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二

合集下载

2015——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必修三真题分类汇编答案解析

2015——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必修三真题分类汇编答案解析

2015——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必修三真题分类汇编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4课宋明理学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2018·全国Ⅰ卷·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都是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相关,所以排除A,B选项不符合史实;D说法错误,科技技术成果应该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所以答案是C。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2018•全国Ⅱ卷•27)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官腔”,“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高雅”,可知昆曲在官员士大夫之中非常流行,因此答案是D;A,与材料无关;B,京剧形成于清朝;C,材料未能体现。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戏曲-昆剧例:(2018·全国Ⅲ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由国家制定”“多部官修本草”“由朝廷颁行”,说明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发展有赖于国家的支持,因此答案是B;A,宋朝并未统一全国;C,与材料史实无关;D,宋明理学形成于宋明时期。

历史必修三专题二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

历史必修三专题二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

马丁· 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 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26
一、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表现
(一)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
项目 发明过程 造 西汉:植物纤维纸 纸 东汉:“蔡侯纸” 术 魏晋南北朝:成为主
印 刷 术 火 药
要书写材料 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北宋:彩色套印技术;毕 传入欧洲 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促进近代欧洲社会进步和社会转型 外传 影响 经阿拉伯人 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 传到非洲和 取代中世纪使用的羊 皮纸,促进了欧洲文 欧洲 化的发展。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 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 思想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 展,促使骑士阶层日益衰 落,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 势力创造了条件
唐末:应用于军事 宋朝:火药武器广 泛运用
28
【典型题例】(2010· 天津河东一模)公元751年,唐 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 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 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人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解析:A。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时间:造纸术 是东汉蔡伦改进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 指南针发明在北宋时期,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军事, 北宋时期制造出火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经阿拉伯 人传到欧洲,在题干中时间限制内“公元751年”、 “唐朝”,这一时期 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只能是造 纸术。
4
一、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表现
(一)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 1、造纸术
5
பைடு நூலகம்
龟 甲 和 兽 骨
青铜器
帛书 竹简 1竹木简牍沉重 2丝织品昂贵

浙江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二选择题(人民版)

浙江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二选择题(人民版)

1.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现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3.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5.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兵着,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6.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7.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8.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9.浙江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下列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①灵隐寺②永嘉牌楼③衢州孔庙④岳飞祠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10.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11.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序号42必修三专题二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班级姓名组号编制:高一历史备课组操慧老师使用班级:高一(1、2、9、10、11) 2016、4、1 【学科指导意见】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价值。

【自主学习】结合课本,落实学案中的基本知识点:一、纸的发明1.秦汉时期主要的书写材料:(1) 时期,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

(2)考古工作者在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纸的残片,可能早期已经发明书写用纸。

(3)东汉于105年造成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

2.传播:公元世纪,传入,之后传往3.造纸术发明的影响:(1):(2)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指南针的发明:大约出现在时期,最初叫“”,《韩非子》中提到过这种仪器。

2.两宋时期指南针的发展:(1)北宋《》中提到指南鱼。

(2)北宋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3)南宋《》中介绍木刻指南鱼和指南龟。

3.指南针的外传:世纪末至世纪初,由海路传入,然后再传入。

4.指南针的影响:(1)中国: .(2)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火药的发明:(1)商周时期,广泛使用木炭。

(2)春秋战国时期,具有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3)汉代《神农本草经》中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

(4)东晋的《》中已经提到“火药”。

2.火药的使用:(1) 末至初的战争中,已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火炮。

(2)宋代:①唐福把制作的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献给朝廷。

②石普为宋真宗表演他制作的火球、火箭。

③《》介绍多种火药武器,并记录当时3种火药配方。

(3)明代: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3.传播:在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和世界各地。

人民版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详解

人民版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详解

人民版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详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揭秘古代东方的智慧发展导语:古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古代文明国家,其在科学技术与文化领域的贡献不可忽视。

本文将为你详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让我们一起揭开古代东方的智慧发展之谜。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之精密制造古代中国人在制造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

他们精于制造各种工具和武器,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

早在汉代,中国人已经发明了可以指南的磁石,而指南针则出现在唐代,成为中国航海事业的重要突破。

不仅如此,古代中国还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等对世界同样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

除此之外,古代中国在农业、水利以及建筑等领域的科技发展也非常突出。

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就出现在古代中国,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水利方面,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水车、水轮等设备,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古代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技术也相当发达,如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等建筑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术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第二部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之医药学与数学古代中国人对医药学的探索和实践也十分深入。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药学名著《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国医学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古代中国人对疾病的理解、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古代医学中,中药的应用广泛而独具特色,经过千余年的沉淀与实验,形成了中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至今,中草药在世界范围内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不同疾病。

古代中国人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同样不容小觑。

中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被认为是世界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九章算术》包含了九个不同的算术问题,涵盖了代数、几何、方程等多个数学领域。

此外,中国古代还发明了十二地支、天干纪年等独特的计数法,对世界数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古代中国的文化与哲学思想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哲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真题选择题(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真题选择题(宋明理学)
• 【答案】D
• 1.(2017·江苏高考·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 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
释( )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1.(2016·上海高考·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 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 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
• 【答案】B
• 3.(2013·福建高考·1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 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 业”。在此,朱熹( )
•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 【考点】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 【解析】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只是先把‘四书’一气 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的信息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A项正确; 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B项 错误;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 它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 曲折反映,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
• A.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 ②④
• 【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 【解析】朝鲜来华使者认为“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说明他们以 程朱理学为正宗,故①正确;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并未超越理学范畴, 心学承认“理”的存在,只是求理的方法不是外求而是在内心中领悟,故② 错误;王阳明主张“发明本心以求理”,朱熹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二者观点明显不同,故③正确;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发展而不是叛逆,故 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2021历史高考真题必修三

2021历史高考真题必修三

2021历史高考真题必修三2021历史高考真题必修三2021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021年福建高考14题)《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2.(2021年重庆高考1题)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3.(2021年福建高考16题)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4.(2021年广东高考14题)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5.(2021年高考全国Ⅰ卷25题)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6.(2021年浙江高考12题)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21年山东高考16题)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2021年重庆高考3题)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诗的经典——《诗经》1.主要内容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是其精粹。

2.艺术风格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

3.地位及影响(1)《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2)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的魅力1.创立公元前4世纪在南方的楚国产生,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2.风格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属于浪漫主义手法;句式较为录活,有时使用楚国方言,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代表人物及作品屈原,代表作是《离骚》,还有《九歌》《天问》《九章》等。

三、汉赋的风采1.特点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2.代表人物及著作(1)西汉早期: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都借物抒怀,意境深沉。

(2)汉武帝时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其特点是篇幅较长,气势恢弘,辞藻华丽。

(3)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扬雄。

(4)东汉后期:大赋渐少,小赋兴起,作品特点是篇幅较短,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四、“李杜诗篇万口传”人物时代特征风格特点李白盛唐(1)雄奇豪放,瑰玮绚烂(2)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诗仙”,是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杜甫唐帝国由盛转衰(1)凝重与浓郁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2)格律严整,艺术风格沉郁顿挫(3)诗有“诗史”之誉,人有“诗圣”之名,“三吏”“三别”是其代表作1.词的产生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产生于唐代。

早期词人有白居易、韦庄、李煜等。

2.特点能够合乐歌唱,有一定的词牌名,句子长短不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2013·北京文综·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考点】中国古代城市、科技;工业革命、斯大林模式【解析】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A、B、D选项的史实正确,但这些结论与史实不相符。

史实与结论之间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只有C史实与结论能够形成相对准确的逻辑关系。

因此正确的答案选C。

【答案】C(2013·重庆文综·3)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记忆和运用能力。

“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排除A;中国造纸术出现于西汉,“蔡侯纸”是东汉时蔡伦发明的纸排除B;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排除D。

【答案】C(2012·海南单科卷·8)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

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

这一事件表明,康熙()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解析】题干反映了康熙在“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准确”后,才“复用西洋历法”说明其审慎地接受外事物,B项正确;A项“全面接受”过于绝对化,说法错误;C项无从涉及;题干材料仅限于历法,因此,D项“西方文化超越中国”说法错误。

【答案】B(2012·上海单科卷·13)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

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解析】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印刷的大量书籍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答案】A(2011·江苏单科·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解析】活版技术从北宋开始使用;活版之前传递信息并不是均用手抄,如雕版;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泥活字。

A、B、C表述错误。

造纸术出现于西汉、指南针出现于战国、火药出现于东晋,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在四大发明中活版出现最晚。

【答案】D(2010·全国Ⅰ卷文综·13)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解析】题中多次出现“雕印”一词,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术比较普及,由此可排除A项;再由题中信息主要涉及宋人“议论时政之言”,并不足以说明当时北宋与契丹的关系,C 项亦可排除。

B项有较强的迷惑性,但由“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可知当时宋朝政府并未对书籍出版业进行有效的管理;而由“大于朝廷不便”的信息,可知如当时“议论时政之言”广为流传的话,则对宋朝政府的统治会带来不利影响。

故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D(2010·全国Ⅱ卷文综·15)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解析】解答此题,注意题中关键词“今(雕)板……之幸也”,说明,是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故C正确。

【答案】C(2009·浙江文综·13)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解析】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明清时期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到1912年清朝灭亡结束,C项说法在时间上与史实不符合。

【答案】C第2课中国古代的艺术(2013·江苏单科·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考点】中国古代汉字的发展演变。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根据题干图片文字比较可知,甲骨文与现代的文字具有某些相似之处,故D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可识读的文字,楷书之前是隶书、小篆,故AC表述有知识性错误,楷书工整规范,故B表述错误。

【答案】D(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考点】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可能真实的再现客观历史,同样也不能正确评断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

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表现奸诈多疑;蓝色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选择B项。

【答案】B(2013·山东基能·18)印章是在方寸之间进行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品。

根据印面形式划分,文字凹陷下去的印章称为阴文印,文字凸起的称为阳文印。

图3中的阴文印钤盖出的印拓应是()图 3 A B C D【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解析】因为阴文印的文字是凹陷下去的,印泥粘在文字的周围,因此文字周围带有印泥,而文字由于是阴文凹陷下去,所以印出来的字是白底。

故答案C符合题意。

【答案】C(2013·山东基能·72)图15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甲骨文金文小篆图15A.“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B.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C.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D.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2012·福建文综卷·13)《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

”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

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A.甲骨B.丝帛C.竹木简D.石碑【解析】这是一个象形文字,上面是串成串的竹木简,很容易选出答案,但这个题目的设问很绕,通俗的说就是这个册是用什么材料来记录文字信息的。

【答案】C(2011·安徽文综·13)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 ,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 .“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 .“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解析】“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是文人画的特点,苏轼一生,几遭贬谪,在错综复杂的宋王朝政治斗争中饱尝仕途的滋味,愤懑不平之气交织于心,发诸毫端,借诗画以泄胸中盘郁。

作者通过作画抒写胸臆之情。

郁闷的心情通过绘画表露无疑。

这符合文人画的特点。

所以A 项符合题意。

“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又称“疏体”是唐代吴道子的画风, 苏轼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排除B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句说的是王维,出自苏轼的《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摩诘是王维的字)指出了王维的诗能够将诗情画意相结合的特点。

排除C 。

“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含寓淡泊名利、心向清纯之意的山林气味,这与作者抒发郁闷之情的寓意不吻合。

排除D 。

故选A 。

【答案】A(2011·福建文综·17)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 .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B .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C .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D .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京剧取各种戏剧之长而成,不是“戏剧之祖”,排除B 项。

京剧的形成是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班进京后,并非是元末初创,也非在康乾京化,故排除C 、D 两项。

乾嘉落户是指在乾隆、嘉庆年间落户于北京,同光扬名是指在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民族瑰宝是指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故选A项。

【答案】A(2009·广东文基·19)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解析】秦朝官方统一文字为小篆,D项字体为小篆。

而A为甲骨文;B为行书;C 为楷书,都不正确。

【答案】D2009·浙江文综·12)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解析】题干关键词是“隶书”。

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据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秦朝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他写的《秦始皇廿六年诏铭》用的是小篆体,B项错误。

C项指的是草书。

正书是指楷书,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2008·山东文综·10)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同时注意中外对比,找寻人类文明的共性与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