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咬文嚼字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文字的敬畏和严谨态度。

2.学会通过咬文嚼字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和论述方法。

2.学习咬文嚼字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将咬文嚼字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简要介绍《咬文嚼字》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思考“咬文嚼字”在文章中的含义。

二、课文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语句。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咬文嚼字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咬文嚼字的实例,探讨其作用和意义。

2.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咬文嚼字的认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咬文嚼字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咬文嚼字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二、课堂实践1.教师提供一篇学生作文,让学生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修改。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作文修改任务。

三、作文评析1.教师选取几篇修改后的作文进行评析,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2.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2.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本节课所学,修改自己的作文,并提交给教师评阅。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际写作中运用咬文嚼字的体会。

三、名著阅读1.教师选取一部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阅读。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咬文嚼字的精神发扬光大。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通用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通用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通用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高二语文《古代诗歌散文选读》第六单元《咬文嚼字》。

本文是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在《文心雕龙·咬文嚼字》中的一篇论文,主要论述了文学创作中应该注重字词的选择和运用,以及文学修辞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认识到文学创作中字词选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理论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 通过本文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文学修辞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掌握文学创作中字词选择的重要性。

难点:古代文学理论作品的阅读理解,文学修辞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常见的成语“字斟句酌”引入,让学生谈谈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引出本课的主题《咬文嚼字》。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对不理解的部分做好标记。

3. 课堂讲解:a. 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b. 分析课文中的例句,讲解文学修辞的手法和效果。

c. 引导学生理解文学创作中字词选择的重要性。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就课文中的某个观点或例句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5. 随堂练习:出一道关于文学修辞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作答,教师点评。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就课文中的某个观点或例句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的含义2. 文学创作中字词选择的重要性3. 文学修辞的手法和效果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答案示例:“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恰当的字词选择能够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共鸣。

通过对字词的精心挑选,作者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作品更具深度。

文学修辞的运用能够增强作品的审美价值,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咬文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掌握《咬文嚼字》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

3.培养学生对语文文字的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咬文嚼字》的主题和观点,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提炼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引导他们猜测文章主题。

2.分段讲解《咬文嚼字》文章的内容,让学生逐段理解,并探讨每一段的主旨。

3.扩展阅读: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拓展对《咬文嚼字》主题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4.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鼓励他们发表个人看法和观点。

5.写作训练:布置作文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或感悟,围绕《咬文嚼字》的主题展开写作,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分段讲解文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旨。

2.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阅读法:开展相关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4.写作法: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表现。

2.作业表现:作文质量和独立思考能力。

3.考试成绩:期中、期末考试中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六、教学反馈1.及时总结:课后总结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学生评价:听取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反馛,根据反馛改进教学。

3.教师自评:自我评估,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以上为《咬文嚼字》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篇一: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篇一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幻灯片显示)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三、分析课文观点: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读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明确:看课文例子分析道理:(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教师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1)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2)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4)填词: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xx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提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大家填写的词是什么?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明确:为什么大家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小结: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换了文字就同时更换了思想情感。

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咬文嚼字》一课,涉及文章鉴赏、词语辨析、修辞手法等方面。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主旨、论证结构、词语选用、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主旨,掌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2. 学会词语辨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主旨、论证结构、词语选用、修辞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词语辨析中体会到作者的观点,以及如何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体会词语选用的重要性,引发对文章的兴趣;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感受作者的观点;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讲解词语辨析和修辞手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词语辨析和修辞手法练习;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旨:咬文嚼字的意义;2. 论证结构:总分总;3. 词语选用:形象、生动;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本节课学到的词语辨析方法,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运用修辞手法,修改下面句子,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2. 答案:(1)加点词语含义分析;(2)修改后的句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教学效果,改进措施;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规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的深度与拓展延伸的广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咬文嚼字》一课的教学内容需涵盖文章的深层含义、作者的写作技巧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1)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1)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咬文嚼字》一课,主要围绕朱光潜先生的同名文章展开,详细内容涉及文章的第一至第四段,探讨咬文嚼字的内涵、重要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咬文嚼字的内涵,认识到咬文嚼字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文章中关键句子的理解与分析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咬文嚼字的内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中关键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因咬文嚼字而引发的笑话,引发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至第四段,边读边思考咬文嚼字的内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课堂讲解(15分钟)(1)教师对咬文嚼字的内涵进行讲解,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2)教师挑选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与分析。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中咬文嚼字的实例,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道阅读理解题,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一道阅读理解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咬文嚼字》2. 板书内容:(1)咬文嚼字的内涵(2)文章关键句子分析(3)咬文嚼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咬文嚼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请分析文章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并阐述你的理解。

2. 答案:(1)示例:在商务谈判中,双方对合同条款的咬文嚼字,可以避免误解和纠纷。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咬文嚼字的内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仍需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咬文嚼字”是一种对文字的严谨态度。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学习如何运用例证法、引证法进行论证。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2.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咬文嚼字》一文,简要介绍作者朱光潜及其作品。

(2)板书课题,提问:“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有什么重要性?2.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2)教师辅导,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3.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开头部分,引导学生理解“咬文嚼字”是一种对文字的严谨态度。

(2)分析文章中间部分,学习作者如何运用例证法、引证法进行论证。

4.课堂讨论(1)讨论“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2)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咬文嚼字”的精神。

5.小组活动(1)每组选取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咬文嚼字”之处。

(2)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全班交流分享。

6.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2.选取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咬文嚼字”之处,下节课交流分享。

六、教学反思1.对部分学生的引导不够细致,导致他们在分析课文时,难以深入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较为简略,需要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3.课后作业的布置,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写作文或者阅读文章时,有遇到过对某个词或者某个句子反复斟酌的情况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咬文嚼字》中提到的精神。

2.阅读课文师:请同学们先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想要传达的核心观点。

生(阅读后):老师,我觉得作者在强调对文字的严谨态度。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通用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通用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咬文嚼字》。

课文主要围绕汉字的准确运用和词语的锤炼进行阐述,强调在阅读和写作中要注重文字的严谨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详细内容包括:1. 字词的精确含义;2. 近义词的辨析;3. 词语的活用;4. 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字词的精确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会辨析近义词,增强写作表达能力。

3. 了解词语的活用方法,提高语言运用水平。

4. 掌握修辞手法,丰富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字词精确含义的理解;2. 近义词的辨析与应用;3. 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1. 字词的准确运用;2. 词语的锤炼;3. 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3. 课堂讲解:a. 讲解字词的精确含义,结合例句进行分析;b. 分析近义词的辨析方法,举例说明;c. 介绍词语的活用方法,举例示范;d. 阐述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运用,举例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字词精确含义;2. 近义词辨析;3. 词语活用;4. 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下列词语的精确含义:明媚、忧郁、矫健、蹒跚。

b. 辨析下列近义词:优美、优雅、优良、优异。

c. 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活用正确的是:我跑得快过我走路的速度。

他学习比我们好。

d. 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这片土地是祖国的瑰宝,是我们共同的母亲。

2. 答案:a. 明媚:阳光明媚;忧郁:心情低落;矫健:强壮有力;蹒跚:走路不稳。

b. 优美:美好;优雅:高雅;优良:质量好;优异:成绩好。

c. 正确:我跑得快过我走路的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
例子
“你是没有骨气的 文人”一句的修改
分析 不同句式 不同意味
《史记》中李广射虎一 段的改写
增减文字 意味不同
“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不同字眼 不同意境
《惠山烹小龙团》 三四句的剖析
用联想义 意蕴丰富
“柳腰桃面”等 套语的评述
滥词旧语 毫无新意
道理
文字和思想情 感关系密切
分析结构,归纳各部分要点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源自。视之,发现错误而惊石也。
意味不同 讶的意味
拓展:
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 字表现出特定的情感。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 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的某种心情。
(欢快、烦躁、苦闷、悲伤等)
早晨,温暖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树 上有几只可爱的鸟儿清脆地鸣叫着,树 下清澈的流水欢快地流向远方。
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二、标题中“咬文嚼字”是哪个意思?
如果都不是,请用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
在文字的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 肯放松的谨严”,无论阅读或写作。咬文嚼 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 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P41第三段
词语释义
2、乐府民歌《陌上桑》:“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如果我是记者
北京时间8月10日凌晨,在伦敦奥运 会男子200米决赛中,博尔特以19秒32这 一令人________的速度轻松夺得了男子 200米金牌。
难忘? 骄傲? 惊讶?
• 锱铢(zī zhū)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少的事,都十分计较. • 流弊: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 • 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
方向发展。 •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 粗枝大叶: 比喻工作粗糙,或做事不认真. • 下乘(chéng):下品、下等。 • 援例:引用现成的已有的例子 。 • 尺牍(dú):书信 • 陈言务去: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要排除陈旧
•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一) 句式不同
√ 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⑵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X
情感不同
(二) 字数不同
王若虚修改《史记》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
不能复入石矣。
失望而放弃得
以因为更虎复而射射,之终,不没能镞入,。既知其为石,很斩截的意味
第一部分(1一5) 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
郭沫若改字(句式改变)

王若虚改句(字数增减)
文 嚼
贾岛推敲(字眼不同)
字 第二部分(6一7)
正反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善用联想义
反对套板效应
第三部分(8)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推敲”说明的道理:
不同的字有时表现不同的意境,用什 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敲文字的实 质,是推敲思想感情。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A.数 B.一 C.几 D.若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 “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 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 的诗意。
作者认为:
1、“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 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 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也就是说,“僧推月下门”, “推”的应是自家之门。他须自 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 的一个和尚。 2、“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 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 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 和些。“推”可以无声,“敲” 不免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 寂静,平添了搅扰。
——杜甫
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苏东坡
的东西,努力创造、革新。 •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 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代 表作<<文艺心理 学>><<诗论>><< 谈美书简>>等。
座右铭:
“以出世的精神, 做入世的事业。”
讨论: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 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 理”。
分析第二部分
(一)善用: 运用联想意义,意蕴丰富
“烟”与苏轼《惠山烹小龙团》
直指意义(月轮)与联想意义(轮外月晕, 晕外霞光)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独携天 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联想使意 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清茶
(味觉)


水中月 (视觉)
清沁心脾
误用:“套板反应”
美人都是——“柳腰桃面” ,王嫱、西施
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
叙别离——柳岸霸桥
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
用铅字排印书籍——付梓、杀青
• 弊端:套语滥调,全无新奇。 • 论述角度:运用联想意义,要克
服“套板反应”
创新实例:
1、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女, 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 白,施朱则太赤。”
早晨,太阳发出凄清而冷 寂的光芒,光秃秃的树上几只 寂寞的鸟儿凄惶地鸣叫着,树 下的流水在清冷的寒风中无言 地流向远方。
(三)字眼不同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一般认为:1、“敲”字将环境衬托得更为幽静,幽 然之境顿出,孤寂之心情也不言而喻。把诗人的心境 表现得更为透明。 2、诗题是“题李凝幽居”,所叙之事是访友,这个 “门”应是李凝幽居之门,而不是僧(贾岛)自家之门。
第三部分(第8段) 结语:要有谨严的态度,刻苦自励,留心
玩索,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 精炼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分析第一部分
在前五段中,作者用了哪些例子?他 举这些例子想说明什么道理?
• (1 )《屈原》、《水浒》、《红楼梦 》中的“你这”和“你是”式语法区别 (引出话题)
•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论据) 说明了哪些“道理”?[(分)论点]
实 例 (论据)
1、郭沫若改字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韩愈改诗 4、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5、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乞灵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5段) 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第二部分(6—7段) 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
咬文嚼字
——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 话说明朝时有一位京官姓钱名宰,这天 上早朝时可能迟到了,挨了批评,心想, 在皇帝眼皮底下为官真累,回家后发牢 骚写了一首诗,诗曰: • 四鼓钟声起穿衣 • 午门朝见尚嫌迟 • 何时得遂田园乐 • 睡到人间饭熟时
同学们说一说,“嫌”改为“忧”,有何变化?
• 明确:“嫌”字明显有发牢骚之嫌,我 起这么早来上早朝,皇上你还嫌我来迟 了;换 成“忧“字境界全变,起这么早上 早朝都担忧来晚了,简直是一位勤勤恳 恳、兢兢业业的公仆了。
一字之易,境界全变
一、咬文嚼字 释义
•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
嚼字”的正确意思: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
地咬文嚼字 。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
小试牛刀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解】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 后流落江南。
“江南”二字的含义? (直指意义?联想意义)
“江南”
• 1、二人重逢的地点 • 2、李龟年的不幸遭遇 • 3、作者的不幸遭遇 • 4、李唐王朝的衰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