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场效应管单端甲类前后级胆味功放

合集下载

845单端甲类胆机功放制作

845单端甲类胆机功放制作

845单端甲类胆机功放制作李平川笔者曾做了一台845单端甲类胆机,搭配形式为大家司空见惯的6N8P和6P3P推845.在此基础上将6N8P前级的SRPP电路改为6J8P;推动级的6пC(前苏联制造)阳极放大电路改为阴极输出电路,如图1、图2所示。

试听结果优于6N8P的SRPP电路。

该机实实在在、物美价廉、好听耐用,现将此胆机的做法呈上。

1 845单端甲类胆机的设计思路1.1 前级与推动采用国产管6J8P(属于中高频电压放大五级管),该管以音乐味浓郁而著称,曾被世界多种名机采用。

为充分利用该电子管的放大特性,根据电子管手册中给出的6J8P的静特性曲线(如图3),为使Eg2= 100V,特意在Eg2上使用51 kΩ 和33 kΩ 的分压电阻。

根据串联电阻的电压公式V2=V×R2/(R1+R2),33 kΩ 分压电阻上的电压V2=250×33 kΩ/(51 kΩ+33 kΩ)=98 V。

再经过电容滤波(C4,220 uF/220 V),电压可稳定在100V左右(有名气的胆机则会去掉C3,R1,采用WY3P进行直接稳压效果更好)。

根据6J8P的静特性曲线,设电源电压为250 V,阳流为8mA,负载电阻则为Ra=V/I=250 V/0.008 A ≈30 kΩ 。

以(250V,8mA)为原点画一直线MN,即为该管的动特性曲线,确定其上a,b两点的中心点Q,那么相对应的栅极电压为 Eg=-2.5 V。

可以看出,6J8P采用标准接法的最佳静态工作点Q 为Ea=130V,Ia=4mA,Eg=-2.5 V,保证了“Q”点处在甲类放大状态下,从而在理论上先进行Hi-Fi放大。

同时,作为前级电压放大,只要输入音频信号电压在0.5~1.5 V(现代音源设备,输出信号电压多为1 V左右),输出交流信号电压就可达约100V,经6п3C做阴极输出,在提高推动电流的同时,又能降低输出阻抗。

阴极输出器的输入电容很小,在频率不太高时,输入阻抗近似等于栅漏电阻,其数值很大,因此与信号源相联接时可在信号源的输出端获得较高的电压。

全场效应管单端甲类前后级 胆味功放

全场效应管单端甲类前后级 胆味功放

全场效应管单端甲类前后级胆味功放我设计的思路:追求胆味,但不喜欢纯胆机的声音,简洁最真实.音频信号经过任何一个零件都会产生一定的失真和损耗,经过得越多就失真损耗越多,音色也变多了,因此尽量少的使用零件最好,保证原汁原味,并且容易制作.前后级的电压放大级都是单端放大,声音比全对称结构的要好听,前级的T1工作于甲类状态,驱动力强,且输出阻抗小于900欧姆,后级输入阻抗很高 (前后级的输入级都是孪生管NPD5565 ), 因此可以去掉一个电流放大级,电路更简洁了. 大电流下动态大,反应速度快,失真低,音场广,有"胆味",我把开环增益设计的较小,不会发生自激,因此可以去掉影响音质的小电容(很多功放在第二电压放大级和反馈电阻上10pf--50pf的小电容).我认为不用太在意整个功放的"失真度"这个指标,胆机的失真度都在1%以上,石机的失真度比胆机小多了,仍然有大批烧友去制作胆机.由于我的听音环境才10平米,所以我的功率设计在30瓦以内,前级4倍放大,后级8倍放大.接上4欧姆的喇叭可以得到40到50瓦的功率,对于30平米以下都没有问题.功率不要太大了,很多烧友功放都在百瓦以上,前级的放大倍数又大,听音环境又小(30平米以下),平常听歌时音量电位器调节很小,这时音源被衰减很大,丢失了细节,根本不能发挥功放的真正水平,我发现音量电位器调节到一半以上时声音最好.如果前级在10倍左右,大动态时前级输出大,容易让后级的输入端饱和过载,产生很大的失真,使声音有撕裂般的毛刺感,因此前级的放大倍数要小些,大部分放大倍数由后级来完成,这样才好.我用台电T51做音源听无损音乐,该前后级推一对五寸书架箱,经试听信噪比高,耳朵贴近喇叭也没有任何杂音.高音清晰明亮且穿透力好,绝无毛刺感,低音厚实有弹性,控制力很好,人声圆润且空气感很好,优美动听,久听不厌.整体动态大,细节丰富,解析力高,令我开心的是空气感和胆机很像,听久了也没有疲劳感. 由于电路简洁,有兴趣的烧友可以做来试试,不会让你失望的.说得不错.更精密更发烧的可以用恒流源代替那90欧姆的电阻,加一级差动电路与431一起稳压.实际上我的电路是甲类的,又是场管(不用电流驱动),工作时电流的波动不大,且信噪比非常高,所以我把稳压电路简化了,用恒流源的话会增加成本,恒流管要加散热器,信噪比更好.但现在的信噪比已经很好了,所以我只用90欧姆/10瓦的电阻,便宜好多啊,呵呵.后级的K1058是另一个牛单独供电的,前级的电源波动非常小,所以现在我用的电路也可以精密稳压了,音箱的地线要接在90欧姆后的滤波电容地上,通电前把200调到0欧姆.成功后如果那200可调电阻不能满足你的末级到甲类,可以把他改为500欧姆可调电阻想要100W很简单,把电压加到正负50左右,输入级再加一个NPD5565做共栅级放大,把J76的1K2电阻加大到3K3致3K9左右,2瓦以上,K1058也加到正负50伏,最少要两对K1058并联.把3K3电阻调小,提高放大倍数 .只要按图接好零件,通电即响, RW 2K可调电阻是调节输出中点电位为0伏,(前级的2K可调电阻调节J76和900欧姆电阻之间的输出中点为0伏,后级2K调节输出中点为0伏),K246的可调电阻是调节输入级静态电流为4MA,即输入级的900欧姆和2K可调电阻两端电压分别为1.8伏,后级200欧姆可调电阻是调节K1058的电流的, T1散热器要大点 .大家不要在我的电压高低上再纠结了,电压放大级的电压基本上决定了输出功率,我已经说了我只要30瓦以下的功率,所以有+-20V就够了,末级的电压只要不影响输出功率,取多少都可以的,我在末级取+-50V也可以,取+-18V也可以,反正功率就是30瓦以下了.以前发烧友们取高低压是因为电压放大级在+-50V左右,如果末级也50V,调到甲类,我相信没有几个人的散热器扛得了,所以好多人就把末级电压调低,这样末级发热低了,甲类就不怕了.末级只有电流增益,没有电压增益,在不影响电压放大级的输出电压和功率下,电压可以取低点,方便调到甲类,降低热量.我只有交流22V输出的牛,所以我就直接用在末级了我再说一下基本知识(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有很多烧友取前高后低的电压,如电压放大级取+-50V,末级电流放大级取+-30或者+-40V.主要是为了把末级调到甲类,降低热量.如果电压放大级的放大倍数大,在大动态时,满功率时,输出+-50V 的信号,但是末级电压只有+-30或者+-40V,于是50V电压只能输出和末级一样的电压,就是30或者40V的信号,多余的被削掉了,就产生了肖波失真,听感上就是动态被压缩了,所以在保证输出电压幅度和功率的情况下,末级电压不能比电压级低,如果你不要大功率,末级电压低些是可以的.,否则那明显的动态压缩感很多人都能听得出来,功放的动态范围小了,结果是什么音质大家都知道了吧.20W功率够了,我的房间才10平米,(我就是要小功率,前级4倍放大,后级8倍放大)音量电位器可以调节幅度大点啊,呵呵,4欧姆喇叭可以提高功率的洼田式我没有用过,我见它零件多,做起来麻烦,所以没有用.并联式给我最大的惊喜是信噪比,功放喇叭开机和关机一样,没有任何杂音前级的900欧姆要2瓦以上,实际制作我用2个1K8 (2瓦)电阻并联代替900欧姆的了,(图片上可以见到的)是为了防止电阻的热噪声的,后级的1K2电阻也是2瓦的, 0.22电阻是5瓦的,2个330欧姆是0.5瓦.电源的90欧姆是10瓦的.这是一个声道的,如果是2个声道公用一电源,把90欧姆改为80---50欧姆,电阻越小电流越大,A985也越热.其它电阻就是普通的1/4瓦的了只要按图接好零件,通电即响, RW 2K可调电阻是调节输出中点电位为0伏,(前级的2K可调电阻调节J76和900欧姆电阻之间的输出中点为0伏,后级2K调节输出中点为0伏),K246的可调电阻是调节输入级静态电流为4MA,即输入级的900欧姆和2K可调电阻两端电压分别为1.8伏,后级200欧姆可调电阻是调节K1058的电流的, T1散热器要大点你的图设计的好漂亮啊.我的并联电源已经很简洁了,空载是热啊,接上电路就不热了,那10瓦电阻热了不理他,J76的散热片要大,我的还小了点,你看我的图中J76的散热片,,你把后级的1K2也换成前级的900欧姆,后级也上22MA.后面黑色的是2个A985的散热片,最好加上退藕滤波电K246在这里是恒流源,用其它结型场管都可以代替,(如K170,NPD5565等,连J103在这里也可以代替K246,只是注意电压正负极与K246反过来而已),J77可以代替J76,同时顺便说下,场管做恒流源比三极管的恒流效果好很多,建议大家做恒流源尽量用场管做,且电路简单,调试也简单,这里K246要选GR档或者BL档,不要选Y 档的,Y档的最大电流就2MA左右,最好全选BL档的,因为有些GR档的电流小于4MA,在这里达不到我的要求.的确是简单容易出好声的线路,前级供电不用稳压而改用LC滤波音色更好!我觉得好多功放是电压放大级的静态电流太小了,所以声音单薄,发紧,动态小npd5565代换管:npd5566, 5564. K389,也可以用2个K246或者2个K170代换(选BL档),要配对.J76用J77等其它中功率管代换.K1058/J162用其它大功率管代换,如K413/J118 , K1529/J200等等后级里的J76上下电阻1K2和47换成和前级的一样900(2瓦)和39欧姆,调小3K3电阻可以提高后级的放大倍数.尽量做全程直藕,不用耦合电容,注意安(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全平衡、新甲类纯后级功放

全平衡、新甲类纯后级功放

全平衡、新甲类纯后级功放这是一台双声道、全平衡、新甲类纯后级功放,每声道8Ω输出120W,4Ω输出200W。

今年五月份已经做完,但一直没时间编辑文字,搁至今日。

先上几张图,本人打字速度超慢,待我慢慢上,诸君莫急。

先说几句概念性的话:在论坛上常看到有人问“什么是全平衡”?在平衡式功放中所说的“平衡”或“全平衡”,是指信号的传输方式。

它是将信号分解成幅度相同、相位相反的两个信号,由两个相同或互补的放大器将信号放大,扬声器接在两个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从输出形式上看是BTL接法。

全平衡传输方式,从输入到输出的全过程中,信号不通过地线传输。

通常我们说的“平衡”,或在有些普通功放中还带有平衡调节旋钮,这里所谓的“平衡”,是指把两个声道的音量(或增益)调到一致。

此平衡非彼平衡。

“非平衡”传输是以“地”为基准,信号是通过信号线和地线传输的。

至于BTL功放和全平衡功放的区别,从输出端看上去是一样的,都是桥式接法。

其主要区别在:从输入到放大的全过程中,看信号的传输是否与地线有关,既信号的负端是否接地。

以上概念不知是否说清,有大侠和高手敬请补充,请勿拍砖!闲话休提,言归正传。

先说说设计思路:平衡式放大器以其动态大、谐波小、频带宽、信噪比高、解析力强、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直流性能稳定等诸多优点被高档功放采用。

然而,平衡式放大器由于电路结构不同,其效果也不尽相同。

有的平衡式放大器只用两个独立的放大器将平衡信号各自放大,在输出端接成BTL形式,如图1。

这种接法是典型的反相(或同相)放大器的接法。

其闭环共模抑制比等于1,它将输入端的共模电压直接送到输出端,并没有有效的抑制共模电压。

对于电位器产生的联动误差,以及两个放大器的差异造成的信号不对称,也没有增进平衡和对称的能力。

图2是由两个减法器构成的平衡式放大器,它的闭环共模抑制比等于开环共模抑制比,所以有很强的共模抑制能力。

同时,由于两个放大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解决了放大器和电位器差异造成的信号不对称、不平衡问题。

采用IRF250场效应管制作胆味功放及电路图

采用IRF250场效应管制作胆味功放及电路图

采用IRF250场效应管制作胆味功放及电路图笔者用绝缘栅VMOS大功率场效应管IRF250制作纯甲类功率放大器。

这类管子在音响界里是冷僻管,不大受人喜欢。

该类管通常用于开关电源中,由于该类管高频区线性好、开关速度快、输出电流大、耐压高,让笔者很感兴趣,把它用于音频放大器中作功率输出管,在甲类输出状态下,声音极具"胆"味。

该管的价位低廉,拆机品2元/只,便宜好找,适合工薪族发烧(IRF250电流30A,耐压220V,导通电阻0.8 5Ω,功率150W,IRF240电流40A耐压180V,导通电阻0.55Ω,功率150W),何乐而不为?一、场效应管与电子管的原理比较有相似之处场效应管与电子管的原理相比较如图1所示。

场效应管的源极供应电子,相当于电子管的阴极,漏极泄漏电子,相当于电子管的屏极(阳极),栅极是控制电子流的大小,和电子管的栅极作用完全一样,都是通过栅极"G"来输入控制,开大或开小电流从漏极流向源极(电子管是阳极流向阴极)。

它们都属于电压控制器件。

二、VMOS管的缺点与制作中的克服对于电源开关管IRF250、IRF240而言,确与音频名管中的K135、J49等有差异,使众多的发烧友不大喜欢用这类管子。

笔者认为其成了冷僻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开启电压的差异,IRF250达到3V~5V不等,给推动级增加了极大的负担。

二是该管的一致性差,不好配对,N沟道和P沟道的异极型就更难配对了。

音频CMOS管在0.2V~1.5V的范围就能开启,并进入良好的线性工作区,对推动级的驱动能力要求低,且一致性好,容易配对。

因此用IRF250给制作带来一定难度,工作中有时一部分管子已到甲类状态,而另一部分管子还在乙类状态,甚至有的工作在开启与夹断之间,劣化了音质。

针对IRF250这类管子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避开它的缺点,挖掘它潜在的优点,如高耐压、大电流和好的高频放大线性等。

实际制作中,应将电路的重点放在推动级上,只要推动级能输出驱动末端场效应管所需的开启电压3V~5 V,也就克服了上述的一大难点。

6P3P电子管甲类单端功放机拉丝不锈钢6N1推6P

6P3P电子管甲类单端功放机拉丝不锈钢6N1推6P

6P3P电子管甲类单端功放机拉丝不锈钢6N1推6P455.0元6P3P电子管甲类单端功放机(拉丝不锈钢6N1推6P3P单端成品)最近售出7件客户评价:"是保安帮签收的,看了下好重,焊的还可以,还点了绝缘硅胶,感觉胆机的电子原件没有石机多,对电子管不是很懂,觉得就这几个原件能发声,刚开始没输出线用网线接的,声音好硬,没层次感,听了半个多小时,煲机,效果没什改善,最后买了专门的音箱线效果才上了一个层次,觉得还不错,到时候换个好点的喇叭试下,就是感觉电子原件好少,老板人不错,给个好评,就是老板可能太忙了,旺旺在线可回的太慢,机器继续试验中"客户评价:"东西很好,物流很慢,广州到南宁4天。

"客户评价:"第一次玩胆机,东西很漂亮,对音质提升也有帮助,关键是陈师傅人很好,因为音箱是后订的,陈师傅还给延长了付款期限,好评啊"客户评价:"很好,手工和布线很好很合理。

试听底噪几乎听不到。

值得购买。

"客户评价:"还好!"客户评价:"不错的胆机,性价比很高,正在煲机中,期待升级!谢谢陈师傅!辛苦了!"客户评价:"本人02年发烧至今,亲戚所做的关氏MA-one胆机、金嗓子功放,从丹特声到全套天朗海潮落地式,自己本来对音响要求还是极高的。

\n这次的搭配:\n1、功放-广大坛陈师傅做的手工纯胆机-500元\n2、音箱-中大玲韵-500元\n3、国产秋叶原信号线、音箱线若干。

-250元\n4、乐之邦-茉莉声卡-368元(声卡很重要,用集成去听就简直是对不起整套系统)\n\n如果音箱是肉身,这套功放可谓是灵魂,接入胆机的情况下,此套系统放在我5米的办公桌可谓刚好,听歌时候结像好,空气感、声场都发挥不错,三频调试均衡可谓难能可贵,低音打得恰到好处,不会太强,但是深度大,表现清晰,听《尘鼓》每个鼓点的细节都不会遗失。

A类、B类、AB类、C类、D类五种功率放大器

A类、B类、AB类、C类、D类五种功率放大器

1、A类功放(又称甲类功放)A类功放输出级中两个(或两组)晶体管永远处于导电状态,也就是说不管有无讯号输入它们都保持传导电流,并使这两个电流等于交流电的峰值,这时交流在最大讯号情况下流入负载。

当无讯号时,两个晶体管各流通等量的电流,因此在输出中心点上没有不平衡的电流或电压,故无电流输入扬声器。

当讯号趋向正极,线路上方的输出晶体管容许流入较多的电流,下方的输出晶体管则相对减少电流,由于电流开始不平衡,于是流入扬声器而且推动扬声器发声。

A类功放的工作方式具有最佳的线性,每个输出晶体管均放大讯号全波,完全不存在交越失真(Switching Distortion),即使不施用负反馈,它的开环路失真仍十分低,因此被称为是声音最理想的放大线路设计。

但这种设计有利有弊,A类功放放最大的缺点是效率低,因为无讯号时仍有满电流流入,电能全部转为高热量.当讯号电平增加时,有些功率可进入负载,但许多仍转变为热量。

A类功放是重播音乐的理想选择,它能提供非常平滑的音质,音色圆润温暖,高音透明开扬,这些优点足以补偿它的缺点。

A类功率功放发热量惊人,为了有效处理散热问题,A类功放必须采用大型散热器。

因为它的效率低,供电器一定要能提供充足的电流.一部25W的A类功放供电器的能力至少够100瓦AB类功放使用。

所以A类机的体积和重量都比AB类大,这让制造成本增加,售价也较贵.一般而言,A类功放的售价约为同等功率AB类功放机的两倍或更多.2、B类功放(乙类功放)B类功放放大的工作方式是当无讯号输入时,输出晶体管不导电,所以不消耗功率。

当有讯号时,每对输出管各放大一半波形,彼此一开一关轮流工作完成一个全波放大,在两个输出晶体管轮换工作时便发生交越失真,因此形成非线性。

纯B类功放较少,因为在讯号非常低时失真十分严重,所以交越失真令声音变得粗糙。

B类功放的效率平均约为75%,产生的热量较A类机低,容许使用较小的散热器.乙类功放通常的工作方式分为OCL和BTL,BTL可以提供更大的功率,目前绝大部分的功率集成电路都可以用两块组成BTL电路。

LM1875+甲类JFET前级动态反馈25W×2功放板

LM1875+甲类JFET前级动态反馈25W×2功放板

LM1875+甲类JFET前级动态反馈25W×2功放板
LM1875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九十年代初推出的一款音频功放电集成电路,性能优异,频响宽,速度快,从九十年代初一直到现在还被广大音响爱好者推崇,其间各种应用电路层出不穷。

听感上以动态反馈电路性能最为优秀。

九十年代初,发烧界曾以LM1875标准单电源OTL接法+场效应管(国产3DJ6,7)的甲类前级风靡发烧界,后吴刚先生的G&W TW-200LM合并式功放也采用了此前级电路。

现本网站推出LM1875动态反馈+东芝低噪管2SK30A甲类
前级成品与套件。

原则上与动态反馈功放搭配的前级应具有极低的噪声,良好的线性,有弹跳力,音场开阔,背景纯静,解析力高等必备条件。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动态反馈的优异性能。

采用JFET管做单管甲类放大,使功放音色具有电子管的韵味,针对消除CD机等的数码菋有很好的效果。

且性价比高。

经实际试听音质远优于采用一般NE5532,AD712运放的前级,其声场有空气感,有纵深感,高频清晰,低频有弹跳力。

可以说此种搭配充分发挥了LM1875的潜力!
关于电源变压器的选取:输出电压交流双15V-20V(注意参考当地供电情况作适当调整);功率要求至少60W,为了获得更佳的效果,最好能达到100W。

前级原理图
图中RL4为负载电阻,RL6为设定静态电流,CL3为反馈电容。

RL7可设定输出增益。

CL7为隔离电容,此电容对音质影响很大。

伺服电源原理图
功放原理图
接线示意图
最后修改于 2015-12-22 11:41。

场效应管单端甲类功放设计及制作

场效应管单端甲类功放设计及制作

场效应管单端甲类功放设计及制作音频功率放大器简介音频放大器按所用放大器件可分为电子管放大器、晶体管放大器、集成电路放大器、场效应管放大器以及由上述所用器件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的混合放大器,各类放大器电路及所用元器件也是五花八门、千变万化,由此对音源的重放音质又各具特色,很难说哪一种放大器能以偏概全、技压群芳成为万能放大器。

电子管放大器由于空间电荷的传输时滞作用,重放音色温暖柔和,尤其是弦乐人声,表现为醇美剔透,耐人寻味。

晶体管以及集成电路放大器具有犀利的分析力、宽阔的频响和强劲的动态,具有朝气蓬勃、催人奋进的感召力。

场效应管放大器以及混合器件放大器,力图综合电子管和晶体管音频特性,开创异彩,让乐声更传神,让音色更完美。

近些年来,随着电子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合成器、各种音频效果器和胆音效果器软件以及虚拟扬声器技术层出不穷。

这使得音频放大器硬件的发展和普及远远赶不上软件的速度,在精确度上硬件往往也赶不上软件,如电脑模拟3D效果逼真度大大超过真实3D 效果,不受听音室的空间以及声源合成的限制,同时也节省投入硬件的开支。

绿色音响、双料发烧——电脑音响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音响的主流,硬件不行软件来,实行软硬兼施,功能强悍,集中体现了高效、便捷、神奇以及经济的特点。

如在电脑中设置虚拟光驱,每次播放乐曲时,就不必启动物理光驱,这样不仅减少等待曲目时间及物理光驱的磨损,更重要的是消除了物理光驱的噪声,实现高保真放音。

再如,胆管功放放音柔和耐听,而制作成本不薄,并且取得靓音的要件比较多,而通过胆音效果器软件,可为我们在电脑中造就一个“软胆”,就可以模拟出胆机的音色。

目前电脑多媒体音响正处于进阶时期,并与电视也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其前景是十分灿烂诱人的!电脑以及音响发烧友,是一个不惜时间和精力,积极探索追求音质的特殊层面,将继续担起一份爱乐责任,生活中多一首甜美的歌声,就少一幕苦涩的纷争。

无论是普通音响,还是电脑多媒体音响,功率放大器依然是音频能量扩大推动扬声器出声不可或缺的终端,各类放大器均能较好地实现这一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场效应管单端甲类前后级胆味功放
我设计的思路:追求胆味,但不喜欢纯胆机的声音,简洁最真实.音频信号经过任何一个零件都会产生一定的失真和损耗,经过得越多就失真损耗越多,音色也变多了,因此尽量少的使用零件最好,保证原汁原味,并且容易制作.
前后级的电压放大级都是单端放大, 声音比全对称结构的要好听, 前级的T1 工作于甲类状态,驱动力强,且输出阻抗小于900 欧姆,后级输入阻抗很高(前后级的输入级都是孪生管NPD5565), 因此可以去掉一个电流放大级, 电路更简洁了. 大电流下动态大, 反应速度快, 失真低, 音场广, 有" 胆味", 我把开环增益设计的较小, 不会发生自激, 因此可以去掉影响音质的小电容(很多功放在第二电压放大级和反馈电阻上10pf--50pf 的小电容). 我认为不用太在意整个功放的"失真度"这个指标, 胆机的失真度都在1%以上,石机的失真度比胆机小多了, 仍然有大批烧友去制作胆机.由于我的听音环境才10平米,所以我的功率设计在30瓦以内,前级 4 倍放大,后级8倍放大.接上4欧姆的喇叭可以得到40到50瓦的功率,对于30平米以下都没有问题.
功率不要太大了,很多烧友功放都在百瓦以上,前级的放大倍数又大, 听音环境又小(30 平米以下), 平常听歌时音量电位器调节很小,这时音源被衰减很大,丢失了细节, 根本不能发挥功放的真正水平, 我发现音量电位器调节到一半以上时声音最好. 如果前级在10 倍左右, 大动态时前级输出大,容易让后级的输入端饱和过载, 产生很大的失真,使声音有撕裂般的毛刺感,因此前级的放大倍数要小些,大部分放大倍数由后级来完成, 这样才好.
我用台电T51做音源听无损音乐,该前后级推一对五寸书架箱,经试听信噪比高,耳朵贴近喇叭也没有任何杂音.高音清晰明亮且穿透力好,绝无毛刺感,低音厚实有弹性, 控制力很好, 人声圆润且空气感很好, 优美动听, 久听不厌.整体动态大, 细节丰富,解析力高,令我开心的是空气感和胆机很像,听久了也没有疲劳感. 由于电路简洁, 有兴趣的烧友可以做来试试, 不会让你失望的.
弟端甲类諭级孚端甲类无织
• w
53dl
9 JL s
h 二34

9
f f
J
NPD比鹤
说得不错.更精密更发烧的可以用恒流源代替那90 欧姆的电阻,加一级差动电路与431 一起稳压. 实际上我的电路是甲类的, 又是场管(不用电流驱动), 工作时电流的波动不大, 且信噪比非常高, 所以我把稳压电路简化了, 用恒流源的话会增加成本, 恒流管要加散热器, 信噪比更好. 但现在的信噪比已经很好了,所以我只用90欧姆/10瓦的电阻,便宜好多啊,呵呵.后级的K1058是另一个牛单独供电的,前级的电源波动非常小,所以现在我用的电路也可以精密稳压了,音箱的地线要接在90欧姆后的滤波电容地上,通电前把200调到0欧姆.成功后如果那200可调电阻不能满足你的末级到甲类, 可以把他改为500欧姆可调电阻
想要100W艮简单,把电压加到正负50左右,输入级再加一个NPD556做共栅级放大,把J76的1K2电阻加大到3K3致3K9左右,2瓦以上,K1058也加到正负50伏, 最少要两对K1058并联.把3K3电阻调小,提高放大倍数•
只要按图接好零件,通电即响,RW2K可调电阻是调节输出中点电位为0伏,(前级的2K可调电阻调节J76和900欧姆电阻之间的输出中点为0伏,后级2K调节输出中点为0伏),K246的可调电阻是调节输入级静态电流为4MA即输入级的900欧姆和2K可调电阻两端电压分别为伏,后级200欧姆可调电阻是调节K1058的电流的, T1 散热器要大点.
大家不要在我的电压高低上再纠结了, 电压放大级的电压基本上决定了输出功率, 我已经说了我只要30瓦以下的功率,所以有+-20V就够了,末级的电压只要不影响输出功率,取多少都可以的,我在末级取+-50V也可以,取+-18V也可以,反正功率就是30瓦以下了.以前发烧友们取高低压是因为电压放大级在+-50V左右,如果末级也50V,调到甲类,我相信没有几个人的散热器扛得了,所以好多人就把末级电
压调低,这样末级发热低了,甲类就不怕了.末级只有电流增益,没有电压增益,在不影响电压放大级的输出电压和功率下,电压可以取低点,方便调到甲类,降低热量.我只有交流22V输出的牛,所以我就直接用在末级了我再说一下基本知识(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有很多烧友取前高后低的电压,如电压放大级取+-50V,末级电流放大级取+-30或者+-40V.主要是为了把末级调到甲类,降低热量. 如果电压放大级的放大倍数大,在大动态时,满功率时,输出+-50V 的信号,但是末级电压只有+-30或者+-40V,于是50V电压只能输出和末级一样的电压,就是30或者40V的信号,多余的被削掉了,就产生了肖波失真,听感上就是动态被压缩了,所以在保证输出电压幅度和功率的情况下,末级电压不能比电压级低如果你不要大功率,末级电压低些是可以的.,否则那明显的动态压缩感很多人都能听得出来,功放的动态范围小
了,结果是什么音质大家都知道了吧.
20W功率够了,我的房间才10平米,(我就是要小功率,前级4倍放大,后级8倍放大)音量电位器可以调节幅度大点啊,呵呵,4 欧姆喇叭可以提高功率的
洼田式我没有用过,我见它零件多,做起来麻烦,所以没有用. 并联式给我最大的惊喜是信噪比,功放喇叭开机和关机一样,没有任何杂音
前级的900欧姆要2瓦以上,实际制作我用2个1K8 (2瓦)电阻并联代替900欧姆的了,(图片上可以见到的)是为了防止电阻的热噪声的,后级的1K2电阻也是2 瓦的, 电阻是5瓦的,2 个330欧姆是瓦.电源的90欧姆是10瓦的.这是一个声道的, 如果是 2 个声道公用一电源, 把90 欧姆改为80---50 欧姆, 电阻越小电流越大,A985也越热.其它电阻就是普通的1/4瓦的了
只要按图接好零件,通电即响,RW2K可调电阻是调节输出中点电位为0伏,(前级的2K可调电阻调节J76和900欧姆电阻之间的输出中点为0伏,后级2K调节输出中点为0伏),K246的可调电阻是调节输入级静态电流为4MA即输入级的900欧姆和2K可调电阻两端电压分别为伏,后级200欧姆可调电阻是调节K1058的电流的, T1 散热器要大点
你的图设计的好漂亮啊.我的并联电源已经很简洁了,空载是热啊,接上电路就不热了,那10 瓦电阻热了不理他,J76 的散热片要大,我的还小了点,你看我的图中J76的散热片,,你把后级的1K2也换成前级的900欧姆,后级也上22MA后面黑色的是2个A985的散热片,最好加上退藕滤波电
K246在这里是恒流源,用其它结型场管都可以代替,(如K170,NPD5565等,连J103 在这里也可以代替K246,只是注意电压正负极与K246反过来而已),J77可以代替J76, 同时顺便说下, 场管做恒流源比三极管的恒流效果好很多, 建议大家做恒流源尽量用场管做,且电路简单,调试也简单,这里K246要选GR当或者BL档,不要选丫档的,丫档的最大电流就2MA左右,最好全选BL档的,因为有些GF档的电流小于4MA, 在这里达不到我的要求.
的确是简单容易出好声的线路,前级供电不用稳压而改用LC滤波音色更好!我觉得好多功放是电压放大级的静态电流太小了,所以声音单薄,发紧,动态小
npd5565代换管:npd5566, 5564. K389,也可以用2个K246或者2个K170代换(选BL档),要配对.
J76 用J77 等其它中功率管代换.
K1058/J162用其它大功率管代换,如K413/J118 , K1529/J200等等
后级里的J76上下电阻1K2和47换成和前级的一样900(2瓦)和39欧姆, 调小3K3电阻可以提高后级的放大倍数•尽量做全程直藕,不用耦合电容,注意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