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五章+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入门

合集下载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内容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内容

第一章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及传感器技术,其任务是利用传感器节点来监测节点周围的环境,收集相关数据,然后通过无线收发装置采用多跳路由的方式将数据发送给汇聚节点,再通过汇聚节点将数据传送到用户端,从而达到对目标区域的监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任务管理节点。

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包括哪几部分?一般情况下由以下四个基本单元组成:数据采集单元、控制单元、无线通信单元以及能量供应单元。

无线传感器网络基本节点拓扑结构可分为基于簇的分层结构和基于平面的拓扑结构两种选择题:无线传感器网络可实现数据的采集量化,处理融合和传输应用,具有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移动性、电源能力局限性,规模大、自组织性、动态性、可靠性、以数据为中心等等。

第2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的传输介质主要包括电磁波和声波。

无线电波、红外线、光波等负责使在两个网络主机之间透明传输二进制比特流数据成为可能,为在物理介质上传输比特流建立规则,以及在传输介质上收发数据时定义需要何种传送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接口标准对物理接口具有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进行了描述。

作为一种无线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协议涉及传输介质以及频段的选择、调制、扩频技术方式等,同时实现低能耗也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的一个主要研究目标。

IEEE 802.15.4 该标准把低能量消耗、低速率传输、低成本作为关键目标,旨在个人或者家庭范围内不同设备之间建立统一的低速互连标准。

有16个信道工作于2.4GHz ISM频段,2.4GHz频段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50kb/s,对于高数据吞吐量、低延时或低作业周期的场合更加适用有1个信道工作于868MHz频段以及10个信道工作于915MHz频段。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 技术包括通信协议、能 量管理和数据处理等方 面。下面将对其中一些
关键技术进行介绍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2.1 通信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是保证网络稳定 性和高效性的关键。由于传感器节点资源有 限,因此需要设计低功耗、高效能的通信协 议,以确保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质量和稳定 性。常见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包括 IEEE 802.15.4、ZigBee、WiFi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
3.1 环境监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用于环境监 测领域,例如气象、水文、环境 保护等方面的监测。通过部署传 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参 数,如温度、湿度、气压、光照 等,并将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进 行分析和处理,以提供决策支持 和预警功能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
3.2 军事侦察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 点通常采用低功耗设 计,以延长网络的使 用寿命和降低能源消 耗。此外,节点体积 小、重量轻,方便部 署和移动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和特点
1.3 自修复和 自适应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 节点具有自修复和自 适应能力,可以在节 点发生故障或受损时 ,自动调整网络结构 ,保持网络的连通性 和可用性。同时,网 络可以根据环境变化 和需求变化进行自我 调整和优化
无线传感器网络
-
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和特点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
无线传感器网络
WSN具有分布式、自组织、自修 复和自适应等特点,可以广泛 应用于环境监测、军事侦察、 智能家居、农业监测等领域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是由一 组能够自组织形成网络的低功 耗、微型、低成本传感器节点 组成的网络 下面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 详细的介绍

无线传感网络概述

无线传感网络概述

无线传感网络概述学号031241119姓名魏巧班级0312411一、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定义: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指将大量的具有通信与计算能力的微小传感器节点,通过人工布设、空投、火炮投射等方法设置在预定的监控区域,构成的“智能”自治监控网络系统,能够检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信息或检测对象的信息。

二、传感器的节点分布及通信方式:由于传感器节点数量众多,布设时智能采用随机投放的方式,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不能预先确定。

节点之间可以通过无线信道连接,并具有很强的协同能力,通过局部的数据采集、预处理以及节点间的数据交互来完成全局任务,同时节点之间采用自组织网络拓扑结构。

由于传感器节点是密集布设的,因此节点之间的距离很短,在传输信息方面多跳(multi—hop)、对等(peer to peer)通信方式比传统的单跳、主从通信方式更适合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使用,例如:使用多跳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在长距离无线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的信号衰落和干扰等各种问题。

三、WSN运行的环境:1、WSN可以在独立封闭的环境下(如局域网中)运行。

2、WSN也可以通过网关连接到网络基础设施上(如Internet)。

在这种情况中,远程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 浏览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的信息。

四、无线数据网络的定义及无线自组网络的特点:主流的无线网络技术,如IEEE 802.11、Bluetooth都是为了数据传输而设计的,我们称之为无线数据网络。

目前,无线数据网络研究的热点问题就是无线自组网络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实现不依赖于任何基础设施的移动节点在短时间内的互联。

特点有如下几点:(1)无中心和自组性(优点):无线自组网络没有绝对的控制中心,网络中节点通知分布式的算法来协调彼此的行为,这种算法无需人工干预和其他预置网络设施就可以在任何时刻任何地方快速展开并自动组网。

(2)动态变化的网络拓扑(缺点):移动终端能够以任意速度和方式在网中移动,在通过无线信道形成的网络拓扑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无线传感器网络知识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知识点

1.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就是由部署在检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的对象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2. 构成WSN 的三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观察者。

3. ADHOC 和WSN 的区别:(1)WSN(2)WSN (3)WSNAd hoc(4)WSN(5)WSN (6)WSN 以数据为中心。

4. WSN 的节点:传感模块、处理器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 节点特点:电源能量有限、通信能力有限、计算和存储能力有限5. WSN 协议栈结构(1)能源管理平台:管理传感器节点如何使用能量;(2)移动管理平台:检测和注册传感器节点的移动,维护到汇聚点的路由,使得传感器节点能够跟踪它的邻居;(3)任务管理平台:在一个给定的区域内平衡和调度监测任务6. 传感器物理层作用:屏蔽物理设备和传输介质的差异目的:透明传输功能:提供传输通道;传输数据;其他特性:(1)机械特性(2)电气特性(3)功能特性(4)规程特性运用的技术:(1)介质和频段的选择(2)调制技术(3)扩频技术传输媒体:(1)建议采用ISM (工业、科学和医学)频段短距离的无线低功率通信最适合传感器网络(2)红外,不需要许可证,抗干扰要求收发双方在视线之内(3)光7.频率选择,载频发生,信号检测,调制,数据加密信号传播传播信号需要的最小发送功率和传输距离d的n次方成正比,2<= n < 4.为了减小传输距离,传感器网络采用多跳(multihop)通信方式8.MAC层协议:S-MAC协议、IEEE802.11 MAC协议9.MAC层有用功耗:(1)发送,接收数据(2)处理询问请求(3)转发询问和数据到邻居节点9.MAC层无用功耗:(1)信道的空闲侦听,“waiting for possible traffic”.(2)由于碰撞导致的重传,例如两个数据包同时到达同一节点(3)无意偷听:当节点接收到一个不属于他的数据包时(4)产生和处理控制数据包开销10.CSMA/CACSMA /CA载波侦听/冲突避免如何解决“隐匿终端问题11.S-MAC机制针对碰撞重传、串音、空闲侦听和控制消息等可能造成较多能耗的因素S-MAC 采用如下机制:(1)周期性侦听/睡眠的低占空比工作方式,控制结点尽可能处于睡眠状态来降低结点能量的消耗;(2)邻居结点通过协商的一致性睡眠调度机制形成虚拟簇,减少结点的空闲侦听时间;(3)通过流量自适应的侦听机制,减少消息在网络中的传输延迟;(4)采用带内信令来减少重传和避免侦听不必要的数据;通过消息分割和突发传递机制来减少控制消息的开销和消息的传递延迟。

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络ZigBee介绍

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络ZigBee介绍
监测农田CO2浓度,优化植物生长环境,提 高光合作用效率。
Zigbee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
低功耗
Zigbee技术采用低功耗设计,延长了传感器节 点的使用寿命。
可靠性
Zigbee技术具有较高的通信可靠性和稳定性, 保证了数据传输的质量。
ABCD
无线传输
Zigbee技术实现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 降低了布线成本和难度。
自组网
Zigbee节点可自组织形成网络,无需中心节 点控制。
可靠传输
Zigbee传输速率低,但可靠性高,适用于环 境监测等对数据准确性要求高的场景。
低成本
Zigbee节点成本低,易于大规模部署。
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环境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提 高预警和决策的准确性。
物联网化
将环境监测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广泛的 数据采集和远程控制。
数据中心架构
数据中心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可视化,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
传感器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
土壤湿度传感器
监测土壤湿度,为灌溉提供依据,避免过度 或不足灌溉。
光照传感器
监测光照强度,优化植物光合作用,提高农 作物产量。
温度传感器
监测农田温度,预测病虫害发生风险,及时 采取措施。
CO2浓度传感器
各子系统通过统一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接口进行连接,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 控制。
传感器作为智能家居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采集环境参数和设备状 态信息,为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传感器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温度传感器
用于监测室内温度,实现温度自动调节和节能控制。
湿度传感器
用于监测室内湿度,保持室内舒适度。

物联网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使用教程

物联网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使用教程

物联网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使用教程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成为实现物联网互联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分散部署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能够自主感知环境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互相协作,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连接。

本文将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教程,帮助读者快速上手和应用于物联网中。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传感器节点、中心节点和通信组件三部分组成。

传感器节点负责感知环境信息,中心节点进行数据处理和决策,通信组件负责节点间的通信。

1. 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包含传感器、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等。

传感器负责收集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处理器进行处理,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中心节点。

2. 中心节点:中心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控制中心,负责接收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存储和决策。

中心节点可以连接云服务器,将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更高级别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3. 通信组件:无线传感器网络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等,实现节点间的通信。

通信组件包括无线模块、天线和协议栈,负责数据的传输和网络的组网。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使用教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使用教程可以分为传感器节点部署和配置、中心节点数据处理和决策两部分。

1. 传感器节点部署和配置(1)确定传感器节点的数量和部署位置: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传感器节点的数量和部署位置。

传感器节点应该尽量覆盖监测区域,并注意节点之间的通信距离。

(2)搭建传感器节点:根据传感器节点的规格和功能要求,选择相应的硬件和软件平台。

可以选择开源平台,如Arduino、Raspberry Pi 等,或者自行搭建传感器节点。

(3)配置传感器节点:根据实际需求和传感器节点的功能,进行节点的配置和参数设置。

可以通过编程方式设置节点的采样频率、阈值等参数。

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和数据处理

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和数据处理

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和数据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在空间中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农业、物流、智能交通等领域。

要想充分发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作用,掌握组网和数据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和数据处理的步骤和技术。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步骤:1. 确定网络拓扑结构: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场景特点,确定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如星型、网状、树状等。

其中,星型结构适用于中心控制的应用,网状结构适用于分散式控制的应用,而树状结构适用于级联传输的应用。

2. 节点选择与部署: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节点,并合理地部署在监测区域内。

节点的部署需要考虑到节点之间的通信距离、覆盖范围、电源供应等因素,以保证整个网络的覆盖效果和可靠性。

3. 网络连接与设置:通过适当的网络连接方式(如无线、有线等),将传感器节点连接到网络主节点或网关节点上。

在网络设置方面,需要为传感器节点分配合适的网络地址,并配置节点之间的通信协议,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4. 网络通信协议的选择与配置: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拓扑结构,选择适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如IEEE 802.15.4、ZigBee等。

然后,根据协议的要求进行节点的配置,包括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射频功率、射频通道等参数的设置。

5. 网络性能测试与调优:在完成网络搭建后,需要进行性能测试与调优,包括信号强度测试、传输距离测试、网络拓扑可靠性测试等。

通过测试结果,及时调整节点的位置、参数设置等,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处理步骤:1. 传感器数据采集: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环境中的各种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传感器节点将采集到的数据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处理节点。

2. 数据预处理:在接收到传感器数据后,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去噪、数据插补、数据滤波等操作。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实战第五章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实战第五章

XXGC
终端节点
协调器
无线数据传输原理图
实训 5-1 无线数据发送和接收 知识链接
1 设备类型
在ZigBee无线网络中,存在3种逻辑设备类型, 即:协调器(Coordinator)、路由器(Router) 和终端节点(End-device)。 ZigBee网络通常由一个协调器以及多个路由器和 多个终端设备组成,绿色节点为协调器,蓝色节 点为路由器,橙色节点为终端设备,如右图所示。
afAddrType_t *dstAddr:该参数包含了目 的节点的网络地址以及发送数据的格式。 endPointDesc_t *srcEP:该参数的作用就 是指定端口号。 uint16 cID:这个参数描述的是命令号。 uint16 len:该参数标识了发送数据的长度。 uint8 *buf:该参数是指向发送数据缓存区的 指针。
/* Coordinator Settings */ -DZDO_COORDINATOR -DRTR_NWK
//开启协调器功能 //开启路由器功能
不同的是,如果路由器和终端节点的 ZDAPP_CONFIG_PAN_ID值设置为非0xFFFF 值,则会以ZDAPP_CONFIG_PAN_ID值作为 PANID。
实训 5-1 无线数据发送和接收
如果协调器的PANID的设置值为小于等于 0x3FFF的有效值,协调器就会以这个特定的 PANID值建立网络。但是,如果在默认的信道 上已经有了该PANID值的网络存在,则协调器 会继续搜寻其他的PANID,直到找到网络不冲 突为止。
ZigBee网络示意图
实训 5-1 无线数据发送和接收
协调器是整个网络的核心,它最主要的作用是启 动网络,其方法是选择一个相对空闲的信道,形 成一个PANID(网络编号)。它也会协助建立 网络中的安全层及处理应用层的绑定。当整个网 络启动和配置完成之后,它的功能就退化为一个 普通路由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uintl6 len —— 该参数标识了发送数 据的长度。
• 5、uint8 *buf ——该参数是指向发送数据
缓冲区的指针,发送数据时只需要将所要 发送的数据缓冲区的地址传递给该参数即 可,数据发送函数会从该地址开始按照指 定的数据长度取得发送数据进行发送。
• 6、uint8 *transID——该参数是一个指
协调器主要负责 网络组建、维护、 控制终端节点的 加入等
路由器主要 负责数据包
的路由选择
集,不具备
路由功能
第一个组网实验
1. 要求实现功能:
– 从发送端发送一个数据,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校验收到的 数据是否正确,并给出相应的指示。
2. 很简单的功能,但是这里涉及以下问题:
– 如何调用ZigBee协议栈提供的发送函数;
ZigBee协议栈;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采集, 只需要用户 在应用层加入传感器的读取函数即可; ☻如果考虑节能,可以根据数据采集周期定时唤醒终 端节点采集传感器数据,然后将数据发送给路由器 或者协调器。
如何使用 ZigBee 协议栈
• 当用户应用程序需要进行数据通信时,需要
按照如下步骤实现:
向发送序号的指针,每次发送数据时,发 送序号会自动加 1(协议栈里面实现的该 功能),在接收端可以通过发送序号来判 断是否丢包,同时可以计算出丢包率。 • 7、uint8 options 和 uint8 radius—这 两个参数取默认值即可。
数 据 接 收
• 终端节点发送数据后,协调器会收到该数据,但是应用程序是如何 得到通过天线接收到的数据的呢? – TI 公司实现ZigBee协议栈时添加了一个小的操作系统OSAL – 操作系统将协议栈各个层次工作拆分成一个个任务,由操作 系统负责调度协调这些任务 – 同时操作系统还提供了一个消息队列的实现,负责在任务之 间传递消息
– 如何使用ZigBee协议栈进行数据的接收;
– 如何理解ZigBee协议栈; – 如何利用ZigBee协议栈提供的函数来实现无线传感器网 络应用程序开发;
通过源码认识zstack
1.安装Zstack,直接点击安装文件,选择默认的安装
路径,安装完成后在C盘根目录下多了一个Texas
Instruments的文件夹,即我们要用的协议栈。

4

ZigBee 无 线 传 感 器 网 络 入 门
认识协议栈
☻ 协议定义的是一系列的通信标准,通 信双方需要共同按照这一标准进正常 的数据收发;
☻ 协议栈是协议的具体实现形式,通俗 的理解为用代码实现的函数库,以便于 开发人员调用。
ZigBee 的 协 议 组 成
☻IEEE 802.15.4 定义了物理层和 MAC 层技
• 7、通过仿真器将协调器程序和终端程 序分别下载到开发板。 • 8、启动开发板,组网并发送数据,观 察现象。
实验原理
• 协调器上电后,会按照编译时给定的参数 、选择合适的信道、合适的网络号建立 Zigbee无线网络,这部分内容不需要我们 写代码实现。 • 终端节点上电后,会进行硬件电路的初始 化,然后搜索是否有 ZigBee 无线网络,如 果有 ZigBee 无线网络再自动加入,然后发 送数据到协调器.最后使 LED 闪烁。
☻在 ZigBee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有三种设备类 型:协调器、路由器和终端节点。 ☻设备类型是由ZigBee协议栈不同的编译选项 来选择的。
– 协调器主要负责网络组建、维护、控制终端节点的 加入等。 – 路由器主要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
– 终端节点负责数据采集。
具体实验思路
在本实验中,ZigBee 节点 1 配置为一
2. 认识Zstack,打开下面这个目录:
– C:\Texas Instruments\ZStack-CC2530-2.3.01.4.0\Projects\zstack\Samples\GenericApp\C
C2530DB下的工程文件:
GenericApp.eww
从GenericApp.eww工程认识Zstack
数 据 发 送
在 ZigBee 协议栈中进行数据发送可 以调用 AF_ DataRequest 函数实现,该 函数会调用协议栈里面与硬件相关的函 数最终将数据通过天线发送出去。
• 1、afAddrType t *dstAddr 该参数包 含了目的节点的网络地址以及发送数 据的格式,如广播、单播或多播等。
APP: 应用层是用户创 Profile:AF 应 ZDO:ZigBee 设备 HAL :硬件层目录, 建各种不同工程的区 ZMain: 主函数目 Tools: 工程配置 ZMac:MAC 层目录, Security: 安全 用框架层目录, 包含与硬件相关的配 域,这个目录包含了 对象层目录,方 Output: 输出文 Services:ZigBee 录,在 Zmain.c 置和驱动及操纵函数。 目录,包括空间 MAC 层:数据链路层 其中 zmac.c 是MAC 应用层的内容和这个 层目录,安全层 包含 AF 层处理 MT 层:监控调试层 便用户定义的对 件目录,这个是 common 目录下的文件 项目的主要内容,在 NWK 网络层:含网 (介质访问控制层) 和 802.15.4 设备的 中包含整个项目 划分及 ZStack 相 层导出层接口文 目录,实现通过串 是公用文件,基本上 处理函数,比如 函数文件。 协议栈里以操纵系统 OSAL: 协议栈 象调用 APS 子层的 络层配置参数文件 自动生成的。 包含 MAC 层的参数配 地址处理函数目录, 的入口函数 与硬件无关。 口可控各层,与各 关配置信息。 的任务实现。 件, zmac_cb.c 加密函数等。 及网络层库的函数 置文件及 MAC 的LIB 操纵系统。 服务和 NWK 层的服 Include 目录下主要 层进行直接交互。 包括地址模式的定 是 ZMAC需要调用 接口文件, APS层 库的函数接口文件 包含各个硬件模块头 务 文件,而 Target目录 库的函数接口。 义及地址处理函数。 的网络层函数 下是跟硬件相关的。
个形象、直观的认识,这将有助于你对
ZigBee 协议的理解。
实验现象及结果
数据传输实验的基本功能:
– 两个节点进行点对点通信,节点 2 发送 “LED”三个字符,ZigBee 节点 1 收到 数据后,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判断,如果收 到的数据是“LED",则使开发板上的LED
灯闪烁。
回顾ZigBee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三种设备
术规范
☻ZigBee 联盟定义了网络层、安全层和应用
层技术规范;
☻ZigBee 协议栈就是将各个层定义的协议都
集合在一起,以函数的形式实现,并给用户提供
一些应用层 API,供用户调用。
ZigBee 协议栈开发思路
☻用户对于ZigBee无线网络的开发就简化为应用层
的C语言程序开发,用户不需要深入研究复杂的
– 1、调用协议栈提供的组网函数、加入网络函数,
实现网络的建立与节点的加入; – 2、发送设备调用协议栈提供的无线数据发送函 数,实现数据的发送; – 3、接收端调用协议栈提供的无线数据接收函数, 实现数据的正确接收。
ZigBee 无线传感网络三种设备
1协调器 2路由器 3终端节点
终端节点负 责数据的采
协调器编程
• 3、协调器编程:具体代码见教材P40P50页4.2.1协调器编程! • 4、协调器编译配置:在 Workspace 下 面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 CoordinatorEB,
然后右键单击 Enddevice.c 文件,在弹出
的下拉菜单中选择 Options,如图。
图中选择 Option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 Exclude form build,此时,Enddevice.c 文件 呈灰白显示状态此时,可以打开 Tools 文件夹, 可以看到 f8wEndev.cfg 和 f8wRouter.cfg 文件也是呈灰白显示状态,如图所示,文件呈灰 白显示状态说明该文件不参与编译,ZigBee 协 议栈正是使用这种方式实现对源文件的控制。
• 2、endPointDesc t *srcEP—在 ZigBee 无
线网络中,通过网络地址可以找到某个具体的
节点,如协调器的网络地址是 0X0000,但是具
体到某一个节点上,还有不同的端口 (endpoint),每个节点上最多支持 240 个端口 (endpoint ) 节点与端口的关系如下图:
个协调器,负责 ZieBee 网络的组建,
ZieBee 节点2配置为一个终端节点,上电 后加入 ZigBee 节点 1 建立的网络,然后节
点2发送“LED”给节点 1 。
具体实验步骤
• 1、复制 GenericApp目录:命名为 MyFirstApp。 • 2、新建文件:单击 File,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 选择 New,然后选择 File,如图所示,将该文件 保存为Coordinator.h,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建立 Coordinator.c 和 Enddevice.c(具体实现代 码可以照教材40页开始写)。
为什么需要有不同的工程?
正式的工程都有一个复杂的目录结构, 与之相比之前老师做的例子是不是很简单?
例如- 发 送 函 数
目的地址 簇id
发送数据长度
发送数据
原端点号
传输序列号
再说!
一个简单的无线传输组网实验 下面通过一个数据传输实验来对 ZigBee协议以及ZigBee 协议栈建立一
终端节点编程
• 5、终端节点编程:具体代码见教材 P50-P57页4.2.1协调器编程 • 6、终端节点编译配置:在 Workspace 下面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 EndDeviceEB,然后右键单击 Coordinator.c 文件, 在弹出的下拉菜单 中选择 Options。
实 验 测 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