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方法】
1、尼可刹米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称重、标记,观察并记录正常活动情况。分别对1、2、3号小鼠采取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给药,均按0.2ml/10g给予2%尼可刹米,记录给药时间。观察小白鼠反应,记录动物从给药到惊厥首次出现的时间(药物的潜伏期),将结果填入下表1。
教 案 续 页
教 学 内 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要求】
1、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练习小白鼠的捉拿及给药方法。
【实验原理】
给药途径不同,药物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不同,致使药物的吸收和分布也不同,药物效应因而呈现差异。静脉吸收最快,产生作用最强,其他给药途径的吸收速度依次是:呼吸道>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口服>贴皮。主要包括“量差异”(即同一效应,出现作用强度不同)和“质差异”(即出现不同的药理效应)。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药理学
专业班级
三年药学等班
授课教师
郭育慧
授课序次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授课类型
实验课
授课学时
2
授课题目 (章节)
第4次实验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观察给药途径不同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掌握小白鼠的捉拿及给药(灌胃、腹腔注射等)方法。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验证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途径)。
惊厥潜伏期(时间)
惊厥
1
灌胃
2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
一、目的:
1、学会家兔的捉拿法及肌肉注射和耳缘静脉注射法。
2、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快慢和强弱的影响。
二、结果:
兔
号
体
重
药
物
及
剂
量
给
药
途
径
翻正反射消失所需时间呼吸抑制的程度
甲
2kg
2ml
肌肉注射
10min
51次/min
乙
1.7kg
1.7ml
耳缘静脉注射
立即
45次/min
三、分析:
1、肌肉注射药物须从给药部位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药物存在吸收过程需要时间,药物随血液透过血脑屏障,达到作用部位(中枢大脑),达到麻醉所需的浓度,同样需要时间。
2、静脉给药直接入血,药物随血流达到作用部位(中枢大脑),立即达到麻醉所需要的浓度,立即产生麻醉。
四、结论:静脉给药比肌肉注射作用快而强。
gh11307第三大组成员:xxx、xxx、xxx。
药理学实验4--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四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
响(2)
.
❖ 【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性质的影
响。 ❖ 【实验原理】
就作用性质而言,同一药物随着给药途 径改变有时会产生药物效应质的变化,如硫 酸镁口服具有导泻和利胆的作用,注射具有 抗惊厥和降压作用,外用则具有消炎和镇痛 的作用。
.
❖ 【实验材料】
.
❖ 【实验结果】 将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
❖ 【注意事项】 1.掌握正确的灌胃操作技术,不要误入
气管或插破食管,前者可致窒息,后者可出 现如同腹腔注射的吸收症状,重则死亡。
2.MgSO4口服导泻(1~6h)、利胆, 而注射抗惊厥(中枢抑制致骨骼肌松弛)、 降压(直接扩张外周血管)。
3.注射后作用发生较快,需留心观察。
器材:电子秤、注射器、5#针头、灌胃 针头、玻璃钟罩。
药品: 10%MgOS4溶液。
动物:小白鼠
.
❖ 【实验方法 】 取体重接近的小白鼠2只,称重编号,
观察其正常活动。1号鼠经灌胃10%MgSO4 溶液0.2 ml/10g,2号鼠经腹腔注射 10%MgSO4溶液0.2 ml/10g,分别置于玻璃 钟罩中,密切注意观察呼吸、肌肉有无松弛、 瘫痪、排便变化等反应,记录出现的时间。
.
腹腔注射的操作
❖ 左手固定小鼠,头低腹高位,右手45° 在左或右侧下腹部进针,针尖刺入腹腔 时有落空感,然后略抽回针头2mm,贴 着腹腔壁轻轻推液。注射结束后,不宜 太快抽回针头,否则漏液过多,对于小 剂量的注射影响较大。
.
❖ 思考题】 给药途径不同时,药物作用为什么有的
会出现质的差异,有的则产生量的不同?
不同给药途径实验报告

不同给药途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摘要本实验通过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发现给药途径将会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过程,从而影响药物疗效。
在实验中,分别使用口服、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三种给药途径在三只小鼠身上分别注射了相同剂量的药物,并在规定时间内记录了药物的药效指标。
实验结果表明,静脉注射的药效指标最高,其次是皮下注射,而口服的药效指标最低。
本实验结果说明,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具有显著影响,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口服等禁忌症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以提高药物疗效。
关键词:给药途径、药物疗效、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引言药物治疗是临床医学治疗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而药物的疗效不仅仅与药物本身的作用有关,还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因素有关。
给药途径是影响药物JlrsorpEPtion、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limination()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给药途径将会导致药物不同的生物利用度和不同的疗效。
例如,有些药物禁止口服,需要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等途径给药。
然而,目前对于药物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还存在着争议。
为此,本实验通过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的影响,以期为药物治疗中给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成年雄性小鼠3只,体重100±10g。
药物:XX药物,纯度99%。
实验设备:注射器、胶管。
试验方法:1、将3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只)。
2、在同一时间点分别给3只小鼠使用口服、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三种给药途径注射相同剂量的药物,注射后记录时间节点。
3、静脉注射方案:在小鼠尾静脉注射药物,药物浓度为10mg/ml,剂量为10mg/100g。
皮下注射方案:在小鼠背部注射药物,药物浓度为10mg/ml,剂量为40mg/kg。
口服方案:将药物通过灌胃管灌入小鼠胃内,药物浓度为20mg/ml,剂量为80mg/kg。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引言:药物的给药途径是指通过哪种方式将药物引入机体内,以达到发挥药效的目的。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材料与方法: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口服、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这三种常见的给药途径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选取了一种常用抗生素,阿莫西林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组别分为口服组、皮下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
每组分别选取10只小鼠(体重相近),按照体重随机分组。
口服组:将阿莫西林以悬液或药片的形式通过口腔给药,剂量为10 mg/kg。
皮下注射组:将阿莫西林以注射液的形式皮下注射,剂量为10mg/kg。
静脉注射组:将阿莫西林以注射液的形式静脉注射,剂量为10mg/kg。
给药后,观察动物反应、记录一些行为变化,并分别在给药后0.5小时、1小时、3小时、6小时之后采集小鼠的血液样本。
同时,对每只小鼠进行解剖,采集重要器官(如肝脏、脑、心脏等)样本。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首先,从动物反应方面来看,口服组在口服后较长时间内动物表现正常,没有明显的不适反应;而皮下注射组在注射后,小鼠会有局部疼痛或红肿的表现。
静脉注射组在注射时会出现短暂的不适反应,如动作僵硬或不安。
这些结果表明,口服给药是一种相对温和的给药途径,相对安全可靠;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则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能会对动物的生理状态产生较大影响。
再从药物作用方面来看,通过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药物浓度检测,我们发现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和药物浓度均有影响。
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速度较慢,但药物浓度较为持久;皮下注射给药后药物的吸收速度较快,但药物浓度较低,持续时间较短;静脉注射给药后药物的吸收速度最快,药物浓度最高,但持续时间较短。
这说明药物的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直接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和持续时间。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鼠以不同给药途径给予同剂量尼可刹米时引起药理作用的差别。
【原理】药物以不同给药途径给药时,因吸收部位血液循环快慢,吸收过程需透过的生物膜的通透性以及吸收途径中药物代谢酶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药物吸收的快慢和程度不同。
【动物】小鼠3只
【材料和试药】鼠笼天平注射器小鼠灌胃针头注射针头2%尼可刹米溶液
【方法】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3只,以1、2、3编号,分别称重,观察各鼠的一般情况,依次给药。
1号鼠以灌胃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2号鼠以皮下注射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3号鼠以腹腔注射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每次给药后立即记下当时时间,密切观察小鼠的反应。
动物首次出现惊厥时,立即记下时间。
从给药到首次出现惊厥的时间为药物作用的潜伏期。
比较3只小白鼠结果之差别。
【报告要点】
注:“最后结果”栏记载是否发生死亡及从给药到死亡相隔时间等。
【讨论题】不同给药途径在哪些情况下可使药物的作用产生量的差异?在哪些情况下又可使药物的作用产生质的不同?。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之欧阳治创编

取体重相近小白鼠2只,称重、标记,观察并记录正常活动。1、2号小白鼠分别采用灌胃、腹腔注射方式给药,均按0.2ml/10g给予10%硫酸镁溶液。给药后观察、记录小鼠出现的症状,将结果填入下表2。
【实验结果记录】
鼠号
给药途径
给药前活动情况
给药量
给药后反应
活动情况
呼吸频率
药品 2%的尼可刹米、10%硫酸镁溶液
【实验方法】
1、尼可刹米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称重、标记,观察并记录正常活动情况。分别对1、2、3号小鼠采取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给药,均按0.2ml/10g给予2%尼可刹米,记录给药时间。观察小白鼠反应,记录动物从给药到惊厥首次出现的时间(药物的潜伏期),将结果填入下表1。
尼可刹米属于中枢兴奋药,可直接或反射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但若剂量过大,则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广泛兴奋,导致惊厥发生,甚至死亡。本实验对小白鼠给过量的尼可刹米,以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条件】
实验动物 小白鼠4 只
实验器材 天平、烧杯(1000ml)注射器(1ml)、针头、小鼠灌胃器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验证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途径)。
难点动物的给药方法及实验结果的讨论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示教、实验操作。
使用教材
及参考书
1、使用教材:(1)药理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魏庆华、滕淑静主编,第1版2013年7月;(2)药理学实验与学习指导,金虹、令红艳主编,第2版2011年1月。
2、参考书:朱岫芳、鱼江主编,药理学,吉林出版集团,第3版,1997年9月
药理学-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对 药物作用的影响
2013-8-19
1
实验原理
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可分为四类: 消化道给药 口服/灌胃 舌下含服 直肠给药 注射给药 皮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给药 肌内注射给药 呼吸道给药 皮肤粘膜给药
6
实验动物
小白鼠
2013-8-19
7
实验方法
甲鼠 乙鼠 丙鼠
分别称体重观察一般情况 灌胃给药 2%尼可刹米 0.2ml/10g 皮下注射 2%尼可刹米 0.2ml/10g 腹腔注射 2%尼可刹米 0.2ml/10g
给药后立即记录给药时间 观察记录小白鼠的反应
2013-8-19 8
实验结果
小白鼠号 性别 体重 尼可刹米的剂量 给药途径 作用潜伏期 最后结果
10
甲 乙 丙
注:从给药到首次出现惊厥的时间为该药的“潜伏期”; “最后结果栏”记载实验动物是否发生死亡及从给药到 死亡的间隔时间
2013-8-19 9
讨论
不同给药途径时药物作用出现的顺序? 不同给药途径在哪些情况下可使药物的 作用产生量的差异? 在哪些情况下可使药物的作用产生量的 差异?
2013-8-19
2013-8-19 2
相同的药物,不同的给药途径,由于药 物的吸收速度不同,因此产生反应的时 间也不同。 本实验旨在观察同等剂量的药物,通过 不同的给药途径吸收后引起药理作用的 时间与性质的差别。
2013-8-19
3
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给予同等剂量的尼可 刹米所引起的药理作用的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g2+的作用。
尼可刹米属于中枢兴奋药,可直接或反射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但若剂量过大,则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广泛兴奋,导致惊厥发生,甚至死亡。本实验对小白鼠给过量的尼可刹米,以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条件】
实验动物小白鼠4 只
实验器材 天平、烧杯(1000ml)注射器(1ml)、针头、小鼠灌胃器
难点动物的给药方法及实验结果的讨论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示教、实验操作。
使用教材
及参考书
1、使用教材:(1)药理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魏庆华、滕淑静主编,第1版2013年7月;(2)药理学实验与学习指导,金虹、令红艳主编,第2版2011年1月。
2、参考书:朱岫芳、鱼江主编,药理学,吉林出版集团,第3版,1997年9月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药理学
专业班级
三年药学等班
授课教师
郭育慧
授课序次
4
授课类型
实验课
授课学时
2
授课题目 (章节)
第4次实验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观察给药途径不同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掌握小白鼠的捉拿及给药(灌胃、腹腔注射等)方法。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验证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途径)。
教 案 续 页
教 学 内 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要求】
1、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练习小白鼠的捉拿及给药方法。
【实验原理】
给药途径不同,药物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不同,致使药物的吸收和分布也不同,药物效应因而呈现差异。静脉吸收最快,产生作用最强,其他给药途径的吸收速度依次是:呼吸道>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口服>贴皮。主要包括“量差异”(即同一效应,出现作用强度不同)和“质差异”(即出现不同的药理效应)。
2、临床用药时,同一药物在不同的给药途径时,应用的剂量为什么不同?
3、2只小鼠给予硫酸镁,为啥出现不同的药理作用
教学
后记
依据学习目标,达到知识、能力要求。 学会正确选择给药量及途径、记录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硫酸镁为导泻、利胆、降压和抗惊厥药。口服不易吸收,并使肠内容物渗透压升高,水分吸收减少,肠容积增大,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而泻下。镁盐还能引起十二指肠分泌胆囊素,此激素能刺激肠液分泌和肠道蠕动。注射给药可使血中Mg2+增加,Mg2+和Ga2+化学性质相似,可以特异地竞争Ga2+受点,拮抗Ga2+的作用,阻止运动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乙酰胆碱,使骨骼肌松弛。与此同时,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感觉和意识消失。过量时,引起呼吸抑制、血压骤降以至死亡。静脉缓慢注射氯化钙,可立即消除
药品 2%的尼可刹米、10%硫酸镁溶液
【实验方法】
1、尼可刹米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称重、标记,观察并记录正常活动情况。分别对1、2、3号小鼠采取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给药,均按0.2ml/10g给予2%尼可刹米,记录给药时间。观察小白鼠反应,记录动物从给药到惊厥首次出现的时间(药物的潜伏期),将结果填入下表1。
2、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0分
取体重相近小白鼠2只,称重、标记,观察并记录正常活动。1、2号小白鼠分别采用灌胃、腹腔注射方式给药,均按0.2ml/10g给予10%硫酸镁溶液。给药后观察、记录小鼠出现的症状,将结果填入下表2。
【实验结果记录】
鼠号
给药途径
给药前活动情况
给药量
给药后反应
活动情况
呼吸频率
惊厥潜伏期时间)
惊厥
1
灌胃
2
皮下注射
3
腹腔注射
表1
鼠号
给药途径
给药剂量
给药前活动情况
给药后反应(主要观察中枢抑制、肌张力、大小便)
1
灌胃
2
腹腔注射
表2
【实验讨论】
为啥会出现以上结果?
教 案 末 页
教学
小结
给药途径不同都对药物作用有影响;甚至发生药物性质的改变。
思考题
及
作业题
1、三只小白鼠给予尼可刹米,出现作用时间不同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