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实验讲义(2015-04)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污水因其工艺简单.

用途: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处理污水因其工艺简单、投资少等优点,发展非常迅速,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进水/曝气、沉淀、排水、闲置,滗水器主要用于第三阶段,排除反应池内的上清液,达到自动控制,循环 运行的目的。
PS 型系列滗水器主要有旋转式、浮筒式及虹吸式等,另外也可用堰门来控制排水。
型号表示式:几种滗水器性能比较:老式转式灌水BI 岸櫥式曲水耳町眼式湧水笨2*0*"4CL/m * 忘滝水aw工作ffiil经过一牛錠转世上的出 木煤将水引出池外遍理弹筒上的出水口 iM 过故排7槪的近、排7 来哲制水的暫驭与破坏回神感羽、宜峯、息股、ftH 、万向琴忏凰减谊机等组成 搐头r 歼«f 頭胶tfc 咎廉 代动掠制怕门等纠成彙水雪、或曽、电隔 瞒r 支架書组咸控制寒式 电请蛛杆腔斟直料过忤"匀連 灌;*・快速as, PCLgiM 气动元件控制拍门进件. 囊現白讪垃制融暉因拉制进松叫”实 现£1动控制主養忧点动作可蜡、塔水深盛大.海水例荷质大. 海水琛席谴中无TEHWft,劲作町!»・ 咸啦低.;<*滿廈矽小HPS 、FPS 型技术参数:HPS®出水董XPS 型技术参数:•AtIH 梓•L E»Ll (fnrn>L2 frnm)OH (mm)(m>XPS-34M 古g 4KPS-4W 尊g5- 600■42.SXPS-SOOSOO e言GO400"总•孕g«4M>7KPS-7O0Mg93&0xpa-Boo它giogrGO«C3XP5-1O0O 10W 13400xPS-1 z4a1±M> 14 AdOMideoaXP^-^l 4OQKOOIB5Q0<<XP3-1fiOO 对gXPS^1 BW> ia4w 绅WO lOCHQKFS-2OM20W22HPS-3O HPS-6O HPS^IOO HPS-1 50工作形式:虹驭式JU*■■浮筒武。
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10.5.7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Sequencing Batch Reacter Activated Sludge Procee,其机理与普通活性污泥法完全相同。
SBR工艺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进水,反应(曝气)、沉淀、出水、排泥等五个程序进行操作,从污水的进入开始到排泥结束称为一个操作周期,这种操作通过微机程序控制周而复始反复进行,从而达到污水处理之目的。
因此SBR工艺最显著的工艺特点是不需要设置二沉池和污水,污泥回流系统;通过程序控制合理调节运行周期使运行稳定,并实现除磷脱氮;不设二沉淀池及省却回流系统,占地少,投资省,基建和运行费低,适合于中小水量污水处理的工艺,但由于该工艺是稳定状态下运行的活性污泥工艺,工业化运用时间较短,尚无十分成熟的设计、运行、管理经验,因此SBR工艺是一种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的技术。
(1)SBR工艺特点①工作原理SBR是活性污泥法的一个变型,它的反应机理以及污染物质的去除机制与传统活性污泥基本相同,仅运行操作不同,操作模式由进水——反应——沉淀——排水——排泥5个程序,在一个周期均在一个设有曝气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器(池)中进行,这种操作周而复始进行,以达到不断进行污水处理的目的,省却二沉池和污水、污泥回流系统。
传统SBR工艺在工程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在进水流量较大的情况下,需对反应系统进行调节,如果处理出水要求同时除磷脱氮,则更需对工艺流程进行必要的改造,因而在实际应用中SBR逐渐发展了各种新形式。
②循环式CAST(CASS)系统CAST是SBR工艺的一种新型式,称为循环式活性污泥法(亦称CASS)它分为主反应区和预反应区,运行方式为连续进水(沉淀期和排水期保持进水),间歇排水,并将主反应区部分污泥回流至预反应区,运行时沉淀阶段不进水,使排水的稳定性得到保障,这样CAST实际分为三个反应区:一区为生物选择器又称为预反应区;二区为缺氧区;三区为好氧区,各区容积之比为1:5:30。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实验讲义(2015-04)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实验讲义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也称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即SBR工艺(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一.实验目的1.应熟练掌握SBR活性污泥法工艺各工序操作要点;2.熟练掌握活性污泥浓度、COD和SV%的测定方法;3.了解SBR活性污泥工艺曝气池的内部构造和主要组成;4.了解有机负荷对有机物去除率及活性污泥增长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SBR工艺作为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其去除有机物的机理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同。
但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序批操作。
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水质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身,无污泥回流系统。
正是SBR工艺这些特殊性使其具有以下优点:1、理想的推流过程(流态上属于完全混合式,有机物降解方面是随时间上的推流)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好。
2、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3、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4、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
5、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6、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
7、SBR法系统本身也适合于组合式构造方法,利于废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
8、脱氮除磷,适当控制运行方式,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交替,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9、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
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序批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
SBR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进水反应沉淀闲置图1 SBR工艺曝气池运行工序示意图SBR实验装置:由原水箱、SBR反应池、PLC控制器和触摸屏组成。
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10.5.7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Sequencing Batch Reacter Activated Sludge Procee,其机理与普通活性污泥法完全相同。
SBR工艺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进水,反应(曝气)、沉淀、出水、排泥等五个程序进行操作,从污水的进入开始到排泥结束称为一个操作周期,这种操作通过微机程序控制周而复始反复进行,从而达到污水处理之目的。
因此SBR工艺最显著的工艺特点是不需要设置二沉池和污水,污泥回流系统;通过程序控制合理调节运行周期使运行稳定,并实现除磷脱氮;不设二沉淀池及省却回流系统,占地少,投资省,基建和运行费低,适合于中小水量污水处理的工艺,但由于该工艺是稳定状态下运行的活性污泥工艺,工业化运用时间较短,尚无十分成熟的设计、运行、管理经验,因此SBR工艺是一种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的技术。
(1)SBR工艺特点①工作原理SBR是活性污泥法的一个变型,它的反应机理以及污染物质的去除机制与传统活性污泥基本相同,仅运行操作不同,操作模式由进水——反应——沉淀——排水——排泥5个程序,在一个周期均在一个设有曝气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器(池)中进行,这种操作周而复始进行,以达到不断进行污水处理的目的,省却二沉池和污水、污泥回流系统。
传统SBR工艺在工程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在进水流量较大的情况下,需对反应系统进行调节,如果处理出水要求同时除磷脱氮,则更需对工艺流程进行必要的改造,因而在实际应用中SBR逐渐发展了各种新形式。
②循环式CAST(CASS)系统CAST是SBR工艺的一种新型式,称为循环式活性污泥法(亦称CASS)它分为主反应区和预反应区,运行方式为连续进水(沉淀期和排水期保持进水),间歇排水,并将主反应区部分污泥回流至预反应区,运行时沉淀阶段不进水,使排水的稳定性得到保障,这样CAST实际分为三个反应区:一区为生物选择器又称为预反应区;二区为缺氧区;三区为好氧区,各区容积之比为1:5:30。
第15讲: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态,从而产生有机物降解、硝化、反硝化、吸收磷、释放磷等反应,
能够取得比较彻底的BOD去除、脱氮和除磷的效果。 预反应池(区)的设立,可以使废水在高负荷下运行,保证菌胶团 细菌的生长,抑制丝状菌生长、控制污泥膨胀。
ICEAS工艺
ICEAS工艺的特点
ICFAS的特点:在反应池的进水端增设一个预反应区 (池),运行方式为连续进水(沉淀期和排水期仍进 水)、间歇排水。 由于连续进水,沉淀期也进水,在主反应池(区)底部
节省投资。
DAT-IAT工艺流程
5、UNITANK系统
UNITANK系统工艺特点
UNITANK系统:其主体为三格池结构,三格之间为连
通形式。每池设有曝气系统,可采用鼓风曝气或机械 表面曝气,并配搅拌器,外侧两池设出水堰或滗水器, 以及污泥排放装置。两池交替为曝气和沉淀,一池只 进行曝气,污水交替进入3个池中的任意一个。 特点:在一个周期内,废水连续不断地进入反应器、 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控制,形成好氧、厌氧或缺氧的状
SBR工艺的特点
构筑物的构成简单,设备费、运行管理费较连续式少; SVI值较低,污泥易于沉淀,一般不产生污泥膨胀现 象; 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流量调节池,曝气池单一的曝气池内能够进行 脱氮和除磷反应; 运行管理得当,可获得比连续式更好的处理水水质。
异同点: CASS为连续进水而CAST为间歇进水;
CASS法污泥不回流,而CAST有污泥泥回流系统。
CASS工艺
CASS的运行工序
5、DAT-IAT法
DAT-IAT工艺特点
DAT-IAT工艺:由DAT和IAT两池串联组成。DAT连
续进水,连续曝气(也可间歇曝气),IAT也是连续进 水,但间歇曝气。处理水和剩余污泥均由IAT排出。 DAT-IAT工艺特点: 工艺稳定性高; 处理构筑物较少; 可脫氮除磷;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实验

(3)根据SBR实验原理时序图,确定进水时间、曝气时间、沉 降时间、排水时间(闲置/排泥时间在本实验中不予考虑)。
A
8
六、实验操作步骤
①手动情况下:
A
5
四、实验原理时序图
A
6
五、实验装置及主要实验仪器
(1)提升泵及曝气风机
(2)SBR反应器
(3)在线溶氧仪
(4)在线PH计
(5)在线温度计
(6)液位控制器
(7)PLC可编程控制器
(8)COD测定仪 (9)电动阀门
(10)进水/进气流量计
A
7
六、实验操作步骤
(1)取活性污泥分别注入1#SBR反应器和2#SBR反应器中(本 实验中,2个反应器为一组)。
2、溶解氧、PH、温度等参数对反应有何影响?
3、若设定的沉降时间到,泥水界面仍不清晰,试分析其 原因。
4、画出4个SBR反应器为一组的实验原理工艺时序图。
A
14
n. 分别打开排水阀F3、F7,排水,从采样点取出水水样,取原 水水样;
o. 测原水COD及出水COD,记录A 实验数据。
11
六、实验操作步骤
②自动情况下:
a. 在计算机上设置进水方式(液位控制/时间控制),若时间控 制,输入进水时间,输入曝气时间、静沉时间、排水时间;
b. 启动自动控制系统;
c. 排水结束,从采样点取出水水样,取原水水样;
(2)池内仍有滞留的净化水,对进水(污水)有一定的稀释、 缓冲作用,因此具有耐负荷冲击作用。
(3)处理过程参数(进水时间、曝气时间等)均可根据水质、 水进行调整,灵活运行。
SBR实验

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一般有生物相、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 固体浓度(MLVSS) 、污泥沉降比(SV) 、污泥体积指数(SVI)等。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是指曝气池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 又称为污泥浓度,单位为 mg/L 或 g/L。 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除了具有去除有机物的能力外,还应有好的絮凝沉降性能。活性
2. 原理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简称 SBR)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连续流活性污泥处理工艺。SBR 法实际上 并不是一种新技术,1914 年英国的 Alden 和 Lockett 首创活性污泥法时,采用的就是间歇 式。 当时由于曝气器和自控设备的限制该法未能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自动控制仪 表、阀门的广泛应用,近年来该法又得到了重视和应用。 SBR 工艺作为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其去除有机物的机理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同,即都 是通过活性污泥的絮凝、吸附、沉淀等过程来实现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所不同的只是其运行 方式。SBR 法具有工艺简单,运行方式也较灵活,脱氮除磷效果好,SVI 值较低污泥易于沉 淀,可防止污泥膨胀,耐冲击负荷和所需费用较低,不需要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等优点。 SBR 法系统包含预处理池、一个或几个反应池及污泥处理设施。反应池兼有调节池和沉 淀池的功能。该工艺被称为序批间歇式,它有两个含义:a. 其运行操作在空间上按序排列; b. 每个 SBR 的运行操作在时间上也是按序进行。 SBR 工作过程通常包括 5 个阶段:进水阶段(加入基质) ;反应阶段(基质降解) ;沉淀 阶段(泥水分离) ;排放阶段(排上清液) ;闲置阶段(恢复活性) 。 这 5 个阶段都是在曝气 池内完成, 从第一次进水开始到第二次进水开始称为一个工作周期。 每一个工作周期中的各 阶段的运行时间、运行状态可根据污水性质、排放规律和出水要求等进行调整。对各个阶段 若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又可以达到脱氮、除隣,抑制污泥膨胀等目的。SBR 法典型的运行 模式如下图所示。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除磷_水处理技术SBR工艺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进水,反应(曝气)、沉淀、出水、排泥等五个程序进行操纵,从污水的进进开始到排泥结束称为一个操纵周期,这种操纵通过微机程序控制周而复始反复进行,从而达到污水处理之目的。
因此SBR工艺最明显的工艺特点是不需要设置二沉池和污水,污泥回流系统;通过程序控制公道调节运行周期使运行稳定,并实现除磷脱氮;不设二沉淀池及省却回流系统,占地少,投资省,基建和运行费低,适合于中小水量污水处理的工艺,但由于该工艺是稳定状态下运行的活性污泥工艺,产业化运用时间较短,尚无十分成熟的设计、运行、治理经验,因此SBR工艺是一种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的技术。
MSBR(Modifi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指的是改良式序列间歇反应器,是C.Q.Yang等人根据SBR技术特点,结合传统活性污泥法技术,研究开发的一种更为理想的污水处理系统。
MSBR既不需要初沉池和二沉池,又能在反应器全充满并在恒定液位下连续进水运行。
采用单池多格方式,结合了传统活性污泥法和SBR 技术的优点。
不但无需间断流量,还省去了多池工艺所需要的更多的连接管、泵和阀门。
通过中试研究及生产性应用,证明MSBR法是一种经济有效、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处理工艺。
特点1.1 MSBR的基本组成反应器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曝气格和两个交替序批处理格。
主曝气格在整个运行周期过程中保持连续曝气,而每半个周期过程中,两个序批处理格交替分别作为SBR和澄清池。
1.2MSBR的操作步骤在每半个运行周期中,主曝气格连续曝气,序批处理格中的一个作为澄清池(相当于普通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作用),另一个序批处理格则进行以下一系列操作步骤。
UASB(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注:以下简称UASB)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能耗低;有机容积负荷高,一般为5-10kgCOD/m3.d,最高的可达30-50kgCOD/m3.d;剩余污泥量少;厌氧菌对营养需求低、耐毒性强、可降解的有机物分子量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产出的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实验讲义
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也称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即SBR工艺(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一.实验目的
1.应熟练掌握SBR活性污泥法工艺各工序操作要点;
2.熟练掌握活性污泥浓度、COD和SV%的测定方法;
3.了解SBR活性污泥工艺曝气池的内部构造和主要组成;
4.了解有机负荷对有机物去除率及活性污泥增长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SBR工艺作为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其去除有机物的机理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同。
但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序批操作。
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水质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身,无污泥回流系统。
正是SBR工艺这些特殊性使其具有以下优点:
1、理想的推流过程(流态上属于完全混合式,有机物降解方面是随时间上的推流)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好。
2、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3、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4、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
5、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6、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
7、SBR法系统本身也适合于组合式构造方法,利于废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
8、脱氮除磷,适当控制运行方式,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交替,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9、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
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序批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
SBR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进水反应沉淀闲置
图1 SBR工艺曝气池运行工序示意图
SBR实验装置:由原水箱、SBR反应池、PLC控制器和触摸屏组成。
原水箱、SBR反应池是由有机玻璃制成的水池,长×宽×高=180mm×180mm×400mm。
有效水深:350mm,有效容积11.3升)。
反应器主要设备:
1.原水箱、SBR反应池搅拌为潜水搅拌器,功率为2.5W;
2.进水系统由进水泵和浮球液位计组成;
3.曝气系统由供养泵及微孔曝气器组成;
4.排水、排泥系统设置固定排水管,当沉淀工序结束后,上清液经排水管排出,剩余污泥由池底定期排出。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1.SBR实验演示装置1台;所需药剂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钾、碳酸钠等若干。
2.SVI、悬浮固体浓度测定装置及设备:
100ml量桶4支(用于取混合液);布氏漏斗及500ml抽滤瓶1套;镊子1支;洗
瓶1个;滤纸若干片;水环真空泵1台;250ml烧杯4个;陶瓷干燥皿1个;鼓风
烘箱1台;分析天平1台。
3.COD测定装置及设备:
快速COD测定仪一台;COD消解装置一台;消解用试管若干;COD快速测定所需
药剂若干;刻度滴管0.5ml、1ml、2ml、5ml、10ml各1支;吸耳球1个;100ml
容量瓶2个;
4.氨氮测定装置
分光光度计一台;pH计一台;20mm比色皿;50ml具塞比色管1盒;100ml、250ml
烧杯各2个;250ml、500ml、1000ml容量瓶各2个。
四.操作步骤
1、设备的启动和运行
首先,熟悉SBR实验演示装置所有设备的作用及管路的连接,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装置的工作原理。
在此基础上,开始实验装置的启动和运行。
(1)管路、设备检查及清水试验
在装置开始运行前先对装置中的管路、设备进行运行检查。
连接好设备后在原水箱、反应器内加注清水,检查是否有漏水情况;手动运行各设备,检查设备运行过程中有无异响,观察设备运行是否平稳,曝气装置释放的气泡是否均匀。
经检查,如设备正常则可进行连续运行检查。
根据实验目的,在触摸屏上分别设定进水、搅拌、曝气、沉淀、排水时间及循环次数等运行参数,使装置连续运行。
(2)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取市政污水厂回流泵房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将污泥倒入SBR实验装置的反应池中,污泥体积占反应池有效体积的1/3~2/3,加入自来水至最高有效液位。
将SBR装置的控制选择为手动控制,打开曝气装置,空曝气1~2天。
然后在原水箱配置低COD浓度(COD:100~150mg/L)的实验用水,也可直接采用稀释的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根据废水的性质和处理程度控制SBR反应池缺氧搅拌时间、曝气时间、循环次数等运行参数,使设备连续运行。
根据污泥沉降性能和出水水质情况,逐步增大进水COD浓度和进水水量,直到污泥性质稳定可以直接进入正常浓度污水(COD:250~400mg/L)。
污泥驯化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使活性污泥适应将要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二是使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装置运行稳定的标志是:1)污泥浓度基本稳定;2)有机物去除率基本稳定;3)污泥沉降迅速。
2、SBR自动控制设定
SBR法的运行分五个阶段,即:进水阶段,反应阶段,沉淀阶段,排水(泥)水阶段和等待进水阶段。
设定各运行阶段不同的操作运行时间,观察不同运行状况下SBR各个阶段的运行情况。
可使用清水观察实验装置运行情况。
(1)常规活性污泥法运行
设定进水时间(1min)、搅拌时间(1min)、曝气时间(2min)、沉淀时间(1min)、排水时间(1min)。
(2)预曝气活性污泥法
设定进水时间(1min)、预曝气时间(与进水同步1min)、曝气时间(2min)、沉淀时间(1min)、排水时间(1min)。
(3)缺氧-曝气活性污泥法
设定进水时间(1min)、缺氧曝气与搅拌时间(与进水同步1min,曝气量控制溶解氧<0.5mg/L)、曝气时间(2min)、沉淀时间(1min)、排水时间(1min)。
(4)厌氧-缺氧-曝气活性污泥法
设定进水时间(1min)、搅拌时间(与进水同步1min,单独搅拌1min)、缺氧曝气与搅拌时间(1min,曝气量控制溶解氧<0.5mg/L)、曝气(2min)、沉淀(1min)、排水时间(1min)。
3、常规曝气SBR好氧活性污泥法运行实验
设定SBR运行程序为:进水时间(5min)、搅拌时间(与进水同步5min)、曝气时间(30min)、沉淀时间(30min)、排水时间(5min)。
将驯化完成的活性污泥倒入SBR反应器,进入负荷运行实验。
4、污泥性质及处理水质分析
设备进水之前取上一周期反应后的污泥100ml,测定污泥相关性质,对稳定运行后的反应器出水水质进行监测分析。
(1)SV%及SVI指数测定
通常沉降性能的指标用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来表示,沉降比SV%即100mL曝气池出水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沉淀30min后,沉淀后的污泥体积和混合液的体积(100mL)之比值。
污泥指数(SVI)的全称为污泥容积指数,是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即:
SV%=混合液30min 静沉后污泥容积(mL )/100
污泥指数(SVI)=
)/(10%L g MLSS SV (2) 污泥浓度测定
将布式漏斗、抽滤瓶及真空泵准备好后,将0.45μm 的微滤膜(已在烘箱内105℃下烘
干衡重,并称量重量)放入布式漏斗中,用玻璃棒蘸蒸馏水将微滤膜浸湿,使其与布式漏斗
完全贴合。
打开真空泵,并将从反应器内的混合液100ml 缓慢倒入漏斗内,并用蒸馏水将量
桶完全冲净,保证所有悬浮固体完全被微滤膜截留。
将微滤膜连同污泥从漏斗中取出放入通
风烘箱中在105℃下烘干2小时,取出称量并记录重量,再将其放入烘箱中继续烘干,直至
微滤膜重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记录重量。
(3) COD 测定
取测定污泥浓度剩下的抽滤液及反应器沉淀阶段上清液各20ml ,按照COD 测定方法进
行测定分析,计算反应器对废水中COD 的处理效果。
(4)氨氮测定
取测定污泥浓度剩下的抽滤液及反应器沉淀阶段上清液各20ml ,按照氨氮测定方法进
行测定分析,计算反应器对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效果。
五. 注意事项
1、 检查原水箱的液位;
2、 进行COD 实验时注意药品不要滴洒到皮肤上;
3、 使用烘箱时要防止烫伤。
六.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1、 SV%测定及污泥浓度测定
通常沉降性能的指标用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来表示,沉降比SV%即100mL 曝气池出
水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沉淀30min 后,沉淀后的污泥体积和混合液的体积(100mL )之比值。
2、 COD 、氨氮及去除率测定
3、 实验结果分析
计算取水样的COD去除率,以mg(COD)/mg(MLSS)·d计算反应器的污泥负荷。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