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磁盘阵列基础知识培训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储存(磁盘阵列柜)基础知识培训.pptx

IBM公共技术支持中心 IBM technical support center for public
储存(磁盘阵列柜)基础知识培训
磁盘阵列柜概述
▪ 磁盘阵列简称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有 “价格便宜且多余的磁盘阵列”之意。其原理是利用数组方式来作 磁盘组,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提升数据的安全性。磁盘阵列 主要针对硬盘,在容量及速度上,无法跟上CPU及内存的发展,提 出改善方法。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便宜、容量较小、稳定性较高、速 度较慢磁盘,组合成一个大型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 产生的加成效果来提升整个磁盘系统的效能。同时,在储存数据时 ,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 一颗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故障硬盘内的 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而磁盘阵列柜就是装配了众多 硬盘的外置的RAID 。
7
DAS:直接附加存储
▪ 的DAS(Dri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附件存储)是指将存储设备 通过SAS线缆或光纤通道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
8
DAS:直接附加存储
▪ 存储直接连接到一台服务器上 • SCSI, SAS, iSCSI, FC • 块级别 I/O
▪ 内部磁盘 • 具备/不具备RAID保护
▪ 外部磁盘 • 存储系统 • 基于控制器的RAID引擎
9
内部 DAS
Application Server
Motherboard
Application Server
Motherboard SW
Application Server
储存(磁盘阵列柜)基础知识培训
磁盘阵列柜概述
▪ 磁盘阵列简称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有 “价格便宜且多余的磁盘阵列”之意。其原理是利用数组方式来作 磁盘组,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提升数据的安全性。磁盘阵列 主要针对硬盘,在容量及速度上,无法跟上CPU及内存的发展,提 出改善方法。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便宜、容量较小、稳定性较高、速 度较慢磁盘,组合成一个大型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 产生的加成效果来提升整个磁盘系统的效能。同时,在储存数据时 ,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 一颗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故障硬盘内的 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而磁盘阵列柜就是装配了众多 硬盘的外置的RAID 。
7
DAS:直接附加存储
▪ 的DAS(Dri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附件存储)是指将存储设备 通过SAS线缆或光纤通道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
8
DAS:直接附加存储
▪ 存储直接连接到一台服务器上 • SCSI, SAS, iSCSI, FC • 块级别 I/O
▪ 内部磁盘 • 具备/不具备RAID保护
▪ 外部磁盘 • 存储系统 • 基于控制器的RAID引擎
9
内部 DAS
Application Server
Motherboard
Application Server
Motherboard SW
Application Server
存储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物理磁盘
物理卷(RAID)
RAID、LUN的形成过程
物理磁盘
LUN
物理卷(RAID)
பைடு நூலகம்
分割
卷(Volume)
在LUN映射给主机的“物理硬盘”,对于主机系统来说就是一个“卷”,没有格式化的卷我们称为裸设备(裸卷),卷上创建一个或多个分区(如C盘,D盘等等),通过格式化以后创建文件系统(FAT32、NTFS、ext2/3/4等)VOLUME相对于主机是一个逻辑设备。
控制器
磁盘柜
磁盘电缆
磁盘阵列是把多个磁盘组成阵列(Array) ,以单一磁盘使用。磁盘阵列所利用的不同的技术,称为RAID level,不同的level 针对不同的系统及应用,以解决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能和容量的问题。阵列控制器是介于主机和磁盘之间的控制单元,配置有专门为I/O进行过优化的处理器以及一定数量的缓存(cache)。控制器上的CPU和cache共同实现对来自主机系统I/O请求的操作和对磁盘阵列的RAID管理。阵列上的cache则作为I/O缓冲池,大大提高磁盘阵列的读写响应速度,显著改善磁盘阵列的性能。传统磁盘阵列大多采用双控制器设计,从而充分体现了磁盘阵列的高可用特性。双控制器可配置成active-active或active-standby的工作模式,并且支持热插拔功能,能够实现简单的无单点故障,为用户提供的7*24不间断业务。 在配置了CPU和cache的磁盘阵列中,部分高端产品还可以运行基于磁盘阵列的存储软件,提供比较全面的基于磁盘阵列的解决方案。
常见磁盘阵列
光纤通道(FC)
HBA卡
WWN(World Wide Name)
SAN交换设备—交换机
FC交换机,内部为Fabric拓扑,每端口独占带宽,理论上可以连接1600万个设备
物理卷(RAID)
RAID、LUN的形成过程
物理磁盘
LUN
物理卷(RAID)
பைடு நூலகம்
分割
卷(Volume)
在LUN映射给主机的“物理硬盘”,对于主机系统来说就是一个“卷”,没有格式化的卷我们称为裸设备(裸卷),卷上创建一个或多个分区(如C盘,D盘等等),通过格式化以后创建文件系统(FAT32、NTFS、ext2/3/4等)VOLUME相对于主机是一个逻辑设备。
控制器
磁盘柜
磁盘电缆
磁盘阵列是把多个磁盘组成阵列(Array) ,以单一磁盘使用。磁盘阵列所利用的不同的技术,称为RAID level,不同的level 针对不同的系统及应用,以解决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能和容量的问题。阵列控制器是介于主机和磁盘之间的控制单元,配置有专门为I/O进行过优化的处理器以及一定数量的缓存(cache)。控制器上的CPU和cache共同实现对来自主机系统I/O请求的操作和对磁盘阵列的RAID管理。阵列上的cache则作为I/O缓冲池,大大提高磁盘阵列的读写响应速度,显著改善磁盘阵列的性能。传统磁盘阵列大多采用双控制器设计,从而充分体现了磁盘阵列的高可用特性。双控制器可配置成active-active或active-standby的工作模式,并且支持热插拔功能,能够实现简单的无单点故障,为用户提供的7*24不间断业务。 在配置了CPU和cache的磁盘阵列中,部分高端产品还可以运行基于磁盘阵列的存储软件,提供比较全面的基于磁盘阵列的解决方案。
常见磁盘阵列
光纤通道(FC)
HBA卡
WWN(World Wide Name)
SAN交换设备—交换机
FC交换机,内部为Fabric拓扑,每端口独占带宽,理论上可以连接1600万个设备
IT行业存储基础知识培训(ppt 110页)

• NAS
优点: 方便,文件级的数据共享,集中化管理 缺点: 需要贡献文件系统,安全性无法保障,性能一般,磁盘级
数据无法共享/集中,复杂系统的成本大,维护难,扩容受限
• SAN
优点: 集中化的管理,高性能,减少停机时间,安全保障高 缺点: 成本昂贵、系统复杂。磁盘阵列的兼容性限制了设备选择
一旦硬盘损坏,资料将丢失! 作业将停顿!
硬盘容量 = 单块硬盘容量 x N
RAID出现原因 三
未使用 RAID
使用 RAID
I/O 1 I/O 1 (Disk 1)
I/O 2 (Disk 2)
Software setup Access Time Data Transfer Software Completion
物理卷
RAID10
多个物理卷上创建1个逻辑卷
RAID5
多个物理卷上创建2个逻辑卷
RAID 0 条带存储(Striping)
原理:又称数据分条,即把数据分成若干 相等大小的小块,并把它们写到阵列上不 同的硬盘上,这种技术又称“Stripping” (即将数据条带化),RAID0在读写时是
以并行的方式对各硬盘同时进行操作。
IT行业存储基础知识 培训
RAID技术
RAID基本概念——定义
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即独立磁盘冗 余阵列,RAID技术将多个单独的物理硬盘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成一个逻辑 硬盘,从而达到提升存储容量、读写性能和数据安全性的目的。根据不 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的RAID级别
Local Area Network
Server B Application B
Client 3
优点: 方便,文件级的数据共享,集中化管理 缺点: 需要贡献文件系统,安全性无法保障,性能一般,磁盘级
数据无法共享/集中,复杂系统的成本大,维护难,扩容受限
• SAN
优点: 集中化的管理,高性能,减少停机时间,安全保障高 缺点: 成本昂贵、系统复杂。磁盘阵列的兼容性限制了设备选择
一旦硬盘损坏,资料将丢失! 作业将停顿!
硬盘容量 = 单块硬盘容量 x N
RAID出现原因 三
未使用 RAID
使用 RAID
I/O 1 I/O 1 (Disk 1)
I/O 2 (Disk 2)
Software setup Access Time Data Transfer Software Completion
物理卷
RAID10
多个物理卷上创建1个逻辑卷
RAID5
多个物理卷上创建2个逻辑卷
RAID 0 条带存储(Striping)
原理:又称数据分条,即把数据分成若干 相等大小的小块,并把它们写到阵列上不 同的硬盘上,这种技术又称“Stripping” (即将数据条带化),RAID0在读写时是
以并行的方式对各硬盘同时进行操作。
IT行业存储基础知识 培训
RAID技术
RAID基本概念——定义
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即独立磁盘冗 余阵列,RAID技术将多个单独的物理硬盘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成一个逻辑 硬盘,从而达到提升存储容量、读写性能和数据安全性的目的。根据不 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的RAID级别
Local Area Network
Server B Application B
Client 3
磁盘阵列讲解精品PPT课件

是现在的主流。
IDE接口(Integrated-Drive-Electronics)是现在普 便使用的外部接口,采用16位数据并行传送方式, 一个IDE接口只能接两个外部设备。优点是价格低 、兼容性强、性价比高,缺点是数据传输速度慢、 线缆长度过短、连接设备少 。数据线是40针或80 针
SATA(Serial ATA)接口: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 数据,可以在较少的位宽下使用较高的工作频率来提高数 据传输的带宽。Serial ATA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 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 会更高。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 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
原理:原理是利用数组方式来作磁盘组,配合数据 分散排列的设计,提升数据的安全性。磁盘阵列中 针对不同的应用使用的不同技术,称为RAID level 。 而每一level代表一种技术,目前业界公认的标准是 RAID 0~RAID 7 。
实现:RAID通常是由在硬盘阵列塔中的RAID控制 器或电脑中的RAID卡来实现的。
总结起来就是 容量大、速度快、安全性高。
2.硬盘接口类型
目前,硬盘的接口类型主要有:IDE接口、SATA
接口、SCSI接口、光纤通道。
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 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 而光纤通道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主 要应用于家用市场,有SATA、SATAII、SATAIII,
大数据的读写。但冗余信息开销还是太大,阻止了这类 盘的广泛应用。
4.RAID3(3级盘阵列) RAID3为单盘容错并行传输阵列盘。它的特点是将检验 盘减小为一个(RAID2校验盘为多个,DAID1检验盘为1比 1),数据以位或字节的方式存于各盘(分散记录在组内相 同扇区号的各个磁盘机上)。
IDE接口(Integrated-Drive-Electronics)是现在普 便使用的外部接口,采用16位数据并行传送方式, 一个IDE接口只能接两个外部设备。优点是价格低 、兼容性强、性价比高,缺点是数据传输速度慢、 线缆长度过短、连接设备少 。数据线是40针或80 针
SATA(Serial ATA)接口: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 数据,可以在较少的位宽下使用较高的工作频率来提高数 据传输的带宽。Serial ATA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 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 会更高。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 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
原理:原理是利用数组方式来作磁盘组,配合数据 分散排列的设计,提升数据的安全性。磁盘阵列中 针对不同的应用使用的不同技术,称为RAID level 。 而每一level代表一种技术,目前业界公认的标准是 RAID 0~RAID 7 。
实现:RAID通常是由在硬盘阵列塔中的RAID控制 器或电脑中的RAID卡来实现的。
总结起来就是 容量大、速度快、安全性高。
2.硬盘接口类型
目前,硬盘的接口类型主要有:IDE接口、SATA
接口、SCSI接口、光纤通道。
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 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 而光纤通道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主 要应用于家用市场,有SATA、SATAII、SATAIII,
大数据的读写。但冗余信息开销还是太大,阻止了这类 盘的广泛应用。
4.RAID3(3级盘阵列) RAID3为单盘容错并行传输阵列盘。它的特点是将检验 盘减小为一个(RAID2校验盘为多个,DAID1检验盘为1比 1),数据以位或字节的方式存于各盘(分散记录在组内相 同扇区号的各个磁盘机上)。
存储基础培训ppt课件

Block Diagram
Server / Servers or
Switch / Switches or
Zones on one Switch
RAID Controller A
PowerPC
Drive Channels
CPU
SAS
CH 0 CH 1
Host Channels
4G FC
PCI-X #1
存储基础培训
16
DAS (Direct Attached Storage)
文件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
LAN 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流 存储设备
数据流 存储设备
数据流 存储设备
• 存储设备直接连接到服务器; • 传统的、最常见的连接方式,容易理解、规划和实施;
• 没有独立操作系统,不能提供跨平台的文件共享,各平台下数据需分别存储;
从数据保护时间上分为:CDP技术分为真CDP(True CDP)和准CDP(Near CDP)两类
存储基础培训
39
备份、快照、复制、CDP
存储基础培训
40
Archive(归档)
将相对不重要的数据转移到速度较慢并且价格便宜的存 储介质上,是一种最原始却最为有效的节约成本的方式。数 据归档集成了数据迁移、管理、收集、保存以及介质管理等 功能 ,主要用于长久保存数据和文件以备日后查询取用。
CBM (缓存备份模块) • BBU + Flash 备份模块 • Cache Safe 技术
• Cache safe技术可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将缓存中数据永 久保存在Flash SSD中,不受传统的72小时保护机制限制.
存储基础培训
14
典型中端磁盘阵列扩展
存储基础知识培训 PPT

SATA硬盘采用点对点连接方式,支持热插
拔,即插即用
7
SAS接口硬盘介绍
SAS(Serial Attached SCSI) 串行连接SCSI SAS是一种点对点、全双工、双端 口的接口 SAS专为满足高性能企业需求而设 计,实现与SATA的互操作,为企业 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低成 本
17
RAID、LUN的形成过程
物理卷
(RAID)
物理磁盘
18
RAID、LUN的形成过程
LUN1
LUN2
LUN3
LUN
分割
物理卷
(RAID)
物理磁盘
19
卷(Volume)
• 在LUN映射给主机的“物理硬盘”,对于主机系
统来说就是一个“卷”,没有格式化的卷我们称为 裸设备(裸卷),卷上创建一个或多个分区(如C 盘,D盘等等),通过格式化以后创建文件系统( FAT32、NTFS、ext2/3/4等) • VOLUME相对于主机是一个逻辑设备。
i e
MyFile
RAID-1
y
i e
15
RAID技术总结
通常依照阵列的结构形式分成RAID0,RAID1,RAID5, RAID0+1等类型。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RAID0数据分别存储在阵列中的各个驱动器上,并行传送。这种结构容量 利用率最好,达到100%。但没有校验,可靠性最差。 2.RAID1数据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同时存储在2台硬盘驱动器上,数据传输率 和单台情况下相近。容量利用率只有50%,但冗余量大,可靠性高。这种结 构通常称为镜象磁盘。 3.RAID5阵列采取奇偶校验,但没有专用的驱动器,而是将校验位按要求写 到阵列中的某一台驱动器上。采取并行传送。这种结构适合每次存取数据量 小的情况,例如事务处理。
存储基础培训阵列技术.ppt

RAID基本概念2——校验
两个数字之间的XOR运算定义是:
✓ 1 XOR 1 = 0 ✓ 1 XOR 0 = 1 ✓ 0 XOR 1 = 1 ✓ 0 XOR 0 = 0
P=A0 XOR A1
异或运算
A0
A1
P
数据盘 数据盘
校验盘
数据A0和A1通过异或运算进行 奇偶校验得到校验位P
RAID基本概念3——重建(Rebuild)
缓存(Cache)
CPU
CPU
后端总线
阵列内置UPS
内置UPS保护
控制器缓存镜像
1、主机数据写入缓存; 2、缓存数据进行异或
运算,产生校验数据;
前端总线
系统缓存 读缓存 写缓存
CPU
CPU
后端总线
前端总线
系统缓存 读缓存 写缓存
CPU
CPU
后端总线
控制器缓存镜像
1、主机数据写入缓存; 2、缓存数据进行异或
数据 A B C DE
……
A
A
B
=
B
C
C
D
D
E
E
优点
✓ 提供了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 ✓ 100%的数据冗余 ✓ 设计、使用简单 ✓ 不作校验计算,CPU占用资源少
数据 A B C D E F G H ……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优点
缺点 最小 硬盘数
✓ 极高的读写效率 ✓ 速度快,由于不存在校验,
所以不占用CPU资源 ✓ 部署简单
无冗余,通常和其他RAID 级别混合使用
不适合用于关键数据环境 2
储存磁盘阵列柜基础知识培训(ppt47张)

(FC-SAN)
(IP-SAN)
13
SAN的误区
SAN的发展历程较短,从90年代后期兴起,由于当时以太网的带宽有限,而FC 协议在当时就可以支持1Gb的带宽,因此早期的SAN存储系统多数由FC存储设 备构成,导致很多用户误以为SAN就是光纤通道设备,其实SAN代表的是一种 专用于存储的网络架构,与协议和设备类型无关,随着千兆以太网的普及和万 兆以太网的实现,人们对于SAN的理解将更为全面。
IBM公共技术支持中心 IBMtechnicalsupportcenterforpublic
储存(磁盘阵列柜)基础知识培训
磁盘阵列柜概述
磁盘阵列简称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有 “价格便宜且多余的磁盘阵列”之意。其原理是利用数组方式来作 磁盘组,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提升数据的安全性。磁盘阵列 主要针对硬盘,在容量及速度上,无法跟上CPU及内存的发展,提 出改善方法。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便宜、容量较小、稳定性较高、速 度较慢磁盘,组合成一个大型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 产生的加成效果来提升整个磁盘系统的效能。同时,在储存数据时 ,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 一颗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故障硬盘内的 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而磁盘阵列柜就是装配了众多 硬盘的外置的RAID 。
• 内部磁盘
• 无RAID
• 软件 RAID
• 主板集成RAID (ROC)
• RAID 主机卡
外部DAS
Application Server Mothe• 通过主机连接卡连接的外部存储系统 • 基于控制器的 RAI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定,可能会所有更新
信号兼容
与第一代兼容
可能与第二代兼容,
RAID简介
RAID简介
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
▪ 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 ▪ 是一种利用大量廉价磁盘进行磁盘组织的技术 ▪ 价格上,大量廉价的磁盘比少量昂贵的大磁盘合
算得多
▪ 性能上,使用大量磁盘可以提高数据的并行存取
速度
▪ 可靠性上,冗余数据可以存放在多个磁盘上,因
此一个磁盘的故障不会导致数据丢失
高性能
• 通过并行提高性能
– 负载平衡多个小的存取操作,提高以提高这种存取操 作的吞吐量
– 并行执行大的存取操作,以减少大的存取操作的响应 时间
• 通过在多个磁盘上对数据进行拆分来提高传输率
– 比特级拆分(Bit-level striping) • 将每个字节按比特分开,存储到多个磁盘上
磁盘失效,将影响整个数据。
▪RAID 0不可应用于需要数据高可用性的关键应用。
RAID 1
▪RAID 1通过磁盘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两对分离的磁盘上产
生互为备份的数据。
▪RAID 1可以提高读的性能, 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
拷贝中读取数据。
▪RAID 1是磁盘阵列中费用最高的, 但提供了最高的数据可用率。
SATA Vs PATA
串 行 AT A与 并 行 AT A的 技 术 特 征 对 比
技术特征
Serial ATA1.0(串行ATA)
Parallel ATA(并行ATA)
最高数据传输率
150 MB/s
133 MB/s
(SATA3.0中最高可达600MB/s) (这是ATA/133所能支持的最高值)
• 不同的RAID级别,具有不同的代价、性能和可靠
• 重点介绍: RAID0 RAID1 RAID3 RAID 5
RAID10 RAID50
RAID 0
▪RAID 0利用条带技术连续地分割数据且并行地读/写于多个磁盘
上, 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
▪RAID 0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并没有提供数据可靠性,如果一个
SATA Vs PATA
• 可连接多台设备
– 由于Serial ATA 采用点对点的传输协议,所以不存 在主/从问题,这样每个驱动器不仅能独享带宽,而 且使拓展ATA设备更加便利。用户不需要再为设置 硬盘主从跳线器而苦恼只要增加通道数目,即可连 接多台设备。
– Serial ATA采用七针数据电缆,主要有四个针脚,第 1针发送信号,第2针接收信号,第3针供应电源, 第4针为地线。最长可以达到1米,而并行ATA最长 40厘米,重要是不会在出现因过多的引脚而是针会 变弯或断针的现象,Serial ATA插接简单,还大大改 善了机箱的通风条件。
SATAⅡ Native-Command-Queuing
SATA
Serial ATA interface nnected to Barracuda ATA V
Size comparison: Parallel ATA connector (left) vs. Serial ATA connector.
使用电压
12v、5v、3.3v
12v
连接电缆
0-1米长的连接电缆
40针80芯电缆
数据通信模式
信号串行传输
信号并行传输
信号干扰
信号干扰较小
信号干扰较强
是否支持热拨插
是
否
多设备应用
独享数据带宽
共享一数据带宽
散热
更加利于散热
散热效果差
SATA
Serial ATA发展蓝图(数据来自SerialATA1.0白皮书)
当一个磁盘失效,系统可以自动地交换到镜像磁盘上, 而不需 要重组失效的数据。
存储基础知识培训
存储介质及发展历程
磁盘介质发展路线
磁盘介质市场占有率
SCSI Roadmap
SCSI Roadmap
Fibre Channel Roadmap
磁盘介质简要参数比较
SAS 磁盘扩展存储
SAS HBA&Cable
SATAⅡ Native-Command-Queuing
办法:天)
镜像
100,0002/(2*10) =500*106小时(5700年
)
校验
RAID级别
为不同冗余类型在逻辑驱动器上的应用
• RAID的级别从RAID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巳经发展了多个
级别,有明确标准级别分别是0、1、2、3、4、5等。但 是最常用的是0、1、3、5四个级别和他们组合10、30、 50。其他还有6、7等级别。
SATA Vs PATA
• 支持热插拔
– 串行ATA支持热插拔,像USB和IEEE1394 一样,在不关机的情况下就能完成增加 或移除硬盘的工作,并且不会 对硬盘和 控制器造成损坏。
SATA Vs PATA
• 内置数据校验
– 在串行ATA在传输总线的两头都引入了全 新的CRC(循环冗余校验)保护系统。串 行ATA的双向CRC校验对一般家庭用户用处 可能不大,但对于高端工作站、服务器和 磁盘存储设备来说却至关重要的。
技术特征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近似速度(8B)
1.2GBits /s (150MB/s )
2.4GBits /s
4.8GBits /s
近似速度(10B) 估计推介日期
1.5GBits /s 2001年年中
3.0GBits /s 2004年年中
6.0GBits /s 2007年年中
连接电缆
七针数据线缆
与第一代一样
– 块级拆分(Block-level striping) • 对于由n个磁盘构成的阵列,文件的第i块 存放在第(i mod n) +
1个磁盘上
通过冗余提高可靠性
问题:N个磁盘组成的集合中某个磁盘发生故障的概率比特定 的单个磁盘发生故障的概率高很多
– 假定1个磁盘无故障时间:100,000小时(11年) 100个磁盘的阵列无故障时间:100,000/100 = 1,000小时(41
SATA磁盘接口
SATA Vs PATA
• 高速度
– 现行的ATA硬盘很少会用尽数据线所有的带 宽。即使是ATA/133硬盘,也不会真正达到 133MB/S的速率。最多也就只能达到60MB/S 的稳定传输速率。所以一般情况下,并不会 感觉到ATA/133和ATA/66的区别。而串行 ATA1.0确立了150MB/S的标准,最终将实现 600MB/S的传输速率,可谓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