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政权的建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课件 华东师大版

A、红一、二、三方面军 B、红一、二、四方面军 C、红一、三、四方面军 D、红二、三、四方面军
1、八七会议
( (12))内1容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 (1)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2)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 动派的总方针;
2、秋收起义: (3)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了秋收起 3、井冈山革命根据义地,的起建立义失败,被迫退到文家市。
• 意义:壮大了红军的力量,井冈山根据地很 快进入全盛时期。
南昌 起义
转战广东海陆丰
转战湘南(陈毅,朱德)
井冈山
会师
秋收起义 毛泽东
• 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的建立(第一 个)
井冈山会师
三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 农 村 川陕
鄂豫皖 闽浙赣
革
湘鄂赣
命
根
左 湘赣
中央
据 地
右 江
海陆丰
图
井冈山
中央根据地
四、红军长征:
• 原因:根本原因:
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
直接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 时间:
经过:
• 转折点: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 两次会师: 遵义会议
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北吴起 •镇意胜义利: 会师; 2、1936年10月,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 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结果: 起义获得胜利,之后迅速南撤。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 南昌起义图
朱 德
叶挺
周恩来
贺龙
刘伯承
3、南昌起义意义:
第2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

第2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
一、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拉开了国共十年对峙的新阶段。
)
结果:占领南昌城起义胜利,部队撤离南昌在转战中失败。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
1、创建: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率领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10月开始创建井刚山革命根据地。
2、壮大: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会师井冈山,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3、意义: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树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榜样。
从进攻大城市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起点。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第一个红色政权)。
红色政权的建立

下列关于南昌起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时间是1927.8.1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起义的开始 D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到的最重要的
教训是 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 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必须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 D 必须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江西大旅社——南昌起义指挥部
二、八七会议:
召开的目的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1、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 降主义错误
2、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 统治的总方针
3、决定在这一年秋收时 发动武装起义
意义: 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主张,
把武装起义和建立政权结合起来。
发展。
红色政权的建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建立背景 会议名称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领导机构 政权性质
小结:根据本课内容概括描述下列内 容之间的关系:
武装起义
根据地建设
土地革命
选择题
毛泽东决定进军井冈山的原因不包括 A井冈山地势险要 B山上已经有红军活动 C附近 农产品丰富 D距离大城市较远
三、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井 冈山会师
为什么要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何在?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符合马克思主义
哪一理论学说?
井冈山会师有何意义?
徐向前等建 郑州 立鄂豫皖革
工 徐州南方京志敏建立闽浙
命根据地
赣毛革上泽海命东根朱据德地建
农 武汉 杭州
贺龙等建立湘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教材依据: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三节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指导思想: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教材分析:历史教学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虽然历史时间跨度不大,但容量非常大,要求学生识记、掌握的知识要点非常多,学习难度较大。
但由于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近,现实感强,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就必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
尽量使教学方法尽可能灵活多变,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而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在本书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则表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的不成熟,而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则是中国共产党在独立领导革命斗争中不断探索走向成熟的历史,尤其是在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中探索出一条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在遵义会议上成功地解决了党内的重大分歧,使党的路线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从而保证了长征的胜利,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
其重要地位可想而知。
学情分析:由于所带班级多,学生学习程度不一,在教学中,要注意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基础好的班级要多做启发诱导教学,鼓励学生多提问;对基础差的班级要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加强课堂提问力度多做学法指导。
设计理念:三讲:讲学生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
三不讲:不讲学生已经懂的、能学懂的和学不懂的知识点。
设计背景:1、面向学生:八年级学科:历史2、课时:1课时3、教师课前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题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知识: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反"围剿"斗争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红军会师和长征胜利结束2.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识图用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情感价值观1.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3课红色政权的创建(八年级上册中图版)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秋收起义:
时间: 1927年9月 地点: 湘赣边界 领导人: 毛泽东 结果: 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改
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 根据地?
1.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敌强我弱, 在大城市起义不可能取得胜利;
----1927年周恩来在 欢庆胜利时讲话摘选
思考: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 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A.敌人从四面八方来包围南昌,敌强 我弱,不撤离必然导致全军覆没。
B.广东曾经是革命根据地,群众觉悟 较高,南下准备夺取广州,重建革命 根据地,然后再进行北伐。
八七会议:
时间: 1927年8月7日 内容: 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
A.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B.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D.改革开放的窗口
6.井冈山会师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这只队伍的领导人是(D )
A.毛泽东、周恩来 B.周恩来、朱德
C.朱德、陈毅
D.毛泽东、朱德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以农村 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这条道路的开
领导人: 周恩来、朱德、贺龙、叶
挺、刘伯承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 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 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 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
贺
朱
龙
德
周恩来
叶
承伯刘
挺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 它原为江西大旅社。
南昌起义前,党包租了 大旅社。周恩来等在此 办公。1927年7月27日, 领导起义的党的前敌委 员会在此成立。中共前 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主 持了会议。会议决定成 立武装起义总指挥部, 预定7月30日晚举行起 义。由于张国焘的干扰, 推迟到8月1日起义。
红色政权的创建

中央革命 根据地
闽西
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红色政权的建立
一、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 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1、背景:国民党的恐怖政策
2、三大起义、一场会议
起义 时 间 地点 领导人 简况(内
容或结果
意义
备注
是中共独 立领导革 命战争的 开始。为 中国革命 从城市转 入农村, 创建人民 军队,建 立农村革 命根据地 揭开了序 幕
第3课
为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反动
统治,挽救中国革命,自1927 年,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三 场武装起义,轰轰烈烈的掀起 了土地革命,在1931年11月 终于……
八七 会议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南昌 起义 秋收 起义 广州 起义 赣南 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土地革命 文家市 决策 三湾 改编
井冈山会师
革命根据地 建立的
(1)
南昌 起义
1927 南昌 年8 月 1927 湘赣 年9 边 月 1927 广州 年12 月
周、贺、 广东受挫, 打响了武装反抗 叶、朱、 湘南转战 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第一枪 刘
(2)
秋收 起义
毛泽东
长沙受挫、 文家史决 策、三湾 改编
(3)
广州 起义
张、叶 失败
是中国人民革命 史上具有决定意 义的新起点,确 立了党对军队的 绝对领导,是建 立新型人民军队 的重要开端
方志敏在狱中写 《可爱的中国》
土豪
地主
贪官 污吏
三、土地革命的掀起 和红色政权的建立
帝国主 义者
军阀 劣绅 ——一个身瘦如柴的农民 怎能受那许多人的吸吮?
1、土地革命
(1) 背景:农民没收土地
①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人民)
(2) 经过 ②废除(农民地主、富民的债务)
《红星照耀中国》陕西苏维埃的开始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陕西苏维埃的开始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记述了陕西苏维埃的开始阶段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要点:
1. 红色政权的建立:书中描述了陕西苏维埃的建立过程。
当时,正值国共两党合作时期,陕西地区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迅速发展壮大。
1927年秋,他们在陕西各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成立了陕西苏维埃政府。
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建立红色政权的重要里程碑。
2. 农村革命运动:书中详细描述了陕西苏区的农村革命运动。
在农村地区,共产党领导的农民积极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实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并实行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合作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3. 军事斗争和游击战:书中描写了陕西苏维埃的军事斗争和游击战。
陕西地区处于内战时期的动荡局势,红色武装必须保卫苏区,并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游击战争。
书中描述了红军的战斗经验、策略和军事行动,以及与国民党军队的对峙和交战情况。
4. 红色政权的建设:书中还描述了陕西苏维埃政权的建设过程。
共产党领导的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善人民生活。
他们发展了工业和农业,兴办了学校和医院,加强了文化教育事业。
5. 抗日战争:陕西苏区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书中描述了苏区军民奋力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并表达了他们对
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无尽崇敬和感激之情。
总的来说,书中详细记录了陕西苏维埃的开始阶段,包括红色政权的建立、农村革命运动、军事斗争和游击战、红色政权的建设以及抗日战争等重要内容。
这些内容展示了陕西苏维埃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就,对于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红色政权的建立》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全体学生的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分析红色政权建立过程。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传承革命精神。
4.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交流、反馈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教学拓展:
(1)组织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如红色故事会、红色诗词朗诵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2)推荐红色经典读物,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政权建立过程,传承革命精神。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访谈革命老前辈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尊重历史,敬畏英雄,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意识。
4.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的价值观,关注国家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命运的紧密联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三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知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红色政权建立的相关内容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由于红色政权建立过程较为复杂,涉及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章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此外,学生在价值观方面逐渐成熟,对于红色政权建立过程中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起义与以 往的工人起义 有什么不同?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 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 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 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意义)
“八七”会议
时间: 1927年8月7日 地点: 汉口 主要内容: 1、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2、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 义错误。
(2)材料二中“不去广东而应上山”的主张,表达了毛泽东同志的什么独创性 设想?举例说明毛泽东是怎样亲自实践这一思想的? 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形 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势,放弃进攻长沙的计划,把部队转向 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 据地。
起义名称
南昌起义
1927.8.1
秋收起义
1927.9
广州起义
1927.12.11
时 地
间 点
江西南昌
周恩来 贺龙
湖南江西 边界地区
广州
主要领导 人 历史意义
叶 挺
刘伯承
朱德
毛泽东
张太雷
叶
挺
恽代英
叶剑英
为工农红军的创建和革命根据地的开 辟奠定了基础
第二十四章 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第一节 中国红色政权的建立 南昌起义(1927.8.1) 秋收起义(1927.9.9) 广州起义(1927.12.11) 创建人民军队 的开始 文家市决策 三湾改编 八七会议 总结批判 选举确定
A、周恩来 B、叶 挺 C、毛泽东 D、贺B龙 Nhomakorabea)
四、确立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是( A、黄埔军校的建立 C、三湾改编 B、“八七”会议 D、井冈山会师
C
)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在会议上,毛泽东尖锐地批判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总结了大革命失败 的教训。强调指出,共产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的”。 材料二:毛泽东指出:“有人主张湖南组织一个师尾随南昌起义的军队往广东, 这是错误的……要在湖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发展全省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 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问:(1)材料一所指的会议是什么会议?右倾投降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八七”会议 陈独秀
3、选举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临时 中央政治局。
4、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 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说说广州起义的时 间、领导人、经过 和结果。
周文雍在狱中墙上写的“自首书”: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 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 裂。
表达了他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 限忠诚和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为工农红军的创建和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一、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起义是( 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广州起义
A
)
)
D、秋收起义
二、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会议是( A、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B、洛川会议 D、“八七”会议
D
三、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领导人是(
第二十四章 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第一节 中国红色政权的建立 南昌起义(1927.8.1) 秋收起义(1927.9) 广州起义(1927.12)
八七会议
总结批判 选举确定
问题: 他们准备干什么? 他们在什么时候发 动起义的?在中间 抬起右手演讲的人 是谁?起义过程结 果怎样? 有什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