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白话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四年级音乐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小孩世界》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音乐符号D.C的学习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师:我们前几节课,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看到了我们美好的童年生活,同时也看到了山区儿童以及外过儿童的快乐的童年生活。
童年是每一个人一生当中最美最无忧无虑的阶段,那个时候我们纯真,我们快乐,我们的天永远是五颜六色的,就连我们这些已经工作的人都想重回童年,做一个小孩,因为春天永远会伴随着我们,我们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
就连作曲家们也无不羡慕你们,于是,创作了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小孩世界》二、新授初听歌曲:歌曲中都讲了些什么?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再听:轻声哼唱旋律再听:轻声u哼唱旋律音乐符号的认识:在歌曲中有几个音乐符号?(反复记号)(结束句)还有一个音乐符号你从没有学过但是,也在歌曲中出现了,你能找到吗?D.C--反复记号,教师讲解它是如何进行反复的。
学唱: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教师弹琴,学生轻声试唱第一乐段。
教师指导演唱,注意附点音符的唱法。
以及切分节奏的演唱。
随录音学唱第二乐段,感受歌曲的愉快情绪。
打击乐器选择为歌曲配乐。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好听的儿童歌曲,你们学的很快。
这里有几个节奏出示节奏谱:xx|xx|xx|xx||(双响筒)x-|x-|x-|x-||(撞钟、铃鼓)学生选择适合歌曲的打击乐器。
随录音进行单一试奏。
大家单打都很不错之后,全体一起为歌曲伴奏。
三、今天我们一起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小孩世界》伴奏,大家打多非常好。
为歌曲增色不少,使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更加丰富了,更加能够体现我们的童年生活是让人向往让人难忘的,希望我们同样拥有快乐的童年,永远有一颗纯真的童心。
2024年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全册

2024年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二、教学内容1.音乐基础知识:音符、节奏、旋律、和声等。
2.欣赏歌曲:国内外经典歌曲、儿童歌曲等。
3.歌曲学唱:学唱教材中的歌曲,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
4.音乐活动:合唱、器乐合奏、音乐游戏等。
三、教学安排1.每周两课时,共计40课时。
2.课时安排如下:第一课时:音乐基础知识第二课时:欣赏歌曲第三课时:歌曲学唱第四课时:音乐活动第一课时:音乐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音符、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独立识谱、演奏的能力。
教学重点:1.音符、节奏、旋律、和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独立识谱、演奏。
教学难点:1.节奏的掌握。
2.旋律的演奏。
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音乐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讲解音符、节奏、旋律、和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示范演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欣赏歌曲教学目标:1.让学生欣赏国内外经典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1.欣赏歌曲的技巧。
2.感受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1.歌曲的背景知识。
2.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首经典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欣赏状态。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
3.讲解歌曲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学生自由发表对歌曲的感受和看法。
第三课时:歌曲学唱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唱教材中的歌曲,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
2.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歌曲的旋律、节奏。
2.歌曲的演唱技巧。
教学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
2.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学唱状态。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讲解演唱技巧。
3.分组学唱,教师个别指导。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6篇)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6篇)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观赏《天涯有颗闪亮的星》2、学唱歌曲《杜鹃花》【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歌剧《党的女儿》的剧情。
2、观赏剧中玉梅的唱段《天涯有颗闪亮的星》。
3、学唱最终一幕的唱段《杜鹃花》。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歌剧《党的女儿》的剧情介绍。
师:你们在课前查找的歌剧《党的女儿》的资料,可以与同学们沟通一下吗?同学们沟通课前查找的资料,教师补充。
2、观赏歌曲(1)初次听赏歌曲。
(2)听完后教师提出问题。
师:歌剧中唱到的“闪亮的星““小花““青松“分别指的是什么?(3)复听歌曲3、观赏第五场和第六场的同名歌曲4、分析总结歌曲在不同的场次消失时,为什么演唱形式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对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有什么帮忙?5、学唱《杜鹃花》(1)观赏歌曲《杜鹃花》(2)学生看谱在心里默唱(3)教师提示学生留意,歌曲的节奏是5/4拍。
(4)随录音小声哼唱。
(5)全体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杜鹃花》。
其次课时【教学内容】观赏《卡门序曲》【教学目标】1、了解歌剧《卡门》的剧情。
2、观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歌剧《卡门》的剧情介绍。
2、观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1)教师出示主部主题,并引导学生观赏主部主题。
(2)教师出示第一插部主题并引导学生观赏:师:这段音乐有什么变化?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学生答复,并随录音演唱第一插部的主题。
(3)教师出示其次插部主题并引导学生观赏:(4)完整观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5)为乐曲划分段落。
3、观赏歌剧中的其他选曲《斗牛士之歌》(1)教师简介歌曲背景。
(2)观赏这首歌曲的视频资料。
4、再次观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观赏《街头少年》【教学目标】1、观赏童声合唱《街头少年》。
2、了解作曲家比才。
【教学过程】1、导入可由学生简介歌曲背景。
2、观赏歌曲《街头少年》(1)出自完整听赏。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doc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东海渔歌赶海的小姑娘教案教学目标1、用欢快的声音演唱赶海的小姑娘。
2、参与课堂活动,演唱赶海的小姑娘,根据歌曲创编舞蹈动作,并表演。
3、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用轻松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掌握歌曲的音准。
用声断气连的方法演唱歌曲的第三乐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大海是什么样子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大海的样子,如果学生不知道,就请学生看几张大海的图片。
)2、教师展示“海景照片” 教师大海波澜壮阔,在海边,白色的浪花打在金色的沙滩上非常美丽,在海边还能够拣到贝壳、螃蟹,我们来听一首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二、学习歌曲1、欣赏赶海的小姑娘动画。
提问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的学生回答活泼欢快。
2、再次聆听。
聆听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两部分)请学生带着问题听。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分的(学生可能回答第一部分节奏比较紧凑,第二部分节奏比较舒展等。
)3、歌词学习。
(1)全体学生按照节奏读第一段歌词。
教师出示节奏谱。
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切分节奏XXX和附点节奏X.X。
教师提示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口读节拍,手指着节奏,让学生反复地练习。
先要告诉学生,切分节奏是强拍后移到第二个音,再进行练习。
(2)巩固第一段完整的歌词,学生按照节奏齐读歌词。
(3)请一位同学按照节奏读第二段歌词,其他学生心里和他一起默读。
(4)教师指导学生不认识的字。
(缕同“吕”音)教学要求教师可对复杂的节奏型给予引导;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要用高位置来读,口腔打开。
4、赶海的小姑娘歌曲学习。
(1)学生演唱歌谱。
教师要求教师弹琴,指导学生唱准切分音。
(2)再次巩固歌谱。
教师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前四个乐句要唱得连贯、饱满,每个乐句前深吸气,用一口气演唱;第三乐句的第二小节要唱得声断气连。
(3)学生加词演唱歌曲旋律。
四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案(通用8篇)

四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案(通用8篇)四年级人教版篇1教学内容欣赏《草原放牧》。
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草原赞歌》,表达对草原的赞美。
2.能听辨出乐曲的主题是根据《草原赞歌》的旋律改编的,能准确分辨乐曲两个部分。
3.认识琵琶,并能在音乐中分辨琵琶和双簧管的音色。
教学准备碟子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1.讲述故事。
二、欣赏音乐《草原放牧》1.听录音。
2.学唱歌曲《草原赞歌》(1)这是美术片《草原小姐妹》的主题歌。
《草原放牧》的主题就是根据这首歌曲的旋律改编的。
(2)引导孩子们分辨歌曲调式和前两个乐句的旋律特点:调式是羽调式,结尾音是la。
前两个乐句运用了同尾换头的创作手法,除了第一小节不同外,其他部分的旋律都是相同的。
(3)随伴奏再次演唱。
3、欣赏《草原放牧》的引子和第一部分。
4、欣赏第二部分。
5、完整欣赏6、课堂小结。
四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案篇2教学目标1、熟悉作品的旋律,感受其风格,并能随音乐哼唱。
2、知道中国的民族乐器琵琶,并能听辨其音色。
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凭你自己对新疆音乐的了解,你平时听到的歌曲,有哪些音乐是属于新疆的?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听听平时同学们不太听的到的新疆的歌曲〈咯什的春天〉2、欣赏新疆音乐〈咯什的春天〉师:聆听的过程中,你要考虑以下问题:a、这首歌曲的语言有什么特点?b、同桌互相讨论它使用了那种乐器?(拉弦、弹拨)c、它的伴奏乐器又是什么?3、图片展示。
热瓦甫并再播放热瓦甫的音乐。
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4、在热瓦甫的音乐中带有手鼓,介绍手鼓。
幻灯图片展示。
三、感知新疆维吾尔族的典型节奏。
1、手鼓(铃鼓)节奏2、引出新疆的典型节奏。
3、师:接下来老师给你们配上点音乐,你们来打打看。
播放〈青春舞曲〉的伴奏音乐。
同时导入歌曲的学习〈青春舞曲〉四年级人教版音乐教案篇3教学目标: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2023最新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优秀6篇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优秀6篇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感受两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教学内容:狇鎏《马刀舞》、《小步舞曲》教材分析:《马刀舞曲》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1903~1978)于1942年创作的一首乐曲,为作曲家所作的芭蕾舞剧《加雅涅》中第三幕第二场的群舞音乐,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剽悍粗犷的性格。
乐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钢琴曲《小步舞曲》17至18世纪的作曲家巴赫在他卷帙浩繁、数量众多的作品中,不乏技巧精深、规模宏大的作品,但他也为自己的孩子们写了一些短小简易的'、用羽管键琴(类似今天的钢琴,钢琴的前身)弹奏的乐曲,那就是《小步舞曲》。
其中11首被后人收集在《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成为钢琴学生的启蒙教材。
其中第一首《G大调小步舞曲》又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首。
“舞曲”,音乐的体裁之一,有声乐曲与器乐曲的不同形式。
有供舞蹈所用,也有专供音乐会欣赏所用。
但舞曲和其他音乐体裁一样,都生动地抒发和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
舞曲音乐具有节奏鲜明、旋律流畅、结构简洁的特点。
由于舞曲多来自民间舞蹈,所以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或地方色彩。
例如我国北方的秧歌、南方的采茶灯、西南地区的花灯以及各兄弟民族的民族舞;法国的小步舞,加沃特,波兰的马祖卡、波洛奈兹,捷克的波尔卡,西班牙的波莱罗、哈巴涅拉,奥地利的圆舞曲,拉丁美洲的探戈等等。
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特色纷呈。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聆听《马刀舞》1.设问:谁见过骑着马挥舞大刀打仗的场景?(电视剧、电影……)2.欣赏管弦乐《马刀舞》,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创作的一首乐曲。
设问: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3.师生讨论:自己根据乐曲所想像的场面发表各自的见解。
(粗略的)4.细细聆听:能否把各段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再叙述得细致些?如引子部分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是怎样的场面?中间一段又是怎样?……5.把你们想像的场景,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出来。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最新人教版全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最新人教版全册教案
第一课:音乐是什么
教学目标
- 了解音乐的定义和作用
- 能够通过听觉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内容
1. 音乐的定义和作用
2. 通过欣赏音乐,培养音乐情感
教学步骤
1. 引入音乐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欣赏一段简短的音乐,让学生用感受词语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3. 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音乐的感受和想法。
4. 整理学生的观点,总结音乐对人们的作用。
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音乐的定义和作用
- 评价学生在欣赏音乐时的反应和表达能力
第二课:音乐的元素
教学目标
- 认识音乐的基本元素
- 能够识别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内容
1. 音乐的基本元素:节奏、旋律、音高、音色
2. 通过听歌曲和打节拍板感受音乐元素
教学步骤
1. 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让学生了解节奏、旋律、音高和音色的概念。
2. 播放一段简短的歌曲,让学生用手拍打节奏板感受节奏。
3. 听一段简单的旋律,让学生用嗓音模仿旋律。
4. 小组合作,用乐器模拟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辨别音乐的基本元素
- 评价学生在打节拍板和模仿旋律时的准确度和感受力
...
(继续编写后续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4篇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优秀4篇四年级音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主要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弄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古典音乐,大家想不想一听为快?(播放《蓝色多瑙河》)介绍音乐:这首音乐叫《蓝色多瑙河》,是由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的一首华尔兹圆舞曲,旋律优美动听。
波光粼粼的多瑙河就流淌在奥地利首都,被称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
(板书:音乐之都维也纳)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走进维也纳,通过文字来感受这音乐之都的魅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件出示生词欧洲生涯装饰金碧辉煌草坪优雅博物馆街头巷尾掺和镂花梁柱阿尔卑斯山北麓华尔兹圆舞曲(指名读,齐读。
)2、思考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在文中找出几句重点语句来进行简单地概括(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音乐摇篮音乐装饰音乐生活音乐圣殿)过渡:你们真是学习的有心人,从课本上获取这么多资料。
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吧!三、拓展交流,感受魅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并要求找出这段的中心句1、中心句:“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摇篮”本来指什么?文中的音乐的摇篮指的是什么呢?(发源地)你从“摇篮”这个词语,看出维也纳和欧洲古典音乐有什么样的关系?(欧洲古典音乐诞生在维也纳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得到了发展、进步。
)小结:许多音乐家在维也纳生活,在维也纳创作出了许多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第一单元东海渔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教学准备手风琴、磁带、录音机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2.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教学难点1. 第三乐句第二小节的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不断.2.乐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要唱够.3.最后结束句的七拍长音,要训练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支持来歌唱.教材分析《赶海的小姑娘》《赶海的小姑娘》由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歌曲通过对一个小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歌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结构工整.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二乐段由三个乐句组成,最后以模仿螺号的长音结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1.发声练习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3.学生学唱歌曲(1)跟随老师学唱(2 )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3)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三、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演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体会了“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机会的话,希望同学们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四、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舞蹈动作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目标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让同学们表演.教学设计《赶海的小姑娘》舞蹈设计1.第一段歌词1-8小节:双手叉腰,右脚踏出一步,左脚向右前方脚后跟着地,同时右腿屈膝.然后再做反方向.共2个八拍.9-12小节:往左前方轻轻跑几步,做捡东西的动作. 1个八拍.13-16小节:身体转向右边屈膝,双手扣在一起,头轻轻摇.1个八拍.17-20小节:双手做捂篓动作,屈膝,小碎步,身体先向左转,后向右,头随身体转动.1个八拍.21-24小节:屈膝,先抬左脚双手在左边打开,后做相反的动作.1个八拍. 25-30小节:双臂在头两侧,掌心相对左右摇摆.1个半八拍.2.第二段歌词31-38小节:动作同1-8小节.39-46小节:双脚分开,双臂在身体两侧,左右摇摆.2个八拍.47-54小节:两位同学面对面拉手转圈跳.2个八拍.56-61小节:做提篓动作,双臂在身体两侧前后摆动,双脚跳跃动作.1个半八拍.3.结束句身体向左前方,右脚尖点地,双手呈喇叭状放在嘴前,1个八拍.然后向反方向做一个八拍.教学过程1.先教分解动作2.然后跟随录音跳舞3.可选优秀者做表演4.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要求能为《丰收欢乐而归》的几段音乐填上适当的速度记号.教材分析《丰收欢乐而归》《丰收欢乐而归》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由马胜龙、顾冠群作曲,全曲共分四部分,分别是(1)黎明时的海洋.(2)渔民出海捕鱼.(3)战胜惊涛骇浪.(4)丰收欢乐而归.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丰收欢乐而归》由三个部分组成:1.乐曲开始:在弦乐震音和扬琴分解和弦的琶音伴奏下,由笛子吹出悠扬的、节奏自由的散板旋律,表现了人们在战胜惊涛海浪之后的喜悦心情.2.中间部分: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自豪的驾驶着渔船,乘风破浪,满载着丰收而归.3.结束部分:音乐的速度转为快板,节奏紧凑,再现了乐曲第二部分欢快的主题,这是根据浙东锣鼓的民间音乐改编的旋律,是全曲的核心音调,经过不断的变化,渐快、渐强,最后,鼓乐齐鸣,在最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教学过程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欢乐而归》.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2.教师介绍乐曲.3.分段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4.为各段音乐填上速度记号,并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景.5.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6.课后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2.能哼唱歌曲并按节奏创编两小节旋律.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要求能感受《大海啊,故乡》中所寄托的游子的思乡之情.教材分析《大海啊,故乡》《大海啊,故乡》是一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情地表达了一位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歌曲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歌曲中多次运用了xxx.xx│xx x─ │的节奏,好像起伏的海浪,也好像是在向妈妈倾诉着思念之情.第一乐句是个起句,从中音区开始的旋律优美、温柔,好像是在对人轻轻的述说,所以要唱的柔和、平稳.第二乐句是个承句,第一、二小节的节奏继续沿用了第一乐句的节奏,保持了音乐的统一.三、四小节的节奏发生变化.第三乐句是个转折句,把酝酿已久的激情一下子激发出来.在演唱时力度增强,充满激情.第四乐句是个合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音乐的情绪在激情过后又恢复了深情,首尾呼应,细腻的表现了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教学过程1.第一遍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歌曲中唱了什么内容?2.教师介绍歌曲《大海啊,故乡》.3.第二次欣赏歌曲,要求学生说出哪一句旋律使你最感动,为什么?4.第三次欣赏歌曲,要求学生跟着音乐哼唱.5.师:这是一首怀念故乡,思念祖国的歌曲,许多身在外地的人都非常想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他们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比如台湾诗人余光中为了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写了一首著名的诗《乡愁》,请同学们读一读.6.在《大海啊,故乡》的伴奏音乐中有感情的朗读《乡愁》.7.由感情的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祖国和故乡的热爱.8.课后反思:第五课时1.学唱歌曲《小螺号》2.音乐活动《阿爸回来了》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小螺号》.2.积极参与音乐活动《阿爸回来了》的创编和表演.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手风琴教学重点通过表演《阿爸回来了》体会渔民的劳动生活.教材分析《小螺号》《小螺号》由著名词曲作家付林创作于80年代,歌曲一经演唱就以独特的风格、鲜明的音乐形象传唱开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第一乐段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的歌曲结构.第二乐段同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节奏舒展,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最后乐曲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在演唱方面,要引导学生分辨两个乐段的不同情绪.第一乐段用欢快、弹跳的声音演唱,特别要注意十六分音符的演唱,歌词比较密集,要训练学生均匀的呼吸和清晰的吐字.第二乐段的气息要长,并能够保持,以免在唱长音的时候,音准容易发生向低偏离的现象.教学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螺号(海螺是生活在海里的一种海洋生物螺的统称,个儿一般比较大,可以做成号角或工艺品.螺号就是用大的海螺做成的号角,生活在海边的人常用吹螺号传递信息).2. 指导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吐字、咬字要清晰,唱好密集的歌词部分,正确分辨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并能用弹跳的声音和较长的气息唱好歌曲的两个乐段.3.指导学生创编《阿爸回来了》.4.课后反思第二单元音乐中的故事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演唱并表演歌曲《老鼠和大象》.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老鼠和大象》.2.完成“老鼠和大象”节奏游戏.3.能在演唱中表演《老鼠和大象》.教学准备手风琴、磁带、录音机教材分析《大象和老鼠》这是一首儿童叙事体歌曲.歌曲运用行进的节奏、朗读的穿插以及舒展开阔的音高进行.叙述大象与老鼠在广场上的遭遇,表现大象的硕大、老鼠的渺小以及自不量力的老鼠的下场.歌曲节奏样式丰富,乐句有短而长,节奏有急促而舒展,音域由窄而宽,演唱形式有独唱有合唱,整个歌曲在对比中有统一,适于歌唱,表演效果颇佳,难度适中.教学过程一.简短地回顾上两堂课的内容.二.教师范唱《老鼠和大象》.1.教师范唱歌曲.2.教师与学生跟琴学唱歌曲;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3.教师分析歌曲中紧凑与舒展的劳动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比处理歌曲的演唱.尤其是二声部合唱部分.然后在学生的演唱中,教师加入二声部合唱的低音部分.三.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1.在高声部轻声哼唱中,哼唱低声部的音高,先放慢速度学唱.2.当两个声部各自都能听到对方的声部,找到声部融合的感觉时,稍微调整一下音量,达到两个声部音量的平衡.四.合成表演,结束本课五.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草原放牧》.教学目标1.欣赏《草原放牧》.2.根据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并随音乐表演.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教材分析《草原放牧》是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者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写于1973年.由刘德海琵琶独奏,管弦乐队协奏,开创了琵琶协奏曲之先河.乐曲描写了蒙古族少女龙梅、玉荣为保护集体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事迹,表现了新中国少年儿童热爱集体,不畏风暴的高尚风格和勇敢的精神.乐曲采用琵琶协奏曲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发挥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同时又运用管弦乐队交响乐的丰富表现手段,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乐曲采用无标题协奏曲与标题交响诗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将多乐章的划分与单乐章的归纳结合起来,将民族传统曲式中的多段体与交响乐中常用的奏鸣曲式结合起来,将有情节的叙事性与纯音乐的抒情性结合起来,进而形成这部既有鲜明民族特色、又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草原放牧》是个呈示性段落,由两个对比主题组成.在乐队的引子后,琵琶奏出的呈示主题,节奏轻松活跃,旋律明朗欢快,这是取自于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它是这部协奏曲的主要主题,着力刻画“小姐妹”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第二主题是描写草原放牧的另一侧面,表现了蒙古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秀丽风光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活泼可爱的形象.这里写景是为了抒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抒发内蒙人民对家乡草原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1.演唱或表演《老鼠与大象》.2.告诉学生本堂课欣赏的乐曲与洋娃娃有关,认真聆听,洋娃娃在做什么?二、欣赏音乐《草原放牧》1.听录音.2.启发学生思考,乐曲表现了洋娃娃几种不同的情绪,或洋娃娃身边发生了哪些故事情节.3.请学生随着音乐讲述自己联想到的内容.三、听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四、在《草原放牧》的音乐背景下表演.五、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哪吒再生课题:管弦乐曲《哪吒再生》课型: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乐曲欣赏,初步感受不同节奏、旋律、速度及不同乐器音色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2.用动作表演音乐主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对音乐的听觉力和想象力. 3.通过童话故事对学生进行粪便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教育.2.教学重、难点:听音乐讲述《哪吒再生》的故事.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室里的场地布置、头饰、道具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播放《动画城》主题歌,学生边唱边表演).师:同学们,《动画城》节目时间到了,你们猜猜今天动画片中的小主人会是谁?(生学生自由交流)师:今天老师请来的是一位少年英雄,(大屏幕显示哪吒图片),你都知道哪些哪吒的小故事?生:再次自由发言,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师:哪吒是一个嫉恶如仇、勇斗妖魔的小英雄,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唱一唱这为小英雄吧. (大屏幕播放动画歌曲《少年英雄小哪吒》,师生一起边唱边表演.)师:那么在哪吒降妖除怪的途中都遭遇到了哪些危险和挫折?他又是如何战胜这些困难的呢?听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个“哪吒再生”的音乐故事.二、听赏乐曲:1.初听全曲,感受作品情绪意境.(第一遍听)(出示多媒体课件,请一位学生叙述《哪吒再生》的故事情节.)师:你感觉这段乐曲的情绪怎样?你都联想到了哪些场面?生:安静地聆听并回答问题.2.再听全曲,理解作品.1)请大家再听一遍音乐,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乐曲都讲了哪吒的那几个故事?2)当乐曲的速度、乐器音色发生变化时,你能听出来吗?大家可以用手式或动作表示出来.3)乐曲简介:师:哪吒闹海的故事在咱们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今天大家听到的这首乐曲选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故事片《哪吒闹海》音乐片段,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金复载作曲.这首管弦乐合奏是动画片的几个重要的音乐片断组成的一个小组曲,共有四段音乐组成:金光洞、哪吒苏醒、师徒相见、出发报仇,3.分段细听:(1)第一乐段:金光洞里◆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领导学生聆听欣赏.师:这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再听一遍,你能听出主题旋律反复了几次吗?师:听到的同学,可以用手势告诉老师(拍拍手、晃晃手臂)◆再听音乐,你能讲一讲这段音乐的故事吗?(2)第二乐段:哪吒复苏◆出示主题旋律,引导学生聆听.师:这部分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再听音乐师:你能讲述音乐描绘的意境吗?(3)第三乐段:师徒相见◆出示主题音乐师:这段音乐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带给你怎样的感受?(4)第四乐段:出发报仇出示主题旋律,学生聆听欣赏.师:这段音乐的情绪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你能讲一讲这个故事吗?逐段播放音乐片断及课件图片,引导学生边听、边议、边讲,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发言,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音乐表现手段的认识.5.完整地听全曲.师:同学们,金复载叔叔写的《哪吒再生》精彩吗?你们喜欢吗?那好,咱们再听一遍,把你感受到的都表现出来!三、音乐创作随音乐讲《哪吒再生》的故事.师:老师知道咱们同学都特别爱听故事,下面老师就想请一位同学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随音乐来讲一个哪吒再生的故事,其他同学可以根据这位同学的描述来画出你最喜欢的曲中的人物和情节.四、小结: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学目标1、能用诙谐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2、认识倚音记号,并准确演唱.3、能复述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懂得并说出它的寓意.教学准备手风琴、磁带、录音机教材分析1本课我根据成语守株待兔创作的一首歌曲.歌曲为五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前四个乐句,每个乐句四小节.其中,第三四乐句都是由两个相同的乐节构成,节奏独具特色,与前两乐句形成对比,装饰音的使用增加了歌曲幽默感.教学重点能用诙谐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能复述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懂得并说出它的寓意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师生共同讲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出课题. 2、学唱歌曲(1)感受情绪:老师范唱或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学生对优美、欢快情绪的音乐体验较多,对诙谐情绪的音乐作品接触较少,可以歌曲的倚音和风格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2)初步学唱:跟老师听唱前两个乐句,提示第一乐句的倚音,以及第二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与顿音的演唱.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第三四乐句旋律的进行特点;每个乐句中有两个旋律完全相同的乐节.指导学生自己视唱,提示十六分音符的四个字要吐字清晰,以及倚音和波音的演唱要准确.跟老师听唱第五乐乐句,提示一字多音以及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视唱第二段歌词,提示准确地按反复跳越记号演唱.3、外理歌曲(1)这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在演唱时要注意分句.歌曲可分为五个乐句.前四个乐句都有四小节,一乐句一换气.第五乐句是扩充乐句,六小节,可在第二小节后换气.整首歌曲要唱得连贯、诙谐.(2)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演唱,表现出老农夫开始的得意和后来的失望等情绪.(3)这是一首诙谐的歌曲,演唱时要注意表情和声音的特点.4、表演小结在唱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表演,每组可有演唱,表演.师生评价.最后,挑选一些表演好的学生进行展示,全体同学演唱结束音乐课.第三单元我们的田野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教学目标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手风琴教学重点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教材分析《我们的田野》《我们的田野》由管桦作词、张文纲作曲.张文纲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创作了四百多首音乐作品.1953年他与词作家管桦合作创作了组歌《夏天旅行之歌》,《我们的田野》是其中的第三首.歌曲一经演唱便很快的流传开来,久唱不衰,深受人们喜爱.还别选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儿童歌曲.歌词好像一幅优美的图画,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音乐更是别具特色,词曲珠联璧合,成为儿童歌曲创作的一个典范.《我们的田野》是一首单乐段歌曲又不规则的三个乐句组成(5+6+6),旋律优美、流畅.全曲共有六处弱起小节,其中两处是在强拍上的弱起,旋律起伏,即好像是流淌的河水,又好像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使人产生美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1.发声练习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3.学生学唱歌曲(1)跟随老师学唱(2) 再演唱时要注意六处弱起小节(3)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4)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四、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教学目标能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手风琴教学重点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教材分析《田野在召唤》《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歌曲有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是双句体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歌曲一开始,就以鲜明的音乐形象表现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两小节的弱起小节及同音反复后的三度跳进,给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觉,上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又使人感到欢快、活泼、跳跃.歌曲旋律流畅,一气呵成.第二乐段也是双句体乐段.两个乐句的节奏基本相同.下句是上句的变化重复,使歌曲的第二乐段同第一乐段既有联系又有变化.第二段歌词反复之后,旋律由低向高发展到主音结束.在这首歌曲中,旋律基本上是上行的,力度的变化及重复的运用将对情感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1.发声练习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3.学生学唱歌曲三、小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田野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首和田野有关的外国歌曲,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哪一首呢?四、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教学目标能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手风琴教学重点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教材分析见二课时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田野在召唤》的一声部.2.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3.找出难点,重点解决.4.请同学们为歌曲方框中的旋律设计力度变化,在X X 处设计声音或动作,使歌曲更富有朝气.5.用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6.课后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音乐《田园随想》教学目标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小景.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歌曲、绘画、乐曲、配乐朗诵或表演等)表现一幅田园小景.教材分析《田园随想》《田园随想》是一个创造性地活动内容,首先通过听音乐、欣赏名画、配乐朗读散文,感受田园的优美意境,然后再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的情景.1.《间奏曲》《间奏曲》选自法国音乐家比才的《卡门第一组曲》.《卡门》是由比才作曲的歌剧,是世界最著名的歌剧之一.《卡门第一组曲》共有四首音乐组成,第一曲是《前奏曲》(又称《卡门序曲》是音乐会经常演奏的作品之一),第二曲式《间奏曲之一(阿尔卡拉龙骑兵)》,第三曲是《间奏曲之二》,第四曲是《间奏曲之三(阿拉贡舞曲)》.教材选用的是第三曲.2.《小步舞曲》比才一生有两部作品最为著名,一部是歌剧《卡门》,另一部是《阿莱城姑娘》组曲.1872年比才为都德的话剧《阿莱城姑娘》谱写了27首配乐曲,话剧《阿莱城姑娘》虽然早已不再上演,但是根据话剧配乐写成的组曲却流传了下来,成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乐曲之一.比才在《阿莱城姑娘》写成三年之后才创作了歌剧《卡门》.根据《阿莱城姑娘》选编的组曲有两首.《小步舞曲》是《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中的第三首.乐曲好像把我们带进了清新、优美的田野.最后,乐曲在恬静的气氛中结束,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3.《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是英国画家康斯泰勃尔的作品.康斯泰勃尔是英国风景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在有些美术书籍中也叫《威温侯公园》,油画.这是一幅非常典型的英国乡村风景画,把大自然丰富的光色变化以及空气的清新洁净都表现的淋漓尽致.4.《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1896-1931)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的一生很短暂,只活了35年.但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散文.徐志摩的文字优美、细腻.《我所知道的康桥》是徐志摩最著名的散文之一.康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诗人徐志摩曾经就读于剑桥大学.散文为我们描写了英国康河的自然景色,形象生动,意境悠远,似乎把我们带到了那优美的田野景色之中,好像在我们的眼前浮现出一幅优美、恬静的田园风景画.与康桥有关的还有一首著名的诗《再别康桥》. 教学过程1.先请同学们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勃尔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想一想画面上表现了什么?然后,从画面的内容、色彩、表现的意境等方面引导学生欣赏这幅名画.2.教师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间奏曲》.引导学生了解表现优美田园小景的音乐.3.教师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断,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4.启发学生想一想,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现田园小景,还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表现吗?5.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