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C.“白釉黑花罐进窑后,几乎每天一场雨,雨后必现彩虹”,这一描述为白釉黑花罐烧制蒙上了迷信的色彩。
D.“我感觉身前的火更旺了,有炙烤的感觉”,这一描述隐含了“我”迫切地希望看到白釉黑花罐的心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的是一次奇幻之旅,虽文中人物对话有一些困惑之处,但都隐藏在对瓷器的虔诚之中,并无违和之感。
B.保兰德集团(内蒙古)从东方锦囊获取设计灵感,采用独特的方圆造型和留白设计,推出的系列女包,支撑起了国人对东方智慧的思考。
C.京东由以往“卖书”的角色,反常规变化为“买书”者,并联合著名作家余华等发起“回收一本‘买而不看’的书”的活动。
D.中华老字号“老舍茶馆”在深刻理解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挖掘老字号的文化内涵、品牌个性,设计新LOGO,全方位解读品牌核心价值。
4.中华老字号冠生园宣布携手知名国货品牌“美加净”,联名推出跨界新品——“大白兔奶糖味”润唇膏。产品注重品牌设计和质量,深受消费者青睐,而“冠生园”“美加净”两个老字号也得以创新发展,实现华丽转型。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从两则材料看,中国品牌应当怎样在国际上打造自己的亮丽名片?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釉黑花罐与碑桥(节选)
迟子建
退休这五年,我在黑龙江各地寻古探幽,也发挥专业优长,免费给人鉴宝,渐渐地在民间有了些名气。
爱好收藏的,最痛心的就是逢着心爱之物却无力纳为己有。比如我曾在阿城乡下一户人家,见到一个盛黄烟叶的罐子竟是金代的白釉黑花罐,其器型端庄古朴,色彩典雅高贵,釉面似有月光隐隐浮动,就像个穿着丝绒旗袍的气质美女,在勾人魂魄地望着你。见我要出高价收购这个罐子,老乡顿悟此非浊物,不卖了。几个月后我再去,房屋还在,但主人已不知所踪。

河北省沙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有答案)

河北省沙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有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现代社会来临之前,民歌一直就是时尚。

“歌谣所生,宜自生民始也。

”作为口头语言艺术的民歌,其起源即昭示着人类的起源。

人类自脱离动物界的那一刻起,也就开始了超越性的审美活动,这种审美很自然地体现在他们的言谈歌咏之中。

作为中国文学起源佐证的两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就是越人之歌;而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元典《诗经》,其“国风”部分也是民歌歌词的总汇。

从先秦的歌谣,到汉魏乐府,再到唐宋间的曲子词、竹枝词等体式的流变,民歌生长在百姓的唇吻和心灵之上,始终是社会风尚的主要组成部分。

明代沈德符记录了万历年间江南小调的流行状况:“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每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致刊布成帙,举世传诵,沁人心腑。

”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我们也可以说,民歌又何尝不是一部时尚史呢?问题是,今天当很多人在叫嚣“娱乐至死”、张扬多元价值的时候,当多数民歌所描述的农耕甚至游牧、渔猎生活情境离绝大多数人已很遥远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和民歌生活在一起吗?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理解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关系。

现代性并非一种全然固定的僵死结构,它应该是开放的,既对空间开放,也对时间开放;它应该是一种建构性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间我们可以把现代性变得更加符合人的需要,人的诗意生存的需要。

这样来理解,传统就不再是一个被降服、被审判、被耻笑、被切割、被虚假玩弄的概念,而应该是唤起我们敬畏感的、我们借此和世界真诚连接的一种方式。

我们通过传统洞开人类生命的本质存在,回归人类应然的统一存在。

民歌正是自传统社会以来,人们和世界真诚连接的一种生命的打开方式。

在欣赏民歌的时候,我们感到在传统人文世界中找到了人应该为人的那种存在的方式,我们觉得人应该那样和这个世界进行美好的连接,应该那样诗意地栖居。

长沙财经学校2019届对口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长沙财经学校2019届对口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长沙财经学校2019届对口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剽.悍(biāo)鸟瞰.(kàn)恪.尽职守(kè) 栩.栩如生(xǔ)B. 溃.败(kuì)膝.盖(xī) 贻.笑大方(yí)矫.揉造作(jiāo)C. 咀嚼.(jué)劲.敌(jìng) 殚.精竭虑(dān)怙恶不悛.(jùn)D. 渐.染(jiān) 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一丘之貉.(hé)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浸渍.(zì)蓓蕾.(léi)剖.析(pōu)追本溯.源(sù)B.癖.好(pì)侥.幸(jiǎo)镌.刻(juān) 便.宜行事(biàn) C.刹.那(chà))翘.首(qiáo)殷.红(yīn)少不更.事(gēng)D.玷.污(diàn)广袤.(mào)荫.庇(yìn)悄.无声息(qiǎo)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给.予(jǐ)床铺.(pù)狡黠.(xiá)舐.犊情深(shì)B.滂.沱(pāng)谙.熟(ān) 浸.润(jìn)开门揖.盗(yī)C.毛坯.(pī)不屑.(xiè)嫉.妒(jí)刚愎.自用(bì)D.隽.永(juàn)咋.舌(zé)烙.印(lào)踮.起脚尖(diān)4、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模.块∕楷模.誊.写∕荣誉.呱.呱坠地∕沽.名钓誉B.渎.职∕赎.买和蔼.∕暮霭.锲.而不舍∕提纲挈.领C.和.谐∕调和.屡.次∕步履.称.心如意∕拍手称.快D.角.色∕角.逐鞭鞘.∕稍.微载.歌载舞∕载.誉归来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关隘松弛挖墙脚融汇贯通B. 扫描诙谐水蒸气振聋发聩C. 博弈脉膊座右铭毋容置疑D. 精彩临摹名信片门庭若市6、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骁勇善战旁证博引莫衷一是共商国是B.察言观色甘拜下风美轮美奂要言不烦C.墨守陈规言简意赅陈词滥调相形见绌D.意兴阑珊励精图治明火执仗苍海桑田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嗔怪亲睐清澈见底鞭辟入里B.云霄编篡涣然冰释稳操胜券C.诀窍寒暄既往不咎崭露头角D.遒劲部署搬师回朝返璞归真8、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每当我漫步在长安大街上,望着这条气势恢宏的长街,望着长街两边鳞次栉比的高楼,望着大街上川流不息又井然有序的车流,望着一群又一群精神焕发的人从我身边走过,我的内心便涌动起一股股春潮,激荡起一股股力量与豪情。

重庆市渝高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重庆市渝高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高2019级上期第一次双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清”在魏晋的玄学语境和人物品藻中焕发了活力,具有了明确的审美属性。

与秦汉时期偏于事功的文化迥然不同,在以道为本的玄学思潮的影响下,士文人在人生追求上普遍以能否体验“道”的存在,是否臻于“道”的境界作为评价人生境界高低的标准。

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描述道之性状的“清”,作为一个审美趣味和风格开始流行于当时著名的审美文化活动﹣﹣人物品藻中,普遍用之于人物品藻和诗文书画鉴赏。

《世说新语•赏誉》赞赏的内容很广泛,举凡品德、节操、本性、心地、才情、识见、容貌、举止、神情、风度、意趣、清谈、为人处世等等,都在赏誉之列。

从时人的评价来看,当时均以“清”为上品。

“清”作为在魏晋玄学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活力的审美趣味和风格,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清简通脱、清净澄澈、出尘脱俗、玄远深邃的道玄气质。

从趣味上讲即自然素朴、简约玄淡、超然脱俗,不奢、不繁、不浊、不俗、不媚。

这一趣味成为衡量士文人品位高下的标准。

在不同语境中,“清”往往与其他词语组合成为复义词,形成其衍生、派生意义,如“清远”“清峻”“清雅”“清真”“清婉”“清劭”“清峙”“清通”“清和”“清绮”等等,但核心旨意大体不脱离“清”的简约、清澈、玄远。

“清”及其复义词大量在人物品藻和诗文书画鉴赏中出现,共同表征了魏晋玄学语境下以“清”为主导的审美倾向,在中古时期,几乎可以说是无“清”不美的。

“清”也凝聚升华成为一个具有魏晋时代气质和风韵的审美范畴。

大凡趣味皆有文野、雅俗、高下之分。

晋人尚“清”,“清”作为审美趣味标准,是在对“浊”“俗”的差评中得以更清晰地确立起来的。

文人刻意区分“清”与“浊”、“雅”与“俗”的差别,在道玄的文化语境中建立起“清”这一审美趣味,并将之确立为与“俗”相对立的“雅”,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和美的条件。

士文人以这种富有文化内涵、高品位“清雅”的艺术化的生活情趣,拉开与达官贵戚、富商巨贾的距离,凭借文化上的优越感,抚慰内心的失落和愤懑。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Ⅰ卷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书最能体现书写者的情趣,真正懂草书者,不会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顿挫缓急,或者()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波澜。

写意绘画也是如此,随意的几道枯笔,零星的红黄点缀,便成了寒冬的腊梅,透过宣纸,隐约能感受到一缕缕的暗香()。

再不经意地晕染一番,就是一片山水,使人仿佛置身于西湖的(),自然地联系起苏轼“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

不得不承认,。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凝重浮动山光水色B.厚重飘动山高水低C.凝重飘动山光水色D.厚重浮动山高水低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今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写意画的表现技巧B.今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写意画的表现技巧C.今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提高和丰富了写意画的表现技巧D.今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提高和丰富了写意画的表现技巧3.苏轼工于书画,也擅长诗文,我们学过他的很多作品。

耀华中学朴风诗社准备举办以苏轼为专题的展览。

下列语句中最适合作为该展览版块标题的一项是(A.石钟山下,目见耳闻,探自然真相B.北固亭上,千古江山,觅三国英雄C.旧南阁子,悼念亡妻,亭亭枇杷树D.洞庭浩浩,扣舷独啸,一曲念奴娇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全域旅游的加速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得以持续增强,而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新型业态也得以迅速崛起。

文化旅游1.0时代主要依托的是老祖宗留下的资源,文物发掘、遗迹保护、古建修复、文化恢复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开发形式。

文化旅游2.0时代不以有限资源而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无中生有、变废为宝”是主要特征,文旅产业的智造业属性得以彰显,不断迭代成为必然的选择,“永远建不完的迪士尼”即是文化旅游2.0的典型代表。

精品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

精品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在世界上有过宗族性的血缘组织的民族不乏其例,但像中华早期文明社会中所见的宗族组织与政治权利同构的情形,却属罕见。

古代中华文明中,宗庙所在地成为聚落的中心,政治身份的世袭和宗主身份的传递相合,成为商、周文明社会国家的突出特点。

政治身份与宗法身份的合一,或政治身份依赖于宗法身份,发展出一种治家与治国融为一体的政治形态和传统。

中国古代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其基本特点就是宗法性社会。

这里所说的“宗法性社会,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并无褒贬之意,乃是指以亲属关系为其结构、以亲属关系的原理和准则调节社会的一种社会类型。

在宗法社会中,一切社会关系都家族化了,宗法关系即是政治关系,政治关系即是宗法关系。

故政治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都依照宗法的亲属关系来规范。

这样一种社会,在性质上近于梁漱溟所说的“伦理本位的社会”。

伦理关系的特点是在伦理关系中有等差、有秩序,同时又有情义、有情分。

因此,在这种关系的社会中,主导的原则不是法律而是情义,重义务而不重权利。

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本位的社会是脱胎于古宗法社会而来,是不错的。

从早期中国文化的演进来看,夏、商、周的文化模式有所差别,但三代以来也发展着一种连续性的气质,这种气质以黄河中下游文化为总体背景,在历史进程中经由王朝对周边方国的统合力增强而逐渐形成。

而这种气质在西周开始定型,经过轴心时代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气质。

这种文化气质在周代集中表现为重孝、亲人、贵民、崇德。

重孝不仅体现为殷商时期繁盛的祖先祭祀,在周代礼乐文化中更强烈表现出对宗族成员的亲和情感,对人间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热爱,对家族家庭的义务和依赖。

这种强调家族向心性而被人类学家称为亲族连带的表现,都体现出古代中国人对自己和所处世界的一种价值态度。

从而,这种气质与那些重视来生和神界,视人世与人生为纯粹幻觉,追求超自然的满足的取向有很大不同,更倾向于积极的、社会性的、热忱而人道的价值取向。

2019-2020学年奎文区实验初中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奎文区实验初中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奎文区实验初中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撕日历的日子迟子建又是年终的时候了,我写字台上的台历一侧高高隆起,而另一侧却薄如蝉翼,再轻轻翻几下,三百六十五天就在生活中沉沉谢幕了。

厚厚的那一侧是已逝的时光,由于有些日页上记着一些人的名址和电话,以及偶来的一些所思所感,所以它比原来的厚度还厚,仿佛预示着已去岁月的沉重。

它有如一块沉甸甸的砖头,压在青春的心头,使青春慌张而疼痛。

发明台历的人大约是个年轻人,岁月于他来讲是漫长的,所以他让日子在长方形的铁托架上左右翻动,不吝惜时光的消逝,也不怕面对时光。

当一年万事大吉时,他会轻轻松松地把那摞用过的台历捆起,随便扔到什么地方让它蒙尘,因为日子还多的是呢。

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看着那一摞摞用过的台历,会有种人生如梦的沧桑感。

于是想到了撕日历。

小的时候,我家总是挂着一个日历牌,妈妈叫它“阳历牌”,我们称它“月份牌”。

那是个硬纸板裁成的长方形的彩牌,上面是嫦娥奔月的图画:深蓝的天空,一轮无与伦比的圆月,一些隐约的白云以及袅娜奔月的嫦娥飘飞的裙裾。

下面是挂日历的地方,纸牌留着一双细眯的眼睛等着日历背后尖尖的铜片插进去,完成与它亲密的吻合。

那时候我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撕日历,早晨一睁开眼,便听得见灶房的柴火噼啪作响,有煮粥或贴玉米饼子的香味飘来。

这基本上是善于早起的父亲弄好了一家人的早饭。

我爬出被窝的第一件事不是穿衣服,而是赤脚踩着枕头去撕钉在炕头一侧的月份牌。

凡是黑体字的日子就随手丢在地上,因为这样的日子要去上学。

而到了红色字体的日子基本上都是星期天,我便捏着它回到被窝,亲切地看着它,觉得上面的每一个字母都漂亮可爱,甚至觉得纸页泛出一股不同寻常的香气。

于是就可以赖着被窝不起来,反正上课的钟在这一天成了哑巴,可以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

有时候父亲就进来对炕上的人喊:“凉了凉了,起来了!”“凉了”不是指他,是指他做的饭。

江苏省徐州市夹河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江苏省徐州市夹河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铜山区夹河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应用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什么是读书的心态呢?其实它就是与人的灵魂律动的心理状态。

宦海激浪,商战奔突,急功近利,立见实惠等等,都是一种令人的高节奏。

至于那些为了应付考试而临阵磨枪的学生们,表象是在埋头读书,实为一种苦海心理的挣扎。

A. 体戚相关心跳目眩律动B. 息息相关心跳目眩躁动C. 休戚相关目眩神迷躁动D. 息息相关目眩神迷律动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记者5日从国家气象局获悉,3日以来我国北方出现了今年以来强度最大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全国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地区受到影响,多地PM10浓度爆表。

B. 中华书局在经过论证与调研后,认为原教材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内容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和普适性。

C. 推行自主招生改革,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有助于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育人要求,选拔适合本校培养目标的学生。

D. 海绵城市指的是降雨时能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3.下列诗句都与梅有关,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与其它三项不同..的-项是A.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咏梅》)B.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C.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林通《山园小梅》)D.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真,构成了隐逸文人表现自然的审美核心。

真,指自然而不失本性。

,。

,。

①陶诗对于审美客体客观的表现②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与真情投入③陶诗中荒墟草屋、榆柳桃李构成了最平凡又最真切的自然景致④这是世俗人生中无法体察到的⑤形象准确再现了人与自然的精神与真实风貌⑥使自然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A. ①⑤④③②⑥B. ③⑥④①②⑤C. ②⑤③④①⑥D. ②⑥④③①⑤5.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士,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刘华忠田春法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1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 绯.闻(fēi)说.服(shuō)恪.尽职守(kè)按捺.不住(nà)B. 矿藏.(zàng)盥.洗(guàn) 瞠.目结舌(chēng)溘.然长逝(kè)C. 忸怩.(niē)隽.永(juàn)锃.光瓦亮(zèng)令人咋.舌(zé)D. 追溯.(sù)埋.怨(mái)下自成蹊.(xī)穿凿.附会(zá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伎俩珠光宝器沉湎指手画脚B.睿智视若草介赌博世外桃源C.楹联牙牙学语录像照本宣课D.部署千刀万剐装订势不两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美俄“重启”关系的进程表明,虽然两国都有尽快改善双边关系的愿望,但事实上,彼此对对方的一些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②地沟油事件表明,总有人想发不义之财。

食品安全的警钟一次次敲响,是有关部门不力,放任自流,还是无能为力?③三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我们己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A.成见监督即便B.偏见监督虽然C.成见监管虽然D.偏见监管即使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光风霁月....,是众人仰慕的对象。

B.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专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古建筑之所以卓尔不群....,不在于它的创新,而在于它代表了某个时代;当代的建筑不应该照搬古代,需要有时代气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民政部将协调相关部门,采取鼓励先进、以奖代补,提高各地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积极性。

B.司法腐败导致对有权势的罪犯的庇护,而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是当事人是否有职权。

C.xx年,我国将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全力以赴保持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D.DHA 在奶粉中加得太多,不仅会给婴幼儿消化吸收系统造成负担,而且会降低婴幼儿身体免疫力。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

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正因如此,在中国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

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大江南北,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每到元宵节期间,人们都会走出家门,涌上街头,除了闹花灯、猜灯谜外,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敲舟山锣鼓……其中,有很多风俗和活动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同庆佳节,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共同享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我们留下的审美记忆。

其实,元宵节不是一个孤立的节日,它是春节的一部分。

要理解元宵节的意义,不能不把它放在春节之中来考察。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

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

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

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

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

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

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

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

元宵节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狂欢节”,连平时被限制在家的古代妇女也可以自由出门游玩了。

当然,个别礼法之士反对这个习俗,比如宋代的司马光。

元宵夜,他夫人打扮了准备出门赏灯。

司马光问:“家中点灯,何必出看?”夫人回答:“兼欲看游人。

”司马光说:“某(我)是鬼耶?!”这就太不讲理了,总不能只让夫人终年只看他一个人一张脸吧?好在社会不买这些礼法之士的账,大多数妇女照样游乐。

元宵节允许民众自由娱乐,这是古代社会针对过分严格的礼法制度而设计的一个发泄渠道。

一些年轻人乘机会见意中人。

正如辛弃疾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

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

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神,因为他是最高神,掌管人类命运。

祭祀他,可以获得丰收和平安。

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蚕事丰收。

元宵节也是一个求子的节日。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

”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

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

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

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

一直到民国时代,各地多有送灯给那些无子家庭的习俗,祝愿他们添子孙。

清代有摸城门门钉的活动。

钉,也谐音“丁”。

人们希望通过摸门钉而祈求生育儿子。

有些地区的人们还赋予汤圆以象征意义。

当然,在人口压力巨大的今天,元宵求子活动已经很少看到。

现代人又赋予汤圆以新的解释,那就是甜甜蜜蜜,团团圆圆,象征一家团圆,幸福美满。

它很符合人们的内心希望。

元宵节因此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

(《人民日报海外版》陈连山)6.下面对“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春节不一样,每年的元宵节更多的是强调“普天同庆”,全社会的“狂欢”。

B.元宵节的活动主要是出门娱乐,如赏花灯、猜灯谜、观舞龙舞狮,看敲锣鼓等。

C. 伴随元宵节而产生的是民间进行的信仰活动以及因渴望子嗣而产生的各种习俗。

D.元宵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吃元宵的习俗从节日诞生到今天一直延续着。

7.对文中画线的“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节期间从除夕关门守岁到元宵出门娱乐,是人们由家庭关系走向社会关系的过程。

B. 元宵节期间人们走街串巷,走亲访友,通过这种形式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和社会的和谐。

C. 通过各种娱乐活动,元宵节把社会中的人们聚集了起来,营造出欢乐与祥和的气氛。

D. 元宵节为社会中不同种族和不同阶层的男女老幼提供了放松心情的良好契机。

8.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元宵节除了娱乐之外,更重要的是承担着长辈们对子女能够传宗接待、香火延续下去的朴素愿望。

B. 古代由于礼法制度严格,所以只有到了元宵节这一天人们压抑已久的感情才得以彻底释放,尽情宣泄。

C.现在的元宵节吃汤圆,寓意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是现代的人们重视亲情的体现和家庭观念的回归。

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元宵节的活动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说明现代人在不自觉地摒弃旧传统。

三、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9-12题。

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

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

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

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

文育对曰:“母老家贫,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

”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己子,母遂与之。

及荟秩满①,与文育还都,见于太子詹事周舍,请制名字,舍因为立名文育,字景德。

命兄子弘让教之书计。

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文育,文育不之省也,谓弘让曰:“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

”弘让壮之,教之骑射,文育大悦。

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

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蔡悬瓠(xuán hù,古城名),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

时贼徒甚盛,一日之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

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贼不敢逼。

及夕,各引.去。

文育身被九创,创愈,辞请还葬,庆之壮其节,厚加赗(fèng) ②遗而遣之。

葬讫,会庐安兴为南江督护,启文育同行。

累征俚獠③,所在有功,除南海令。

安兴死后,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为高祖所败,高祖赦之,语在《僧明传》。

后监州王劢以文育为长流参军,深被委任。

劢被代,文育欲与劢俱下,至大庾岭,诣卜者,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

”文育曰:“足钱便可,谁望公侯。

”卜人又曰:“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

”其夕,宿逆旅④,有贾人求与文育博,文育胜之,得银二千两。

旦日辞劢,劢问其故.,文育以告,劢乃.遣之。

高祖在高要,闻其还也,大喜,遣人迎之,厚加赏赐,分麾下配焉。

(选自《陈书》,有删节)注:①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②赗,给送葬者助葬的物品。

③俚獠:古代少数民族的名称。

④逆旅:迎客止宿之处,客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哀:同情B.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善:赞许C.及夕,各引.去引:退却D.劢问其故.,文育以告故:缘故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青,取之于.蓝B.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则与.斗卮酒C.南入则为.公侯公为.我献之D.文育以告,劢乃.遣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1.以下各组句子,分别表明周文育“作战勇猛”和“为人有节义”的一组是()(3分)A.①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②创愈,辞请还葬B.①累征俚獠,所在有功②厚加赗(fèng)遗而遣之C.①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②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D.①文育身被九创②足钱便可,谁望公侯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文育本姓项,名叫猛奴,周荟见到他时认为他是个奇特的人,于是便向自己的母亲请求把他收为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