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报告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报告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报告

目录

一、实习目的 (1)

二、实习要求 (1)

三、实习内容 (1)

3.1 图像裁剪 (1)

3.2 图像配准 (3)

3.3 监督分类 (6)

四、实习总结 (16)

一、实习目的

(1)熟悉使用erdas软件

(2)了解图像处理的原理与步骤,提高动手能力

二、实习要求

(1)对图像进行裁剪

(2)将TM图像与与临川区图像进行配准(校正)

(3)对图像进行监督分类

三、实习内容

3.1 图像裁剪

利用临川区行政边界AOI文件对TM图象进行裁剪,裁剪出临川区TM图象。

基本步骤如下:

(1)打开erdas imagine 9.2,单击“data proparation”,如图1

图1 data proparation 界面

(2)单击“subset imagine”,进入以下界面:

图2 subset界面

(3)图像裁剪的方法有三种

①在TM影像上,通过AOI工具进行裁剪,裁剪出所需要的范围

②通过使用文件裁剪

③ AOI裁剪,在subset界面,单击AOI,

图3 AOI文件的输入

(4)输入AOI文件后,确认并进行裁剪,得到以下结果

图4 裁剪后的结果

3.2 图像配准

map-to-image: 1:10万临川区土地利用图与TM图象配准;

要求最初选GCP点6-10个,及检测点5个,各点均匀分布,RMS检验误差小于30米(1个像元)。

(1)进入“data proparation”界面,单击以下图中所示:

图5 data proparation 界面

(2)选择视窗,应该注意影像图的选择,选择tiff格式的临川区规划图(需校正的影像)

图6 视窗的选择

(3)模型的选择(多项式)

图7 模型选择界面

(4)模型选择后,进行参数的设置,如:次数的选择【次数不多选择的控制点个数不多】、单位的选择

图8 参数设置

(5)设置完参数,进入控制点建立所涉及的窗口,选择已存在的窗口

图9 采集点的形式

(6)弹出以下窗口,这时就应该选择TM影像图(参考影像),之后还会显示图像的参考椭球、区间等,并进入图像校正界面,进行控制点的选择。

注:1)选择控制点后,比如上面选择2次,在第7个控制点时,会自动进行配准。

2)控制点、检查点误差总和分别最好不大于1

图10 图像校正界面

(7)校正后的结果如下,图像出现了扭曲,可能因为控制点选择分布不均匀以

及控制点的个数较少

图11 校正后的影像图

3.3 监督分类

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区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判别的过程。

具体要求:

1)使用多边形选择工具;保留每个类型训练文件及aoi文件。

2)分类结果与1:10万土地利用图比较,反复修正训练样区。

3)进行监督分类,计算各地类的面积。

4)分层随机抽样,每类30个样点,目视判读分类准确与否,统计分类精度。(1)进入“classicffication”界面,训练区样本的选择

图12 classicfication界面

(2)训练区样本的选择是对裁剪后的影像图利用AOI工具进行样本选择,像元越多越具有代表性

注:1)选择样本时,最好在其中心区域进行采集像元

2)同类样本要在不同区域进行采集,越多越好

3)还可以利用扩散方法采集,设置参数,在所需区域进行采集重复操作,根据不同类型划分不同类别。比如:林地、水域、居民地、耕地、交通用地、未利利用土地等

训练区样本选择后,全部输出,保存为后缀“*.sig”格式的文件

图13 训练区样本的选择

(3)由于训练区样本是分类的依据,须对其进行精度评价,确定其是否符合要求,精度评定有分离度、矩阵两种类型。

1)分离度精度评定是利用距离运算进行精度的评定,距离越大,精度越差

图14 分离度精度评定参数设置

2)矩阵精度评定

图16 矩阵精度评定参数设置

(4)以上操作完之后,进行监督分类,操作步骤如下:

图18 设置参数

(5)利用所建立的训练区样本对影像进行分类

图19 监督分类结果

(6)分类结果是否符合实际,须对分类结果进行质量的评价注:1)在图像显示时,采用到叠加显示方法

2)导入的文件为分类后的影像图

(7)利用随机点对图像进行识别评定分类精度,并对随机点进行参数的设置包括点分布范围、个数以及分布方式。

注:为了不让随机点分布在图像意外,应选择类别

图20 随机点参数设置

(8)设置完后,显示随机点的坐标,通过“view”显示其值

图21 随机点的分布状况

(9)通过目视解译确认随机点的值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并生成精度评定报告注:总比例精度要大于85%以上,若有些类别精度过低,应重新对训练区样本重新选择

图22 精度报告

(10)分类后处理有三种方法:聚类、过滤、去除

1)聚类分析将整个影像离散成一小块一小块,相似类别聚集一起基本操作步骤:

①单击“imagine interpreter”,进入以下操作界面

图23 聚类分析

②参数设置,输入分类后的影像图,输出的层以及搜索区域等

图24 参数设置

③输出结果

图25 聚类分析后的影像

2)聚类处理是过滤处理的预处理,基本步骤如聚类分析

注:输入的影像为聚类处理后的影像

图26 过滤处理的影像

3)去除处理基本步骤如1)所述,输入的影像图为聚类处理后的影像图

图27 去除处理基本步骤

图28 监督分类结果图

四、实习总结

通过短暂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熟悉了Erdas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会了如何将影像图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处理的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更巩固了相关方面的知识。在图像处理过程中,尤其是图像校正的时候,更需要耐心,认真仔

细地操作。多一次实习多一份学识,也将为踏入社会奠定基础。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1

(1)以多波段组合方式将GeoTIFF格式的白银市TM原始数据转换为ENVI Standard 格式: 利用Basic Tools/Layer Stacking弹出对话框然后Import File,弹出对话框,导入GeoTIFF格式的TM原始数据,选择波段1、2、3、4、5和7, 点击OK,利用Choose选择输出路径及文件名,同时可以利用Reorder Files对输入的文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换顺序,点击OK输出ENVI Standard格式的数据。 (2)查询并记录影像文件的基本信息、投影信息,以及各个波段直方图信息,然后编辑头文件: 利用Basic Tools/Resize Data弹出对话框里面选择要查看的影像,左 边会出现其基本信息,如图所示:也有投影信息,既可以用来看单波段的也可以看合成后整个影像的信息。在对话框下,合成影像的名字上右击,选择Quick Statistics弹出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点击Select Plo下拉菜单,选择单波段或者多波段的直方图,相应的对话框中会出现直方图(在结果与分析中记录),还可以右击选择edit修改横、纵坐标的单位。 同样的在合成影像的名字上右击,选择Edit Head,弹出对话框

然后点击Edit Attributes/Band Name弹出对话框,选中波段输入修改 后名字,点击OK即可进行波段名字的修改。点击Edit Attributes/Wavelengths弹出进行相应的波长的修改。 (3)在View视窗中,利用影像缩小、放大、漫游工具识别影像中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 可以结合当地的google earth上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进行识别,利用Viewer视窗下Tools/SPEAR/Google Earth/Jump to Location可以在google earth上显示View主视窗中相应选中地物对应的位置。 (4)利用Viewer视窗打开影像,分别选取4、3、2和7、4、2波段组合进行假彩色合成,观察实习内容中所要求地物的色调变化: 利用File/Open Image File,选择第1步合成的ENVI Standard 格式的数据,弹出对话框,在其中选择RGB Color,将R、G、B分别设为4、3、2波段,点击Load Band,在Viewer#1中出现了4、3、2波段组合的假彩色图像,再在此窗口中,点击Display/New Display,弹出Viewer#2,选择RGB Color,将R、G、B分别设为7、4、2波段,点击Load Band,在Viewer#2中出现了7、4、2波段组合的假彩色图像,在Viewer窗口中右击选择Link Displays,弹出对话框,点击OK,可以把两个窗口中同一位置进行连接起来, 即其中一个窗口放大、缩小、漫游到某个位置,另外一个也跟着漫游到其相对应的位置。这样可以进行地物色调变化的对比。 (5)提取6种地物在不同波段的数值(Digital Number,DN),做光谱剖面图: 在Viewer视窗中Tools/Profile/Z Profile(Spectrum)弹出对话框,在其 Options下拉菜单中勾选Plot Key,对话框中出现了Viewer视窗中选中的目标地物的X,Y坐标,然后勾选Collect Spectra,鼠标箭头变为十字箭头,在目标地物中取九个点(本来图上就有一个,总共是十个点),然后在选择File/Save Plot As/ASCII弹出对话框 ,点击Select All Items,利用Choose选择输出路径和文件名,点击 OK,将其保存为.txt格式。选六种地物,重复以上操作,提取不同波段的数值(Digital Number,DN)。将.txt格式的文件用excel打开,然后用插入函数中的average函数求出每种地物的平均DN值,然后做出光谱剖面(光谱图如结果与分析中所示)。 (6)使用Excel制作6种地物的样本特征光谱统计表: 在Excel中分别使用插入函数中的AVERAGE、VAR、STDEV、MAX和MIN函数求出各地物样本DN值在各个波段的平均值、方差、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在07版Excel 的“Microsoft Office 按钮”,单击“Excel 选项”。“加载项”,然后在“管理”框中,选择“Excel 加载项”,单击“转到”弹出“加载宏”,在弹出来的对话框中选择“分析工具库”,并点击确定。然后从“工具”中找到“数据分析”,从“数据分析”对话框中选择“协方差”,并导入某种地物需求协方差的数据区域并选择“逐行”进行,最后选择数据输出区域并确定,则可得该地物的协方差矩阵。同理,在从“数据分析”对话框中选择“相关系数”,进行相应操作,可求得相关系数矩阵。(在结果与分析中附有个地物的样本特征光谱统计表)(7)制作散点图: 在Excel中,打开6种地物的样本DN数据(5步骤产生的),选择band2和band4做散

遥感实习报告一

遥感图像的输入/输出、波段组合及图像显示 一实习目的 1. 学习如何将不同格式的遥感图像转换为ERDAS img格式,以及将ERDAS img格式转 换为多种指定的图像格式; 2. 学习如何将多波段遥感图像进行波段组合; 3. 在ERDAS系统中显示单波段和多波段遥感图像的方法。 二实习操作介绍 1. 图像的输入/输出 ERDAS的数据输入/输出模块可以进行数据格式的输入/输出转换。目前,IMAGINE 8.4可以输入的数据格式达70多种,可以输出的格式达30多种,几乎包括常用的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格式,具体的数据格式见IMAGINE输入/输出对话框中的列表。操作过程如下: 1.在ERDAS图标面板菜单条单击Import/Export命令, 打开Import/Export对话框; 2.选择数据输入,即选中Import复选框; 3.选择数据类型,设置图像格式类型; 4.选择图像存储介质类型,设置为File; 5.选择输入图像文件名,并给出输出图像文件名; 6.单击OK按扭,执行图像格式转换 2. 波段组合 在将单波段的图像文件转换为ERDAS系统的内部格式后,由于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大多数是针对多波段图像进行的,因此,必须将若干单波段遥感图像文件组合生成一个多波段遥感图像文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在ERDAS图标面板采单条单击Main | Interpreter | Utilities | Layer Stack命令, 打开Layer Selection and Stacking对话框。 2.输入单波段文件; 3.单击Add按扭; 4.重复(2)和(3),将其他波段文件输入; 5.输入多波段文件名; 6.输出数据类型unsigned 8bit; 7.波段组合选择Union单击按扭(波段提取选择Intersection); 8.输出统计忽略零值,即选中Ignore Zero In Stats复选框。 9.单击OK按扭(关闭Layer Selection and Stacking窗口,执行波段组合) 3. 图像显示 3.1 对于无地理基准参考信息的遥感图像,需要修改与地理参考有关的信息,如投影信息、统计信息、显示信息等。具体操作如下: (1)在ERDAS图标面板采单条单击Tools | Image Information命令,打开ImageInfo对话框;

(完整word版)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习题(地信)-2018

考试时间:6月21日晚上19:00-21:00 地点:待定 题型:选择、填空、判断、简答、计算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平时成绩。 2.总成绩评定:闭卷卷面成绩(满分100分)占考核成绩的70%,平时成绩(满分100分)占30%。 3.平时成绩评定 (1)实验完成情况(80分):。根据学生实验报告提交次数及完成质量进行评定。 (2)作业完成情况(10 分):根据学生平时作业提交次数及完成质量进行评定。 (3)课堂考勤(10分):旷课一次扣3分,请假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2018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习题 第1章概论 1.理解遥感数字图像的概念 2.理解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 3.了解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4.了解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发展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2章遥感数字图像的获取和存储 1. 理解摄影成像和扫描成像传感器的成像方式 2. 熟练掌握摄影成像和扫描成像影像的几何投影方式和影像特性 3. 掌握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 4. 熟练掌握传感器的分辨率 5. 掌握数字化过程中的采样和量化 第3章遥感数字图像的表示和度量 1. 理解遥感图像的数字表示 2. 熟练掌握灰度直方图 第4章图像显示和拉伸 1. 熟练掌握图像的彩色合成 2. 熟练掌握灰度图像的线性拉伸 3. 熟练掌握直方图均衡化,理解直方图规定化

第5章图像校正 1.理解辐射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辐射校正的类型 2.理解遥感数字图像大气校正的主要方法 3.理解几何畸变的类型与影响因素 4.熟练掌握多项式几何校正的原理与方法 第6章图像变换 1.理解傅立叶变换的原理 2.理解波段运算 3.理解K-L变换 4.理解缨帽变换 5.理解彩色变换 6.了解数字图像融合 第7章图像滤波 1.理解图像噪声与卷积、滤波的原理 2.掌握图像平滑 3.掌握图像锐化 4.掌握频率域滤波 第8章图像分割 1.了解图像分割的概念、方法和流程; 2.了解灰度阈值法; 3.了解梯度和区域方法。 第9章遥感图像分类 1.了解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的一般原理; 2.熟练掌握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 3.熟练掌握分类精度评估方法; 4.了解计算机分类新方法。 部分习题 几何校正 一、填空题: 1、控制点数目的最小值按未知系数的多少来确定。k阶多项式控制点的最少数目为___。 2、多项式拟合法纠正中控制点的数量要求,一次项最少需要__个控制点,二次项最少项需要__个控制点,三次项最少需要___个控制点。

遥感实习报告(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测绘工程《遥感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实验室:地理信息中心实验室 实验一ENVI 视窗的基本操作

初步了解目前主流的遥感图象处理软件ENVI 的主要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掌握视窗操作模块的功能和操作技能,为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等后续实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软件与数据 软件: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数据:重庆地区UTM第八波段数据。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E nvi软件的主菜单: 这个是ENVI软件的主菜单,其中包括了文件的载入,基本工具栏,以及图像处理的一些必要的功能。 四、实验体会与建议 本次实验主要是熟悉Envi软件的菜单,以及一些常用的方法。还有就是将Envi软件菜单的界面转换成中文菜单。 1、在ENVI安装目录..\RSI\IDL60\products\envi40\menu下建立新文件夹,命名为orgmenu 2、拷贝..\RSI\IDL60\products\envi40\menu下原有的英文菜单文件display.men、display_shortcut.men和envi.men到新建的orgmenu目录中进行备份 3、拷贝下载的display.men、display_shortcut.men和envi.men文件到..\RSI\IDL60\products\envi40\menu中,覆盖原文件。 4、启动ENVI4.0。 实验二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

通过实习操作,掌握遥感图像几何校正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深刻理解遥感图像几何校正的意义。 二、实验软件与数据 软件: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数据:重庆地区UTM第八波段数据以及未经校核的重庆地区jpg图片。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打开ENVI软件将UTM图像和jpg格式的图片载入, 上述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12840-8图像下面有图像的地理信息,而重庆城区图片是没有信息说明的。 2、选择校正与镶嵌菜单下的校正图像选取控制点(图像到图像),

中国地质大学遥感图像处理上机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处理课程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王蜀越 班学号: 学号: 指导教师:王红平、许凯 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17年7月1日

目录 目录 ............................................................................................................................................... - 1 - 实习一:影像融合........................................................................................................................ - 2 - 1.1【实习目的】 (2) 1.2【实习步骤】 (2) 1.3【实习过程】 (2) 实习二:几何校正........................................................................................................................ - 6 - 2.1【实习内容】 (6) 2.2【实习步骤】 (6) 2.3【实习过程】 (6) 实习三:影像分类(一).......................................................................................................... - 10 - 3.1【实习内容】 (10) 3.2【实习步骤】 (10) 3.3【实习过程】 (10) 实习四:影像分类(二).......................................................................................................... - 14 - 4.1【实习内容】 (14) 4.2【实习步骤】 (14) 4.3【实习过程】 (14) 心得与感想 ................................................................................................................................. - 18 -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要点 1.概论 遥感、遥感过程 遥感图像、遥感数字图像、遥感图像的数据量 遥感图像的数字化、采样和量化 通用遥感数据格式(BSQ、BIL、BIP) 遥感图像的模型:多光谱空间 遥感图像的信息内容: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 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如何估计一幅遥感图像的存储空间大小? 遥感图像的信息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多光谱空间中,像元点的坐标值的含义是什么? 与通用图像处理技术比较,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有何特点?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包括那几个环节?各环节的处理目的是什么? 2.遥感图像的统计特征 2.1图像空间的统计量 灰度直方图:概念、类型、性质、应用 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方差的意义 2.2多光谱空间的统计特征 均值向量、协方差矩阵、相关系数、相关矩阵的概念及意义波段散点图概念及分析 主要遥感图像的统计特征量的意义 两个重要的图像分析工具:直方图、散点图 3.遥感数字图像增强处理 图像增强:概念、方法 空间域增强、频率域增强 3.1辐射增强:概念、实现原理 直方图修正,线性变换、分段线性变换算法原理 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匹配的应用 3.2空间增强 邻域、邻域运算、模板、模板运算 空间增强的概念 平滑(均值滤波、中值滤波)原理、特点、应用 锐化、边缘增强概念

方向模板、罗伯特算子、索伯尔算子、拉普拉斯算子的算法和特点? 计算图像经过下列操作后,其中心象元的值: – 3×3中值滤波 –采用3×3平滑图像的减平滑边缘增强 –域值为2的3×1平滑模板 – Sobel边缘检测 – Roberts边缘检测 –模板 3.3频率域处理 高频和低频的意义 图像的傅里叶频谱 频率域增强的一般过程 频率域低通滤波 频率域高通滤波 同态滤波的应用 3.4彩色增强 彩色影像的类型:真彩色、假彩色、伪彩色

遥感图像处理实习总结

遥 感 实 习 总 结 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班级: 姓名: 学号:

为期两周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结束了,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这次实习中。虽然是满天的时间,但是由于教室还有其他人占用并不能在那全天使用,所以说是两周实习但是我们能用是时间依然很少,我们要力抓每一分每一秒,熟练操作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整个实习是以黄河水院为基础图形。通过格式变换、几何校正、图像剪裁、图像分类,以及最后的专题地图制作。 实习的过程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只要动手,计算机几乎自动化的替你操作,复杂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又有好多选项和注意的事项,有很多参数的设置很有讲究。所以在练习中我遇到好多问题,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对软件和课本知识的理解。 首先我们进行的是数据预处理。我们需要进行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由于各种误差所以遥感图像存在着几何变形,因此需要在操作前进行几何校正。流程如下:第一步:显示图像文件(打开两个视窗窗口),第二步:启动几何校正模块,第三步:启动控制点工具,第四步:地面控制点(GCP)的采集,第五步:采集地面检查点,第六步:图象重采样,第七步:保存几何校正模式。其中最关键最难的就属地面控制点的采集,我们使用的是二次多项式,所以得选取六个控制点然后再选出六个检查点。但是图像存在着误差,而我们要把误差控制在一个像素以内,这就更加困难了。在进过长时间的摸索和练习,精度慢慢的就达到了,但是

图纠正后依旧不是很好,在询问同学后发现原来是点的分布不是很均匀,所以导致了图的变形。在图的校正后就得进行图范围的裁剪得到所需的范围。裁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规则分幅裁剪,一种是不规则分幅裁剪。规则分幅裁剪需要知道坐标,而不规则分幅裁剪则只需要在图上手选出需要裁剪的范围。而我们没有坐标只能用不规则分幅裁剪。 第二项就是图象增强处理,主要包括:空间、辐射、光谱增强处理的主要方法。空间增强:包括卷积增强处理,辐射增强:直方图均衡化处理,光谱增强:主成份变换、缨穗变换、色彩变换。这一项比较简单,通过指导书和上课的学习,这些增强只要知道步骤就能很快完成。 第三项我认为也是最关键的一项,遥感图像的分类,所谓的遥感图像的分类就是通过人工目译或计算机自动分类处理相结合识别出地物属性。我们做的分类是非监督分类,在进行的分类评价时,应用分类叠加方法来评价分类结果、分类精度及定义时应注意分类文件在上,而且取消栅格参数中清楚选示选项,以使两图像叠加显示。非监督分类步骤如下:第一步:显示原图像与分类图像,第二步:打开分类图像属性并调整字段显示顺序,第三步:给各个类别赋相应的颜色,第四步:不透明度设置,第五步:确定类别专题意义及其准确程度,第六步:标注类别的名称和相应颜色,第七步:将相同的类进行合并,最后分为五大类:建筑物、道路(空闲地)、水系、草地和灌木林。

遥感画图实习报告

遥感画图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成绩评定教师签字 专题一:DEM图像进行彩色制图(叙述制图过程并把自己处理结果加载到本文档里) (1)ENVI彩色表的应用 ENVIColorTables选项允许对灰阶图像进行线性对比度拉伸和应用标准颜色表(密度分割)。①在主图像窗口中,选择 Tools>ColorMapping>ENVIColorTables. 出现ENVIColorTables对话框,可以使用系统默认的IDL颜色表来调整屏幕的颜色表。该对话框包括一个灰阶wedge(或彩色wedge,若使用颜色表)和两个滑动块来控制对比度拉伸。它也有两个下拉菜单:File和Options。 ②选择下列选项之一: ?要将颜色表的任何变化自动地应用到打开的图像中,选择Options>AutoApply:On.?要手动地将变化应用于图像: A.选择Options>AutoApply:Off。 B.变化后,选择Options>Apply。 注意:AutoApply选项自动地设置为8位颜色模式。 ③分别移动标签为“StretchBottom”和“StretchTop”的滑动块,来控制被显示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向右移动StretchBottom滑动块,

导致图像亮区域变暗;而向左移动StretchTop滑动块,导致图像暗区域变亮。 把拉伸底部设置为最大值,拉伸顶部设置为最小值,拉伸可以被“inverted”。 若AutoApply是打开的,新的对比度拉伸将立即应用于图像。 ④通过在所需要的颜色表名上点击,把一个选定的颜色表应用到当前图像。 IDL提供许多预先保存好的颜色表。“B-Wlinear”表提供一个灰阶图像。“RAINBOW”颜色表提供一个从“冷”到“热”的密度分割。其它颜色表选项允许你应用它们首选的颜色方案。?要把颜色表保存为一个ASCII文件: A.选择File>SaveColorTabletoASCII. B.输入一个文件名,然后点击“OK”。 ?要重新设置为初始的颜色表和拉伸,选择 Options>ResetColorTable。 ?要返回到主屏幕并保留被选择的颜色表,选择File>Cancel。 (2)交互式密度分割 交互式密度分割功能允许选择数据范围和颜色以便突出灰阶图像中的区域。用于控制密度分割色彩的数据范围可以来源于显示的图像或其他相同大小的图像。 1.在主图像窗口,选择Tools>ColorMapping>DensitySlice,或选择Overlay>DensitySlice。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实习报告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实习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实习报告 ( 2011 - 2012学年第 1 学期) 专业班级:地信09-1班 姓名:梁二鹏 学号:310905030114 指导老师:刘春国 ---------------------------------------------- 实习成绩: 教师评语: 教 师

签 名 : 年月日 实习一:图像彩色合成实习 一、实验目的 在学习遥感数字图像彩色合成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基于遥感图像处 理软件ENVI进行遥感数字图像彩色合成。 二、实验内容 彩色合成:利用TM图像can_tmr.img,实现灰度图像的密度分割、多波 段图像的真彩色合成、假彩色合成和标准假彩色合成。 三、实验步骤 1、显示灰度图像主要步骤: 1、打开ENVI4.7,单击FILE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open image file 选 项,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can_tmr.img文件,单击打开。 2、在可用波段列表对话框中,选中某一波段图像,选中gray scale单选按 钮,单击LOAD BAND按钮,显示一幅灰度图像。 3、在可用波段列表对话框中,选择其他某一波段图像,进行显示。

4、利用可用波段列表中的display按钮,同时有多个窗口显示多个波段图像。 5、链接显示。利用图像窗口tool菜单下的link子菜单link display实现多图 像的链接显示。如图所示:红色方框。 6、使用tool菜单下的Cursor Location/value和pixel Locator功能在确定像 素的值和位置。

遥感实习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航测与遥感技术》 学生姓名:王宁 学号:3115704044 专业年级:11级农业资源与环境 成绩: 指导教师:马丹老师 批改时间:

目录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1)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1) 三、实习原理 (2) 四、实习路线和步骤 (4) 五、实习内容 (5) (一)、调绘前准备工作 (5) (二)、室内预判与建立解译标志 (5) (三)、航摄像片的判读与调绘 (5) (四)、内业绘图 (6) 六、实习结果与分析 (6) 1、面积量算 (6) 2、结果分析 (6) 七、实习心得 (7) 感谢 (14)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1、全面复习和掌握航测与遥感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掌握 航测与遥感技术应用的技术流程,了解本学科的应用情况及其与交叉学科的结合点。 2、通过航测与遥感技术的专题应用后,达到对航测与遥感技术的理论及应 用有较深的认识,形成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从事航测与遥感技术行业生产的能力。 3、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利用现有仪器设备 及资料进行综合训练,系统全面地学习并应用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知识,锻炼实践技能。能够利用航测与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更新调查和动态监测。 4、要求每组提交一份遥感专题图,每位实习成员提交一份实习报告总结。 5、我们小组所做的课题是“土地利用调查”。调查福建农林大学各地区土地 利用的状况,对学校原有建筑物、草坪、林地、道路等做面积调查;对新增地物做面积、位置等的调查,各类地物在学校的分布、占有率,并对新增地物的外业调绘进行处理分析。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1、时间 2013.10.28-2013.11.01(共五天) 2.实习地点 室内:福建农林大学下安遥感实验室 室外:福建农林大学观音湖周围、福建农林大学北区(玫瑰园、新食堂1、2、3堂、北2北3宿舍楼)、福建农林大学附属幼儿园周围、海峡两岸技术交流中心、海西农产品中心大楼、下安新苑小区、福建农林大学西门、福建农林大学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试卷

东南大学2008—2009学年考试试题 课程名称: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2分×20=40分) 1.遥感技术是利用地物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或()辐射特征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 A.反射发射 B.干涉衍射 C.反射干涉 D.反射衍射 2.TM6所采用的10.4~12.6um属于()波段。 A.红外 B.紫外 C.热红外 D.微波 3.彩红外影像上()呈现黑色,而()呈现红色。 A.植被 B. 水体 C.干土 D.建筑物 4.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A. 太阳高度角 B.不同的地理位置 C. 卫星高度 D.成像传感器姿态角 5.红外姿态测量仪可以测定()。 A. 航偏角 B. 俯仰角 C.太阳高度角 D. 滚动角 6.下面遥感卫星影像光谱分辨率最高的是()。 A. Landsat-7 ETM+ B.SPOT 5 C.IKONOS-2 D. MODIS 7.下面采用近极地轨道的卫星是()。 A. Landsat-5 B. SPOT 5 C. 神州7号 D. IKONOS-2 8.下面可获取立体影像的遥感卫星是()。 A. Landsat-7 B.SPOT 5 C.IKONOS-2 D. MODIS 9.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有()。 A.山体前倾 B.高差产生投影差 C.比例尺变化 D. 可构成立体像对 10.通过推扫式传感器获得的一景遥感影像,在()属于中心投影。 A.沿轨方向 B. 横轨方向 C. 平行于地球自转轴方向 D. 任意方向 11. SPOT 1-4 卫星上装载的HRV传感器是一种线阵()扫描仪。 A. 面阵 B. 推扫式 C. 横扫式 D. 框幅式 12.()只能处理三波段影像与全色影像的融合。 A.IHS变换 B.KL变换 C. 比值变换 D. 乘积变换 13.()是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系统。 A. AreInfo B.ERDAS C. AUTOCAD D. CorelDRAW 14.一阶哈达玛变换相当于将坐标轴旋转了()。 A.30° B. 45° C. 60° D.90° 15.遥感影像景物的时间特征在图像上以()表现出来。 A. 波谱反射特性曲线 B.空间几何形态 C. 光谱特征及空间特征的变化 D.偏振特性 16.遥感传感器的分辨率指标包括有()。 A.几何分辨率 B.光谱分辨率 C.辐射分辨率 D.时间分辨率 17.遥感图像构像方程是指地物点在图像上的()和其在地物对应点的大地坐标之间的数学关系。 A.投影差 B. 几何特征 C.图像坐标 D. 光谱特征

遥感原理与应用实习

学号xxxx 天津城建大学 实习报告 遥感原理与应用实习 起止日期:2013 年12 月23日至2014年1月3 日 学生姓名Xx 班级XX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XX学院 2014年1 月3日

一、实习目的 “遥感原理与图像处理”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遥感信息是测绘、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评价诸方面应用的主要数据源。已在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军事、公安、医疗卫生、教育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推动社会发展,改善人们生活水平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未来要建立的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数字化描述的一个虚拟地球。遥感技术将为数字地球提供动态的高分辨率、高光谱影像,用遥感影像生成的三维数字地面模型(DEM),以及地物和环境的各种属性数据等一些数字地球中最基础的数据。 “遥感实习”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遥感技术应用和图像数字处理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物波谱反射率的野外测定方法,理解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了解航天(或航空)像片识读与野外调绘。 二、实验项目基本要求 1.熟悉一种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2.遥感影像的认知,进行图像剪切,波段组合与图像显示 3.图像的几何校正 4.遥感影像增强处理 5.遥感影像解译 三、实习步骤(包括原理,方法,操作过程) 1.图象剪切, 波段组合与图像显示 原图像比较大,数据量大处理不方便,对齐剪切便于计算机处理,也能达到实习目的 剪切DatePrep>SubsetImage命令如下图所示

波段组合Raster>Band Combinations 打开波段设置对话框 1)真彩色合成,即3、2、1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色,则获得自然彩色合成图 像,图像的色彩与原地区或景物的实际色彩一致.如下图 2)标准假彩色合成,即4、3、2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色,获得图像植被成红 色,由于突出表现了植被的特征,应用十分的广泛,而被称为标准假彩色。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报告含Matlab处理代码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数字图像处理》上机实习报告 教学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 实习名称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班级测绘研11-3班 学生姓名路聚峰 学号471120212 指导教师孙华生

实习1 读取BIP 、BIL、BSQ文件 一、实验目的 用Matlab读取BIP 、BIL、BSQ文件,并将结果显示出来。 遥感图像包括多个波段,有多种存储格式,但基本的通用格式有3种,即BSQ、BIL和BIP格式。通过这三种格式,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可以对不同传感器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转换。BSQ是像素按波段顺序依次排列的数据格式。BIL 格式中,像素先以行为单位块,在每个块内,按照波段顺序排列像素。BIP格式中,以像素为核心,像素的各个波段数据保存在一起,打破了像素空间位置的连续性。 用Matlab读取各个格式的遥感数据,是图像处理的前提条件,只有将图像读入Matlab工作空间,才能进行后续的图像处理工作。 二、算法描述 1.调用fopen函数用指定的方式打开文件。 2.在for循环中调用fread函数,用指定的格式读取各个像素。 3.用reshape函数,重置图像的行数列数。 4.用imadjust函数调整像素的范围,使其有一定对比度。 5.用imshow显示读取的图像。 三、Matlab源代码 1.读取BSQ的源代码: clear all clc lines=400; samples=640; N=6; img=fopen('D:\sample_BSQ','rb'); for i=1:N bi=fread(img,lines*samples,'uint8'); band_cov=reshape(bi,samples,lines); band_cov2=band_cov'; band_uint8=uint8(band_cov2); tif=imadjust(band_uint8); mkdir('D:\MATLAB','tifbands1') name=['D:\MATLAB\tifbands1\tif',int2str(i),'.tif']; imwrite(tif,name,'tif'); tilt=['波段',int2str(i)]; subplot(3,2,i),imshow(tif);title(tilt); end fclose(img); 2.读取BIP源代码 clear all

遥感综合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综合解译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本次实习主要任务是对云南省个旧地区TM5-3-2波段合成的伪彩色遥感图像的地质综合解译。目的是通过本次综合实习达到训练遥感地质解译思维和技巧、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并检验大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等。课程为同学们提供了云南省个旧地区TM5-3-2波段合成的伪彩色图像,图像清晰、色彩饱和、地貌地物标志明显、地质内容丰富。二.实习方法与步骤遥感影象目视解译方法常用方法有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信息综合法综合推理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本人在对云南省个旧地区TM5-3-2波段合成的伪彩色遥感图像的地质综合解译过程中主要应用了直接判读法,即根据遥感影象目视判读直接标志(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案等),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和范围的一种方法。实习整个过程的方法步骤如下1.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收集与分析有关材料;2.遥感影像整体判读;3.地貌特征分析,提取水系(河流、湖泊)等地物标志;4.识别不同种类岩石的影像(色调、色斑、纹理等)特征,建立判别标志,区分主要岩石类型;5.识别并建立各类地质构造的地貌、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进行线环构造初步解译。6.应用Coreldraw9软件绘制目视解译成果,并对解译图进行整饰加工7.编写简明扼要的实习报告。三.解译标志1.水系(河流、湖泊)地物识别标志水系主要分布于负地形即沟谷和地势低洼地区,根据水系遥感影像的色彩和形状来识别,水系遥感影象色彩为蓝色,线状分布的为河流,影象上为面状分布(椭圆、不规则多边形等)为湖泊。2.岩石类型的识别标志(1)沉积岩的识别在遥感影象西北和东部区域,色彩呈条带状展布(沉积岩最大的特点是具成层性),色调居中,为黄褐色,根据资料知个旧地区发育有个旧组灰岩,故可将黄褐色区域解译为个旧组灰岩。遥感影象图的北东角为负地形,色彩斑杂,色调低,据此可知岩石类型反射率较低,岩石疏松所以判别为第四纪的松散沉积物。(2)岩浆岩的识别标志色调最深,为红褐色,与周围岩石的色调截然不同,近圆形分布,为环形构造,中部地区解译为岩浆岩。(3)哀牢山变质岩的识别标志在影象图的西南角,色调深与岩浆岩的色调相似,但是该区的岩块被分割成棱角明显的块状,地面比较破碎。沿着这些区域的裂隙发育的水系,交汇、弯处不太自然,成之字形。3、断裂构造的解译标志断层在遥感影象上表现为线性影象。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线性的色调异常,即线性的色调与两侧的岩层色调明显的不同;二是两种不同色调的分界面呈线状延伸。地貌标志一连串负地形呈线状排列;水系标志河谷异常平直。据上述标志可解译断层构造如图1分布。四.解译结果说明该地区综合解译结果见图1,解译内容主要有①自然地理要素(如水系、山峰等);②岩石大类(沉积岩包括碳酸盐岩、碎屑岩和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岩浆岩如花岗岩,变质岩如哀牢山群);③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自然地理河流主要发育于本区的东北部,湖泊分布于东南地区。岩石大类在本区的西南角分布有哀牢山群变质岩,北部和东南部为中三叠统个旧组灰岩,它们的分布如图所示。在本区的北东和北西分布有第四纪松

利用ENVI软件进行遥感图像的融合和增强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处理实习报告实验内容:影像融合与增强 班级:测绘1102班 学号: 1110020213 姓名: 指导老师:陈晓宁、黄远程、竞霞、史晓亮 西安科技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零一三年一月 实习三影像融合与增强

一、实习内容: 1.掌握ENVI中各种影像融合方法,并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 2.熟悉ENVI图像增强操作; 3.本实习的数据源为上节已经过校正的资源三号多光谱和全色影像。 二、实习目的: 1.了解和认识各种图像融合方法的原理、内容及要点; 2.熟悉、熟练操作ENVI软件中各种图像融合的方法、步骤并学会加以比较; 3.学习利用ENVI软件进行各种图像增强处理操作; 4.学会定性、定量分析比较图像融合的差异。 三、实习步骤: 1.图像融合: 三波段融合: HSV和Color Normalized (Brovey)变换: 1)从ENVI主菜单中,选择File → Open Image File,分别加载校正后的资源三号多光谱与全色影像到可用波段列表Available Bands List中; 2)选择多光谱3,2,1波段(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应R,G,B,点击Load RGB将多光谱影像加载到显示窗口display#1; 3)在ENVI的主菜单选择Transform → Image Sharpening → HSV; 4)在Select Input RGB Input Bands对话框中,选择Display #1,然后点击OK。 5)从High Resolution Input File对话框中选择全色影像,点击OK。 6)从HSV Sharpening Parameters对话框中,选择重采样方法,并输入输出路径和文件名,点击OK。即可完成HSV变换融合; 与上述方法类似,选择Transform → Image Sharpening → Color Normalized (Brovey),使用Brovey进行融合变换。 多光谱融合: Gram-Schmidt、主成分(PC)和color normalized (CN)变换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课程 综合实习 实习报告 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10011 学号:20213025900 姓名:李祥指导老师:刘继琳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1. 掌握遥感影像的目视判读方法和流程,能够对快鸟影像、SPOT影像和航拍 影像进行目视解译; 2. 学会使用图纸制作遥感影像底图并清绘遥感影像; 3. 掌握实地调绘、核实和补测的基本方法; 4. 学会使用ERDAS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并制作专题图。 二、实习资料与设备 在进行内业清绘和外业调绘阶段,实习资料有2002年的快鸟影像一张、2002年的SPOT影像一张、20xx年的航空影像一张、转印纸三张。 在进行室内计算机成图阶段,实习资料有20xx年的航空影像一张、2002年的快鸟影像一张以及ERDAS软件。 三、实习原理

一) 遥感图像解译标志 1) 色调(tone):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如 海滩的砂砾色调标志是识别目标地物的基本依据,依据色调标志,可以区分出目标地物。 2) 颜色(colour):是彩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日常生活中目 标地物的颜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颜色:地物在不同波段中反射或发射电磁辐射能量差异的综合反映。彩色遥感图像上的颜色:真\\假彩色 3) 阴影(shadow):遥感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 根据阴影形状、大小可判读物体的性质或高度。不同遥感影像中阴影的解译是不同的 4) 形状(shape):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外部轮廓。 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形状:顶视平面图解译时须考虑遥感图像的成像方式。 5) 纹理(texture):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 的影像结构。如航空像片上农田呈现的条带状纹理。纹理可以作为区别地物属性的重要依据。二)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 毕 业 实 习 报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班级: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01班指导教师:赵建明 实习时间:XXXX-X-X—XXXX-X-X 20XX年1月9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 1.1实习目的 (3) 1.2实习任务要求 (4)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 2.1实习单位简介 (4) 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 三、实习内容(过程) (5) 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 3.2适应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岗位工作。 (5) 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 四、实习心得体会 (6) 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 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7) 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 五、实习总结 (8) 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 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 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 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 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公认的人才。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毕业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经过了大学四年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 1.1实习目的 ①为了将自己所学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考试知识点整理

遥感 第一章 1遥感数字图像;遥感数字图像的分类方式和对应类别。 (1)定义:遥感数字图像是数字形式的遥感图像。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2)可见图像和不可见图像 单波段和多波段,超波段 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 2遥感图像的成像方式(三大种:摄影、扫描、雷达)。 (1)摄影,扫描属于被动遥感 雷达属于主动遥感 (2)摄影:根据芦化银物质在关照条件下回发生分解这一机制,将卤化银物质均匀涂在片基上,制成感光胶片 扫描:扫描类遥感传感器逐点逐行地以时序方式获取的二维图像 雷达:由发射机向侧面发射一束窄波段,地物反射的脉冲,由无线接收后被接收机接收 3遥感图像的数字化(模数转换)过程——两大过程:采样、量化,名词解释。 采样:将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变换成离散点的操作称为采样,即:图像空间位置的数字化。采样是空间离散。 量化:遥感模拟图像经离散采样后,可得到由M×N个像素点组合表示的图像,但其灰度(或彩色)仍是连续的,还不能用计算机处理。它们还要进一步离散并归并到各个区间,分别用有限个整数来表示,这称之为量化,即:图像灰度的数字化。量化属于亮度属性离散。遥感图像数字化过程两个特点:亮度和空 4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空间大小的计算。 图像的灰度级有:2,64,128,256 存储一幅大小为M*N,灰度量化位数G的图像,所需要的存储空间(图像数据量)为M*N*G(bit) 1B=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TM空间分辨:1,2,3,4,5,7为30米,6为120米 5遥感数字图像的分辨率(时间、空间、光谱、辐射分辨率); (1)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空间分辨率:指图像像素所代表的相应地面范围的大小,空间分辨率愈高,像素所代表的范围愈小 光谱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是指成像的波段范围,分得愈细,波段愈多,光谱分辨率愈高 辐射分辨率:是传感器区分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辐射强度差异的能力。高辐射分辨率可以区分信号强度的微小差异。 (2)常见传感器和空间分辨率书17-18页 6遥感数字图像的数据(数据级别、数据存储格式、元数据定义) (1)数据级别: 0级产品:未经过任何校正的原始图像数据 1级产品:经过了初步辐射校正的图像校正 2级产品:经过了系统级的几何校正,即根据卫星的轨道和姿态等参数以及地面系统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