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常州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练习(一)现代文阅读,回答问题。
赶鸟的孩子①有时候,我似乎回到了过去,又成了那个赶鸟的孩子。
②老屋对面有一块菜地,那是一家人的菜篮子。
从夏往秋走的时节,母亲会在那里陆续种下萝卜。
白莱,还有香菜和蒜。
秋渐渐转深,第一场霜降临,到处一片白,看上去毛毛茸茸的,但莱地好像忽略了寒冷,萝卜缨子似涨潮般覆盖了裸露的泥土,白菜身子也一个劲地胀起来。
那旺盛的绿色,像片浓缩的春天。
③这时候,一群鸟如约而来,有二十多只。
这是一群与众不同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腹部有一小块黑色,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
我们不认识,把它们称为长尾巴鸟。
它们盯上了我家的菜地,专吃菜叶子,菜长成了,它们盯上了我家的菜地。
④起先,母亲并没怎么在意,说弄个稻草人吓一吓吧。
父亲费了番心思,稻草人弄得有模有样,戴了帽子,穿了衣服,一只手里还举着根细细的竹竿,竹竿另一头吊着块小石头,风一吹来回摆动,像谁的手在不停地挥舞。
刚开始似乎管点用,那群鸟围着稻草人飞来绕去,就是不敢落下。
可没过两天,它们就识破了这个招数,把稻草人晾在一边,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大快朵颐。
群鸟过后,菜叶到处是洞,七零八落。
⑤(A)看到好好的菜被鸟糟蹋了,母亲心疼不已。
假人没用,母亲就催我“亲自下场”。
我很乐意领受这个任务,就赶个鸟嘛,又轻松又好玩,比在家扫地或去外面扯猪草舒服多了。
我在屋角的竹林里折了根竹丫,抓在手里,满怀信心地去了菜地。
⑥我刚一出现,它们就发现了我,呼的一下全飞走了,落在旁边的一棵枫树上,冲着我叫个没停。
我心里高兴,它们到底还是怕我的,果然不用费什么力气。
我朝它们挥了下手里的竹丫:你们就大声地叫吧,我来了,再也别想吃我家的菜了。
⑦菜地狭长,有好几十米。
那群鸟叫了一会,见我没有进一步行动,便从树上飞下来,到菜地的另一头去了。
它们扇动着翅膀,边吃边叽叽喳喳地叫着,我不知道在说什么,但那声音听起来充满了快乐,像在庆祝什么,又像在向我挑衅。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练习(2)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练习(2)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练习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是“曾子烹彘”“商鞅立木”还是“一诺千金”,都包含着古人对诚信的尊崇。
B.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给刘禅的一篇表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
C.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
D.《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下》,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人名言、定理、公理、俗语、谚语属于议论文道理论据。
B.《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其中《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并称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C.《社戏》《故乡》《孔乙己》选自我国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D.《小石潭记》《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3.下列内容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体制分为“风、雅、颂”,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二者合称“诗经六义”。
B.《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战国策》,这部史书长于议论和叙事,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朝花夕拾》是鲁迅留给我们的优美的散文珍品,出自这部散文集中的篇目有《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D.《水浒传》写的是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聚义梁山水泊、杀富济贫、抗拒官府、造反起义的故事。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土地的无限热爱之情。
此诗写于解放战争时期。
B.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
C.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学生,“桃李”代指兄弟,“鸿雁”代指书信。
2023-2024学年江苏常州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常州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真卷1.综合读写第1题.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村上春树说:你要记得那些大雨中为你chēng 伞的人,逗你笑的人,坐车来看望你的人,陪你哭过的人,在医院陪你的人,总是以你为重的人,说想念你的人□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着你的人使你远离阴霾。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画线字注音。
①chēng()伞②阴霾()(2)文中□处应填写恰当的标点符号是()A: 冒号B: 省略号C: 分号D: 破折号(3)文中画线词语想念的词性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撑', '②mái'B'(3)动词'【解答】(1)chēng应写作撑,霾应读作mái。
(2)前文中列举了村上春树所说的要记住的不同类型的的人,□处可用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故选B。
(3)想念意为思念、怀念,此处后跟宾语你,词性应为动词。
第2题.这张从地铁车厢拍摄的照片一经发送到网上,很快走红。
这位母亲因为给孩子脚下垫了自己的背包,而被网友纷纷点赞。
请简述照片的内容,并分析它走红的原因。
【答案】内容:一位疲惫的母亲,抱着自己熟睡的孩子,乘坐地铁。
由于孩子已经睡熟,妈妈不忍心打扰孩子,就在孩子的鞋子下面放上了自己的背包,以免弄脏地铁的座位。
走红原因:通过照片,读者不仅看到了母亲的慈爱,还看到她的公德心(自律、心中有他人),母亲这样美好的品质获得了人们的赞许。
【解答】解答此题要仔细观察照片,了解其大意,再根据题干所问进行作答。
照片中,一位短发戴眼镜的看起来有些疲惫的母亲,抱着一个熟睡的孩子,坐在地铁里。
孩子斜躺在母亲怀里,穿着鞋的脚放在地铁的座椅上,鞋下面则是母亲的背包。
母亲用双臂抱着不算轻的熟睡的孩子,让读者看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而垫在鞋下面的背包则让读者看到了母亲的素质和公德心,不让孩子的鞋弄脏地铁的座椅。
2023-2024学年江苏常州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常州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真卷1.综合读写第1题.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n sè 了。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tòu míng,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
选自《雨的四季》(1)给选文中画线的汉字注音。
莅临()瓢泼()(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lìn sè()tòu míng()(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画线词语的含义。
雨仍然偶而造访大地。
造访:_______________。
【答案】'(1)lì', 'pō(2)吝啬', '透明(3)拜访'【解答】(1)莅临的莅应读作lì,瓢泼的泼应读作pō。
(2)lìn sè应写作吝啬,tòu míng应写作透明。
(3)造访,意思是前往访问,拜访。
第2题.在2019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中,我市融媒体中心向广大网民发起了‘文明美景在身边’随手拍活动。
其中有一幅图片得到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
请你为这幅图片拟写一则恰当的标题,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不少于80字)【答案】示例:最好的文明,最美的传承;让文明在手中传承示例:深秋的公园,阳光还暖,草儿尚绿。
在停放着的电动车旁,一位老人正一手提垃圾袋,一手拿钳捡拾花坛里的垃圾。
他的身边,年幼的孙儿也有模有样地像爷爷那样向前探身、发现寻找……老人、孩子、红衣、绿草、蓝天、暖阳,犹如一幅暖心的画卷,在心中珍藏。
【解答】观察图片,围绕活动主题文明美景在身边拟写标题即可,如让文明在手中传承文明的火种在传承等,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部编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习题(一) 《前辈勤学》胡澹庵①见杨龟山②,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后于道③有进。
”张无垢④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⑤,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
洎⑥北⑦归,窗下石上,双趺⑧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前辈为学勤苦如此。
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选自《鹤林玉露》)注释:①胡澹庵:北宋官员。
②杨龟山:即杨时,北宋学者,晚年隐居龟山,人称龟山先生。
他四十岁时还“程门立雪”,向大学者程颐求教。
③道:指学问。
④张无垢:即张九成,南宋官员,自号无垢居士,因触犯秦桧而被降职。
⑤昧爽:拂晓,黎明。
⑥洎:到。
⑦北:向北,名词作状语。
⑧趺:脚。
阅读训练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和“洎北归”的“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不耻下问(《〈论语〉十则》)B.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C.孔子东游(《两小儿辩日》)D.虽乘奔御风(《三峡》)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明而读就:即,连词。
B.然龟山盖少年事盖:大约,表推测。
C.无垢乃晚年乃:是,表判断。
D.辄执书立窗下辄:就,连词。
3.选出对“胡澹庵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的句意理解正确的两项。
()A.是向友人炫耀他读书的用功刻苦。
B.是向友人说明,他学问上的长进是和他两肘三十年没离开过书案有直接关系。
C.是告诉友人,做学问实在太苦了。
D.说明学问上要想有所建树,就必须勤学苦读。
4.本文虽表现的都是勤学苦读,但在描写两人的写法上却不一样。
请联系短文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这几句用了什么写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你知道“程门立雪”的典故吗?它说明了什么?请你再写出两个勤学苦读的典故。
2023中考卷常州语文

2023中考卷常州语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3中考卷常州语文】大家有没有找到,还没有找到的话,那就让我来给你们制作一份吧!这份考卷将涵盖常州地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旨在检验学生对常州本地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考卷的内容吧!一、填空题1. 常州地处______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2. 常州的古称是______ ,意为鱼米之乡。
3. 常州是______ 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4. 常州的传统手工艺______ 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二、选择题1.下列哪个是常州地区的传统节日?A. 中秋节B. 端午节C. 元宵节D. 清明节2. 常州的地方戏曲是哪种类型的戏曲?A. 京剧B. 粤剧C. 苏州评弹D. 评剧三、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常州的地理特点。
2. 常州的传统手工艺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3. 常州的地方美食有哪些特色?请列举几种。
四、作文题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1. 常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2. 常州的地方戏曲、传统手工艺和美食各具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3. 请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常州的印象。
以上就是这份【2023中考卷常州语文】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展现自己的语文水平和对本地文化的了解。
祝各位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第二篇示例:【2023中考卷常州语文】随着时间的流逝,中考已经成为每一个初中生心中的一座大山。
在2023年的中考中,语文科目一直是考生们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即使是在常州,一座以文化名城著称的城市,语文考试也同样备受关注。
2023年的中考卷中,常州的语文科目内容丰富多样,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诗歌鉴赏等多个板块。
阅读理解一直是考生们备战的难点。
常州中考卷的阅读理解部分,涉及了各种不同题材的文章,包括新闻报道、科普知识、文学作品等,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快速理解、分析和回答问题。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阅读之思乡怀人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阅读之思乡怀人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之思乡怀友类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2)本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结合全诗进行说明。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同是宦游人”一句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内心世界?(2)李白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寄托对王昌龄的送别深情,王勃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对朋友的劝慰之意,请你结合这两句诗,简要概括两位诗人是如何把离别之情表现得别具一格的。
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歌颔联中的“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这首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
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用自己的话描绘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2)从抒情方法的角度分析尾联表达了什么感情。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带帘子的窗户。
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1)第二首小令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面。
(2)马致远的曲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白朴的曲中的句子“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1.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代替,如男子三十岁称为“而立”,四十岁称为“不惑”。
B.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列子》合称为“四书”。
D.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古时民间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上香祭祖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节日内涵。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回忆我的母亲》是作者对自己一段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情深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B.《藤野先生》以写藤野先生为中心内容,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藤野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C.《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实际上是用来反衬他的眼睛,为下文写他的眼睛张本。
D.居里夫人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B.“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大多记山川名胜,也可记器物建筑,一般不记人叙事。
又称“杂记”。
C.《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4.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的《论语》,记录了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行,共20篇。
B.曾参要求弟子们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思:替人谋划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熟习?C.就学习方面,孔子主张温故知新、按时复习、谦虚诚恳,学思并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常州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常州市二〇二二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试题共三部分,6页,计20题。
总分值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有试题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
考生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试卷、答题卡一并上交。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写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两项(3分)【▲】【▲】A.愤怒于何键等人的“大屠杀”暴行,贺龙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哥老会中声望极高的他,靠一柄刀建立起了湖南的苏区。
B.刘伯承用真诚与智慧化解了藏族人民对红军的误解,前锋部队顺利到达安顺场,还俘虏了防守此地的指挥官,开始“过雪山草地”。
C.在残忍的“虐杀犹太人”暴行中,不少工友被杀害,谢廖沙却对这样的暴行无动于衷,毫不关心工友们的安危。
D.匪徒残部勾结外国使团密谋暴动,还成立了暴动委员会。
朱赫来指挥队伍在暴动前一晚肃清了匪徒,暴动头目瓦西里神父等人都被抓获。
E.石秀跟着杨雄连夜赶回梁山泊,向梁中书报告卢俊义被抓一事。
燕青进入北京城伺机劫了法场,救下卢俊义。
2.有评论说《朝花夕拾》“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请写出这部作品中体现“慈爱的精神与情调”的两件事。
(3分)▲3.下面是漫画《批评》和《理智》,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
(3分)我选择的漫画是《▲》主题:▲4.阅读下列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①法国女作家萨冈写的小说《你好,忧愁》说的是一个少女和她老爸的故事。
②由于这部小说,风情优雅的法国又多了一种“萨冈式微笑”。
③萨冈为搅动她情绪的温柔和烦恼起了一个美丽而庄重的名字:忧愁。
④去掉她有些玩世不恭的意味,与忧愁优雅地握手,是不错的选择,与其为之烦恼,不如说一声“你好,忧愁”。
⑤能拥抱欢乐,与忧愁握手,距离“只生欢喜不生愁”还会远吗?(摘自新浪博客)A.①句的主语是“法国女作家萨冈”。
B.②句中“萨冈式微笑”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与其为之烦恼,不如说一声“你好,忧愁”。
这句话是选择复句。
D.“风情优雅”“美丽而庄重”“拥抱欢乐”分别是主谓、并列、补充短语。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5分)【材料1】【材料2】景区文物的维修与保护需要大量资金,文旅产业又涉及很多行业,需要相关配套,投资回报周期长,融资相对困难。
文旅发展资金主要来自政府,由于财政资金短缺而社会资本参与又少,文旅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材料3】很多文创产品只是旅游纪念品,与文化没有什么关系,也没体现出文化责任。
那些产品如果放到外地去卖,人们基本上不会把产品跟它所依赖的深厚文化结合在一起。
旅游产品在文化传播中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材料4】在弘扬革命精神的红色旅游、传播传统文化的民俗旅游、体验美丽风光的乡村旅游等项目的开发中,要以中外交流主题年等多种文旅活动为载体,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以及对外传播,在跨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
(采自《旅游绿皮书》《光明日报》等)⑴旅游跟文化融合是旅游发展的大趋势,请依据材料1说明理由。
(2分)▲⑵探究材料,补写一个优化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策略。
(3分)策略一:更好地对接公众需求,强化旅游过程中的文创体验。
策略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文旅产业的投资力度。
策略三:▲6.默写。
(4分)⑴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⑵▲,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⑶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⑷▲,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⑸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满江红》)二、阅读理解(共45分)(一)阅读两则文言,完成7-10题。
(共15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乙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
少为纨袴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①、书蠹诗魔②,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③,缺砚一方而已。
布衣疏食,常至断炊。
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甲申④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⑤。
恐一旦溘先朝露⑥,与草木同腐。
因思古人如陶渊明、徐渭等,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
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尽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
(张岱《自为墓志铭》,节选)【注释】①茶淫橘虐:喜爱品茶和下象棋。
②书蠹诗魔:迷恋书籍和诗歌。
③帙:本,册。
④甲申:明朝在这一年灭亡。
⑤视息人世:苟活于人世。
⑥溘先朝露:比喻突然死亡。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3分)⑴人鸟声俱绝▲⑵焉得更有此人▲⑶布衣疏食▲⑷余亦效颦为之▲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5分)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⑵尽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
▲9.《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怀旧散文,表面上虽没有说孤独,但却处处让人感觉到作者的孤独。
请联系同样写于明朝灭亡后的乙文加以分析。
(5分)▲10.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痕”“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取得了以少胜多、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B.“见余大喜”一句表面上写金陵人高兴,实际上也写出了张岱本人的兴奋心情。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写出了张岱贪饮,包含趣味相投、“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
D.《自为墓志铭》选段主要表达了悼己伤怀、世事消亡、感念故国的哀伤之情。
(二)阅读小说,完成11-13题。
(共10分)发生①他默默看着工人站在烟囱顶端挥动铁锤。
烟囱和这胡同老旧的房屋都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
他心里有些感伤。
②一个工人跟路人打趣:“这年头,啥事都有。
刚有个姑娘,买了七十二块从烟囱上拆下来的砖头。
这姑娘想干啥啊!”③他眼神有些恍惚。
三年前,妻子去世后,他发觉自己老了,思维的能力被掠去了一大半。
前年,女儿出嫁后,家里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根孤独的干木头。
④第二天,一个女孩找到他家,送给他一块红色的砖。
砖面上写着:豆瓣胡同四十七号。
“这块砖是从烟囱身上拆下来的。
我想送给你,把烟囱的记忆留在你家里。
这是我的一次艺术活动。
”女孩说。
⑤“艺术活动?”在他的意识深处,只有绘画、音乐、电影和文学作品才是艺术,“我不是太明白……你这是什么艺术活动?”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艺术。
”⑦女孩走后,他摩挲着红砖,琢磨着女孩的话。
⑧傍晚,女儿回来看他,要把无用的红砖丢出去,两人为此争执了几句,女儿气呼呼走了。
此刻的夜是最寂静的,就像一大桶凉水,将他内心的孤寂和伤感冲刷了出来。
⑨隔天下午,他再次遇到了那个女孩。
⑩“谢谢你让这条胡同有了艺术。
”.“叔叔,你喜欢这样的艺术吗?你也可以试一试。
”.“我哪行,我可没那脑子。
”.“艺术也是生活实践,这种实践能让人更热爱生活。
想一想你最熟悉的生活环境,那里一定有你的艺术灵感。
”.听了女孩的话,他有些心动了。
晚上经过咖啡馆,闪烁的彩灯吸引了他的目光。
他突然有了想法,他很兴奋。
.“我想在胡同里挂上彩灯……我想改变一下胡同沉闷的气氛。
你觉得怎么样?”下一次见面,他皱着眉,急问道。
女孩想了一下,笑着说:“叔叔,我们可以合作完成胡同灯光装置……我们把彩色灯泡挂在胡同的墙壁上,只是完成了一半,我们再在地面上喷洒感应液体,路人的脚踏在上面,灯泡就会发光,脚步离开后,灯泡就会马上熄灭。
”他啧啧称奇。
.此时的天色接近黄昏。
他们抬着木梯,手拿工具,来到胡同中央…….一个女人走过来,几秒后,彩灯突然在胡同里闪耀起来。
女人发出一声尖叫,灯光灭了,接着又开始闪烁,女人再次叫出了声,不再是先前的尖叫,而是好几声惊叹。
绚烂的光影在胡同里回旋。
.“叔叔,你不想试一下吗?”“好!”他慢慢走过去,五颜六色的光影亮了,在眼皮上跳跃,他从内心深处感受着,时间仿佛虚无了,他的身体异常轻盈。
.他感慨不已:自己只是一个退休工人,想不到会和艺术扯上关系,真是不可思议!他仰起头,看着墙上的彩灯朝他眨眼睛——我亲手买来的彩色灯泡,我亲手挂上去的,他心满意足。
眼前的胡同成了灿烂的世界,他不出声地笑起来。
(原载《山花》,作者蒋一谈,有删改)11.联系全文,分析第①段“他心里有些感伤”的表达效果。
(3分)▲1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5分)▲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②段工人跟路人的打趣,是为下文“女孩送老人烟囱上的砖头”埋伏笔。
B.第.段“他皱着眉,急问道”运用神态描写,主要表现了老人对自己的不自信。
C.第.段从女人惊喜的表现,侧面体现女孩与老人胡同灯光艺术活动的成功。
D.第.段划线句,表达了老人对自己实践胡同艺术行为的自豪、满足。
(三)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14-19题。
(共20分)【良渚喜讯】9月,著名的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了国际社会认可,标志着由稻作农业孕育出的中华农耕文明在良渚得到实证。
形成于5000多年前的良渚古城是早期城市文明的典型代表,填补了东亚考古史上城市文明的空缺。
,良渚古城宫殿区的池中寺遗址发现炭化稻谷堆积,保守估算,至少存有20万公斤稻谷。
外城水利系统结构完整,蓄水、交通、拦洪、灌溉,功能齐全,为稻作稳产稳收打下了基础。
(《良渚文明》解说词,2023)【考古链接】农业考古是考古学三大课题之一。
稻作农业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本世纪初,在浙江省“上山文化”考古中,陆续发现了1万年前属性明确的栽培水稻,充分证明上山这里就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的重要起点。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上山遗址成功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特展中,一粒炭化稻米被放置在显眼处,这粒稻米在上山文化早期灰坑中被发现,其长宽比相对于野生稻要小,经研究,属于驯化早期的原始栽培稻。
上山遗址发现了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
这些发现让人类稻作栽培历史上溯至1万年前,刷新了人们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认识。
从文化基因的角度来讲,上山文化可以被视为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的母体。
从农业尤其是稻作农业文化的起源、延续和发展来看,三者可以被看成是一组递进的发展阶段,而以稻作农业文化为基础的社会发展路径,最终奠定了由上山文化“最早的村落”走向良渚文化“最早的国家”这个区域文明的演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