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2中国大战略
《大战略讲解》课件

更加注重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下,大战略需要更加注重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以应对跨国性挑战和问题。
创新和发展新型战略手段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新型战略手段,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需求。
提高战略决策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
为了增强国际社会的信任和稳定,大战略需要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促进国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大战略讲解》ppt课件
大战略概述大战略的构成要素大战略的实践应用大战略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大战略案例分析
目录
大战略概述
总结词
对国家安全重大问题的宏观筹划和指导
详细描述
大战略是对国家安全重大问题的宏观筹划和指导,它涉及到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战略决策和布局,旨在实现国家的长期安全和发展。
大战略案例分析
总结词:遏制共产主义、维护全球霸权
总结词:电子商务、技术创新、全球化
总结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济合作
总结词:独立外交、安全合作、共同价值观
感谢观看
THANKS
大战略的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
军事战略需要通过对国际形势、科技发展、军事技术等方面的分析,预测未来战争的可能形态和趋势,以及敌方可能采取的行动和策略。
总结词
军事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通过合理配置军事实力、制定战略计划和采取有效行动来实现军事目标。
详细描述
军事战略需要考虑战争的全局,包括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资源状况、地理环境等因素,制定出合适的战略计划,并在战争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
总结词
政府战略需要具备稳定性和连续性,能够保证国家发展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详细描述
政府战略需要考虑国家的长远利益和国家安全,制定出稳定和连续的战略计划,以保障国家发展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_大战略_释义

□王玲李桂峰“大战略”释义一、国外有关大战略的定义对我们来说,战略或者大战略思想或许古已有之,但作为概念的“大战略”却可以说是“舶来品”。
最早提出大战略这一概念的是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
哈特把大战略看作“一种最高层次的战略,其功用在于运用、调节和指导一个国家或者连同其盟国的所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精神资源,以达到由其基本政策所规定的战争之政治目的。
”〔1〕不过,也有人认为美国的军事思想家和战略史家爱德华·米德·厄尔比哈特更早使用了“大战略”一语,并给出了大致正确的概念。
〔2〕哈特之后,西方众多的学者、专家对大战略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总地看来,西方关于大战略概念的界定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其一是强调大战略是对战争的谋略,可以把它看作军事战略的一种延伸。
除上面提到的哈特的定义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1967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
它认为大战略是“为了达到战争(与和平)的目的而动员一国或将几个国家联合起来的所有资源的艺术。
”〔3〕此外,美国学者罗伯特·肯特在其新近的著作中也强调了大战略的军事方面。
他们认为,“一项大战略要告诉国家领导人应该采取何种目标,应该如何最成功地运用国家军事力量实现这些目标。
大战略类似于外交政策,他们面对的均为国家在外交事务中的重大选择。
”大战略不同于外交政策在于,“国家为了确定其外交政策,需要设计出国家在世界上追求的一系列对外目标,并决定如何综合运用各种国家机器以实现这些目标。
大战略同样涉及国家应当追求的一系列目标,但它集中关注为实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军事工具的使用方式。
大战略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应当怎么样通过运用军事力量来实现外交政策目标。
”〔4〕其二把大战略看作综合运用国家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手段来维护国家安全的策略与艺术。
如约翰·科林斯认为,“大战略即在各种情况下,运用国家实力的一门艺术和学问,以便通过威胁、武力、间接压力、外交、计谋及其他可以想到的手段,对敌方实施所需要的各种程度、各种各样的控制,以实现国家安全的利益和目标。
中国大战略

中国大战略“走出去”与“请进来”新一届领导人在反腐之余,亮出了在经济建设上的大手笔,这就是“走出去”与“请进来”。
“走出去”的核心是所谓“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这个“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其目的是通过实施一批带动性强并具有示范效应的重大合作项目,以点带面,从线到片,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新丝路上的联通网络,形成畅通无阻的贸易流、欣欣向荣的产业带、人文荟萃的新景观。
从而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从海陆至空间,从纵向到横向,贯通我国东中西部和主要沿海港口城市,进而连接起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概念联通”。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60个,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
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具有开展互利合作的广阔前景。
在整个世界经济需要新的驱动能和发展活力时,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仅出于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也符合所有沿线国家和相关国家的战略利益。
这对国内企业来说,也是一个“走出去”的最佳路径。
当“一带一路”这个崭新的全球化战略开始落实之后,中国许多的传统经济将进入“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比翼齐飞的系统性行情阶段。
基建承包商、电力设备、工程机械、铁路设备、通信设备、物流、金融、军工等将全面受益。
在国家战略思想转变过程中,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中国“铁公基”内相应行业和公司,存在着较大的盈利和估值修复的投资机会。
从历史上看,中国最兴盛的朝代都是以走出去来导先路的,比如西汉时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不仅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构建了汉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对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说是汉武帝时代称强世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更为典型的是唐代丝绸之路直接开启了唐王朝的世界大国华章。
新时代战略思维的价值意蕴

中 共 宁 波 市 委 党 校 学 报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NINGBO—————————————————————————— [收稿日期] 2020-12-11[基金项目]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项目(2018—2020)课题[作者简介] 任俊华,男,瑶族,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战略哲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哲学、管理学、中国哲学;李祺嵩,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战略哲学硕士研究生。
2021年第2期 (第43卷·总第240期)No.2, 2021(V ol.43, Serial No.240)新时代战略思维的价值意蕴任俊华 李祺嵩(中共中央党校 哲学教研部,北京 100089)[摘 要] 新时代,我们需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因此新时代的战略核心应当作为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战略思维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其地位更是不言而喻,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
对战略思维价值研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特征,使得战略思维视阈下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战略价值深入人心。
只有建设好新时代战略思维以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完成中国梦大战略任务。
[关键词] 战略思维;伦理;价值;马克思主义;中国梦;人民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479(2021)02-0026-08一、新时代战略思维的价值基础新时代是中国历史的新声,为唱响新时代的歌声,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充分研究战略的价值核心,明确时代的主旋律,找好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民族复兴需要有长远的战略布局,这是新时代历史节点的深刻象征,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环境下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赋予战略布局高度的大局意识和长远思维。
如果单纯看待思维,理论解释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知水平与认知高度的体现,是人对事物的间接反映,也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主观思考活动。
“后美国时代”中国大战略

“后美国时代”中国大战略美国的全球霸权走向“终结阶段”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一场终结美式全球化的体系危机,甚至可能是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走向衰落的整体性危机。
在危机的冲击下,美式全球化体系出现了全面瓦解的态势。
以关贸和后来的WTO为基础的全球贸易秩序开始向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和TTIP(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协议)的小圈子转变,显现美国已无力控制全球贸易,却还想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窘状。
曾经不可一世的世界银行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难以发挥世界性的影响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欧洲所控制,成为另外发声甚至是向美国货币霸权叫板的机构。
长期坚挺的美元货币体系渐失信用,因债台高筑和财政悬崖而风雨飘摇。
联合国安理会常常议而不决或决而不行,其权威受到普遍质疑和挑战。
美国的军事力量虽然强大,但是用布热津斯基的话说,长久以来没有打赢一场战争。
美国逐渐失去传统外交盟友的向心力,被列为2014年全球第一大风险。
产业外移导致美国逐步失去产业标准的制定权,金融危机使美国倡导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受到广泛质疑。
从美国国内情况看,高失业率正在成为“新常态”。
美国主导的文化、教育、传媒体系也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大量外来移民并不认同美式主流文化。
“占领华尔街”运动更暴露出美国社会在99:1财富结构中的深刻裂痕。
更为关键的是,在体系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利用世界货币体系的美债本位制,推出QE政策,向全球货币市场注入更多的美元流动性。
过去几年,全球金融市场经过四轮量化宽松——美、欧、英、瑞士等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膨胀了3倍。
最近美联储决定减少QE,并非意味美国经济复苏;反而证明,继续使用宽松政策刺激经济的空间已经到了天花板,使用货币杠杆的成本已超过了收益。
这说明,美式体系已经进入生命结构的退变期,美国衰落的趋势难以逆转。
以前曾经有许多人多次预言美国即将衰落,结果不是说早了,就是说错了。
而这一次,素有“天定命运”意识的美国政治精英们反应却不一样。
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去年10月在霍普金斯大学演讲时坦承,美国的全球霸权正在走向“终结阶段”,未来的世界将在“无序和混乱”中形成多边主义。
论大战略的目的及其基本原则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JoURNAI,0F R E N M T N U N I V E R S I T Y0F C H l N A No.52008论大战略的目的及其基本原则时殷弘于海峰[摘要]基于战略理论、历史经验和政治思考,总结、提炼大战略的目的及其基本原则。
它们分布于四大领域:(1)大战略的目的;(2)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连同手段及其资源基础问题;(3)大战略的思维方式和艺术本性;(4)大战略的决策机制和领导素质。
从根本上说,大战略的形成、优化和贯彻依靠大战略实践者的智力和情感力的创造性运用。
[关键词] 大战略;目的与手段;大战略思维;大战略艺术;大战略领导[作者简介] 时殷弘: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100872);于海峰:浙江大学台湾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浙江杭州310027)大战略是最高层次的战略,亦即政治实体的一种操作方式或操作规划:自觉地本着全局观念,一、大战略的首要问题:大战略的目的开发、动员、协调、使用和指导自身的所有政治、军事、经济、技术、外交、思想、文化和精神等资源,争大战略的首要问题在于大战略的目的。
大战取实现自身的根本目标。
略目的问题的主要内涵包括:大战略的根本目标伟大的战略思想先驱孙子说:“兵者,国之大的确定方式、它们的应有特性、对它们的经久不懈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旧”他在的坚持以及各种基本的战略目标之间的轻重缓急此讲的是关于战争的大战略。
次序安排。
无论在战时还是平时,大战略都至关紧要。
要合理地确定根本战略目标,就必须合理地就一个国家而言,最具恶果的错误往往是大战略界定五项相互影响的要素,即基本的国际和国内错误,犹如海权理论家和战略思想家马汉所说:形势,基本的国家利益,这些利益面对的威胁的性“如果战略错误,那么无论将领的战术如何精妙,质和大小,可供使用的实在和潜在的国家能力及士兵的作战如何英勇,战斗胜利如何辉煌,都毫无其资源基础,还有追求拟定的根本目标的可能的用处”。
大战略的演进、机理及其中国意义

大战略的演进、机理及其中国意义作者:葛汉文来源:《国际展望》2018年第05期【内容摘要】大战略是一个大国避免卷入国际政治经济之纷乱、由强大成长为伟大的关键。
作为战略概念的重要衍生理论,现代大战略研究源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勃兴于20世纪70年代,并对主要大国的政策行为产生重要且持续的影响。
狭义的大战略主要关注国家对武力的运用或威胁运用如何与国家总体政治目标相协调,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广义的大战略概念则强调国家应当如何较为平衡地运用战争与和平手段,调节和调动本国甚至其盟国所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精神资源,以实现一个明确、适度和总体可行的宏大战略目标。
现代大战略研究的重点在于从历史经验中分析昔日大国、强国兴衰起伏的案例,以期明确作为一门艺术而非科学的大战略之内在机理及实践意义。
中国拥有大战略思维与大战略缔造的深厚历史根基,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行将结束之际,中国大战略研究的现实和历史意义重大,大战略研究者肩负重要使命。
未来,中国大战略研究应注重聚焦当下情势、注重历史检讨和发掘中国智慧。
【关键词】战略大战略大战略理论中国大战略中国外交【作者简介】葛汉文,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江苏邮编:210039)【中图分类号】 D6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1568-(2018)05-0001-17【DOI编号】 10.13851/ki.gjzw.201805001“大战略”(grand strategy)概念的出现,主要源于对国家命运的历史性忧虑。
当然,自现代国家出现以来,如何采取恰当的方式确保国家在一个无政府状态所支配的环境中生存、延续乃至兴起,一直是诸多国务家尤其是那些在特殊历史时刻和复杂安全环境中亟须作出重大战略决策的国务家思考的首要问题。
然而,由于现代战争规模急剧扩大、破坏力大幅提高及其对国内社会特别是国家决策的冲击力空前增大,20世纪以来的诸多政治或军事天才不得不承认战争仍是也必将是国家确保生存的关键方式,同时他们开始考虑改变近现代以来军事战略时常干扰、改变甚至主导国家总体政策的倾向,使战略决策(特别是考虑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回归到克劳塞维茨的经典归纳,构建一种具有明确和长效的政策目标,以军事、经济、外交等各类手段相互协调的国家战略,以维持国家在愈发紧张危险、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的生存。
中国面临6大战略问题

联合早报网论坛中国面临6大战略问题(275) 2004-10-11中国面临6大战略问题现在我国可以说面临6大战略问题:1:包含台湾、钓鱼岛、南海、蒙古、新加坡在内的国家统一问题(参考:和平为主,武力和要胁并用);2:最能体现我国现行制度的优越性、解决广大农民贫困(三农问题)、节约土地、能源、实现资源集约化生产、扩大服务业规模和全民走向现代化的城市化问题(参考:建立大型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收复台湾以後,可花7年时间建设台海隧道,将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福建省和台湾省联接起来,组建东南超大级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大武汉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大西安城市群等;在行政区划上,做重大调整。
撤消直辖市,建立大都市区。
全国可分为13个大都市区、20个省和5个自治区,它们分别是:大沈阳[原辽宁省大部和内蒙古一部分]、大大连[辽东半岛]、大北京[原河北省大部和内蒙古一部分]、大天津[原河北省一部分]、大青岛[原山东半岛和原江苏省连云港市]、大西安[原陕西省大部]、大成都[原四川川西]、大重庆[追加川东部分]、大武汉[原湖北省]、大南京[原江苏省大部和安徽省大部]、大上海[追加江苏省一部分和浙江省大部]、大广州[原广东省大部]和大香港特别行政都市区[追加广东省一部分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称呼上可称大****市(例如:大上海杭州市,原有的上海市区可直接称上海市),大都市区的行政区划和省级平行,但注重搞城市、工业和服务业。
省份和自治区也搞城市、工业和服务业,但集中在省会、首府和一、两个重点城市,主要搞农业和农厂品加工[台湾省例外]。
省份有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吉林省[省会?春]、山西省[省会太原]、山北省[省会大同]、直隶省[省会石家庄]、河北省[省会邯郸]、山东省[省会济南]、青海省[省会西宁]、甘肃省[省会难兰州]、河西省[省会洛阳]、河南省[省会郑州]、云南省[省会昆明]、贵州省[省会贵阳]、广西省[省会柳州]、海南省[省会海口]、湖南省[省会长沙]、江西省[省会南昌]、闽南省[省会厦门]、闽北省[省会福州]和台湾省[省会台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08-12中国大战略近日偶得一报告,是兰德公司的中国大战略。
因为是兰德公司的分析报告,所以要第一时间分析。
兰德公司发布的这份名为《中国的大战略:趋势、轨迹和长期竞争》(China’s Grand Strategy: Trends, Trajectories and Long-Term Competition)的报告,预测了中国在实现其2050年目标方面的可能。
报告声称:美国必须要为中国的崛起做好准备。
-报告分析了中国未来可能四种的结果。
1、获得胜利。
即中国实现了所有的战略目标;2、大国崛起。
中国实现了部分目标,但仍然是世界第二大强国;3、经济停滞。
中国主动或被迫放弃所有战略目标;4、经济崩溃。
即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集中爆发。
兰德公司的报告排除了未来中美两国关系改善的可能性,一厢情愿的得出结论:中国的崛起、停滞是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该报告建议美国增加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资金,并提高联合部队的作战能力。
-全文分为1、前言;2、引言;3、中国大战略;4、构筑未来;5、外交与经济;6、重组国防;7、未来场景。
共7个部分报告中提到的中美关系未来可能的三种关系。
1、并行伙伴。
2、大国竞争。
3、各行其是。
-兰德公司对中美关系双赢不认可,报告认为中国在制定战略目标方面已变得越来越清晰,中国关于这些目标最终中国与其他国家“双赢”的说法经不起推敲。
同时,兰德公司提出美国方面,应在与中国寻求在不破坏其(中国)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处理好中美关系以获得竞争优势,并解决竞争所带来可能的军事冲突。
在亚太地区控制地区现状的变化,并且不激化双方矛盾。
-兰德公司的报告中并未把中国列为假想敌,同时却提到日本、韩国、菲律宾一线的军事人员将会面临更大的冲突风险。
兰德公司在评述中美关系时认为,中美关系将会是一种长期对抗、合作、竞争的关系,军事冲突只是可能之一的选项,不是必然选项。
-对于中美大战略的问题。
兰德公司的报告指出很多学者质疑中国是否有这样一个大战略,显然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个正式的、连贯的整体规划,只是历届中国领导人所制定的总体愿景和国家目标。
事实上,另外一些学者坚持认为,美国也没有大战略(亚太战略),美国政府没有一份文件明确称美国大战略,但通过研究《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等政策文件和高级官员的讲话,可以从中推断出一个美国大战略。
(美国的亚太战略、一二岛链与日本石原莞尔的太平洋均势战略高度吻合。
)接着作者把中国的维持国家稳定,加强中央的控制,外交政策的转变,经济增长的改革,科技实力和军队战斗力的提升,都认为是中国大战略的一部分。
说实话,我以为兰德公司会分析中国的海军建设成就以及潜在的造舰能力。
-兰德公司报告中提到的中国的三个战略时期和四个战略目标。
三个战略时期:1、革命(1949 - 1977);2、复苏(1978-1989);3、建设(1990-2003)和复兴(2004 -至今)。
四个战略目标:1、恢复和维护领土完整;2、防止另一个大国控制亚太地区;3、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4、在塑造新的全球秩序方面拥有发言权。
-引用很多国人的言论,得出很多主观判断,没有分析的价值,一律略去。
-兰德公司报告认为西部大开发、上海五国合作组织、一带一路(一路一带念着不是很顺口。
)是一回事,私以为牵强附会、强行比附的内容太多。
新疆的粮食、煤炭、石油不要钱都运不出来,主要原因就是运费本身就比商品价值还高,除非内亚(泛中亚)发展奢侈品,否则根据距离衰减理论,泛中亚根本没有任何经济价值。
泛中亚发展奢侈品,你让河洛、燕京、辽中南、沪宁杭、香广深作何感想?除非中国真的打算用武力打通亚欧大陆桥,将中国的经济重心西迁,计划利用泛中亚的资源统一亚欧大陆,否则与泛中亚的过多联系将会带来与秦王凿牛类似的潜在与未知的战略风险。
-兰德公司报告认为中国的目标仍然集中在亚太地区,中国的首要任务仍主要是区域性的,中国并不寻求入侵或占领亚太地区,而是利用其迅速增长的硬实力和不断增长的软实力建立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秩序(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哈哈哈。
)。
私以为兰德公司还在看资治通鉴的那个阶段,韩日有美国驻军,东南亚都是民族国家,就一个印度还美俄英法以争着援助,外部对中国的军事行动高度关注,中国战略上是被严密包围的,打内线毫无胜算可言。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外交就处于完全的守势,假如真的存在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秩序,那就只能包括北朝鲜,据说这个北朝鲜还在奥运会主办地遴选上投了反对票。
-兰德公司报告提到了外交再平衡战略和民族复兴战略,私以为中国还是为了花钱,毕竟中国的房价已经高耸到天际了,假如不把这些美元花出去,就要把这些钱印成人民币,房价只能再翻几番,韭菜养成也不是这么玩的啊,就这还以举国之力禁我华为、抖音、微信,吓的美国粉丝不停给我发红包。
-兰德公司报告提到朝鲜半岛在2017年已跃居中美合作与对抗的前沿,这也是扯淡,导致朝鲜半岛现如今的局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麦克阿瑟不负责任的撤军,导致朝鲜半岛处于失序的状态。
假如麦克阿瑟不撤军,也不会导致中美两国直接走向军事对抗,说不定现如今两国还在火车上吃火锅呢。
假如朝鲜半岛统一,韩国作为中国的传统盟友(自唐朝以来)会迅速倒向中国,中国也可以吞并或放弃北朝鲜,只不过倒闭的北朝鲜会成为东北亚持续动荡的发源地,中国今天的朝鲜战略是完全的保守主义,而美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还是一如既往的不负责任。
附庸的附庸不是你的附庸,而美国绕过中国直接找平壤谈判的举动,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兰德公司报告提出中国在南海采取了前进战略。
事实上,中国并未单方面改变南海的局势,参照西沙海战,中国目前的南海战略完全处于守势,所谓万吨行政执法船充其量就是炫个富,美国之所以认为南海局势发生了改变完全是因为越南造岛速度过慢导致的。
-兰德公司报告提到孔子学院,顺手也提到了德国的歌德学院和法国的法语联盟,就像美剧收割全球精英一样,中国抖音收割人最多的那一波,理论上也没有任何问题。
若论文化输出,谁能比的上美帝,全球收视率最高的电影、电视剧,全球投资最高的电影和电视剧。
感觉美帝和孔子学院过意不去太小家子气,美国就应该试错,劝着美国人民吃中药。
-兰德公司报告提到中国对日本和印度在领土争端上的强硬立场。
事实上藏南大部目前还在印度占领之下,阿克赛钦的羊毛产地目前还在印度占领之下,何以谓之态度强硬?中日之间的争端,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在黄海中线开采石油,要不是美国把油价炒那么高,假如都是全球油价一直都能保持-40美元的价格,中国与日本只会苦口婆心的劝对方去开采石油。
-兰德公司报告中提到的中国经济,由于太扯淡,不是英美法德俄发展模式的提升社会生产效率,也不是日韩台新的东亚发展模式,所以直接略去。
兰德公司报告中提到的中国军力分析,由于都是各大论坛的摘抄,直接予以忽略。
-兰德公司报告中提到中国胜利几无可能。
笔者比较好奇,美国可以一百万农民,中国就不能一百万农民?美国可以提升社会生产效率,中国就不能提升社会生产效率?美国有苹果公司向股市贡献现金流,中国烟草不能上市?美国可以发行国债,中国不能大举发行国债?美国可以土地私有化,中国土地不能市场化运营?-本以为兰德公司会说中国社会生产效率提升800%成为日不落帝国,结果兰德公司说中国未来十年通过建设农村成为日不落帝国,要不是电脑是单位的我早就砸掉了。
本打算看一下中国如何崛起,结果都是毫无边际的胡扯八道。
未来十年经济崛起,是因为建设农村。
未来十年军事崛起,是因为2030年部署的量子通信。
我的妈呀,为啥不是奥特曼和裤叉外穿的氪星人?说实话,还不如讲内循环征服全世界这个更靠谱一些。
人间大炮一级准备,人间大炮二级准备,人间大炮三级准备,谢希德扫厕所的全球专利领导者?估计是兰德公司的分析人员被电视新闻深度洗脑了。
-兰德公司对中国远程打击和全球部署的分析,本以为,你身为咨询界老贼,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讲了半天,都是些希腊包船撤侨的鸡零狗碎。
-兰德公司报告提出两个问题。
1、三十年后,中国、美国什么样?2、2050年,两国将形成什么样的竞争关系?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个问题,只要中国社会稳定,保持目前的社会生产效率,社会财富只会稳步提升。
同样的道理,美国要保持计算机、手持智能移动终端的持续供应(美国社会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物价的整体稳定,美元发行的可持续,那么没有谁可以撼动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
能打败美国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利坚自己作死。
-兰德公司报告提出2050年北京将会取代华盛顿,听上去激动人心,事实上中国推行农业现代化困难重重,中国工业5.0的关键技术都掌握在美国人手中,妹币的国际结算才2%露头美国人就死缠烂打,泱泱大国,大而不强,感觉美国人好幽默的感觉。
即使2050年,中美两国都不会发生大的变动,欧美日的优势地位也不会发生大的改变,而印度、南非、俄罗斯、巴西的崛起也会稀释中国的经济成就,中国的国力最多也就是恢复到明朝那个水平,远不及盛唐、西汉,更不要提什么北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
-兰德公司分析2050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日本、韩国、台湾都会倒向中国,看上去那么好看,听上去那么顺耳,但是你要知道日本、韩国、台湾的既得利益者有自身利益,独立和半独立的状态是最好的,对于日本、韩国、台湾的既得利益者而言,挟洋自重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以史为鉴,元朝、明朝、清朝都不是积贫积弱的朝代,日本、韩国还是选择孤悬海外,不愿改土归流。
感觉兰德公司的分析,想当然的成分太多。
-兰德公司分析2050年,除印度外,中国将会控制整个亚太地区。
事实上,西欧作为美国的大西洋湖很重要,印度作为中国的印度洋湖(大西洋湖)更为重要,作为全球仅次于中国的最大市场,中国怎么可能选择性无视?当中国可支配的力量超过美国、俄罗斯对印度干预的力量,中国肯定会启动南亚战略,边境冲突只是一个切入点,对于工业国而言市场才是关键。
-报告在最后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问题,那就是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什么样的国家?是啊,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