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学考博专业课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建筑专业实务知识点总结

建筑专业实务知识点总结

建筑专业实务知识点总结一、建筑设计基础知识1.设计原理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涉及多个学科知识,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技术、建筑规划、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的用途、功能要求、所在环境、结构材料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行设计原则上可以分为功能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美观性原则、结构可行性原则等。

2.建筑设计流程建筑设计一般流程分为前期调研、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阶段、竣工验收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设计任务和要求。

前期调研阶段主要包括建筑地理位置、基地环境、建筑用途、功能需求等要素。

方案设计阶段主要包括建筑概念确定、建筑功能布局、结构设计等。

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包括细化设计、建筑构造细部设计、施工材料确定等。

施工阶段主要包括建筑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监管等。

竣工验收阶段主要包括建筑整体验收、环保验收、消防验收等。

3.建筑设计软件建筑设计软件是建筑设计师进行设计工作的必备工具,主要包括CAD、Revit、SketchUp、3ds Max、Photoshop等。

这些软件可以用于建筑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等各个方面,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4.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材料与构造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建筑材料可分为建筑结构材料、建筑装饰材料、建筑保温材料等多种类型。

建筑构造涉及结构形式、结构布局、结构系统、构件连接等方面。

5.建筑规划建筑规划是指对城市、区域、片区等进行建筑布局和规划。

建筑规划需要考虑城市功能、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交通布局等多个因素,要求规划合理、结构布局合理、交通便利、环境卫生等。

6.建筑施工工艺建筑施工工艺是指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用的工艺方法,包括基坑开挖、地基处理、混凝土浇筑、钢结构安装、屋面防水等多方面知识。

7.建筑艺术建筑艺术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建筑风格、建筑陈述、建筑装饰、景观设计等多方面内容。

建筑设计需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建筑造型需要符合地域特色、文化特点等。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理论》科目考试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理论》科目考试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理论》科目考试大纲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理论》科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全面系地掌握建筑学中关于建筑建筑史、建筑技科学中的基本理,掌握基本的建筑学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推理、社会等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具的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具有的合研究的能力为3小时(三)试卷内容结构1、建筑及其理2、建筑历史与理论(20分)3、城市4、建筑技科学5、?(20分)6、综合应用(40分)前五个部分根据自己研究方向可以选择三个题进行解答,最后综合应用为必答。

(四)试卷题型结构题型结构为论述题。

三、考查内容及要求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内容侧重从创作主体的建构、创作过程的解析和建筑本体的意义等几个方面,了解建筑实践创作建构方法论层面的相关理论;掌握从建筑学派、建筑美学、建筑技术、建筑批评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建筑认识论;掌握建筑创作过程中思维表达。

2、建筑历史与理论内容侧重建筑形式、结构、装饰和观念、意向等方面的建筑艺术特征。

在了解建筑史沿革的同时,考生需熟悉各时期建筑艺术的各种基本概念、主要社会发展阶段的政治结构、同建筑有关的哲学、宗教与科学思想、对建筑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文化环境等。

以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为主,涵盖原始社会到清代的中国古代建筑、城市、园林等内容。

3、城市规划与设计内容侧重以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为核心,融合建筑学、景观生态学、城市类型学、城市生态学等多学科基础理论,掌握城市空间更新理论及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理论和组织手法。

4、建筑技术科学内容侧重建筑构造技术及节能技术,重点掌握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建筑节能关键技术与适宜技术、低碳建筑设计策略以及北方绿色生态建筑模拟与量化技术等概念与理论。

5、现代建筑理论内容当代现代建筑理论为主,掌握建筑各阶段出现的建筑思潮及相关的哲学背景,掌握建筑类型学、建筑现象学、建筑符号学等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与具体实例。

6、综合应用掌握建筑学科包含的核心内容,了解建筑前沿理论,能够针对当前的建筑现象或建筑思潮进行中外的对比分析与阐述,具有独立见解。

清华考博辅导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考博资料大全

清华考博辅导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考博资料大全

清华考博辅导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考博资料大全启道清华考博辅导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018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考核”制,符合《清华大学 2018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的申请人提交相关材料,依据考生申请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差额综合考核名单,经综合考核后择优推荐拟录取。

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论文博士等采取相同的办法同时进行。

清华考博辅导班建筑学院博士生招生目录如下:清华考博辅导班-清华建筑学院考博英语真题图表类作文:四类描述词汇总结▶图表及图表类型1、图表:chart, graph, diagram2、各类图表:表格:table;柱形图:barchart 或column chart;饼形图:piechart;线形图:linechart 或curve chart▶表达图表中数据动态变化的名词或动词1、“数字数据”相关(1) the number of sth.(2) data, statistics, figures(3) 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billion(4) around, over, appropriately2、表达“上升”(1)常见词汇increase →(名词形式increase )rise (不规则动词rise→rose→risen) →(名词形式rise)grow (不规则动词grow→grew→grown) →(名词形式growth) go up注意以下短语数量上的区别:increase by +数字上升到...increase to +数字上升了...reach to +数字达到...(2)其他词汇climb : rise, usually slowly 爬升leap : move or act quickly or suddenly 跳跃,剧增rocket : increase very rapidly 迅速增加(3) 地道表达double, triple3、表达“下降”(1) 常见词汇decrease (名词形式decrease )drop (名词形式drop)fall (不规则动词fall→fell→fallen) →(名词形式fall)decline (名词形式decline )go down(2)其他词汇plunge: fall steeply 跳水,猛跌plummet: drop sharply 垂直落下sink: to fall, drop, or descend gradually to a lower level 下沉,沉没dip: decline slightly and usually temporarily 下沉4、表达“波动”fluctuate (名词形式fluctuation )go up and downrise and fall5、表达“保持平稳”remain stable (或remain constant)level off = move toward stability or consistency (趋向平稳)▶描述数据变化方向和幅度的形容词(配合名词)、副词(配合动词)1、变化快、剧烈、明显dramatic, drastic, sharp, steep, quick, rapid, sudden, significant, considerable2、变化慢、微弱、不明显slight, moderate, modest, slow, marginal, gradually, steady▶常用短语:“动词配副词”和“形容词配名词”1、v. + adv.decline slowlygrow dramaticallyfluctuate sharply2、adj. + n.a slow declinea dramatic growtha sharp fluctuationa slight increasea significant increase3、on a +adj.+ n例如:如上述柱形图所示,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城镇人口已经显著上升。

清华大学建筑数学课程重点

清华大学建筑数学课程重点

第二讲 数的概念
1)基数与进制 基数与进制: “屈 指 可 数 ”, 人类开始是用手指来计数, 人有 2 只手, 一只手 5 个手指,
共 计 10 个 手 指 。所 以 世 界 上 大 都 数 文 明 都 是“ 十 进 制 ”,以 1 到 10 十 个 数 字 为 基 数 , 都 有 独 立 的 名 称 和 标 识 。 但 也 有 “ 二 十 进 制 ”的 ( 两 只 手 加 上 两 只 脚 ) 的 , 玛 雅 文 明 是 二 十 进 制 。罗 马 数 字 是 “五 进 制 ”( 一 只 手 )的 ,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Ⅵ 、 Ⅶ ……,数 字 8732 在 在 凯 撒 的 衙 门 里 , 办 事 员 把 这 个 数 字 写 成 : MMMMMMMMDCCXXXII 莱布尼茨 ( 1646~1716 年 ) 的二进制: 17 世 纪 德 国 的 数 学 家 莱 布 尼 茨 发 明 了 “ 二 进 制 ”, “任 何 数 字 都 可 以 用 1 和 0 写 出 来 ” : 1—1、 2—10、 3—11、 4—100、 5—101、 6—110、 7—111、 8—1000、 9—1001、 10—1010 ……。 十二进制:十进制是人有十个手指的“自然结果” ,但作为数制并非十分合理,例如 对空间的表达, “前后左右” 、 “四面八方” ,用 十 进 制 并 不 十 分 配 合 ,还 有 立 方 体 有 六 个 面 ,用 十 进 制 也 不 配 合 。倒 是 十 二 进 制 ,能 很 好 的 配 合 。 12 有 2、 3、 4、 6 四 个 约 数( 12 是 2、 3、 4、 6 四 个 数 的 整 数 倍 ) ,所 以 能 很 好 地 配 合“ 上 下 ” 、 “前后” 、 “左 右 ” ( 对 应 2) , “上中下” 、 “左中右” ( 对 应 3) 、 “前后左右” 、 “东西南北” ( 对 应 4) , “上下前后左右” 、 “ 立 方 体 、建 筑 物 ” ( 对 应 6) 。当 用 钟 面 表 示 时 间 ,时 间 也 就 十 二 进 制 和 六 十 进 制 了 。 建 筑 尺 寸 模 数 体 系 实 质 上 也 是 12 进 制 的 ,以 12 的 整 分 数 为 模 数 : 12、 6、 3、及 其 3 整 数 倍 9、 15、 30。 天 干 地 支 在 中 国 古 代 的 历 法 中 , 有 “十 天 干 ” 和 “ 十 二 地 支 ” ,二者的组合,产 生 了 六 十 甲 子 。 天 干 :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 支 :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六 十 甲 子 : 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60 是 10 和 12 的 最 小 公 倍 数 , 六 十 甲 子 是 六 十 进 制 , 是 十 进 制 和 十 二 进 制 混 合 的 产 物 。 现 在 国 际 上 在 计 时 上 也 采 用 六 十 进 制 : 1 小 时 等 于 60 分 钟 , 1 分 钟 等 于 60 秒 钟 。 考 古 发 现 ,在 商 朝 帝 王 帝 乙 时 的 一 块 甲 骨 上 ,刻 有 完 整 的 六 十 甲 子 ,可 能 是 当 时 的 日 历 ,说 明 在 商 朝 时 已 经 开 始 使 用 干 支 纪 日 了 。在 中 国 采 用 公 历 之 前 ,长 期 用 干 支 记 年 , 如 甲 子 年 、 丙 寅 年 等 。 清 华 是 利 用 “ 庚 子 赔 款 ” 退 款 建 立 的 , 庚 子 年 是 1900 年 ,义 和 团“ 扶 清 灭 洋 ” ,八 国 联 军 打 进 北 京 。 1911 年 是 辛 亥 年 ,武 昌 起 义 推 翻 满 清 王朝,就叫“辛亥革命” 。 公 元 后 的 年 份 数 减 3,除 以 10 的 余 数 是 天 干 ,除 以 12 的 余 数 是 地 支 。 今 年 2012 年 : ( 2012- 3) ÷ 10 = 200……9 对 应 于 天 干 是 “壬 ” ( 2012- 3) ÷ 12 = 167……5 对 应 于 地 支 是 “辰 ” 所 以 , 2012 年 是 “ 壬 辰 ” 年 。 是 “ 龙 年 ” 。 十 二 地 支 对 应 于 十 二 生 肖 : 子 鼠 , 丑 牛 , 寅 虎 , 卯 兔 , 辰 龙 , 巳 蛇 , 午 马 , 未 羊 , 申 猴 , 酉 鸡 , 戌 狗 , 亥 猪 。

清华建筑课程小结

清华建筑课程小结

清华建筑课程小结清华建筑课程小结清华大学建筑系大三第一个设计作业任务书,同胞们知道差在哪里了吧--。

来源:林多多的日志非线性建筑设计-春季Studio奥运信息亭设计指导教师:徐卫国周榕黄蔚欣一.形态发生学(Phylogenesis)一颗植物或一个动物之所以长成某种形状,有两种力量控制着它成型,第一种力量来自于自身的遗传基因(DNA)作用,它作为内在法则构成形态代码,制约了生物形态的生成;第二种力量来自于外部动力的限制,各种外部条件作用于某种生物,它们只能调节自身形态迂回或融入各种外力和关系结构之中,才能长期存活生长。

因而外部的条件及内在的基因促使生物进行自组织及自调节,从而自适应于各种条件而得以生存。

如果我们承认建筑是一有生命行为的动态场所,那么,按照生物形态发生规则,建筑的形体应该与其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活动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因而,建筑设计的使命也就是让建筑形体产生于建筑所处特定地段的外部影响以及特定建筑的内部要求,这样,建成的建筑可与所处场地的条件及在建筑中活动的人之间具有连续性及协调性,从而保持三者之间的积极互动,产生建筑活力。

二.参数化设计(Parametricdesign)建筑的外部影响及内部要求可以看作一个复杂系统,众多外部及内在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设计结果。

我们可以把各种影响因素看成参变量(Parameter),并在对场地及建筑性能(Performance)研究的基础上,找到联结各个参变量的规则,进而建立参数模型(Parametricmodel),运用计算机技术生成建筑体量、空间、或结构,且可以通过改变参变量的数值,获得多解性及动态性的设计方案。

三.非线性体(Non-linearVolume)设计过程中各个参数按某种规则的集合是一个动态稳定结构,设计结果只不过是过程某阶段的动态结构形态的定格记录。

这一动态稳定结构的形态是建筑的外部影响及内部要求共同作用这一复杂系统的写照,必然反映各个参变量之间游牧状(Nomadic)的相互关联,因而其形态也会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存在状态。

建筑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汇总

建筑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汇总

建筑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汇总一、建筑的本质与目的建筑,从最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工作和精神需求而创造的人工环境。

它不仅仅是一堆材料的堆砌,更是一种文化、社会和技术的表达。

建筑的目的多种多样。

首先,它要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空间,保护人们免受自然环境的侵害,如风雨、寒暑等。

其次,建筑要满足功能需求,比如住宅要有合理的布局和设施,以方便日常生活;工厂要有合适的生产流程和空间组织。

再者,建筑还具有社会和文化的意义,它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审美观念和社会结构,成为城市和地区的标志性符号。

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1、功能原则功能是建筑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建筑的空间布局、流线组织、设施配置等都应根据其使用功能来确定。

例如,医院的布局要便于患者就诊和医护人员工作,图书馆要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2、形式美原则建筑的形式应该美观、和谐、富有韵律。

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等美学法则在建筑设计中经常被运用,以使建筑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

3、结构合理性原则建筑的结构要安全、稳定、经济。

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保证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降低建造成本。

4、环境适应性原则建筑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协调。

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形、文化传统等因素,使建筑融入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三、建筑的构成要素1、空间空间是建筑的核心要素,它包括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

内部空间的形状、大小、比例和组合方式直接影响着使用者的感受和功能的实现。

外部空间则与建筑的整体形象和城市景观相关。

2、实体实体包括建筑的墙体、屋顶、柱子、梁等构件。

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的形态和结构,同时也影响着建筑的采光、通风和保温等性能。

3、材料材料是建筑的物质基础,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表现力。

如木材给人温暖、自然的感觉,钢材展现出坚固、现代的形象。

4、色彩色彩可以影响建筑的视觉效果和氛围。

明亮的色彩可以使建筑显得活泼、开放,而深沉的色彩则可能营造出庄重、神秘的氛围。

建筑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建筑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建筑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建筑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基本空间,建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的学科。

在建筑知识学科中,包括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经济、建筑法规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建筑的定义、历史发展、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等多个方面对建筑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一、建筑的定义建筑是指人类为满足特定功能需求而在地面或空中筑造的用以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等特定活动的建筑物,包括住宅、商业、工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交通等。

建筑是人类活动的载体,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建筑的历史发展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人类社会的早期。

最早的建筑是以自然材料如木、土等筑造的简单住所,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建筑逐渐演变为石头、砖块、混凝土等材料的构筑物。

古代的建筑如埃及金字塔、希腊神庙、中国长城、古罗马斗兽场等都成为了世界文明的遗产。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也经历了飞速发展,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三、建筑设计1. 建筑设计的原则:建筑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美学优美、节能环保等多个方面。

建筑设计的目的是要充分考虑建筑使用者的需求,保证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

2. 建筑设计的要素:建筑设计的要素包括功能布局、空间形态、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等。

建筑设计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为建筑的美观、实用、经济提供了设计方案。

3. 建筑设计的流程:建筑设计的流程通常包括立项、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施工管理等多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设计任务和设计要求。

四、建筑结构1. 建筑结构的分类:常见的建筑结构包括框架结构、筒壳结构、悬索结构、索索结构等多种形式。

各种结构形式在建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自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 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建筑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建筑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建筑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37所开设建筑学专业的大学参与了2017-2018建筑学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二的是东南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天津大学。

作为清华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建筑学院的建筑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清华大学建筑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招生信息081300 建筑学博士研究方向:01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2 建筑技术科学,03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04 室内设计,05 建筑历史与理论,06 建筑遗产保护,07 建筑物理环境考试科目:01-04方向:①101 英语②201 建筑学理论③501 综合考试:1、专业面试(要求提供10 分钟自我介绍ppt,并提交有代表性作品和论文);2、英语口试。

05-06方向:①101 英语②611 建筑历史③501 综合考试:1、专业面试(要求提供10 分钟自我介绍ppt,并提交有代表性作品和论文);2、英语口试。

07方向:①101 英语②202 传热传质及工程热力学③501 综合考试:1、笔试(暖通空调基础和应用)+ +专业面试;2、英语口试。

启道考博老师解析:1、建筑学专业设定为7个研究方向2、7个研究方向的考试科目并不一致,即01-04方向科目相同,05-06方向科目相同,07方向为单独科目。

所以建议考生备考时,一定要先选择好研究方想再进行备考。

3、7个研究方想有英语笔试、英语口试及专业面试,07方向多一项专业笔试4、专业面试均有10分钟自我介绍PPT,并需要提交有代表性作品及论文5、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二、时间安排1.博士生申请在每年的8-9月和11月。

2.直博生(包括夏令营拟录取的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及部分9月份招收普博生的院系8-9月申请,9月中下旬考试录取,见当年招生简章及目录、招生说明、直博直硕招生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你对目前中国建筑学教育的看法,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有何建议?建筑学教育目标的误区中国的建筑学教育理念却还基本停留在当初计划经济时代:学生在校学习方案设计技能。

工程知识学习留给社会。

于是大学毕业生走进国营单位,成为大设计院的学徒工。

所以,在今天不断改革开放的中国建筑业领域,大量民营企业很难招到有相应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成熟建筑师,大学毕业生事实上需要再培养。

不论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在社会工作能力上。

而西方的大学早已把培养学生全过程的设计知识(包括建造知识)以及自主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如德国的大学建筑学旨在培养出“毕业后便能进行独立工作的成熟的专业人员”。

社会背景与观念的误区从“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最后变成了艺术第一,从某一方面反映出建筑技术落后且不被重视的现状。

而在关于艺术的理解方面,1950年以来的中国审美标准明显受苏联以及法国近代文化的影响。

形式与尺度的准则占据了统治地位,北京城改建中的十大项目以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建设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直到今天,这一准则还极大地影响着大规模的中国城市建设。

在西方建筑学教育普遍将工程知识放在首要地位的今天.中国的大学还沿袭替自己捡来的传统,训练大学生尝试若空中楼阁式建筑梦想。

中国的教学模式的误区建筑学学制从四年本科改为五年、4+2模式、工学学位提升为建筑学学位等等。

这些都没有改变建筑方案设计技能的训练占据统治地位,每学期两个方案设计的频率高强度但并非高深度,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与自主工作的时间和能力。

只能在时间节点的控制下以及教师一周两次手把手的辅导下疲于奔命方案构思。

同时,尽管在课程设里中工程技术知识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但在传统的观念中它们只是辅助课程,从未被理解为建筑设计中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方案设计教学代替了建筑设计教学的建筑设计概念,使缺乏专业技术的大学毕业生(包括未工作过的硕士研究生)一走进设计单位便成了学徒。

当今建筑教育的优点可举如开始重视与国际知名大学的长期合作交流,定期举行青年教师及学生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世界知名建筑师讲座等。

建议对建筑学教育来讲,让学生建立一个关于设计工作全过程的签本轮廓应是培养的首要目标。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是要把国家的政策导向和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充分体现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设计,保护和节约资源能源,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如国家为缓解住房紧张问题提出新建商品住宅90-70的约束性指标,之前很多开发商和建筑师都在设计大户型,面对这种约束,建筑师通过不断的研究终于设计出了一大批平面布置紧凑,功能十分健全且造型美观的商品住宅。

产品终身责任制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是要对建筑设计产品终身负责。

建筑师要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规范,对城市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安全负责。

设计上海外白渡桥的英国公司对他们100年以前设计的建筑发来了建议维修函,表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富人和高收入者还是少数,大多数人是中低收入者,其经济承受能力还没有到任意挥霍的程度。

再者,崇尚节约,反对浪费,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建筑师对建筑产品负责,这是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

我们从学生阶段起就应该为自己的作品负责,认真进行每一个设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优秀建筑师也应成为城市人居环境的良心,要有独立的人格,敢讲真话。

现在很多开发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开发理念,自觉地成为城市建设的推动者。

但是,也有个别开发商和业主单位,不顾大局,惟利是图,擅自变更经批准的规划,开发建设的房屋影响环境,缺乏文化,破坏历史,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特别是一些地方不顾国情和财力,热衷于搞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注重节约资源能源,片而追求建筑外形,忽视使用功能、内在品质与经济合理等内涵的要求,忽视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协调。

对这种行为,建筑师要有敢于谴责和抵制,要把净化美化城市人居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责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来。

你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从经济基础看关键在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萌芽迟迟未能发展起来。

因为中国是农耕文明社会,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本质上是排斥科学的,中国古代曾长期将一些民间创造发明斥之为“奇技淫巧”,就是这种观念的一个典型例证。

分析其原因,可以设想一个封建小农家庭,其产品都由自己家人消费,首先,自己是不会欺骗自己的,因此无需对产品的数量与质量进行严格的定量检验;其次,没有市场需求,自己家庭的需求有限,因此无需费心巴力地探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方法;第三,家庭的能力有限,除忙于日常生产外,根本无力顾及其它。

归纳起来,当这种封建小农家庭在社会上占据绝对多数的时候,即使少数人有兴趣进行科学研究,也成不了气候。

反之,市场经济就不同了: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整个社会都有强烈的动机探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减少消耗、提高效率的方法。

科学化是市场化的伴随产物,没有市场化,就没有科学化。

从技术本身内所需看技术有两个来源:经验和科学。

以经验为基础的经验技术与以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异。

中国古代的技术基本上都是经验技术,属于工匠文明,并且形成了强大的惯性,成为了一个无法逾越的文化形态。

而近代科学的诞生是到了19世纪,由于西方技术与科学结合在一起,在整个世界显示出了强大威力,最终它迫使我们中国人最终抛弃了我们传统的科学,而全盘接受了西方的科学。

西方的近代技术是以实证知识的科学作为基础的,它们之间的结合是由它们各自的本质所决定的。

是一种必然趋势。

近代中国既然没有出现实证知识的科学,当然也就不会出现以它为基础的技术——科学技术。

近代以来西方的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呈明显加速趋势,这样一来,它在很短的时间里超过中国缓慢发展的传统经验技术。

从思想意识上看国家技术的进步,最重要是在于国民思想的开放,而国民思想的开放最重要的是在于政治制度的民主开放程度。

比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医学、特别是与劳动生产相关的物理等科学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这种科学技术的进步首先是得益于当时的“百家争鸣”的政治言论环境。

在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最强调的思想是“守一”和“齐一”,严重地影响了科学的萌芽,抑制了人们的创造精神。

而西方科学有着良好的“求异”传统,所以他们总是刻意求新。

从另一方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生态建筑的技术策略生态建筑的技术策略大体可分为被动式设计方法和主动式设计方法两种。

被动式设计方法是指从建筑所在地域出发,提倡利用本地材料和传统技术的乡土地方设计手法。

也可以、适当地引入较新技术。

学术界对于这种从本地经济状况出发,,尽量采用低耗能的适用技术甚至“低技术”,实现建筑的可持续性与生态化给予了相当的肯定,一些建筑师沿着这条道路也做出了不少令人鼓舞的实践。

例如印度建筑大师查尔斯·柯里亚注重对当地气候的研究,提出了“形式追随气候”的口号。

他吸收了印度传统建筑技术中符合生态思想的合理内核,将之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较好地解决了干燥气候下建筑的遮阳和通风。

马来西亚杨经文博士运用生物气候学原理,针对热带气候条件,适当采用新技术与新材料,在高层建筑设计上尝试利用自然能源并建构良性微气候,减轻所在地区的热岛效应。

被动式设计方法需要建筑师了解环境地理现状(气候、地形、地貌、风向、植被等),学习并继承传统建筑中蕴涵的生态智慧,采用低成本、低造价或是造价适当技术组合与材料。

主动式设计方法是指运用高新技术与材料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这种设计设计手法目前看法上还存在着分歧,似乎远不如被动式可信与可靠。

有人认为,当今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就是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也有人认为规模生产的技术本身就是非生态的;“中间技术”的倡导者----英国学者E·F·舒马赫甚至认为当代高技术的杰出代表----信息技术都是“使人贻误自己的技术”。

(具体策略)争论有些建筑师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即使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依然对“高技术”的运用顾虑重重,对高技术的本身产生怀疑,甚至有意地回避与排斥。

更有人错误地将生态建筑统统归类于“低技术”建筑。

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高新技术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造福人类的潜在能源,它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如果有错,错就错在它的应用观念和方式。

抛弃与对抗高技术无疑是愚昧而无知的,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恶果,正如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所说,高新技术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反对它就如同向建筑即文明本身宣战一样站不住脚。

列举两个中国古代典型城市及其所代表的城市规划思想隋唐长安城——里坊制里坊制承传于西周时期的闾里制度,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城市和乡村规划的基本单位与居住管理制度的复合体。

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这种闾里,经过奴隶制社会,一直沿袭到封建社会的盛唐时期。

唐长安城平面布局严格按照《周礼》中有关城市规划的理想模式进行建设,“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不同的是“面朝后市”变为了“面市后朝”。

长安城采用超出需要的街道与坊里尺度,目的在于突出皇权;将坊里之间用坊墙分隔,划清范围,限制夜间出行,以利统治者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也间接压制了城市中正常商业活动的开展。

从唐代建都长安直到盛唐, 严格的里坊制度并不阻碍居民的正常生活。

对里坊制度的破坏主要出现在唐代中后期, 其主要原因便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由于狭小的市场已无法满足迅速扩大的商品交易的需求, 一些坊内开始开设店铺, 甚至还出现了擅自打破坊墙临街开门的事件。

有观点认为, 唐代既是中国古代城市封闭的里坊制度发展的最高阶段, 也是这种封闭的里坊制度开始走向瓦解的时期。

北宋东京城——街巷制唐末到北宋,我国封建制度下的生产力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生产技术和工具有很大进步,而且多集中于城镇,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商业、手工业和城镇中各种行业的发展与自古沿袭下来的“里坊制”规划形制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其焦点是:商业市场的活动空间须要扩大和开放,而旧形制下市场过份集中且用地紧锢。

北宋东京的规划重新把宫城(大内)布置在城市中心,构成“大内—里城—罗城”三套城墙的格局,这主要是防御上的考虑。

形制上的最大突破,莫过于彻底废弃了“里坊制”,取消坊墙,使街坊完全面向街道,沿街设置商店,并沿着通向街道的巷道布置住宅。

商业和各种行业的布置是开放型的。

它们分布在城市各条主要街道上,并按一定专业相对集中布置,“瓦子”则是“娱乐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