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鲁迅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品质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积累描写鲁迅神态、动作的词语。

学习重难点: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

能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梳理文章结构。

3、学会列小标题,自主学习。

二、学习活动设计(一)预习探究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

(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题中的“我”是作者周晔,是鲁迅的侄女。

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既然是要表现鲁迅先生的,那咱首先要知道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当时的社会环境如何?打开《伴你成长》自学提示1课外的知识我们已掌握下面再看课本的内容,首先正字音《伴》2其次释字义《伴》3(二)合作交流1、自主读书(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为五段,看看各段主要内容是什么?)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贡献。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和思考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鲁迅先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鲁迅先生的生平介绍:他的家庭背景、学习经历、文学创作等。

鲁迅先生的贡献:对中国文学的推动、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等。

2.2 课文重点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鲁迅先生有什么了解?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引入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简介鲁迅先生的生平。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地方。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4 实践与应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的描述。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4.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关于鲁迅先生的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了解。

5.3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篇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生齐读课题。

3、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了《谈水浒》这件事,你从中看出鲁迅先生身上的什么品质?(板书:1、笑谈《水浒》)二、趣谈碰壁过渡: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几个故事。

1、师:请同学们默读趣谈“碰壁”这件事,划出你认为最难理解的词语。

(板书:2、趣谈“碰壁”)2、交流、理解重点词语:“碰壁”、“四周黑洞洞的”。

(“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为什么容易碰壁?鲁迅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他的笔是对敌斗争的匕首和刀枪。

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他发表文章,而且要逮捕他。

可是鲁迅先生却先后用了100多个笔名发表文章,巧妙地同反动派进行斗争。

)3、假如你是语文老师,周晔把这篇文章交给你了,你看了这一段,会怎么给他写批语?师:这就叫具体、生动,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你写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这个故事是用对话的形式组成的。

对话很重要,。

具体生动的对话,可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学会了写对话,就不愁写好记叙文了。

4、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你对这段话的理解,试着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同位同学分角色读好这段话。

(生练读。

指名读。

)5、指名分角色背诵。

6、师:客人们,你们为什么哈哈大笑?师:周晔,你现在理解了伯父话里的意思了吗?那你从这件事中可以体会到伯父什么品质?7、总结:伯父多幽默啊,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由此可见,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一位革命家。

三、燃放爆竹过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不仅幽默,还有慈祥的一面,当他和家人一起放烟花的时候,引读:“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生接)(板书:3、燃放爆竹)四、救助车夫过渡:是什么样的事情又会让伯父的表情变得冰冷,严肃呢?1、请自由读读“救助车夫”这个小故事,划出描写鲁迅先生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联系时代背景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与手段
CATALOGUE
04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已有认知,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进入课文。
激活学生的前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结词:巩固提升
教学重难点
CATALOGUE
03
学生需要掌握文章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关系,理解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应能够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厚感情,理解鲁迅先生对社会、对人民的关心和热爱。
体会情感
由于鲁迅先生的形象比较复杂,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深入地理解他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学生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涉及的事件和人物行为。
总结词:深入解析
详细描述: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同时结合鲁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总结词:互动参与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01
02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作业,如读后感、课文段落背诵等,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
能力提升
学生能够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文学魅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情感体验
了解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及其创作背景。
主题
介绍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如《狂人日记》、《呐喊》等,探讨其创作背景和社会意义。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设计及反思计划写了哪几件事情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设计及反思计划写了哪几件事情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设计及反思计划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伟大成就。

2.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

2.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伟大成就。

3.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伟大成就。

2.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3. 精讲细读: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鲁迅先生的认识和理解。

5. 汇报交流:邀请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学习心得。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小作文。

2. 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3. 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1. 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伟大成就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汇报交流中的表现。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 有关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伟大成就的资料。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九、教学时间:本节课计划用时40分钟。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前置作业1、自学词语。

2、给各个部分添加小标题。

3、谈谈对鲁迅的初步认识。

4、感情朗读。

导入新课1936年10月19日,一颗伟大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一时间,成千上万的人们奔走相告,来见他最后一面,来送他最后一程。

这个人就是鲁迅先生。

他以笔作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板书:鲁迅,提醒学生注意“迅”的笔顺)这位大文豪,作为一位伯父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本文作者周晔一起走进鲁迅先生。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或者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去解决,边读边想,作者“我”回忆了哪几件关于伯父的事情?2、提出要掌握的生字词语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吼匆匆忙忙饱经风霜学生领读3、再读文,试着用小标题概括文章写的四件事。

4、.指名讲每段的段意。

(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5、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的说一说。

(他总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研读课文(一)学习第一段1、指名朗读第一段。

大家思考:“我”为什么惊异?(板书“惊异”)2、讨论。

A.“惊异”,是什么意思?(惊奇,诧异)B.“我”对什么事情感到惊奇、诧异?(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我不理解,感到惊奇、诧异。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C.“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痛到极点。

第八单元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第八单元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他们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学成就,同时也注意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我意识到在讲述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时,应该更多地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这样,他们才能更深入地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批判精神。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学创作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鲁迅先生相关的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文学鉴赏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分析鲁迅先生作品的艺术特色。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成果分享部分,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思考过程和成长。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引导讨论时,应更加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启发性,以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潜能。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学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但我也反思,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将这种精神品质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受到启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目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阅读与鉴赏: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鲁迅先生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2.思维发展:引导学生从鲁迅先生的事迹中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激发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语言运用:加强词汇、语法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描述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

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

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

第一段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

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

课文以小孩的口吻叙述,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

“伯父”是侄女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鲁迅遗嘱: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

第二天,天津《大公报》发表《鲁迅的七条遗嘱》。

全文如下:【上海十九日下午十一时发专电】鲁迅在《中流》杂志第二期发表《死》一文中有七条遗嘱。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一文钱。

——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

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周介孚:鲁迅祖父(1838—1904),本名致福,后改名福清,字震生,号介孚,一号梅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练习用小标题概括五件事情的内容。

2.能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能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 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伯父,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先生能得到如此多的人爱戴?让我们随本文作者周晔一起走进鲁迅先生。

3. 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二、作者介绍
周晔:女,1926年5 月生,1984 年1 月去世。

浙江绍兴人,周晔是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周晔生于上海,鲁迅逝世时,她才10 岁。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的几件印象深刻的事以及他给“我” 的教益,说明鲁2)
3)
4)
5)
7)
8)
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 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 敬仰之情。


关心女佣”的段落,圈画出使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在 书中写29) ( 9-1 2)
17-
下你的体会。

唤起民众的觉悟,揭露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
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并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当了解了这样的时代背景后,我们就不难理解句子的含义了。

六、总结课文主旨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的几件印象深刻的事以及他给“我” 的教益,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七、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
《藤野先生》《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八、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设疑叙事板书设
谈《水浒传》——关心后代
笑谈“碰壁”——抨击社会
燃放花筒——热爱生活 救助车夫——热爱人民
女佣回忆——关心他人
课后反思 学生不是无情物,只是未到动情时。

在教学中,我用课件配 合教师的导语来创设浓浓的情境场, 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 情绪 被调动。

使学生在课始就对文章及鲁迅产生兴趣。

教师要学生用 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是为了引导学生将书读通、培养学 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教师引 导学生通过批划, 体会连续运用动词的好处, 尤其是鲁迅先生的 “半跪”所折射出的人物精神,然后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 个别读、齐读,在读中结合文中插图进行想象, (因学生对当时 的时代背景不了解,需要教师的介绍)在读中感悟词语,在品赏 中积累词语,在想象中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 阅读中渗透写作的知识。

在理解中积淀情感, 使学生与文本动情
对话,并在对话中不断丰富文本内涵。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文 释疑
追悼
为自己想得少
(受人爱戴)
为别人想得多
点明中心)
本、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使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