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快乐的泼水节》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快乐的泼水节》这首歌曲为4/2拍,D调,是一首以“傣族的民族节日”为主题的歌曲,曲风清新自然、旋律优美流畅,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激发起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3.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教学难点:歌曲节奏型的掌握。
(附点八分音符在强拍和弱拍中的交替和结束句的半拍起。
)教学评价:1、通过集体演唱、个人演唱检测目标一的完成。
2、通过学习看图感受,检测目标二的完成。
3、通过“欣赏舞蹈”这一环节检测目标三的完成。
教学准备:音响设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同学们好,欢迎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音乐的殿堂.一、创设情境,导入音乐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恩,有56个民族。
这些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课下同学们对民族节日进行了一些调查,哪位同学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师:你说.彝族的火把节,你来回答,瑶族的“达努节”还有没有?好你来说.傣族的“泼水节”.同学们了解的可真不少;来,我们送自己一支《棒棒歌》。
《棒棒歌》。
53 3 /52 2/ 55567 / 11 1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参观傣族的泼水节,感受傣家人民的风土人情.师:我看大家都被这优美的音乐和精美的图片吸引住了,同学们说说你此时的心情怎么样?很开心,很高兴,很快乐.师:对呀,傣族人民的心情和你们是一样的。
因为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就相当于我们汉族的春节。
哪位同学对泼水节有所了解,愿意起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来。
哦,谁被泼得水越多,代表着自己越幸福.师:谁还想交流一下?你来说。
哦,你知道泼水节的来历,老师这儿也有一段资料,咱们来看一下。
二、激发情感,走进音乐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和傣族泼水节有关的歌曲,叫做《快乐的泼水节》。
《快乐的泼水节》名师教案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快乐的泼水节》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第一课时。
这是一首表现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的歌曲。
歌曲欢快跳跃,表现了傣家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和娃娃们在节日里的喜悦心情。
本歌的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调编写,歌曲为单乐段结构,每乐句四小节,呈方正结构。
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相似,但第三乐句的节奏显然与第一乐句不同,主要是第一小节“XX X﹒X”与“X﹒X XX”的不同,因此,在节奏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
《快乐的泼水节》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所以在本节课中,我紧扣快乐二字,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体验、感受。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用中速、欢快的情绪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傣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激发起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掌握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并能随音乐起舞。
3.情感目标: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起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时音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
教学难点:演唱过程中节奏方面“X X”与“X.X”的交替教具准备琴、课件、打击乐器。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训练眼力和模仿能力)师生问好一、创设情境舞蹈谈话导入1.师表演一段舞蹈《欢快的泼水节》2.学生观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段舞蹈是那个民族的?你对这个民族了解有多少?、师:今天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傣家,和他们一起去过一个快乐的泼水节。
(设计意图:这节课我采用舞蹈的形式导入,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采用学生观看,再让同学跳,拉近了师生的关系,更给孩子们起了个榜样作用。
)二、节奏先导感受歌曲学唱歌曲1.PPT播放《快乐的泼水节》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欢腾的节日》《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唱歌《快乐的泼水节》二、教材分析:《快乐的泼水节》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首唱歌课,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调,用了傣族民歌常用的“1、3、5”和弦的分解进行。
但这种进行又与大调歌曲有所不同,曲中还时常穿插和弦的分解进行,另外,还有一些惯用的音调。
歌曲为单乐段结构,每乐句四小节呈方整结构。
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乐句相似,但第三乐句的节奏与其他不同,因此,在节奏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
这首歌曲的速度标记为"中速欢快地”,因此不可处理太快,在节奏方面的交替使用可能会形成教唱时的难点,需予以注意。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对于歌曲内容的表达,情感的表达等具备了一定的水平。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可以视唱比较简单的曲谱,但对于节奏型紧凑、速度较快的歌曲,学生的识谱能力还有待提高。
另外学生们的唱歌习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声音的喊唱现象。
对于音量的控制、声音强弱的对比、音高等还欠缺控制能力,需要老师在教唱的过程中加以纠正把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和音高概念。
老师应该全面把握好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优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去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实实在在的学到知识,感受到快乐。
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傣族泼水节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兴趣、增强他们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知识与能力:能够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用不用的方式表现歌曲。
3.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用不同的形式呈现。
六、教学难点:附点节奏的掌握,休止符以及延长音结束句的学习学握。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1快乐的泼水节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听节奏并模仿
听旋律并模唱
感受傣族风格旋律
听《快乐的泼水节》,做泼水的动作,感歌曲情绪
欢快、活泼
四二拍
强弱
随音乐打节奏
轻声视唱曲谱
轻声填歌词,演唱歌曲
听范唱,选择合适演唱方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表现歌曲
欣赏乐曲
观看舞蹈
151 35 2-│
三、学习歌曲
1、“听到傣族乐器的声音,让我越来越喜欢傣族,同学们愿意和我一起走进傣族,走进泼水节这愉快的节日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傣族儿童在泼水节里演唱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全体起立,一起泼水吧(播放歌曲出示曲谱)
2、“歌曲热闹嘛,是不是也像我们过年一样的热闹?那我们应该用怎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呢?歌曲的拍子,强弱规律?”
2、介绍泼水节,讲述美丽的传说
3、感受泼水节气氛(观看大屏幕)
4、“泼水节很热闹,人们在铓锣和象脚鼓声中相互追逐泼水“介绍象脚鼓、铓锣、葫芦丝。
教学过程(问题、师生互动)
反思
5、象脚鼓节奏:X.XXX│XXXX│
—— ——— ———
— ——
铓锣节奏:XXX.X│XXX│
—— ——— ——
—
葫芦丝旋律:151 52 3-│
教案
课题
《快乐的泼水节》
课型
综合课
课时
1
学生活动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表演等形式学唱歌曲。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傣族和傣族泼水节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快乐的泼水节》人教新课标(2023秋)

-歌曲中复杂的节奏: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歌曲中的某些节奏可能较难掌握,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
-歌曲旋律的记忆:学生可能在记忆歌曲旋律时遇到困难,特别是旋律中的大跳音程。
-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时,可能会因为身体协调性不佳而感到困难。
-创作打击乐器伴奏的节奏感: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节奏感,才能创作出与歌曲相匹配的打击乐器伴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舞蹈动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泼水节音乐和舞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强化学生对复杂节奏和旋律跳跃部分的掌握,通过更多实例和练习,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关注学生节奏感的培养,设计更多有趣的节奏练习,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3.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4.继续探索更多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让音乐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强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体验泼水节音乐魅力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审美情趣;
3.提升学生文化理解素养,通过了解泼水节的文化背景,增进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创作打击乐器伴奏时发挥想象,勇于尝试,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5.增进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在集体学习舞蹈动作和合作演奏过程中,培养学生协作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快乐的泼水节》教案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的快乐音乐课堂开始了,我们的口号是:我唱歌,我快乐!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国有多少民族?那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今天啊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大家掌声欢迎---(一学生手持葫芦丝,扮傣族朋友吹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师:你能看出它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么? 从什么地方看出的?生:傣族。
服饰,乐器。
2、教师介绍有关傣族的知识。
师:今天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好听的葫芦丝乐曲,还给我们带来了他们家乡的音乐风光短片,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生:想。
(播放课件短片,让小客人读傣族知识介绍)3、师:看来傣族真是一个美丽的民族。
这里不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而且还有各种独特的民俗节日,最属特色的要数---泼水节。
(播放周恩来。
这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和边疆各族人民一同庆祝泼水节的情景)师:泼水节有什么寓意?(谁身上的水越多就越幸福)相互祝福,希望彼此平安幸福。
二、新课学习:1、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傣族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师:学习歌曲前我们先来做一个闯关游戏,相信同学们的聪明智慧一定能打开。
(课件节奏练习)2、师:不错,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感觉怎么样?是不是也想分享他们的快乐?你们听,傣家的娃娃们已经唱着歌来了。
(完整播放歌曲)(安静的听)师:歌里都唱了些什么?听了以后你的心情怎样?速度是如何的?生:欢度泼水节的场面舒畅快乐中速稍快3、师:好,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听一遍,注意这回老师要求一默唱(不出声),二打节奏(提示2|4强弱规律,拍手拍肩),能做到么?(出示歌谱)师:同学们看着歌谱,谁能说一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音符节奏乐句---相似一二句)4、师:乐句分析完了,这次我们随范唱小声的跟唱第一段,老师也有要求,用“LU"来模唱,而且是唱给自己听(声音小,口型圆,有点吸的感觉,闻花香)。
师:同学们表现特别棒,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快乐的泼水节》教案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如舞蹈,器乐伴奏等。
2.能力目标:通过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3.情感目标: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起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难点:“人人都象只小水鸟”的节奏把握教学准备:1.学具准备:打击乐器智慧节奏卡2.教具准备:钢琴小桶水“泼水节”影音资料3.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节奏训练8’1.聆听歌曲《快乐的泼水节》2.生说“自己心中的泼水节”3.看“泼水节”的影音资料.说“眼中泼水节”的感受.4.游戏“节奏桶”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每个小组都可以获得一个小桶,但是小桶里都有张节奏卡,只有通过小组成员都拍对才可以获得哦!小组长过来领一下,小朋友们可以通过讨论,合作一起留下小水桶.讨论好的请立即坐正.”师来回指导巡视“怎么样,有信心吗?现在请小朋友看大屏幕,大屏幕上一定有你们小组的节奏卡吧,好现在听老师和谁在一起?”师拍节奏,生抢答,组长贴节奏卡.前面3组抢答,最后一组自答二、学习歌曲:20’1.听着乐句,摆造型.说感受2.找“相同的节奏型”把它读出来,比一比谁找的最快3.按节奏读“第二段歌词”师伴奏4.教师有感情的范唱,要求学生利用身体创新伴奏方法5.学生互学,自学“谢谢,你觉得老师哪句唱的最好听?能把它哼出来吗?老师觉得你都可以做”小老师了”教一教大家好吗?师时刻为声伴奏,卡好音准“还有谁,你记住了哪一句,做小老师好吗?”“你还觉得哪句最难?谁能帮助他?”6.随琴试唱第一段“那让我们把第一段来演唱一遍吧”7.感情处理8.跟伴奏自学第二段9.找出难点,师生共同克服10.跟琴完整”接龙”演唱三、拓展与延伸1.欣赏图片,师配乐讲解2.乐器伴奏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百宝袋”请组长分配一下(小组分发乐器)让老师看一看咱们唱的好还是奏的漂亮。
人教版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下面就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共含16篇),希望您能喜欢!篇1: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唱歌《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1.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3.情感目标: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难点: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人人都像只水鸟”的节奏把握。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观看图片《播放快乐的`泼水节情景和歌曲》。
(1)观看完图片,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2)那你们知道关于泼水节的传说吗?2.师讲解:关于泼水节的传说。
3.好,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首傣族少年儿童在泼水节里唱的一首歌曲,名字叫《快乐的泼水节》,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会这首歌曲,走进这个愉快的节日。
二、学唱歌曲:1.现在先听老师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
听完了这首歌曲,同学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或者感情色彩是怎样的呢?是欢快、活泼的还是悲伤、沉重的?(欢快、活泼的)。
是欢快、活泼的。
另外,他们为了更好的表现他们内心的喜悦,傣族人们常常自唱的同时,敲起锣和象脚鼓。
下面我们也来学学他们吧!2.节奏训练:-‖(板书)(老师边念边打,打出以上节奏,学生再模仿)3.同学们刚才都完成得很好。
掌握了这些节奏以后,我们再听一下歌曲,大家在听的同时可参照乐谱,听完之后老师有问题要问哦!4.通过聆听和分析乐谱,大家觉得这首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啊?(四个乐句)歌曲共有四个乐句,同学们找得很不错。
大家可以发现,哪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一样,音调也大致相同?(第一和第二乐句)歌曲的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开始部分旋律是相同的,只是结尾略有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如舞蹈,器乐伴奏等。
2.能力目标:通过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3.情感目标: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起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难点:“人人都象只小水鸟”的节奏把握教学准备:1.学具准备:打击乐器智慧节奏卡2.教具准备:钢琴小桶水“泼水节”影音资料3.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节奏训练8’1.聆听歌曲《快乐的泼水节》2.生说“自己心中的泼水节”3.看“泼水节”的影音资料.说“眼中泼水节”的感受.4.游戏“节奏桶”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每个小组都可以获得一个小桶,但是小桶里都有张节奏卡,只有通过小组成员都拍对才可以获得哦!小组长过来领一下,小朋友们可以通过讨论,合作一起留下小水桶.讨论好的请立即坐正.”师来回指导巡视“怎么样,有信心吗?现在请小朋友看大屏幕,大屏幕上一定有你们小组的节奏卡吧,好现在听老师和谁在一起?”师拍节奏,生抢答,组长贴节奏卡.前面3组抢答,最后一组自答二、学习歌曲:20’1.听着乐句,摆造型.说感受2.找“相同的节奏型”把它读出来,比一比谁找的最快3.按节奏读“第二段歌词”师伴奏4.教师有感情的范唱,要求学生利用身体创新伴奏方法5.学生互学,自学“谢谢,你觉得老师哪句唱的最好听?能把它哼出来吗?老师觉得你都可以做”小老师了”教一教大家好吗?师时刻为声伴奏,卡好音准“还有谁,你记住了哪一句,做小老师好吗?”“你还觉得哪句最难?谁能帮助他?”6.随琴试唱第一段“那让我们把第一段来演唱一遍吧”7.感情处理8.跟伴奏自学第二段9.找出难点,师生共同克服10.跟琴完整”接龙”演唱三、拓展与延伸1.欣赏图片,师配乐讲解2.乐器伴奏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百宝袋”请组长分配一下(小组分发乐器)让老师看一看咱们唱的好还是奏的漂亮。
生跟歌曲边唱边用乐器伴奏3.创作”圆圈舞”1)“这首歌有四句,每个小组选一句话创编动作,看哪组创编的多”小组展示,师生共同学习评价随音乐跳圆圈舞,女生站里,男生站外,第一段后交换2)空着手真没意思,请小朋友门回到作为上找找老师带给的第二个惊喜,让我们说起祝福的话,洒起祝福的礼花吧!”随音乐起舞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进一步了解对音乐的亲近感。
2、能富有表情的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1、导入:课本上介绍了傣族的泼水节和蒙古族的那达慕,同学们还知道别的民族节日吗?以欢乐的泼水节里,少年儿童也加入了泼水的行列,我们今天就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情景的。
2、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1)教师范唱,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有一个了解。
2)随范唱的录音学唱歌曲。
注意区分×.×××和×××.×这两种不同的节奏正确性。
3)引导学生分析乐谱,哪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样,音调也大多相同,两处不同的音调你能唱准吗?4)随伴奏带再学唱几遍歌词。
5)介绍傣族乐器茫锣与象脚鼓。
6)边唱边模仿敲击茫锣与象脚鼓的动作。
3、学习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表演。
4、在边唱边跳中结束全课。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音乐快乐的泼水节一、说课标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拓宽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重点以音乐及相关文化的渗透为主要理念进行了教学设计。
二、说教材《快乐的泼水节》〉是人教版音乐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总标题为《民族的节日》。
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初步熟悉不同风情的民族音乐和民族舞姿,是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学段内容标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学会演唱歌曲〈〈快乐泼水节〉〉。
2.初步了解傣族民俗及文化。
3.学会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三、说教法1. 激趣导入法从学生喜爱的孔雀入手,引出其故乡及傣族建筑、服饰、节日文化的介绍。
听了《快乐的泼水节》这节音乐课后,让我受益非浅。
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下面我就对该课进行简单评议:一、以故事为主线,体现其音乐性。
教师上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
1、在引入音乐活动前,用音乐导入。
2、活动中,律动音乐、游戏音乐、创编活动的背景音乐等,都以音乐为主3、活动后,以《快乐的泼水节》已音乐作为结尾,结束新课。
让学生充分感受了音乐的美感,让学生在教师语言和音乐中得到充分的音乐情境体验。
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和模仿、律动、游戏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
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
二、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
本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
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不流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整体性。
本课教师将要到傣族村寨去参加泼水节必须通过三道关“节奏练习、按节奏节奏读歌词、唱会歌曲”先后顺序贯穿始终。
构思新颖,衔接自然,使教学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三、学生自主创编,其乐无穷。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教学内容:《快乐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得愿望和对音乐得亲近感。
3、感受民族音乐和节日的特色。
培养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准确地有感情演唱歌曲教学难点:X X 与 X ·X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听新歌音乐进教室2、导言: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习惯,更有许多自己的民族风俗,谁能说说你熟悉的民族?3、学生回答自己熟悉的民族:服饰、饮食、歌舞等等。
4、你还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节日吗?出示泼水节片断。
小结: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和歌舞节日,每年清明节后的十天左右举行,周总理也曾参加过泼水节,与傣族人民共同泼水祝福。
在泼水节里,人们在铓锣和象脚鼓声中相互追逐泼水,以示祝福,气氛十分热烈。
在快乐的泼水节里,傣家孩子也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泼水节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二、学唱歌曲1、播放歌曲范唱。
2、说说你感受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3、再听歌曲,能跟着音乐一起唱一唱吗?4、指导难点部分:教师出示两个部分,仔细观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X · X X XX X X ·X有什么不同?5、随着伴奏演唱歌曲。
6、出示铓锣与象脚鼓,学敲击动作7、完整演唱和表演。
三、审美提高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很有特点,也不难学,请大家模仿画面上的动作学一学。
1、教师播放傣族舞蹈的片断,学生跟着学跳。
2、教师指导,学生跟着歌曲边唱边跳。
3、播放傣族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结束本课。
课后小结:本课学生能跟着老师一起舞蹈一起感受傣族的音乐,但是在舞蹈中表现不太理想,学生的四肢协调力差,缺乏舞蹈的表现力较差。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
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 或“傣历新年”。
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泼水节的来历的传说: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
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
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
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
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
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
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
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
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
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
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傣族服饰:在民族服饰中相当具有特点,尤其是傣家少女的服饰更是婀娜多姿。
妇女服饰上身服装淡雅,下身大红大花,扎包头,发上插各种花、梳子或装饰等,与过去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料子的质量、花色品种、服装的式样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他们一般都喜欢穿绯色的紧身小背心(胸前缝有各种色的花边),外面穿的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淡红色、淡黄色、青绿色和天蓝色等;下身穿筒裙,一直长齐脚背,色彩鲜亮美丽,大都用丝绸、缎子、的确良、锦纶等料子缝制。
腰间系一根工艺精细的银腰带,宽一寸多。
妇女的衣服、筒裙都紧紧地裹住身子,将人体的线条勾勒得更加流畅。
男子服装,一般穿无领对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蓝布、红布包头。
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
傣族青年历来是自由恋爱,谈恋爱的时间主要是秋收结束后松闲的日子里。
傣族青年谈恋爱找对象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人说,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素有“金孔雀”的美称。
他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着窄袖短衣和统裙,把他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
上面穿一件百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颈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
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凉等料子缝制。
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科没有一点空隙。
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就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背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
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轻柔,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