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红 军 报 刊
红军帮农民收割
学 文 化
红 军 医 院
三、红色政权的建立
时间:1931年 名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红色政权的首都:江西瑞金 领导人: (主席)毛泽东 (红军总司令)朱德
苏区金库 毛 泽 东 在 瑞 金
苏区印刷厂
红军女 兵
四、红军反围剿失败和长征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转移。
“重走 旅游线路 什么?使用 如何?带什
么衣服等)
军、挽救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1936年,红
军三方面军在 会宁 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
胜利结束。
连线题 突破 四渡 巧渡 过 强渡 爬 会宁 金沙江 大渡河 四道封锁线 彝族区 赤水 草地 雪山
过
三军大会师
参照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以 长 征路”为主题,设计一条红色 (包括哪一天去哪里?参观 什么交通工具?当地气温
叶挺
朱德
刘 伯 承 周恩来
恽 代 英
南 昌 起 义 军 南 下
秋收起义领导人
三湾
红都瑞金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源自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第一个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在江西井冈
山建立
第一支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 东任党代表兼军委书记,朱 德任军长) 鼎盛时期:1927-1930年,中共建立了10多个 根据地,红军发展到10多万人。
这次起义也成为创建 革命军队 的开始。 秋收起义 2、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 爆发,起 义受挫后,毛泽东毅然把部队拉到 井冈山 ,建
立了第一个 农村革命根据地 ,从此中国革命走
上了一条 农村 包围 城市 的道路。
3、1931年,第一个红色政权 中华苏维埃共和 瑞金 成立, 毛泽东 在江西 国临时中央政府 当选为政府主席, 朱德 当选为红军总司 令。 4、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转移,实 行长征,在贵州召开的 遵义会议 是挽救红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归纳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归纳八年级历史学问总结归纳一红色政权的创立与红军长征一、南昌起义mdash;mdash;建立了中国第一支工农红军队伍1、背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共吸取了革命失败教训,相识到独立领导武装力气的重要性。
2、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3、南昌起义的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抵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起先,是创立人民军队的起先。
二、井冈山会师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心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并确定派毛泽东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2、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发动秋收起义。
不久,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依据地mdash;mdash;井冈山革命依据地。
井冈山革命依据地的建立:开拓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队伍跟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队伍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毅的队伍。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依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立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依据地的起先。
5、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心政府在瑞金成立。
中考链接:1、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给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启示是:必需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依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
这种的中心内容是:建立农村革命依据地4、红军长征成功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主要是指: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气三、红军的长征1、长征(1)起先时间:1934年10月完毕:1936年10月(2)红军长征的干脆缘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经过: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rarr;强渡乌江rarr;解放遵义(遵义会议召开保证了红军成功完成长征)rarr;四渡赤水rarr;抢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rarr;飞夺泸定桥rarr;翻雪山rarr;过草地rarr;进入甘肃、陕西。
2019精品教育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二)

一望无际的草原是比雪山更可怕的死亡地带,很多 草地 地方都是死水潭,脚踏上人就陷下去.但是红军没被
困难吓倒继续前进
红军过雪山时 御寒用的棉片
红军过雪山时御 寒用的棕背心
草根树皮也成了粮食
腰带也拿来充饥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吴起镇部分将士留影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 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 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会宁会师楼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 胜利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 利结束.
长征的意义:
1、历史意义:
(1)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2)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 神”?我们如何在现实生活 中弘扬长征精神?
体验长征 看图说故事
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湘江战役: 长征途中,红军拼死英勇冲杀,突破了 敌人四道防锁线,渡过了湘江,但是损 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
乌江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长征途中,敌人在红军前去 湘西的路上设下埋伏,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提 出了不去湘西,改道贵州,夺取遵义的正确决定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
长征途中,在毛泽东的领导下, 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 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后,红军急行 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
飞夺泸定桥
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在火力 的掩护下一边铺桥一边战斗,终于占领了对
面的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夹金山
夹金山位于川西高原的东端,海拔 4124米,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翻越 的第一座大雪山。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学设计新部编版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反“围剿”斗争、遵义会议、红军会师和长征胜利结束。
2、能力培养(1)概括归纳:1927——1936年间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中的若干标志性事件。
(2)看图表达:介绍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主要事例和英雄事迹。
(3)分析理解: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革命道路的正确性。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使学生知道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使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3)使学生明白长征的历程显示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革命队伍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为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要点1、重点:(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根据地是中共走向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第一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新起点和正确方向;(2)遵义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党内分歧和矛盾的会议,在生死攸关之际挽救了党的革命前途,成为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难点: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为什么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对此,如何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情景回顾: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与工人群众。
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教学设计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一、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⑴掌握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遵义会议等重要历史事件。
⑵了解八七会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等情况。
2.能力目标⑴以小组为单位,依据导学案自学基础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又通过小组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⑵通过学习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事迹和英雄业绩,培养学生的看图表达能力。
⑶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⑴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⑵认识到长征的历程显示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革命队伍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教材内容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本节课所讲到的相关内容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新阶段,特别是毛泽东、朱德创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其意义在于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
所以本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2.教材重点南昌起义;长征精神及遵义会议。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设计问题层层深入解决问题。
3.教材难点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为什么选择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本课内容较多,适当进行详略选择。
三、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特点教授本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初二学生。
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历史学习,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并且对历史事件的理性思维认识逐渐形成。
同时,怎样去认识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方法,因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相应对策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多年前的历史真相,让学生形成一个由表象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创造教学情境,以加强课堂的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并且借用网络上的有效资源制成课件,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课件

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与扩大
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在艰苦的环境中,共产党建立了 革命根据地,为红军的发展提供 了基础。
革命根据地的扩大
红军不断扩大革命根据地,争取 更多地方支持并削弱敌对势力。
红军的战斗
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系列 激烈的战斗,捍卫着革命根据地 的安全。
红军长征的起点与途经
1
途经
2
红军沿着崎岖山路和复杂的地形,穿过
创建过程
农民起义通过组织武装力量和建立革命政权来推动革命。
土地革命与财经改革
Hale Waihona Puke 1土地革命农民革命军通过没收地主土地来实现土地革命,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2
财经改革
红色政权进行了财政和经济改革,为农民和工人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3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形成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四川、甘肃、青海以及其他地区。
3
起点
红军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在那里红 军集结并准备开始长征。
艰险与胜利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面临了严峻的考验, 但最终获得了胜利。
伟大的历史变革
1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壮大
2 红军长征的成功
通过创建和壮大红色政权,中国革命迈向了 新的阶段,对中国革命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红军长征的成功为中国革命打开了新的道路, 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3 伟大历史革命的胜利
伟大历史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 历程,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奠定了中 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地位。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 长征》课件
八年级历史第十一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青板中学 邱荣越
1927年白色恐怖下的中国大地
国民党的血腥屠杀
一、南昌起义
❖ 时间:1927年8月1日
❖ 地点:南昌
❖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等
❖ 经过:占领南昌城 南下广东
受挫后,一
部分进入海陆丰地区,坚持战斗;一部分由朱德、 陈毅率领转战湘南。
腰带也拿来充饥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吴起镇部分将士留影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 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 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会宁会师楼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 胜利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 利结束.
长征的意义:
(1)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2)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 神”?我们如何在现实生活 中弘扬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
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一 七
过 后
岷 山
桥 横
水 拍
磅 礴
逶 迤
千 山
不 怕
面的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夹金山
夹金山位于川西高原的东端,海拔 4124米,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翻越 的第一座大雪山。
一望无际的草原是比雪山更可怕的死亡地带,很多 草地 地方都是死水潭,脚踏上人就陷下去.但是红军没被
困难吓倒继续前进
红军过雪山时 御寒用的棉片
红军过雪山时御 寒用的棕背心
草根树皮也据地?
因为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而敌 人统治力量薄弱是农村。
【华东师大版】八上历史: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依据: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三节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指导思想: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教材分析:历史教学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虽然历史时间跨度不大,但容量非常大,要求学生识记、掌握的知识要点非常多,学习难度较大。
但由于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近,现实感强,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就必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
尽量使教学方法尽可能灵活多变,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而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在本书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则表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的不成熟,而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则是中国共产党在独立领导革命斗争中不断探索走向成熟的历史,尤其是在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中探索出一条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在遵义会议上成功地解决了党内的重大分歧,使党的路线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从而保证了长征的胜利,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
其重要地位可想而知。
学情分析:由于所带班级多,学生学习程度不一,在教学中,要注意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基础好的班级要多做启发诱导教学,鼓励学生多提问;对基础差的班级要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加强课堂提问力度多做学法指导。
设计理念:三讲:讲学生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
三不讲:不讲学生已经懂的、能学懂的和学不懂的知识点。
设计背景:1、面向学生:八年级学科:历史2、课时:1课时3、教师课前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题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知识: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反"围剿"斗争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红军会师和长征胜利结束2.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识图用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情感价值观1.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长征的历程显示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革命队伍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为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过程方法 1、简单概括土地革命时期若干标志性事件。
2、通过分析大革命失败原因及八七会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及遵义会议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材P72页"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提高学生识图用图能力。
4、总结长征精神的内含,弘扬长征精神。
教学重点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2.红军长征及遵义会议教学难点 1.分析中国革命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原因。
2. 总结长征精神的内含,弘扬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长征组歌VCD光盘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雪山草地》长征组歌VCD光盘【讲授新课】一、历史发展顺序(课件展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4.1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7.15)----南昌起义(1927.8.1)----八七会议(1927.8.7)----秋收起义(1927.9)----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0)----井冈山会师(1928.4)----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冬)----反围剿(1930.12-193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10)----长征开始(1934.10)----遵义会议(1935.1)----红军会师(1936.10)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告诉学生前一个历史事件的结果和影响,就是下一个历史事件的背景或原因。
防止学生割裂肢解知识。
二、南昌起义1.背景: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决定武装起义。
(课件展示: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2.时间:1927.8.13.地点:江西南昌4.领导人:朱德、周恩来、贺龙、陈毅等5.结果:一度占领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6.意义:1)第一枪: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第一步: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步。
3)第一支:起义中创建了人民军队中的第一支队伍。
(特别指出:后来每年8月1日被定为"建军节")4)第一幕:起义拉开了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新阶段的第一幕。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创建过程。
要求学生归纳"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
并指出: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是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反革命势力过于强大;主观原因是中共主要领导人在大革命中主动放弃对革命领导权的争取,对国民党过分依赖,丧失了独立性原则所导致的必然恶果。
党的总书记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会后被迫离职。
1)"八七会议":党中央面临紧急情况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确定的总方针中,"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是提出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土地革命"实际上是初步设想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2)"秋收起义":毛泽东与1927年9月开始发动领导。
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A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起义目标是企图夺取省会级大城市,都遭到失败说明了大城市附近敌强我弱,对革命不利。
B文家市决策从实践上完成了从城市向农村的伟大转折。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引导学生结合P67页“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示意图”简要分析讨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山势条件、物质生产、群众基础)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课件展示:1)双方力量对比情况: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义不可能全胜。
2)井冈山条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有利于部队给养的筹集;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4)井冈会师意义:壮大红军,巩固井冈山,推动其他根据地发展5)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几省交界,农村包围城市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课件展示以下内容)1.目的:为更好统一领导和协调各根据地和各红军队伍,2.时间:1931年冬3.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朱德为军委主席兼红军总司令4.首都:江西瑞金5.意义:这是中国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
五、长征1.背景: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教师补充:自"八七会议"会议后中共中央最高领导的高速流动及其不稳定性。
瞿秋白、李立三、瞿秋白、向忠发、王明走上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在大城市组织罢工,公开武装斗争都遭到失败,使党大批秘密联络点暴露,大批骨干丧失殆尽,在上海难以立足,才转移到中央苏区)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
”在革命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理解农村包围城市革命路线的正确性。
2.读教材P72页"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整理出红军长征的路线。
指出重要会师地点。
(吴起镇会师、甘孜会师、懋功会师、会宁会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识图用图能力3.时间:1934.10-1936.104.遵义会议(课件展示:时间、内容、意义)1)时间:1935.12)内容:思想上纠正左倾错误思想路线,组织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3)意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处理党内分歧,是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5.长征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6意义:1)粉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保存--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
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
它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3)宣传--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7.结长征精神的内含,弘扬长征精神。
(课件展示以下内容)长征精神"就是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设计意图:使学生深刻理解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并从中受到启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磨砺自己的意志,增强抗挫折、抗打击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堂小结:创建第一支人民军队:八一南昌起义;开辟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成立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处理党内分歧:遵义会议;红军第一次战略大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
板书设计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一、历史发展顺序二、南昌起义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四、长征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我想引导学生挖掘的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长征中遵义会议纠正的左倾错误思想根源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
原因是在《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没有给学生做足够的延伸。
今后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
本课知识容量大,设计时间为45分钟,实际课堂时间为40分钟,课堂安排过于紧凑,时间略显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