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研究》
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报告

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报告引言:消费者行为是指人们在购买、使用和处置商品时所做出的决策和行为。
消费者行为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市场营销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了解和分析消费者行为,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从而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消费者心理因素1.需求诉求中国消费者对于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诉求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品质和个性化的追求日益增加。
不再只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消费者更加注重人性化、环保、健康、安全等方面。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消费者诉求的变化来灵活调整产品和服务。
2.认知和态度消费者对于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和态度也会对其购买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消费者的认知包括产品的知晓度、信任度和品牌形象等,而态度则涉及到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喜好程度和对于企业的态度。
通过了解消费者的认知和态度,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认知度和消费者的好感度。
二、消费者个体差异消费者的个体差异在决定其购买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同消费者之间可能因为年龄、性别、收入、教育水平等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购买决策。
举例来说,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购买时尚、个性化的产品,而中年人可能更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品质。
企业需要通过对消费者的个体差异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
三、社会和文化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于消费者行为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力。
中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差异较大。
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可能受到家庭、朋友、社交圈子以及媒体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会使得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一定特点。
例如,中国人在过年时候购买新衣服、吃年夜饭等传统消费行为。
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各地区、各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以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结论:通过对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消费者心理因素、个体差异以及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这些因素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决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地产类书单——精选推荐

1〉开发理论及运营模块
2〉购物中心开发运营指南
3〉写字楼开发运营指南
4〉社区商业开发运营指南
开发运营指南
5、《商业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实务》 杨宝民 江禾 邓力维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6、新地产杂志特刊
《中国 100 个黄金旺铺》
《中国 100 国际化写字楼》
《中国 100 个定级别墅大全》
12、《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 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研究》 卢泰宏 著
13、《旺铺:商业风水宝典》 苍耳 著
14、不成咋办?咋办不成! 王力 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15、个人收集资料:
商业基础培训资料 41P
商业购物中心管理 124P
购物中心杂文集
超市筹备运营 现代超市店铺开发与规划 30P 《商业地产的珠穆朗玛峰》/ 黑龙江美术 段宏斌
《21世纪商业地产运营解码》(2 册)/广东经济 蔡锦辉等 480。00
《商业地产(全业态)开发运营指南》
广东经济 决策资源 468。
00
《商业地产项目全程解决方案》/
广东经济 决策资源 380。00
《旅游地产项目核心策划》/
广东经济 蔡锦辉等 320。00
560。00
《商业地产改变中国》/
黑龙江美术 段宏斌
320。00
《香港购物中心成功密码》/ 黑龙江美术 段宏斌
227。00
《商业地产战国策》/
黑龙江美术 段宏斌
999。00
《中国顶级 mall 全案操作实录》/广东经济 蔡锦辉等 318。00
《21世纪商业地产顶级策划》(2 册)/广东经济 蔡锦辉等 480。00
《中国家电 10 年营销 家电行业史书、兵书、工具书》段传敏 黄坤编著
《消费者行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300字

消费者行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1 国外研究综述1、消费者行为的含义消费者行为研究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了炫耀性消费及其社会涵义,20世纪60年代正式开始了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并给出了不同版本的定义,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丰富消费者行为的定义。
Wood(1981)将狭义的消费者行为定义为人们为了得到需要的东西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包括商品的选购、比较、购买以及使用和评价等活动。
Schiffman,Kanuk(1987)对消费者行为的定义是消费者在寻找、购买、使用以及评价与处理希望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商品或服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全部行为。
恩格尔(1996)将消费者行为定义为人们为了获取自己需要的消费品并且对该种消费品进行使用与处置,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及决定这些行动的决定过程。
各学者对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存在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争议,产生的原因在于研究范式与判断角度不同。
2、消费者行为的特点Barry(1990)认为消费者行为是非常复杂的概念,并且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非理性以及不可预测性、可诱导性等特点,不能够简单的通过性别、社会阶层、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简单的说明。
消费者行为的多样性表现在受到消费者个体差异的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偏好、需求和产品选择方式各有侧重;复杂性表现在消费者的同一种消费动机能够导致不同的消费行为,同一种消费行为可能来源于不同的消费动机。
但是,同一时期统一社会中的消费者,受到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消费行为上常常表现出一些共性的特点,例如消费者都希望用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回报,消费者行为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具有一致性,同一个消费者也存在多种多样的消费行为;不可预测性表现在消费者除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需求外,其他层面的需求均具有可替代性,即属于非刚性需求,因此消费行为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具有多边形,难以预测;可诱导性指消费者并不能够对自己的消费需求有客观、理性的认知,企业可以通过适当的营销措施来诱导消费者需求,刺激消费者行为。
中国消费者对可持续时尚的购买行为调查报告

中国消费者对可持续时尚的购买行为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可持续时尚逐渐成为了时尚界的新宠儿。
在这个时尚潮流的背后,中国消费者对可持续时尚的购买行为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通过对中国消费者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他们对可持续时尚的认知程度、购买意愿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一、可持续时尚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对可持续时尚有一定的了解。
其中,大部分人将可持续时尚定义为“环境友好、社会造福、经济可持续”的时尚方式。
他们认为,可持续时尚应该关注环境保护,遵循公平贸易原则,并且尊重劳工权益。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可持续时尚的概念存在模糊和误解,这表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可持续时尚的宣传和教育。
二、购买意愿尽管目前可持续时尚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购买可持续时尚产品。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愿意为可持续时尚支付高出传统时尚产品的价格。
他们认为,购买可持续时尚产品是一种对环境和社会责任的体现,愿意为此付出额外的努力和代价。
三、影响因素在购买可持续时尚产品时,消费者受到了以下几个主要因素的影响:1. 产品质量和外观:无论是否可持续,产品的质量和外观始终是消费者购买的重要考虑因素。
因此,可持续时尚品牌需要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注重质量,并确保产品具有良好的外观。
2. 知名品牌和口碑:知名品牌的背书及其良好的口碑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打造有良好声誉的可持续时尚品牌对于吸引消费者具有重要意义。
3. 价格和性价比:虽然大部分消费者表示愿意为可持续时尚支付额外费用,但价格和性价比仍然是决定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
可持续时尚品牌需要提供具有合理价格和优质性价比的产品,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 宣传和推广:对于可持续时尚品牌来说,宣传和推广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消费者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可持续时尚品牌的信息,并了解其独特的品牌价值和理念。
中国华为手机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报告

影响消费者购买华为手机的主要因素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购后行为满意还是不满意是消费者购买商品之后最主要的感觉,其买后的所有行为都基于这两种不同的感觉.而满意还是不满意一方面取决于其所购买的商品是否同其预期的欲望(理想产品)相一致,若符合或接近其预期欲望,消费者就会比较满意,否则就会感到不满意;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他人对其购买商品的评价,若周围的人对其购买的商品持肯定意见的多,消费者就会感到比较满意,持否定意见的多,即使他原来认为比较满意的,也可能转为不满意。
感到满意的消费者在行为方面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向他人进行宣传和推荐;另一种是不进行宣传.当然,消费者能够对企业的产品进行积极的宣传是最为理想的,企业要设法促使消费者这样去做。
感到不满意的消费者行为就比较复杂,首先也有采取行动和不采取行动之分。
一般而言,若不满意的程度较低或商品的价值不大,消费者有可能不采取任何行动;但是如果不满意的程度较高或商品的价值较大,消费者一般都会采取相应的行动。
不满意的消费者所采取的一种是个人行为,如到商店要求对商品进行退换,将不满意的情况告诉亲戚朋友,以后再也不购买此种品牌或此家企业的商品等等。
消费者的个人行为虽然对企业有影响,但是影响的程度相对小一些;消费者另一种可能的做法就是将其不满意的情况诉诸公众,如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新闻媒体披露,甚至告上法庭。
这样的行为就会对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企业应当尽可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事实上,即使出现消费者不满意的情况,企业若能妥善处理,也是能够使消费者转怒为喜的。
如妥善处理好退换商品的工作,耐心听取消费者意见并诚恳道歉,公开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在必要的情况下,主动对消费者进行赔偿等等。
现代营销观念认为稳定的市场份额比高额的利润更为重要,所以认真对待消费者买后的态度和行为是企业营销活动中间的重要一环。
满意是购买者对产品期望和该产品任职技校之间的紧密程度的函数。
绩效与期望之间的差距越大,消费者的不能满意程度就越大。
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

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为了充分了解人们的消费需求情况,我们以旅游网络消费为例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此次调查我们以网络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有效率为100%。
二、数据统计1、职业情况:企业基层员工占9%,企业管理人员占6%,公务员占2%,学生占67%,教师占2%,自由职业者占5%,其他职业占9%。
2、月收入情况:1000以下的占55%,1000—3000的占27%,3000—5000的占16%,5000以上的占2%。
3、旅游的重要性:认为不重要的2%,认为可有可无的占38%,比较重要的占31%,重要的占18,非常重要的占11%。
4、在网上购买旅游产品的原因:出于好奇的占13%,价格便宜的占24%,个人喜好的占7%,方便快捷的占24%,朋友推荐的占2%,其它的占30%。
5、旅游的费用情况:1000以下的占56%,1000—3000的占29%,3000—5000的占9%,5000以上的占6%。
三、情况分析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人们的旅游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其中认为旅游不重要的或好有可无的占40%,这部分人中大部分是出于经济收入问题,如果在经济方面允许的情况下,是极有可能参加旅游活动的。
其中在消费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旅游消费都在1000元以下,高消费的旅游仅占9%。
在网上购买游泳产品的还是占大多数,其中认为价格便宜的情况比较突出,说明现在人们的旅游消费心理还是正常的。
就是根据市场调查、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市场对商品的需求状况以及于此有关的资料的文书。
换句话说就是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去分析,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透过市场现状,揭示市场运行的规律、本质。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主要内容包括产品销售对象的数量与构成,消费者家庭收入水平,实际购买力,潜在需求量及其购买意向,如消费者收入增加额度、需求层次变化情况,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程度的变化、消费心理等。
BBDO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

BBDO——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上海– BBDO宣布推出了第一期BBDO 消费者调查报告,正式拉开了其对―中国消费者‖的研究序幕。
BBDO 消费者行为报告旨在通过对消费者的行为偏好和关注热点的分析,深入剖析消费行为的变化及现代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BBDO消费者行为报告分为BBDO Voice 和In&Out,前者通过每季度的报告深入分析中国不同区域消费者习惯的差异,和瞬息万变的市场趋势;后者通过月月快报,为大众实时快递最IN的时尚风向和潮流资讯。
BBDO 旨在通过BBDO Voice打破一直以来对于―中国消费者‖简单而笼统的认识,揭示这一群体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偏好。
―我们认为任何品牌如果想要在市场上赢得消费者的偏爱和忠诚,就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理解他们,并始终对他们怀有足够的好奇。
‖BBDO中国的首席执行官Carol Potter表示,―团队成员都对研究充满激情并且期待着更加深入、更具说服力的研究结果。
‖第一期BBDO Voices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提升为背景,探讨了经济变化给社会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带来的影响。
通过对沈阳、北京、郑州、上海、重庆的5个城市500名18~30岁的消费者进行调研,BBDO的报告中的结果令人耳目一新。
“财富与幸福指数的偏差”——经济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失落已成为新一代中国人所面临的生活矛盾。
幸福指数并未随着收入一起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比父辈更大的生活压力,这在北京(61%)和上海(59%)尤为明显。
BBDO认为他们可能成为现代中国最为―忧心忡忡‖的一代。
数据引用自BBDO Voice消费者调查报告“新自由主义阶层”——对中国社会的划分不再简单的停留在经济/地域层面,不同的时代孕育了截然不同的一代。
被称为―新一代‖的这些人中有77%认为父母无法满足他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知识,55%的北京受访者强烈赞同“我的生活我做主”。
他们的价值观念与父辈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对新思想也更加宽容,BBDO 认为他们已不再是―非黑即白‖的一代。
2023年中国网络购物消费行为研究报告

2023年中国网络购物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正文】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购物已成为现代消费者的常见选择。
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为了深入了解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我们进行了2023年中国网络购物消费行为的研究。
本报告将对中国网络购物的趋势、用户行为以及市场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产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网络购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已达到xx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xx%。
这一规模的扩大主要受益于互联网渗透率的提升以及消费者对便捷、多样化购物方式的需求增加。
二、消费者偏好逐渐趋于成熟1. 用户年龄结构网络购物的用户年龄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中以90后和00后占比最高。
这一现象与年轻一代对科技的熟悉以及对时尚、个性化商品需求的增加有关。
2. 购物渠道选择电商平台成为绝大部分消费者的首要选择,其中以淘宝、京东和天猫为代表的知名平台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此外,社交媒体和小程序等新型购物渠道也受到一定比例用户的青睐。
3. 消费习惯变迁消费者购物参考的主要依据为产品评论和评价,这证明用户越来越重视其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意见。
同时,消费者也更加注重商品的品质、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对于购物体验的整体满意度要求也更高。
三、网络购物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1. 价格因素价格是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会对同类商品的价格进行对比,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此外,促销活动、优惠券等也对消费者购物决策产生一定影响。
2. 品牌与口碑品牌形象和口碑对于消费者来说十分重要,一方面,有知名度和信誉的品牌可以提供更高的购物安全感;另一方面,其他消费者的购物评价和推荐也是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参考。
3. 商品特性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和个人喜好会直接影响其购物行为。
一些热门产品、有限版商品和限时促销活动因其特殊性质会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四、未来发展趋势展望1. 移动购物的进一步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便捷,移动购物将成为网络购物市场的新趋势,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篇一:中国高端消费者行为研究报告中国高端消费者行为研究报告一消费人群的确定中国高端人群主要指拥有相当财富、身份和地位,处于财富金字塔上层的那部分人群,他们或拥有雄厚的经济资源,或占据独特的知识资源,再或是占有广泛的社会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为己所用,不断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还拥有特质化的价值取向、生活背景、居住习惯和文化品位,对居住品质、生活环境有着超过一般标准的要求。
这些要求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更追求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前瞻性的生活理念及功能多元化等,体现在对健康、人文内涵、生态环境、私密性、服务等方面的特别关注。
此外,高端人群对于社交、商务、时尚、休闲、娱乐等上层生活的需求也有较高的要求。
二高端人群的分类根据高端人群的情感偏好以及他们特殊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在此将高端人群主要分为四大类:尊贵型、享受型、标签型和理财型。
尊贵型人群大多事业有成,拥有多套住宅及一辆以上名车,重视“尊贵身份”的概念;享受型人群则更多注重生活质量的提升,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标签型人群大多属于高消费,热衷于品牌消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理财型的人群则更加注重投资理财,他们拥有丰富的投资经历和经验,当然这类人群本身就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且有境内外旅游和豪宅居住经历,对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要求均比较高。
不同价值观的高端人群对生活方式的要求和理解不同,同时,他们对产品的消费取向也不一样。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四种价值观的高端人群作相应分析(1)尊贵型——追求自然、闲适高端奢侈消费体验对尊贵型人群来说是事业成功的标志,如高端豪宅、别墅则是释放工作压力获得独立自由的私密空间和独享心灵宁静的场所,也是体现他们生活品味、情趣、情调的地方。
(2)享受型——注重服务、细节享受型高端人群更多的是享受生活的场所和氛围,同时也很注重产品消费能否体现自身品味及身份,其更注重生活的品质和消费档次,例如住宅对其而言更多的则是享受生活的场所。
此类人群多为各类企业的高层领导,归国华侨、外籍人士等。
(3)标签型——注重身份认同标签型高端人群典型的消费心理特征则是更注重身份和财富地位的体现,其大多为私营业主,多数人是凭着自身的能力白手起家的;同时这类人群还包含那些本身就是从富豪家庭出生的年轻一代。
因而这类人群在年龄分布上比较分散,中年、中青年人群都有分布。
(4)理财型——注重投资理财型高端人群对奢侈消费相对比较冷却,其更多会将富余资金用来做投资,其多选择股票、基金、国债、期货及房产等的投资,而言主要是作为投资的一种手段。
此类人群多为成功的企业家,也包含一些港澳台地区及外籍的投资客,他们中多数都有丰富的投资经验。
三高端消费人群特征分析中国高端人群中,20~39岁的年轻人达82.4%,女性比例约为56.5%,拥有最新手表的平均价位约为1.84万元??个人年收入20万元以上职业分布以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主四高端人群的消费心理炫耀消费:高端人群喜欢在既定的范围内,以常人无法企及的奢侈高端物品在一个特定的生活圈子里相互攀比炫耀,以显示自身财富与身份地位。
享受消费:高端人群大多对生活的舒适度和档次都要求高,特别是软环境,其大多有海外旅游居住经历,或者认同海外生活方式及标准,希望通过高端消费来获取相当的贵族式生活体验。
五高端消费人群购买行为分析汽车在高端人群中的渗透率(拥有率)为78.9%,平均保有量为1.1辆。
调查显示,在过去半年购买过首饰的消费者占高端人群的76.9%。
在购买首饰上,过去半年每人平均支出约为1.73万元。
在过去半年内,高端人群公务出行和探亲访友的总体频数较高,高端人群仍以国内游为主,高端人群过去半年平均每人在旅游方面的支出约为3万元高端人群的高消费现象,除了吸引奢侈品品牌更多进入国内市场,也会给国内投资者带来商机,例如贸易端的资源分配机遇,促进高端消费品的中国化元素提升,促进内需六高端消费人群购买影响因素分析高端人群其对外封闭排斥,内部社会形态较为稳定,他们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又不希望别人了解自己;喜好与财富地位相当的人交往,孤立于社会的其他阶层。
其极度的追求生活品质,关注奢华、绚烂、舒适,他们没有心理价位,只有价格排序,购买主要诱因是拥有一个在THE BEST签名的权力,他们全球消费,也仅为寻找合适自己的商品,选择奢侈品,更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篇二: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报告第一部分背景研究第1节:中国消费革命(1)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开始高速发展,中国的消费在这段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343.4元、133.6元分别增长到2002年的7702.8元和2475.6元,增长了21.5倍和17.5倍。
同时,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也从1978年的311.16元和116.06元增长到了2002年的6029.88元和1834.31元,分别增长18.4倍和14.8倍。
中国消费革命的基础是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以及购买力的飞跃,为了以事实描述中国消费革命,本章先从宏观角度以数据具体体现人均收入和购买力的巨大增长,再从微观角度以数据反映中国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基本消费(如住房)的快速成长,并以可折射出消费升级的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消费类别(如汽车、旅游、保险)的跳跃增长变化加以论证。
一中国人均GDP地图图表1-1 中国东中西部人均GDP和相对比例的变化单位:元/人,当年价格人均GDP1980199020002002东部59822401133414363中部391133859827047西部308115646875536中部/东部(%)65605349西部/东部(%)53524139 资料来源: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999,2001,2003)。
说明:将人均GDP水平分为4个层次,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
2002年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以及港澳台的人均GDP超过人民币20000元,居第一层;沿海地区人均GDP在10000~20000元之间,居第二层;最为普遍的是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另外加上海南省,人均GDP从5000~10000元不等;而甘肃和贵州最低,人均GDP在5000元以下。
二购买力的飞跃1.家庭年收入持续成倍增长从图表1-2可以看出,1990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转折点,其后,人均年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而且一直保持一个较高速度的增长态势。
1中国消费革命同时,也可以看出,随着收入的增加,城乡差距也在逐步拉大,特别是1990年之后,这个趋势更加明显。
从增长速度来看,2002年以后这个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
图表1-2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表及人均年收入飞跃路线图单位:元年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133.6343.419951577.74283.01980191.3477.620002253.4628 0.01985397.6739.120012366.46859.61990686.31510.220022475. 67702.8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
2.社会零售总额稳步成倍增长社会零售总额反映消费的增长,是中国消费变革的具体体现。
从图表1-3数据可以看出,与1978年相比,2002年的社会零售总额增长了25.2倍。
1990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此之后社会零售总额增长的速度明显加快,一直维持到2002年,而且还可能延续得更远。
图表1-3 中国社会零售总额的增长表及社会零售总额飞跃路线图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12002总额(亿元)1558.62140.04305.08300.120620.034152.637595.240910.5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
三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1.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恩格尔系数反映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
从1978年到2002年,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有大幅度的下降。
从图表1-4中可以看出,它们几乎总是保持着同样的变化趋势。
1995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转折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此之后的下降速度都显著加快了。
图表1-4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12002城市家庭恩格尔系数(%)67.761.857.858.858.649.147.746.2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57.556.953.354.250.139.438.237.7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
2.社会储蓄总额逐年增长在收入和消费都增加的同时,全国的储蓄总额也以一个较高的速度增长。
1990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后,增长的速度和绝对值都显著提高。
2000年后,增长的速度进一步提高。
图表1-5 储蓄总额增长表及全国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飞跃路线图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12002总额(亿元)210.6399.51622.67119.829662.364332.473762.486910.6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
四典型消费的变化1.私家房和人均居住面积成倍增加中国消费革命首先在住房消费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2000年前后开始,由于政府大力推行住房制度的改革,城市商品房和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中国人进入有私家房产的历史新阶段。
如图表1-6所示,人均居住面积一直以一个较为稳定的速度在增长。
而在2000年以后呈现出一种井喷式增长状态,城市和农村居民在住房上的消费都大幅度增加。
图表1-6 人均居住面积变化表及城乡居民人居居住面积图单位:平方米/人19781980198519901995199920002001农村人均居住面积8.19.414.717.821.024.224.825.7城市人均居住面积3.63.95.26.78.19.810.315.5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2.城市私家车消费快速增长从有房到有车,私家车消费在2001年后成为城市居民消费的新热点。
从图表-数据可以看出,2001~2002年是重要的转折年份,2001年后汽车的消费进入高速增长期。
2002年比2001增长了50%,而2003年则比2002年增长了图表1-7 私家车快速增长表及我国轿车历年消费增长图(万辆)、未来5年内打算购买家用汽车的比例图数据来源:《方舟资料库》2003年调查结果。
80%强。
未来5年居民打算购车的比例也较高,特别是北京,达到了41%。
这也说明了轿车消费正处在一个成长期。
3.旅游消费成倍增长旅游和休闲是消费升级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