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性能测试过程详解与案例剖析

软件性能测试过程详解与案例剖析
软件性能测试过程详解与案例剖析

软件性能测试过程详解与案例剖析

第1章性能测试基本概念

1.1软件性能

从用户的角度,软件性能就是软件对用户操作的响应时间。

从管理员的角度,软件性能首先表现在响应时间上。还包括资源利用率、可扩展性、系统容量(并发等)和系统稳定性等。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良好性能。对于开发人员而言,最想知道“如何通过调整设计和代码实现,或是如何通过调整系统设置等方法提高软件的性能表现”和“如何发现并解决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由于过多用户访问引起的缺陷”,也就是性能瓶颈和大量用户访问时的缺陷。关注的是系统架构、数据库设计、代码和设计。

所以在性能测试时,既要关注响应时间,还要关注软件可扩展性、并发能力等指标,还要为性能问题定位。

1.2术语

1、响应时间

系统响应时间为应用系统从发出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响应所消耗的时间。合理的响应时间取决于实际用户的需求。

2、并发用户数

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同一时间段访问系统的用户数量,一种是服务器所能承受的压力(同时发出请求的客户)。在性能测试中我们更关注前者,业务并发用户数。

公式c=nL/T,计算平均并发用户数,还可用c=n/10还做简单的估计。n为每天访问系统的用户数。

还可以通过分析服务器的日志来了解用户的使用状态。

3、吞吐量

单位时间系统处理的客户请求的数量,请求数/秒,页面数/秒,访问数/天,业务数/小时,字节数/天。可用于衡量是否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协助分析性能瓶颈。

4、性能计数器

描述服务器或操作系统性能的一些数据指标。例如,存数、进程时间。用于监控和分析。常与资源利用率进行横向对比,例如cpu占用率68%。

5、思考时间(休眠时间)

用户在进行操作时,每个请求之间的间隔时间。

1.3方法

1、SEI负载测试计划过程

关注于负载测试计划的方法,目标是产生清晰、易理解、可验证的负载测试计划。关注目标、用户、用例、生产环境、测试环境和测试场景。

2、RBI方法

rapid bootleneck identify,用于快速识别系统性能瓶颈的方法。

3、性能下降曲线分析法

描述性能随用户数量增长而出现下降趋势的曲线。

4、LoadRunner的性能测试过程

包括计划测试、测试设计、创建VU(virtual user)脚本、创建测试场景、运行测

试场景、分析结果。

5、Segue提供的性能测试过程

先确定性能基线,然后设定可接受的性能目标,用不同的并发用户数等重复测试。适合性能调优和性能优化,通过不断的try-check过程,逐渐找到可能导致性能瓶颈的地方并对其优化。

6、PTGM模型

performance testing general model。分为测试前期准备、测试工具引入、测试计划、测试设计与开发、测试执行和管理以及测试分析。

第2章性能测试的应用领域

2.1 性能测试的方法

1、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

模拟生产运行的业务压力量和使用场景组合,测试系统的性能是否满足生产性能的要求。

2、负载测试(load testing)

通过在系统上不断增加压力,直到性能指标超过预定或某种资源的使用达到饱和。找到系统的处理极限。

3、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

测试系统在一定饱和状态下,系统能够处理的会话能力,以及系统是否会出现错误。常用于测试系统的稳定性。

4、配置测试(configuration testing)

通过对被测软件的软/硬件环境的调整,了解各种不同环境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的程度,从而找到系统各项资源的最优分配原则。

5、并发测试(concurrency testing)

模拟用户的并发访问,测试多用户并发访问同一个应用、同一个模块或者数据记录时是否存在死锁或者其他性能问题。

关注存是否有太多临时对象、超过设计生命周期的对象、数据库死锁、经常出现长事务、是否出现线程/进程同步失败、资源争用导致死锁、未处理异常导致死锁。

6、可靠性测试(reliability testing)

通过给系统加载一定的业务压力的情况下,让应用系统持续运行一段时间,测试系统在这种条件下能否稳定运行。

7、实效恢复测试(failover testing)

针对冗余备份和负载均衡的系统。检验如果系统局部发生故障,用户是否能够继续使用系统,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用户将受多大程度影响。

2.2 应用领域分析

1、能力验证

performance testing,reliability testing,stress testing,failover testing

2、能力规划

load testing,configuration testing,stress testing

3、性能调优

configurationg testing,load testing,stress testing,failover testing

4、缺陷发现

concurrency testing,stress testing,failover testing

第3章性能计数器及性能分析方法

用来衡量被测系统当前的状况和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分析。可在操作系统级、应用服务器级和数据库级别上查看和记录性能计数器的数值。

3.1 操作系统计数器及分析

1、Windows

Memory:available mbytes,pages/sec,pages read/sec,page faults/sec, cache bytes Process:%processor time,page faults/sec,work set,private bytes Processor:%processor time,%user time,%privileged time,%dpc t ime

Physical Disk:%disk time,average disk queue length,average dis k read/write queue length,disk reads(writes)/sec,average disk sec/read,av erage disk sec/transfer Network Interface:bytes total/sec

System:%total processor time,file data operation/sec,processor queue length

2、unix

3、存分析方法

用于分析系统有无遇到存瓶颈,是否需要通过增加存等手段提高系统性能表现。首先查看memory/available mbytes;注意pages/sec,pages read/sec,page faults/sec(反映进行磁盘交换的频率);根据physical disk分析。

4、处理器分析方法

先看system\%Total processor time,然后看每个cpu的指标,最后分析。

5、磁盘I/O分析方法

计算每个磁盘的I/O数;然后与processor\privileged time合并分析;最后根据disk sec/transfer分析。

6、进程分析方法

察看%processor time,反映进程消耗的处理其时间;然后查看每个进程产生的页面失效,对于产生最多页面失效的进程要重点分析;了解进程的process/private bytes,看是否存在存泄露。

7、网络分析方法

network interface\bytes total/sec 为发送和接收字节的速率,与当前带宽进行比较。

3.2 应用服务器计数器

1、IIS

2、J2EE应用服务器计数器

weblogic:

JVM:heap size;heap free

JDBC connection pool:waiting for connection current count;conn ection total count;max capacity;active connections current count

execute queue:execute thread current idle count;pending reques t oldest time;serviced request oldest time;serviced request total count ;pending request current count;

3、数据库计数器

第4章性能测试工具原理

4.1 性能测试工具模型

性能测试工具只能帮助您实施性能测试,并不能帮助您完成性能测试的需求;

性能测试工具能够根据您的要求以各种方式提供报表,这些报表是分析的基础。

性能测试工具一般包括虚拟用户脚本产生器;压力产生器;用户代理;压力调度和控制系统;压力结果分析工具。

4.2 性能测试脚本录制时的协议类型

对于j2ee,建议选择http/https协议。

4.3 性能测试工具的选择与评估

工具支持被测系统运行的平台吗?

支持被测系统使用的协议吗?

能够支持我们的特殊要求?

能够提供对我们关心的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或是数据库类型计数器的监控吗?

工具使用的脚本语言功能完善吗?

常用的包括Loadrunner和silk performer。

第5章性能测试的组织

5.1 人员构成

经理、测试设计、测试开发、测试执行、测试分析、支持

5.2 过程模型

基于ATLM和TMap模型。

1、前期准备

保证系统稳定、建立合适的测试团队、测试工具需求确认。

2、测试工具引入

选择;培训;应用过程。

3、测试计划

测试目的(应用领域,测试目标);用户活动剖析与业务建模(系统日志与用户调查分析);确定性能目标;制定计划。

4、测试设计与开发

测试环境设计;测试场景设计;测试用例设计;脚本和辅助工具开发活动。

5、测试执行与管理

建立测试环境;部署测试脚本和测试场景;执行测试和记录结果。

6、测试分析

根据测试的目的和目标给出测试结论。

第8章案例三某通信企业的web业务系统性能测试

8.1 背景

该系统用于管理企业的备品和备件,包括网络设备的库存管理、库存流转、备品备件的查询统计。

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验证系统的性能是否达到用户要求。

8.2 项目特点

采用J2ee,tomcat,struts+ejb+hibernate。一台unix服务器用作数据库服务器,一台unix服务器用作应用服务器。性能体现主要是响应时间。协议为http/https。

8.3 测试过程

1、前期准备

5人:一个数据库工程师、一个性能测试设计和分析人员、三名性能测试开发和实施人员。工具需要支持Http/https协议,监控unix/windows服务器的主要性能计数器值,支持oracle数据库计数器值监控,支持tomcat应用服务器的jvm存使用状况监控。

2、测试工具引入

选择LoadRunnder;tomacat的jvm自行开发工具来实现。

3、测试计划

(1)测试目的:验证系统是否达到预期性能指标

(2)用户活动剖析与业务建模:得到典型用户活动分析表,并发用户数和吞吐量用户活动分析表

---------------------------------------------------------------------------------

业务名称实际使用用户数量业务发生数(笔/天)

---------------------------------------------------------------------------------

备件信息 200 1500 ---------------------------------------------------------------------------------

库存流转-申请单200 4000 ---------------------------------------------------------------------------------

库存流转-审批 100 4000

---------------------------------------------------------------------------------

库存流转-借用150 3000

------------------------------------------------------------------------

---------

库存流转-还库 150 3000

---------------------------------------------------------------------------------

库存流转-报废 100 200

---------------------------------------------------------------------------------

查询统计-备件查询200 5000

---------------------------------------------------------------------------------

查询统计-申请单查询100 2000

---------------------------------------------------------------------------------

导入备件Excel文件20 80

---------------------------------------------------------------------------------

平均每天该系统的用户为600;平均每个用户每天使用4小时;平均每个用户进行500个业务操作;

所以并发用户数:600*4/8=300

吞吐量:300*500/(4*60*60)=10,浏览数/秒

(3)确定性能目标:得到性能需求描述

详细描述

-------------------------------------------------------------------------------------------

在典型数据量,页面响数据规模备件500000条记录,应时间不超过10秒半年流转数据750000条记录

-------------------------------------------------------------------------------------------

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压力条件:

高于实际系统运行压力1倍

系统稳定判定条件:

测试中,各进程存没有明显变化

测试中,响应时间和业务能力没有明显变化

持续测试时间72小时

------------------------------------------------------------------------------------------

典型规模的excel备文件规模20M,包含记录50000条

基于模型的测试综述报告

基于模型的测试综述 2016年1月

摘要 面向对象软件开发应用越来越广泛,自动化测试也随之被程序员认可和接受,随之而来的就是基于UML的软件开发技术的大范围普及和基于模型的软件测试技术的普遍应用。基于模型的测试是软件编码阶段的主要测试方法之一,具有测试效率高、排除逻辑复杂故障测试效果好等特点。本文描述了基于模型的测试的模型以及建模标准,并介绍基于模型的测试的基本过程以及支持工具,同时通过七个维度对基于模型的测试方法进行描述。最后分析基于模型的测试的优缺点并列举了应用案例。 关键词:软件测试,基于模型的测试,软件模型,测试工具

目录 摘要................................................ I 1 引言 (2) 2 基于模型的测试、模型以及建模标准 (2) 2.1基于模型的测试 (2) 2.2基于模型的测试的模型 (3) 2.3建模标准 (4) 3 基于模型的测试的基本过程及支持工具 (5) 3.1基于模型的测试的基本过程 (5) 3.2支持工具 (6) 4 分类 (7) 4.1 模型主体 (7) 4.2 模型冗余程度 (7) 4.3 模型特征 (7) 4.4 模型表示法 (7) 4.5 测试用例选择标准 (8) 4.6 测试用例生成技术 (8) 4.7 联机、脱机测试用例生成 (9) 5 基于模型的测试的工具Spec Explorer (9) 5.1 Spec Explorer (9) 5.2 连接测试用例和待测系统 (9) 5.3 静态模型和实例模型 (11) 6 基于模型的测试的优缺点 (11) 参考文献 (13)

--性能测试流程

性能测试流程 性能测试流程全景图 性能测试的工作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一、前期准备阶段 二、执行和调优阶段 三、总结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工作: 性能需求调研: 客户能接受的响应时间,每日单交易处理能力,系统资源利用率,系统环境搭建方式、并发用户数、日交易数量等。 确定业务模型: 根据需求调研,分析哪些交易是每日需要处理使用的功能,哪些交易是月底或者年底需要批量处理,来划分测试交易的等级。 确定测试方案: 测试方案的目的是确定此次系统测试的目的,定义一个性能测试的入口准则,出口准则,并确定测试的交易业务模型、业务指标、测试模型、测试指标,以及发起测试的测试策略、执行策略、监控分析策略、以及测试内容、测试环境、工具、数据、脚本的准备、测试风险策略等。 确定测试计划:

制定测试计划的目的是为了约束测试各个活动的起止时间,为性能测试的准备、执行、分析与报告、总结等环节给出合理时间估算。 建立测试环境: 建立测试环境主要是在需求调研后根据实际上线系统环境的网络拓扑结构搭建模拟测试环境,准备测试数据等。 准备测试工具、脚本及测试数据: 根据分析系统架构模式对自动化测试工具选型、对脚本的录制调试以及测试系统存量数据的准备。 准备测试监控工具: 在性能测试的开始前,需要配置完成监控工具,用于监控每个虚拟用户的状态,及时采集交易的响应时间、吞吐量,以及各主机的CPU、I/O和内存等硬件资源利用率信息。 测试环境预热: 环境预热就是在环境搭建完成后录制调试完脚本对录制好的脚本都执行一次,因为一些程序在服务器重启时期需要编译。 各个服务器参数化调整:

环境搭建好后根据硬件配置,软件配置对系统各个环境进行系统参数调整、WEB服务器参数调整、应用服务器参数调整、数据库服务器参数调整,并将调整好的参数进行备份。 (此处加入各环节参数配置建议值,并以此建立环境参数基线) 性能测试执行阶段 执行测试: 执行测试包括以下六个部分:单交易基准测试、单交易负载测试、混合场景测试、稳定性测试、异常测试、极限测试。 单交易基准测试: 测试原理:在测试环境经过确认,脚本预验证之后,针对每支选定的交易或操作,在系统无压力的情况下,单交易用户迭代若干次,获取每个交易或操作的平均响应时间,以此作为多用户并发测试的基准和参考。 测试方法:使用性能测试工具LR模拟客户端向目标系统发送交易请求,在系统无压力的情况下重复50-100次(或10分钟),每次迭代间等待1秒,获取交易的平均响应时间、TPS、点击率作为衡量指标。 单交易负载测试: 测试原理:在完成单交易基准测试后,针对测试模型中的每一支交易或每一个操作,采用多个(5-10,是具体情况而定)虚拟用户数进行负载测试,获取业务处理性能和系统资源利用率等数据,并验证交易是否存在并发性问题。 测试方法:实用LR模拟客户端向目标用户发送业务请求,并接受返回结果的脚本。采用梯度发送的方式逐步增加系统请求的压力,每个梯度测试持续运行10-15分钟并记录测试相关数据,获取该交易最大处理能力,同时进行资源监控,问题定位测试结果分析。 混合场景: 测试原理:在既定的测试模型下,在给定的测试限制条件下,通过在被测试系统上逐步增加的并发用户数,梯度增加压力,获得系统响应时间、吞吐量、CPU和内存的使用等性能数据。确定在各种工作负载下系统的性能指标,直到突破限定条件。获取在不同压力下的性能表现,以及交易的TPS、响应时间、系统资源利用率等指标数据。经过测试分析获取应用系统在该测试环境下的最大处理能力。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发布时间: 2010-7-27 11:02 作者: 未知来源: 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字体: 小中大| 上一篇下一篇| 打印| 我要投稿| 每周一问,答贴有奖 目前主流的开发模型主要有: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增量模型、渐进模型、快速软件开发(RAD)以及Rational统一过程(RUP)等,这些模型对于软件开发过程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在这些过程方法中,并没有充分强调测试的价值,也没有给测试以足够的重视,利用这些模型无法更好地指导测试实践。软件测试是与软件开发紧密相关的一系列有计划的系统性的活动,显然软件测试也需要测试模型去指导实践。下面对主要的模型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V模型 V模型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测试模型。在传统的开发模型中,比如瀑布模型,人们通常把测试过程作为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码全部完成后的一个阶段,尽管有时测试工作会占用整个项目周期的一半的时间,但是有人仍然认为测试只是一个收尾工作,而不是主要过程。V模型的推出就是对此种认识的改进。V模型是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变种,它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从左到右,描述了基本的开发过程和测试行为,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如模型图中所示,图中的箭头代表了时间方向,左边下降的是开发过程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右边上升的部分,即各测试过程的各个阶段。 V模型的软件测试策略既包括低层测试又包括了高层测试,低层测试是为了源代码的正确性,高层测试是为了使整个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 V模型指出,单元和集成测试是验证程序设计,开发人员和测试组应检测程序的执行是否满足软件设计的要求;系统测试应当验证系统设计,检测系统功能、性能的质量特性是否达到系统设计的指标;由测试人员和用户进行软件的确认测试和验收测试,追溯软件需求说明书进行测试,以确定软件的实现是否满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此页为模板文档本身的版本控制记录表,按模板生成的正式文档中不需要此页。

秘密XXXXXX软件项目 系统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部 200X/XX/XX

目录

(正文一般采用五号字,如需提交对外文档,则改为小四号字) 1.引言 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3-4句) 本测试报告为(系统名称)系统测试报告;本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描述系统是否达到需求的目的。 本报告预期参考人员包括测试人员、测试部门经理、项目管理人员、SQA人员和其他质量控制人员。 2.测试参考文档 《软件项目计划》; 《用户需求说明书》;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系统设计规格说明书》(可能分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执行程序; 测试脚本; 《软件测试计划》、《软件集成测试用例》、 《软件系统测试用例》、《软件确认测试用例》; 《需求跟踪矩阵》。

3.测试设计简介 3.1测试用例设计 简要介绍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那些用例将采用这类方法(3-4句) 测试用例的设计采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错误推测等方法, 3.2测试环境与配置 简要介绍测试环境及其配置。 测试环境: 数据库服务器 Oracle9i (地址,数据库版本,下同) 中间件服务器 weblogic8 客户端 windowsXP Oracle9i IE6.0 网络公司内部局域网 10M/100M 3.3测试方法 简要介绍测试中采用的方法(和工具)。如黑盒测试方法,工具为可选本次测试采用黑盒测试方法。 4.测试情况 4.1测试执行情况 测试范围和要求: 测试版本:

性能测试流程规范

目录 1前言 (2) 1.1 文档目的 (2) 1.2 适用对象 (2) 2性能测试目的 (2) 3性能测试所处的位置及相关人员 (3) 3.1 性能测试所处的位置及其基本流程 (3) 3.2 性能测试工作内容 (4) 3.3 性能测试涉及的人员角色 (5) 4性能测试实施规范 (5) 4.1 确定性能测试需求 (5) 4.1.1 分析应用系统,剥离出需测试的性能点 (5) 4.1.2 分析需求点制定单元测试用例 (6) 4.1.3 性能测试需求评审 (6) 4.1.4 性能测试需求归档 (6) 4.2 性能测试具体实施规范 (6) 4.2.1 性能测试起始时间 (6) 4.2.2 制定和编写性能测试计划、方案以及测试用例 (7) 4.2.3 测试环境搭建 (7) 4.2.4 验证测试环境 (8) 4.2.5 编写测试用例脚本 (8) 4.2.6 调试测试用例脚本 (8) 4.2.7 预测试 (9) 4.2.8 正式测试 (9) 4.2.9 测试数据分析 (9) 4.2.10 调整系统环境和修改程序 (10) 4.2.11 回归测试 (10) 4.2.12 测试评估报告 (10) 4.2.13 测试分析报告 (10) 5测试脚本和测试用例管理 (11) 6性能测试归档管理 (11) 7性能测试工作总结 (11) 8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 1.1 文档目的 本文档的目的在于明确性能测试流程规范,以便于相关人员的使用,保证性能测试脚本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提高测试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增加测试的可靠性、重用性和客观性。 1.2 适用对象 本文档适用于部门内测试组成员、项目相关人员、QA及高级经理阅读。 2性能测试目的 性能测试到底能做些什么,能解决哪些问题呢?系统开发人员,维护人员及测试人员在工作中都可能遇到如下的问题 1.硬件选型,我们的系统快上线了,我们应该购置什么样硬件配置的电脑作为 服务器呢? 2.我们的系统刚上线,正处在试运行阶段,用户要求提供符合当初提出性能要 求的报告才能验收通过,我们该如何做? 3.我们的系统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为了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一直能够提供 给用户良好的体验(良好的性能),我们该怎么办? 4.明年这个系统的用户数将会大幅度增加,到时我们的系统是否还能支持这么 多的用户访问,是否通过调整软件可以实现,是增加硬件还是软件,哪种方式最有效? 5.我们的系统存在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性能要求,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 应该进行怎样的调整? 6.在测试或者系统试点试运行阶段我们的系统一直表现得很好,但产品正式上 线后,在用户实际环境下,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莫名其妙的问题,例如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变慢,某些应用自动退出,出现应用挂死现象,导致用户对我们的产品不满意,这些问题是否能避免,提早发现? 7.系统即将上线,应该如何部署效果会更好呢? 并发性能测试的目的注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真实的业务为依据,选择有代表性的、关键的业务操作设计测试案例,以评价系统的当前性能;当扩展应用程序的功能或者新的应用程序将要被部署时,负载测试会帮助确定系统是否还能够处理期望的用户负载,以预测系统的未来性能;通过模拟成百上千个用户,重复执行和运行测试,可以确认性能瓶颈并优化和调整应用,目的在于寻找到瓶颈问题。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实用版)

言简意赅,远见卓识。望君采纳。谢谢!删除水印可,编辑页眉,选中水印,点击删除。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 实用版 2019年06月

版本修订记录

测试报告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项目背景 (1) 1.3术语解释 (1) 1.4参考资料 (1) 2测试概要 (2) 2.1系统简介 (2) 2.2测试计划描述 (2) 2.3测试环境 (2) 3测试结果及分析 (3) 3.1测试执行情况 (3) 3.2功能测试报告 (3) 3.2.1系统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3) 3.2.2功能插件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3网站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4内容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5辅助工具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3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4) 3.4不间断运行测试报告 (5) 3.5易用性测试报告 (5) 3.6安全性测试报告 (6) 3.7可靠性测试报告 (6) 3.8可维护性测试报告 (7) 4测试结论与建议 (9) 4.1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9) 4.2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9) 4.3测试结果分析 (9) 4.4建议 (9)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xxxx软件项目的系统测试报告,目的在于对系统开发和实施后的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领导。 1.2 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xxxxxxx系统 ?开发方:xxxxxxxxxx公司 1.3 术语解释 系统测试: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的测试。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正确。 系统测试分析: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便于交流和保存。 1.4 参考资料 1)GB/T 8566—2001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原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2)GB/T 8567—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3)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4)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5)GB/T 12505—19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汇总

编号:JYD-EP-RD-0I2 密级:公司内部公开 ××项目 系统测试报告 拟制人:刘雪桃 审核人: 批准人: [2013年3月14日] 北京竞业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JYD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系统测试报告 文件变更记录

系统测试报告 目录 1 概述 (1) 1.1项目背景 (1) 1.2测试目标 (1) 1.3测试范围及方法 (1) 1.4测试环境 (1) 1.5测试中止和恢复条件 (3) 1.6测试结束准则 (3) 2 测试过程 (4) 2.1测试时间 (4) 2.2总体概况 (4) 2.3测试用例执行率 (6) 2.4遗留缺陷 (7) 3 测试结论、建议、总结 (7) 3.1结论 (7) 3.2总结 (7) 3.3建议 (8) 4 测试报告补充说明 (8) 5 遗留缺陷列表清单 (8) 6 参考文档 (8)

1概述 1.1项目背景 在此描述项目背景。此部分内容可从合同书或需求说明书中摘取。 1.2测试目标 在此描述本次测试的目的。此部分内容可从合同书或需求说明书中摘取。 [示例: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项目进行的确认/鉴定/验收/委托/登记测试,目的是为判定该系统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与性能指标提供客观的依据。] 1.3测试范围及方法 参照[项目名称]需求文档及相关的测试类型,在此确定测试范围,规定测试方法。测试范围从商业需求或技术需求中归纳提取,在下表逐条表述,整个测试过程遵照以下顺序进行。 1.4测试环境 以下图只是一个范例,具体项目具体处理拓扑图

4TB 以下为运行环境分类说明: 表 1-1 运行环境总体说明 表 1-2 运行环境

项目性能测试报告

XXX项目or府门户网站性能测试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第二章测试活动 (4) 2.1测试用具 (4) 2.2测试范围 (4) 2.3测试目标 (5) 2.4测试方法 (5) 2.4.1基准测试 (5) 2.4.2并发测试 (6) 2.4.3稳定性测试 (6) 2.5性能指标 (6) 2.6性能测试流程 (6) 2.7测试术语 (7) 第三章性能测试环境 (8) 3.1服务器环境 (8) 3.2客户端环境 (9) 3.3网络结构 (9) 第四章测试方案 (10) 4.1基准测试 (11) 4.2并发测试 (13) 4.3稳定性测试 (15) 第五章测试结果描述和分析 (16) 6.1基准测试性能分析 (16) 6.2并发测试性能分析 (21) 6.3稳定性性能测试分析 (28) 第六章测试结论 (29)

摘要 本文档主要描述XXXX网站检索和页面浏览性能测试中的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测试策略等。 修改历史 注释:评审号为评审记录表的编号。更改请求号为文档更改控制工具自动生成的编号。

第一章概述 由于当前对系统要接受业务量的冲击,面临的系统稳定、成熟性方面的压力。系统的性能问题必将成为焦点问题,海量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业务增加时,系统抗压如何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较为真实的性能模拟测试来给出答案,通过测试和分析为系统性能的提升提供一些重要参考数据,以供后期系统在软硬件方面的改善和完善。 本《性能测试报告》即是基于上述考虑,参考当前的一些性能测试方法而编写的,用以指导即将进行的该系统性能测试。 第二章测试活动 2.1测试用具 本次性能测试主要采用HP公司的Loadrunner11作为性能测试工具。Load runner主要提供了3个性能测试组件:Virtual User Generator, Controller,Analysis。 ●使用Virtual User Generator修改和优化脚本。 ●使用Controller进行管理,控制并发的模拟并发数,记录测试结果。 ●使用Analysis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2测试范围 此次性能测试实施是对吴忠市门户网站系统性能进行测试评估的过程,我们将依据系统将来的实际运行现状,结合系统的设计目标和业务特点,遵循着发生频率高、对系统或数据库性能影响大、关键和核心业务等原则选取需要进行测试的业务,模拟最终用户的操作行为,构建一个与生产环境相近的压力场景,对系统实施压力测试,以此评判系统的实际性能表现。 根据与相关设计,开发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本次测试主要就是针对大量用户在使用吴忠市门户网站进行信息查询,而选取的典型事务就是用户使用检索进行关键字搜索以及界面浏览和反馈回搜索结果,这是用户使用最频繁,反应最多的地方,也是本系统当前以及以后业务的一个重要压力点所在。所以本次测试只选取检索业务的性能情况和界面浏览进行记录和

软件测试流程方案

软件测试流程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软件测试流程实施方案1.流程的意义 从一个软件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如果要提高产品的质量首先应当从流程抓起,规范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这是一个软件企业从小作坊的生产方式向集成化规范化的大公司迈进的必经之路,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关键手段。 软件产品的开发同其它产品(如汽车)的生产有着共同特性,即需要按一定的过程来进行生产。在工业界,流水线生产方式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且能够比较稳定的保证产品质量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同的人员被安排在流程的不同位置,最终为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这样可以防止人员工作间的内耗,极大的提供工作效率。并且由于其过程来源于成功的实例,因此其最终的产品质量能够满足过程所设定的范围。软件工程在软件的发展过程中吸取了这个经验并把它应用到了软件开发中,这就形成了软件工程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开发流程。 不管我们做哪件事情,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计划到策略到实现。软件流程就是按照这种思维来定义我们的开发过程,它根据不同的产品特点和以往的成功经验,定义了从需求到最终产品交付的一整套流程。流程告诉我们该怎么一步一步去实现产品,可能会有那些风险,如何去避免风险等等。由于流程来源于成功的经验,因此,按照流程进行开发可以使得我们少走弯路,并有效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目前流行的流程方法有很多种,如瀑布模型、螺旋模型、RUP模型、IPD流程等,不同的过程模型适合于不同类型的项目。 2.测试工作流程图 测试工作总体流程图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

Official Test Report正式的测试报告 测试项目:软件性能测试 Project Information项目信息: Project Code: 项目代码 072V24S Project Phase: 项目阶段 研发 Software Version: 软件版本 V1.2 Sample Information样品信息: Sample Level: 样品类型 BMS Quantity: 数量 1 Serial Number: 序列号 020151025 Test Operation Information测试信息: Location: 地点上海博强 Start Date: 开始日期 2015-12-18 Finish Date: 完成日期 2015-12-21 Conclusion结论: Pass通过Fail 不通过 Other其它: Performed by测试: 樊佳伦Signature Date: 2015-12-22 Written by撰写: 邓文签名:日期:2015-12-23 Checked by核查: 董安庆2015-12-24 Approved by批准: 穆剑权2015-12-25

Revision History修订履历 SN 序号Report No. 报告编号 Report Version 报告版本 Contents 变更内容 Release Date 发行日期 1 BQ-72V-BMS-0007 V1.0 New release. 2015-12-25 2 BQ-72V-BMS-0007 V1.1 RTC时间再次验证2015-1-7

软件性能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方案

目录 前言 (3) 1第一章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3) 1.1 被测系统定义 (3) 1.1.1 功能简介 (4) 1.1.2 性能测试指标 (4) 1.2 系统结构及流程 (4) 1.2.1 系统总体结构 (4) 1.2.2 功能模块描述 (4) 1.2.3 业务流程 (5) 1.2.4 系统的关键点描述(KP) (5) 1.3 性能测试环境 (5) 2 第二章性能测试 (6) 2.1 压力测试 (6) 2.1.1 压力测试概述 (7) 2.1.2 测试目的 (7) 2.1.3 测试方法及测试用例 (7) 2.1.4 测试指标及期望 (8) 2.1.5 测试数据准备 (9) 2.1.6 运行状况记录 (99) 3第三章测试过程及结果描述 (90) 3.1 测试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测试场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测试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第四章测试报告 (11)

软件功能测试报告

软件功能测试报告1.概述 软件名称: 软件版本: (同时注明软件软本和测试包的cvs版本) 开发经理:申请单号: 测试人员: 测试日期: 测试内容: 备注: 2.测试环境 用途硬件环境软件环境 表2 测试环境 3.问题统计 (说明:该报告为阶段性测试的统计报告,该报表统计的bug数量为:本发布阶段内第一份申请单提交日期为起,直至填写报告这天为止的BUG数量,如果以前版本中有问题延期至本发布阶段来修正,那么该缺陷也需要统计进来;如果是功能测试报告则只统计当轮的即可,如果是功能+验证则需要统计本发布阶段的) 3.1按BUG状态统计(表格后面可以附上柱形图,以示更直观) BUG状态BUG数量备注 未分配(new) 不是缺陷(Not Bug)

未修改(open) 已修改(fixed) 不予修改(Won’t Fix)延期(Deffered) 被拒绝(Declined)无法重现信息不足重复的 已关闭(Closed) 重开启(Reopen) 合计 表3 按bug状态统计 3.2按BUG类型统计(表格后面可以附上柱形图,以示更直观) BUG 类型 BUG数量 备注未 分 配 未 修 改 不 是 缺 陷 已 修 改 不 予 修 改 延 期 被拒绝 已 关 闭 重 新 开 启 合 计 无 法 重 现 信 息 不 足 重 复 的 功能 界面 交互 3.3按BUG严重级别统计(表格后面可以附上柱形图,以示更直观) BUG 严 BUG数量 备注未未不已不延被拒绝已重合

重级别分 配 修 改 是 缺 陷 修 改 予 修 改 期无 法 重 现 信 息 不 足 重 复 的 关 闭 新 开 启 计 紧 急 严 重 中 等 轻 微 建 议 表5 按bug严重级别统计 3.4按功能模块统计(表格后面可以附上柱形图,以示更直观) 模块名称 BUG数量 备注未 分 配 未 修 改 不 是 缺 陷 已 修 改 不 予 修 改 延 期 被拒绝 已 关 闭 重 新 开 启 合 计 无 法 重 现 信 息 不 足 重 复 的 模块1 模块2 … …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考题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考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软件测试过程管理 1. 关于软件测试模型,描述正确的是(C) A. V模型测试的对象就是程序本身,测试与开发可以同一阶段进行 B. W模型测试的对象是程序,需求、设计等,可以支持迭代的开发模型 C. H模型软件测试过程活动完全独立,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 D. X模型是事先计划再进行测试。 2. 制定测试计划的步骤:(D) A. 确定项目管理机制预计测试工作量测试计划评审 B. 确定测试范围确定测试策略确定测试标准、预计测试工作量 C. 确定测试构架确定项目管理机制预计测试工作量测试计划评审 D. 确定测试范围确定测试策略确定测试标准确定测试构架确定项目管理机制预计测试工作量测试计划评审 3、编写测试计划的目的是:(ABC)(多选) A、使测试工作顺利进行 B、使项目参与人员沟通更舒畅 C、使测试工作更加系统化 D、软件工程以及软件过程的需要 E、软件过程规范化的要求 F、控制软件质量 4、某公司采用的软件开发过程通过了CMM2认证,表明该公司(C)。 A. 开发项目成效不稳定,管理混乱 B. 对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建立了定量的质量目标 C. 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级管理制度和规程,可对项目的成本、进度进行跟踪和控制 D. 可集中精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优化软件过程 5. (B )可以作为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志。 A.使用了特定的测试用例B.错误强度曲线下降到预定的水平C.查出了预定数目的错误D.按照测试计划中所规定的时间进行了测试 6.软件测试计划的内容应包括(D)。 A. 测试目的、背景 B. 被测软件的功能、输入和输出 C. 测试内容和评价标准 D. 以上全部 7.下面不属于软件测试过程中的输入类的是(B)。 A. 软件配置 B. 测试用例 C. 测试配置 D. 测试工具 8. 下列不属于测试需求分析阶段的输入的是(A)。 A. 软件测试的方法与规范 B.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C. 软件测试计划 D.软件设计说明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总结报告

性能测试总结报告

目录 1基本信息 (4) 1.1背景 (4) 1.2参考资料 (4) 1.3名词解释 (4) 1.4测试目标 (4) 2测试工具及环境 (4) 2.1测试环境架构 (4) 2.2系统配置 (4) 2.3测试工具 (4) 3测试相关定义 (4) 4测试记录和分析 (5) 4.1测试设计 (5) 4.2测试执行日志 (5) 4.3测试结果汇总 (5) 4.4测试结果分析 (6) 5交付物 (6) 6.测试结论和建议 (7) 6.1测试结论 (7) 6.2建议 (7) 7批准 (7)

使用说明 在正式使用时,本节及蓝色字体部分请全部删除。本节与蓝色字体部分为说明文字,用以表明该部分的内容或者注意事项。 1基本信息 1.1背景 <简要描述项目背景> 1.2参考资料 <比如:测试计划、测试流程、测试用例执行记录、SOW、合同等> 1.3名词解释 1.4测试目标 <说明测试目标,例如在线用户数、并发用户数、主要业务相应时间等> 2测试工具及环境 2.1测试环境架构 2.2系统配置 硬件配置 软件配置 2.3测试工具 3测试相关定义 <以下为示例,请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填写完整>

4测试记录和分析 4.1测试设计 <说明测试的方案和方法> 4.2测试执行日志 <以下为示例,项目组按实际情况修改或填写> 4.3测试结果汇总 <以下为示例,项目组按实际情况修改或填写>

4.4测试结果分析 <分析各服务器在测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情况> 1.数据库服务器 2.应用服务器 3.客户端性能分析 4.网络传输性能分析 5.综合分析 5交付物 <指明本测试完成后交付的测试文档、测试代码及测试工具等测试工作产品,以及指明配置管理位置和物理媒介等,一般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工作产品: 1.测试计划 2.测试策略 3.测试方案 4.测试用例 5.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模型

软件测试模型 软件测试模型 常见的软件测试模型包括V模型、W模型、H模型、X模型和前置模型。 V模型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测试模型。V模型是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变种,它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 ?从左到右,描述了基本的开发过程和测试行为,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左边依次下降的是开发过程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右边依次上升的部分,即各测试过程的各个阶段。 用户需求验收测试 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概要设计集成测试 详细设计单元测试 编码 1、V模型 在软件测试方面,V模型是最广为人知的模型,尽管很多富有实际经验的测试人员还是不太熟悉V模型,或者其它的模型。V模型已存在了很长时间,和瀑布开发模型有着一些共同的特性,由此也和瀑布模型一样地受到了批评和质疑。V模型中的过程从左到右,描述了基本的开发过程和测试行为。V模型的价值在于它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局限性:把测试作为编码之后的最后一个活动,需求分析等前期产生的错误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能发现.

V模型问题: 1.测试是开发之后的一个阶段。 2.测试的对象就是程序本身。 3.实际应用中容易导致需求阶段的错误一直到最后系统测试阶段才被发现。 4.整个软件产品的过程质量保证完全依赖于开发人员的能力和对工作的责任心,而且 上一步的结果必须是充分和正确的,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则必将严重的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预期进度 仅仅把测试过程作为在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及编码之后的一个阶段 忽视了测试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的验证,一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被发现。 现代化的V模型依托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CACSD:Computer-Aided Control System Design),将计算机支持工具贯穿于控制系统开发测试的全过程。计算机不仅可以辅助控制系统设计,进行方案设计和离线仿真,还用于实时快速控制原型、产品代码生成和硬件在回路测试。这里“V”代表着“Verification”和“Validation”,这样就形成一套严谨完整的系统开发方法 第一阶段功能需求定义和控制方案设计 在传统方法中,这一过程的产物就是几千字甚至几万字的文字说明。在现代方法中为了避免文字说明的模糊性及理解性错误,详细说明将采用模型方式,可以用信号流图的方式(Simulink模型)进行定义。控制方案的设计也不再采用过去的那种先将对象模型简化成手工可以处理的形式,再根据经验进行手工设计的方式,而是用诸如MATLAB/SIMULINK等计算机辅助建模及分析软件建立对象尽可能准确的模型,并进行离线仿真,从而避免了传统设计过程中,对象过于简化带来的设计方案无法满足实际对象要求的尴尬局面。 第二阶段快速控制原型(RCP) 按现代设计方法,方案设计结束后,无须等待软件工程师的编程和随后的代码硬件集成,而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自动将控制方案框图转换为代码并自动下载到硬件开发平台,从而快速实现控制系统的原型。原型中包括实际系统中可能的各种I/O,软件及硬件中断等实时特性。之后,就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试验测试管理工具软件进行各种测试,以检验(Validation)控制方案对实际对象的控制效果,并在线优化控制参数。此时即使模型需要大规模修改,重新形成测试原型也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这样在最终实现控制方案之前,就可基本确认最终方案和效果,避免过多的资源浪费和时间消耗。 第三阶段生成代码 传统的人工编程很容易引入缺陷,速度较慢;现代开发方法则不同,产品代码的大部分由机器自动生成。对大多数工程师而言,如果能够加快开发速度,损失代码的部分实时运行效率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机器自动编码,很容易避免人为的各种错误。 第四阶段硬件在回路仿真(HILS) 有了控制产品的初样,还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综合的测试,以对照确认(Verification)产品与实际指标要求,特别是故障情况和极限条件下的测试。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系统项目 性能测试报告 ―――――――――――――――――――― XXX部 XXXXXXXX XXXX有限公司

修订控制页

目录 1.测试目的 (4) 2.测试地点 (4) 3.测试环境 (4) 3.1.服务器、客户端环境 (4) 3.2.测试工具 (5) 4.测试规模及限制 (5) 5.测试过程说明 (5) 5.1.测试模型 (5) 5.2.测试案例 (6) 5.3.测试场景 (6) 6.测试结果 (7) 6.1.平均响应时间 (7) 6.2.差错率统计 (9) 6.3.主机系统资源消耗 (10) 7.性能测试总结 (10) 8.大数据量业务测试数据 (11) 8.1.测试参数 (11) 8.2.测试结果 (11)

1.测试目的 本报告是针对XXX系统的功能完整性、高可靠性的集群、系统容量等多方面而进行的。其目的主要是验证系统架构设计决策的正确性,检验架构设计是否有能力承受高并发登录系统进行交易和大数据量的批量处理业务,根据用户提出的业务需求组织利用典型业务来验证XXX系统是否能够适应,发现现有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性能方面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尽可能降低后续工作风险,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证。 主要测试目标如下: 1、获得XXX系统的性能表现,为系统上线提供依据。 2、考查XXX系统的并发性和效率情况,为代码优化提供指导。 3、获得系统性能较优的参数配置,为XXX系统调优提供依据。 4、获得XXX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主机资源消耗情况,为硬件配置提供依据。 2.测试地点 ××。 3.测试环境 3.1.服务器、客户端环境 本次测试的服务器环境为XXX系统的生产主机,客户环境为1台P4 1.6G 的便携式笔记本。 本次测试使用的设备清单如下: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

OfficialTestReport 正式的测试报告 测试项目:软件性能测试 ProjectInformation 项目信息: SampleInformation 样品信息: TestOperationInformation 测试信息: Conclusion 结论: Pass 通过 Fail 不通过 Other 其它: Performedby 测试: 樊佳伦 Signatur e Date: 2015-12-22 Writtenby 撰写: 邓文 ?签名: ?日期: 2015-12-23 Checkedby 核查: 董安庆 2015-12-24 Approvedby 批准: 穆剑权 2015-12-25 RevisionHistory 修订履历

Contents目录 SoftwarePerformanceTestReport Purpose目的 验证该BMS的软件性能指标是否在产品规范内。 References参考文件 Specification产品规格书:

Standard执行标准:GS95024-1,ISO26262 Glossary术语 SampleInformation样品信息 GeneralInformation基本信息 Hardware&SoftwareInformation软硬件信息软件版本:V1.2 硬件版本:V1.2 Equipment&DeviceInformation设备信息 Approach测试方法和步骤

Pass/FailCriteria通过标准 如章节6 Results分析与结果 共18项测试,其中6项未做,分别是:报文稳定性,死机复位,模拟故障,接收的Buf滤波(Bootloader),接收的Buf滤波(正常工作),信号传输时序要求;其中一项不通过测试,是ECU时序; 其余12项测试的试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如下:

软件测试过程和管理(二)

[模拟] 软件测试过程和管理(二) 选择题 第1题: 下列哪个不是测试环境的组成要素______。 A.软、硬件 B.技术文档 C.测试工具 D.网络环境 参考答案:B 第2题: 以下活动中,不属于测试计划的内容是______。 A.为测试各项活动制定一个实现可行的综合的计划 B.确定测试过程中每个测试阶段的测试完成标准 C.识别测试活动中各种风险,并给出风险应对措施 D.分析测试需求,并制定测试方案 参考答案:D 第3题: 下列有关测试过程抽象模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V模型指出,软件测试要尽早准备,尽早执行,只要某个测试达到了准备就绪点,测试执行活动就可开展 B.W模型强调,测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同步进行,而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需求、设计也同样需要测试 C.H模型指出,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应检测程序的执行是否满足软件设计的要求 D.X模型提出针对完整的程序进行集成的编码和测试 参考答案:B 第4题: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测试计划要达到的目标______。 A.为测试各项活动制定一个现实可行的、综合的计划,包括每项测试活动的

对象、范围、方法、进度和预期结果 B.为项目实施建立一个组织模型,并定义测试项目中每个角色的责任和工作内容 C.为测试执行活动设计测试方案,编制测试用例 D.确定测试需要的时间和资源,以保证其可获得性和有效性 参考答案:C 第5题: 下列有关软件测试设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测试方案应考虑是否可行、是否有效和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测试目标 B.基于判定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是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C.测试方案设计中可以忽略软件系统的实际使用环境 D.测试开发不是测试用例设计的工作内容 参考答案:A 第6题: 下列有关测试项目结束与定稿测试报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测试执行完成,测试人员向测试负责人提交测试报告后,测试项目就可以结束了 B.对当前软件产品存在的缺陷进行逐个分析,认定剩余缺陷对产品质量无重大影响后,即可定稿测试报告 C.审查测试全过程,检查测试计划和内容无遗漏后,即可定稿测试报告 D.当所有测试计划内容完成,测试覆盖率达到要求及产品质量达到定义的标准,即可定稿测试报告 参考答案:D 第7题: 下列哪项工作与软件缺陷管理和追踪无关______。 A.对缺陷应该包含的信息条目、状态分类等进行完善设计 B.通过软件系统自动发送通知给相关开发和测试人员,使缺陷得到及时处理 C.对测试用例的执行结果进行记录和追踪 D.通过一些历史曲线和统计曲线来分析和预测未来的缺陷发展情况 参考答案:C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1 概述 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XX网站的性能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网站是否符合需求。 背景 XXXX网站,XXXXXX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进行性能测试。考虑到用户数量及数据的增多给服务器造成压力不可估计,因此计划对XXXX网站负载性能测试,在系统配置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服务器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行为表现,便于对系统环境进行正确的分析及评估。 范围 本次测试主要是XXXX网站系统的性能测试。 引用文档 下表列出了执行测试过程所引用的文档: 2 测试概要 测试环境

下图描述测试该项目所需要的硬件环境: 下图描述测试网络的拓扑结构: 客户机测试环 境服务器测试环境 测试机与被测服务器在同一局域网进行,排除了网速限制及网速度不稳定性。 系统采用B/S架构模式,客户端通过中间件访问数据库,中间件和数据库分别部署在两台服务器上。 人力资源 下表列出了所有参与此项目的测试人员: 测试工作量

3 测试内容及方法 测试需求/目标 在大用户量、数据量的超负荷下,获得服务器运行时的相关数据,从而进行分析,找出系统瓶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测试内容 本次测试主要是对XXX网站“首页登录”、后台“成长记录”及网站信息页面访问操作在大负荷情况下处理数据的能力及承受能力。 测试方法: 注释:所有用户登陆、没有权限限制。 测试工具 主要测试工具为:LoadRunner性能测试工具 辅助软件:截图工具,Word 4 测试结果及分析 XXX处理性能评估

这次测试属于局域网环境进行,排除了外网的网速限制及不稳定性。 并发登录用户测试 测试内容: 这次测试属于模拟真实环境,加入思考时间(think time);用户输入网址登录首页,加入1~5秒思考时间,输入用户名密码,点击登录按钮。 说明:用户的整个执行流程都录制在Action(循环)部分,所以Vuser_int (开始)和V user_end(结束)部分为空。Action_Transaction部分的时间为运行整个Action脚本所需的时间。 整个Action的平均响应时间为:秒;登录操作的平均响应时间为:秒。 说明:所有响应事务数为:8720次(个) 服务器平均每秒响应事件:次/秒;其中登录的平均每秒响应事件为:次/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