柏栀,泻火解毒治火毒。 清瘟败毒饮 清瘟败毒犀角汤,白虎解毒去粳柏,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付方歌)

第一章解表剂 麻花汤(麻桂杏甘) 功用:发汗解表,选宣肺平喘 主治:风寒表实证 病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 辨证要点:外感风寒表实证基础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桂枝汤 功用:解肌发表调,调和营卫 主治:风寒表虚证 病机:“太阳中风”外感风寒,营卫不和 配伍特点:1、发中有补,散中有收,祛邪而不至过汗,和营使发汗有源2、辛甘化阳,酸甘化阴,阴阳并补,调和营卫。 辨证要点: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 九味羌活汤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配伍特点:1、辛温升散药和寒凉清热药和用,外散风寒,内清里热,使汗而不峻,清而不滞2、体现了“分经论治”辨证要点: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的常用方,恶汗发热,头痛恶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 小青龙汤(心肝将喂小青龙,妈要跪下)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 配伍特点:1、解表散寒和温化水饮并行2、辛散温燥与酸收润敛相合 辨证要点:恶汗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功用:辛寒清热,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六淫,邪热雍肺证 病机:风热入里或风寒化热入里,邪热壅肺,肺失宣降 配伍特点:麻黄配石膏,解表与清肺并用,麻黄配杏仁,宣肺与降气结合,全方寒热并用,但石膏倍于麻黄 辨证要点:邪热壅肺之咳喘的常用方。发热,咳喘,苔薄黄,脉数 第二章泻下剂 大承气汤(大笑之后)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证3、里实热证 病机:伤寒邪传阳明肠腑,入里化热,并与肠中燥屎结滞,腑气不通。 配伍特点:1、攻下药陪理气药,理气攻下法2、药力迅猛,涤荡阳明腑实,釜底抽薪法3、峻下热结,以救阴液,急下存阴法。 辨证要点:治疗阳明腑实代表方。痞满燥实及苔黄厚,脉实 大黄牡丹汤(人削黄瓜皮) 功用:泄热迫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病机:湿热郁蒸,气血凝聚,结于肠中,肠络不通。 配伍特点:集泻下,清利,破瘀于一体,以通为用,泄热破瘀法 辨证要点:湿热瘀滞肠痈初起的有效方剂。右下腹痛拒按,右腿屈伸痛甚,时时发热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第三章和解剂 小柴胡汤(小黄草早将胡人伴)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2、妇人热入血室3、疟疾,黄疸 病机:伤寒邪传少阳,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所致。 配伍特点:1、疏透于清泄结合2、祛邪之中兼以扶正。“去渣再煎”“一身汗出” 辨证要点:伤寒少阳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苔白,脉弦。

《方剂学·解表剂》

《方剂学·解表剂》 各论的学习方法 组成:(剂量为参考剂量,三因思想,注意用量比例) 用法: (直接影响疗效的服法是学习重点) 功用或治法★(与病机、主治密切相关) 方解:(病机分析、组方结构、配伍特点、类方比较) 运用:(辨证要点、随证加减、现代运用、使用注意) 最重要的是巧记 名老中医龚志贤对青年中医的要求 三得:记得,解得,用得 四戒:戒自高自大 戒弄虚作假 戒好体面,不接受病人意见 戒懒惰散漫 江而逊:“救治疑难重症先从自己身上取得经验最好,可惜我不能广患诸疾” (余国俊《我的中医之路》)解表剂 概述 1.定义:以解表药为主,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的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 2.适应病证 表证 麻疹、水肿、疮疡、痢疾初起有恶寒发热表证 3、分类 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扶正解表

4、使用注意 (1)不宜久煎。 (2)温服,避风寒。 (3)勿发汗太过,以微汗为佳。 (4)忌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5)疮疡已破、虚性水肿、吐泻失水等勿用汗法。 清代程钟龄把“汗法”列入“八法”之首 病邪在表,及时治疗,治之愈早,疗效愈佳 邪不外解,深入于里,病情加重,或转为他患。 麻黄汤(Ⅰ类) 学习意义 典型的组方结构 外感风寒表实的基础方 主治:风寒表实证 方解 君:麻黄:散风寒、平喘 臣: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佐:杏仁:降肺气;通腑使:甘草:基本配伍组合 麻、桂相须麻、杏宣降 (气的运行正常,不仅要通畅,还要维持升降出入的平衡)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使用注意: 1、表虚、血虚、阳虚者、淋家、疮家禁用。 2、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3、麻黄的剂量 4、体质弱或咳喘甚,用蜜炙麻黄 5、高血压患者慎用 6、红汗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解表剂 1.芍药、五味子在小青龙汤中属 A.佐助药 B.引经药 C.佐制药 D.调和药 E.反佐药 答案:C 2.桂枝汤的药物组成是 A.桂枝、芍药、生姜、大枣、杏仁 B.桂枝、芍药、杏仁、甘草、人参 C.桂枝、芍药、大枣、生姜、甘草 D.桂枝、芍药、麻黄、生姜、甘草 E.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人参 答案:C 3.治疗表有风寒湿,里有蕴热证宜用 A.麻黄附子细辛汤 B.大青龙汤 C.麻杏石甘汤 D.定喘汤 E.九味羌活汤 答案:E 4.解表剂不宜用于 A.疮疡初起 B.外感风寒 C.风温初起 D.水肿见有表证者 E.麻疹已透 答案:E 5.麻杏石甘汤的功效是 A.疏风泄热,宣肺止咳 B.解表散寒,兼清里热 C.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D.疏风解表,清肺泄热 E.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答案:E 6.小青龙汤中主治外寒的药物是 A.麻黄、干姜、细辛 B.麻黄、桂枝、细辛 C.半夏、干姜、细辛 D.五味子、芍药、细辛 E.桂枝、芍药、甘草 答案:B 7.辛凉解表剂中有时配伍辛温解表药,其意义在于

A.通络止痛 B.助透邪外出 C.解肌发汗 D.发散风热 E.发散风寒 答案:B 8.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药比例是 A.2:1 B.1:3 C.1:2 D.3:1 E.3:3 答案:E 9.败毒散中的君药是 A.独活、羌活 B.川芎、薄荷 C.柴胡、前胡 D.茯苓、人参 E.桔梗、枳壳 答案:A 10.下列何项是银翘散的正确煎煮法 A.先煮银花、连翘,再下余药 B.全方十味久煎 C.苇根煎汤,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 D.先煎荆芥、豆豉,再下余药 E.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C 11.桑菊饮主治下列何种病证 A.风温咳嗽 B.风热喘咳 C.痰热喘咳 D.风痰咳嗽 E.风湿咳嗽 答案:A 12.小青龙汤与苓桂术甘汤相同的功效是 A.解表散寒 B.燥湿化痰 C.宣肺平喘 D.健脾利湿 E.温肺化饮 答案:E 13.桂枝汤中体现"散收配伍",能调和营卫的药对是 A.桂枝与大枣 B.芍药与生姜

方剂学解表剂的名词解释

方剂学解表剂的名词解释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药方的组成、性能、用法和用量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而“解表剂”是方剂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治疗表邪外袭引起的症状和疾病。解表剂的名词解释是解释解表剂的定义、功效、适应症等相关内容。 一、解表剂的定义 解表剂是中医方剂学中用于解表散寒、疏风发汗的药物组合,主要用于治疗由外邪侵袭引起的感冒、感冒引发的发热、头痛、身痛等疾病。解表剂可以通过香港理工大学与香港中医学院的合作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组成药材进行分析和药效学研究,提高其临床疗效。 二、解表剂的功效 1. 解表发汗:解表剂中的药物成分可以快速排出体内的湿气和寒邪,促进毛孔张开,使体内的热气和湿气通过汗液排出体外,以达到解表作用。 2. 疏风散寒:解表剂中部分药物能够舒展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筋骨疼痛,缓解风寒症状。 3. 抗炎镇痛:有些解表剂含有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成分,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 三、解表剂的适应症 1.感冒症状:感冒是由风寒、风热入侵引起的常见病,解表剂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2.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外邪侵袭引起的发热、咽喉红肿、鼻塞流涕等症状,解表剂中的一些药物可以疏风清热,缓解发热症状。

3.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由风寒入侵引起的恶寒、头痛、鼻塞等症状,解表剂 中的一些药物可以散寒解表,缓解寒症。 四、解表剂的经典方剂 1. 麻黄汤:本方剂由麻黄、桂枝等药物组成,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 2. 葛根汤:本方剂由葛根、麻黄等药物组成,适用于外邪入侵引起的发热、身痛、咳嗽等症状。 3. 三拗汤:本方剂由防风、葱白等药物组成,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咳嗽等。 五、解表剂的潜在风险 尽管解表剂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首先,解表剂一般通过发汗来排除体内湿气和寒邪,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出汗过多,引起脱水等问题。其次,解表剂中的一些成分对体质较弱的人可能有刺激作用,应谨慎使用。 总结起来,解表剂作为方剂学中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治疗表邪外袭 引起的症状和疾病。它具有解表发汗、疏风散寒、抗炎镇痛等功效,适用于感冒、风热、风寒等相关疾病。然而,使用解表剂时需要注意潜在风险,合理用药才能发挥其最佳疗效。

方剂学——解表剂

方剂学——解表剂 小执医整理的方剂学知识点,必须学习 1. 解表剂不宜用于(单选)A.疮疡初起B.风寒外感C.风温初起D.水肿见有表证者E.麻疹已透 2.辛凉解表剂中有时配伍辛温解表药,其意义在于(单选)A.通络止痛B.助透邪外出C.解肌发汗D.发散风热E.发散风寒 3.银翘散中配伍的辛温药物为(单选)A.荆芥穗、防风B.银花、连翘C.桔梗、竹叶D.荆芥穗、淡豆豉E.薄荷、牛蒡子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表里同病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若表里并重,则当表里双解;若外邪已入于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等,则不宜继续使用解表剂。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辛凉解表剂中有时配伍辛温解表药,增强辛散透表之力,助透邪外出,故选B。 3、【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银翘散所治之温病初起,以邪郁卫表,邪热较重为特点,方中配伍辛温的荆芥、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此两者虽属辛温之品,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辛散透表之力。

方剂学——解表药 细目一概述 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 解表剂主要适用于表证。凡风寒初起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使用解表剂治疗。 2.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由于表证有寒热之异,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别,故应酌情选用不同类型的解表剂。如表证属风寒者,当用辛温解表剂;表证属风热者,当用辛凉解表剂;若兼见气、血、阴、阳等不足者,还须结合补益法使用,以扶正祛邪。 (2)解表剂多以辛散轻扬药物为主组方,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3)解表剂一般宜温服,服后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取汗程度,以遍身持续微微汗出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而汗出太过则耗气伤津。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 (4)饮食方面,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5)表里同病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若表里并重,则当表里双解;若外邪已入于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等,则不宜继续使用解表剂。 细目二辛温解表 一、风寒表证1.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个炙甘草一两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解表剂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 方剂学——解表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一解表剂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外感六淫之邪侵袭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 要点二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2.若表邪未尽,又出现里证,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如病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均不宜使用解表剂。 3.解表取汗,以遍身持续微汗为宜。汗出不彻,病邪不解;汗出过多,易耗伤气津,甚或亡阴亡阳。 4.药后宜避风寒,或增加衣被,既助汗出,又防复感。 细目二辛温解表 要点一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口诀:桂枝要炒姜枣。注解:要=芍药,炒=甘草,姜=生姜,枣=大枣。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弱。 【组方原理】本方证为风寒客表,营卫不和所致。风寒之邪侵袭肌表,风性疏泄,使卫阳不能外固,营阴不能内守,故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舌苔薄白,脉浮缓,即所谓“营卫不和”,又称为风寒表虚证;邪气郁滞,肺气不利,胃失和降,则鼻鸣干呕;风伤营卫之表证,故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治宜发汗解肌,调和营卫,祛邪与调正兼顾为治。方中以桂枝为君,解肌发表,辛甘散寒以调卫。以白芍为臣,酸寒敛阴以和营。君臣相配,一散一收,散中有收,汗中寓补,相反相成,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表,又能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温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助白芍调和营血。姜枣相配,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药对,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且甘草与桂枝相合能辛甘化阳,与白芍相合能酸甘化阴,功兼佐使之用。 综观本方,药虽五味,但配伍严谨,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既调和营卫,又调和阴阳,故柯琴称本方“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本方的配伍特点有二: 首先是调和营卫。即桂枝配芍药一调营卫为主,生姜配大枣二调营卫为辅。 其次是调和阴阳。即以桂枝、生姜配炙甘草、大枣以辛甘化阳,以芍药配炙甘草、大枣酸甘化阴。 【加减化裁】

六版《方剂学》方歌总汇

六版《方剂学》方歌总汇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段富津主编 01解表剂 01辛温解表 麻黄汤(A)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桂枝汤(A)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九味羌活汤(A)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羌活胜湿汤(B)(祛湿剂) 羌活胜湿草独芎,蔓荆藁本加防风;湿邪在表头腰痛,发汗升阳经络通。香薷散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新加香薷饮(A)(祛暑剂)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小青龙汤(A)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止嗽散(B)(祛痰剂)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加味香苏散(B)(P.21) 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02辛凉解表 银翘散(A)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桑菊饮(A)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A)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柴葛解肌汤(B)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升麻葛根汤(B)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发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03扶正解表 败毒散(A)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再造散(A)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麻黄附子细辛汤(B) 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法优良;少阴脉沉反发热,寒邪外解不伤阳。加减葳蕤汤(A)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02泻下剂 01寒下 大承气汤(A)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大黄牡丹汤(A)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02温下 大黄附子汤(B)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妙非常。温脾汤(A)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03润下 五仁丸

方剂学之解表剂

方剂学之解表剂 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 1、麻黄汤 【组成】麻黄(6g)桂枝(4g) 杏仁(9g) 甘草(3g) 【功效】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麻黄汤 2、桂枝汤 【组成】桂枝(9g) 芍药(9g) 甘草(6g) 大枣(4枚) 生姜(9g)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及营卫不和证。 【方歌】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解肌发表和营卫,啜粥温覆汗易酿。 桂枝汤 3、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9g)芍药(9g)干姜(3g)五味子(3g)甘草(6g) 桂枝(6g)半夏(9g)细辛(3g)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蠲饮。 【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第二节辛凉解表 4、银翘散 【组成】连翘(9g)银花(9g)苦桔梗(6g)薄荷(6g)竹叶(4g)

生甘草(5g)荆芥穗(5g)淡豆豉(5g)牛蒡子(9g)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无过。 5、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5g)杏仁(9g)甘草(6g)石膏(18g) 【功效】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肺热壅盛证。 【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疏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新。 6、败毒散 【组成】柴胡(30g)前胡(30g)川芎(30g)枳壳(30g)羌活(30g) 独活(30g)茯苓(30g)桔梗(30g)人参(30g)甘草(15g) 【功效】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邪证。 【方歌】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瘟疫伤寒并痢疾,扶正驱邪有奇功。 7、参苏饮 【组成】人参(22g)苏叶(22g)葛根(22g)前胡(22g)半夏(22g) 茯苓(22g)陈皮(15g)甘草(15g)桔梗(15g)枳壳(15g) 木香(15g) 【功效】益气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外感风寒,内有痰饮。 【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方剂学——解表剂(三)+泻下剂(一)

方剂学——解表剂(三)+泻下剂(一) 01 治疗表有风寒湿,里有蕴热证宜用()A.麻黄附子细辛汤 C.麻杏石甘汤 B.大青龙汤 D.九味羌活汤 答案 D 02

下列能体现吴鞠通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用药思想的是() A.桑菊饮 C.银翘散 B.清营汤 D.麻杏石甘汤 答案 C 03 大青龙汤中既能助麻黄解肌开阳郁,又能清阳郁之烦躁的药物是() A.石膏 C.杏仁

B.甘草 D.桂枝 答案 A 04 败毒散的君药是() A.羌活、川芎 C.独活、川芎 B.羌活、独活 D.羌活

答案 B 05 麻杏石甘汤中石膏:麻黄是() A.1:2 C.1:1 B.2:1 D.3:1 答案 B

答案及解析 1.D 【答案解析】九味羌活汤具有辛温解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2.C 【答案解析】银翘散所用的药物均是轻清之品,加之煎法强调“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体现了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的用药原则。 3.A 【答案解析】大青龙汤中石膏用量小,但其辛寒,故既能助麻黄解肌开阳郁,又能清阳郁之烦躁。 4.B 【答案解析】方中羌活、独活发散风寒,除湿止痛。羌活长于祛上部风寒湿邪,独活长于祛下部风寒湿邪,合而用之,为通治一身风寒湿邪的常用组合,共为君药。 5.B

【答案解析】麻杏石甘汤中石膏倍于麻黄,故石膏:麻黄=2:1。 细目三辛凉解表—风药表证(续)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炙甘草二两石膏半斤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扇,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 配伍意义:本方证是风寒表邪不解,郁而化热入里;或风热袭表,表邪不解入里所致。治当辛凉透邪,清热平喘。故方中以麻黄、石膏为君。麻黄辛温,开宣肺气以平喘,开腠解表以散邪;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麻黄与石膏相配,一辛温,一辛寒,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俱能透邪于外,合用则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消除致病之因,调理肺的宣发功能;且麻黄得石膏则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则清解肺热而不凉遏,又是相制为用。由于本方石膏用量倍于麻黄,仍不失为辛凉之剂。以杏仁为臣药,味苦,降利肺气,平喘咳;杏仁与麻黄相配则宜降相因,与石膏相伍则清肃协同。佐使炙甘草益气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方剂学》___方剂歌诀

1 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萤卫,中风表虚汗自出。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丛,芍药无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止咳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功,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效。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清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芩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2 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俊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乘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散瘀破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痈服之效。 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大黄附子汤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 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济川煎 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黄龙汤 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攻下热结养气阴,阳明腹实气血伤。 3 和解剂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功里效无双。 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十二五”版方剂学教材方剂歌诀

十二五”版方剂学教材方剂歌诀 1 解表剂 1.1辛温解表 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2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5.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1.2辛凉解表 1.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2.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麻杏甘石汤,肺热喘咳兼烦满,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彰。 4.柴葛解肌汤柴葛解肌芷桔羌,膏芩芍草枣生姜,恶寒渐轻热增重,解肌清热此方良。 5.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1.3扶正解表 1.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

益气解表有奇功。 2.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芎芍桂附与羌防,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无汗病可痊。 3.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法优良,少阴脉沉反发热,寒邪外解不伤阳。 4.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2 泻下剂 2.1寒下 1.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2.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2.2温下 1.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汤,寒积腹痛便秘方,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妙非常。 2.温脾汤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2.3润下 1.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胃燥津枯便难解,润肠泻热功效高。 2.济川煎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精亏肠中燥,温润通便法堪宗。 2.4逐水 十枣汤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水肿腹胀用无差。 2.5攻补兼施 黄龙汤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方剂学 第一章解表剂笔记总结

解表剂 解表剂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原则立法,属八法中的“汗法”。 解表剂是为六淫外邪侵袭人体肌表、肺胃所致得病症而设。此时邪未深入,病势清浅,可用辛散轻宣的药物使外邪从肌表而出。如果失时不治,或治不如法,病邪不从外解,必转而深入,变生他证。 表证病性有寒热之异,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别。表证病性属寒者,当辛温解表;病性属热者,当辛凉解表;兼见气、血、阴、阳诸不足者,还须结合补益法,以扶正以祛邪。 适应范围:主要用治表证,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期,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1、小儿麻疹:麻疹以透为顺,本法具有辛散发表作用,可使疹毒由肌表向外透达。 2、痈疮肿毒:初期病位在表,且多见恶寒、发热等表证,使用本法可促进痈肿消散。 3、水肿:初起而见有发热、脉浮等表证者,多为风湿之邪束于肌表,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失调,水液留于肌肤而为水肿。本法发汗解表,宣通肺气,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注意事项: 1、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否则药性耗散,解表作用减弱。 2、解表剂宜温服,服后可饮适量热水,并宜加衣盖被以助取汗,但以遍身微似有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又可耗伤津液,甚至造成亡阳危候。

3、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南方地带或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腠理疏松,易出汗,故使用解表剂,用量不宜过重,亦不宜用较峻烈的发汗剂;北方或冬季较寒冷,使用本类方剂,用量宜重,并选用发汗力较强的方剂,以免汗出不彻。 4、若表邪未解,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原则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应表里双解。若外邪已入里化热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不宜使用本类方剂。 5、本类方剂,一般宜饭后服用,服后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辛温解表 麻黄汤 组成:麻黄(君)桂枝(臣)杏仁(佐)甘草(佐使)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八纲辨证(太阳伤寒证——六经辨证) 风寒束表为主:正邪相争(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紧);卫阳被遏(毛窍闭塞,无汗);营阴郁滞(经气不舒,头痛身疼)。肺气不宣为辅 方解: 麻黄辛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因本方属于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

中医教材方剂学方歌

中医教材方剂学方歌 本文转载自侯海泉《中医教材方剂学方歌》 中医教材方剂学方歌 ——侯海泉2012年6月3日整理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麻黄加术汤: 麻黄汤中加白术,湿困身疼总能医。 麻杏苡甘汤: 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 大青龙汤: 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桂枝加葛根汤: 加入葛根治项强,又兼汗出与恶风。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汤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大羌活汤: 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独活防己知;还把黄连白术入,大羌活汤散热湿。 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 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辛凉解表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绕,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银翘汤: 鞠通更有银翘汤,竹草麦冬生地黄;阳明温病寒下后,脉浮无汗服之康。 麻杏甘石汤: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 越婢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