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临床护理及病区管理措施

手足口病临床护理及病区管理措施

手足口病临床护理及病区管理措施一、病人护理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患手足口病的上皮病变、发热及其他症状,进行及时的记录和诊断,必要时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了解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治疗: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取综合治疗,通过外用抗病毒和抗生素、中药等药物,缓解病人症状。

3 、护理:冲洗多汗肌肤、注意卫生保暖、多喝水、控制及抑制初感异物、及时给病人进行床椅变换、保证充足睡眠等护理措施,做到服务周到、礼貌有礼、热情细心,确保病人舒缓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二、病区管理1、病人分类:手足口病的病人根据发病时间、病情、护理是否特殊等多种因素进行分类,室外病人和室内病人明确分开,以此防止病例扩散。

2、管理病人:设置专人监测病患身体,检查其病情变化;规定护理措施,防止病例再次蔓延;建立及时的任务调度,全面掌握病区的情况;必要时,对护士进行定期的考核,以确保病人护理的质量。

3、手消毒:病区应建立合理有效的灭活措施,要求工作人员在出入病房、给药、服务病人及做手术前均需进行手部消毒。

4、室内环境管理:病房必须经常清洁打扫,特别是家具、床单、枕头、垃圾桶等需采取消毒措施,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5、物品消毒:口罩、书籍、护士箱物等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物品,应及时消毒,以防止感染扩散。

三、总结手足口病属于上皮病毒性疾病,传播快,发病较多,需要严格的护理及病区管理措施,以预防病人感染手足口病的护理管理包括病人诊断、行治疗及护理、按照院感情况实行抗病毒、抗生素综合治疗,按照国家现行的感染预防标准,科学规范的管理病区,不断提升护理及护理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手足口病的个案分析护理

手足口病的个案分析护理

手足口病的个案分析护理首先,我们需要进行病情评估。

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肤疱疹等。

护士应记录患儿的体温、口腔溃疡数量和大小、皮肤疱疹的分布和程度等详细信息。

此外,应观察患儿的一般状况,包括是否有食欲不振、嗜睡、哭闹等。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于发热的患儿,应定期测量体温,并根据医嘱给予退热药物。

对于口腔溃疡,护士应引导家长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水定期清洁口腔,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同时,可以推荐使用口腔消毒剂或口腔喷雾剂以缓解疼痛。

对于皮肤疱疹,护士应指导家长定期给患儿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并避免搔抓。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还需要给予心理支持。

手足口病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一定影响,护士可以通过亲切的沟通和关心,减轻患儿的痛苦和焦虑情绪。

护士可以为患儿提供一些适合其年龄和喜好的活动,如绘画、听故事等,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并增加他们的快乐感。

此外,护士应为患儿的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指导。

首先,要告知家长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如经常洗手、避免与感染者接触等。

其次,要指导家长正确使用药物,并告知可能的副作用。

最后,要告知家长手足口病的预后情况,通常在一至两周内可以痊愈,但有时可能会引发并发症,如脑脊髓炎等,需要及时就医。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如果患儿出现呕吐、腹泻、颈项强直等症状,护士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护士还需要定期记录患儿的体温、口腔溃疡情况、皮肤疱疹的变化等,以便及时跟踪病情的发展。

总之,手足口病的个案护理需要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给予患儿和家长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指导。

只有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患儿渡过疾病的难关,促进其康复。

小儿手足口病376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小儿手足口病376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件, 也是护士 良好修 养 的表现 , 护士 的 而
人 语 速 要 慢 , 音 要 大 , 年 轻 人 说 话 语 声 对
曹 燕 晓
700 5 04宁夏医科大学总 医院景墨社 区
- 1 7
良 形 往往 士与 沟 关键 好 象 是护 患者 通的
起点 , 它使患者 对护 士有 一种 亲切 感 , 有
中 , 者 可 以 从 护 士 的 面 部 表 情 、 光 接 患 目
学会倾 听 : 倾听是沟通 中最重要也 是
关键词
0 3 2. 25
沟通技巧
优质服务
重要 性
最 基 本 的 一 项 技 巧 。 护 士 与 患 者 交 谈 时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2 o: 0 3 6 / . s . 0 7 s 1x 2 1
水漱 口, 保持 口腔清洁卫生 。 ( 食 护理 : 3 手足 口病 患儿多存 在 口 腔溃疡 , 部分 患儿 合并 发热 , 故应 交代 家 长 多喂温开水 , 不仅 可 及时补 充水 分 , 还
可发挥 口腔清洁的作用 。饮食方面 , 应给
以高热 量、 高蛋 白、 消化 的流质 或半 流 易
时 动作 要轻 柔 , 以免 增 加 患儿 的 痛 苦 或 引 起 咽 部 不 适 而 致 恶 心 反 应 。多 喂水 , 于 对 较 大患 儿 可 指 导 家 属 进 食 前 后 用 生 理 盐
( 管) 其他 年龄段 的患儿酌情 增减 , 2滴 , 6

8小 时可重 复使用 。如 效果不 佳 , 给 应
类似皮疹 , 皮疹 2~ 3天 即有 消退 趋 势 , 颜 色 渐 变 暗 直 至 完 全 消 退 , 疤 痕 遗 瘤 及 色 无

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本组患儿平均住院5 8 ,其 中3 ~d 例合并支气管炎 .例合并肺 1 炎 ,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 ,例因心肺衰竭死亡 ,其他治愈 出院 , 1 1
似 “ 跳 ” ;例 患儿 有 站 立 不 稳 、 态 不 稳 ;例 脑 膜 刺 激 征 阳 惊 状 2 步 2
好 的卫 生 习惯 , 意个 人 卫 生 , 洗 手 , 剪指 甲 。 导 家 长对 玩 注 勤 勤 指 具 、 进 行 煮 沸 消毒 , 护 患 儿前 后 要 勤洗 手 , 餐具 看 不带 患 儿 去 人群 密集 和空气 不 流 通 的公 共 场所 。 证 充 足 的休 息 , 意 饮食 卫 生 , 保 注
床 观 察 及护 理 , 以减 少重 症 病例 的发 生 , 快 临床 治愈 。 可 加
关键词 : 手足 口病 ; 患儿; 护理
中 图分 类号 : 4 3 2 R 7. 7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6 6 1(0 11 - 02 0 10— 4 12 1 ) 0 5 — 2 0
现手掌 、 脚底及臀部不 同程度的皮疹或疱疹 , 重症者持续高热 , 有
恶心 、 呕吐 、 率及 呼 吸加 快 、 体 抖动 、 热惊 厥 等表 现 。 心 肢 高
1 方法 . 2
行严密观察和精心的治疗护理 ,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 料与 方 法 1 临床 资 料 . 1
Cl ia i c l Ob e v to n r o n — o t M o t s a e o d a rc Pa in s n s r a i n a d Ca e f r Ha d - o - F — u h Die s f Pe i t i te I
L U Ho g b n W U C i x n I n - ig, u - i g

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的影 响[护 士进修 杂志 ,062( )5556 J ] 20 ,16 :2—2.
( 收稿 日期 :0 1 0 — 9) 21-5 1
步的深人 探讨和实施 所 以在 临床 治疗 护理 中要记 录好 变 ,
手足 口病 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宋红 宇
( 长治县人 民医院 , 山西 长治 0 7 0 ) 4 10
时可行 物理 降温 , 衣着要舒适 、 柔软 , 经常更换 。 保持皮肤 清洁 , 宜进清淡半 流质饮食 。 3 皮肤护理 . 2 家长发现手足 口病症状时 , 要尽早带孩 子
21 早期症状 .
此病潜伏 期通常为 2d 7d ~ ,一般 先出现
到医院诊治 , 患儿 的粪便应马上进行处理 , 便盆 、 衣裤要及 时注
手 足 口病( F H MD) 是肠道病 毒( 以柯萨奇 A组 1 6型 , 肠道
身软瘫无力 、 抽搐、 昏迷等 。 应以最 陕速度 就诊 , 及时抢救 。 出现 呼 吸浅 促 、 困难 , 口唇 紫绀 , 口吐 白色 、 红 色或 血性 泡 沫 液 粉 ( )面色苍 白, 痰 ; 心率增快或缓 慢 , 脉搏浅速 、 弱 , 减 四肢发 凉 , 指( ) 趾 发绀等 , 应高度警 惕。
绍如下 。 1 临床资料
有散在 的红斑 与疱 疹 , 口腔 内皮 疹 、 疱疹破 溃后形成 口腔溃疡 , 疼痛 明显 , 进食时疼痛 、 流涎 、 拒食 、 欲不振 、 闹不止 , 响 食 哭 影
患儿进食 。 3 护理措施
本组 9 8例患儿 中男 5 , 4 例 , 3例 女 5 年龄 1 ~ 岁 7岁 , 院 住
要 的是 在把握 患者病情 的基础上 , 做好 消毒 隔离 , 对患者 和家

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转入 I U后 很快 出现 神经源性 肺水肿 于当天死 亡 :5 均治愈 出院 。结论 C 1例
护理 和病情 的观 察 。对 预防并 发症发生 和疾病 的康复具有重 要的 意义 。
做 好消毒 隔离工作 对于切 断传播 途径尤 为重要 ;加强基 础
[ 关键 词 ] 手 足 口病 ; 消毒 隔离 ; 护理 [ 中图分类号 ] R 7 . [ 4 3 2 文献标识码 ] B [ 7 文章编号] 17 — 23 2 1)2 0 5 — 2 [ O ] 1. 6 ̄ i n 6 1 8 8. 1. . 1 6 1 8 8 (0 0 1— 0 10 D I 0 99 .s. 7— 2 3 0 0 2 2 3 s 1 2 10 [ bt c] A s at r O jc v T u m r e t be a o soe ad n r n t t i fi a t w t er ee a df t n — o t bet e o sm a z h o s vt n vr n u i sa g so n n i a y svr hn — o ad m u i i e r i s g re e f s h l e o— h
[ ywod ] hn . o.n — o t dsae ds et nad i l i n rig Ke rs adf tad m uh i s ; ii co n s a o o e f n i o t n; us n
手 足 口病是 由肠道 病毒 引起 的一 种急性 传染病 . 多发
[ 要] 目的 摘 总结早 期重症 手足 口病患 儿的病 情观察 和护理要点 。 法 方 对 1 6例早期重 症手 足 1病患 儿加强病 情观 察 , : 3 做好 高
热护 理 、 脑炎 和脑干炎 的护理 、 口腔及饮 食护理 和消毒 隔离措施 。结 果

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识别
02
重症手足口病定义
01
重症手足口病是指手足口病患者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 功能障碍等严重病症。
02
这类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 高,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早期识别与评估指标
01
02
03
04
持续高热
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 果不佳。
神经系统表现
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 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人们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 高,未来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望进一步降 低。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未来有望出 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为手足口病患 儿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未来应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从 源头上减少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THANKS.
皮肤口腔护理要点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防止 疱疹破溃感染。对于已破溃的疱 疹,可涂抹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 。
口腔护理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 水漱口或擦拭口腔黏膜,减轻口 腔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发热处理及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发热处理
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物 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退热贴等 。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严重症 状,应及时就医。
对确诊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患儿,应积极采取降颅压、止惊、镇静、保护脑细胞等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 一步恶化。
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策略部署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患儿接 触呼吸道感染者,以减少呼吸系
统感染机会。
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及 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呼吸系统
症状。
对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的患儿,应 及时进行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机械通气等处理措施。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

该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并可能导致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包括潜伏期、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

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为3-5天。

普通病例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等,症状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多数病例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重症病例表现为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导致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

护理措施包括消毒隔离、饮食营养和口腔护理。

一旦发现感染手足口病,应及时就医并隔离2周。

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

宝宝应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同时,应进行口腔护理,包括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的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口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总之,及时发现手足口病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儿的健康。

宝宝口腔疼痛会导致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症状。

为了保持宝宝口腔清洁,可以在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对于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此外,可以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也可以口服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并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对于皮疹,要保持宝宝的衣服和被褥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并经常更换。

同时,要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对于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对于手足部皮疹,可以在初期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以涂0.5%碘伏。

同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4-07-24T08:32:43.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赵蕊[导读] 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娴熟的护理操作,可以使患儿及家属积极配合,顺利完成各种治疗。

赵蕊
(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678000)【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191-02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威胁儿童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表现,由人类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hievirus A16,CoxA16)、埃柯病毒和EV71型(EV71)等,其中EV71和CoxA16引起的HFMD最常见。

EV71感染能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
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病情进展快,病死率较高。

[1]本院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者88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89例,男580例,女309例。

其中4-11个月婴儿113例,1-2岁患儿484例,3-4岁患儿170例,5-8岁患儿有86人,9-13岁患儿32例,13岁以上4例。

889例中并发肺炎43例,并发心肌炎183例,并发扁桃体37例,治疗结果:治愈881例,5例发生心衰后本院经过抢救治疗,病情好转稳定后自行出院、有3例患者转入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2 护理2.1 心理护理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娴熟的护理操作,可以使患儿及家属积极配合,顺利完成各种治疗,使学龄前儿童摆脱紧张、恐惧心理,为患儿创造一个最佳的治疗环境。

而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尤其是少年儿童),促进其病情早日康复。

2.2 高热的护理高热患者应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保持室温于18-22℃,湿度50%-60%;衣被穿盖要适宜,出汗后及时擦干并更换衣被,避免患者直接吹风、受凉。

定时监测体温,观察热型,随时了解病情变化。

对高热患者,可用小量退热剂,但忌用醇浴冷敷,以免影响透疹,导致并发症等。

2.3 皮肤黏膜的护理密切观察皮肤黏膜的变化,及时评估皮疹情况。

保持床单整洁和皮肤清洁,做好皮肤你黏膜护理。

可对皮疹部位使用手足口病抗体喷剂、喷涂,该喷剂主要成分为抗手足口复合鸡卵黄免疫球蛋白(抗体),可有助皮疹处清洁卫生,促使皮疹消退,用法:直接喷于口腔及有皮疹处,早、中、晚各喷一次,皮疹多处可多喷。

在保温情况下,可每日用温水擦浴和更衣1次(忌用肥皂);对腹泻患者更应注意臀部清洁,保持干燥;勤剪指甲,以防抓伤皮肤造成继发感染。

2.4 加强五官的护理避免不良刺激,室内光线宜柔和,环境宜安静,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滴入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防止呕吐物或泪水流入外耳道发生中耳炎,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可用喉友口腔抗菌液喷涂,其主要成分为抗菌复合鸡卵黄免疫球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致病菌有特异性抑灭作用,多喝水,可用盐水含漱,以防口腔感染。

2.5 饮食护理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蒸蛋,无需忌口,多喝开水和各种热汤,做到少量多餐,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2.6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手足口病并发症多而且较严重,严密观察防止发展为重症及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发现,及时处理。

持续高热,咳嗽加剧,鼻煽喘憋,发绀,肺部啰音增多,多为并发肺炎的表现,而重症肺炎可导致心力衰竭;若患者出现频咳、声嘶,甚至哮吼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等症状,多为并发症喉炎的表现;患者如出现嗜睡、惊厥、昏迷等症状多为并发症脑膜炎的表现。

如心率过快、心肌酶升高,应防止心肌炎可能。

出现并发症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等措施,并随时向医师报告病情,配合医师做好各种治疗、抢救。

2.7 预防感染的传播手足口病患者抵抗力低,均易受到其他细菌感染,要加强隔离。

3 体会1、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认识由于手足口病发生于儿童,他们对本病的认识能力有限,而防治的关键在家长。

不少家长,尤其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们和非本专业的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够,导致诊断延误,病情形恶化,甚至发生死亡的严重后果,有些还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分析原因可能是:(1)由于手足口病初期无特殊症状,往往被误诊为小儿感冒,家长也没有引起总够的重视而延误了治疗时期。

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多为从其他综合医院以感冒或其他疾病未愈后转入的,已发生了轻重不一的并发症,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期。

(2)患者刚刚退烧,病情稍有好转,急于回家,没有全程系统治疗,引起肺炎、心肌炎等较严重的并发症,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因此,对家长的健康宣教更重要。

临床工作中,我们通过护士、护士长、经管医师、科主任等多层次的健康宣教,以达到宣教目的。

因为单纯由一个护士进行宣讲,往往不能使家长引起总够的重视。

2、加强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之一手足口病属于病毒性感染,目前还没有特异治疗方法,医疗上主要是对症处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对于已发病者,应提高认识,认真做好治疗及护理。

病情轻者,要及时降温、清洁口腔,只要护理得当,患者多能很快康复。

参考文献
[1]王艳荣,潘东明,吴亚琼,等.132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EV71检测结果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2,25(4):246-249.
[2]杨秀惠,严延生.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08,21(3):129-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