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痛饮生活的满杯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痛饮生活的满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读了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痛饮生活的满杯向前看,向后看,向左走,向右走……生活中我们总在选择着某个方向,我们想向着一个选定的方向走得坦然,走得畅快,那么,哪个方向的终点才属于成功呢?哲人说:“向后看才懂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可哲人是哲人,我却更想环顾四周,看车水马龙看四季变换,看人来人往看云起云落。

是的,我只想拥抱我此刻的生活,痛饮这生活的满杯。

也曾怀念以前的生活,向后看着从前走过的那条似平坦似艰难似快活似痛苦的路,那布满了我脚印与汗水的路。

我看见了我的出生,看见了我啼哭,看见我第一次踉踉跄跄的走路,看见我第一次背上红书包,看见我第一次离开家,看见我为了生活与学习苦恼或开怀,看见我与家人朋友一路相伴的点点滴滴……向后看,仿佛饮一口浓茶,一口之间品尝尽百种滋味千种心情万种感慨。

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还以为这一刻已将生活的种种看清看懂,以为是尽更世事、饱经沧桑的过来人,却不知回头一看,依旧是不见尽头的漫漫长路。

“风前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后面还是道路。

”每当向前看我的生活时,就总能想起这句诗。

我总是展望,展望后却总也舒展不开那皱缩在一块儿的心情。

因为路一直都在,所以脚步不能停,梦想不能灭。

因为向前看,我要告诉自己告诫自己的太多太多:我会拥有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我会经历无数回的坎坷与磨砺,我必须从每一刻每一秒开始坚定信念,不能放弃……可是,我脚下的道路呢?我是否应该让他开满了鲜花,好让我回首时依然感受到芬芳?“公元前我们太小,公元后我们又太老。

”海子虽是个浪漫主义诗人,却保持着生命的清醒,在浪漫中努力抱紧当下的生活。

四川省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近年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卷(2021年整理)

四川省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近年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卷(2021年整理)

四川省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2019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卷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2019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卷)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2019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卷的全部内容。

四川省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2019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远山张世勤莽莽苍苍,四面青山。

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

父亲刚逝,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

这条山路他早已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

可他再也听不见父亲的回答,父亲的确是不在了!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

这种情况从前还未有过,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

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这头牛,当年是父亲接生的,难道它还记着父亲对它的好?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爹,转弯了。

上海市七宝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七宝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届七宝中学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______•长沙》)(2)望西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3)《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设想未来相逢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 沁园春 (3). 意踟躇 (4). 何当共剪西窗烛 (5). 却话巴山夜雨时【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峥嵘”“踟躇”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按要求选择。

(5分)2.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B.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C. 蔡先生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使我受到了一次春风化雨之教,这就是言传身教....。

D. 其实,他越矫揉造作....,人们就越看出他在弄虚作假。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言传身教:是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

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

指用言行影响、教导别人。

而C项中说“一句话也没有说”,与“言传身教”意思不符,可改为“不言之教”。

A项,动中有静指动为重点,中心也会含有静。

用来形容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使人快乐安适。

使用正确。

B项“各不相同”用来形容各个词调的不同,使用正确。

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11月)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附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11月)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附答案)
当然,仅仅在视觉审美层面理解烟火的公共艺术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艺术家的烟火艺术创作,往往是围绕某一时代主题而展开的。以时代精神、文明进步、科学理念等主题有效地置换炮祭中的旧习俗、旧观念,是烟火由炮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的关键一环。另一个事实在于,观者只有与时代主题心有所感,意有所通,将视听觉震撼转化为内心感应,方能带来心灵的快乐。比如,在2008年奥运会上,当燃放起烟火时,人们能够从绚烂的烟火中,感受到一个国家成长的节奏,内心充满骄傲和自豪。烟火公共艺术之教化,和传统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B.随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燃放烟花爆竹逐渐变成了一种恶俗、恶习,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
C.烟火转型为公共艺术后能够与都市空间很好地结含,由此解决了传统烟火与都市文明的矛盾。
D.烟火转型后,不纯粹是娱乐的工具.也是可以让观者在视觉和心灵层面都可得到满足的艺术。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材料四:相关快递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为民众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其自身进入
门槛较低,不少企业能够快速进入快递市场,也造成快递市场混乱。当前,一些快递企业
出现互挖墙脚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对现有市场秩序形成了挑战,同时,随着快递行业的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让烟火更适合时代的发展,就应该改变烟火的燃放方式,使之适合都市文明的发展。
B.将传统烟火转变为大型的公共艺术,这是保存与发展民俗文化道路上一个较成功的案例。
C.如果毫没有现代科技,烟火很难成为一种大型的爆破艺术。也很难在艺术与审美层面上重生。
D.烟火由“炮祭”转型为公共艺术并被大众普遍接受,成功的核心是用新主题代替旧风俗。
我因为被他这样的在那里叫着,终睡不舒服。就叫堂倌过来算帐。他看见我要付帐,就同发了疯似的,一只手叉住了我那只捏着纸币的右手,一只手尽在裤腰的皮袋里乱摸;等堂倌把找我的铜元拿来摆在桌上的时候,他脸上一青,红肿的眼睛一吊,顺手就把桌上的铜元抓起,掷上了我的面部。“扑搭”地一响,这时候我也被酒精激刺着发了作,呆视住他,大声地喝了一声:“喂,你发了疯了么。”

2019届湖北省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湖北省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湖北省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后面题目。

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

这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

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

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

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

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

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

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

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

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冲击。

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

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

那种自发的、纯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

代之以涂红抹绿,添金加银,着力于对主顾的招徕与诱惑。

它的特色被无度地夸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

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为国学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

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

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

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

“通”是以分类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

最新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4羁旅思乡诗含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4羁旅思乡诗含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4 羁旅思乡诗羁旅就是漂泊之意。

在诗歌中,用羁旅往往具有无可奈何的意思,也就是说不是主观不回家,而是客观没条件回家。

古代人外出,不是在很短时间就可以回家的,无论得意,或者失意,也无论做官,或者经商,都会久居在外,时间长了,自然会想到家乡及其亲人的。

所以,羁旅诗表达的感情主要有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羁旅之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愤之情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等等。

一、诗歌特点1、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柳中庸《征人怨》。

二、表达方式对于羁旅诗词,在鉴赏中要注意以下方法。

1、情景结合诗人或者主人公在外时间长了,往往会触景生情,产生对家乡和情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鉴赏这类诗歌,表现抓住情与景的结合。

这类诗歌,诗人虽写了“眼中景”,却抒发的是“心中情”比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

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KS5U 高考】

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KS5U 高考】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C.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就是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
D.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上填写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并填涂卡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说G20让杭州蜚(fěi)声中外,那么,半个多月后的亚运会,将正式迎来“杭州时间”。

据悉,目前杭州正加紧建设,届时将展现给世界最精萃的风采。

B.近期,西湖区申花路上一条无证犬四处乱窜,让人不禁(jìn)心生恐慌。

接警后,城管队员不顾安危奋勇捕捉,搏得了市民的一片赞扬声。

C.生病了,深夜买药往往受药店营业时间掣(zhì)肘,难以解决。

但阿里健康最近解决了此问题,其秘决就在于借助手机淘宝,实现“24小时送药,30分钟送达”的便民服务。

D.钱塘自古悠久,从钻(zuān)木取火的蒙昧岁月,到扺掌而谈的儒雅风华,无一不在警示着杭城的子弟,砥砺学问,探索新知,要做时代的弄潮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甲】继2013年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新生开学考题目“番茄炒蛋怎么做”以来,2018年鸡蛋又“重出江湖”,让很多浙大新生“跌了一跤”(很难及格)。

究竟是什么鸡蛋,竟让这些浙大学子如此难以降服?【乙】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的题目:判断鸡蛋是否新鲜有哪些办法?选项分别是“鸡蛋放在水中,能够沉入水底”“晃一晃鸡蛋,有声音”“闻到鸡蛋有腥味”“鸡蛋的表面光滑”。

刚从考场走出的章同学在和妈妈吐槽:“我当时纠结好了一会,最后选了第三个,现在发现是错的,唉!”不仅考生措手不及,一些家长听到这题也蒙了。

【丙】很多家长坦言平时都没有留意到这些细节,“这谁会注意啊,鸡蛋如果坏了,敲开就有臭味,或者蛋黄就散开了,但在这之前怎么鉴定,确实没有留意。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降服B.吐槽C. 措手不及D. 或者3.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 甲B. 乙C. 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保守派、铁杆共和党人和“川普粉”近乎一根筋地热烈追捧特朗普,甚至诸如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威胁撕毁伊朗核协议这类高争议性做法,也捏着鼻子粉饰。

B.享誉世界的算法大师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中国如果能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释放更多创造力,将成就更多互联网时代的传奇。

C.电影《无问西东》的导演这样解释片名的含义:外界社会无论如何跌宕起伏,我们都应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无问西东。

D.有专家认为鸡蛋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因为鸡蛋中的多种营养素能改善人体代谢糖的能力,降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请写出衔接最恰当的排序。

(3分)闲情,是_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

也是________,去水边品茗。

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____。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_。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②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6. 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白云反驳高山的话。

(要求:反驳要有破有立,兼顾双方;除拟人和对比之外,至少还须用两种修辞;不超过80字。

)(6分)白云掠过山尖。

高山对白云说:“你这样萍踪絮影,长年漂泊,居无定所,不显得累吗?”白云说:“。

所以我不羡慕你。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①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场出现了三股大的文化潮流:一是“国学热”。

在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人们的精神需求相应而生,社会大众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热情被重新点燃。

二是关注现实的影视作品受到大众追捧。

三是网络游戏悄然诞生。

上述三者以“国学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但如果从大众消费文化的角度来看,后者才是最大的赢家,它经过10多年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处于上升趋势。

网络文学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和成长起来的。

②网络文学年轻的作者们刚刚走出校门,甚至仍然在读,他们涉世未深,缺乏社会阅历,几乎未接受过写作训练,对文学的理解和认知亦处在懵懂阶段。

然而,他们热情好学,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熟悉网络虚拟环境;他们思想活跃,在线编写故事毫无心理羁绊。

他们占据的时空优势和读者优势是传统作家所缺乏的,读者喜欢是他们写作的动力和唯一目的。

由于作者读者是同代人,人生经历与感受容易产生共鸣,网络文学的读写现场迅速形成并日渐扩大,新的文化标识和偶像“忽如一夜春风来”。

“国学热”和“在线游戏”成为网络文学两个重要的文化基因或许是一种偶然,但其促使一代人文化消费范式的形成实是一种必然。

③网络作家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联系首先是在审美上的高度认同,其次是在形式、内容上的直接借鉴和翻写、延伸,再次是打破时空限制赋予历史以现代想象。

在男性向写作和女性向写作中,这一关系又显示出不同的特点,男性向写作多取其意蕴,女性向写作则取其形态。

④网络文学极少有效仿现代文学之作,取法古人的却比比皆是。

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文学经典往往都曾流行于民间大众当中,书场、茶舍是其生根发芽的场所。

网络文学通过网络辽阔的虚拟空间,实现了与大众的心灵契合与对接,在这一点上网络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存续有相通之处。

⑤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夹叙夹议,对历史人物心理活动的大胆推测,其借古论今的演绎技法继承了古代话本小说的叙事传统。

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孙晓的《英雄志》、打眼的《黄金瞳》等,无不承袭古人智慧,而又具有现代视野。

树下野狐的《云海仙踪》则直接脱胎于《白蛇传》。

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网络文学作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宝藏,逐渐与中国古典文学建立了特殊关系,从《后宫甄嬛传》《悟空传》等网络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但网络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与发扬,到目前为止仍然是零散而浅显的,表象化的成分居多,真正吸取精髓、发扬光大的作品只是凤毛麟角。

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国学热”的出现,表明我国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精神需求不断提高、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热情已再次被点燃。

B. “国学热”虽然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但它最终不是最大的赢家,最大的赢家是悄然诞生的网络游戏。

C. 网络游戏经过10多年的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处于上升趋势,这是网络文学诞生和成长的文化背景。

D. 网络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和发扬是零散而浅显的,真正吸取精髓、发扬光大的网络作品很少。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流传至今的我国古代文学经典往往都曾流行于民间大众之中,而网络文学通过网络虚拟空间,实现了与大众的心灵契合与对接。

B. 作者在第⑤段中列举作家作品,意在说明网络文学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对古典文学的继承、借鉴与创新。

C. 网络文学的读写现场迅速形成并日渐扩大、新的文化标识和偶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其原因是作者与读者的人生经历、感受相同或相似。

D.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网络文学作家努力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寻找宝藏,吸取精华,逐渐与中国古典文学建立了特殊关系。

9. 网络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体现在哪些地方?(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神奇感英•毛姆①一整天我都在沿江而下。

张骞曾追溯过这条河的源头,他行驶无数日之后,才到达一个城镇:他看见那儿有一个年轻女子在织布,一个青年正牵着一头牛到河边饮水。

他问这是什么地方,少女将手中的织梭朝他扔去,叫他拿回去问星象家严君平,便会明白到了何处。

他果然这样做了,君平立即认出那是织女的织梭,并进而声称,他在张骞手接织梭那天的同一个时辰,看见一颗星宿犯位,闯进了织女星与牵牛星之间。

于是,张骞才明白自己已经上溯到银河尽头了。

②自然,我没有行驶那么远。

整整七天,我雇的五个划桨手站在船舷边不停地划桨,此刻我的耳边还仿佛听见桨柄支在木桨架上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单调声音,船不时经过浅水河面,擦着河床的石头轧轧作响,船身也在晃动。

这时两三个桨手把毛蓝裤管直卷到膝盖,从船舷翻身下水,吆喝着把平底船掀过浅滩。

有时我们驶到激流要津,这虽然比不上长江里的惊涛骇浪,但河水湍急,需要召唤纤夫来拖这帆船。

我们一齐下船,帆船在叫喊震天的号子声中突破激流,又进入风平浪静的河面。

③现在夜深人静,我雇的船夫一齐挤在我们黄昏停泊后才收拾出来的前舱里,呼呼沉睡。

竹席搭在三根木拱上便构成了我一周来的起居室和卧室。

一端用假型板封住,木板草草拼上,板间漏出大条大条的缝隙,吹进嗖嗖的寒风。

另一端是船夫住的地方,这些健壮的粗汉,白天划桨不停,晚上呼呼大睡,掌舵人也在其中,他从早到晚站在一条当作舵的长桨旁边,穿一件褴褛的蓝布长衫,套上一件褪色的灰布棉衣,头上缠一条黑布帕。

除了床,我的舱室内无一物,一只像是盛汤用的浅钵里燃着木炭,因为天很冷;一只装着我的衣物的箱子当了我的桌子,一盏马灯悬在拱木上,随着水的晃动轻轻摇曳。

船舱顶篷很低,连我这样个头不高的人都只能勉强直起身。

(我以培根的话自语,高人同高屋一样,顶头常遭殃。

)沉睡的人中有一个开始更加大声地打鼾,大概是吵醒了旁人。

我听见说话的声音,但很快又归于安静,打鼾的也停了,我周围又陷入一片寂静。

④这时我突然感到,我一向追求的神奇气氛就在面前,几乎逼近我的身躯。

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体验,像是艺术给人的特殊魅力,但这种离奇的感觉只可意会完全没法言传。

⑤我一生中常常遇到离奇的情境;但只在回顾之际,将它们与我认为的神奇事物相比,才会显得不同寻常。

当我和一位倾国倾城的演员跳过舞,或穿过了挤满伦敦名流的大厅之后,我才会意识到那也许是了不起的经历。

在战斗中,当我不处于巨大的危险,我可以津津有味地观察周围的事态。

我曾在月光皎洁的夜晚,向太平洋上的珊瑚岛驶去,那景色的美妙使我心旷神怡,但只有到后来,喜悦之情才会同神奇之感携起手来。

真正使我感到神奇的境遇,别人会认为没有多少神奇可言。

我记得那是一天晚上,我在法国布列塔尼海边的一间茅屋里打纸牌,隔壁房里一个老渔夫奄奄待毙,女主人说他会随着潮退而断气。

屋外是暴风雨,狂风扑打着窗户,这位在海上饱经风霜的老斗士的最后时刻似乎与此番情景相宜。

巨浪冲向岩石,撞击出雷鸣般的轰响。

我忽然感到一阵狂喜,明白那便是神奇感。

⑥而现在,同样的狂喜攫住了我,神奇感又一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眼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