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阅读练习 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2020年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基础积累一、请认真读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字义全对的一项是()A.徘徊.(huí)蒸.融明察秋毫.(细毛)B.赤裸.裸(nuǒ)收藏.一声不吭.(出声、说话)C.依偎.(wēi)明媚.饶.有趣味(特别)D.亲吻.(wěn)柔.搓一视同仁.(仁爱)2.可以与“左冲右撞、行色匆匆、溜之大吉”归为一类的词语是()A.清风朗月B.大步流星C.一生一世D.骄阳似火3.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A.匆匆地来悄悄地去B.轻轻地说甜甜地笑C.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D.认真地阅读好奇的心情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A.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B.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D.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离得开老阳儿呢?5.对下列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语言描写,写出了“我”内心的焦急)B.我一想起自己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中文的时间,心里就难过,真希望把整本语文书一下子全学会。

(心理描写,“希望”相当于提示语“想”)C.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动作描写,“蹲、拨弄、爬、找、更多”都是动词)D.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

(外貌描写,描写对象是尼尔斯)6.“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对这个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这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时光稍纵即逝的形态。

C.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请认真读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共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字义全对的一项是()A.徘徊(huí)蒸融明察秋毫(细毛)B.赤裸裸(nuǒ)收藏一声不吭(出声、说话)C.依偎(wēi)明媚饶有趣味(特别)D.亲吻(wěn)柔搓一视同仁(仁爱)2.可以与“左冲右撞、行色匆匆、溜之大吉”归为一类的词语是()A.清风朗月B.大步流星C.一生一世D.骄阳似火3.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A.匆匆地来悄悄地去B.轻轻地说甜甜地笑C.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D.认真地阅读好奇的心情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A.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B.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XXX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D.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离得开老阳儿呢?5.对下列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语言描写,写出了“我”内心的焦急)B.我一想起自己顶多还有一个月研究中文的时间,心里就难过,真希望把整本语文书一下子全学会。

(心理描写,“希望”相当于提示语“想”)C.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动作描写,“蹲、拨弄、爬、找、更多”都是动词)D.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

(外貌描写,描写对象是XXX)6.“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XXX 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对这个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这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时光稍纵即逝的形态。

人教版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一、基础达标。

(38分)1.我能根据拼音写词语。

(8分)shūjí() kǒnɡ bù() hónɡ máo() chuī yān()móɡuǐ() chou ti() kǔ xínɡ() xīnɡ wànɡ()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

(4分)僻静(pì bì)追悼(diào dào)利益(yì yí)匪徒(fěi fēi)剥削(bō bāo)围歼(qiān jiān)残暴(cán chán)脊梁(jǐ jī)3.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标出来。

(4分)(1)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正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2)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偏僻)的小屋里。

(3)出版社的编辑正在一丝不苟地(审理审阅)稿件。

(4)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激烈剧烈)的阻击。

4.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两个分别造句。

(10分)精兵()政坚贞不()千()一发死得其()重()泰山()精会神(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词填空。

(每组关联词语只填一次)(5分)无论……都……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只要……就……如果……就……(1)()周总理是国家的领导人,()他的生活非常简朴。

(2)()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3)()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4)()工作量有多大,总理()一丝不苟。

6.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3分)(1)下列词语搭配恰当的一项是()A.吼声粗陋B.生活简洁C.寄托哀思D.局势严厉(2)下列词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组是()A.乱蓬蓬B.热腾腾C.亮晶晶D.哗哗响(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单元提优】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统编版3

【单元提优】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统编版3

【单元提优】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一)最后的时刻罗广斌杨益言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

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

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

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

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

“留给大家用吧。

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包落在地上。

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

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

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同志们,永别了!”“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

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题目《最后的时刻》本意是指( ),文中是指( )。

A.江姐牺牲前的短暂时刻B.这一刻在其他时间之后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狱中的生活条件,同时也说明了敌人的。

4.“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这句话是江姐对说的,也是对说的,表达了江姐的崇高革命精神。

5.“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35分)1、读拼音,写词语,书写应美观。

(8分)hán hu cūbào móguǐféi pàng bōxuēāi sīkǒng bùchuīshìyuán( ) ( ) ( ) ( ) ()()()()2、按要求填空。

(6分)“鼎”字是______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部,再查____画,第六笔的名称是________。

“鼎”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古代用来煮东西的器物,有三足两耳。

B、比喻王位、帝业。

C、大。

⑴请结合语境,给句子中的“鼎”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中国高铁技术先进,现在已开始问鼎欧洲大陆,开辟了新的市场。

()②在全国人民鼎力协助下,云南地震灾区人民正在重建家园。

()请再写出两个含有“鼎”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补充词语,并填空。

(6分)()()凛然视()如归百折不()前()后继奋不()()临危不()鞠躬尽()死而后()这些词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用“严”“励”各组成不同的词语,分别填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

(5分)严: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必须()打击刑事犯罪分子。

⑵我们要()认真地完成这项任务。

⑶两个小战士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经受了()的考验,终于走出了草地。

励:_________ __________⑷我的学习进步了,老师()我说:“还要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⑸老师经常用“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我们。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时间(节选)季羡林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

它那里一跳,我的心就一跳。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指的是水。

水永远不停地流逝,让孔夫子吃惊兴叹。

我的心跳,跳的是时间。

水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

时间却看不见,摸不着。

它的流逝你感觉不到,然而确实是在流逝。

现在我眼前摆上了座钟,它的秒针一跳一跳,让我再清楚不过地看到了时间的流逝,焉能不心跳?焉能不兴叹呢?远古的人大概是很幸福的。

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根据太阳的出没来规定自己的活动。

即使能感到时间的流逝,也只在依稀隐约之间。

后来,他们聪明了,根据太阳光和阴影的推移,把时间称作光阴。

再后来,人们的聪明才智更提高了,从古代铜壶滴漏的办法来显示和测定时间的推移,到近代人类发明了钟表,把时间的存在与流逝清清楚楚地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

其实,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大自然还是把虚无缥缈的时间用具体的东西暗示给了人们。

比如用日出日落标志出一天,用月亮的圆缺标志出一月,用四季标志出一年。

农民最关心这些问题。

在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眼中,时间具有另外的意义。

他们说,大千世界,人类万物,都生长在时间和空间内,而时间是无头无尾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

生与死也属于时间范畴。

随着座钟秒针的一跳,我自己就长了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那么一点点儿。

同时也就是向着死亡走近了那么一点点儿。

不但我是这样,现在正是初夏,窗外的玉兰花、垂柳和深埋在清塘里的荷花,也都长了那么一点点儿。

不久前还是冰封的湖水,现在是“风乍起,吹皱一池夏水”,波光潋滟,水色接天。

岸上的垂杨,从光秃秃的枝条上逐渐长出了小叶片,一转瞬间,出现了一片鹅黄;再一转瞬,就是一片嫩绿,现在则是接近浓绿了。

小山上原来是一片枯草,“一夜东风送春暖,满山开遍二月兰”。

今年是二月兰的大年,山上地下,只要有空隙,二月兰必然出现在那里。

座钟的秒针再跳上多少万次,二月兰即将枯萎,也就是走向暂时的死亡了。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人教统编版1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人教统编版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统编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_________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2分)薄.雾(báo bó)痕.迹(hén héng)旋.转(xuán xuàn)头涔涔..(sēn cén)拨.弄(bō bá)急遽.(suì jù)缥.缈(piāo piǎo)泪潸潸..(sān shān)(1)桌上的瓶子倒.(dǎo dào )了,水倒.(dǎo dào)了出来。

(2)体育老师转.(zhuǎn zhuàn)身对学生说:“向后转.(zhuǎn zhuàn)。

”二、读拼音,写词语。

(4分)pái huái chóu chàng zhēng fā huáng kǒng()()()()三、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A.耽搁慌草凝然阳光明媚B.停顿绽开亲吻泪姗姗C.荒凉绊倒拨弄翻箱倒柜D.痕迹念祷依偎永无修止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0分)①全神()()②一视()()③千门()()④骄阳()()⑤热泪()()⑥念念()()1.含有比喻义的词语是_______,像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2.与“不偏不倚”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与“心神不定”意思相反的词语是________。

3.在下面的句子里填写与⑥结构相同的词语。

(1)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_______________。

(2)太阳他有脚啊,_____________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五、按要求写句子。

(6分)1.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屋里射进太阳。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我不禁头涔.(cén chén)涔而泪潸.(sān shān)潸了。

2.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fùfú)返呢?3.去的尽.(jǐn jìn)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

4.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zāo zhāo)啊?二、看拼音,写词语。

nuó yí zhēnɡ rónɡ yóu sīkōnɡ xū nínɡ rán bó wù三、查字典,填空。

如果在字典中查“蒸”字,它的音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首是____。

“蒸”字的意思有:①利用水蒸气的热力使食物变熟或变热。

②热气上升。

词语“蒸笼、蒸气”中“蒸”字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__。

四、照样子,写词语。

头涔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千门万户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伶伶俐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五、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4.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六、课内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_;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默默时,便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练习(含答案)
1课内训练﹣﹣阅读冲浪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的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地报晓了。

总理站了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上午睡一觉,下午要参加活动。

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了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

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

(1)花生米不多说明了什么?
(2)扶小椅子这样的细节体现了什么?
(3)文中画“”的部分说的是什么时间?
2.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并回答问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
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段话由句组成,是围绕的问题来说的,一句一句联系得非常紧密。

(2)第一句话总说。

(3)第二句引用的话,进一步说明有不同,有的人,有的人。

(4)第三句指出人死的意义不同的原因在于为而死。

(5)最后指出。

(6)联系课本和课外了解的知识,按要求写出相关的人名。

死得“重于泰山”的英雄有:
死得“轻于鸿毛”的罪人有:
3.阅读下面文段,做练习。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

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

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仿照“黑魆魆”写几个与夜晚有关的叠词。

(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指
A、半个小时后,战斗打响的时刻。

B、后续部队在进攻中受阻,情况非常危急的时刻。

C、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情况极其危险。

(3)联系全文,把下列词句填入诗歌中。

全国人民的解放电灯这次战斗的胜

火光一个光明的世

一星,就是你的生命,
一盏,就是你的追求。

为了,
为了,
你点燃了心爱的书本,
也点燃了生命的火光。

战友啊,亲爱的战友,
是你用生命点亮了。

4.课外阅读我能行。

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有户姓周的人家。

他们家堂屋里挂着一张照片,是周总理和一个小姑娘的合影。

这个小姑娘就是他们家的桂花。

这张珍贵的照片是 1961 年拍的。

桂花记得很清楚,那一天是 9 月 17 日,桂花刚舂完米,坐在门口歇息。

这时候,公路上开来几辆小汽车,在他家门口停住了。

汽车里走出来好几位干部,桂花见了生人,连忙站起来想躲进屋里去,却被一位干部叫住了。

那位干部问:“小姑娘,你认得观音桥吗?给我们带个路,好不好?”桂花回答说:“好。

”这时,一位六十来岁的老干部走过来拉着她的手,跟着她向观音桥走去。

桂花把总理他们领到了观音桥,正想回家,可是总理还是紧紧拉着她的手,说:“来,咱们照张相。

”这一下可把桂花乐坏了。

13 岁的她还是第一次照相哩,而且是和总理照相啊!
照完相,周总理拿了块湿毛巾,把桂花那双沾了泥巴的小手擦得干干净净,又递给她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

桂花偎依在总理的身边,大口大口地咬着又香又甜的苹果。

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1)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事?
(2)给文章起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开始,桂花的心怦怦地跳,后来她为什么不紧张了?
(4)桂花为什么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答案
1.【分析】本语段出自《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陪周总理审阅一
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解答】(1)考查花生米不多说明了什么。

语段中说“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
从这些话语表明了总理的生活很节俭。

(2)考查总理扶正小椅子这一细节体现总理什么。

总理工作了一夜,想回去休息一会儿,下午再参加活动,在我没留神带歪了小椅子时,总理又赶紧把椅子扶正,这一细节足以表明了总理无论做什么事都很认真的精神。

(3)考查文中划线的部分是什么时间。

文中“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地报晓了”从文中这些话使我们知道了已经到了“清晨”
了,周总理又整整工作了一夜。

故答案为:
(1)总理的生活很节俭;
(2)总理无论做什么事都很认真;
(3)清晨。

2.【分析】略
【解答】1.4 怎样看待生和死
2.人死的意义有不同
3.司马迁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4.什么
5.张思德的死是重于泰山的
6.李大钊刘胡兰汪精卫甫志高
3.【分析】略
【解答】1、静悄悄黑沉沉清幽幽
2、B
3、火光电灯这次战斗的胜利全国人民的解放一
个光明的世界
4.【分析】短文讲述了一件发生在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的故事。

故事讲了
周总理来到这个小村庄,和村里的小姑娘桂花合影留念的故事。

文章赞扬了周总理平易近人的高尚品质。

【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的掌握情况。

1961 年 9 月
17 日,周总理来到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

总理一行要去观音桥,让小姑
娘桂花带路。

之后,总理与桂花合影留念。

因此,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61 年 9 月 17 日;地点是: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

(2)考查了学生给短文加题目的能力。

一般来说,短文的题目就是短文中心内容的体现。

这篇短文开头写了在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有户姓周的人家堂屋里挂着一张照片,是周总理和一个小姑娘的合影。

然后,文章围绕这张照片写了总理一行要去观音桥,让小姑娘桂花带路,之后,总理与桂花合影留念
的事。

因此,短文的题目可以是:一张珍贵的照片。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短文中描写了小姑娘见到生人时的紧张心情,“桂花见了生人,连忙站起来想躲进屋里去”;后来周总理亲切的拉着小姑娘的手,用湿毛巾给她擦手上的泥巴,正是由于周总理和蔼可亲,使得小桂花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所以她不紧张了。

(4)考查了对短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见到生人就会紧张的桂花,还从来没有照过相。

当周总理来到村子里后,桂花不但见到了周总理,还在13岁时与和蔼可亲的周总理照了相,所以桂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故答案为:(1)1961 年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

(2)一张珍贵的照片
(3)开始紧张是因为桂花第一次见到周总理;后来不紧张是因为周总理和蔼可亲地和她谈话,笑得那么高兴。

(4)因为桂花不仅见到了周总理,还在 13 岁时与和蔼可亲的周总理照了相,所以桂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第7 页,共7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