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政权的建立与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九一八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被认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起点。
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觉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九一八事变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
在事变之前,中国正处于北洋政府的统治下,国内政治混乱不堪。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打破了北洋政府的统治,中国东北地区被日本占领。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民族运动,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形成了全国性的抗日统一战线。
同时,九一八事变也导致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形成了国共合作的局面。
这种政治格局的改变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其次,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觉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事变之前,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侵略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其严重性。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让中国人民看清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真面目,激起了人们的愤怒和抵抗意识。
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抵御外来侵略。
这种觉醒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抗战中坚持到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九一八事变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事变之后,中国东北地区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大量的资源被日本掠夺。
中国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破坏,国家的财政压力加大。
这迫使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加强了对国内工业的发展和对资源的保护。
九一八事变也加速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为中国在战后实现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最后,九一八事变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一事件的发生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崛起,也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九一八事变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日本侵略行为的关注,也加强了国际社会对日本的制裁。
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综上所述,九一八事变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九一八事变红色故事会

九一八事变红色故事会九一八事变,即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中国历史事件,是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起始点。
这一事件不仅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与工农红军的成长壮大的一个重要契机。
九一八事变以及其后的抗日斗争,成为了红色故事会中的重要篇章。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讲述九一八事变背后的故事。
一、理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并建立所谓的“满洲国”的时期。
当时的中国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政局混乱,各阶层力量严重不平衡。
日本以此为契机,通过修订《五个不平等条约》、组建摄政政权等手段,逐步实现对东北地区的控制。
二、九一八事变中的中国共产党与工农红军面对这一紧急局势,中国共产党组织了一系列的抗日斗争,其中包括工农红军的建立与壮大。
工农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他们以保卫祖国、解放人民为使命,积极投入到九一八事变后的各个战役中。
三、九一八事变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方面,九一八事变加速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道路上崛起的进程。
共产党利用这一事件,通过发布《九一八宣言》等宣传,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意识,加强了各个抗日组织的合作。
另一方面,九一八事变也推动了共产党内部的整合和组织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抗日英雄。
四、九一八事变中的红色英雄九一八事变以及其后的抗日斗争,涌现了许多令人敬佩的红色英雄。
他们有青年学生、工人、农民,也有共产党员、工农红军战士等不同身份的人们。
他们以自己的生命和血肉之躯,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保卫中国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
五、九一八事变留下的深远影响九一八事变为中国人民觉醒和团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成为了中国抗战的重要起点,也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九一八事变和其后的抗日斗争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红色故事会的意义与传承红色故事会是一种传统文化形式,通过讲述红色历史故事,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
九一八事变红色故事讲座

九一八事变红色故事讲座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在中日两国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篇文章将以九一八事变为主题,通过一场红色故事讲座的形式,深入探讨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希望通过这次讲座,大家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九一八事变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和历史启示。
第一部分:九一八事变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地点是中国东北的沈阳。
这一事件被称为“九一八”是因为它发生在9月18日这一特定日期。
九一八事变背后有深远的历史背景。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割地让利导致了列强在中国建立了租界,领土被严重侵蚀。
这导致了愤怒和民族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崛起,他们希望能够恢复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在这个时期,东北地区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
然而,日本帝国主义渴望将东北地区纳入其势力范围,并以此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
因此,九一八事变的背后存在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意图。
第二部分:九一八事变经过和原因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是在沈阳发生的一起爆炸事件。
据称,这起事件是由日本军队策划的,旨在为九一八事变制造借口。
随后,日本军队对沈阳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迅速占领了这个重要城市。
九一八事变之所以会发生,有多个原因。
一方面,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渴望使得他们不断扩大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政府腐败不堪,国家实力薄弱,加之国内各个地方势力的混战,使得日军可以在中国东北地区为所欲为。
第三部分: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队占领了东北地区,并建立了伪满洲国。
这使得中国的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国家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其次,九一八事变导致中国民众的愤怒和抵抗情绪高涨,各地出现了大规模的示威和抗议活动。
这场事变成为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重要契机,为之后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再次,九一八事变向世界展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加深了国际社会对日本侵略行为的警觉。
九一八事变与中国历史上其它重要事件的联系

九一八事变与中国历史上其它重要事件的联系九一八事变与中国历史上其他重要事件的联系九一八事变,即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中国历史事件,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
这次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也成为了中国抵抗外敌入侵的起点。
然而,九一八事变并不是孤立的事件,它与中国历史上其他重要事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九一八事变与中国历史上其他重要事件的联系,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展示出历史事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特点。
一、九一八事变与辛亥革命的联系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另一场重要事件,也被视为中国现代化的先声。
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了清朝封建皇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国,为中国迈向民主国家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加强导致了中国革命的曲折发展。
许多辛亥革命中领导中国革命进程的人物,例如孙中山和袁世凯,以及他们的政治派别,面临着新的挑战。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中国内外局势更加紧张,中国政治力量之间的博弈和权力争夺变得更加复杂。
二、九一八事变与南京大屠杀的联系南京大屠杀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事件之一,也是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残忍行径之一。
九一八事变为日本侵略的开始,而南京大屠杀则是其暴行的高潮。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与统治,最终导致了南京大屠杀的发生。
南京大屠杀的惨绝人寰,让世人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和残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九一八事变是导致南京大屠杀发生的重要背景,两者紧密相连,都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三、九一八事变与第二次国共内战的联系九一八事变也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主义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内外形势的剧变使得中国共产党重新调整了自己的策略和目标。
面对日本侵略者与国民党政府的联合对抗,中国共产党指导下的人民军队展开了长期的游击战争,奠定了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基础。
九一八事变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九一八事变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九一八事变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起极为重要的事件,发生于1931年的9月18日,也被称为“九一八惨案”。
这次事变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是因为对这段历史的铭记,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和使命感。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多重困境。
近代以来中国出现国家分裂和外国侵略的局面,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害。
在这个背景下,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成为了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和发展的重要契机。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沈阳。
当时,东北地区处于严重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危机之中。
日本帝国主义觊觎着这片富饶的土地,并借口炸毁铁路进行了军事侵略。
这次事变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开始。
事变爆发后,日本开始逐步占领中国东北,并建立了伪满洲国政权,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在中国各界引起了强烈的愤慨和反抗情绪。
中国人民积极响应,发起了民族救亡运动,致力于驱逐日本侵略者,挽救民族危亡。
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反抗行动在初期并未取得明显的成果。
然而,九一八事变的铭记并没有停止中国人民对敌抗争的步伐。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积极投入到广泛的抗战努力中,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和坚毅。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抵抗外敌的重要历史经验。
众多英勇牺牲的烈士和抗日英雄,书写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光辉历史。
九一八事变的铭记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亲历者和后人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通过铭记这段历史,我们不仅要牢记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更需要将九一八事变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考验。
国家民族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奋斗。
正是通过传承九一八事变所代表的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我们能够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面对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九一八事变铭记历史,还需要我们传承红色基因。
九一八事变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九一八事变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事件的发生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国内政治格局,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发动了一系列的军事侵略行动。
这一事件的爆发使得中国的国家主权受到了严重的侵犯,也彻底打破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统一战线。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社会陷入了混乱和动荡的局面,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开始重新调整自己的立场和策略。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他们需要面对来自日本的侵略和国民党的敌意。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革命策略。
他们意识到,只有通过武装斗争才能够有效地抵抗外敌的侵略。
因此,中国共产党开始组织农民和工人,发动武装斗争,以保卫中国的独立和国家主权。
与此同时,九一八事变也对国民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意识到,只有通过团结全国各个阶级和各个政治力量,才能够有效地抵抗日本的侵略。
因此,他发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运动,试图将中国各个政治力量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逐渐发展壮大,他们在农村地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组织了游击队和军队,与日本军队进行了长时间的战斗。
同时,国民党也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也受到了国际形势的影响。
在国际上,日本的侵略行为引起了各个国家的关注和谴责。
一些国家对日本实施了经济制裁和军事援助,以支持中国的抗日斗争。
这些国际支持为中国的抗日斗争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也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九一八事变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使得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重新调整了自己的革命策略,加强了他们之间的合作,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
事变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和背景分析

事变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和背景分析九一八事变,即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地区发动的侵略行动。
这场事变的起因和背景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政治背景在九一八事变之前,中国处于国内政治动荡、帝国主义侵略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环境下。
北洋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使得国家治理陷入混乱,各方势力争夺权力,社会秩序岌岌可危。
此时,日本一直密切观察中国的局势,并试图利用这种混乱来实施其侵略计划。
二、经济背景经济因素是九一八事变的一大重要背景。
中国东北地区是当时全国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工业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
日本企图通过控制东北地区,获取大量资源和市场,以满足其经济扩张的需求。
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利益侵略行动逐渐升级,最终导致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三、军事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前,日本已在中国建立了具备强大军事实力的侵略军,而中国则积极为其国土防御做准备。
然而,中国军队整体实力相较于日本军队仍存在差距,且内部政治斗争严重干扰了有效的军事组织和指挥。
这为日本侵略行动提供了机会,使其能够利用中国军队的薄弱之处实施侵略计划。
四、民族背景九一八事变背后的民族背景是中国民族精神与民族团结的觉醒。
中国民众对于日本侵略的不满日渐高涨,种种不公和压迫使得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并产生共同抵抗外敌的民族自豪感。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对外侵略的集体记忆,进一步加强了全国的抵抗意识。
综上所述,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和背景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族等因素。
这场事变不仅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也成为中国民族觉醒和抵抗外敌的重要里程碑。
对于中国历史和中日关系的研究和认识,深入分析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和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一八事变中国的社会动荡与政治变革

九一八事变中国的社会动荡与政治变革九一八事变,即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的入侵行动,标志着中国陷入了长期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
这场事变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不仅导致了东北的沦陷,也成为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起点。
一、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与原因九一八事变前,中国正处于国内外各种矛盾交织的时期。
外部上,列强的侵略和割让使中国陷入了危机之中;内部上,长期的封建统治和腐败使社会秩序不稳定。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背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日本的侵略野心、东北资源的吸引以及中国政权的薄弱。
二、九一八事变引起的社会动荡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地区,对中国人民实施了残酷的统治。
大批中小企业被日本强迫转让,数以万计的中国人被迫失去了家园和生计。
这种严重的社会动荡让整个中国民众体验到了巨大的痛苦和失望,社会秩序大乱,国家陷入了混乱状态。
三、政治变革的兴起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政权的薄弱暴露无遗。
国民政府的无能和腐败使得人民对其失去了信任。
同时,各种抗日力量开始兴起,人们纷纷组织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
共产党成立了抗日根据地,各地民众也开始积极组织起来进行抗战。
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中国政治变革的导火索,各个阶级和团体开始加入到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
四、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与启示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影响深远。
首先,它使中国的社会动荡进一步加剧,社会秩序持续动荡。
其次,九一八事变唤起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抵抗精神,催生了全国范围的抗战运动。
最后,九一八事变也加速了中国政治格局的变革,各种反抗日本侵略的力量开始崭露头角,中国共产党逐渐壮大并成为主要的抗日力量之一。
总结起来,九一八事变的发生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同时也催生了中国民众的爱国情怀和反抗精神。
这场事变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也奠定了日后中国抗战胜利的基础。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它的教训和启示将永远铭记于中国人民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九一八复习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
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B 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
C 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
D 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2、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其主要意义是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4、“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5、.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
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目的是( B )
A、占领东北
B、变中国为殖民地
C、促使蒋介石扩大内战
D、摆脱国内经济危机
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观条件是(A)
①日本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②日本爆发经济危机,陷入困难境地③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忙于应付本国危机,无暇东顾④蒋介石政府集中兵力“围剿”红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有利的客观因素是( D )
A、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B、经济危机使得日本经济困难
C、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方针
D、中国国内局势动荡,战争频繁
4、九一八事变后的影响不包括( D )
A、打破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加深了英美与日本之间的矛盾
C、中日民族矛盾向着主要矛盾地位上升
D、中国内战进一步扩大
5、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政府现在既以此案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国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
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上述材料反映出国民政府的直接态度是(A)A、寄希望于政治解决B、顺应民众的要求
C、采取了投降政策
D、实行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6、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到一百天便占领了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2.5倍的中国东北三省,日本官兵死伤仅199名,导致这种战况的主要原因是( B )A、日本闪电战的威力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中日力量对比悬殊
D、国际帝国主义的绥靖政策
7、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D )
A、幻想国际干预
B、集中军事力量镇压国内革命
C、借以削弱东北军力量
D、惧怕抗日力量强大威胁其统治地位
8、30年代,有一幅漫画,画上是一个穿和服的大人,抱着一个戴眼镜的小孩,这幅画反映了( D )A、美国与蒋介石的关系B、日本与美国的关系
C、蒋介石与张学良的关系
D、日本与伪满洲国的关系
9、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没有没有立即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主要原因是( D )
A、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政党
B、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明确的对日政策
C、“左”倾错误在党内仍占统治地位
D、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10、1933年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国民党将领是(C )
①冯玉祥②李济深③吉鸿昌④蔡廷锴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有(D )
①抗日游击队②抗日义勇军③抗日联军
A、①②
B、③
C、①
D、①③
12、1933年,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原因不包括(D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
C、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D、中共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影响
13、下图是九一八事变博物馆广场上的残历碑,是为警示后人勿忘国耻而修建,该事件爆发后,兴起的运动不包括( D )A、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B、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C、福建事变
D、一二·九运动
14、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特点是(D )
A、保留原东北军的指挥系统
B、形成独立的军事编制
C、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
D、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
15、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政治要求是呼吁国民政府(A)
A、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民主权利
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制订宪法,给人民民主权利
D、废除一党专政,实现民主自由
16、1931—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特点是(A)
①抗日与反蒋相结合②参加者有人民群众也有国民党将领
③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④主要抗日力量未能有效地联合起来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17、从根本上说,促使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将领抗日反蒋的因素是( B )
A、阶级利益和政治立场所决定
B、中日民族矛盾的逐步加深
C、受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感召
D、受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18、在抗击日本侵略的过程中,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武装,其中具有统一组织和领导的有( B )
①抗日义勇军②抗日游击队③抗日联军④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⑤十九路军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九一八事变后,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的爱国力量不满蒋介石对日妥协的政策,纷纷举起抗日的旗帜,他们( B )①成立东北抗日联军②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③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④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革命政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931年后,美日矛盾逐步激化,美国对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是(D )
A、由“门户开放”转为“大陆政策”
B、由绥靖转为独霸中国的政策
C、由“门户开放”转为绥靖政策
D、由绥靖转为遏制政策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漫画《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回答问题。
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
(1)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
(2)分析蒋介石发布密电的主要原因并作出简要评价。
(3)结合漫画创作的背景,说明作者讽刺了什么现象?
(4)举出与张学良有关的其他两项重大历史事件并用一句话评价张学良。
答案21题:
(1)反映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蒋介石阻止张学良抵抗日本的侵略。
(2)主要原因:蒋介石坚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立场,顽固坚持镇压工农民主革命。
评价:蒋介石的这一反动政策,一方面助长了日寇侵华的气焰,另一方面激起了国内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
(3)作者讽刺了蒋介石弃民族大义于不顾,不抵抗日军的侵略,反而视中共为敌人,不断挑起内战。
(4)改旗易帜、西安事变;张学良是近代中国杰出的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